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树》创作背景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说课稿4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好大一棵树》是教科版艺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树木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等环节,深入了解树木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图片、文字、作业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艺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对树木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细节处理、色彩搭配、表现手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部分学生则较为保守,不敢轻易尝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树木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学会观察和表现树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作的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树木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学会观察和表现树木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色彩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树木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以及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树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树木的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让学生了解树木的基本知识。
3.观察:学生观察树木的图片或实物,分析树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创作: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色彩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树木作品。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好大一棵树——赞《云南百年原创歌曲精选》
声演 出这 首歌 曲的感人场 景……杨明立 即要 了乐谱 ,作 了些简单 的调整 ,这才 就 有 了选 集 中 的 4 9 5 页 上 这 首 苦 聪 人 唯
一
心 血与情 怀 的 《 歌 曲精选》,岂止是 不
撼 和 感 激 ,也 根 本 不 能 用 几行 文 字 能 表
沟通 商议 ,辛勤地伏案 为每一件作品进
行 细致 的 审 核 、校 对 编 排 ,我 心 里 总 想
达清楚 的一 种 “ 情” 。这 “ 情 ”源 于我 们 都是为云南音 乐贡献 了毕生 精力的音
乐 人 ,这 “ 情 ” 源 于 我 们 都 是 把 发 掘 创 新 本 土 音 乐 视 为 生命 的 骄 傲 的 云 南 音 乐 人 。在这块无边 的 “ 歌 海 ” 中 我 们 洒 过
没有杨 明对音乐事业 无限忠诚 ,没 有他 的艰苦卓 绝的辛勤 劳动 ,哪有这 么 海量 的 《 歌 曲精 选》 ? 这两 卷沉甸 甸 的 巨著是他毕生 精力的所有 啊 !他 自己说 为这他集 中编 汇工作整整 1 4 年 。请 注意
这只 是 “ 精 中编 汇” 。实际 上他从 事音
选》 ( 以下 简称 《 歌 曲精选》 )在我 们
伟哉 !这 才是真正 的音乐之海 ,一
望无际的云南歌海 !
口而 出 : “ 有啊! 《 苦聪来 到天 安门》 。 ” 我详 细地谈  ̄ 1 1 6 0 年代我 与作 曲家梅璧徒
步 爬 到红 河 金 平 苦 聪 山创 作 这 首 歌 的 全 过 程 ,以及 后 来 演 员 们 包 含 泪水 泣 不 成
雨 、金 穗 、 仲 勋 、王 耐 夫 、刘 位 循 、绿 豆 、和 鼎 正 、张 学 文 … … 人 们 没 有 忘 记
好大一棵树创作背景
好大一棵树创作背景在一个安静的小村庄里,有一棵高大而华丽的树,它矗立在村庄的中心广场上。
这棵树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友谊之树”,因为它不仅是村庄的象征,还是居民们聚集和交流的场所。
这棵树有着浓密的绿叶与茂盛的枝丫,每当微风吹过,树叶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低语着诗意的话语。
树干顺滑而坚固,年轮间记录了无数岁月的痕迹。
树冠广阔,能够给广场带来丰富的阴凉。
据说,这棵树已经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几百年了。
当地的老人们曾告诉年轻人们一个古老的传说,说这棵树是一个魔法师种下的,为了保护和祝福这个村庄的居民。
虽然没有人亲眼见过魔法师,但大家都相信这个传说,并对这棵树充满敬畏与敬意。
每天早晨,村庄的小学生们会在友谊之树下集结,准备上学。
他们敲响铃声,然后井然有序地站在树下排队,等待老师的出现。
在这里,大家相互交流彼此的梦想和愿望,分享着自己的喜乐和困扰。
友谊之树成为了他们开始新一天的地方,也是他们展开友谊的媒介。
白天,成年人们会聚集在友谊之树下,讨论村庄的发展和问题。
他们坐在石凳上,思绪万千地倾听着彼此的观点和建议。
这里充满了谦虚与宽容的氛围,大家不分贵贱,平等地交流。
这棵树见证了无数次的决策和合作,帮助村庄走出了许多困境。
而到了傍晚,友谊之树成为了村庄晚会的核心。
居民们穿着节日盛装,围绕着树舞蹈、唱歌和欢笑。
树下摆满了美食和饮料,大家分享着快乐和美好的时光,彼此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友谊之树给村庄带来了欢乐和庆祝的场所,使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友谊之树逐渐成为了一个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艺术家们会选择在树下创作,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也在此举行。
这棵树为村庄注入了创造力和灵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激情。
友谊之树也成为了游客们来村庄旅游的必到之地。
他们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与居民们交流和互动。
这棵树成为了村庄与外界联系的窗口,也为村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尽管友谊之树只是一棵普通的树,但它却有着非凡的背景和意义。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说课稿3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好大一棵树》是教科版艺术五下的第四课,本课以树的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等环节,了解树的结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树的科普知识,又有艺术作品欣赏,还有创作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艺术创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树的结构理解不深,表现手法单一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创作,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树的结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学会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表现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树的结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学会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表现树。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作,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作。
