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
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
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
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
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
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
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
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
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
临床肝功能检测指标及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酶指标
- 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损伤或肝炎时,ALT释放增加,可以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 谷草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肝、心脏、肌肉等组织,肝细胞损伤时,AST也会升高,但AST升高的敏感性比ALT低,常常结合ALT来综合评估肝功能。
2. 肝细胞合成功能指标
- 白蛋白:肝脏是体内主要合成白蛋白的器官,白蛋白的水平
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一种检测凝血功能的指标,依
赖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
- 总胆红素: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总胆红素的升高可
能与肝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
3. 胆道与胆汁生成功能指标
- 碱性磷酸酶(ALP):ALP可增高于胆道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用来评估胆道功能。
- 胆固醇:肝细胞合成胆固醇并分泌入胆汁,胆固醇水平的改
变可能与胆道或肝功能异常有关。
4. 肝脏代谢与解毒功能指标
- 尿素氮(BUN)和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但它们也能反映肝脏的代谢活性。
- 尿胆原:尿胆原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物质,尿中胆原的增加可
能与肝脏解毒功能不全相关。
以上仅为临床肝功能检测中较常见的指标与意义,实际检测项目及其含义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医生判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多种指标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
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在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肝功能检测的每一项检测值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临床意义,少检测某项目都将可能会导致某些疾病不能被及时准确地检查出来。
下面笔者就肝功能十二项作出了以下详细的分析:【肝功能十二项参考值临床意义】1、血清总胆红素(T-Bil)参考值:重氮法:0.6-12mg/dL改良J-G法:3.42-17.1mmol/L临床意义: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2、直接胆红素(DIBil)参考值:重氮法:0-3.34mmol/L改良J-G法:1.71-3.34mmol/L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3、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值:3.42-10.3mmol/L临床意义: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 咨询专家4、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速率法:0-30I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且有时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功能不全导致肝淤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某些药物或毒物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参考值:速率法:0-35IU/L临床意义:(1)当心肌梗塞时,血清AST升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1. 引言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多
项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解毒、代谢、合成和排泄功能,对临床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
2.1 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评估肝细胞损伤的常用指标。
它们
在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水平的升高提示肝脏损伤。
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和药物性肝损伤等。
2.2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通过检测胆红素的水平可以了解肝脏排泄功能的情况。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其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胆红素代谢障碍等。
2.3 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和球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检测它们的水平可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
低蛋白血症可以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
3. 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脏疾病的存在或肝功能的异常。
根据不同指标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具体的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肝功能检查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4. 结论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合成、解毒和排泄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是指肝脏正常执行其各种生理功能的能力。
肝功能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酶和蛋白质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肝酶(ALT和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
1.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之一,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正常范围:ALT<45U/L,AST<37U/L。
当肝细胞受损,这些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酶活性升高。
ALT比AST更常用于评估肝脏损伤;而AST/ALT比值>1可能提示酒精性肝病,小于1可能是肝炎(病毒性或药物引起)的迹象。
2. 总胆红素是由肝脏合成的,其中直接胆红素是游离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可反映肝脏对胆红素代谢的处理。
正常范围:总胆红素<1.2 mg/dL,直接胆红素<0.3 mg/dL。
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道阻塞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可能出现黄疸等症状,提示肝胆道疾病。
3.总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的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是其中两个主要的组分。
正常范围:总蛋白6.0-8.0g/dL,白蛋白3.5-5.5g/dL,球蛋白2.5-3.5g/dL。
