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医术专长综述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是指盆腔内部发生炎症,常常由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女性盆腔炎多属于湿热下注、瘀滞经络等病机,治疗时可采用辨证施治和综合疗法。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湿热下注型、瘀血阻滞型、气滞血瘀型等。
湿热下注型女性盆腔炎的表现为疼痛灼热、白带黄稠、尿频、小便短赤等,治疗时主要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药物有石膏、连翘、黄芩等。
瘀血阻滞型女性盆腔炎的表现为下腹胀痛,经期不调,经血量少,治疗时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物有川芎、益母草等。
气滞血瘀型女性盆腔炎的表现为乳房胀痛、情绪烦躁、乳房胀痛等,治疗时主要以行气活血为主,常用药物有香附、丹参等。
综合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综合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等。
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药物有石膏、连翘、黄芩、川芎、益母草、香附、丹参等。
针刺疗法以针刺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调理气血,活络通经。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郄丰等。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艾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盆腔清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避免性生活不洁等。
饮食也需要注意,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白质,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是中医治疗女性盆腔炎的重要方法。
通过辩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综合疗法可以在治疗的同时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提高治疗的效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快康复的过程。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女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不适、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病与内分泌失调、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性生活不卫生、宫腔内器械介入等因素有关。
盆腔炎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容易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粘连、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
对于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尤为重要。
一、辨证施治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盆腔炎多由寒湿、湿热侵袭所致,其证型可分为湿热下注型和寒湿凝滞型。
(1)湿热下注型:证候特点:腹部胀痛、热感、白带为黄色、稠腻,伴有口渴、尿急、尿频等症状。
辨证治疗: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连翘、茵陈、秦艽等清热泻火、利湿通淋的药物进行治疗。
(2)寒湿凝滞型:辨证治疗:祛寒化湿为主,可选用附子、独活寄生、藁本等温阳祛湿、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医辨证施治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病原菌及其敏感性,然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盆腔炎的治疗需要持续2周以上,以充分清除病原菌,预防复发。
二、综合疗法1. 中西医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治疗中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施治。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的可以配合中药进行调理,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炎症的消退。
2. 食疗调理盆腔炎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橘子、柑橘、生菜、番茄、萝卜、芹菜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康复。
3.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盆腔炎患者也有益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盆腔充血,影响炎症的康复。
4. 生活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宫颈卫生,避免性生活不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盆腔感染的发生。
5. 心理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复发的疾病,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综合疗法,多方面加以调理,以期早日康复,并且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工作,避免疾病的复发。
盆腔炎中医医术专长综述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尊敬的老师大家好:我所学的医术来源于上学和临床实践经验与名师的指导,我于1995年- 1998年在赤峰卫校中西医结合班学习,开始接触中医知识,毕业后回到村卫生室做了调剂,2010-2013年在鄂尔多斯学院进修中医,又认真学习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治疗妇女的盆腔炎掌握更多的学习经验剂验证妙方,适用于临床运用。
盆腔炎主要是月经期、产褥期、流产后术后感染了外邪,具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的主要有下腹疼痛,腹胀还有腰痛,此外身体发热、寒战、口干、口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带下增多而黄,甚至脓一样或赤带的出现、舌头红、舌苔厚,持续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慢性的了。
主要症状是经常下腹隐痛或者胀痛,长期的反复发作,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加重。
盆腔炎的论中医辨证:盆腔炎属于祖国医学月经病、带下病、不孕血症、淋浊、疝痛、腹痛、积聚等病范畴。
湿聚成痰,血滞成淤,痰瘀互结,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产物,冲任二脉损伤是主要病机,导致了脏腑功能失调,即使是寒湿症,起始亦有湿热的过程,所以祛湿清热是治疗盆腔炎的关键,肝经郁久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导致湿热之邪蕴滞而形成了盆腔性病变,所以以肝脾湿热为基础病变的盆腔炎亦应谨守调经为主,调肝为先,扶脾益肾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坚持辨症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调肝危险,调经为要的思路,认为湿热之邪贯穿于盆腔炎的始终。
