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成本—收益分析)【圣才出品】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规范分析工具)【圣才出品】
第三章 规范分析工具一、概念题1.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答:福利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的一种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庭之间的最优配置。
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建立理论体系,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福利概念,依据既定的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
福利经济学含有如下假设条件: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市场势力;②市场不存在外部性;③市场具有完全信息;④不考虑公共物品。
当这些假设条件不能满足时,市场失灵问题将会出现。
同时,帕累托最优配置只考虑配置效率,而不考虑公平问题。
在福利经济学中,福利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易活动所获得的收益。
消费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从购买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
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
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定理用以说明帕累托最优配置与竞争性均衡之间的相互关系。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价格的调整所实现的均衡,即完全竞争均衡,在经济上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可视为第一定理的逆定理,即指资源的每种帕累托最优配置对于其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2.埃奇沃思盒状图(Edgeworth box)答:埃奇沃思盒状图是指福利经济学中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盒子形状的图形,为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思首创,故而得名。
埃奇沃思盒状图在于表示两种经济活动的交互作用,其中假定,所消费的产品或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在数量上是固定的,这个假定也是其很大的限制条件。
埃奇沃思盒状图最初适用于消费领域,用以分析交换过程和消费活动的情况。
其主要特点是,“盒状图”的长度和宽度共同代表消费者双方共有的两种商品的总量,而在“方盒”内的每一点则代表两种商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分配。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公共物品)【圣才出品】
第四章 公共物品一、概念题1.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答:成本—收益分析是对经济活动方案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比较以供合理决策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较多地用于工程建设的项目评价中。
成本—收益分析还被当作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系统分析。
因为它所比较的成本与收益都是作为与该经济活动的目标相关的后果而从社会的观点来考虑的,分析本身也是为了提供建议和帮助决策。
成本—收益分析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成本效果分析发展而来。
成本效果分析只适用于性质相同或目标相同的活动的经济选择问题,而成本—收益分析不仅能表明每个项目或方案是否值得执行,而且还能计算与比较几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相应的收益与成本的差额,是更为有力的决策工具。
成本—收益分析对决策的作用,不单纯地表现在分析的结论上,重要的在分析过程中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和反映出来的详细内容上。
2.福利经济学理论(theory of welfare economics)答:福利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的一种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庭之间的最优配置。
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建立理论体系,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福利概念,依据既定的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
福利经济学含有如下假设条件: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市场势力;②市场不存在外部性;③市场具有完全信息;④不考虑公共物品。
当这些假设条件不能满足时,市场失灵问题将会出现。
同时,帕累托最优配置只考虑配置效率,而不考虑公平问题。
在福利经济学中,福利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易活动所获得的收益。
消费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从购买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
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
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个人课税与个人行为)【圣才出品】
第18章 个人税与个人行为一、概念题1.收入指数化答:收入指数化是指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
通常规定,收入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
收入指数化的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是:把工资和薪金、储蓄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名义收入同消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即对各种名义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时对各种收入的影响。
收入指数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官方编制的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压低物价实际的涨幅。
由于编制物价指数与依据物价指数对收入进行调节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工资调整往往滞后于物价上涨。
收入指数化政策是一种事后措施,它对降低通货膨胀在收入分配上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消除通货膨胀本身作用并不大。
因此,严格说来,指数化并不能构成一种反通货膨胀的方法。
2.资本结构[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答: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主要是短期债券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券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资本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于是形成各种资本结构类型,主要有资本的属性结构和资本的期限结构。
3.税收指数化答:按照每年消费物价指数,调整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
主要有四种方法:特别扣除法、税率调整、指数调整法、实际所得调整法。
