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观摩课教案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教案3篇
《阳关三叠》教案《阳关三叠》教案3篇《阳关三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三、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
苏轼的词———离别(送别)的艺术作品———齐唱《送别》导词: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
二、进行新课。
刚才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着名学堂乐歌。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
2、让学生自主简介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
教师简单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
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
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
高中音乐阳关三叠 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体验并表现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了解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了解什么是琴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古琴版和声乐版的《阳关三叠》,深刻理解《阳关三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歌曲《阳关三叠》的学习增强同学们对古代传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唱准歌曲《阳关三叠》中附点音符、切分音符的时值及八度音程,从相关的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要求学生用通俗、自然有感情的背唱该歌曲。
2.教学难点;体验并能表现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一、教学过程导语引入新课,引出古诗词歌曲。
导语: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经上下五千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诗词更是其中的精髓,经历了三千年的诗韵,到今天任历久弥新。
下面一起来欣赏一首由古诗词创作的歌曲《送别》。
师:我们刚刚欣赏的歌曲是由清代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戏剧活动家李叔同为送别朋友而赋诗填词创作的一首歌曲。
说到送别诗,我国历代文人墨客都写过很多经典的诗句。
同学们列举几首——-老师总结:送别诗是古代诗人表达离愁别绪的一种传统诗歌。
尤其以唐代著名,举例:1、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4、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说到送别诗最经典和影响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展示图片,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古诗词创作的歌曲《阳关三叠》。
1、讲解古诗词歌曲2、欣赏合唱《阳关三叠》3、讲解歌曲该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玉门关南〕等地名《渭城曲》、《阳关曲》,又因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所以又称为“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的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1 聆听欣赏器乐和合唱不同版本的《阳关三叠》,感受起音乐情感。
2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教学目标:1教导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使学生在生活中优美的歌唱。
2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3情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重难点:重点是体会学唱《阳关三叠》难点,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启发对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
(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二)听赏,体验1 《阳关三叠》是躺代的一首著名的歌曲,《阳关三叠》也被称作《阳关曲》《渭城曲》等。
其歌词是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所以称为《阳关三叠》。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让学生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指明诗词的表达的意境3听赏器乐和合唱不同版本的《阳关三叠》,感受起音乐情感。
A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王维在原诗中,把古代文人墨客在惜别时的伤感与把酒临风的惆怅表现的深入而彻底;《阳关三叠》使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
曲调不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上述的复杂情感,更把离别时清虚、激越的意境有机地糅合在其中,含蓄的反映了人们在不合理的征兵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渲染了特定环境下的离别之情。
B 聆听时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1.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基本的姿态,声音的位置,及开口音闭口音的嘴形。
2、教师弹琴一句一句的教唱,注意咬字“尘”“新”“酒”“人”3、听录音机跟唱歌曲全体齐唱。
4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5 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第五单元 阳关三叠 教案-高一音乐人教版必修艺术欣赏
《阳关三叠》【内容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歌唱第五单元《天长地久》【课标要求】通过鉴赏琴歌《阳关三叠》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学会演唱歌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感知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所教授的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音乐知识储备不一,有的同学初中音乐课学习过《阳关三叠》,有的没有学习过,且同学们对古代艺术歌曲不感兴趣,为此,在分析歌曲结构的时候可讲解细致些,在学习演唱歌曲时可尝试让学过的同学教唱。
充分利用教室可利用资源,带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兴趣。
【学习目标】1.聆听琴歌《阳关三叠》,唱会并唱美琴歌《阳关三叠》。
2.了解琴歌的概念,初步感知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评价任务】1.唱美琴歌《阳关三叠》2.知道《阳关三叠》的曲式结构3.初步掌握古代艺术歌曲的欣赏方法【学法建议】1.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歌唱第五单元的内容,学习本单元内容意在培养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感悟琴歌中的人文情感3.本课的学习难点是欣赏琴歌《阳关三叠》,唱美歌曲,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学习过程】(一)导入聆听古琴曲《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魅力(二)学习新知1.琴歌知识(1)回答教师提问:背景音乐用何种乐器?(古琴)知道琴歌就是抚琴而歌。
(2)学习古琴及分类古琴也称七弦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琴面从外向内由粗及细有七根弦,古时琴弦用丝质制成,现在多用钢弦。
一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标志,称为徽。
徽多用螺钿制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银、玉、石等质地的材料精制而成。
徽的点位实为弦音振动节点,在弹奏时作为按音音准的参考。
(3)学习《阳关三叠》基础知识《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的琴歌,其歌词原是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阳关三叠》教学设计11、本课的引入部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课题;确实激发了学生想对古琴做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在感受与体验这一部分,两次对比鉴赏层层深入:通过吟唱上阕,对琴歌中上阕与下阕的音乐要素对比,学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情感的递进,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比如:课堂上学生讨论到八度大跳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反复吟唱所表达的无限眷恋与依依不舍之情等;接下来是合唱版与琴歌版的对比,通过对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对比鉴赏,学生能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由此关注现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