2.示范法:教师展示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表现技巧。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激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树,激发学生对树的兴趣。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树的结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3.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树的环保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树的结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教学设计2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好大一棵树》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歌词赞美了一棵大树的坚强和无私,歌曲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从歌词、旋律等方面去感受歌曲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好大一棵树》这首歌曲,并能熟练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等方面去感悟歌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把握。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技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好大一棵树》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朗读,体会歌词的韵味。
然后讲解歌曲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对于难点部分,可以分组练习,互相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唱,其余学生观看,互相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他们改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等方面去感悟歌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分享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美感,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教学设计1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好大一棵树》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歌曲,歌词中通过描绘树木的成长,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接受和传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如音准、节奏、唱腔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好大一棵树》的词曲,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唱腔的掌握。
2.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歌曲的背景和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好大一棵树》的MV、大自然景象的图片和视频等。
2.教学器材:钢琴、吉他等乐器,用于指导学生演唱。
3.环保资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图文资料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呈现(5分钟)介绍歌曲《好大一棵树》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然后示范演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音准、节奏和唱腔的掌握。
分组进行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环保主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教案5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教案5一. 教材分析《好大一棵树》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歌词描绘了一棵大树的生机与活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感强。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同时,歌曲中的环保主题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拍子的节奏感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好大一棵树》的演唱技巧,能够流畅地演唱整首歌曲。
2.让学生了解三拍子的节奏特点,能够正确地拍击节奏。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三拍子节奏特点。
2.部分学生对环保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三拍子节奏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4.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拍手鼓等。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环保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拍手练习,体会三拍子的规律。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拍手鼓伴奏演唱歌曲,加强节奏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环保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分享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做法。
好大一棵树
好大一棵树作者:张俊平朱从卫来源:《江苏教育》2008年第19期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故事。
无锡连元街小学的故事始于19世纪末年。
连元街小学的校史是这样记载的:1897年,一个叫杨范甫的无锡举人,与单毓德、蔡谦培、高汝林、王镜藻等人发起筹创新学,拟发公启,四处筹措募捐学堂经费,集资购下城中连元街上寿禅院旧舍,加以修葺后为校舍,定名为竢实学堂。
公推华蘅芳为总教习,杨范甫任总理(校长)。
1898年,学堂开学,招收了第一期学生2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15岁……这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
110年过去了。
虽然历经岁月沧桑,校名也由竢实学堂改为连元街小学,但是,学校“乐育英才”的基因始终未变。
当初杨范甫等人撒下的现代学校教育的种子,如今已经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著名数学家、翻译家华蘅芳,有“龚自珍再生”之称的钱基博,“国学大师”钱穆,开创现代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被公认为世界电机工程专家的顾毓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
让这棵大树光彩夺目。
从竢实学堂到连元街小学,110年的办学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小学教育的微观历史。
还是让我们走近这棵大树,感受她那岁月的年轮和文化的味道吧。
连元文化之一:培根竢实杨范甫等人将所办新式学堂命名为“竢实”,显然是有一番良苦用心的。