二、选择题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A.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C.价格效应D.供给效应【答案】A【解析】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替代效应,二是收入效应。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彻底的税制改革:对消费和财富课征的税种)【圣才出品】
第21章 彻底的税制改革:对消费和财富课征的税种一、概念题1.增值税[武汉大学2005]答:增值税是对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的每一个周转环节,以产品销售和营业服务所取得的增值额,按统一或差别税率课征的一种税。
所谓增值额,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即相当于商品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扣除生产资料消耗或经营中的物质消耗后的余额。
也就是商品价值总额c+v+m中,由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v+m部分。
增值税是按增值额征税,它与按产品销售收入全额征税的产品税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1)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平的问题,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发展。
增值税把按生产经营环节征税的普遍性,与按增值额征税的合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原来产品税按全值征税而带来的重复征税问题。
使生产同一产品,全能厂与协作厂税负相同,从而给企业扩大协作生产创造了条件。
(2)增值税适应于各种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
增值税是个中性的税种,它不会因为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税负的变化。
即不会因生产从全能厂改为专业化协作而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也不会因生产经营由分散经营的众多小企业联合为大企业而减少税收收入。
从流通方面看,增值税的税负,不受商品流转环节多与少变化的影响,始终保持平衡,增值税的这一特点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优化企业生产组织结构。
(3)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往来。
由于增值税在生产流通中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出口产品在国内征收的税款,就等于按该产品最后销价计算的税额,从而便于出口退税。
其实在许多实行增值税的国家,由于规定必须在销售发票上注明已征的增值税额,所以连上面所说的计算也无需进行,只要按发票上注明的数额退税给出口单位即可。
显然,增值税对于扩大出口贸易必然起到强有力的刺激作用。
这是按流转额全额征税所无法比拟的。
2.增值税零税率[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答:增值税零税率是指对企业主免征增值税并且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联邦下的财政)【圣才出品】
第22章 联邦制下的财政一、概念题转移性支付制度[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答:指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制度。
政府的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它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换,对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在安排转移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微观经济主体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
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二、选择题我国分税制体制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有()。
[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A.消费税B.所得税C.增值税D.房产税【答案】BC【解析】A项消费税属于中央税,D项房产税属于地方税。
三、判断题税收由各级地方政府征收,会导致税收竞争。
()[北京大学2002研]【答案】错【解析】税收完全由中央政府征收将导致对地方利益的忽视和无视地方之间的差别,完全由地方政府征收将导致一定程度的税收竞争和资源配置的可能无效率。
因此,在税收的征收问题上,中央政府赋予各地方政府以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与一定程度的财政自主权,让地方政府拥有征收部分税收的权利,同时中央政府也掌握部分税收权利,这样才能做到两者利益兼顾,同时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简答题1.简述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东北师范大学2006研]答: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在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下,由各级预算主体分级执行财政职能,为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从而满足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是分层次的:全国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地区性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从支出角度分析,以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层次性。
罗森《财政学》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注意:答案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一律不给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15*1=15分)1.正常品 2.帕累托效率 3.契约曲线 4.边际转换率5.外部性 6.公共物品 7.免费搭车者 8.科斯定理9.庇古税 10.多数票规则 11.投票悖论 12.单峰偏好13.影子价格 14.消费者剩余 15.成本——收益分析二、单选题(20*1=2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准实验研究的缺陷?( )A .不能真实模仿处理组的随机分派B .不是估计政府计划影响的可靠方法C .能够应用的研究问题有限D .面临如何将结果推广到其他背景和讨论的问题2.在财政学中,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估计政府政策与某种行为之间的( )。
A .因果关系B .相关关系C .统计关系D .回归关系3.在埃奇沃斯框图中的契约曲线上,所有消费者的( )都相等。
A .帕累托效率B .边际效用C .边际替代率D .边际转换率4.在生产可变的情况下,af af MRT =MRS 是帕累托效率的( )。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扩展条件5.( )告诉我们,竞争的经济会“自动地”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无须任何集权性指导。
A .政府机械论B .科斯定理C .第一福利定理D .第二福利定理6.政府对产生外部正效应的经济主体进行补贴,带来了各种影响,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促进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B .降低了该企业的生产成本C .降低了该企业的均衡产量D .有效地纠正了外部性7.( )意味着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其他任何人对它的消费。
