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阅读题答案与原文翻译
2022-2023学年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调研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杭州市萧山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5月调研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一.积累·运用(20分)班级举行“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文字是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准备的演讲稿,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中国文化chóng()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①,还被认为是②,更被尊奉为③。
心胸豁.()达、互相谦让,个人才能和乐,邻里才能和睦.(),在(作者)的《灯笼》中,晚上村头的那一挂红灯笼给孤行客带去的慰藉,何尝不是“和”的外现。
开放包容、交流融通,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在《礼记》的《》《》(篇名)中,孔子用理想的“大同”社会表达对“和”的憧憬……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诸如此类,都离不开“以和为贵”。
“和”是和谐,人类文明因丰富多cǎi()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是平等,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和”是包容,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1)(4分)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汉字。
①.豁.( )达②和睦.( )③chóng ( )尚④丰富多cǎi( )(2)(2分)根据要求在方框里填写作者和篇名①②(3)(2分)在划线句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修德养性的关键②国家共处的原则③社会交往的准绳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2.小语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请你从中提取与“和”有关的两条主要信息。
(2分)材料一:回顾历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杭州萧山区六校朝晖初中、回澜初中等2020-2021学年八年级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3)奖励: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鼓励:激发;勉励。诺贝尔奖有物质奖品,故这里选用“奖励”。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衔接排序。
(1)“追思与缅怀”指的是对许久之前的事情的思考,这里理解为对过去的屈辱与付出的回忆。
(2)(zhèn)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3)(míng)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英姿:英俊威武的风姿。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英姿”一般用来形容人,“雄姿”一般用来形容山川、建筑物,或者突出雄伟的姿态。这里用来形容吕伟跳水,突出的是她的英俊的姿态,故选用“英姿”。
故选D。
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新闻。
B.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小说,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
C. 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
⑤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十九散文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水下六米的凝望苏沧桑一只飞鸟俯瞰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
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这是一月的湘湖,讲述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的故事。
一月,是一年里最深沉的月份,大地上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尚未开始。
这个被雨雾笼罩的上午,万籁寂静,骨骼清奇,飞鸟的身影落在湖里,没有惊起一丝涟漪,脚尖落在柳枝上,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一只鸟。
老人家,是我年近耄耋的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和弟弟。
他们常来杭州,已经把西湖看厌了。
我想起仅一桥之隔却从未去过的湘湖,便带他们来了。
船窗前的父亲,久久凝视着上午十点冬天的湘湖,没有侧过脸来,只听得见他的声音:“我见过的景色里,最像水墨画的,甚至比水墨画更美的,就是这里了。
”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
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
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
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
极静,极美。
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
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
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
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浙江专版)考点整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18年中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1.【2019·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初二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①,羞与绛、灌②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③矣。
(注)①鞅鞅:闷闷不乐。
②绛、灌:指周勃、灌婴。
③血食:享受祭品。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024年杭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释
2024年杭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达尔文雀隶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一共14 种,其中 13 种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另一种分布在距加拉帕戈斯群岛600km的可可岛上:达尔文雀羽毛颜色均为暗色,体形相似,体长7-12cm不等,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喙部的形状和大小。
据考证,这14 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100 万年至300万年间由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1835 年9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形目鸟类,并采集了标本带回英国。
后来,英国鸟类分类学家 Gould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
达尔文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在《物种起源》中论述到:“这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雀形目小鸟实在令人感兴趣,它们由一个种分化出来而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这些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形目小鸟促使达尔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后人为了纪念达尔文就把这些雀形目小鸟称为达尔文雀。