低蛋白和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或肾脏疾病,而高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慢性炎症或免疫反应。
除了上述常用的指标,肝功能化验还包括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清胆汁酸检测等。
凝血功能通常用凝血酶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评估。
正常范围:PT11-13.5秒,aPTT25-35秒。
凝血功能异常常见于肝脏疾病,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
血清胆汁酸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浓度可能在肝脏疾病早期升高。
肝功能化验的临床意义是进行肝脏疾病的诊断、评估和监测。
肝功能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区分肝脏疾病的不同类型,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1临床意义[1]1.1血清谷丙转氨酶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
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
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
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
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预后良好;1.20~2.26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
潼野报道,AST/ALT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0.9±0.32,代偿性肝硬化为1.5±0.7,失代偿性味1.9±0.7,肝癌时50%大于3。
1.2γ-谷氨酰转肽酶1.2.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
其原因是癌细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
1.2.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1.2.3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
肝硬化时,约90%以上病例GGT升高,尤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明显。
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显著增高。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原发性肝癌时GGT可明显升高,徐克成等用4%~15%聚丙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检测GGT同工酶,其9条区带中的II带为原发性肝癌特有,可助鉴别。
1.3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G比例为1.5:1~2.5:1。
肝功能各项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教学文案
肝功能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是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肝功能检测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以确保及时准确的了解肝功能情况,保障肝脏的正常运行。
肝功能的检测尤为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敏感和重要。
当这些病变时,首先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合成功能等,使得这些及其敏感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体现出来。
同时肝功能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肝功能检测的项目】一、肝脏排泄功能:溴磺酞钠(BsP)排泄试验和靛青绿(ICG)排泄试验较为常用。
二、蛋白质代谢功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蛋白电泳、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测定。
三、脂类代谢功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载脂白、载脂蛋白、脂蛋白测定。
四、矿物质代谢功能:血清铁、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及血清铜测定。
五、激素代谢功能:血浆雌激素(E2)、睾酮测定,尿17-酮类固醇测定、尿17-羟类固醇测定。
六、胆红素代谢功能: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测定、尿胆红素定性试验、尿内尿胆原测定。
七、胆汁酸代谢功能:酶生化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结合胆汁酸。
八、间质代谢功能: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蛋白及片段、Ⅲ型胶原蛋白N端前肽、Ⅰ型胶原蛋白C端前肽、Ⅰ型胶原蛋白C端尾肽、胶原蛋白裂解产物和羟脯氨酸等。
九、肝损伤有关血清酶类测定:1)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试验: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最常用的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谷丙转氨酶;2)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反映胆道梗阻的酶试验,血清碱性磷酸酶和r-谷氨酰转肽酶测定。
3)其他酶类:与慢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肿瘤有关的r-谷氨酰转肽酶,与肝纤维化活动有关的单胺氧化酶【肝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测的指标很多,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等三十项。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肝功能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20 8.,5(ID)~ 40-150U/L %4U/L 3.4.-20.5 U/L o.-.8.6 pmol/L 3.4—1 1.9 pmol/I.., 60.--83 g/I., 35~539/L 1.1—,2.0:l 0.18一o.45班 0.5-10.0 pmol/L
转氨酶被释放出来,致使AST/ALT 降至0.56左右I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时,AST/ALT比值-g">2‘胆汁淤积及 肝癌时,AST/ALT比值亦可增高。
3 肝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3。1 探测肝损害主要选用反映 肝胆损害的各种酶试验,其中以丙 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 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最为常用。 在判断结果时,应注意:①在常规体 检或因其他疾病而作常规肝功能试 验时,约有5%~l O%的患者显示无 肝病症状而有血清转氨酶升高。对 于轻度升高者,可短期复查,以除外
门冬氨酸转氨酶是检查有无肝 细胞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人 体内,其主要分布在心肌内,而心肌 容易受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因素影 响而损伤,从而释放出门冬氨酸转
4000~11 700U,L
氨酶等多种酶。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万方数据
18
dlAl峪ZOO|讲窿