湿热之邪贯始终,盆腔炎患者多见面如油垢,大便粘滞不出,白带过多切黄、白、赤、褐详见,带下腥移难闻。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脾胃阴土,主运化水湿,故湿邪致病、常先困脾,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常伴腹脘胀满,四未肿胀。
急性盆腔炎急性期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热驰张、寒战、高烧、头痛、食欲不振,形成腹膜炎,盆腔脓肿,伴有尿道刺激症和直肠刺激症,都与热邪致病有关。
湿热之邪、纠合为病,转归为慢性盆腔炎后,病人常见为身热不扬和小腹灼热。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概况标签:慢性盆腔炎;中医外治法;综述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等特点,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月经失调等病症,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具有明显优势,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又能避免西医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现将近5年来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外治法的进展做一综述。
1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吸收总量比口服给药吸收总量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而且能发挥局部用药效应,药物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能维持较长时间有效药物浓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病灶的吸收;同时药物的温热作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营养得到改善,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丁树习[1]用中药(红藤20 g,败酱草20 g,黄柏20 g,蒲公英20 g,香附15 g,乳香6 g,没药6 g,三棱6 g,莪术6 g,丹参15 g)水煎浓缩100 mL 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90例用甲硝唑或奥硝唑0.5 g,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60例,显效30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45例,显效30例,无效15例。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金艳娜[2]用中药(灌肠方:鸭跖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各30 g,黄柏、皂角刺各15 g。
气滞腹胀加王不留行、路路通各30 g;有瘀结、包块加莪术、三棱各15 g;寒湿凝滞加桂枝10 g,乌药、茯苓各30 g。
)灌肠,1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共3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氟嗪酸0.2 g,1天2次,甲硝唑0.4 g,1天3次,口服4周。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0.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且坚持到疗程结束。
中医专长医师证书: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医专长医师证书: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我们搜集整理了“中医专长医师证书: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1.急性盆腔炎的诊断(1)病史近期有经行、产后、妇产科手术、房室不洁等发病因素。
(2)临床表现呈急性病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部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3)检查①妇科检查:小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脓血性分泌物量多;宫颈充血,宫体触压痛拒按,宫体两侧压痛明显,甚至触及包块;盆腔形成脓肿,位置较低者则后穹隆饱满,有波动感。
②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升高,粒细胞更明显。
阴道、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见致病菌。
后穹隆穿刺可吸出脓液。
B超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肿块。
2.慢性盆腔炎的诊断(1)病史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3)检查妇科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
盆腔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1.急性盆腔炎需与如下疾病相鉴别(1)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
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驻升高。
异位妊娠者HCG(+)。
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急性阑尾炎与急性盆腔炎都有身热、腹痛、自细胞升高。
盆腔炎痛在下腹部两侧,病位较低,常伴有月经异常;急性阑尾炎多局限于右下腹部,有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3)卵巢囊肿蒂扭转常有突然腹痛,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甚高。
B超检查或妇科盆腔检查可资鉴别。
2.慢性盆腔炎需要与如下疾病相鉴别(1)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特征,病程长,与慢性盆腔炎相似。
夏桂成辨治盆腔炎的经验与特色
夏桂成辨治盆腔炎的经验与特色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近50年。
他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倡导“月经周期与调周法”,并提出了在肾一心一子宫生殖轴调节下,阴阳消长转化所形成的月经周期节律与天、地、人之间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有关。
我有幸跟随夏教授工作学习,对夏教授在妇科疾病中医治疗方面的造诣体会颇深,现将夏桂成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慢性炎症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夏教授认为“湿、热、毒、疲”为盆腔炎发生的主要病因。
因为本病常因月经期、流产期、产褥期或经期同房或宫腔手术操作后,胞脉空虚之时,热毒、湿邪乘虚而人,由下而上,与败血(即血疲)搏结于胞中,伤及冲任督带诸奇经,从而带脉失约,任脉失固,或湿热毒奎,阻于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也。
