(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特性学案2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人教八上物理学案(附答案)2.2 声音的特性
第2节声音的特性【自主预习探新知】【新知初探】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______。
2.频率(1)定义:物体______内振动的次数。
(2)单位:______,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
(3)物理意义:频率可以反映声源振动的______,频率越低,音调______。
(4)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
(5)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
(6)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
3.音调的影响因素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________,频率低则音调________。
二、响度1.定义:物理学中,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
2.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物体的振幅______,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2)距离:人距声源______,声音越______,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三、音色1.定义: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是声音的一个重要特征。
2.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本身有关。
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四、声音的波形图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就能在荧光屏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
图形曲线中单位时间内的__________出现的个数多少,表示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______的大小。
【预习自测】1.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小明,上学去喽!”正在吃饭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刚在喊他,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出来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合作探究破疑难】【要点突破】1.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 Hz,而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 Hz,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声音的特性学案
2.2声音的特性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特性。
2.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32-35页,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5分钟),再小组交流,明确疑难问题音调:1.声音的叫做音调。
2.振动的快慢常用振动的次数——来表示,其单位是。
3.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越高,音调越,越低,音调越。
4.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Hz到____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20000Hz声叫______________;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_________;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一般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要大,如:猫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到___________Hz;狗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___Hz,海豚能听到声的上限是___________________Hz。
5.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的高低。
6.一般情况下,大的物体、长的物体,振动比较慢,频率比较,音调比较。
响度:1.声音的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越大,响度越。
3.生活中,声音的响度还与、有关。
音色1.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各有自己的特色,称为。
2.音色是由发声体、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
3.音调相同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________的,即___________相同。
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不同。
(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教材2.2-1)【猜想与假设】请大胆猜想:【进行实验】先分组实验,思考后回答问题a.将一把直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b.拨动直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直尺振动的快慢。
(伸出1/2长度)c.改变直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伸出1/3长度(注意使直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2.2 声音的特性(教案)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2声音的特性1.物理观念:(1)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掌握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特性的方法。
2.科学思维:学会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性。
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重点:1.让学生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音调、响度的因素;3.了解影响音色的因素。
难点: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音调、响度的因素。
趣味导入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提问:“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决定了声音的特性?”任务一响度活动1:用扩音器的不同音量播放同一首歌。
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两次声音的强弱不同,一次强,一次弱。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何证明?活动2:尺子伸出相同长度分别轻拨、重拨,听听声音的响度有什么不同?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动的幅度。
学生积极地尝试各种办法,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动幅度大,响度大。
活动3:后排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小,为什么?想喊住远方的人,我们经常会把手放在嘴边,这样的目的是什么?人们听到的声音强弱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声音强弱的单位常用分贝(dB)表示。
任务二音调活动4: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的烧杯,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相同,声音的高低不同。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有关音调的例子:女高音、男低音。
提问:音调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1.仔细辨别老师用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比较两次发声的不同之处。
2.将自行车的后轮架空,摇动踏板,用一个塑料片接触辐条,当后轮转速越来越慢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越来越低。
3.多媒体播放纸片刮过疏密不同的齿轮实验。
结论: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介绍频率:(1)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称为频率。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研学案
第2节《声音的特性》研学案班别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的范围。
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4)知道回声的产生条件及其应用。
2、重点:1、能对生活中乐音的三大特征进行辨别。
2、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二、自主学习:【知识回顾】3、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
4、声音传播需要。
、、都可传播声音。
5、声音在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m/s。
三、预习活动阅读课本p32.——-p.35.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6、音调:物理学中来表示物体的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是,它决定声音的,越高,音调越高。
7、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是Hz到Hz。
通常把高于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8、声音的叫响度。
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有关。
9、我们通常分辨讲话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也可分辩出它们的不同,原因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它与发声体的和有关。