3、在创造与活动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被调动,参与面也很广,几乎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部分都积极参与,场面活跃。
辩论赛上,两组学生都能很准确地阐述自己对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认识,并很具说服力。
在创造性的改编活动中,学生结合所学,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让人大吃一惊。
整个后面的环节,可以说课堂里学生妙语连珠,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4、不足之处在于对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的背景等介绍还不够。
还有吟唱的部分还可再加强一点。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
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二、诵读古诗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三、释疑、解决难点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
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
四、新歌教学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
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3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苏少版)九年级音乐《阳关三叠》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二、教学课题《阳关三叠》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三、教材分析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和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三叠的含义2、初步了解古代诗和歌的关系3、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诗词和歌曲的关系(课前: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创设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观看古琴演奏视频,注意观察:1、在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场景?(沙漠、积雪、落日、遗址)2、音乐给你带来的情绪感受是怎样的?(哀婉、缠绵、含蓄)漫漫黄沙,幽幽琴声,在古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伤感和惆怅。
今天,我们要欣赏我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点题)二、新课学习1、《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琴歌,琴曲。
在唐朝时是流行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离别曲。
歌曲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
对于这一首诗相信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
(展示诗句)A、请大家朗读。
B、简析诗句: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
渭城:在长安(今西安)渭水北岸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简析诗句的含义。
这首诗表现了古人对朋友的离别的依依之情。
古人把朗读诗句称为吟诗,给诗句加上了节奏和韵律。
今天,我们也学一下古人,唱一唱这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C、学唱四句诗句。
分句学唱,完整演唱。
同学们对于这一首送别诗的情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
要表现诗意,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用怎样的情绪来表现呢?(学生回答)我们听一听用古琴是怎么来表现这四句诗句的,请大家模仿古琴的演奏来唱词。
(听古琴片段)再请大家用离别的惆怅来表现歌曲。
D、简析旋律和诗句的关系E、用音乐的感觉朗诵诗句分句简析2、《阳关三叠》A、欣赏男声独唱《阳关三叠》因为《送元二使安西》中出现了“渭城”和“阳关”这两个地名,所以给它谱上曲谱成为歌曲后也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
那么,它为什么又被称为《阳关三叠》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男声独唱《阳关三叠》,并请大家思考:1、四句诗句的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2、歌曲中最有激情的是哪几句?请哼唱。
阳关三叠音乐教学教案.docx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海南省海口一中冯元元指导教师:凌素娟林丽芳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课型:欣赏课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之间的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目的是打开时空的隧道,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达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课前合作采集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以课件的形式与同学资源共享。
2.教师方面: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
教具学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
在课前呢,已经有几位同学通过资料查找后做了一些发言的准备,下面就由这几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分别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阳关三叠音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演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阳关三叠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音乐器材:古筝、二胡、笛子等。
3. 音乐录音资料:阳关三叠音乐的演奏录音。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乐器组合和演奏技巧。
2. 分别介绍古筝、二胡、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
示范演奏:1. 教师示范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每个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奏风格。
2. 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的片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奏的乐趣和挑战。
分组合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
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奏排练,注意协调和配合。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奏演奏,展示他们的成果。
总结活动:1. 回顾阳关三叠音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奏过程中的困难和成就。
3.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完整演奏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回味他们的合奏表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中国传统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奏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和满意程度。
教学延伸:1. 在音乐课堂中增加更多的合奏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海南省海口一中冯元元指导教师:凌素娟林丽芳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课型:欣赏课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之间的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目的是打开时空的隧道,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更多的艺术歌曲,达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1.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愿意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3.体验运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达友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唐代琴歌《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学准备:1.学生方面:课前合作采集资源,进行归纳整合,以课件的形式与同学资源共享。