如正气渐复,邪气渐衰,病情趋缓,湿热疲毒之邪残留于内,形成慢性炎症,甚至导致症瘾,以气滞血疲为主,其次是湿热癖阻,再次是寒湿留滞。
且慢性炎症期,正气渐虚,脾肾不足,加以疲阻湿浊,均为阴邪,邪阻癖积,又必耗损阳气,阻遏阳气的运行,以致少腹部失于温煦,可以导致少腹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月经紊乱,宫寒不孕等。
亦有少数患者没有急性炎症的发作过程,而是由于长期情怀抑郁,心情不畅,心肝气郁,气滞生疲,胞络不畅,因而在局部形成慢性炎症病变。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观察到慢性盆腔炎还有肾气不足,或肾阴亏损,兼夹湿热痕阻者,治疗以单纯的清热利湿,化疲止痛,或者理气行滞,化疲止痛等方法,虽然有效但并不理想,或者治之无效,且有影响脾胃者,故必须扶正为主,佐以祛邪。
夏教授认为扶正的中心在于补肾,而补肾需与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演变相结合,恢复患者的阴阳平衡,故补肾调周法在慢性盆腔炎中为常用的治法。
按照月经周期中4期特点论治,佐以清利湿热之品。
行经期以理气活血为主,经后期以滋阴养血为主,经间排卵期以滋阴助阳,调气和血为主,经前期以滋肾助阳为主。
此外,夏教授更强调了“扶正改邪,改邪归正”与“扶正祛邪”这两种治法。
中医医案——盆腔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祛湿促孕汤治愈盆腔炎症病案:石某,女,28岁。
主诉及病史:因患宫外孕,左侧附件切除后腹痛腰酸,腹胀;白带多,色黄褐质黏稠;下肢浮肿,尿短赤;经行不畅,血色紫黑。
诊査:脉弦滑,舌质红,苔厚腻。
妇科检查:右侧附件稍紧,压痛(+),有粘连。
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不通。
辨证:脾不运化,湿热壅遏。
治法:治拟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处方:瞿麦10g 萹蓄10g 车前子10g(布包)败酱草10g草河车10g 冬葵子10g 马鞭草10g 萆薢10g 通草3g 元胡6g 川楝子6g上方药煎煮30分钟,共煎两次,将两次药液混合,每月按经期、中期各服3~5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共服药6个月。
药后取得显著疗效,以上各症消除,病愈而怀孕,后正常分娩,产一男婴,母子无恙。
按语本证病机为肝郁化热、气滞血瘀,兼见湿热下注。
方中瞿麦、1萹蓄除心火,利小便;冬葵子甘寒清热利湿;败酱草、蚤休解毒消肿,清热消炎;马鞭草行血凉血,消肿散痛。
运用本方尚需临症加减:若有低热,包块增厚者,加鳖甲15g,穿山甲、青蒿、地骨皮各10g;若血瘀经量少者,加丹皮、丹参、益母草、五灵脂、蒲黄各10g;若赤褐带多者,加茜草炭、蒲黄炭各6g;若白带多者,加椿皮、鱼腥草各10g;若输卵管不通者,加王不留行子、路路通、皂刺、地龙、地鳖虫各10g;若有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疼痛者,加犀黄丸3g,或活血消炎丸一袋分两次随汤药吞服;若宫颈有炎症、湿热带下者,另用冲洗药方:苦参、芒硝、蛇床子、凤眼草各30g,明矾10g(分两次溶化);有滴虫、霉菌者,加百部、雄黄、苦楝皮各10g;若输卵管不通者,可大便后保留灌肠半小时,药用败酱草、草河车、马鞭草、苦参、莪术各10g,水煎两次为200ml,100ml每日一次,每日灌肠6~8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69,赵松泉医案。
女性盆腔炎的中医诊治方法是什么
女性盆腔炎的中医诊治方法是什么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中医领域,对于盆腔炎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诊治方法。
中医认为,盆腔炎的发生多与外感邪毒、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房事不洁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主要是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等。
从诊断方面来看,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
望诊时,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
一般来说,盆腔炎患者可能面色晦暗,舌苔黄腻或白腻。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气息的强弱和有无异常。
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经量、经血颜色、有无血块,以及下腹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时间,是否伴有发热、恶寒、腰酸、带下等症状。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诊。
脉象常见弦滑、细涩等。
触诊时,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以及肿块等。
在治疗方面,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湿热瘀结型的盆腔炎,常用的方剂有银甲丸加减。
该方剂中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利湿通淋;鳖甲、穿山甲软坚散结;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
气滞血瘀型则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以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香附、乌药等行气止痛。
寒湿凝滞型可选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其中肉桂、干姜温经散寒,小茴香、延胡索等理气止痛。
气虚血瘀型多使用理冲汤加减,用人参、黄芪等益气扶正,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
中药灌肠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将中药煎剂通过灌肠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盆腔,使药物直达病所。
常用的灌肠方剂有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药物。
此外,中医还会采用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穴位,如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艾灸则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的盆腔炎,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中医外治法还有中药热敷。
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加热后敷在下腹部,如粗盐热敷包,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带你了解盆腔炎的中医治法
盆腔炎是西医病名,是指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的盆腔黏膜、结缔组织等发生了炎症。
盆腔炎发生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附件等。
西医主张应用抗感染治疗该病,但是过多使用抗生素会让机体产生耐药性,甚至造成二重感染。
盆腔炎的相关症状在中医中可见于“带下病”“热入血室”“瘕”“痛经”等病症中,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途径较多,疗效良好,所以得了盆腔炎别怕,可以选择中医来诊治。
盆腔炎的病因病机古语有云:“六腑以通为用。
”不通,则血行不畅,百病则出。
盆腔炎多是由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虚湿胜、气滞血瘀、房事不节等原因引起。