也会因感染、缺氧等因素使心肌细 胞受损,门冬氯酸转氨酶活性升高。 因此,门冬氮酸转氨酶的升高不能 说明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2.2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是 一组特异性很低的酶,几乎存在干 身体各种组织中,尤以成骨细胞、肝 脏、胎盘及白细胞中含量丰富。碱性 磷酸酶是胰结合酶,在碱性环境中 能水解很多磷酸单酯化合物。生理 性的升高只见于正常妊娠、新生儿 骨质生成和正在发育的儿童。而妊 娠期妇女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 妊娠3个月即开始升高,随着孕期增 长而逐渐增高,妊娠9个月达高峰。 升高的碱性磷酸酶来自胎盘,与胚 泡壁的细胞滋养层的发育程度直接 相关,是胎盘逐渐成熟的标志,用于 判断胎盘的功能。一般来说,不同肝 病患者碱性磷酸酶升高的程度由高 到低依次为:胆汁淤积、肝癌、肝细 胞损伤。如: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增高 一般提示伴有胆淤的肝胆疾病或骨 骼病变。血清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 值的2.5倍,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的 8倍,90%的可能为胆汁淤积。碱性 磷酸酶的增高可先于黄疸出现,多 与胆红素增加呈平行关系。当两者 发生解离时,如胆红素/碱性磷酸酶 的比值增大,表示肝脏损害严重且 不断发展;如比值减少,则应考虑局 限性肝病(肝癌、肉芽肿、脓肿等引 起肝内胆管闭塞)、胆管炎、不完全 胆道梗阻等。如果碱性磷酸酶显著 增加,但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不 高,则应考虑肝癌。血清中碱性磷酸 酶<3倍参考范围上限,且丙氨酸转 氨酶>10倍参考范围上限,可作为 急性肝损伤的判断标准。 2.3谷氨酰转肽酶谷氯酰转肽 酶是一种参与蛋白质代谢的酶,在 肝内存在于肝细胞胞浆和胆管上皮 细胞中。其临床意义与碱性磷酸酶 大体一致,但特异性不如碱性磷酸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肝酶: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常见的肝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和AST被广泛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炎活动性。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和AST水平的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之一2.肝蛋白:肝蛋白是指在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常见的肝蛋白有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它主要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的合成功能受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因此,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能力和预测营养状况。
3.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由肝细胞转化为胆红素结合的形式后,由胆管从肝脏排出。
胆红素的升高可表明肝脏合成胆汁过程中的障碍,如肝功能不全或胆道梗阻。
胆红素水平检测是判断黄疸原因的重要指标之一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肝脏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血物质,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溶解平衡。
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的延长可提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的紊乱。
除上述指标外,肝功能检查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氨、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测定。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常见的脂代谢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可提示脂类代谢紊乱,影响肝脏功能。
氨和LDH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时常见的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总的来说,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多项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解毒和调节等功能,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解读肝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管理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的临床意义肝功能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项目,那么,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有什么临床意义呢?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名谷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损时ALT 进入血液,是目前临床上反应肝脏受损最常用的指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成人5~40U/L。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叫谷草转氨酶,此酶大多存在于线粒体中,在心肌含量最高。
肝炎时血清中ALT含量升高提示线粒体受损,病程易持久且较严重,急性肺炎时,如果AST持续在高水平,则有转为慢性肺炎的可能。
参考范围:成人8~40U/L。
AST的测定除了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AST升高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
急性病毒性肺炎ALT/AST常小于1,黄疸出现以后,ALT开始下降。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AST常大于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肝炎和肝癌患者可显著升高。
在胆管炎症,阻塞的情况下更严重。
连续监测法:<50U/L。
四、碱性磷酸酶(ALP)正常人的血液中的ALP主要来源于骨组织和肝组织。
血液中AFP含量升高,预示胆汁排泄受阻(儿童正常发育期也可升高)。
参考范围:成人 40~110U/L;儿童<250U/L。
五、乳酸脱氢酶(LDH)LDH升高在重症肝炎时,提示肝细胞缺血、缺氧。
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1、参考范围:总蛋白(TP):双缩脲法60~80g/L。
白蛋白(A):溴甲酚氯法40~55g/L。
球蛋白(G):20~30g/L。
A/G比值:1.5:1~2.5:1。
2、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时,血清蛋白的质和量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下降,甚至倒置。
六、血清总胆红素(STB)、非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CB)1、参考值STB:成人3.4~17.1μmol/L。
CB: 0~6.8μmol/L。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肝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肝脏状况以及肝疾病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进行分析。
一、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解毒等。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正常功能及异常情况,对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具体来说,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肝疾病: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疾病。
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酶的水平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排泄功能障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异常可提示肝功能异常。
2. 判断肝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严重肝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ALT、AST的水平升高提示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干预病毒感染,以避免进一步的肝脏损害。
