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合集下载

化学分析技术

化学分析技术

化学分析技术化学分析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它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物质本质、探索新的化学反应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化学分析技术概述化学分析技术是通过实验手段,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反应现象,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某种化学成分,从而确定样品的组成。

定量分析则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量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含量,从而得到该组分的绝对或相对浓度。

二、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1.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则可以推断物质的功能团和分子结构,核磁共振光谱可以提供物质的详细结构信息。

2.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对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的测定,推测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它们的相对含量。

质谱分析技术常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无机元素分析和生物大分子研究等领域。

3.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物质在固体或液体的吸附、分配和扩散过程中的差异,分离、检定和测定物质的方法。

色谱分析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气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和分析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物,液相色谱则适用于对非挥发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和大分子物质的分析。

4.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通过物质与电极接触时的电流、电势或电荷变化等来判断或测定物质的含量和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电位滴定、极谱法和电化学发光等。

电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离子浓度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含量测定等领域。

三、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化学分析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室常用检测技术解释

实验室常用检测技术解释

实验室常用检测技术解释一、实验室常用检测技术解释1. pH值测定技术pH值是用于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反映了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在实验室常用的pH值测定技术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进行电位差测量来确定溶液的pH值。

玻璃电极根据玻璃膜与待测溶液之间的氢离子交换反应产生电势差,而参比电极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准电势。

这种技术简单、快速,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 气体分析技术气体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等领域。

其中最常见的气体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质谱法通过将样品分子化为离子,并通过质量-荷质积分结构扫描仪对其进行检测和鉴定。

红外光谱法则利用分子所特有的振动能级差,通过测量吸收光谱来确定样品中各种气体的存在和浓度。

气相色谱法则是通过将气体样品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再利用探测器进行检测和测定。

3. 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它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固体或多孔体)上进行运动,并以流动液作为移动相。

根据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亲疏性质差异,可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分离、提纯和定量分析。

常见的液相色谱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液色谱(GLC)。

HPLC主要用于分析非挥发性或热稳定性较差的化合物,而GLC适用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

4. 质量光谱技术质量光谱(MS)是一种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确定样品中各种物质组分的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转化为带电粒子,然后利用磁场和电场对其进行分离和检测。

质谱仪是实现质量光谱的主要工具,常用的质谱仪包括时间飞行法(TOF-MS)和四极杆质谱仪(Q-MS)。

这些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检验以及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5.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利用原子核间相互作用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技术。

它基于样品中原子核产生的自旋和幅度改变,确定了化合物所具有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概述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概述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概述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通常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业技术概述:
1. 实验室技术:熟悉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及操作流程,了解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标准。

2. 实验设计与分析: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读。

3. 仪器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了解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功能,能够进行日常的设备维护、故障排除和校准操作。

4. 样品处理与制备:掌握样品处理和制备的相关技术,如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样品提取等。

5. 分析方法:熟悉各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如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能够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样品分析。

6. 实验室管理:具备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包括实验室资源的规划和调配、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护等。

7. 数据管理与报告撰写:能够有效地管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整理、组织和存储,并能够撰写实验结果报告或科研论文。

8. 科研项目管理:了解科研项目的申报流程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科研项目的进行。

以上仅是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的概述,具体要求可能因不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工作内容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实验室基础知识基础操作

实验室基础知识基础操作

实验室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实验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对于科研人员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室工作中,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够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有效进行,并且能够有效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详细介绍。

1.实验室安全知识:了解实验室常见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安全装备和建立意识,包括实验室基本设施、紧急处理、化学品安全、电气安全等。

2.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认识:熟悉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设备,掌握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包括显微镜、天平、酸碱度计、电位计、pH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3.常用试剂和化学药品的认识:了解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和化学药品,包括有机试剂、无机试剂、生化试剂等,掌握它们的性质、用途、保存方法等。

4.实验室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包括计量、称重、加热、稀释、过滤、取样、干燥、称量等。

1.试剂的称量和配制:根据实验需求,准确称取所需试剂,注意使用正确的称量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掌握试剂的稀释和配制方法,将试剂按照要求加入溶剂中,注意搅拌均匀。

2.溶液的制备和调节:根据实验要求,掌握正确的溶液配制方法,将已称重的试剂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对溶液进行搅拌均匀,掌握如何调整溶液的pH值和浓度等。

3.常规实验仪器的操作:熟悉实验室常用的一些仪器操作,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使用天平称重、使用酸碱度计和电位计测量样品的酸碱度和电位等。

4.采样和标本处理:学会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准确采集所需样品,并进行标本处理,包括标本保存和处理方法,避免交叉污染。