患者久居湿热环境,或者长期过度劳累,导致湿热内生,可诱发盆腔炎;过食辛辣、油腻食物,容易损伤肝脾,进而导致湿热内生,诱发盆腔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的状态,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损伤脾胃,脾虚生湿,诱发盆腔炎;房事频繁或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导致细菌侵入阴道,进而上行感染盆腔,诱发盆腔炎。
总之,邪毒内侵日久,导致湿热内生,气结于血,胞络受阻,损及冲任,以不通则痛为主要机理,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滞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导致湿热互见。
本病如果失治或误治,容易造成病情反复,以致病情迁延不愈。
急性盆腔炎的中医内治急性盆腔炎一般发病急,病情重,对于本病的治疗,多数学者采用辨证分型进行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热毒壅盛型症状:高热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苦口干,恶心食少,精神萎靡,小便黄赤,大便干结;带下量多、色黄、恶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化瘀排脓,清热解毒。
方药:解毒化瘀汤加减,牛蒡子、连翘、元参、知母、黄连、生石膏、鲜生地、制首乌、银花、紫草、白薇、竹叶。
2.湿热瘀结型症状:下腹疼痛或胀痛,来势汹汹,反反复复;寒热交替,带下量多,恶臭黄稠;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则:活血止痛,清热利湿。
关于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研究总结_0
关于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研究总结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根据其危急程度和进展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反复发作,久治难愈,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不佳,易产生耐药性,中医毒副作用小,疗效卓著,通过标本兼治,内外合治达到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的效果。
近年来中医治疗盆腔炎按其临床表现来进行辨证施治,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盆腔炎;中医药;研究进展1盆腔炎内治法1.1急性盆腔炎的治疗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56例,服药3个疗程痊愈48例,显效7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达100%。
在临床还可以根据四诊合参选用大、小承气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谈红英口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3型论证治疗:1)热毒壅盛型,宜清热解毒止痛,用红藤败酱汤加减。
2)湿热蕴结型,宜清热解毒利湿,用革解渗湿汤加减。
3)瘕瘕包块,宜清热托脓消瘀,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黄健玲四以阶段性分期治疗,初期以清热解毒为主,选用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中期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选用毛冬青、败酱草、鱼腥草、黄柏等清热利湿,并加车前子、佩兰等;后期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主,常选用赤芍、牡丹皮、丹参、太子参等。
1.2慢性盆腔炎的治疗1.2.1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张继英哆用加味香棱汤(木香、丁香、小茴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延胡索、赤芍、丹参、当归、香附、白芍、甘草)治疗46例,治愈28例,好转18例。
张哲明阁常用药物:延胡索、赤芍、牡丹皮、丹参、乳香、没药、苏木、刘寄奴、生蒲黄、五灵脂、三棱、莪术等,代表方剂包括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失笑散等。
1.2.2湿热瘀滞型治法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施燕阐用苡仁附子败酱散治疗98例,结果治愈31例,有效6l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3.9%。
1.2.3寒湿凝滞型余洁认为“热易清而湿难除”,故治以健脾渗湿、温经散寒为主,辅以行气止痛,基本方:党参、白术、泽泻各15 g,黄芪、茯苓、山药各20 g,薏苡仁30 g,艾叶、香附、乌药各12 g,细辛、甘草各6 g,若纳呆加藿香、炒谷芽、炒麦芽;下腹冷痛加吴茱萸、补骨脂;带下量多清稀加金樱子、芡实;大便溏薄加神曲,治愈25例,好转l例,总有效率为100%。
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
慢性盆腔炎疼痛中医治疗的效果分析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常常会导致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疼痛和不适。
传统的中医药疗法中有很多针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服用等,这些治疗方法已经被证明在缓解慢性盆腔炎疼痛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
中医通常通过观察盆腔内部和外部的症状和疾病表现,来诊断慢性盆腔炎。
这些症状包括疼痛、发热、尿频、尿急以及腹部不适等等。
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以温热为主的中药疗法和针灸等。
二、中药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一种主要方法。
中药的药性通常是温热的,因此能够达到温通经络的效果。
这些中药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
常用中药有熟地、黄芪、白术、当归等等。
这些中药可以制成中药调剂剂量,让患者每天服用三次。
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来调节患者体内的气血流通情况。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针灸的应用可以帮助缓解局部炎症和疼痛,恢复影响盆腔内器官正常功能。
在患者穴位下方,通常会使用灸法使皮肤表层出现热感,这种热感有助于刺激经络和穴位,以产生疼痛舒缓的效果。
与传统西医疗法不同,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更加温和,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太大的压力和副作用。
这是因为中医治疗方法通常基于患者的身体积极性,通过正面激励和地道护理来刺激患者体内的康复机能,使得身体本身的问题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都非常有效,选哪种方法还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恢复身体的健康。
中医妇科专长综述
中医妇科专长综述
中医学对于妇科疾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专家
是在中医学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他们能够通过中医
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帮助妇女朋友们解决各种妇科问题。