2.教师方面: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
教具学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歌曲发展的概况。
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歌曲的主要脉络包括上古音乐、中古音乐和近古音乐。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讲解,学生将能够:1. 了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2. 熟悉阳关三叠的内容;3. 掌握阳关三叠的演唱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2. 理解阳关三叠中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 掌握阳关三叠的呼吸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准备1. 电子音箱;2. 播放音频的设备;3. 学生合唱表演视频。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播放阳关三叠的演唱视频,为学生带来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背景知识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
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民歌,最早流传于西域地区,后来发展成为一首有四个不同版本的合唱曲。
这首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Step 3:学习副歌部分老师分发阳关三叠的歌词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副歌的歌词和旋律。
老师可以逐句教唱,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Step 4:演唱技巧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并进行训练。
重点关注呼吸和发声技巧,让学生意识到这对演唱的影响。
Step 5:合唱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每个小组中可以有不同的声部,让学生互相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声音。
Step 6:合唱表演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合唱表演,并录制视频。
老师可以在结束时播放学生的表演视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阳关三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学生不仅学会了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还掌握了演唱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阳关三叠合唱表演视频;阳关三叠歌词。
以上是关于阳关三叠教案的简要内容。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传统民歌阳关三叠的背景、内容及演唱技巧。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合唱练习和表演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演绎阳关三叠这首美妙的合唱曲目。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引言:《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词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曲作者为南宋时期有名音乐家杨洪基。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英烈的敬仰之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阳关三叠》这首曲目展开音乐鉴赏的教学设计,通过深入了解曲目的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曲目背景介绍《阳关三叠》是一首写给在征战中英勇牺牲的蒙古将士的挽歌。
他们英勇的壮举和无数的牺牲,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慨。
此曲亦分别在明代、清代作为帝王弟妹婚嫁时的娱乐音乐演出之一。
二、曲调结构分析《阳关三叠》的曲调结构分为序幕、首尾小间、主幕、中间白板、末尾等几个部分。
其中,序幕以浑厚豪放的乐音描绘壮烈的战场,首尾小间则以婉转的乐音烘托战士们的忠诚与牺牲,主幕则通过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了对英烈的敬仰和赞美。
中间白板则起到了平缓曲调的作用,帮助听众缓解紧张的情绪,最后以慢板的方式展示了对逝去的英烈的怀念之情。
三、文学内涵解读辛弃疾以洒脱的笔触写出了发表词。
词中表达了痛惜逝去英雄的悼念之情和对国家境况的不满之情,描绘了当时战乱纷争的动荡时代。
词中的阳关更是成了一种意象,象征着战场与伤亡。
同时,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对英烈的敬仰和对自己走向荣誉的追求。
四、音乐形象解读《阳关三叠》中的旋律扣人心弦,韵味深厚,以表达作者对英烈的敬仰之情。
乐器的运用也富有特色,如曲起处,锣、鼓铿锵有力地打击,营造出浑厚激情的氛围;而曲终处,则逐渐淡去乐声,以慢板和弦将情感引领到高潮,使听众为之动容。
曲中的高潮部分则以高亢激昂、骤然提升的音调,增强了曲目的震撼力。
五、教学设计1.了解曲目背景: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信息,介绍辛弃疾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曲目的内涵。
2.欣赏曲目:播放《阳关三叠》音乐,让学生聆听曲目,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曲目的曲调、旋律和乐器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一、课题:阳关三叠
二、教学内容
本课时我们将学习阳关三叠,阳关三叠素有“中国第一曲”之称,是中国最负盛
名的传统古典曲目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传统技艺的精华。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阳关三叠的内容:介绍阳关的历史背景,演奏场景,变奏形式,以及古典音
乐特点。
2. 掌握阳关三叠的演奏技巧:学习各项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理解乐曲的构成,掌
握竹笛的演奏技法,并练习演奏。
四、教学准备
本课时准备古筝、笛子、板弦、丝弦等乐器,另外还有音乐厅、变奏谱、练习谱等。
五、教学过程
1. 了解阳关背景:
介绍阳关的历史背景,描述元代司马相如与原部将唐高祖刘邦的故事,形象地展现阳
关的景色。
2. 演奏场景:
演奏场景安排在大厅,让学生使用乐器模拟故事发生的地点,穿插介绍阳关三叠的特点:主旋律、副旋律、变奏等。
3. 变奏形式:
学习各项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体验阳关三叠技巧性强,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多
样多彩,采用不同种类古典乐器的演奏技法制作出多种变奏形式。
4.理解古典音乐:
理解古典音乐的核心概念,对比古代古典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的抑扬、服从谱乐等,让学生深刻体会艺术的意义。
六、检测
本课时主要结合视听、讨论、练习等形式,学生可以认真练习乐曲,通过练习竹笛、古筝、古箏等乐器,学会阳关三叠的演奏技巧,明白古典音乐的特点。
把握乐曲的情感变化,以及演奏古典音乐时的注意事项。
最终提交曲谱,由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演奏情况,判定给予不同的成绩。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
是根据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歌曲。
本课采用合唱曲《阳关三叠》和竖笛版《阳关三叠》为重点教学内容,以古琴版为辅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1、熟练演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让学生借助古筝的基本指法“钩、抹、托”的示范及模仿结合小声唱并了解“三叠”的含义。
让学生感受、体验古曲的韵律。
2、能够感知音乐,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欣赏《阳关三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感受友情的珍贵。
教学重点熟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感受古人的诗词与二胡、古琴的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遄行,遄行”八度大跳音,体验难分难舍的情感。
从相关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景播放引入新课(播放课件一)1、展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人的离别场景,为后面的学生表演作铺垫。
同时,将本课的教学定位在中国古代与离别之情中。