5.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实验数据的记录应准确、清晰,并注意注明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总之,实验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是科研人员和学生必备的能力,它们对于正常进行实验工作、准确获取实验结果十分重要。

通过了解实验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并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实验结果,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FMA实验室分析技术

12 FMA实验室分析技术

Title: FMA 实验室分析技术介绍FMA 实验室分析技术介绍作者:周兰珠2001 .10 . 15Title: FMA 实验室分析技术介绍目录第一章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一、概述二、固体试样受入射电子激发产生的信号三、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四、S4200 分析实例第二章特征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一、概述二、特征X射线的产生及分类三、EDS分析原理四、EDS分析实例介绍第三章实验室其它分析技术介绍一、用磨角染色法分析扩散层或外延层厚度二、阳极氧化分析技术介绍附录:《SHU267B SEM整体形貌分析报告》Title: FMA 实验室分析技术介绍第一章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一、概述扫描电子显微镜,简称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其基本原理是用聚焦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将激发出各种物理信号,其中包括携带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的二次电子,代表了样品表面微区化学成分的特征X射线,以及背散射电子、俄歇电子、吸收电子等。

二次电子和特征X射线是扫描电镜最常用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接受处理,可进行样品表面和剖面的形貌观察,对微区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

与其他显微镜相比,扫描电镜具有以下特点:1.景深大扫描电镜的景深比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透射电镜大10倍,因此特别适合于粗糙表面的分析观察。

由于景深大,图象富有真实感、立体感,易于识别和解释。

2.放大倍数连续可调扫描电镜可在很宽的范围内连续调节放大倍数,一般为十几倍到50万倍。

聚焦一经调好,可随意变换和连续观察,便于低倍普查和高倍细节观察结合进行。

3.分辨率高一般在30A-60A之间,而光学显微镜仅2000A。

4.工作距离大。

一般在5 mm-30mm之间, 普通光学显微镜仅2-3mm,因此扫描电镜可直接观察大尺寸(受试样室入口限制)的试样,并且由于电镜试样室空间大,必要时可对样品进行倾斜和旋转,便于各Title: FMA 实验室分析技术介绍个角度观察。

分析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室基础知识1、实验课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领会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应积极思考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作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异常情况时,要研究其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3、对不熟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听从老师的教导,切不可随意动手。

4、实验台保持清洁,爱护公物.5、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实验现象的记录。

不能凭主观意愿删去自己不喜欢的数据,更不能更改数据。

若记错了,在错的数据上划上一道杠线,再将对的记录.6、操作结束后整理工作台等。

7、实验结束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和回答思考题,及时总结做好实验的要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误差分析。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1、机械洗涤(烧杯、表面皿、试剂瓶、锥形瓶、量筒)用刷子刷干净.2、洗液洗涤(移液管、吸量管、滴定管)用洗涤剂洗净.分光光度计中使用的吸收池,一般采用酸洗液洗涤。

注意:无论上述哪种方法洗涤器皿,最后都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荡洗三次。

干净的标准:洗净的器皿在水流出后,内壁应均匀的润上一薄层水,若器壁仍挂有水珠,说明未洗净必须重洗.分析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一、所有的分析数据,应当根据仪器的测量误差,只保留一位不定数字。

常用的如:质量:0。

000X g;四位有效数字。

体积:0.0X ml;两位有效数字.PH:0.0X;两位有效数字。

电位:0。

000X;四位有效数字。

吸光度:0。

00X;三位有效数字。

分析天平和称量主要技术指标1、最大称量(100—200g);2、分度值(不同的天平分度值不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检查天平是否水平,调整水平;(2)称量前接通电源预热30分钟;(3)校准(按说明书)(4)称量:按下显示屏的开关键,待显示稳定的零点后,将物品放在秤盘上,关上防风门,显示稳定后即可读数.注意:用小烧杯称取:先将洁净的小烧杯放在秤盘天平中央,显示数字稳定后,按“去皮”键,显示即恢复为零,再缓缓加试样至显示出所需试样的质量时,停止加样,直接读取显示的数据,即为试样的质量。

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

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

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作为一位现代互联网思维的老师,我深知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项技术却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医学实验室中的常用技术。

医学实验室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以及它们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血液分析技术血液分析是医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液分析技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其他疾病,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临床诊断中,细菌感染是常见的问题。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医生可以确定患者体内感染的细菌种类,并测试这些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些信息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和治疗失败。

三、分子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医学实验室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对患者体内的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例如,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毒和细菌的核酸,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毒载量。