中医妇科专长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月经失调、经闭和经期过多、
绝经期综合症、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子宫脱垂、盆腔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中医妇科专家了解女性的生
理特点,能够针对不同妇科疾病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妇科专家采用中医药、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是中医妇科专长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调整体内
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和调整内分泌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妇
科疾病的效果。
同时,中医药也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
抗力。
针灸疗法在中医妇科专长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
刺激,可以调整和平衡女性的生殖系统功能,刺激血液循环,促进身
体的自愈能力。
推拿和按摩疗法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
有助于恢复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除此之外,中医妇科专长在平衡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有
独到的见解。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可以维持女
性身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妇科专长致力于传统的中医理念和方法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对于女性朋友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在就医时,请务必选择正规的
中医妇科专家进行咨询和治疗,以确保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研究概况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研究概况慢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妇科常见多发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往往经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
现代中医药在长期临床研究和运用中发现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更加安全有效,优势明显且疗效确切,目前中医综合疗法已成为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文就近年来慢性盆腔炎在中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标签: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1 病名的认识盆腔炎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系统论述,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经病疼痛”、”癥瘕”等篇章。
最早有关其临床症状的记载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段,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
”又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这均与慢性盆腔炎的发病与临床特点相似。
《妇人良方》中云:”妇人月经痞塞不通,或产后余秽未尽,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得冷则为瘀血也。
瘀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
瘀久不消,则为积聚症瘕矣。
”指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瘀,妇女经行产后,正气不足,寒、湿、热等毒邪乘虚入侵,与冲任气血相互搏结,蕴集胞脉、胞络,反复迁延未愈,耗伤气血。
病久则多虚多瘀,以致虚实错杂。
龙喜英[1]认为本病以肾气不足、带脉失约为本,湿热、瘀血、寒凝、痰湿为标,属本虚标实证。
因月经后期胞宫空虚,体内肝肾精血不足,或因月经前期肾虚肝郁,寒、湿、热等邪趁虚而作,故本病多于月经前后发作或加重。
夏桂成[2]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为气滞血瘀,或兼夹湿热。
然气滞血瘀、湿热等证皆从湿热、热毒、寒湿发展而来,其在表为实证,又因本病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正邪相持,病邪黏滞缠绵、难以速除,日久气血耗伤,使正气久而难复,无力驱邪,故为因实致虚、虚实错杂之证,本质以虚为主。
由此可见,慢性盆腔炎是由内伤及外感邪气多种致病因素所致,于发病过程中虚实兼夹,虚实错杂。
曾敬光先生辨治盆腔炎性疾病经验总结
曾敬光先生辨治盆腔炎性疾病经验总结曾敬光先生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丰富,对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指出对于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应结合现代医学,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扶正与祛邪并重,方能显效。
通过对曾敬光先生盆腔炎性疾病经验的整理、总结,归纳提出其学术思想,并介绍如下。
标签:名医经验;曾敬光;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1]。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下腹疼痛和白带增多为主症。
约25%的盆腔炎性疾病会再次复发,且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增加6~10倍,不孕的发生率为6%~60%,慢性盆腔痛的风险增加4倍[2]。
中医古籍无此病名,在“热人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癥瘕”、“不孕”等论述中,对其临床特征有所描述。
曾敬光先生,四川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妇科教学和临床70余年,现曾先生已仙逝5年余,笔者有幸参与整理由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朱鸿秋博士主笔撰稿的《曾敬光中医妇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现将其诊治盆腔炎性疾病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济阴纲目·调经门·论经病疼痛》引戴氏之言曰:“经事来而腹痛者,经事不来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调故也。
……痛之因众,尤宜详审。
”指出盆腔炎性疾病的特点是非行经期下腹部经常疼痛,但与月经亦有一定的联系。
引起盆腔炎的原因主要是月经期、产褥期、流产后(包括人工流产)或盆腔手术后细菌感染。
但由于症状和体症的多样性,使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很多患者其症状并不明显。
诊断及治疗的延误可能会导致上生殖道系统的炎性后遗症。
目前尚无单一的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对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既高度敏感又特异。