3. 评估肝脏病变程度: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例如,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与肝细胞坏死的程度密切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与肝功能不全的程度相关。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解读肝功能检查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多个指标,各项指标的异常值反映了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或功能异常。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肝功能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解读:1.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个酶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损伤。
ALT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而AST水平的升高则可能与心肌、肌肉等其他疾病有关。
血清ALT和AST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或代谢紊乱。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
但ALT缺乏特异性,许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
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组织器官,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肾次之,它是由同功酶ASTs与ASTm组成,前者位于细胞浆,后者位于细胞线粒体中。
AST升高的意义在诊断肝炎方面与ALT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坏死的程度比较严重。
如果测定其同功酶则意义更大,轻度肝损时仅有ASTs升高,而重度损害则ASTm明显升高。
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由三种以上同功酶组成,即肝脏型、肠型(含量极微)及胎盘型(仅见于中后期孕妇),还有一部分来自骨骼。
ALP经由胆道排出。
因此,肝脏疾患出现排泄功能障碍,胆道疾患,骨骼疾患(如成骨肉瘤、转移性骨瘤)均可使ALP上升。
4、谷氨酰转移酶( -GT):健康人血清中-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5、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TP为60-80克/L,A为40-55克/L,G 为20-30克/L,A/G为1.5-2.5:1。
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6、血清总胆红质()和直接胆红质(Bc):肝病时出现黄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正常值TB为2-20umol/L,Bc小于3.4umol/L,如Bc明显升高,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肝功能指标解读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 透景生命
肝功能指标解读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具有的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排泄、免疫和凝血以及纤绒因子的合成等方面。
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轻微的病变不易被察觉。
科
学合理的指标检测和判读是诊断和治疗肝病的基础。
下面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一些肝功能指
标及其意义解读:
透
基转移酶丙氨
透
透景肝功能生化检测,卓越品质,仪器平台广泛适配
透景生命自2003年成立以来,十多年来潜心科研,专注于更先进的技术转化和更高标准的产品质量,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一套成熟的研发体系。
公司的生化试剂产品具有超高的质量标准,精密度:批内精密度:CV ≤5% ,批间精密度:相对偏差≤10%;分析灵敏度:100U/L 时(ΔA/min )为-0.03~-0.008。
产品仪器平台更广泛,适配于绝大多数进口的和一流的国产生化仪,如日立7080/7170/7180/7600P 、贝克曼AU400/480/680/2700/5421/5800系列、东芝TBA-120FR/2000、迈瑞BS-200/300/400等各大品牌系列模块。
透。
血液透析患者肝功能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04
肝功能指标检测的注意 事项
检测前准备
空腹检测
肝功能指标检测通常需要空腹进行,以避免食物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避免剧烈运动
检测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肝功能指标的 检测结果。
避免药物摄入
检测前应避免服用可能影响肝功能指标的药物。
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守操作规程
检测过程中应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营 养状况和身体状况,有助于医生制定 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 生存质量。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肝功能指标检测,医生可以及时 发现潜在的肝病风险,从而采取预防 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已经出现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定 期的肝功能指标检测可以监测病情的 发展,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 止病情恶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时监测肝功能状态。
基因检测技术
03
利用基因检测方法预测肝脏疾病的发病风险和进展,为早期干
预
发现新的肝功能相 关指标
研究并发现新的肝功能相关指标 ,以更全面地评估肝脏功能和疾 病状态。
02
03
指标组合应用
动态监测
根据临床需求,将多个肝功能指 标进行组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和 预测的准确性。
甲胎蛋白(AFP)
肝癌特异性标志物,升高提示肝癌可能性。
乙肝病毒标志物
用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 HBeAg)等。
03
肝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 意义
评估病情状况
肝功能指标检测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态,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状 况。
通过肝功能指标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肝脏功能的异常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外一篇)
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外一篇)(外一篇常用肝功指标有哪些?)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诊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有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
这些肝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1.ALT与AST: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
正常值均为0-40国际单位。
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
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
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
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
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
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2.ALP和GG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
肝功能检测部分的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Alb)测定的临床意义:
• 1、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 较少见,在严重失水时发生,对监测血浓 缩有意义.
• 2、白蛋白血清浓度降低 急性降低主要见于大出血和严重烧伤; 慢性降低见于肾病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肠道肿瘤及结核病伴慢 性出血等。(无清蛋白血症是极少见的遗传性缺陷,血浆清蛋白含 量常低于1g/L,但可以没有水肿等症状部分原因可能是血液中球蛋 白含量代偿性升高.)
