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布局调整工作办法

规划布局调整工作办法
规划布局调整工作办法

规划调整项目技术方案

第一节准备工作

一、成立工作技术小组

当我公司承接到项目后,首先进行规划方案编制的准备工作,成立工作技术小组。同时,公司拟派一人为工作小组组长,组长对整个项目负责,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方案,把此方案报公司复核审批。另外,工作技术小组研究解决规划调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实际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公司,由公司提出解决方案。

二、熟悉项目基本情况

我公司安排工作小组人员与国土局规划股(科)负责人接洽,了解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基本情况。一般而言,需了解熟悉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项目相关信息;

2、可行性分析:就是从技术角度上讲,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能否满足规划调整的各项指标的控制要求。

第二节资料收集及整理

一、勘测定界报告

期间完成相关地块的勘测定界图及勘测定界报告。

二、资料收集内容

收集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项目资料;2、土地资料

1、项目资料

1)建设用地图件(电子版、纸质);

2)土地总体规划图;

3)建设项目相关资料

2、数据库

1)涉及的相关数据库资料

三、资料整理及处理

技术小组根据项目的需要,对收集的文字资料、图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规划图件作进一步处理,如数字化、分区填色等,使其满足项目方案编制对基础图件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规划调整方案编制及图件制作

3.1规划调整方案

3.11规划布局调整原由

现行规划因修编时受规划控制指标约束,未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产业政策的不稳定性。为全面保障城镇建设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亟需对规划用地布局进行布局优化调整。

3.12规划布局调整原则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本次用地的规划布局调整将拟用地范围内的有条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同时将等面积的允许建设区调整为有条件建设区,确保了“允许建设区规模不增加、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3.13规划布局调整涉及的地块编号、地类、面积

根据项目勘测定界和报件材料的编号对项目地块进行述诉。

3.14布局调整后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落实情况

规划调整需确保了城乡建设用地规划规模不增加。

3.15规划布局调整实施保障措施

必需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及时更新土地规划数据库,切实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2。规划图件

规划图件主要包括规划调整前局部图,和规划调整后局部图。

3.3规划数据库备案

将修改后的调入调出坐标文件在省厅进行备案。

第四节规划听证及部门审查

根据国土资源部规定,项目区选点布局应当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吸收当地农民和公众意见,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项目区实施过程中,涉及农用地或建设用地调整、互换,要得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确认,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要实行告知、听证和确认。听证会的主要参与人员为项目涉及的相关乡镇、村主要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听证会由县国土局组织进行,并形成听证纪要,作为上报材料要件之一。听证人员对规划实施方案无异议的需在听证会人员名单上签字。

部门审查即项目涉及县相关职能部门对规划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部门审查意见。

第五节完善修改材料并组织上报审批

听证及部门审查完成后,技术承担方根据听证会及部门审查意见对规划实施方案及图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组织齐全上报材料后上报相关部门审批。

第六节成果

布局调整项目成果如下:

1、审核表;

2、布局调整方案;

3、听证公告;

4、听证记要

5、听证人员签名表

6、规划修改图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