因此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和体征[3]。
1 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盆腔炎性疾病急性发作即急性盆腔炎,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
确有专长综述之中医妇科模板
确有专长综述之中医妇科模板介绍本文档旨在为中医妇科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个模板,以便他们撰写确有专长综述(Expertise Summary)时可以参考和利用。
在确有专长综述中,专家可以总结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成就,展示自己的专长和独特价值。
综述结构确有专长综述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专家可以简要介绍自己的背景信息,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在中医妇科领域的专业经验等。
重点突出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资格,以显示自己在该领域的准确专长。
2. 研究兴趣在这一部分,专家可以介绍自己在中医妇科方面的研究兴趣和专注领域。
可以包括特定疾病或疾病群的研究、医疗技术的创新、临床实践中的特定问题等。
详细描述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 学术成就在这一部分,专家可以列举自己在中医妇科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研究项目、获得的奖项等。
重点突出与自己专长相关的成就,以加强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地位和声誉。
4. 临床经验在这一部分,专家可以介绍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专长。
可以包括特定疾病的诊断治疗、中药方剂的开方、针灸和推拿等治疗方法的应用等。
详细描述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成功案例,以突显自己在该领域的临床实践能力。
5. 专业社区贡献在这一部分,专家可以介绍自己在中医妇科专业社区中的贡献和参与情况。
包括担任学术机构职务、参与专业协会活动、举办专业研讨会等。
重点突出自己在促进中医妇科学术发展和专业交流方面的贡献。
总结确有专长综述是中医妇科专家展示自己在该领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结构和清晰描述,专家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在中医妇科领域的专长和独特价值,树立自己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
以上是一个中医妇科确有专长综述的模板,供专家参考和利用。
每位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使综述更具个性化和专业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法律依据。
【道术】宋世华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
【道术】宋世华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宋世华,宁波宋氏妇科第38代传人,已故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宋光济之子、学术传承人。
病因病机宋师认为:盆腔炎病因多为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湿热内侵,正不胜邪;或急性期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余邪未尽,客于胞中,寒凝经脉,气机不畅所致。
辨证论治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
寒湿凝滞——温经散寒,理气活血止痛。
宋师认为:理气活血,祛瘀止痛是治疗的关键。
宋氏经验方——清经导滞汤加减。
生地黄12克、麦冬15克、柴胡9克、白芍15克、红藤30克、忍冬藤30克、鸡苏散15克、川楝子15克、延胡索12克、杜仲15克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
忍冬藤小腹胀痛,腰酸,月经量多,色黯有块,经前双乳胀痛,白带量多色黄,纳差,舌质黯,边有瘀点,脉弦细涩者,应加强活血化瘀,理气散结。
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9克、延胡索12克、五灵脂15克、丹皮9克、乌药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丹参15克、川楝子12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痛重者,加乳香6克、没药6克;腰痛者加桑寄生15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下腹一侧炎性包块者加三棱12克、莪术12克、山楂15克;白带色黄有臭味者,加薏苡仁30克、黄柏9克、车前子12克;输卵管积水者,可加牛膝15克、车前子15克、木通6克、防己6克、桂枝6克、益母草30克、赤小豆30克等活血利水。
小腹冷痛,得温则舒,月经愆后,量少,色紫有块,白带量多质稀如水,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脉沉迟,或沉弦等,为寒湿凝滞,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宋氏经验方“川乌温经汤”疗效显著。
制川乌6克、炒当归12克、炒白芍12克、肉桂6克、独活12克、威灵仙12克、延胡索12克、柴胡6-9克、莪术12克、炙甘草6克温经散寒,养血疏肝,祛瘀止痛。
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反复下腹胀痛,经常低热起伏,月经先期量多,胸闷口腻,纳呆便秘,尿黄等,舌红苔黄根腻,脉濡数等,湿热瘀结重者,应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中医视角下的女性盆腔炎症
中医视角下的女性盆腔炎症女性盆腔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女性盆腔炎症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女性盆腔炎症的发生多与外感邪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体质因素等有关。
外感邪气主要包括寒湿、湿热、热毒等。
比如,女性在经期、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若此时不慎感受寒湿之邪,邪气就容易侵入胞宫、胞脉,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盆腔炎。
又或者在炎热潮湿的季节,湿热之邪盛行,若女性生活起居不当,湿热之邪也可能乘虚而入,蕴结于下焦,形成盆腔炎症。
内伤七情则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过度变化。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胞宫、胞脉失于濡养,容易引发炎症。
饮食劳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或者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都会损伤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正气不足,难以抵御外邪,从而增加盆腔炎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体质因素在盆腔炎症的发病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有些女性天生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或者是久病之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差,也容易患上盆腔炎。