(摘编自邓文洪、郑光美《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材料二:1938 年12 月,28岁的英国帅小伙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研究不同种“达尔文雀”的繁殖和觅食行为。
每天上午他外出观察这些小鸟,下午则捕捉个体尝试进行圈养,看不同种之间是否会发生杂交。
正如达尔文曾指出的那样,“达尔文雀”非常温顺,不怕人而易于接近。
这些“很傻很天真”的鸟,是拉克在野外非常难得的理想观察对象。
1939 年4月,拉克一行和4种共计40 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
从4月底至9月初,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6400 号“达尔文雀”标本!根据掌握的翔实资料,拉克很快撰写出了题为《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的专著。
最新中考(部编版) 标点、病句和词语运用综合语段修改专项练习题(附标准答案)
最新中考(部编版) 标点、病句和词语运用综合语段修改专项练习题(附标准答案)1.古湘湖有八景,比较有名气的是越XXX,家喻户晓的XXX“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诞生于此。
湘湖景区内还有七、八千年历史的独木舟。
这都反映了湘湖深厚的文化沉淀。
改写建议:古湘湖有八景,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越XXX。
XXX“卧薪尝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家喻户晓。
此外,湘湖景区还保存有七、八千年历史的独木舟,这些都反映了湘湖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一位新锐设计师受XXX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成千上万颗镶嵌着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XXX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技术难道只具有实用价值吗?技术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雅的情趣。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改写建议:一位新锐设计师受XXX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了一条“夜光自行车道”。
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XXX洒落人间,令人叹为观止。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该只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该“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技术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可以有审美价值。
中国的陶瓷和丝绸因其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而闻名于世。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艺术则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雅的情趣。
当我们更多地关注科技的诗意一面,就会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3.读书怎么读?XXX先生认为读书,特别是读文史类的书,悟性往往是最重要的。
他强调要敢于质疑书本,用现实检验书本的正确与否,而不是成为书的奴隶。
XXX则将研究化成了四个阶段,即扎实基础、无师自通、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中初中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独立作业语文(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中初中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独立作业语文(含答案)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独立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20分)1.(2分,每空1分)惦呈2.(2分,每空1分)chōng sh áo3.(2分)去掉“的缘故”4.(3分)B5.(3分)D6.(8分,每空1分)(1)马作的卢飞快(2)余因得遍观群书(3)送东阳马生序(4)俗子胸襟谁识我(5)秋瑾(6)晴川历历汉阳树(7)提携玉龙为君死(8)李贺二、阅读(54分)(一)名著阅读7.(4分,每空1分)(1)B(2)A(3)D(4)C8.(4分)【示例1】我选A;杜少卿富有同情心,扶贫济弱,这是值得称道的。
然而,他的慷慨解囊又往往是不分好坏的,面对鲍延玺骗钱行径,却说“用完了,你再来和我说话”,这是不可取的。
“人无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更重要的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吴敬梓讽刺他的目的在于挽救他,希望他能改善,能够成为讲究“礼乐文章”的十全十美的“贤人”,从而能担当起补弊救偏的重大任务。
【示例2】我选B;迟衡山无疑是一位正人君子,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但他“正”得甚至于近乎“迂”。
比如他提倡修建泰伯祠,以此希望大家能“学习礼乐,成就些人才”。
这种复古恋旧的迂腐行动,不仅不足以挽回“世道人心”,反而令人感到荒唐可笑。
“人无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更重要的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吴敬梓讽刺他的目的在于挽救他,希望他能改善,能够成为讲究“礼乐文章”的十全十美的“贤人”,从而能担当起补弊救偏的重大任务。
【示例3】我选C;马二先生,宅心仁厚,乐善好施,曾接济落魄的匡超人,替朋友蘧公孙消灾。
但他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治学近乎迂腐。
“人无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更重要的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吴敬梓讽刺他的目的在于挽救他,希望他能改善,能够成为讲究“礼乐文章”的十全十美的“贤人”,从而能担当起补弊救偏的重大任务。
六年级阅读理解题《西湖》及答案
六年级阅读理解题《西湖》及答案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分)(1)连绵起伏:(2)心旷神怡:2.用“”从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2分)3.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的西湖。
(2分)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2分)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5.从整体上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写的?(2分)6.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1)连续不断而且高低不平。
(2)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1)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3.阳光下月光下4.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令人心旷神怡。
5.先总后分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一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初一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蜷伏炫耀慷概淋漓锋芒必露B. 镶嵌吞噬警报迭起目不窥园C. 祈祷斑斓人声鼎沸荒草凄凄D. 懊悔震悚鞠躬尽萃家喻户晓答案:B解析:A项,“慷概淋漓”的“概”应为“慨”,“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B项,书写完全正确;C项,“荒草凄凄”的“凄凄”应为“萋萋”;D项,“鞠躬尽萃”的“萃”应为“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父亲老了,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B.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C.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再也全无往昔那披荆斩棘的闯劲。