10、、、是反应声音特征的三个物理量,常将™叫做声音的三要素。
四、合作与探究11、活动探究一:哪些因素影响声音的音调?(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观察到的现象:钢尺伸出桌边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听到的声音。
(2)用硬纸片分别快慢不同地划过梳子的齿,比较声音的音调。
以上两个实验说明:。
(3)改变同一根琴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比较音调的高低。
结论:振动越,频率越,音调越。
振动物体的长度越,音调越高,振动物体的粗细越,音调越高,振动物体拉得越,音调越高。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
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运用钢尺,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我们可以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观到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此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如果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教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第2节《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案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特性》这一节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性,并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基础知识,对物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声音的概念和特性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辨别不同声音的特性。
3.培养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辨别。
2.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运用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实例法和生活情境教学法,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3.生活实例:音乐、电影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用实验和实例进行解释。
1.音调:音叉的振动频率影响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振幅的大小影响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尺子、气球等器材,观察和记录不同振动方式下的声音特性。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讨论交流,巩固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音乐的演奏、电影的配音等。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运用。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 声音的特性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知识要点:1.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叫做音调,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
振动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来表示,称为,其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把高于20000Hz 的声波叫做。
4.响度是表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发声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响度还跟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发声体,人听到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5. 是人们能够分辨声音的依据。
它是由发声体的、等因素决定的。
本节自测:1.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他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指音调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
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3.中国民族乐器笙、古筝、扬琴等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听众区分这些乐器主要依靠()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4.竣工后的港珠澳大桥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
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大小C.音色太差D.频率大高5.课堂上老师用“小蜜蜂”扩音器讲课,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6.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7.电视里传出歌声时,正在厨房炒菜的妈妈突然跑出来说:“是岳云鹏唱的。
”妈妈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8.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两次划动时均保持齿的振动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第二次与第一次对比()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9.如图所示,用小锤敲击音叉的叉股,第一次轻献,第二次重敲,分别用悬挂着的乒乓球去接触正在发声的叉股,观察到前后两次敲击后,乒乓球弹开的高度不同。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 (1)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声音的特性在初中物理教学是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内容,但由于音调、音色概念相对较为抽象,在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概念与物理概念间的距离较大,传统的探究通过齿轮、直尺或其他方法进行,但由于频率与音调间的关系难于建立,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音调、音色概念的内涵;响度虽然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音调概念的模糊,学生不能真正区分“大小”和“高低”间的差别以及其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传统“声音的特性”的教学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本节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1.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概念,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音调”走向物理概念上的“音调”,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目的。
2.本节采用理性探究为主的设计。
由于实验器材短缺,常规教学中很难开展正常实验,但个人认为物理教学的探究活动不仅仅只有实验动手的探究,同样也应该有学生思维活动为主体的理性思考——理性探究活动,因此教学设计以学生理性探究为主体。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运用理性探究方式去建立物理概念,融实验探究和理性探究于一体。
学生活动以“定向探究”为主,探究活动的设计包括具体的教学事例、程序和要学习的概念由教师提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去理解探究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建立生活中的概念与物理现象间的联系,最终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
体现课程标准中“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3.本节力图体现课程标准中“关心科技发展”的理念。
许多学生初中学习之后可能不再上学,他们在学校对新的科技世界的认识或许就停留在初中阶段,传统音色的教学通常是让学生体会,但这样的概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才能真正理解。
本设计希望通过初中学生很少接触的示波器将音色的本质特性展示出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同时通过不同学生声音波形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科技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220Hz;人们把高于2022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
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
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
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的传播而到达人们的耳朵。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产生震动,从而形成机械波,这种机械波就是声波,也就是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传播的,不同的介质对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很多;在固体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又比在水中要更快。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声音的频率。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调;频率越低,声音越低调。
•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幅度越大,声音越大;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点和质地,是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声源振动方式和物体材料会影响声音的音色。