中医对于女性盆腔炎症的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
比如,面色苍白、舌苔白腻,可能提示寒湿凝滞;面色红赤、舌苔黄腻,则可能是湿热蕴结。
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等。
患者的声音强弱、呼吸是否急促,以及分泌物有无异味等,都能为诊断提供线索。
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带下情况、饮食起居、情志变化以及既往病史等。
切诊主要是指脉诊,通过触摸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不同的脉象,如弦脉、滑脉、细脉等,都反映了不同的病理状态。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寒湿凝滞型,治疗上以祛寒除湿、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少腹逐瘀汤。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慢性盆腔炎是指盆腔内一组慢性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性疼痛综合征、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性盆腔炎性疼痛综合征、慢性卵巢炎等。
慢性盆腔炎会对患者的生活和生育造成严重影响,治疗难度大,易复发。
传统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研究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论基础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主要建立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盆腔气滞、湿热、血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胀痛、腰骶酸痛、带下增多、色黄等症状。
中医认为盆腔气滞、湿热、血瘀相互作用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治疗应当以理气活血、清热燥湿为主。
1、中药治疗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白芍、川芎、黄芪、茴香、艾叶等。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中药处方。
中药煎煮后口服,或者外用于局部治疗。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扎罐、刺血、针刺等,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盆腔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3、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也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艾条的温热作用,改善盆腔的气血循环,消散寒湿,达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手法,主要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等手法,刺激穴位,调理盆腔气血,增强局部的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供给。
以上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方案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共纳入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相关检测指标。
“急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
“急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急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2020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提分,我们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急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
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故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
治疗须及时,彻底治愈,不可迁延,否则,病势加重,威胁生命,或转为慢性盆腔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等。
(1)热毒炽盛证主症: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气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沥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加减。
常用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等。
带下臭秽,加椿根皮、黄柏、茵陈。
腹胀满,加厚朴、枳实。
盆腔形成脓肿者,加红藤、皂角刺、白芷,或配合切开排脓等。
病在阳明,身热面红,恶热汗出,口渴,脉洪数,可选白虎汤(《伤寒论》)加清热解毒之品。
热毒已入营血,高热神昏,烦躁谵语,下腹痛不减,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宜选清营汤加减。
(2)湿热瘀结证主症: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气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常用银花、甘草、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薏苡仁、冬瓜仁等。
妇科杂病的定义和治疗原则—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
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慢性盆腔炎的辨证论治
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慢性盆腔炎的辨证论治“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慢性盆腔炎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提分,我们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慢性盆腔炎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临床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证多见,除辨证内服有关方药外,还常常以中药保留灌肠、理疗、热敷、离子透入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1)湿热瘀结证主症: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加减。
常用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桔梗等。
(2)气滞血瘀证主症: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等。