谢谢!
• 胆道疾患时AST亦可升高。
参考值: <40U/L
(AST 、ALT联合检测)
同时测定AST 、ALT,并计算DeRitis比值(即AST/ALT之比), 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转归也特别有价值。 急性肝炎时DeRitis比值<1,肝硬化时DeRitis比值>=2,肝癌时 DeRitis比值>=3。
参考值:5-10mmol/L
血清r-谷氨酰转移酶(GGT)测定的临 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时常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远高于ALP、GPT、GOT、 LDH、LAP等。
•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 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 G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均可使GGT明显升高,可达参考值 上限的10倍以上。
增加 高度增加
胆红素
阴性 阴性 阳性 弱阳性
胆素原
阳性 显著增加
不定 减少或消失
棕黄色 加深 变浅
变浅或陶土色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 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髓、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 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急性肝炎时ALP增高达2-5ULN,而肝硬 化、胆石症和肿瘤引起的胆汁淤积时ALP增高达ULN的5-20倍; 肝外阻塞性黄疸、转移性肝癌、肝浓肿和胆石症时胆汁ALP检出 率很高,并伴有肝ALP增高。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 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急性肝炎或轻型慢性肝炎病人,ALT>AST;酒精性肝病、重型肝炎病人通常AST>ALT。
(二)血清腺苷脱氨酶(AD)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是嘌呤核苷酸循环中一种重要的酶,在核酸代谢中有重要意义。
1.正常值。
正常人的AD活性为5.3-20.1国际单位/升,平均值为14.6国际单位/升。
2.临床意义。
①判断急性肝炎恢复情况。
急性肝炎病人AD与ALT一样,常早期升高,但幅度不及ALT。
ALT恢复正常而AD持续升高的病人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故测定AD 较ALT能正确反映急性肝为病人的恢复情况。
②协助诊断慢性肝病。
AD活性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
③鉴别黄疸。
AD在阻塞性黄疸病人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也属轻度;而在肝细胞性黄疸时普遍升高。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一般LDH总活性为100-300单位,平均为185±10.9单位。
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LDH活性增高。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LDH活性常显著增高。
其临床意义与ALT、AST一致。
肝炎恢复期,LDH为最早恢复正常的血清酶。
如LDH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常提示有某种并发症的存在。
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LDH活性增强,应怀疑并发肝癌。
测定血清LDH总活性对肝病诊断缺乏特异性,而LDH同工酶则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LDH1在心肌细胞分布最多,LDH5在肝细胞含量最多。
因此,对肝病病人测定LDH同工酶比测定LDH总活性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而仅LDH5升高,提示部分病人LDH5测定比其他肝功能试验敏感,且随着病情加重,LDH5也随之增高。
(四)血清胆碱酯酶(CHE)用比色法测定其正常值为30-80单位/毫升。
肝病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降低,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此酶合成减少,是反映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
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CHE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
若CEH活性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变化不大。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
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期,血清CHE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CHE活力明显下降。
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续性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CHE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降低。
(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是一组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的酶类,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胆管上皮细胞含量最多。
其正常值依测定方法不同而各异。
临床意义如下:1.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一般阻塞性黄疸AKP升高较肝细胞性黄疸为高。
2.协助诊断肝内浸润性或占位性病变。
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病人,AKP常常升高。
而在无黄疸病人,如发现AKP异常升高,需高度警惕肝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为无黄疸型胆系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不全梗阻。
3.协助判断肝病病人预后。
在严重肝病病人,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KP不断下降,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
(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正常人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于肝脏,正常值0-40单位/升(重氮试剂法)、0-50单位/升(对硝基苯胺法)。
临床意义如下:1.判断血清中升高的AKP来自于肝脏还是骨骼,骨患有骼疾病时γ-GT正常。
2.急性肝炎病人的γ-GT恢复较ALT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病。
3.若慢性肝炎病人的γ-GT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
4.有阻塞性黄疸时,γ-GT常明显增高,尤以恶性梗阻性明显。
γ-GT有4种同工酶,有肝实质病变时γ-GT1升高,患原发性肝癌则γ-GT2增高。
(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含量较丰富。
正常人LAP活性为15-50国际单位/毫升。
临床意义如下:有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实质细胞受损害者,LAP均升高。
与AKP意义相同,主要用于判断胆管阻塞和肝内占位性病变,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时AKP升高而LAP不增高。