A .非干扰性B .非拒绝性C .非排他性D .非竞争性8.在消费理论中,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使消费品A 对消费品B 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二者的( )。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财政学》期中试卷__学院__系 年级 __专业主考教师: 冯俊诚 试卷类型:(A 卷)A.边际效用之比B.边际转换率C.相对效用D.相对价格9.第二福利定理指出,社会通过适当地安排(),然后让人们彼此自由地交易,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税收与效率)【圣才出品】
第15章 税收与效率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税收超额负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答: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超额负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②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一般而言,所得课税只产生收入效应,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较小,商品课税也因税种和税率的设置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避免重复课税的税种和税率档次较少,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也较轻。
税收超额负担是哈伯格运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提出的,所以被称为马歇尔一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这一理论使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净福利的多少(参见图15.1)。
图15-1 税收的超额负担图15-1说明的是一种商品的市场,d为商品的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
征税前的均衡点为E,产量为OG,价格为OB。
假定政府对这种商品课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 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后均衡点为F,产量减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
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
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BCDE的面积。
这两种损失合计为ACDEF的面积,显然大于政府的课税收入(ACDF的面积)。
二者的差额FD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
这说明,纳税人的负担不仅是向政府纳税ACDF,而且因政府课税带来价格上升导致产量(消费量)的减少,即带来纳税额之外的超额负担。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收入再分配:概念问题一、概念题1.贫困线(poverty line)答:贫困线是指可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是衡量贫困程度的标准。
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各国的贫困线的标准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贫困线的标准也不相同。
贫困线常常以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确定。
世界银行以平均消费水平为基础,以营养、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以及入学率等社会福利指标作为补充,来确定衡量标准。
世界银行为衡量绝对贫困规定了两条贫困线,即人均年收入275美元(按1985年购买力平价不变价格计算)为标准的赤贫贫困线以及以人均年收入370美元为标准的穷人贫困线。
世界银行在分析世界各国绝对贫困状况时还经常采用人均日收入l美元的全球同一贫困线。
2.实物收入(in-kind income)答:实物收入是“货币收入”的对称,指以实物形式所获得的收入。
如劳动者获得的实物报酬、自给性产品、来自政府和有关机构的实物转移等。
3.实物转移(in-kind transfers)答:实物转移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实物形式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不从后者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
实物转移又分为实物资本转移和实物经常转移。
前者指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提供和支付用于资本形成的实物。
资本转移之外的其他以实物方式实现的所有转移称为实物经常转移。
其又分为实物社会转移和其他普通实物转移。
实物社会转移是指政府单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及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对个别住户以实物形式提供货物和服务。
实物社会转移记录在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中。
除实物社会转移外的各种经常转移,均记录在收入二次分配账户中。
4.耐用品(durable goods)答:耐用品是指能够持续使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货物。
耐用品既包括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等)又包括消费资料(如汽车、冰箱、电视机、家具等)。
5.功利主义(utilitarian)答:功利主义又称“边沁主义”,是指一种把追求幸福、快乐、效用、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伦理哲学,由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提出。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税收与效率)【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 税收与效率一、概念题1.福利成本(welfare cost)答:福利成本在本书中特指税收的超额负担。
超额负担即福利损失超过所征收上来的税收收入的部分。
政府征税时,除了会给纳税人带来相当于所缴纳税款的负担之外,还可能造成两方面的额外负担:①政府征税会减少私人部门的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的支出。
如果征税所导致的私人利益损失大于征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就产生了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②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额外负担,政府征税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因征税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正常或最佳决策,改变了相对价格和个人行为,就造成税收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额外负担。
2.等价变化(equivalent variation)答:等价变化是用于衡量消费者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变化,所愿意付出的收入损失的指标。
它意味着价格造成的效用损失与收入减少一定数额引起的效用减少程度相同。
和等价变化相对应的是补偿变化,是指在价格变化以后,为了使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其效用水平仍然能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所必须支付给消费者的货币量。
前者是以价格变化后的效用为补偿参考标准,后者是以价格变化以前的效用为补充参考标准。
3.所得税的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 of income taxation)答:所得税的超额负担是指所得税造成的福利损失超过所得税收入的部分。
所得税是的组成部分,该数额越大,意味着对所得课税的效率损失越大。
4.比例所得税(proportional income taxation)答:比例所得税是指以比例税的形式对个人或企业所得征税。
这一课税体系,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工薪税)。
