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887c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e.png)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一、无菌技术的基本原理无菌技术是通过消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保证实验环境或产品的无菌状态。
其基本原理包括:采用无菌材料和设备、严格控制操作环境、采取无菌操作方法、使用无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无菌检测等。
二、无菌技术的操作步骤(一)准备无菌材料无菌技术的第一步是准备无菌材料,包括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移液器、培养瓶等。
这些材料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确保其无菌状态。
(二)准备无菌操作环境无菌技术的操作环境也需要保持无菌。
首先要进行有效的空气净化,关闭门窗,打开洁净工作台或灭菌柜。
然后在工作区域内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使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操作台面、手套箱和实验器具。
(三)无菌操作方法无菌技术的核心是无菌操作方法。
首先要正确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避免人员对实验环境的污染。
然后进行手部消毒,使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接触非无菌物品,尽量保持双手不离开工作区域。
(四)制备无菌培养基制备无菌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重要步骤。
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成分,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将其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
接下来将培养基装入试管或培养瓶中,用高温高压灭菌器对其进行灭菌处理。
(五)接种微生物接种微生物是进行无菌培养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常用的有平板接种法、斜面接种法和液体接种法等。
然后将待接种的微生物用无菌技术转移到培养基上,注意避免污染。
(六)培养微生物接种微生物后,要进行培养以促进其生长繁殖。
培养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
在培养过程中,要避免对培养基的污染,定期观察和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七)无菌检测无菌技术的最后一步是进行无菌检测,以确认实验环境或产品的无菌状态。
常用的无菌检测方法有菌落计数法、涂布法和生物指示剂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判断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无菌技术的注意事项(一)注意个人卫生在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佩戴手套和口罩,保持双手的清洁,并避免对实验环境的污染。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3篇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7085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2.png)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第一篇:无菌技术基本概述无菌技术,是指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实验技术,目的是在不受到细菌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生物学实验。
无菌技术应用广泛,如生物药品生产、细胞培养、微生物检测等。
下面是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流程。
第二篇:无菌技术基本流程1.准备工作无菌技术的实验室要求洁净、干燥、通风良好。
实验前应将操作台面、工具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取样取样要注意无菌操作,在操作时最好使用火柴头消毒器进行干热灭菌,接口经过消毒后才能进行取样。
将取样环快速取出,焚烧消毒,然后打开培养基,将取样环浸入培养基中。
取样前,先检查培养基是否有异物,如有应先移除。
3.传菌将灭菌好的无菌匀种棒或吸管在取样时快速取出,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再用匀种棒沿着培养皿的边缘依次撇带。
传菌时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孵育将培养皿装入无菌培养箱,设定好温度、湿度和时间。
注意防止培养皿从无菌操作区带到外面的污染区。
5.观察结果观察培养皿是否有细菌生长,通过颜色、数量等判断菌株的生长情况。
观察结果要进行记录,比较不同培养基和不同菌株的生长情况。
第三篇:无菌技术注意事项1. 穿戴防护用品,确保环境的无菌操作。
2. 取样前应先消毒灭菌处理。
3. 消毒灭菌过程在环节间要进行。
4. 避免种植时发生污染。
5. 种植完毕后要及时回收器材,保持环境的无菌操作。
6. 在洁净的环境下观察结果,避免扰动培养物。
7. 减少取样次数,避免使用已经有了细菌的针头或环。
8. 良好的观察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暂时未能看到细小的细菌,需要心怀持久,遵循预期时间来进行观察。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1e88b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9.png)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用于保证实验过程中无外源性的微生物污染。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无菌操作准备、无菌操作过程以及无菌操作后的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流程。
一、无菌操作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无菌操作所需的实验器材,如培养皿、试管、移液管、试剂瓶等。
这些器材在使用前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或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无菌处理。
2. 工作台清洁:清洁工作台表面和周围环境,使用75%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面。
