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探讨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发展探讨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浪潮中,媒体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代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如何实现创新发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媒体融合的内涵与特征媒体融合,简单来说,是指不同类型的媒体在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和传播模式。
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使得各种媒体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其主要特征包括:1、技术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类媒体能够基于相同的技术平台进行传播,如互联网、移动终端等。
2、内容融合:不同媒体的内容相互借鉴、整合,形成更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
3、渠道融合:传播渠道不再单一,多种渠道相互配合,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二、广播电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面临的挑战1、受众流失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年轻一代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获取资讯和节目,广播电视的观众数量逐渐减少。
2、广告市场份额下降广告商越来越注重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和效果评估。
相比之下,互联网广告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导致广播电视的广告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3、内容竞争激烈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中,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它们在内容创作上更加灵活、新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广播电视的传统内容生产模式显得相对滞后,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三、广播电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机遇1、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空间新技术如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广播电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5G 技术能够实现超高清视频的快速传输,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广播电视更好地了解观众需求,实现精准推送。
2、拓展传播渠道广播电视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将节目内容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同时,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也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新的流量和用户。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文档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文档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媒体的普及,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媒体发展的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也面临着创新的压力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并分析其影响和前景。
一、增强互动性的方式1. 社交媒体平台的利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反馈意见。
通过与观众进行互动,节目制作人可以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2. 采用实时投票和互动功能利用实时投票和互动功能,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让观众参与到节目的制作和决策过程中。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投票和评论,节目制作人可以根据观众的投票结果来选择节目的发展方向,增强观众与节目的互动性。
二、创新制作方式1. 多媒体呈现形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内容,如视频、音频、文字等。
这样一来,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选择媒体形式,增加观看节目的便利性和兴趣度。
2. 数据分析的运用通过数据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从观众的行为和偏好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节目制作人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优化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满足观众的需求。
三、跨平台传播1. 多渠道同时播出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广播电视节目可以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同时播出,如电视、网络、移动设备等。
通过跨平台传播,节目可以更广泛地触及观众,增加节目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2. 引入云平台云平台的引入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在不同平台之间实现无缝切换。
观众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观看同一个节目,提高观众的粘性。
四、内容创新1. 引入VR和AR技术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或增强现实应用与节目内容进行互动,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娱乐性。
2. 故事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研究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研究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发展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模式,是当前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发展新媒体,引领消费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方式,广播电视也需要积极融入新媒体,以应对消费者需求的转变。
发展新媒体可以让广播电视更加灵活、专业和多元化,可以通过网站、移动端应用、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用户传播内容,形成全方位的覆盖和多样化的服务,并且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二、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也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互动直播,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电视节目的直播过程,与嘉宾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定制化的广告投放,更好地推广产品信息,实现用户与广告主的双赢。
三、打造多元化内容,提高节目质量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需要打造多元化、高质量的内容,以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多元化内容可以包括综艺节目、大型真人秀、记者专访、文化讲座、科普知识等各个领域的内容,通过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提升观众的收视率。
同时,优化节目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加强制作流程的管理和把控,提高制作品质和效率。
四、做好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建设品牌需要在广告宣传、行业活动、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下功夫,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产品,让用户对品牌形成认同和信赖。
同时,广播电视还需要积极与其他行业展开合作,共同打造跨界品牌,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在媒体融合时代需要积极开拓创新,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商业模式,继续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广播电视得到更大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随着中国政府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语,被认为是对“市场失灵”的矫正,是实现城乡和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为了建立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覆盖、内容、体制、评估和保障等方面论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
标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当前,我国政府改革已经进入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结构性改革阶段,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
努力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又是在宏观调控中推进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文化公共服务事业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面,它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主要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报刊、互联网、博物馆等诸多文化领域。
在文化公共服务的体系中,广播电视作为覆盖广、影响大的传播载体,承担着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以“均等化”为原则、以满足公众需求和知情权为核心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广播电视的时代命题。
本文从硬件覆盖、内容提供、体制机制、评估监管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论述建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安排。
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渠道覆盖在广播电视渠道覆盖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多重覆盖,模拟和数字并存的格局,并通过“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加强了对西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
但是我国广播电视渠道覆盖仍存在城乡和地区的二元结构。
城市已经开始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截至2009年3月,全国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其中106个城市已经完成整体转换。
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
读、 农业信息传递 、 知识普及和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 , 提高农
民 的科 学 文 化 素质 。 . 广 播 电 视 的 渠 道 覆 盖 要 根 据 产 品 的 消 费 属 性 的不 同 分 别 对 待 , 别 供 给 。 无 线 覆 盖 具 有 纯 公共 产 品 的属 性 , 须 区 必
当前 , 国政府改革 已经进 入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结构 我 性改革阶段 , 立公共 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均等化 的公共服 建:
务和公共产品 , 以满 足 人 民 群众 日益 增 长 的公 共 利 益 和 公 共 需 求 , 此 基 础 上 形 成 政 府 治 理 的 制 度 安 排 。 努 力 实 现 以公 在
21 年9 I CI NC S AL S E E
S p ,0 0 e .2 1
V 】1 No5 o. 8 .