唐朝散文大家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有言:“养其根而竢其实。
”是啊,根非养不沃,实非竢不丰。
他们取“埃实”之意,行“养根”之事,事实上是对新式学堂办学宗旨的一个宣言: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过程,要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丰厚的基础。
培根竢实,成为连元街小学一以贯之的传统。
竢实学堂创办之初,便设国文、算术及英文三科,半年后又增设体操,1902年又根据形势的需要,开设了日文课程。
新学刚起,一切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
没有现成的教材,他们便两条腿走路:或取自国外,或自己编写。
为此,校长杨范甫不仅亲赴日本考察小学教育,还资助教员侯鸿鉴赴日专门研习课程建设。
侯鸿鉴研习归来,主持编定了高等、初等小学规程。
好大一棵树
新年第一天,江南冬季的湿冷空气中裹挟着阵阵寒意,令人心绪杂乱不安。
我感觉四肢僵硬,手指发麻,坐在电脑前却无法敲出任何一个字。
下意识拿起手机翻看,突然,在浙江省儿童文学作家的微信群里赫然跳出几行字:宁波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文学港》杂志原主编李建树于2021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81岁。
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我的心骤然下坠,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望着窗外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樟树,脑中空白一片,内心沉痛不已。
李老师,我一直觉得您的意志如大树般坚韧,您的气运如江河般绵长,一定能坚持到90岁、100岁,从不曾想过一切竟然都成追忆。
恍惚间,记忆把我带回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正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盛装岁月。
记得大约是1984年春天,我有幸去上海参加《少年文艺》杂志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青年作者创作笔会,同行的还有浙江儿童小说作者王申浩。
那次会议内容丰富,嘉宾云集,几乎每天都有知名作家与我们座谈,记忆中有老一辈的作家任大霖、任大星,还有当时极具能量的任溶溶、鲁兵、圣野等等。
有一天,会议中出现了一位西装笔挺,系一条红色领带,戴着玳瑁眼镜,风度儒雅的中年人。
编辑部主任介绍说,他就是小说《蓝军越过防线》的作者李建树,是一位工程师,目前在青海工作,还特意说明他是浙江宁波人。
那时,小说《蓝军越过防线》好评如潮,获奖无数,李老师声名鹊起。
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年轻而又有些幼稚,一听是浙江老乡,又因为读过他发表在《少年文艺》上的小说,见到他本人令我十分激动。
就这样,在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会议室里,我第一次见到并认识了李建树老师。
我已记不清自己当时是怎样表达了读完他作品后的感触和钦佩,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平易近人的笑容,谦逊低调的谈吐和那一口亲切好听的宁波普通话。
1987年夏天,我工作所在的杂志社去宁波附近的一个县城开笔会。
会议结束后,我本来准备直接坐车回杭州。
这时,我的作者,当年在上海少儿社《儿童文学研究》杂志当编辑的刘晓亚突然提议说:“李建树老师调回宁波了,我们不妨转道宁波市区去看看李老师吧!”我这才知道李建树老师已于1986年从青海调回家乡宁波《文学港》杂志工作。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创作说明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创作说明
摘要:
1.伍嘉冀的背景介绍
2."好大一棵树"的创作背景
3."好大一棵树"的艺术特点
4."好大一棵树"的社会影响
正文:
伍嘉冀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广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各个领域,其中,“好大一棵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创作生涯的最高峰。
“好大一棵树”的创作背景源于伍嘉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以一棵树为载体,通过树的生长历程,描绘出人生的百态。
在伍嘉冀的笔下,这棵树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生命和精神的象征。
“好大一棵树”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伍嘉冀运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树的生长过程,形象生动,充满诗意。
同时,他以树喻人,通过树的生长,反映出人生的艰辛和坚韧,让人深受触动。
“好大一棵树”的社会影响深远。
它的出版,不仅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关于生存、关于精神的深入讨论。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说课稿1
教科版艺术五下4.1《好大一棵树》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好大一棵树》是教科版艺术五下的一个课题,本课题以树的为主题,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树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树的形态、纹理、色彩等自然特征的描述,也有对树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的解读。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多个艺术创作方法,如绘画、剪纸、拼贴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五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他们对于树的形态、色彩等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在树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注重技巧而忽视主题的表达,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树的形态、纹理、色彩等自然特征,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如绘画、剪纸、拼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树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艺术创作方法的掌握。
2.难点:如何将树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融入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树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3.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艺术表现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树的形态,引导学生关注树的特征。
2.欣赏与分析: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树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3.创作指导:讲解艺术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创作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好大一棵树——与郭建宗先生谈李准
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1985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这部小说旨在“重新评估我们这个民族的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力量”,探讨“是什么精神支撑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延续和发展”的文化主题,因而具有“寻根文学”的某些意味。