确保工作台表面干燥无尘,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3. 个人防护:进行无菌操作前,必须进行个人防护,包括佩戴无菌手套、实验服和口罩等,以防止人员对实验物品的污染。
二、无菌操作过程1. 灭菌操作: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物或其他实验物品后,将其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处理。
确保在灭菌过程中,温度和压力都能达到需要的标准,以保证灭菌效果。
2. 无菌操作技巧: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
例如,使用酒精灯对操作器具进行烘烤,使用无菌吸管或移液器进行液体的移取,使用火焰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等。
这些技巧能有效减少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3. 空气质量控制:无菌操作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
因此,需要注意控制实验室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空气过滤器、超净工作台等设备来净化空气,降低微生物的含量。
三、无菌操作后的处理1. 废弃物处理:无菌操作后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他人的污染。
例如,将使用过的无菌吸管、培养皿等放入专门的废弃物容器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其他合适的处理方式。
2. 设备清洁和消毒:无菌操作结束后,需要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和操作区域。
使用75%酒精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对器材进行彻底清洁,以确保下次使用时不会造成污染。
3. 记录和整理:无菌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实验物品名称和编号等,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306b6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0.png)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无菌技术在生物制药、医疗卫生、实验室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病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保障产品或实验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1.隔离准备:将操作区域进行物理隔离,确保操作区域的洁净度。
2.检查准备:检查操作室内的所有设备和耗材是否齐备,看是否存在污染或损坏情况。
3.消毒准备:将操作区域、设备和耗材进行彻底消毒。
4.个人卫生准备:穿戴专业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卫生用品,确保个人卫生干净。
二、取样1.实验前先进行直接检测,以保证取的物质没有污染,并进行对照。
2.用酒精、火焰或UV紫外线等方式对采集工具进行消毒,以确保操作的无菌化。
3.隔离并涂布取样:将样品放入无菌培养基中,涂布或喷洒到培养基的表面,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取样后关闭培养器的盖子,并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三、进一步处理1.菌落提取:对于培养出的菌落,用消毒的、过滤的、无菌的三角勺将菌落取出,并将其转移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
2.培养基物筛选:将样品涂布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或新鲜的有机物含量不高的培养基上,将不同的菌落分离开来并进行培养,以便鉴别和检测。
3.鉴别:用鉴别性培养基进行培养和检测,根据培养结果和生理学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别。
四、最终检测1.最终检测:对于鉴别得到的菌株,进行最终检测,确定其是否达到无菌水平。
2.环境检测:对于操作区域、设备和耗材,进行定期的环境检测,以确保无菌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3.生产过程的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环境、设备和人员进行监控,确保无菌水平的稳定性和质量。
以上就是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无菌技术的实施对产品或实验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操作和监测,确保无菌水平和品质。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也必须加强个人卫生和消毒管理,以保证实验环境能够维持高质量和高效率。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3154f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4.png)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是现代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一项技术,它用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和正确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 实验前准备:清洗实验台面、操作台和实验仪器,保持干净整洁,并将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器械准备齐全。
2. 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无尘、无菌,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操作区域,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
二、个人防护1. 穿戴实验服、手套和口罩,避免将自身的微生物带入操作区域,减少对实验的污染。
2. 手部消毒:使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的手部消毒剂对双手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双手洁净无菌。
三、无菌技术操作流程1. 开启无菌工作台或无菌柜,并等待5-10分钟,使其内部环境达到无菌状态。
2. 打开培养基瓶盖前,先对其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瓶盖旋开一定角度,以避免瓶口受到外界污染。
3. 取出所需培养基,使用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对瓶口进行消毒,避免外界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培养基中。
