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形成运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正确读写12个生字。
难点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四、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重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试验与原理,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五、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简介“蝙蝠”和“雷达”后质疑:蝙蝠和雷达两者一为动物,一为电子设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初读课文,找到联系。
请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从文中找出能简要概括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回答: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阅读,理解“试验”。
1、人们到底是怎么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先来了解蝙蝠飞行的特点。
(课件出示“阅读一”)思考: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从而做到平时用语准确。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_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蝙蝠和雷达_人教新课标版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2个生字。
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自己的声波来捕捉食物,而且还不会被别的声波所干扰。
所以你别看蝙蝠长得难看,可是蝙蝠身上却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利用的东西。
师问:认识完蝙蝠,那同学们,你们知道雷达吗?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师小结:雷达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师问:那蝙蝠和雷达如果连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呢?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让同学们来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蝙蝠和雷达》就来解决同学们的疑问。
2.揭示课题。
下面就请跟着老师走进课文。
3.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下面请带着阅读要求,欣赏课文朗读视频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点击播放课文朗读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蝙蝠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障碍荧光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3.多音字课件出示多音字:处横塞A.教师领读B.男女比读三、精读领悟1. 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引导学生从课题《蝙蝠和雷达》去考虑,本文主要写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与雷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与雷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提出质疑1、板书课题,提醒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2、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3、抽听三个生字词:揭开、敏锐、障碍物4、自改、点评(书写正确、美观)。
三、探究课文1、指名回答问题:(1)蝙蝠和雷达是怎能么联系在一起的呢?(2)蝙蝠到底是用什么来探路的呢?2、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具体。
但科学家对蝙蝠的飞行产生的疑问:它怎么能在夜里飞行,但是却从来都不撞倒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多次的试验。
经过反复的研究,最后呀,根据蝙蝠的这一特点,发明了雷达!四、当小小科学家(一)首先研究:蝙蝠在夜间飞行有什么特点呢?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比较句子:(引导体会:关联词,起强调作用。
)(1)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蝙蝠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它能灵巧地避开一根极细的电线。
3、指名读,全班齐读。
(二)蝙蝠就这样飞了成千上万年,人们都习以为常,但科学家们却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1、指名读,全班齐读。
2、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3、快速地阅读课文的3——5自然段,然后完成实验报告单。
4、指名回答,得出结论。
(三)那怎能么配合的呢?这里的秘密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下课文的第7自然段。
1、指名回答。
2、看课件动画。
3、看课件动画,指名把这个科研成果正式地、完整地向大家解说一下到底是怎能么回事。
优质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优质课《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会区分运用“敏捷”“敏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研究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难点: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一、揭题1、出示蝙蝠图,你们认识它吗?叫叫它的名字。
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字怎么写?(师根据提示板书)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学习生字就容易多了。
2、出示雷达。
板书。
你们了解雷达吗?有这样一段文字是介绍雷达的,谁来读一读?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蝙蝠和雷达》,齐读。
此时,你的脑子里是否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呢?4、这两个完全不同类的事物,怎么会有联系呢?今天让我们研读《蝙蝠和雷达》,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
并想一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生字会读好,还得会写好。
这些生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相互提个醒。
出示选词填空,“敏捷“敏锐”说说两个词的区别,并给敏锐找近义词。
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默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
汇报,出示句子。
指名读,此时你是否又产生了一些问题?预设:蝙蝠有什么本领呢?科学家是怎样得到启示的?蝙蝠探路的方法又是怎样的?三、研读文本1、让我们先去看一看蝙蝠到底有什么本领。
课文哪一段介绍了蝙蝠的本领?(1)出示文字出示第3自然段。
(2)自由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读。
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蝙蝠很了不起,从“无论”“即使也”等词感受到。
)(3)用“无论即使也”说一句话。
(4)蝙蝠的确令人佩服,用佩服的语气读一读。
《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蝙蝠是如何利用声波进行导航的;2. 了解雷达的原理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PPT、视频设备、投影仪;2. 实验材料:蝙蝠模型、声波装置、测距仪、雷达模型;3. 实验环境:安静的实验室或课堂。
三、教学过程1. 学习蝙蝠的导航方式(15分钟)- 向学生介绍蝙蝠利用声波进行导航的原理;- 展示一段关于蝙蝠导航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蝙蝠如何通过发出声音、接收回声来确定目标位置。
2. 进行蝙蝠导航实验(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别拥有一个蝙蝠模型和声波装置;-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员充当“蝙蝠”,其他组员分别充当“目标”;- “蝙蝠”在闭上眼睛的情况下,使用声波装置发出声音,其他组员尽可能静止不动;- “蝙蝠”通过接收回声,找到并指向“目标”。
3. 学习雷达的原理和应用(15分钟)- 向学生介绍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通过展示雷达在军事、航空和气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4. 进行雷达模型展示和实验(30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雷达模型,并解释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配备一个雷达模型和测距仪;- 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雷达操作员和目标,通过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并找到目标位置。
四、巩固与拓展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蝙蝠导航和雷达在生活中的应用;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蝙蝠导航和雷达技术;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蝙蝠导航和雷达技术的最新发展。
五、课堂总结1. 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对蝙蝠导航和雷达的原理和应用有一定了解;2. 强调科学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科技发展,并思考如何将科技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介绍一个与蝙蝠导航或雷达技术相关的实际案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科学原理的掌握。
2.教学难点:蝙蝠和雷达的原理理解。