李准曾在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代后记中说:“在描写他们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我也描写了他们的因袭负担,描写了那些落后和愚昧的封建意识。
这些精神枷锁,就像几十条绳索,沉重地套在他们身上——无疑,这是我们国家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如果“寻根文学”的最早意向在1979年《黄河东流去》(上集完成于1979年)中开始萌动,那么到了1985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响亮的文学口号。
李准在代后记中说:“‘伦理是产生道德的基础。
’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构成了中国农民的道德观念。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无法了解中国’,如果用这个概念来推理和引申,那么可以说,研究中国农民家庭的形成和变化,是‘认识中国的一把钥匙’。
”《黄河东流去》所呈现出的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与其中频繁恰当地使用比喻是分不开的。
而这些比喻中喻体的选择更是生动贴切,形神兼备,特征突出。
好大一棵树——与郭建宗先生谈李准文/秦越 吕东亮秦越(以下简称秦) :郭老师,您好。
根据我的了解,现在学界关于李准的传记性的著作,影响比较大的是河南著名评论家孙荪先生的《风中之树——对一位杰出作家的探访》,这本书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不知道您读过没有?您认识孙荪先生吗?郭建宗(以下简称郭):我和孙荪先生有过两次碰面,但是没有直接的交往。
一次碰面就是1982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后。
李准当时正在辉县百泉宾馆写《黄河东流去》。
在他写《黄河东流去》的那个时候,我正在洛阳师专上学,然后,我也去了那儿。
当时,孙荪和文艺界的好多人也都在那儿,这是第一次会面,还照了一张合影相。
第二次见面就是在李准的铜像落成的时候,有个活动他也来了,但是我们之间并没有交往。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创作说明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创作说明
(实用版)
目录
1.伍嘉冀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好大一棵树的主题和创作过程
3.作品的影响和伍嘉冀的反思
正文
伍嘉冀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作家,他的创作动机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成长于一个被誉为“绿色宝库”的地方,那里的大自然风光给予了他无尽的灵感。
他深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一篇名为《好大一棵树》的作品。
《好大一棵树》以一棵古老的大树为主题,通过讲述大树的传说和历史,揭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创作过程中,伍嘉冀深入研究了大树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力求以真实而生动的笔触展现大树的伟大和神奇。
作品中,大树被赋予了生命和智慧,成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好大一棵树》的创作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深入思考。
然而,伍嘉冀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他深知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希望通过不断地创作,唤起更多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他反思自己的创作,认为应该在作品中更多地表现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以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伍嘉冀的《好大一棵树》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力量的作品,它揭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唤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1页共1页。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创作说明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创作说明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是一幅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这幅作品通过绘画的
方式表现了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树干高大挺拔,繁茂的树枝延伸向四周。
树枝上的叶子丰茂茂密,树冠遮蔽了阳光,给人一种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树干的纹理和树枝的细节,给人一种真实感和立
体感。
画面中的树叶运用了丰富的绿色调,形成了一片茂密的绿色海洋,给观者带来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同时,画家还加入了一些细小的细节,如树干上的苔藓、树枝上的小鸟等,使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幅作品,画家伍嘉冀传达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界的美。
大树作为大自然
中的一部分,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树木的生长和繁茂也给人一种希望和活力。
通过绘制这棵大树,画家向观者传达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界美妙景观的赞美。
伍嘉冀好大一棵树是一幅具有艺术性和寓意性的作品,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
力量和美丽。
它的创作背后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向观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是放置在室内装饰品上还是作为艺术品展示,这幅作品都能带给人们一种平和与喜悦的心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和珍视我们共同的家园。
护士节晚会独唱歌曲《好大一棵树》串词;好大一棵树歌词
护士节晚会独唱歌曲《好大一棵树》串词;好大一棵树歌词
护士节晚会独唱歌曲《好大一棵树》串词
南丁格尔以她渊博的知识、远大的目光和高尚的品德,一个世纪来,影响了无数的青年姑娘投身到护理行业,而南丁格尔那博大的爱心,乐于助人、关切患者的高尚品德,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护理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甲:南丁格尔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于护理行业的山峰颠顶;
乙:南丁格尔又似一棵长青的大树,繁衍出护理行业的滴翠绿叶。
甲:请听独唱《好大一棵树》
好大一棵树歌词;
头顶一个天
脚踏一方土
风雨中你昂起头
冰雪压不服
好大一棵树
任你狂风呼
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
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
痛苦你不哭
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
风是你的歌
云是你脚步
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
好大一棵树
绿色的祝福
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好大一颗树的观后感500