第 1卷 第 5 8 期
中国广 播 电视公 共服 务体 系建 构
石长 顺 程 洪 涛 ,
( 中科技 大学 新 闻学院, 华 湖北 武汉
摘
400 ) 3 2 0
要: 随着 中国政 府从 经 济建 设 型 向公共 服 务 型转 变 , 广播 电视 公 共服 务 也 作 为一 个 重要 的 学术话
语, 被认 为是 对“ 市场失 灵” 的矫 正 , 实现城 乡和 地 区公 共服 务均 等化 的重要 举措 。为 了建立 中国广播 电视 是
基 金 项 目: 家社 科 基金 项 目(9 x 国 0 B w0 5 1)
作者简介 :. 1 石长顺(9 2 15一 ) 男, , 湖北钟祥人 , 华中科技大学新 闻学院副 院长 , 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主要从事广播 电视传播 学研 究;. 2程洪涛(9 2 1 7一 ) 男, , 河南沈丘人 , 华中科技 大学博士研 究生,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 , 主要从事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创新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创新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中,媒体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广播电视模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
一、媒体融合的内涵与发展媒体融合,简单来说,是指不同类型的媒体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和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新媒体以其便捷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一方面,广播电视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将节目内容进行多渠道分发;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在积极引入广播电视的优质内容,提升自身的内容质量和专业性。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二、广播电视面临的挑战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和娱乐,传统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受到了挤压。
其次,新媒体的竞争压力使得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增长乏力。
广告商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受众更精准、传播效果更可衡量的新媒体平台。
此外,广播电视在内容创新和制作方面也面临着困难。
传统的节目形式和内容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导致观众的流失。
三、广播电视创新的必要性面对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创新势在必行。
创新是广播电视行业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创新,广播电视可以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满足受众的需求,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
创新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电视可以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受众群体。
同时,创新还可以提升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内容多样性,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媒体融合时代下的公共服务传播
媒体融合时代下的公共服务传播公共服务传播一直是媒体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媒体融合时代,公共服务传播的意义更加突出。
如何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传播公共服务信息,提供更全面、多样化的服务,是媒体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公共服务传播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应对策略。
一、借助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体传播的渠道逐渐多样化,传播效果也更加广泛。
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公共服务信息进行推广,既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可以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将政策信息、公共服务提示等实时发布,通过互动平台进行讨论和回应,为人们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实现全媒体融合发展在媒体融合时代,各种媒体平台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传媒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紧密。
实现全媒体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的优势,打造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传播系统。
比如,传统媒体可以与新媒体合作,共同开发信息产品,形成协同效应;政府与传媒机构可以开展战略合作,将公共服务信息传播和政策实施紧密结合。
三、提高公共服务信息的质量和效果公共服务传播不仅要关注传播渠道和方式,更要注重信息内容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传播机构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和内容。
比如,在网络时代,年轻人是信息掌握的主力军,政府应该通过易于操作、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公共服务信息,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四、完善公共服务反馈机制公共服务传播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针对用户需求进行优化和改进。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可以及时获取用户反馈信息,了解需求和意见,促进公共服务传播的效果和满意度。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在线咨询等形式,收集公众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公共服务内容和传播方式。
结语:公共服务传播在媒体融合时代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场景。
借力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实现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信息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是公共服务传播应对媒体融合时代的有效策略。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强调公益传 播,其制度哲学基础在于,将受众的信 息知情权视为一种“公共善”的元权利 和内生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广播电视 公共服务的内容建设原则应显著区别于 商业性的、“消费者为王”的传播理念。 具体说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建 设的价值取向应着眼于以下五点,这同样 也是媒介融合所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 第一,服务的普适性。要求广播电 视公共服务的内容供给满足不同民族、 种族、性别、年龄、地域公众的需求, 特别是残疾人、老人、儿童、农民等弱 势群体的需求。多种媒介协作的信息传 播格局天然对接多元受众的思想观念和 物质利益,能够兼顾调和多阶层、多团 群的社会期待和心理预设。 第二,服务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广播 电视所提供的媒介服务应呈现意见和观点 的多样性,构建媒介“公共领域”,建构 民主讨论平台。多种媒介融合意味着多重 信息来源的凝合与叠加,信息递导形式自 然也会多样化和多元化。更为重要的是, 融媒所独有的“灵肉分离”特征为信息公 共领域的建构和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参与者均可把持相当的信息资源,并 自由存在媒介场域中,发表己身对媒介涵 摄领域内关键事件的看法。 第三,服务的丰富性。这一点体现在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上,即媒介输 出应理性平衡各方观点。媒介融合可能催 生信息暴力,但多种思想观念的碰撞是理 性论辩的应有之义,能促进媒介信息的理 性化。因此,引导媒介融合下广播电视公 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战略重点还在于防控信 息暴力、把握“信息制动”同“信息反制” 间的张力平衡,将各方的“话语权”都区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张 杰