一般而言,所得课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课税对象是一定的所得额,而且是扣除了各项成本、费用开支之后的净所得额。
第二,从纳税人的总所得到应税所得额的计算,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赤字融资)【圣才出品】
第20章 赤字融资一、概念题1.以新替旧法答:以新替旧法是指政府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兑付到期的旧债券,以达到偿还国债目的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既延长了投资人持有国债的时间,又使到期的政府债务后延。
其优点从财政的角度看,增加了筹措还债资金的灵活性,因为未来到期国债既可用一般预算资金来偿还,又可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偿还。
从债券持有者的角度看,只要其认为有利,便可拥有继续持有政府债券的优先权。
缺点是如果经常使用这种偿还方式,很可能会损坏政府信誉。
2.国债负担率[武汉大学2005研]答:指一定时期的国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表明—国的国民经济对政府债务的负担程度。
一般来说,国债负担率越高,国民对公债的负担越重,国家财政的困难程度也越大。
国债负担率的计算公式为:国债累积余额国债负担率=%1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一国政府在评价国债规模是否合理时,国债负担率是主要根据。
4.结构性赤字[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答:结构性赤字是指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财政赤字,即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活动保持在某种“潜在”水平时,预算赤字依然存在的情况。
这种赤字剔除了经济周期对财政赤字的影响,反映了政府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基本结构不平衡。
结构性赤字有时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减税和增加支出等措施的结果,是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
结构性财政赤字和周期性财政赤字构成了现实的财政赤字,这也是经济学界经常分析的两种赤字。
5.财政平衡[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答:财政平衡是指指预算年度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①收大于支有结余;②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③收支相等。
国家预算作为一种平衡表,收与支是恒等的,而结余或赤字是从某种政策含义上,就收支的经济内容特别是就收入要素的分析所得出的结果。
(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任何实物在运行中,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是相对的,财政平衡也是如此,所谓平衡,不过是某个时点上的平衡。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有效且公平地课税)【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 有效且公平地课税一、概念题1.最优商品课税(optimal commodity taxation)答:最优商品课税是关于商品课税收效率问题的理论。
最优商品课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拉姆齐法则。
如果商品课税是最优的,其税额的少量增加会导致全部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相同的比例。
逆弹性定理大致反映了拉姆齐法则的内容,而且它将课税与需求弹性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可操作性,因此经常用这一特殊情形表述拉姆齐法则的基本内容。
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逆弹性定理是指为了实现最优商品课税,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
因此,最优商品课税要求对弹性相对较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而对弹性相对较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税率。
2.中性税收(neutral taxation)答:中性税收是相对于扭曲性税收而言,是对经济非扭曲,不产生无谓损失的税收,在征税后,不影响社会资源在市场自身调节作用下形成最佳配置,不影响纳税人按市场取向作出投资和消费决策,除了从私人用途中抽出资源外,不产生税负之外的超额负担。
相反,征税对经济资源按照市场机制的最佳配置会发生歪曲作用,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产生消极影响的税收称为扭曲性税收。
中性税收是一种纯经济学观点,目的在于使超额负担最小化。
实际上无论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都会产生扭曲性效果,产生超额负担,如选择性商品税可以导致消费者选择无税商品;个人所得税可以导致工作量的下降,闲暇的增加,或者储蓄的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促使资本从公司部门向非公司部门转移。
这就表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
3.拉姆齐法则(Ramsey rule)答:为了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税率的确定应当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按相同的比例下降,这一结论被称为拉姆齐法则(Ramsey rule)。
4.科利特-黑格法则(Corlett—Hague rule)答:科利特-黑格法则是西方经济学家科雷特(W.J.Corlette)和黑格(D.C.Hague)于1953年在他们合著的《互补性与税收超额负担》一文中提出的一条法则,是对拉姆齐法则的一种补充。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扶贫支出计划)【圣才出品】
第13章 扶贫支出计划一、判断题1.按斯拉茨基(Slutsky)补贴标准,补贴应使价格变动前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保持不变。
()[北京大学2002研]【答案】错【解析】按照斯拉茨基的补贴标准,补贴应使价格变动前后消费者的消费组合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是上升的。
补贴应使价格变动前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不变是希克斯的补贴标准。
2.财政补贴效应是指财政具有弥补市场失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效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答案】错【解析】财政补贴效应包括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
财政补贴具有弥补市场失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正效应。
财政补贴的负效应表现在:①财政补贴改变了市场的真实比价;②财政补贴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3.长期津贴项目包括养老保险津贴、伤残津贴、医疗保险津贴、失业保险津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答案】错【解析】社会保险津贴项目可以分为短期津贴项目和长期津贴项目。
短期津贴项目的支付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包括医疗保险津贴、失业保险津贴、疾病保险津贴、生育保险津贴和因工伤和职业病而给予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津贴等。
长期津贴包括养老金、伤残津贴、遗属津贴等,这三类津贴项目在国外通称为“年金保险”。
二、简答题1.试分析明补与暗补的区别,如果把暗补改成明补会怎样?[北京大学2006研]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财政补贴是政府的一种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支付,在理论分析中补贴有时被看成一种负的税收。
财政补贴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补贴是针对个人还是商品进行的,可以将其分为明补和暗补。