此外,分子诊断技术还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基因突变的筛查,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

四、免疫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或者是否存在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ELISA、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影像学技术影像学技术在医学实验室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X射线、CT、MRI等设备,医生可以观察和分析患者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注:由于在一级、二级纯度的水中,难于测定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1.1.1 蒸馏水通过蒸馏方法、除去水中非挥发性杂质而得到的纯水称为蒸馏水。

同是蒸馏所得纯水,其中含有的杂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用玻璃蒸馏器蒸馏所得的水含有Na+和SiO2-等离子;而用铜蒸馏器所制得的纯水则可能含有Cu+离子。

1.1.2 去离子水利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杂质所得的纯水,称之为离子交换水或“去离子水”。

未进行处理的去离子水可能含有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使用时应注意。

1.1.3 纯水质量的检验纯水的质量检验指标很多,分析化学实验室主要对实验用水的电阻率、酸碱度、钙镁离子、氯离子的含量等进行检测。

1.电阻率:选用适合测定纯水的电导率仪(最小量程为0.02μS·cm-1)测定(见表1.1)。

2.酸碱度:要求pH值为6~7。

检验方法如下:①简易法:取2支试管,各加待测水样10 ml,其中一支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应不显红色;另一支试管加5滴0.1% 溴麝香草酚蓝(溴百里酚蓝)不显蓝色为合要求。

②仪器法:用酸度计测量与大气相平衡的纯水的pH值,在6~7为合格。

3.钙镁离子:取50 ml待测水样,加入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液1 ml和少许铬黑T(EBT)指示剂,不显红色(应显纯蓝色)。

4.氯离子:取10 ml待测水样,用2滴1 mol·L-1 HNO3酸化,然后加入2滴10 g·L-1 AgNO3溶液,摇匀后不浑浊为合要求。

化学分析法中,除络合滴定必须用去离子水外,其它方法均可采用蒸馏水。

分析实验用的纯水必须注意保持纯净、避免污染。

通常采用以聚乙烯为材料制成的容器盛载实验用纯水。

1.2 常用试剂的规格及试剂的使用和保存分析化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根据所做试验的具体情况,如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合理选择相应级别的试剂,在既能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同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影响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的因素分析

影响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的因素分析

影响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的因素分析实验室质量和技术是维持科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与科研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环境、设备、人员和管理等方面分析影响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实验室环境对实验的质量和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合适的实验室环境需要满足下列要求:1.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等物理环境参数应按照实验需求进行调整,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实验室应具有足够的光线和便利的操作空间,以方便科研人员完成各种实验任务。

3.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和设备应结构合理、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等,以便科研人员能够精确地控制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4.实验室应具有清洁整洁的环境,这通常意味着实验室应有一个完善的清洁维护计划,并保持定期清洁。

5.实验室应具有安全性,因为一些实验室中的材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实验室需要有合适的安全设施,并且人员需要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二、设备因素发达的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的保证。

设备因素包括仪器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易维护性。

1.精度和稳定性:设备的稳定性是试验条件的基础。

如果设备不够稳定,试验的结果就很难准确可靠。

因此,必须选择高品质、高精度的设备。

这些设备制造商的制造过程都严格检查,可以确保它们的精度和稳定性符合科学需要。

2.可操作性:设备的可操作性指的是人们能够轻松地使用它完成具体任务的程度。

可操作性高的设备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完成实验,并且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易维护性:设备很重要,但设备也需要维护和维修。

必须选择那些易于使用和维修的设备,以确保设备的长期性能和可靠性。

三、人员因素科学研究是由人来进行的,因此,人员因素对实验室的质量和技术至关重要。

人员因素包括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等。

1.专业水平: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对于实验室质量和技术的提高至关重要。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技术,并能够合理使用实验数据,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药学实验室技术的操作与分析

药学实验室技术的操作与分析

药学实验室技术的操作与分析药学实验室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理论验证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分析能力的地方,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平台。

本文将介绍药学实验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

一、实验室技术的基本操作1. 安全操作在进行药学实验室操作时,安全意识是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要穿戴适当的实验服饰,戴好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必要的防护用具。

其次,应熟悉实验室的应急处理和灭火设备,确保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最后,遵循实验室的规范操作流程,不擅自更改实验步骤或使用未经授权的试剂。

2. 试剂的准备与保存在药学实验室中,试剂的准备和保存是至关重要的。

试剂的准备要确保标准正确、纯度高,并遵循准确的配制方法。

试剂的保存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证试剂的稳定性和长期可用性。

此外,试剂的使用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确保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3. 仪器设备的操作药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有pH计、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操作这些仪器设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正确的开启和关闭操作,调整合适的参数。