(作者单位 : 乌鲁木齐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管理中心)
摘 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文化公共服务体现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带来了诸多变化。媒介融合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覆盖渠道得以拓展,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容供给更被喜闻乐见。本文主要 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影视资源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文档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文档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并提出一些创新的建议。
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创新手段进行制作和传输。
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节目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节目制作可以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定位观众需求并进行内容推荐等。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多媒体元素的融入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广播电视节目需要将多媒体元素融入其中,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除了传统的声音和图像之外,节目还可以融入文字、动画、音乐等元素,丰富节目的表达形式。
比如,主持人可以在节目中加入文字提示,以增强信息的传递效果;节目制作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音,增加观众的感染力等。
多媒体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提升节目的艺术性,也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娱乐效果。
三、社交媒体互动的推广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与观众进行互动与反馈。
比如,节目可以设置专属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观众可以在节目中通过这些渠道与主持人互动、参与话题讨论;节目可以设置在线投票环节,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按钮进行投票选择等。
社交媒体互动的推广,可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并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四、内容与平台的有机结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方式还需要注重内容与平台的有机结合。
不同的平台适合不同类型的内容传播,广播电视节目需要根据平台特点调整内容形式和传播策略。
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节目制作可以采用短视频的形式,以适应观众碎片化的阅读需求;在电视台主页上,可以设置播放列表,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感兴趣的节目等。
内容与平台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节目的传播效果和观众的观看体验。
广播电视如何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广播电视如何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当今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播电视具有广泛的覆盖性。
通过卫星、有线、无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广播电视信号能够覆盖到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山区,人们都能够接收到广播电视节目。
这使得广大民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可能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无法亲临现场观看文艺演出或参加文化活动,但通过广播电视,他们能够在家中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节目,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内容。
从新闻资讯到文化教育,从影视剧到综艺节目,从戏曲音乐到体育赛事,广播电视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节目类型,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需求。
新闻节目让人们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动态;文化教育类节目传播知识、启迪智慧;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为人们带来娱乐和放松;戏曲音乐等传统艺术节目则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供应,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广播电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传统戏曲、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
广播电视通过制作和播出相关的专题节目、纪录片等,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呈现给广大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们的价值。
同时,广播电视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一些地方电视台会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节目,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不仅吸引了本地观众的关注,也让其他地区的人们对该地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广播电视还能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一些地区在文化资源的占有和享受方面存在差距。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广播媒体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的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多维度的建构,涉及到技术、内容、商业模式、市场竞争力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广播媒体转型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技术驱动下的广播媒体转型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广播媒体转型的重要动力。
传统广播媒体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使得广播媒体不得不转变传统的广播模式,将传统广播的内容和服务与数字化、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手段相结合,以适应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这就要求广播媒体必须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革,以适应这一巨大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催生了广播媒体的数字化进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5G技术的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收听广播、观看视频直播、参与互动等。
这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广播媒体必须加速数字化、互联网化的进程,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广播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广播节目的个性化推荐、内容的自动生产等,大数据可以帮助广播媒体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偏好和行为习惯,物联网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体验,使广播媒体更具有吸引力。
可以看出,技术的发展是广播媒体转型的关键。