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课文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选取几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并认读。
学生分小组,用生字词造句,互相交流。
4.课文理解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5.科学小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蝙蝠回声定位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蝙蝠的探测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实验感受。
6.课文内容拓展教师出示相关资料,介绍雷达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雷达在未来科技中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掌握蝙蝠和雷达的原理。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有所提高,但还需加强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2.教学改进:在生字词的学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思考和讨论。
3.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雷达的更多应用。
可以开展科学小实验比赛,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了解了科学原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一、教材背景本教案针对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进行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是一个科普性的文章,通过讲解蝙蝠是如何使用超声波来捕食的来引导学生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蝙蝠是如何使用超声波捕食,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蝙蝠模型、雷达模型、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 (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蝙蝠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蝙蝠的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蝙蝠是如何捕食的吗?步骤二:呈现课文 (10分钟)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蝙蝠和雷达》的课文,理解蝙蝠是如何通过超声波捕食猎物的。
2. 边听边读,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步骤三:解读课文 (10分钟)1.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蝙蝠如何发出超声波、如何接收回声等。
2.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难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步骤四:实验研究 (15分钟)1.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暗箱,让学生轮流进入暗箱内,用手摸索前进,感受在黑暗中没有视觉的困惑。
2. 呈现一个蝙蝠模型和一个雷达模型,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摸索和听觉,尽量模仿蝙蝠在黑暗中捕食的方式进行实验。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蝙蝠使用超声波的优势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小结。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 (10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蝙蝠、研究员等角色,进行情景演练,展示蝙蝠是如何使用超声波捕食的场景。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和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
以及飞机夜间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科学作品的能力和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
2.初步掌握一般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
(正音)2.自由读课后作业题(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
有困难的可。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按小组分自然段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四、默读课文并思考: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五、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分段:1.课文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根据。
2.概括段意,拟出小标题。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
七、作业:练习写字词,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一、速读课文。
(读后要求说出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段。
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说明了什么?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再读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故事讲述了蝙蝠和雷达的发明与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与发展。
本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适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发明与应用。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汇的意思。
(3)通过课文理解科技创新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文的朗读与讲解,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发展。
(4)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热爱,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汇。
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本、黑板、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组任务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资源介绍蝙蝠和雷达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好奇和兴趣。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认识和想法。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课前预习:让学生先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意,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由学生或教师朗读课文,同时教师解释一些生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任务卡,让学生阅读任务,合作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展示交流:约请一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学习词语(10分钟)1.教师展示生词卡片,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生词的意思。
2.学生进行词语操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的知识。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0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0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科普__的兴趣,拓展视野。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捕捉,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探究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教学难点: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试验表格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开展以下实践活动:1.读书预习:认真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词各抄写两遍。
2.搜集资料预习: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对仿生学的认识,分享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
3.带着问题预习:蝙蝠能在夜间飞行依靠的是什么?课堂教学:一、揭题。
( 5分)1.猜谜语: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睡觉夜间操劳,捕捉害虫本领高。
(打一种动物)师板书:蝙蝠2.出示蝙蝠课件(1)简介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
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3.出示雷达课件(2)同学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雷达。
师板书:雷达。
简介雷达: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用填表法、画图法、填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位学生蒙上眼睛。
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
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是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对蝙蝠进行了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出示能力发展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探索的兴趣。