其次,要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仪器受损或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最后,要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二、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1. 数据收集在进行药学实验时,必须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这包括实验条件、样品信息以及实验结果等相关数据。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应尽可能使用数字化工具,例如数据采集软件、实验记录表等,以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2.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平均值计算可以通过将多次实验结果求平均得出,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影响。

标准差分析可以反映实验数据的离散程度,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回归分析可用于探究实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确定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3. 结果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需要进行科学解释,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临床检验基础内容简介

临床检验基础内容简介

临床检验基础内容简介
一、检验概述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涵盖了对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体液、生化、免疫和微生物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标本的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诊断依据,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血液检验
血液检验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包括血常规、血沉、血型鉴定、血红蛋白电泳等。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检测,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为医生提供关于贫血、感染、炎症、肿瘤等方面的诊断信息。

三、尿液检验
尿液检验是对尿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尿常规、尿沉渣、尿蛋白、尿糖等。

通过尿液检验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状况,发现肾脏病变,评估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情,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尿路感染等疾病。

四、粪便检验
粪便检验是对粪便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便常规、便潜血等。

通过粪便检验可以了解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发现肠道病变,评估肠道疾病的病情,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五、分泌物检验
分泌物检验是对身体各部位的分泌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阴道
分泌物、前列腺液等。

通过分泌物检验可以了解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发现生殖系统病变,评估性传播疾病的病情,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阴道炎、前列腺炎等疾病。

六、体液检验
体液检验是对胸水、腹水等体液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体液检验可以了解胸腹腔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发现胸腹腔病变,评估胸腹腔疾病的病情,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胸膜炎等疾病。

实验方法及技术路线

实验方法及技术路线

实验方法及技术路线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实验方法及技术路线,以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得到参考和指导。

实验目标明确实验目标,确保实验设计能够满足研究需求。

实验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首先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或假设。

确定研究问题:首先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或假设。

2. 文献综述: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研究和方法,为实验设计提供依据。

文献综述: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研究和方法,为实验设计提供依据。

3. 实验设计:根据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对照组、样本量、实验条件等。

实验设计:根据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对照组、样本量、实验条件等。

4.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5.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合适的方法验证研究假设。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合适的方法验证研究假设。

7. 结果解读:解读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进行比较。

结果解读:解读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进行比较。

8. 讨论与展望: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可能的限制和改进方向。

讨论与展望: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可能的限制和改进方向。

9. 撰写实验报告:编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设计、步骤、数据结果和结论。

撰写实验报告:编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设计、步骤、数据结果和结论。

技术路线根据不同的实验问题和研究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技术路线,常见的技术路线包括:1. 实验室基础技术路线:包括但不限于PCR、酶切、凝胶电泳、免疫印迹等基础实验技术,用于分析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实验室基础技术路线:包括但不限于PCR、酶切、凝胶电泳、免疫印迹等基础实验技术,用于分析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首先,对于一项化学分析实验,我们需要了解样品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可能是确定样品中一些特定成分的含量,或者是确认样品中是否存在一些特定成分。

根据不同的目的,我们会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滴定、溶液分析、光谱分析等。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

这包括样品的制备和处理、试剂的配制和使用、实验仪器的操作等。

在样品制备和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方法,以保证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试剂的配制和使用也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以保证试剂的质量和浓度。

在实验仪器操作中,我们需要熟悉基本的实验仪器,如天平、移液器、比色计等,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比如,了解量的概念,知道如何使用天平和分析天平进行定量实验;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配制和稀释的方法;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学会使用指示剂进行滴定等。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中常常涉及到一些有毒、腐蚀性或易燃物质,因此我们需要对实验室的危险品进行合理的存放和操作。

同时,我们需要戴上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最后,我们还需要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

化学分析实验通常会产生一些数据,如测定结果、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等。

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综上所述,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分析的基础,涉及了实验目的与方法、样品制备与处理、试剂配制与使用、实验仪器操作、化学概念与原理、实验安全、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方面。

这些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掌握,对于化学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同时也对于学习和理解化学分析学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技术与应用