广播媒体必须积极应对技术革新,不断推进技术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除了技术革新带来的变革之外,内容创新也是广播媒体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信息时代,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传统广播媒体的内容往往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广播媒体必须不断创新内容,提供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节目。
传统广播节目往往是线性化的,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广播媒体提供的内容。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需求的提高,用户对于内容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化,广播媒体在新时代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多维度的建构,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可以从内容创新、技术升级、平台融合、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展开,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媒体变革。
从内容创新的角度来看,广播媒体需要积极适应媒体融合与信息化的趋势,深化内容挖掘,广播媒体要去打破传统播音、播报的模式,更好地发掘用户需求,提供更精准的内容服务。
广播媒体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丰富广播节目类型,注重跨界合作,加强内容的创新与挖掘。
技术升级也是广播媒体转型的重要环节。
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需要加大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力度,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广播传媒内容生产、管理、传播的全方位升级。
广播媒体还要不断优化传输设备,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
广播媒体还需要积极推进平台融合,实现多平台互动。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广播媒体不仅要在传统的广播平台上进行内容播放,还要积极拓展互联网、移动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内容的多平台传播与交互。
多平台的互动不仅能够扩大传播范围,也可以增加用户的粘性和互动性。
广播媒体还需要重塑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广播媒体要不断调整商业运营模式,探索广告、付费、会员、衍生品等多种商业模式的结合,积极拓展内容付费、会员服务等新的盈利渠道,稳固财务基础,提高盈利水平。
经文章综合分析,广播媒体在媒体融合视阈下的转型建构需要不断拓展内容、进步技术、拓展平台和创新商业模式,以适应潮流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广播媒体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广播媒体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利用新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转型和发展备受关注。
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的转型建构涉及多个维度,包括技术、内容、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维度的角度探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建构过程。
一、技术维度的建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技术是广播媒体转型的关键推动力量。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广播媒体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提升传输、制作、播出的效率和质量。
在技术维度上,广播媒体转型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是广播媒体转型的基础,包括数字化播出设备、数字化编播系统、数字化制作技术等。
广播媒体需要将传统的模拟设备升级为数字化设备,实现从传统广播向数字广播的转型。
2.网络化技术的整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速发展,广播媒体需要整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广播内容的网络化传输和互联网化播出。
通过互联网技术,广播媒体可以实现内容的跨平台传播和用户的多维互动体验。
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广播媒体实现内容的个性化推荐、用户的智能化服务、运营的智能化管理等,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1.内容生产的创新。
广播媒体需要推动内容创新,挖掘和培育优质内容,打破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引入新的制作理念和风格,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2.内容整合的拓展。
广播媒体需要整合各类优质内容资源,包括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实现内容的跨界整合和跨平台传播,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内容IP。
3.内容分发的优化。
广播媒体需要优化内容分发渠道,拓展内容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实现内容的多维传播,提升内容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三、商业模式维度的建构1.广告商业模式的升级。
传统广播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收入,广播媒体需要实现广告商业模式的升级,开发新的广告形式和广告植入方式,提升广告的创意性和精准度,优化广告投放效果。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媒体融合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趋势下,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形式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多维度角度对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进行建构,探讨广播媒体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实现全方位转型与发展。
一、技术驱动下的广播媒体转型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技术无疑是媒体转型的关键推动力量。
广播媒体通过引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用户互动等方面的全面升级。
通过互联网技术,广播媒体实现了内容的多样化,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广播波段,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传播。
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广播内容可以随时随地被用户获取,极大地拓展了广播媒体的传播范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媒体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用户画像和内容推荐,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粘性。
技术的不断演进为广播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广播媒体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
二、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内容创新成为广播媒体转型的关键。
传统的广播媒体以音频节目为主,受众群体相对单一,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而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广播媒体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形式和内容类型,比如视频直播、短视频、音频节目、文字内容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广播媒体还需要通过内容创新来拓展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内容品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参与。
内容创新和品牌建设是广播媒体在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投入的领域,也是广播媒体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三、用户体验与互动营销在媒体融合的新形态下,用户体验和互动营销成为广播媒体转型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广播媒体以播音员为中心,用户对内容的选择和互动相对较少。