2.2.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3米/秒;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482米/秒;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对更快。
2.3.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传播介质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反射的声波会沿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法则发生反射。
例如,当声音在墙壁上反射时,我们才能听到回声。
•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声波速度的不同,声波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2.4.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也就是逐渐减弱。
衰减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声波的散射、吸收和散射等。
在长距离传播中,声音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到达远离声源的地方时,声音会变得非常微弱。
3.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聲學声学是声音的研究,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电场》一章的教学终于结束了,回顾这将近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很是无奈。
学生学起来太费劲了。
当然,不全怪学生认知能力差,这一章内容也确实很抽象,尤其是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教学,虽然我们采用了与高度、高度差和重力势能类比的方法,开始感觉学生还能接受,但课后做练习真的很费劲,所以这点内容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差不多。
而到了章末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又遇到了麻烦,因为要用到高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和“平抛运动”知识,学生将这些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不得不又领着学生将这些内容复习了一遍,所以又耽误了一点时间,现在看来我们的进度比起其他学校慢多了,怎么办?为此我们物理组几位教师经常商量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很着急,因为十二月底还有学业考试呢,总不能一点都不复习吧,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才四课时,课时有限,还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所以今天我们索性把学业考试的有关材料给了学生,不知这样好与不好。
我们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精力的同学适当地把高一内容看一看,没精力的同学只能由着他们了。
估计后半学期,情况会稍有好转,毕竟《恒定电流》和《磁场》内容,学生多少有点基础,但愿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期末统考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正在加油!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2】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色和特定声音的效果。
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特性的概念和特点。
2.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备课笔记、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上课带上笔记本、铅笔和尺子。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5分钟)1.引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让声音传播出来?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特性。
理论讲解(15分钟)1.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和特定声音的效果。
2.逐个解释声音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每个特性的定义和特点。
3.通过实例让学生联想和理解不同的声音特性。
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组实验。
2.实验1:改变物体的振动方式,观察声音的变化。
3.实验2:用不同形状的容器接收声音,比较声音的音量和音色。
4.实验3:用不同材质的板材敲击,观察声音的变化。
5.实验结束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规律和结论。
深化拓展(20分钟)1.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2.提出问题:在水中传播的声音和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回答问题,并互相交流思考。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声音特性与媒介的关系。
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将归纳内容整理到笔记中,带回家中进行复习。
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声音的特性学案.doc
学生姓名:初二班物理科—学案主备教师:车芸平主讲教师:年—月—日学习内容:二、声音的特性设计、反思、问题钢尺发出的声音比较_________ (填“尖细”或“低沉”),;第二次,钢尺振动的较_______ (填“快”或“慢”)钢尺发出的声音比较 __________ (填“尖细”或“低沉”),。
学习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自主学习:1.音调(1)定义:声音的 ________ O(2)决定因素:声源振动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越 _________ ,音调越高。
(3)频率定义:每秒________________ 。
单位:________ ,用符号 ________ 表示。
若物体每秒振动次数为10次,其振动频率为人耳听觉范围:从________ Hz到_______ Hz的声波。
(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 Hz的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伴有_________ 波产生。
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 Hz的声波。
2.响度(1)定义: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__ O(2)决定因素:______ 大小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 有关,________ 越大,_______ 越大。
3.音色(1)定义: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_ =(2)决定因素:由发声体的_________ 、_______ 决定。
二、小组学习:一、音调1、定义:物理学中,声音的_________ 叫做音调。
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活动1.课本32页“演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长度约为钢尺的1/3,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度约为钢尺的2/3,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1)什么是乐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种乐器: _________ 乐器、___________ 乐器、 __________乐器。
2-2 声音的特性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案初二备课组:齐宏民程云昌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学习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性,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2、音调是指声音的,跟物体振动的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振动的,音调就低;决定音调。
(频率是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是。
超声波:高于的声音,次声波:的声音)3、响度是指声音的。
响度跟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4、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有关课堂导学1、音调演示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图2.2-1方案进行;(1)按课文P32(2)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听声音的变化。
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按课文P图2.2-3方案进行;34(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知识延伸:演示实验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3、音色演示实验:观察声音波形图乐音和乐器阅读科学世界:课文P36知识归纳总结:1、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分别是,,。
(1) 音调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跟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2)频率是指。
频率的单位。
3)人耳听觉范围是。
4)超声波:,次声波:。
(2)响度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响度跟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3)人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跟和有关。
(3)音色音色跟发声体的和有关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4)使用“声控门锁”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学案2
八年级物理教案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前提测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