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技术与应用
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技 术与应用
汇报人:XX 2024-01-26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室科学概述 • 实验室技术 • 实验室应用 •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 实验室管理与优化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实验室科学概述
实验室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实验室科学是一门通过实验手段来探 究自然现象、验证科学假设和发现新 知识的学科领域。
高质量数据需求
高质量的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室技 术需要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
实验室科学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需要实验室人 员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 实验室装备水平,为科学研究提供有 力保障。
人防护装备,以及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处理废弃物。
实验室准入制度
02
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和登记,确保只有具备相关
资质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实验记录与报告制度
03
要求实验人员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提交
实验报告,以便后续分析和追溯。
实验室设备维护与保养
设备定期检查
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 指标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低成本。
04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规范与操作
实验室准入制度
安全防护设施
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 实验室,降低人为事故风险。
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设施,如护目镜、防 护服、手套等,确保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危险源识别与标识
实验操作规程
对实验室内的危险源进行明确标识,如易 燃、易爆、有毒等,以便实验人员采取相 应的防护措施。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常用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使用各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和验证理论,探索新的发现。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和计算样品中的物质含量来确定样品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数量。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2.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物质或组分。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样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或反应性来判断物质的存在与否。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实验、沉淀反应实验等。

3.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分离技术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萃取、结晶等。

4.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用于通过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5.培养技术:培养技术用于在实验室中培养和繁殖微生物或细胞。

常见的培养技术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细胞培养等。

6.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DNA片段。

PCR在基因工程、疾病诊断和法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7.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方法。

它利用电场作用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电泳带,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8.基因分析技术:基因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物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基因分析技术包括DNA测序、RNA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

9.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技术用于研究DNA或RNA的序列匹配和互补配对。

它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突变、确定基因组的变异等。

10.免疫学实验:免疫学实验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免疫学实验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化实验等。

综上所述,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方法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

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有机化学实验室是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场所,其中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是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的关键。

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仪器设备1.旋光仪旋光仪是一种测定物质旋光度的仪器,主要用于有机合成研究和实验中对化合物的光学性质的测试。

常见的旋光仪有手动旋光仪和自动旋光仪两种,手动旋光仪操作相对简单,而自动旋光仪则可以自动记录旋光度数据和温度数据,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2.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用于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气体或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仪器。

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气相色谱仪常用于分离、检测和分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脂肪酸甲酯、醇类、醛类、酮类等。

气相色谱仪具有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领域。

3.氢化装置氢化装置主要用于有机化学合成反应中的氢化反应,用于将不饱和的化合物氢化为饱和化合物。

常见的氢化装置有固定式氢化装置和流动式氢化装置两种,其中流动式氢化装置能够实现反应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4.激光拉曼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是一种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的光谱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对化合物的各项反射光谱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

激光拉曼光谱仪比其他分析仪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材料、药物和生命科学领域。

二、实验技术1.溶剂的运用有机化学合成反应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各种溶剂,如乙醇、甲苯、氯仿等。

在实验中,正确选择适宜的溶剂非常重要,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量,并且不同的溶剂对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常用反应类型和实验技巧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有多种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

通常使用合适的催化剂、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正确的操作技能等,可以有效地提高产率和纯度。

3.纯化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纯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合物的纯度。

常见的纯化方法有结晶法、蒸馏法、萃取法、柱层析法和凝胶过滤法等。

实验室技术总结: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实验室技术总结: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

实验室技术总结: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实验室技术总结: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在科学研究领域,实验室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则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往往取决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完备性和正确性。

为了成功地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方法。

一、Python编程语言Python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编程语言,应用非常广泛。

Python具有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的特点,因此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中非常受欢迎。

Python的许多库和模块特别适合用于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pandas、NumPy、matplotlib、SciPy等。

Pandas是一个基于Numpy的一个数据处理工具,提供了处理大型数据等重要功能。

同时,Python 还支持很多机器学习的算法,甚至也能实现一些深度学习算法。

二、Excel表格Excel表格是最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之一。

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易于操作和编排的特点,能够执行极大量的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操作。

Excel工具还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图表制作工具,使得处理数据之后进行相关统计的分析变得简单。

另外,Excel拥有高度可配置性来处理数据,例如透视表制作、分类汇总等。

多数公司和实验室都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SPSS软件SPSS是专门用于高级分析和建模的工具软件,支持多种分析和建模方法,包括簇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生存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等。

SPSS软件以了简单操作和更为高级的分析工具出名,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经济学以及医学等。

四、R语言与Python类似,R语言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专门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等领域。

R语言拥有丰富的社区库,可以实现各种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功能。

R语言还提供各种可视化和统计图形化工具,大大简化了数据分析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R语言是开源语言,而Python则是一个完整的编程语言。

实验室分析研究员必备基础技能

实验室分析研究员必备基础技能

实验室分析研究员必备基础技能1、酸式滴定管涂油的方法是什么?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隹活塞孔,涂完,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塞套内,防止滑出。