而在新的媒体环境中,用户的参与和互动成为内容传播的重要环节。
广播媒体需要通过引入互动直播、社交分享等形式,吸引用户的参与和互动,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迭代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广播媒体已经进入了新的转型期。
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视阈下实现广播媒体的转型并赢得竞争优势,成为了广播媒体转型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建构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视角。
首先,从媒体形态角度看,广播媒体的转型需要将传统的广播形态向数字化转型,实现多媒体融合,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扩大用户覆盖面。
数字化广播媒体需要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内容生产体系,提供更深入、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优质的服务体验。
同时,数字化广播媒体还需要打造全媒体营销体系,充分挖掘每个媒体渠道的用户增长点,实现精准裂变和粉丝经济,提升自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从技术应用角度看,广播媒体的转型需要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将新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广播媒体的生产、传播、营销以及用户服务等多个环节,实现媒体形态的颠覆性转变。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广播媒体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广播媒体快速筛选、生产、推送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优化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扩大用户粘性并提升营销效果。
第三,从组织架构角度看,广播媒体的转型需要重构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打造协同创新的人性化管理体系,以适应数字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具体而言,需要重视内外部协作、资讯共享和知识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实现从人力管理向智力管理的转型,以强化企业的创新及竞争力。
最后,从战略规划角度看,广播媒体的转型需要基于媒体融合的战略构想,与其他媒体形式相互配合,推动多平台、跨屏幕的内容传播。
要注重观众模式的变革,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建立起基于目标用户需求的营销及服务体系,实现在多个维度上的精准定位和社区化服务。
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的转型可以通过上述多维度视角实现。
广播媒体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转型步伐,并持续改进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跟上数字化媒体发展的步伐,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自身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
困局与解局:媒体融合视阈下我国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理路
困局与解局:媒体融合视阈下我国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理路作者:沈正赋来源:《声屏世界》 2020年第2期沈正赋摘要: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在生存和发展上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过多过滥,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广告营收出现断崖式下滑。
从外部条件和内部机制两个维度来审视,制约和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混合制办台模式;节目定位趋同化,缺乏个性和创新性;受到来自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直面冲击。
媒体融合视野下我国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理路是:事业归事业,企业归企业,媒体经营管理实行“双轨制”;“精简精办”频率和频道,由粗放型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媒体融合中实施“移动优先”发展战略,重新确立自己的主流媒体地位。
关键词: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管理机制精简精办移动优先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FXWB 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在我国新闻传播发展史上一直扮演着“耳目喉舌”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功能,因而在传统媒介社会给人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集体记忆。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新媒体的相继出现,传统广播和电视曾经的优势逐渐式微,媒介市场开始萎缩,无论是受众规模还是广告营收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既有网络新媒体的冲击等外部原因,也有传统广播和电视自身体制机制等内部原因。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广播和电视必须正视自己已经陷入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冷静、客观地分析制约和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各种因素,把握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尤其是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机遇,为其后续发展理清思路,寻找新的空间与路径。
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难题实际上,我国广播电视已经走过它们的辉煌发展期,要想再回到当年的发展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已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广播媒体必须积极转型,并在媒体融合视阈下进行多维度的建构。
首先,在内容维度上,广播媒体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内容策划和创作。
通过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内容,吸引用户观看和参与,加强极端利益用户的粘性,目前广播媒体采用追求内容的多样性、深度和有吸引力的方式,来加强自身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在技术维度上,广播媒体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全媒体化传播和个性化推荐。
同时,也要深入挖掘观众的需求和心理,提供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努力推进广播媒体与互联网互通有无。
其次,在平台维度上,广播媒体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寻求更加广泛的合作和共赢,扩大自身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方面,广播媒体应积极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以达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宣传和传播效果。
此外,广播媒体还应积极进行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流转的探索,以实现在新的行业环境下的长远发展。
最后,在管理维度上,广播媒体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组织能力和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适应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下的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为此,广播媒体必须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在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同时,要强化与广大用户的深入沟通和交流,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改善用户对广播媒体的信任和满意度。