明补相当于给与补贴领受人的一笔收入,比如粮油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以增加收入形式出现的补贴。
暗补一般配合以票证制度,消费者不是从直接可见的形式中获得补贴,而是在购买补贴商品时才享受到补贴。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公共物品)【圣才出品】
第4章 公共物品一、概念题1.“免费搭车”[天津财经大学2004研]答: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人提供。
3.公共生产答: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按广义的生产概念,既包括生产有形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工商企业,也包括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学校、医院、文艺团体,以及政府机关、公安、司法、国防等部门。
按狭义生产概念理解的公共生产,在我国就是国有工商企业。
4.公共部门答:公共部门是指提供公共商品的组织机构的总称。
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指由政府出资开展活动的诸如国防、教育、铁路、邮电、环卫、市政、科学研究、社会保障等部门。
公共部门包括两大类,即行政部门和事业部门。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提供的主要是纯公共商品,而后者则主要从事非盈利性活动,提供的主要是混合商品。
由于二者提供的公共商品的性质不同,政府给予的资助也就不同。
二、选择题1.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包括()。
[西安交通大学2004研]A.排他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非竞争性E.分割性【答案】BD【解析】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①排他性和非排他性;②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此外,公共物品还有效用可分割性的特征。
2.公共定价法一般包括()。
[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法C.市场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答案】ABD【解析】公共定价的方法一般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第14~22章【圣才出品】
第15章税收与效率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税收超额负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答: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超额负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②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
一般而言,所得课税只产生收入效应,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较小,商品课税也因税种和税率的设置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避免重复课税的税种和税率档次较少,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也较轻。
税收超额负担是哈伯格运用马歇尔的基数效用理论作为基础理论提出的,所以被称为马歇尔一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
这一理论使用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概念,并以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作为衡量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获得净福利的多少(参见图15.1)。
图15-1 税收的超额负担图15-1说明的是一种商品的市场,d为商品的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
征税前的均衡点为E,产量为OG,价格为OB。
假定政府对这种商品课征FD的从量税,供给曲线s 将向左上方移动至s+t,税后均衡点为F,产量减少至OH,价格上升至OA。
这种税的税收收入是CD(销售量)乘以DF(税率),即ACDF的面积。
消费者因课税而损失的消费者剩余ABEF的面积,生产者因课税而损失的生产者剩余BCDE的面积。
这两种损失合计为ACDEF的面积,显然大于政府的课税收入(ACDF的面积)。
二者的差额FDE就是课税的超额负担。
这说明,纳税人的负担不仅是向政府纳税ACDF,而且因政府课税带来价格上升导致产量(消费量)的减少,即带来纳税额之外的超额负担。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联邦下的财政)【圣才出品】
第二十二章 联邦下的财政一、概念题1.集中比率(centralization ratio)答:集中比率指中央政府支出占政府直接支出总额的比率,是衡量一种制度集权化程度的最常用指标。
政府“直接”支出,是指除对其他政府单位的转移支付以外的所有支出。
集中比率绝不是一个衡量制度集权化程度非常可靠的指标。
如果地方和州政府的支出行为受中央政府的约束,集中比率就会低估制度的真实集权程度。
2.政府间补助(intergovernmental grants)答:联邦补助是州和地方政府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从一级政府到另一级政府的补助,乃是联邦制内部改变财政资源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来自联邦政府的补助,不论是从实际价值还是从占联邦支出总额的比例来看,都有增长的趋势。
长期来看,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较多增长一般与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密切相关,补助增长的一种解释强调,在过去几十年里,传统上由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教育、交通、治安等)的需求,一直在迅速增长。
但是,主要以销售税和财产税为主的州和地方收入结构,不能提供与所需支出同步增长的收入。
而联邦税收收人长期以来却在自动增长。
因此,征税的政府和需要用钱的政府之间发生了“错配”现象,故中央政府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补助,不失为矫正这种错配的一种办法。
但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州和地方政府为何不提高其税率,使之与地方公用品的需求保持同步增长。
3.财政联邦主义(fiscal federalism)答:(1)财政联邦主义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种规范性制度,强调各级政府在财政职能和收支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财政体制在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上的差异,集中体现为财政集权主义和财政联邦主义。
在财政集权主义下,尽管中央财政也将一部分收支划分给地方去组织安排和使用,但实际上只有中央财政才是一级独立的财政,而地方财政从根本上看,则是不能称之为一级财政的;在财政联邦主义下,各级财政都拥有相当大的相对独立性和财权上的自主性。
罗森《财政学》(第8版)(章节题库 税收与收入分配)【圣才出品】
第14章 税收与收入分配一、概念题1.税收效应[首都经贸大学2005研]答: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乃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或者说,税收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2.税负转嫁[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答: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过程,将其所纳税款部分地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收转嫁的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问题,它表现为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由多到少(或由有到无),负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由少到多(或由无到有)。
