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匠精神
【主题阐释】“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介绍了一批国宝级的顶级技工。
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人能在35年中手工加工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不出一个次品……这些“大国工匠”,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有着鲜明的共同之处,就是心有理想,身怀绝技,敬业爱岗。
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各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给人许多启迪。
“工匠精神”是其核心因素。
何谓工匠精神?1、精益求精。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
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
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4、专业,敬业。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1.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截止2014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都曾经被认为是工匠精神的最佳诠释。
而在美国,工匠们则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产业和社会环境,本杰明•富兰克林、伊莱•惠特尼、托马斯•爱迪生和怀特兄弟都是美国工匠的杰出代表。
而“工匠精神”也是苹果公司前进中的驱动力之一。
苹果产品设计的核心人物乔纳森•艾夫认为,对于好产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它来自于对每个细节的打磨和探究,它是基于一种将细节做到极致的欲望,是对以往的颠覆和创新。
2.工匠精神源于对质量经济求精的态度和对工作的敬畏之心
【约翰·哈里森】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瑞士制表商】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
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沃尔玛】沃尔玛超市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它主要经营的是和我们超市一样的各种“百姓商品”,商品除了低价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这就是提供“可能的最佳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们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管理规则。
有的规则近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比如,要求职员保证做到,“当顾客走到距离你十英尺的范围内时,要温和地看着他的眼睛,向他打招呼并亲切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对顾客微笑时“露出八颗牙齿”,
因为露出八颗牙齿微笑让人感到最真诚、最亲切,也最好看。
“十英尺态度”和“八颗牙微笑”体现了沃尔玛服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随着买方市场的日益成型,消费者需求导向的时代逐步到来,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及品质以外的其它各种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消费者需求的精益求精呼唤服务的精化、细化。
服务越精细,就越能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要求,因而也就越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沃尔玛的“十英尺态度”和“八颗牙微笑”是建立在对顾客消费心理认真、细致、准确揣摩的基础上的,因而具有科学性,为顾客所称道。
【林内集团】有着96年历史的林内一直把“苛求品质”奉为企业灵魂。
据林内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林内产品的高品质与低故障率皆因在技术标准方面都以超出国家既定标准在严苛执行。
林内每研发一款新品,都需送到日本总部的技术中心进行长时间的耐久性试验,其中包括抗风、抗水、抗盐雾、抗电磁冲击等多项测试。
因此开发周期较大多数同类品牌长2-3倍。
在林内技术中心,有亚洲先进的喷淋环境条件模拟实验室、有全球燃气行业领先的风速达到25米/秒的风洞实验室、有能够模拟多种恶劣环境条件的耐久性实验室等一流实验室。
3.联系现实,反思自己
【圈钱】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
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旦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
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
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
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躁动】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
【主编寄语】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众多议员表示,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现状更是被业界诟病。
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五一期间,国人在海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各品牌奢侈品的报道甚嚣尘上,让人颇感无奈的同时不禁感慨万千。
面对现状,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产品怎么办?怎样才能重建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购买信心呢?业内专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靠着“人口红利”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各种价格大战对消费者来说也面临审美疲劳,中国制造企业需要重新用“工匠
精神”找回对消费者的那份“初心”。
【经典语录】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孔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袁枚)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蔡锷)
●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快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张九功)
●我对青年的劝告只用三句话就可概括,那就是,认真工作,更认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俾斯麦)
优秀作文
精益求精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
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
不懈追求,精益求精,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试问,一部《红楼》,为什么能分花拂柳,穿越历史的云河,抵达近日,并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感动自己,震撼世人。
创作的过程,有蜕变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
精益求精,何止曹雪芹一人而已。
一部《诗经》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万世滥觞;一部《论语》煲为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还有那唐诗宋词,繁花满树,蓊郁了一个王朝的后花园。
“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古文人家,怀着对文字的敬畏,怀着崇高的文学使命感,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精。
惟其如此,他们才有了丰盈的人生,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
试想,如果缺乏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创作的作品又怎能光争日月,天地永恒。
当今乐坛好多歌曲火极一时,但终只是昙花一现,烟花寂灭。
不正说明了这一道理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创作上如此,干其它事又怎能因小有成就而止步不前呢?(承前启后,思路清晰)
苹果6一经上市,无数市民披星戴月争先恐后排队购买,有人为了插队甚而不惜大打出手。
是什么原因让苹果6一问世便引发了手机销售业的井喷与核爆呢?还是精益求精。
用乔布斯的话说:“苹果的产品必须持续使人欣喜。
”于是,今天的苹果6,相比以前的苹果系列,屏幕更大,厚度更薄,重量更轻,功能更强。
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句话用在苹果产品上,再贴切不过了。
正是精益求精,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孔子学琴”,精益求精终成千古至圣;“德国制造”,追求完美而享誉世界;还有“自由女神”,铜像头顶,纤发毕现。
然而,当初,作者维蕾杜克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若干年后,人们能乘坐自己发明的飞机飞过铜像的头顶。
精益求精,让一尊雕像,雕镂人心,且永不漶漫。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秉持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我深信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比美好!
【启发运用】1.引用论证,丰富充实。
2.起承转合,自然流转。
德国百年老店与工匠精神
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流行的德国姓氏有什么共同点?——在德语里,它们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
从中世纪开始,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就成为德国人的职业常态。
时移势易,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
今天,德国经济结构中30%为制造业,如果算上出口,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德国人对造物的偏爱融入了文化传统。
早在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钉路德提出,人们无需遵从教会指令,靠自己辛勤劳作也可获得救赎。
这种思想对德国乃至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上半叶,德国作家路德维希·蒂克在他的小说《青年木匠师傅》中,借木匠莱恩哈特的话表达了市民阶层对手工业的青睐:我总是想让人们的日常用品既实用又美观,这样有教养的人就不用再添置别的东西了,我为此感到荣耀。
造物不是闭门造车。
各行各业都有行业协会。
工业化开始后,行业协会牵头各方设立学校,开展职业培训。
工人一边上学,一边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元制职业教育。
技工不懈努力,最高可获得“工业大师”称号。
“工业大师”证书既是对技艺的认可,也是荣誉的象征。
可以说,职业教育不仅培养了技术工人,而且使社会阶层流动更加平稳有序。
理解德国社会经济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家族企业”。
全德350万个企业中,90%由家族经营。
德国最大的100家家族企业,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皆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笔者前段时间拜访了德国最古老的私人银行之一、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迈世勒银行。
这家银行饱经惊涛骇浪,却每每化险为夷。
银行现任掌门人弗里德里希·冯·迈世勒说,他们的祖训是“欲速则不达”,即稳健第一、速度第二。
迈世勒先生的话道出了德国百年老店成功的经验之谈,即不盲目求快,不浮不殆,关注精益求精,久久为功。
就像一个在放大镜下组装手表的老匠人一样,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不是手表花样的翻新,而是走时更加精确、零件更加精细、质量更加精良。
当然稳健不意味着守旧。
德国的家族企业平均将销售额的 4.6%投入研发。
根据欧洲专利局统计,德国的人均专利申请数量是法国的2倍,英国的5倍,西班牙的18倍。
百年老店保持活力也离不开政府扶持。
笔者曾采访过科隆的法里纳香水工厂。
这里生产世界上历史最久的香水品牌科隆香水(又称古龙水)。
法里纳是意大利人,18世纪初跑到德国创业,主要原因就是当地严格的商标保护法律,让法里纳不必整天同假冒伪劣纠缠。
二战后德国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打击垄断、鼓励竞争。
政府还出台一整套法律鼓励家族企业发展。
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和家族企业。
其实,德国人也是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