2、酸式滴定管如何试漏?关闭活塞,装入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隙缝中有无水渗出,然后,将活塞转动180°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重新擦干涂油。

3、碱式滴定管如何试漏?装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上有无水滴滴下,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4、酸式滴定管如何装溶液?装之前应将瓶中标准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标准溶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约1/3)以洗涤尖嘴部分,应关闭活塞横持滴定管并慢慢转动,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

尽量倒空后再洗第二次,每次都要冲洗尖嘴部分,如此洗2~3次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至“0”刻线以上。

5、碱式滴定管如何赶气泡?碱式滴定管应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

碱式滴定管的气泡一般是藏在玻璃珠附近,必须对光检查胶管内气泡是否完全赶尽,赶尽后再调节液面至0、00mL处,或记下初读数。

6、滴定的正确方法?滴定时,应使滴定管尖嘴部分插入锥形瓶口(或烧杯口)下1~2cm处,滴定速度不能太快,以每秒3~4滴为宜,切不可成液柱流下,边滴边摇。

向同一方向作圆周旋转而不应前后振动,因为,那样做会溅出溶液。

基础医学实验技能

基础医学实验技能

基础医学实验技能是医学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实验室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离心机、pH计、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实验室仪器的操作技能。

2. 基本实验室安全技能:如正确佩戴实验室防护用品、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正确使用实验室化学品等实验室安全技能。

3. 基本细胞培养技能:如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细胞培养的维护和传代、细胞冻存和解冻等技能。

4. 基本分子生物学技能:如DNA/RNA的提取、PCR扩增、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和纯化等技能。

5. 基本动物实验技能:如动物麻醉、手术、采血、注射、灌胃等技能。

6. 基本数据分析技能:如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图表等技能。

以上是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的一些方面,医学生和医学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水平。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项重要分支,它研究细胞分子机制、基因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处理和表达等。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对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实验室操作和检测的方法与技术。

本文将从基础实验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基因表达技术、基因分析技术四个方面深入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基础实验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藏龙卧虎的实验技术为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细度提供了保障。

以下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技术的简介: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PCR技术,能够将极少量的DNA 扩增为大量的DNA。

PCR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广泛应用,包括基因片段的克隆、置换突变、基因型检测、DNA 测序等诸多方面。

PCR反应需要引物和DNA模板,引物和模板配合的合理性是PCR反应的关键。

PCR反应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引物的长度、Tm值、模板浓度、扩增片段长度等因素,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扩增效果。

2、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电泳是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技术,可按照分子质量和电荷分离其中的成分。

蛋白质电泳具体操作时比较复杂,核心是电泳样品的制备和电泳条件的设置。

电泳样品的制备主要包括电泳缓冲液的配制、蛋白质提取、样品准备、蛋白质定量和蛋白质加样。

电泳条件的设置主要包括电泳槽的填充、初始电压、电泳时间、gel浓度等。

3、核酸电泳核酸电泳是一种分离核酸的技术,通过电泳将带负电的DNA/RNA片段从电泳起点移向电极终点,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关键是电泳实验条件的设置,包括电泳缓冲液的配制、电泳时间、电压、电泳gel浓度和transfer buffer浓度等。