税收转嫁的基本方式一般有两种: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在此基础上还存在混转(亦称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等特殊转嫁形式。
向前转嫁,亦称顺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向前转移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承担。
向后转嫁,亦称逆转,即纳税人在不能采取提高商品或劳务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税收负担的情况下,逆商品流转的方向,通过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供应方承担的一种转嫁方式。
税收能否转嫁,要受产品或要素的能否自由流动、商品的供求弹性、不同的市场结构等条件的制约。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税收能否转嫁为标准,把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两类。
3.负税人[中央财经大学2006研]答:负税人,就是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的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实证分析工具)【圣才出品】
第二章 实证分析工具一、概念题1.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答:边际税率是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纳税人所纳税额的增加额或减少额与课税对象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即最后一单位课税对象所适用的税率。
在对课税对象全额按照固定比例课税的情况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
但若在对部分课税对象免于课征或税款的计征使用非固定比例税率的情况下,边际税率就会不同于平均税率。
2.经验研究(empirical study)答:经验研究是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
经验分析的方式主要有面谈、实验和经济计量分析。
3.有偏估计(biased estimate)答:有偏估计是一种把真正的因果影响与外部因素的影响混合在一起的估计。
实证经济学在估计两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时,要有说服力,就应消除偏差。
4.正常品(normal good)答:正常品是指商品收入需求弹性大于零的商品,即收入增加对商品需求也增加的商品。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作用的方向是相同的:当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导致对商品需求减少。
与正常品相对应的是劣质品,即收入增加消费量反而减少的商品。
劣质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使需求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增加。
5.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答:替代效应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使消费者调整该种商品与其他商品需求量比例的效应。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对其他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使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减少对其他商品的需求量。
同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还会产生一种收入效应,即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对商品需求量产生影响。
综合起来看,在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对于正常商品,替代效应会使其需求量减少(或增加),收入效应亦会使其需求量减少(或增加),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而对于低档商品,替代效应会使其需求量减少(或增加),收入效应则会使其需求量增加(或减少),这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教 育)【圣才出品】
第七章 教 育一、概念题1.教育(education)答: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答: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
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
3.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s)答:特许学校属于公立学校,它们在政府特许的情况下,按国家标准办学,但教学有自由,在开支和雇佣方面也有一定的独立性。
特许学校一方面具备公立学校公平、公正、低学费的优点,另一方面又有私立学校重视经营绩效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激发各种创新的教育实验,并且可以透过竞争压力,刺激一般公立学校提升学校经营及教学质量。
4.教育券(school voucher)答:教育券是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
家长和学生可自主选择收费标准不同的学校就读,不足部分自己支付,不再受学区或学校类别的限制,而学校把所收集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现金,用以支付办学费用。
5.学校绩效责任制(school accountability)答:在学校绩效责任制中,评价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即要求、优良和完成的程度和水平,并为判断学习结果的质量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评价标准在抽象的理论层面上,表现为学习标准或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了总的规定和概括性的说明,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学习标准明确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在学校里学生必须学的、教师必须教的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即学生应当知道什么,包括各学科中最重要的且最有生命力的观点、问题、原理和概念;基本技能即学生应当做什么,包括能思维、工作或学习、交流或表达以及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成本-收益分析
一、选择题
1.衡量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益和成本非常复杂,一般包括()。
[西安交通大学2004研]
A.实际成本效益和金融成本效益
B.直接成本效益和间接成本效益
C.有形成本效益和无形成本效益
D.内部成本效益和外部成本效益
E.中间成本效益和最终成正效益
【答案】ABCDE
【解析】财政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大致可分为五类:①实际成本效益和金融成本效益;②直接成本效益和间接成本效益;③有形成本效益和无形成本效益;④内部成本效益和外部成本效益;⑤中间成本效益和最终成本效益。
2.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中,在确定实物目标后,计算各种可能方案的成本,选择效率最高方案的方法是()。
[中央财经大学2006研]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成本效用分析法
C.因素分析评分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
【答案】B
【解析】成本效用评价法,也称为成本效应分析法,它是在实物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的成本计算,帮助选择效率最高位方案的方法。
3.政府投资在世界各国社会总投资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表现在()。