D. 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答案:D。
解析:A项,“蹒跚”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用在这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身体状况,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B项,“热情澎湃”指热烈的感情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用在这里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革命事业的热爱;C项,“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用在这里表现了人们刚拥有名利时勇往直前的闯劲;D项,“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是褒义词,用在这里褒贬失当。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吝啬(sè)亵渎(dú)矜持(jīn)拮据(jū)B. 胚芽(pēi)恪守(kè)襁褓(qiǎng)缄默(jiān)C. 旁骛(wù)怂恿(sǒng)亵玩(xiè)骈进(bìng)D. 吞噬(shì)栈桥(zhàn)恪尽职守(kè)矫揉造作(jiǎo)答案:A解析:•A项: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City walk,是一种新型旅行方式,它是指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这座城市的文明印记,遇见它的昨天、今天、明天。
请你游历以下打卡点,完成一份杭州的“city walk”推荐文稿。
推荐打卡点:良渚古城探寻杭州的昨天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
良渚古城虽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而且是人类文明的文化瑰宝。
莫角山上,良诸先民迎来春日的第一缕阳光,希冀万物复苏、风调雨顺。
这缕光亦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种,喜迎四方宾客,共襄盛会。
在良渚,我们看到内圆外方的形制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信仰,精雕细琢的纹饰是(1)__________的价值追求,湿地yíng 城的勇气是(2)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藏礼于城的智慧是(3)__________的开放姿态,全民尚玉的风气是温润端方、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和语境选择正确的汉字。
(1)瑰宝(A guī B kuī)(2)湿地yíng城(A 迎 B 营)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段中的空白处。
A.开拓进取、团结协作B.孜孜不倦、精益求精C.交流共享、兼收并蓄3.文段中划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改正。
4.良渚文化以玉琮为首(如图1),“圆中牙身玄外曰琮”。
古币(如图2)与“琮”有异曲同工之妙——外圆内方,寓意为“天圆地方”。
自然事物如此,为人处世也如此。
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外圆内方”的理解。
5.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无论人生的际遇如何,都是一种哲学思考。
请根据要求,填写表格中的空缺处。
出处手法古诗文名句情感志向《饮酒》(其五)陶渊明借景抒情(1)(2)闲适悠然《赠从弟》(其二)刘桢(3)(4)?松柏有本性。
2019-2020学年萧山区湘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萧山区湘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刘卫平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
石碓是用来舂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
眼下,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
碓坑的两侧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
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不到左侧。
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
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了脚步。
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
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
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
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滋味。
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
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
”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
2021届萧山区湘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萧山区湘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刘庆邦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
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
三大娘快不中了。
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
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
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
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
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
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
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
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
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
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
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
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
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
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
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
菊丛高过了矮墙,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
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
2023学年杭州市钱江片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杭州市钱江片八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卷2024.6一、基础知识综合萧湘等几位初二文学爱好者准备编一份《湘湖报》。
他们结合课内所学,搜集课外资料,推出“古代文人的山水人生”板块,带领同学们领略古代山水诗文的魅力。
东坡被贬海南时,环境躁热,生活窘迫,日常所需“大率皆无耳”。
东坡晚年思念家乡,京城却杳无消息,他内心常有飘零之感。
即便如此,历尽沉浮的东坡仍未泻气,而是享受谪居蛮荒的自给自足:无炭就借助松明,无墨就请友人相造,无粮则自己不辍劳作……他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他是绝无仅有的人间绝版。
1.作为编辑,你需要对初稿进行校对,这两个加点的错别字请你改正。