4、原位杂交法原位杂交法是研究DNA 和RNA 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能够定量测定DNA或RNA与特定基因的结合能力,从而实现特定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原位杂交方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制备标记探针、制备样品、加标记探针、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用铬酸洗液清洗:当用一般洗涤法不能洗净时,可用铬酸洗液清洗。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3.2 洗涤液分类及配制 ⑴ 强酸性氧化剂-铬酸洗液:
称取研细的工业品级重铬酸钾20克,置于500毫升烧杯中,加水40毫
升,于通风橱内,在不断搅拌下,沿烧杯壁徐徐加入浓硫酸(化学纯)360 毫升,充分搅拌,使少量未溶解的重铬酸钾完全溶解而得暗红色浓稠液体
的两臂长应有固定的比例,实际上受技术水平、工艺的限制,加工装配应
力的变更都可使天平两臂比例有所改变。
▲ 示值变动性:是指天平在相同条件下多次称量同一物体时测定结果的
一致性程度,示值变动性,一般不得超过一个分度值。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2.分析天平定义 分析天平是用于化学分析和物质精确衡量的高准确度天平。在大多 数情况下,这类天平的最小分度值都小于最大称量的 10-5。分析天平可按 衡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分为常量天平(称量和最小分度值分别为100~200g 和0.01~1mg)、半微量天平 (30~100g和1~10ug)、微量天平(3~30g和
丙酮等),转动器皿,使有机溶剂和残留的水分混合,倒出混合液(回收
),可迅速干燥器皿。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注意事项: ⑴ 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需要把器皿干燥,如量器、容器等,使用前用少量待盛 溶液涮洗2~3次,洗去残留水分即可。 ⑵ 带有刻度的量器不能用加热法干燥,否则影响量器的精度,如需干燥应采 取晾干或冷风吹干的方法。 4.2 玻璃器皿的保管 ⑴ 移液管洗净晾干后置于防尘的盒中。 ⑵ 滴定管用后,倒掉内盛的溶液,洗净后装满纯水,上盖玻璃短试管或塑料 套管,置夹于滴定管架上。 ⑶ 比色皿用毕洗净后,在瓷盘或塑料盘中下垫滤纸,倒置晾干后装入比色皿 盒或清洁密闭的器皿中。 ⑷ 带磨口塞的容量瓶或比色管最好在洗净前就用橡皮筋或小线绳把塞和管口 栓好,以免打破塞子或互相弄混。需长期保存的磨口仪器要在塞间垫一张纸片,以 免日久粘住。长期不用的滴定管要除掉凡士林后垫纸,用皮筋栓好活塞保存。 ⑸ 成套仪器如索氏萃取器,气体分析器等用完要立即洗净,长期不用的放在 专门的纸盒里保存。
0.1~1ug)和超微量天平(3~5g和0.1ug以下)。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3.分析天平的维护 (1)天平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5℃,湿度最好保持在45-60%,避免
阳光直晒及涡流侵袭或单面受冷受热,框罩内要放置干燥剂,忌用酸性干
燥剂。 (2)仪器要定期进行期间核查,发现问题及时与专业人员联系维修。 (3)定期用校准砝码校正天平精确度。 (4)每年由计量部门进行检定。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2 气体钢瓶的使用
(1) 钢瓶必须定期送有关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才能充气。充一般气体的 钢瓶3年内必须送检一次,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两年送检一次。 (2) 搬运钢瓶时,要戴好钢瓶帽和上、下两个橡皮腰圈,轻拿轻放,不可 在地上滚动、撞击、摔倒或激烈振动,以防发生爆炸。放置和使用钢瓶时 ,必须用架子或铁丝固定住。 (3) 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通风良好,避免明火和 阳光暴晒。钢瓶受热后,气体膨胀,瓶内压力增大,易造成漏气,甚至爆 炸。可燃性气体钢瓶与氧气钢瓶必须分室存放。氢气、乙炔气钢瓶最好放 置在大楼外的专用小间,以确保安全。 (4) 使用钢瓶,除二氧化碳、氨气外,一般要用减压阀。各种减压阀中, 除氮气和氧气的减压阀可相互通用外,其他的只能用于规定的气体,以防 爆炸。安装减压阀必须仔细旋妥,通常旋进7圈螺纹(俗称吃7牙)。易发 生聚合反应的气体(如乙炔、乙烯)必须规定储存期限,避免久贮。
⑴ 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实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实验,如
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蒸馏器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 0.2u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⑵ 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等离子发射光 谱、原子荧光等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⑶ 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实验。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环境监测中心站 ***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1.分析天平 2.玻璃器皿 3.实验室用水 4.化学试剂 5.气体钢瓶及其使用 6.称量操作 7.滴定操作

8.分析记录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第一节 分析天平
1. 天平的分类和特性
1.1 天平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检定天平、分析天平、精密天平和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表4-4-1 化学试剂的国标规格与用途
级别
名称
符号
标签颜色
用途
一级
优级纯或保证试剂
GR
绿
精密分析研究
二级
分析纯试剂
AR