总的说来,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的转型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和立体化的过程,涵盖了内容、技术、平台和管理等方面,只有这样,广播媒体才能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中,顺利转型发展并保持其竞争优势,切实推进广播媒体的现代化建设。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
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转型的多维度建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线视频平台的兴起,广播媒体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媒介形态、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广播媒体必须进行转型和创新。
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的转型建构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维度:技术创新广播媒体要进行转型,首先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开始更多地使用移动设备来获取媒体内容。
广播媒体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内容推荐,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借助5G技术的支持,广播媒体可以实现更加快速、稳定的网络传输,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广播媒体的自身实力是其转型的重要基础。
内容创新是广播媒体增强自身实力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推出有质量、有特色的节目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用户。
例如,打造特色的直播节目,制作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节目等。
第三维度:平台优化广播媒体同样需要关注自身的平台建设。
优化平台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用户的留存。
例如,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快速响应的反应速度、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等。
第四维度:社交媒体在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不仅要让用户消费内容,还需要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的生产和分享中来。
借助社交媒体,广播媒体可以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账号,将自己的内容推送给更多的用户,同时与用户进行互动和反馈。
第五维度:商业模式广播媒体转型除了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平台优化等方面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更加具体的商业模式问题。
广播媒体的商业模式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取,例如广告收入模式、票务营销模式等。
同时,随着线上支付的普及,广播媒体可以尝试推出会员权益、付费内容等方式,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视阈下,广播媒体的转型建构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平台优化、社交媒体、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实现创新转型,才能适应变化新常态的媒体环境,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创新发展,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摘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十八大提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介融合主流趋势的大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可以借助媒介融合背景优势,化挑战为新契机,形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基于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建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
88-0005-02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与健全的重要性,更在这个向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转型的我国政府的发展中日益凸显。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作为引导社会舆论、构建社会公共空间的现代媒介广播电视,其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更是势在必行。
本文以当下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媒介融合为视角,旨在探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建构的利弊,以及如何利用好媒介融合的契机建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策略及对应的路径。
1 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提供的优势背景
进入21世纪后,数字媒体技术已成为广播电视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发动机,其广泛应用与网络传播等迅速的发展,使得媒介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趋势。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也受到该
洪流的诸多有利影响。
1.1 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服务理念的强化提供推力
从传统媒体间的融合到媒介元素间融合乃至传播内容、传播载体的融合,媒介融合的各种形式、形态无不冲击着受众对于一个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需求。
公共服务的概念在我国也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在此背景下,更是强化了本身的服务理念。
树立协调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的基本取向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融合趋势中的公共服务先行相一致,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政府职能要求。
1.2 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信息的多元化奠定基础
无论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过程中的信息采集的渠道,还是支撑公共服务体系的各类信息传播的渠道,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都实现了信息丰富、渠道多种、技术多样的多元化特点。
正是通过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高普及率的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等等试听新媒体的竞争与合作、交叉与融合,促使音视频资源、网络信息承载量、各媒体信息供给量的巨幅增加以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在信息获取与传播渠道上的极大丰富与多元。
基于媒介融
合,原来的一种信息传播途径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原来的一种服务方式可以在更多途径上得到实现,这种巨大信息量以及供给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的趋势,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准备条件。
1.3 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形式与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自然随着数字化进程、新业态的产生而对服务形式、以及服务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服务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不仅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区域广度、覆盖面及便利程度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媒介融合,可以实现受众从体系的接受者向接受者与创造者并存的转变,使得服务体系更人性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一定背景支持。
2 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带来的挑战