(八)血清5'核苷酸酶(5'N)是一种特殊的磷酸酯水解酶,仅作用于5'磷酸单核苷酸,正常人血清5'N活性为2-15国际单位/升。
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5'N活性升高,但骨骼疾病病人不升高,故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比ALP高。
正常妊娠者的5'N活性亦升高,对此应加以鉴别。
(丁惠国张世斌)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二)加二、肝脏胆红素代谢的检测指标(一)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所测定的是血清中的结合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正常值:一分钟胆红素1.71 –7.0微摩尔/升,总胆红素为1.71-17.1微摩尔/升。
临床意义如下:1.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
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恶性贫血和铅中毒等。
此类黄疸病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分钟胆红素浓度基本正常,SB/TB(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小于20%。
而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所占比例常40%-60%以上,故有助于诊断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2.早期诊断某些肝胆疾病。
有时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升高(>7.0微摩尔/升),而总胆红素正常,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前期病人或无黄疸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胆道部分阻塞和肝癌病人。
有些病人在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一分钟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
3.协助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者,一分钟胆红素在总胆红素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黄疸病人,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般来讲,SB/TB为40%-60%,常提示肝细胞性黄疸;SB/TB大于70%,常提示阻塞性黄疸。
(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正常值为1.71-17.1微摩尔/升。
一般认为大于20.5微摩尔/升有以下临床意义:1.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
血清胆红素测定是了解肝细胞坏死程度的一个灵敏指标。
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者常反映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
总胆红素定量长期异常,则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如黄疸短期内急骤加重,则表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
肝细胞损害常表现为胆红素升高,但也不全如此。
如暴发型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仅轻度升高,极少数亚急性肝炎病例可无黄疸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可甚高而肝细胞受累较轻。
2.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演变过程。
病人临床表现有黄疸时,其血清胆红素均增高,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
3.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潜力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因此仍不是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也不能准确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三)尿胆红素定性试验正常时为阴性。
如为阳性有以下临床意义:1.怀疑有黄疸的病例,本试验可立即得到结果,是快速、简便的肝胆疾病筛选检查。
2.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病人,在血清胆红素甚至一分钟胆红素升高前,尿中即可查到胆红素,比尿胆原还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
在肝炎恢复期病人,尿胆红素可在黄疸完全消退前即消失,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3.如果血清胆红素增高,但是尿中胆红素阴性,提示为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因为只有结合胆红素才能经尿排出。
临床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及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4.溶血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呈阴性反应;阻塞性黄疸病人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病人亦呈阳性反应。
(四)尿液尿胆原测定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少量尿胆原,定量测定约1-4毫克/24小时。
尿胆原含量超过正常见于肝实质性损害。
如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肝脏不能及时利用尿胆原,故尿内尿胆原明显增加;完全梗阻性黄疸病人,由于胆汁向肠道排出减少,尿胆原合成减少,故尿中尿胆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在黄疸消退以后,肝功能仍有障碍者,尿内尿胆原又复增加,并随肝功能好转而起伏。
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和溶血性黄疸者,尿胆原亦常增加。
梗阻性黄疸者尿内尿胆原持续阴性,提示为恶性胆道梗阻。
一般认为,尿内尿胆原测定反映肝实质损害,而胆道梗阻病人内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三、肝脏蛋白质代谢的检测指标(一)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正常值为TP60-80克/升、A35-50克/升、G20-30克/升。
临床意义如下:1.急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总蛋白量一般无显著变化。
合并有营养不良时,白蛋白与球蛋白发生相反的变化。
总蛋白浓度视二者比例不同,可升高或降低。
肝硬化病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总蛋白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2.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白蛋白多为正常,其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与肝炎病情程度相平行。
肝硬变、慢性肝炎、长期阻塞性黄疸病人白蛋白均可降低。
监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变化,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
3.慢性肝炎病人的球蛋白增加,主要是γ球蛋白增高,α球蛋白稍降低,β球蛋白则高低不定。
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