精密定性、定量分析
三级
化学纯试剂
CP

一般分析和教学
四级
实验试剂
LR

一般化学制备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2 化学试剂的其它规格与用途 除上述外,根据不同要求,还有其它规格与用途: (1) 高纯试剂 (2) 基准试剂 (3) pH基准试剂 (4) 色谱纯试剂 (5) 其他。指示剂、生化试剂、生物染色剂以及某些专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第三节
实验室用水
1 实验室用水的质量要求
⑴ 一般要求:须满足国家实验室分析用水标准(GB66821992)的要求(见表4-3-1),该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
机痕量分析的实验用水。
⑵ 外观:目视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2 实验室用水的等级 实验室用水一般分为三个等级(见表4-3-1)。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4 玻璃器皿的干燥与保管
4.1 玻璃器皿的干燥
⑴ 晾干:对于不急用的,可倒放在器皿架或实验室干燥架上自然晾干。
⑵ 吹干:先将洗净器皿倒置空去水分,擦干外壁,然后用电吹风或气
流干燥机的热风将器皿内残留的水分吹干。
⑶ 烘干:先将洗净器皿倒置空去水分,擦干外壁,然后放入电烘箱内
,把温度控制在105℃左右将器皿内残留的水分烘干。 ⑷ 用有机溶剂干燥:在洁净的器皿内加入少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
作为校准量器容量的依据。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测量工作时规定20℃为标准温度。 校准容量时,首先对量器的某一容量标线内所容纳或放出的水进行称 量,再查出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将质量换算为体积。 例:在21℃校准容量为1L的量瓶,称得水的质量为998.06g,从表5-1查 得21℃时的r值为996.99g,则该量瓶在20℃时的真实容量为:
用试剂等。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第五节
1 气体钢瓶的分类
气体钢瓶及其使用
气体钢瓶是贮存压缩气体的高压容器,其容积一般为40~60 L,最 高工作压力为15 MPa (150atm),最低的也在0.6 MPa (6atm)以上,标准高
压气体钢瓶是按国家标准制造而成,在钢瓶肩部应有下述标记,即:制造
厂、制造日期、气瓶型号及编号、气瓶重量、气体容积、工作压力、水压 试验压力、水压试验日期及下次送检日期等。 由于气体钢瓶压力很高,有的气体有毒或易燃易爆,为了确保安全 ,避免各种钢瓶相互混淆,应按规定在钢瓶外面涂上特定的颜色,写明瓶
普通天平4种。
按精度(天平名义分度值与最大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1.2 天平的特性 天平的灵敏性,不等臂性,示值变动性是它的三项基本计量性能。 ▲ 灵敏性:是天平能反应出放在秤盘上物体改变的能力,天平所能反应 的质量改变的量越小,其灵敏度越高。
▲ 不等臂性:理论上天平的两臂相等,但实际中无法做到。不等臂天平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第二节 玻璃器皿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1. 玻璃器皿的分类与等级 1.1 玻璃器皿的分类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玻璃器皿按性能分为可加热的(烧杯、 烧瓶、试管等)和不宜加热的(量筒、容量瓶、试剂瓶等) ;按用途分为容器类(烧杯、锥形瓶、试剂瓶等),量器类 (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和特殊用途类(漏斗、干燥
,冷却至室温后,装入磨口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
⑵ 碱性高锰酸钾洗液: 称取4克高锰酸钾溶于少量水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至100毫升。
⑶ 纯酸纯碱洗液:
纯酸洗液:1:1硫酸 1:1盐酸 10%硝酸 1:1硝酸等
纯碱洗液:通常采用10% 以上的氢氧化钠、磷酸三钠、碳酸钠等。
⑷ 有机溶剂洗液:通常为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醇、氯仿等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3 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制备的方法较多,可根据分析要求和经济成本,因地制宜的选择采用。 ⑴ ⑵ ⑶ ⑷ 蒸馏法 离子交换法 电渗析法 组合法
⑸ 特殊要求的实验用水制备
① 无氨水: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或混合床的树脂柱制得的新鲜去离子水,或 加硫酸至pH<2后经蒸馏制得。 ② 无酚水:水经过活性炭柱过滤或加粉状活性炭于充分剧烈振摇后用双层中 速滤纸过滤,也可加氢氧化钠于原水中,至pH>11后经蒸馏制得。 ③ ④ 无氧或二氧化碳水:用纯氮通入水中吹气以除去氧或二氧化碳制得。 无金属离子水:用亚沸蒸馏器制备。
V20=W1/r=(998.06/996.99)×1000=1001.07mL
校正值为1001.07-1000=+1.07mL。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3 玻璃器皿的洗涤 3.1 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洗涤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项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和沾污的程
度加以选择。 ⑴用水刷洗:用自来水和毛刷刷洗容器上附着的尘土和水溶物。 ⑵用去污粉(或洗涤剂)和毛刷刷洗:刷洗容器上附着的油污和有机物 质,若仍洗不干净,可用热碱液洗,容量容器不能用去污粉和毛刷刷洗, 以免磨损器壁,使体积发生变化 ⑶用还原剂等清洗:可用盐酸羟胺或酸性草酸清洗氧化剂如二氧化锰; 可用浓盐酸清洗铁锈和钙盐沉积等。
实验室基础分析技术 1.2 玻璃器皿的等级 玻璃器皿的等级是依据容器的精度和流出时间来划分不同的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