错别字①:躁正字:错别字②:泻正字:2.为了让同学们能顺利阅读报纸,请给下面两个成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杳(A.yǎo B.yáo)无消息不辍(A.chuòB.zhuì)劳作3.文段内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修改方法。
二、选择题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三、名句名篇默写5.本期“古代文人的山水人生”专栏的“前言”由萧湖同学撰写,请你帮他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是古代文人书写情绪寄托情思的意象,是古代文人寻求精神独立和生命自由的安居之所。
李白初次走出巴蜀群山,看着眼前①“,江入大荒流”的开阔景象,心胸也豁然开朗,充满喜悦和期待;②(作者)游览黄鹤楼,尽管眼前是③“, ”一派欣欣向荣,但是乐景衬哀情,诗人感慨时光易逝、物是人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王维出使凉州,看到④“, ”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慷慨、悲壮、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面对奇山异水,⑤(作者)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⑥,。
西湖的阅读习题及答案
西湖的阅读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形容非常爱看。
酣,喝足酒)2.(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
(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
3.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
4.(1)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明圣二湖原文与翻译
明圣二湖原文与翻译明圣二湖原文与翻译明圣二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1597--1679年),又名维城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散文。
本文侧重于审美观点的陈述,是张岱的经典作品,明清小品文的典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明圣二湖原文与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明圣二湖》原文自马臻开鉴湖,而由汉及唐,得名最早。
后至北宋,西湖起而夺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鉴湖之淡远,自不及西湖之冶艳矣。
至于湘湖则僻处萧然,舟车罕至,故韵士高人无有齿及之者。
余弟毅孺常比西湖为美人,湘湖为隐士,鉴湖为神仙。
余不谓然。
余以湘湖为处子,眠娗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
人人得而媟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
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馀,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馀。
董遇曰:‘冬者,岁之馀也;夜者,日之馀也;雨者,月之馀也。
’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蒙,何逊晴光滟潋。
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即湖上四贤,余亦谓:“乐天之旷达,固不若和靖之静深;邺侯之荒诞,自不若东坡之灵敏也。
”其余如贾似道之豪奢,孙瀛之华瞻,虽在西湖数十年,用钱数十万,其余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有增曾梦见者在也。
世间措大,何得易言游湖。
译文自从马臻开凿鉴湖(在今浙江绍兴西南),从汉代一直到唐代,、所以得名最早;后来到了宋代,西湖的名声后来居上,人们都往西湖去,而鉴湖的淡泊和平静自然比不上西湖的妩媚艳丽。
至于湘湖(在今浙江萧山县西南),则因为位于偏僻萧条的地方,车船都很难到达,故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没有提及它的。
我弟弟毅儒,经常把西湖比喻成美人,把湘湖比喻成隐士,把鉴湖比喻成神仙。
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把湘湖比作处女,腼腆而羞涩,好似见到她还未出嫁时的风姿;鉴湖是位名门的淑女,虽然令人钦佩,却不可以狎弄亲近;西湖的美好似声色俱丽的最漂亮的风尘女子,纵然天香国色,也必须逢场作戏,所以谁都可以亲近她,倾慕她,;正因为如此,也就人人都可以轻慢她,抛弃她。
2020-2021学年萧山区湘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萧山区湘湖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湖阅读题答案与原文翻译
湘湖
袁宏道
①萧山樱桃、鸷鸟、莼菜皆知名,而莼尤美。
莼采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后佳。
若浸他湖便无味。
浸处亦无多地,方圆仅得数十丈许。
其根如荇,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
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泠泠欲滴。
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
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
其品可以宠莲嬖藕,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中之杨梅,可异类作配耳。
惜乎此物东不逾绍,西不过钱塘江,不能远去,以故世无知者。
余往仕吴,问吴人:“张翰莼作何状?”吴人无以对。
果若尔,季鹰弃官,不为折本矣。
然莼以春暮生,入夏数日而尽,秋风鲈鱼将无非是,抑千里湖中别有一种莼耶?
②湘湖在萧山城外,四匝皆山。
余游时,正值湖水为渔者所盗,湖面甚狭,行数里,即返舟。
同行陶公望、王静虚,旧向余夸湘湖者,皆大惭失望。
2.第①段画线的“尔”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话回答)张翰家乡吴地不产莼菜。
(张翰家乡吴地人也没因莼菜了解张翰)。
(2分)
3.文章运用张翰“莼鲈之思”典故的作用是典故突出表现莼菜美味,简洁含蓄,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分)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3分)
A.惟花中之兰
善万物之得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B.然莼以春暮生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秦晋殽之战》)
C.入夏数日而尽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左传·秦晋殽之战》)
D.正值湖水为渔者所盗
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5.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C )(2分)
A.秋风鲈鱼也无非如此,难道千里湘湖还会特别有一种莼菜吗?小水作品B.因秋风鲈鱼人们将不再无视这种莼菜,要抑制湖中另外一种莼菜的生长吗?
C.张翰与秋风鲈鱼并提的难道不是这种莼菜,或者千里湘湖还存有另外一种莼菜?
D.秋风鲈鱼的提法莫非没有什么对与错,可能后来抑制了湖中另外一种莼菜的生长?
6.文章题目“湘湖”,却以大量笔墨写莼菜,对此试立足全文加以评价。
(3分)
大量笔墨写莼菜侧面突出湘湖之美,为结尾“大惭失望”铺垫蓄势,意味深长。
参考译文
①萧山的樱桃、鸷鸟、莼菜都远近闻名,尤以莼菜为美。
莼菜采自西湖,在
湘湖浸泡一宿之后才为佳品。
湘湖能浸泡的地方也不多,方圆也就仅几十丈上下。
莼菜的根如荇菜,叶子有点像刚出水面的小荷叶,它的枝丫就像珊瑚,细细的样子又像鹿角菜。
它的嫩茎和叶背部有胶状透明物质,像冰,像白胶,附着在枝叶之间,汁液透明清凉欲滴。
它入口香脆滑柔,有点像鱼髓蟹脂,可是那种清香的味道又绝非鱼髓蟹脂可比。
出水经半天味道就变了,经一天味道全无,与荔枝相比,感觉更要娇嫩脆弱。
莼菜品性即使推崇莲藕与之媲美也不够得当,只有百花中的兰花,水果中杨梅,从异类的角度权且能与之相配。
可惜莼菜生长范围向东不过绍兴,向西不过钱塘江,不能远离这个生长区域,所以世人很少了解这种植物。
我去吴地任职,问吴人:“张翰钟情的莼菜是什么样子的?”吴人回答不上来。
果然这样的话,张季鹰为莼菜弃官归乡,不是太赔本了。
莼菜在暮春时节生长,入夏几天就不再有了。
张翰与秋风鲈鱼并提的,难道不是这种莼菜,或者千里湘湖还存有另外一种莼菜?
②湘湖在萧山城外,四周有山围绕。
我们游览时,正赶上湖水被打鱼的人盗泄,湖面非常狭窄,才划行几里的路程,就调转船头返回了。
同行的有陶公望、王静虚,原来向我夸耀湘湖之美的人也都大感惭愧失望。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