媒介融合这一变革,在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带来全新机遇与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新的境况与挑战。
1)媒介融合的迅速发展和大势所趋导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财力与法制等支撑保障系统脱节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建立,必然面临两种或多种技术融合而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而媒介融合的快速性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假设速度、服务内容的供给薄弱以及对
位服务的严重不足和服务条件的滞后性产生了鲜明的反差对比。
由此而带来的体系建构的技术支撑、财力支持保障体制以及相关公共服务法规制度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软硬件发展不同步,在体系建构的实践中便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支撑保障系统。
2)媒介融合的迅速发展和大势所趋导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舆论监督系统完善的要求更为迫切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对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关注最多的几个问题包括体系建构的长效机制、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以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规制问题等,随着媒介融合的迅速展开,包括以上问题在内的各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都受到更广泛的监督
监管。
所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的舆论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就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与挑战。
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基于媒介融合视域下的策略研究
针对媒介融合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巨大压力、重重机遇与全新挑战,为了更好的建立健全该体系,在其建构过程中便要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抓住重重机遇,并且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契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系的真正价值所在,为我国政府由重经济发展向重服务转型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
建构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服务理念起到的强化推力功效,推进产业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强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服务理念,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引导和鼓励社会其他机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或有偿公益服务等形式,加上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来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丰富体系建构的内容,提高体系公共服务的效率。
二是利用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信息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作用,缩小城乡服务的距离,逐步实现均等化。
既然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有所促进作用,则可以利用其广泛性与舆论监督作用,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的今天,以优势带其他,以城促乡,借着媒介融合,整合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服务资源,加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供给丰富的步伐,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成就逐步匹配,缩小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在为城乡提供服务上的差异性与距离。
三是利用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服务形式多样与质量提升创造的条件作用,完善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健全其发展的制度保障。
借助媒介融合促进了体系建构的形式多样化与质量提升的推动,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如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机构,解决职能配置空转现象和公共服务的人员配置与编制分配不到位的局面,强基固本,使得无论是职能配置还是管理体制,都落到实处,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提供保
障。
四是从媒介融合给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带来的新境况发现契机,加大技术发展投入、建立多元筹资渠道并加强法规制度完善。
既便是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导致体系建构中的多种脱节,但从中发现问题并在新境况中寻找发现新契机、带来新思考,如怎样发展技术水平,如何建立筹资渠道以及怎样根据公共服务的长效、常态、高效运行的需要来逐步完善法规体系,慢慢拉近与媒介融合的速度,提高与大环境相匹配的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使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能够稳步发展完善。
五是从媒介融合给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带来的高压力转为动力,加强体系评估监管力度,健全舆论监督系统。
一个完善的舆论监督系统,能够大大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效性,一个有约束力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使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的科学规范。
可以通过不同级别指标的设置来评估内容、公平、效率、渠道覆盖及影响力等,对体系建构起到督促作用,为体系的良性发展起到监管效用。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有良性的影响也有全新的挑战,利用优势影响思考挑战带来的机遇,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提供了媒介融合策略的,与此同时,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路径也随此呼之欲出。
在强
化服务思想,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下,丰富服务内容投放,扩大覆盖范围以减小城乡服务差距,完善体系运行的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支撑与相应的服务法制建设,做好评估监管系统,体现舆论监督效应,最后逐步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一系列体系构建目标。
也许,媒介融合只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中一个看似微弱的影响因素,起到的推力作用尚薄,但由媒介融合这个大趋势、大背景连锁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及效果,却不得不承认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中的一剂强行针,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作用。
如果加以好好利用,取其积极影响,克服或变压力挑战为完善的契机机遇,则在以民为本,重视为民服务的中国政府进行积极转型与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借以此文庆十八大及两会的召开,新一届政府的成立。
参考文献
[1]袁正领,魏蕾.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1).
[2]胡正荣,李继东.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62.
[3]赵力平,洪永和,童欣.遵循广播电视规律服务人民群众需求创新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视听纵横,2008(5).
[4]杨乘虎.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论[[j].现代传
播,2008(1).
[5]石长顺,程洪涛.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