)2、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音乐你会选择以下哪首?播放(课件二)学生自行选择音乐并阐述选择音乐的的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对音、诗、画的感受,对古人的离别之情有所初步感受。
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主题,听曲、人声模仿古琴。
1、教师配诗与音乐,引出《阳关三叠》(课件三曲谱)。
2、随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朗诵王维的诗。
(课件四)朗诵要求(1)按平时朗诵方法读出诗的.韵味。
(2)、按歌曲的节奏去读。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
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
高中古代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演唱《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学会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准备:1. 录音带、钢琴、古琴。
2. 有关《阳关三叠》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阳关三叠》的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二、讲解《阳关三叠》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1. 教师介绍《阳关三叠》的背景:这首歌曲源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介绍作者:王之涣,唐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3. 分析《阳关三叠》的音乐特点: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富有诗意。
三、学习歌曲《阳关三叠》1. 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2. 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1. 教师总结《阳关三叠》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唱,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歌曲?它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演唱《阳关三叠》1. 教师带领学生演唱《阳关三叠》,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
2. 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三、创编音乐情境剧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阳关三叠》的意境,创编音乐情境剧。
2. 学生分组进行排练,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阳关三叠》的韵味和意境。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古代音乐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阳关三叠》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的掌握程度。
高一音乐观摩课教案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高一音乐观摩课教案千古绝唱《阳关三叠》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洋浦中学袁建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课型:高中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靡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相互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对比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歌谱电子琴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现代流行歌曲视频MTV《穿越》,以穿越的话题形式进入教师范唱《阳关三叠》第一段 1.蕴含的诗名?作者?2.了解创作背景和历程新课赏析:千古绝唱《阳关三叠》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1. 《阳关三叠》的简介2.初步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a.歌曲从旋律和诗词角度的风格特点?b.“三叠”出现的位置和全曲的曲式结构?深入感受体验作品:3 . 聆听作品第一段:上阕和下阕的场景联想4.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上下阙的音乐情绪对比5 . 同音异奏:1. 认识了解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古琴埙二胡)2. 三种乐器分别演奏《阳关三叠》对比体验不同音色3. 依据喜好感觉,选择个人喜欢哪种乐器?拓展探讨传承: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在流行歌曲漫天飞的现状下,有什么好的方式把古代歌曲艺术传承下去?课题总结;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洋浦中学袁建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课型:高中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篇一: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内容:《阳关三叠》二课时安排:20分钟三课型:单一课型渗透式欣赏教学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五教学目标: 1 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 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区别。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七教学难点:对歌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的理解,对诗词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八教学方法:设疑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九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送别》师: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生:《送别》师: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古人送友离别的诗句?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诗,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千古绝句,看谁的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
出示课件。
朗诵《阳关三叠》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听完你们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下乐曲《阳关三叠》二欣赏歌曲师:欣赏完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境?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深沉、惆怅、师:〈〈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3]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授课年级:高一级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了解乐器古琴。
3、学会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艺术价值。
学会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呈现几张送别的图片引出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引出本节课内容《阳关三叠》。
二、授新课:(一)介绍《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歌曲。
歌曲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
由于年代久远,这首歌原本的曲谱已经失传,目前常见的《阳关三叠》是一种琴歌,那么什么是琴歌呢?(生答)介绍琴歌(二)介绍古琴1、古琴的历史与价值2、古琴的结构3、古琴的形制(三)完整欣赏古琴曲《阳关三叠》并回答三个问题:1、何为阳关?何为三叠?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古琴的音色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
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歌曲的情绪悲伤、依依不舍。
古琴的音色古朴、含蓄、深沉、悠长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第一篇: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阳关三叠》2.讲述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学唱,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同学朋友见的友情,和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阳关三叠》的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2)以看、听、想、说的实践活动形式,感受并表现音乐,学生自创情景剧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绪。