好大一颗树的观后感500《好大一颗树》是法国作家穆罕默德·穆斯利的小说作品,本作是其“市民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为中心,通过描述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变迁,反映了20世纪相对富裕的法国市民阶级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痛苦。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城市中,主要以主人公查尔斯的视角展开,描述了他和他的家人在这个特定时期的生活经历。
通过对家庭内部成员各自的思想和感受的描写,穆斯利展示了人们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的困惑和挣扎。
小说的开篇,穆斯利以一棵生长在主人公家门口的巨大树作为象征和隐喻,把它视为主人公家庭和为邻的人带来的“负担”。
这棵树虽然给人们带来了阴凉和美丽的景观,但却成了主人公家庭生活的重要障碍。
树的庞大和茂密的树冠遮挡了屋内的阳光,树木枝杈茂盛,常常无情地“攀附”到房间内部,限制了屋主们的活动空间。
小说中,树的存在象征着一种束缚,它代表着主人公及其家人的生活被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所限制。
它象征着人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失去自由和个性,变得越来越沉闷。
树木的存在成为家庭生活的障碍,暗示着主人公和他的家人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品质上的困境。
小说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是一个中年男性,他看似普通平凡,但内心却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和无力感。
他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
然而,他却无力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他理解不了现代化带来的种种变化,对家庭生活的束缚感到困扰。
他试图通过砍伐掉门口的大树来解脱束缚,但面对难题时,他陷入了痛苦和迷茫。
他的思想颇具尖锐性,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问题持有怀疑态度。
小说中穆斯利巧妙地使用了树和房屋之间的关系,形容了个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们对待他们的环境,也正是对待自己的态度的反映。
主人公家门口的树不仅仅是物理的障碍,更暗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无法改变环境的人可能会陷入消极和困境中,而积极面对困境的人可能会寻求新的可能性。
小说中并没有给出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穆斯利更多地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和思想的发展。
好大一棵树-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好大一棵树-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本教案所针对的音乐教材为《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2. 教材内容《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涵盖了诸多内容,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乐谱基础知识、常见的音乐形式和风格等等。
其中,有一首歌曲被广大教师与学生熟知,那就是《好大一棵树》。
3. 歌曲介绍《好大一棵树》是中国大陆歌手罗大佑创作的一首歌曲。
通过这首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罗大佑对人世间万物的热爱与感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二、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本教案所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在音乐学习方面,一些学生可能有基础,但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听歌和唱歌的阶段。
2. 学习目标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了解《好大一棵树》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内容;•学会使用乐器(如吉他)伴奏唱歌,并配合简单动作;•提高对音乐节奏和音高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材料:•歌曲《好大一棵树》的伴奏音乐(可以使用吉他伴奏或者钢琴伴奏);•歌曲《好大一棵树》的歌词;•一些小道具,如绿色的丝带或者绿色的纸叶子(用于配合简单动作);•课堂演讲稿,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唱歌。
2. 教学步骤步骤一:歌曲介绍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歌曲《好大一棵树》作为引言,并介绍一些歌曲的背景和作曲人罗大佑的一些经历和成就,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氛围中。
步骤二:乐器演奏教师可以使用吉他等乐器,跟着伴奏演奏《好大一棵树》的前奏和间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音高的感知能力。
步骤三:歌曲唱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演示,让他们听懂歌词的含义。
然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发声和唱歌。
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歌要诀。
步骤四:简单动作和小道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道具(如绿色的丝带或者绿色的纸叶子),并让学生配合简单动作,使他们更好地感受歌曲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大一棵树》创作背景
《好大一棵树》的音乐是取自日本歌曲《大空と大地の中で》,作曲为松山千春,歌名翻译成中文是《在苍天和大地之间》。
《好大一棵树》对高潮部分做了简化。
一首《好大一棵树》,唱得天地动情。
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专门唱给老师的歌。
其实不然,这是歌词作者、中央电视台文艺部资深掌门人邹友开献给出色的人民领袖胡耀邦的歌。
据满妹《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这首歌是写给胡耀邦的。
1989年4月15日那天,他在返京的火车上突然听到广播里播发胡耀邦病逝的消息,心里顿时悲痛万分。
邹友开的脑海里不时浮现一幕幕和耀邦同志相处的美好片段,他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思念的情绪,于是饱含泪水和真情创作了这首深切怀念胡耀邦的歌。
其实,把《好大一棵树》看作是献给老师的歌也是准确的。
胡耀邦身体力行,解放了无数身遭迫害的知识分子;他果敢坚决,启用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能人贤士;他大声疾呼,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最乐意做的工作是与知识分子、广大艺术界人士和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交朋友。
在很多正直的知识分子、专家、艺术家心中,胡耀邦就是公认的良师!胡耀邦的突然倒下,犹如好大一棵树轰然倒下,使许多知识分子、专家、艺术家失去了可以遮荫避雨的“大树”。
《好大一棵树》,可以说是胡耀邦人生的真实写照和真我本色。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谁都只能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
面对恶风腥雨,想顶天立地,昂起高贵的头颅,谈何容易。
但胡耀邦完完全全做到了,他一辈子襟怀坦荡,作风正派,不为邪恶所惧,不为权威所屈,努力笑对人生,昂首向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