[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
A.经济体制的差异
B.政府投资规模的差异
C.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D.社会总投资规模的差异
【答案】AC
【解析】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①经济体制的不同,一般来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非政府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②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二、判断题
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既要确定有形成本和效益,又计算无形成本和效益。
()[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
【答案】错
【解析】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
2.政府投资一般侧重于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因此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时选定的贴现率应高于市场利息率。
()[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答案】对
3.要实现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的最优配置,就应当做到用于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
【答案】错
【解析】要实现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的最优配置,则财政部门使用资源的边际收益应该等于民间部门取得的边际收益。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有别于私人项目的主要特点。
[北京大学1999研]
答: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是有别于私人项目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的项目效益分析是根据国家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出实现建设项目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的方法。
其特点在于选择最优的国家投资项目,使财政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一些项目难以用这种方法量化比较时,就要采用其他如政治手段,又有决策能力的人来决定。
而这点在私人项目中是不会发生的。
即私人项目不会涉及到政治力量。
(2)企业的财务分析是根据直接的成本收益而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而财政支出不仅有直接的成本、效益,还有考虑间接的成本收益,即对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3)政府项目成本收益分析中存在钱衡效应和非钱衡效应。
钱衡效应即能直接以货币形式来衡量其价值的效益和成本,而非钱横效应是难以以货币形式来衡量其价值的效益和成本。
对于后者,进行项目决策时就要依据社会福利标准。
即帕累托最优。
2.财政支出的原则。
[天津财经大学2004研]
答:财政收支过程,就是将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并由政府支配使用。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政府在集中资源时,首先应当考虑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由政府支配或者交给微观经济主体支配,何者更能存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即何者更有效率,这就产生了效率的衡量问题。
对公共指出效益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在于:①效益或成本有很多是难以用市场价格或货币单位计量的,即缺乏共同性;②效益或成本往往不是直接地体现出来,有些效益是无形的,即存在隐性;③效益或成本往往具有长期性,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或更长的时间;四是不同的支出项目有不同的短期、长期效益。
因此,对公共指出项目效益实施评估时,应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
(1)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收益分析法。
它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这一方法的要求是,必须将项目的收益,包括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全部量化,同时也将成本,包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全部量化,然后再比较其效果。
(2)成本——效用分析法
成本——效用评价法,也称为成本——效应分析法,它是在实物目标确定之后,通过对各种可能的方案的成本计算,帮助选择效率最高位方案的方法。
它也可以用于达到同一
实物目标的多方案评价。
本评价法与成本——收益评价法相同,但由于采用实物收益目标,因此可用于对政府的经常性支出评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其效益不能以货币计量,而是采用相应的数量的为来度量(如速度、运输能力、负荷能力等)。
(3)因素分析评价法
因素分析评价法就是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并将投入产出比进行计算据以评价的一种方法。
要求尽量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计算,或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分析。
具体做法是对各因素的功能进行评分,功能重要的,单位分值高;功能次要的,单位分值低。
通过评分将定性的概念转为定量的数值,就可以进行数学运算,以便进行加总,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如环境效益等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指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各项影响因素的情况,但某些因素的量化难度较大是其主要缺陷。
(4)最低成本法
此方法也称为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
如一些社保项目支出,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换,因而无法用货币计量其社会效益,只能计算每个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但可以采用此比较多个方案成本高低的方法,并以最低成本为原则来确定最终支出的项目。
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化了效益量化的计算,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只分析其成本(费用),并以成本(费用)最低作为选择目标。
但其缺点是,作为支出项目的事前评价较为有效,而作为支出后评价的方法则有失偏颇,不一定全面。
3.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
答:(1)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
一
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由于我国还有预算外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因而所说的财政投资是指预算内投资,可以称之为“政府(财政)投资”。
政府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按财政支出项目分类,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
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
(2)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
①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遭遇“瓶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