(3)寒湿凝滞证主症: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延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慢盆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加减。
常用夏枯草、银花藤、丹参、赤芍.、白芍、枳壳、川楝子、甘草等。
(4)气虚血瘀证主症:下腹部疼痛或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质黯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我所学的医术来源于上学和临床实践经验与名师的指导,我于1995年- 1998年在赤峰卫校中西医结合班学习,开始接触中医知识,毕业后回到村卫生室做了调剂,2010-2013年在鄂尔多斯学院进修中医,又认真学习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治疗妇女的盆腔炎掌握更多的学习经验剂验证妙方,适用于临床运用。
盆腔炎主要是月经期、产褥期、流产后术后感染了外邪,具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的主要有下腹疼痛,腹胀还有腰痛,此外身体发热、寒战、口干、口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带下增多而黄,甚至脓一样或赤带的出现、舌头红、舌苔厚,持续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慢性的了。
主要症状是经常下腹隐痛或者胀痛,长期的反复发作,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加重。
盆腔炎的论中医辨证:盆腔炎属于祖国医学月经病、带下病、不孕血症、淋浊、疝痛、腹痛、积聚等病范畴。
湿聚成痰,血滞成淤,痰瘀互结,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产物,冲任二脉损伤是主要病机,导致了脏腑功能失调,即使是寒湿症,起始亦有湿热的过程,所以祛湿清热是治疗盆腔炎的关键,肝经郁久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导
致湿热之邪蕴滞而形成了盆腔性病变,所以以肝脾湿热为基础病变的盆腔炎亦应谨守调经为主,调肝为先,扶脾益肾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坚持辨症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调肝危险,调经为要的思路,认为湿热之邪贯穿于盆腔炎的始终。
湿热之邪贯始终,盆腔炎患者多见面如油垢,大便粘滞不出,白
带过多切黄、白、赤、褐详见,带下腥移难闻。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脾胃阴土,主运化水湿,故湿邪致病、常先困脾,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常伴腹脘胀满,四未肿胀。
急性盆腔炎急性期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热驰张、寒战、高烧、头痛、食欲不振,形成腹膜炎,盆腔脓肿,伴有尿道刺激症和直肠刺激症,都与热邪致病有关。
湿热之邪、纠合为病,转归为慢性盆腔炎后,病人常见为身热不扬和小腹灼热。
湿热的内淤与血相搏,阻滞气机,不通则痛,伤及血络则月经失调,如月经提前,量多,质稠、湿聚成痰、血滞成淤,所以痰瘀互结,就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产物;冲任二脉损伤,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也导致了脏腑功能失调,即使是寒湿症,起始亦有湿热的过程,所以祛
湿清热法是治疗盆腔炎的关键。
(注重从肝经论治)
妇人经水所以能应时而至,届时而竭,全赖肾气盛衰,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肝肾精血之要。
所以在调经门中反复强调“肝气之郁结”肝气不舒,肝气之逆等为经水失调之缘,而其治法也正是以调肝为先。
盆腔炎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二脉的损伤,而在十二经脉中,足厥阴肝经之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肝脉与任脉交会于曲骨,又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而冲、任、督三脉同起与胞中,一源而三歧,肝脉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中医所论之肝,功能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面议及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
所以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与肝脉息息相关,患病后带下异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表现,盆腔炎疼痛时多牵及股阴疼痛,当感染
较重时,还会形成肝包膜炎,这都是足厥阴肝经过之处,因肝经郁久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邪蕴滞而形成了盆腔炎性病变。
所以,以肝脾湿热为基础病变的盆腔炎在治疗上亦应谨守调经为要,调肝为先,扶脾益肾的治疗原则。
辨证治疗
一、急性盆腔炎
1.发热型:主证: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带下黄浊,或脓带腥臭、腹胀便秘或搪而不爽,口干舌燥,小便腥臭,腹胀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方药:1:银翘红酱解毒汤:银花30g,连翘30g,红藤30g,败酱草30g,丹皮10g,生山栀子10g,赤芍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
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加减,生大黄(后下)10g,牡丹皮15g,赤芍15g,薏仁15g,银花15g,败酱草30g,白花蛇草30g。
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30g,黄连6g,腹胀加枳实15g,茵陈15g,椿根皮10g。
二、慢性盆腔炎
1.湿热壅阻:
主证:低热起伏,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粘稠秽气,尿赤便秘,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瘀散结
方药:金银花30g,鳖甲15g,连翘15g,升麻10g,红藤3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20g,生蒲黄15g,椿根皮15g,大青叶10g,茵陈15g,桔梗10g
加减:发热者,加柴胡10g,大便干加桃红10g,大黄5g
2.气滞血瘀型
主证:少腹两侧吊痛或胀痛,刺痛拒按,腰骶酸痛,腹胀便秘,带下增多,舌黄或白,月经不调,婚久不孕,苔薄,舌质黯而有瘀点,脉细弦。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淤汤《医林改错》加减
当归15g,川芎15g,延胡索15g,五灵脂20g,乳香10g,没药10g,川楝子10g,小茴香10g,焦山栀15g
加减:低热者加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25g,经下不畅者加益母草30g,红花10g,路路通15g,便秘者加大黄5g,枳实10g
3.气虚血瘀型
患者表现为下腹疼痛或坠痛,痛连腰骶,经行加重,带下增多,色白质稀,经期延长,经血量多有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苔白,脉弦细或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参芪四物合红藤败酱散加减
川芎20g,赤芍20g,桃仁20g,丹皮20g,香附20g,黄柏20g,玄胡20g,黄芪30g,党参30g,败酱草30g,生薏仁30g,丹参30g,土茯苓30g。
以上病例适应范围广,安全性高,见效快,无副作用,在临床中经常运用。
辨症加减疗法,适用于基层推广。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