2)认识民族乐器——古琴3)了解并复述《知音》的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阳关三叠》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体验音乐的情绪和内涵2.掌握“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在音乐中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新课1、课堂开始时,展开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古代离别时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假如老师给你两首诗,你将会选择哪首诗作为对此画面的写照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那么我们常说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现在这个场景大家说还需要什么?(音乐)同学们太棒了,下面老师同样给你两段音乐让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4、以音乐为背景共同朗诵古诗,让学生体会音乐。
二、新课1、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阳关三叠》,(听后问学生听后感)2、领学生分析歌曲:《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所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原诗中有渭城(今陕西渭水)、阳关(今玉门关)两个地名,又叫《渭城曲》和《阳关曲》,又因当时王维反复咏唱三次,故称“三叠”。
目前我们所见的《阳关三叠》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
琴歌是随古琴边弹边吟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高一鉴赏课教案《阳关三叠》-“百校联赛”一等奖
《阳关三叠》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从音乐角度入手了解和欣赏古诗词,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材分析: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
《阳关三叠》是我国唐代的一首著名的歌曲,《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因原诗中渭城、阳关两个地名,所以也叫《阳关曲》或《渭城曲》。
《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和一个尾声。
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
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
琴歌原为单曲调1954年王震亚将此曲编成钢琴伴奏的合唱曲。
教学目标:(一)聆听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风格让学生能熟悉我国古代歌曲,并对它产生兴趣。
(二)在讨论、交流、体验了解音乐与诗词,音乐是用来表现诗词的意境的,体会音乐的共鸣性。
(三)学唱歌曲《阳关三叠》的上阙,体会中国古代诗词音乐的魅力,探究和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古曲的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古琴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古琴曲《咏梅》二、体验探究、欣赏歌曲(一)、琴歌《阳关三叠》1介绍古琴: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文只可考的历史就有四千余年,与江苏昆曲被列为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音乐观摩课教案千古绝唱《阳关
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洋浦中学袁建
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课型:高中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靡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相互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
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对比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歌谱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现代流行歌曲视频MTV《穿越》,以穿越的话题形式进入
教师范唱《阳关三叠》第一段 1.蕴含的诗名?作者?
2.了解创作背景和历程
新课赏析: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1. 《阳关三叠》的简介
2.初步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a.歌曲从旋律和诗词角度的风格特点?
b.“三叠”出现的位置和全曲的曲式结构?
深入感受体验作品:
3 . 聆听作品第一段:上阕和下阕的场景联想
4.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上下阙的音乐情绪对比
5 . 同音异奏:1. 认识了解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古琴埙二胡)
2. 三种乐器分别演奏《阳关三叠》对比体验不同音色
3. 依据喜好感觉,选择个人喜欢哪种乐器?
拓展探讨传承:
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
在流行歌曲漫天飞的现状下,有什么好的方式把古代歌曲艺术传承下去?
课题总结;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洋浦中学袁建
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课型:高中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靡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相互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
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对比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歌谱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现代流行歌曲视频MTV《穿越》,以穿越的话题形式进入
教师范唱《阳关三叠》第一段 1.蕴含的诗名?作者?
2.了解创作背景和历程
新课赏析: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1. 《阳关三叠》的简介
2.初步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a.歌曲从旋律和诗词角度的风格特点?
b.“三叠”出现的位置和全曲的曲式结构?
深入感受体验作品:
3 . 聆听作品第一段:上阕和下阕的场景联想
4.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上下阙的音乐情绪对比
5 . 同音异奏:1. 认识了解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古琴埙二胡)
2. 三种乐器分别演奏《阳关三叠》对比体验不同音色
3. 依据喜好感觉,选择个人喜欢哪种乐器?
拓展探讨传承:
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在流行歌曲漫天飞的现状下,有什么好的方式把古代歌曲艺术传承下去?
课题总结;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洋浦中学袁建
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课型:高中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靡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相互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对比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歌谱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现代流行歌曲视频MTV《穿越》,以穿越的话题形式进入
教师范唱《阳关三叠》第一段 1.蕴含的诗名?作者?
2.了解创作背景和历程
新课赏析: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1. 《阳关三叠》的简介
2.初步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a.歌曲从旋律和诗词角度的风格特点?
b.“三叠”出现的位置和全曲的曲式结构?
深入感受体验作品:
3 . 聆听作品第一段:上阕和下阕的场景联想
4.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上下阙的音乐情绪对比
5 . 同音异奏:1. 认识了解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古琴埙二胡)
2. 三种乐器分别演奏《阳关三叠》对比体验不
同音色
3. 依据喜好感觉,选择个人喜欢哪种乐器?
拓展探讨传承:
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在流行歌曲漫天飞的现状下,有什么好的方式把古代歌曲艺术传承下去?
课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