三、出示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反思、训练、展示、点拨。
(过渡: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试验?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
)学习活动(一)自由读课文4、5、6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表格。
(多媒体出示试验报告单)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第一次拉绳子系铃铛把眼睛蒙上在屋里飞铃铛不响响不用眼睛探路第二次拉绳子系铃铛把耳朵塞上在屋里飞铃铛响个不停用耳朵探路第三次拉绳子系铃铛把嘴封住在屋里飞铃铛响个不停用嘴探路【活动步骤】1、学生自由读4、5、6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表格。
2、指名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3、师提问: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1《蝙蝠和雷达》课文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这是一篇科普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告诉人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作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
(合作、交流)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学生汇报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关键过程,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1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说明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从教材的内容看,难点是让学生弄清楚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在夜间飞机;重点是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与经过。
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减缓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坡度,本次设计注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关键词句,抓住要点准确把握内容。
其次由于本文是科普课文,引进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多样化的信息能让学生全面去感观,创设了更新颖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能力目标: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试验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情感价值观: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课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
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横七竖八”造句。
教学重点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张练习卷(填空1.归纳段落大意要注意什么?(1)要抓住主要内容。
(2)语言要简练。
2.怎样归纳段落大意呢?教师给方法,出示小黑板。
“独立成段的抓重点句;合并成段的,舍弃次要,抓主要。
”3.学生根据方法,讨论如何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过程:第一段中的第1 自然段讲了一架飞机在安全夜航。
第2 自然段就这个现象提出问题。
段意可概括为,由飞机夜航的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第二段中讲了先提出蝙蝠在夜里为什么会有高超的飞行本领,讲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最后揭示了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
这么多内容,要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让学生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2,选择正确的第二段段意。
第三段只有一个自然段。
讲了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还着重讲了雷达的工作原理。
这两点中最主要就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把这个作为段意就可以了。
)五、分段练习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六、个人利用工具书,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七、全班交流(一)提出难懂词语。
(二)大家进行解答。
八、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九、作业预习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初步阅读课文,进行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并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1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动手画出蝙蝠飞行的示意图、画出雷达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仔细观察和乐于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理解科学家的试验过程。
难点: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探路的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黑夜行走时我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在黑夜里我们怎样可以安全地行走呢?在漆黑的夜晚,如果让你开着飞机飞行,你会遇到什么困难。
如果能向科学家求助,你会对科学家说什么?在漆黑的环境下,人们会借助灯光和物体的接触在黑夜中前行。
那飞机在茫茫夜空中飞行,这些方法可就不管用了。
那是谁启发人类解决了这个难题呢?(蝙蝠)你认识蝙蝠吗?说说你知道的蝙蝠是什么样的?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跟飞机、蝙蝠有关系的。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下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雷达。
蝙蝠是弱视的,那弱视的它是靠什么本领在黑夜里来去自如地飞行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蝙蝠飞行的神秘面纱,好吗?(二)复习生字,整体感知。
1、在学习课文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生字。
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生字记清楚。
2、生字学得真不错,下面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概括一下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揭示秘密。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有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快画一画。
过渡:科学家为了解决难题,使飞机能在夜里安全地飞行,他们向大自然学习。
那他们到底观察到蝙蝠的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科学家对蝙蝠有了什么了解,从哪些词看出来了?2、汇报交流。
3、重点朗读第三自然段,用敬佩的语气来读。
4、看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现象,你会有什么启示呢?谁能用“如果......那么”来说一句话?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及反思

11《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教学反思:我们从《蝙蝠和雷达》一课中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科学家模仿蝙蝠夜间探路,在飞机装上了雷达的发明就是由于认识了“事物之间所共通的相似规律”,其思维的过程恰恰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你能说这不是创新吗?因此,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不在于“求同”还是“求异”,而在于要顺应并相似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11《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案
Lesson 11 bat and radar lesson 2
编订:JinTai College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
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弄懂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发明雷达的。
德育目标: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
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2、教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
学习方法: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诱导式引入:
出示一种仿生学成果:你知道直升飞机是人类怎样发明出来的吗?人们经常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出许多东西,为人类造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蝙蝠与雷达》就是运用仿生学为人类造福的很好的例子。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自己读书自己解决。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过渡:是呀,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也来当回科学家,做一做试验。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