4. 取出需接种的微生物试管或培养皿,在火焰中将试管口或培养皿盖轻轻烧烤一下,杀灭表面的微生物,避免外界污染。
5. 使用灭菌的移液器或接种环,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注意避免接触到瓶口或其他可能污染的物体。
6. 接种完成后,立即将瓶盖或培养皿盖盖好,避免外界的污染。
如果是试管,则立即用胶带封口。
7. 在接种完毕后,将移液器或接种环进行高温烧烤,以保证其表面的无菌状态。
8. 实验结束后,关闭无菌工作台或无菌柜,并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下次实验时的无菌环境。
四、注意事项1. 操作要快且准确,以减少外界污染的可能性。
2. 避免与培养基的瓶口或试管口直接接触,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3. 注意消毒的方法和时间,确保彻底杀灭微生物。
4. 避免操作时产生气流,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操作区域。
5. 定期对无菌工作台或无菌柜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d50b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3.png)
无菌操作技术流程
准备工作:
1.预先清洁:清洁工作区,包括墙壁、地面、工作台等,用适当的清
洁剂进行清洗。
2.穿戴无菌服装:佩戴专用的无菌手套、无菌口罩、无菌帽和无菌手
术衣,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和皮肤部分与操作环境隔离。
3.携带无菌物品:使用无菌容器携带需要的无菌物品,如培养基、移
液器等。
无菌室进入和操作:
1.洗手消毒:用适当的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然后进行手消毒,使用合
适的无菌手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手消毒方法进行操作。
2.进入无菌室:打开无菌室的门,使用脚踩踏板或手动操作,保持无
菌室内的无菌环境。
3.操作器具消毒:使用无菌棉球或棉签蘸取适当的消毒剂,对操作器
具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无菌操作的安全性。
4.操作:进行无菌操作,注意手势、操作流程和动作的熟练程度,避
免交叉污染。
5.监控环境:定期检测并保持无菌室内的无菌环境,包括空气质量、
微生物数量等。
6.处理废弃物:将废弃物放入专用的无菌容器中,避免污染无菌环境。
无菌物品处理:
1.开封无菌物品:在无菌环境中打开无菌物品包装,使用无菌器具进
行操作。
2.使用无菌物品:将无菌物品放在适当的位置上,避免污染无菌物品。
3.保存无菌物品:使用无菌容器储存无菌物品,防止细菌的污染和滋生。
总结:无菌操作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要求操作人员具有
良好的操作素质和严格的操作流程。
只有通过科学的操作方法和严格的操
作流程,才能确保无菌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无菌操作技术的流程
中还需要注意环境的监控和废弃物的处理,以保证无菌操作的整体效果。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de25dd84254b35eefd34d9.png)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操作流程: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解开无菌包系带卷放在包布下边。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面。
用无菌钳(镊)取出一块无菌巾放于治疗盘内,剩余部分按原折痕包起扎好,并注明开包时间。
4、铺无菌盘:单巾铺盘:双手拇、食指捏住治疗巾两上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内面为无菌区,盖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对面无菌盘上,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后,边缘对齐盖好。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一次,以保持无菌。
双巾铺盘:双手捏住无菌巾的左右两上角的外面,轻轻抖开,由远向近铺于治疗盘上,无菌面向上,放入无菌物品。
依上法夹取另一块无菌巾,由近侧向对侧覆盖于治疗盘内上,边缘多余部分反折,不应暴露无菌区。
5、打开无菌容器盖,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向上,放在稳妥处,夹取所需物品放入无菌盘内后立即盖严。
6、倒无菌溶液,仔细检查核对溶液后,面对瓶签两拇指将橡皮塞向上翻转,再用一拇、食指将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只手)握住瓶签倒出少许溶液冲净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所需溶液于无菌容器中,套上瓶塞并消毒翻转部分与瓶颈(从非污染处到污染处)后立即盖好,并注明开瓶时间。
7、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部分,核对无菌手套袋上所注明的手套号码、灭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胶带,然后将手套袋摊开,取出滑石粉包,将粉擦于手掌、手背和指间,以一手掀起手套内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两拇指相对,一手伸入手套内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将反折部分翻转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开无菌盘进行无菌操作。
8、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
9、开包递送无菌物品时,一手托起无菌包,另一手打开无菌包一角,将带子卷起夹在托包的手指缝内,另一手依次打开其它三角并抓住递送或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无菌区域内)。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f11a86af1ffc4fff47acb3.png)
无菌技术一、目标:1、无菌持物钳:取用或传输无菌敷料、器械等。
2、无菌容器:保持已经灭菌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3、取无菌溶液法:保持无菌溶液无菌状态。
4、铺无菌盘法: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诊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诊疗时使用。
5、戴无菌手套法:实施无菌操作或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6、使用无菌包法: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
二、用物:无菌溶液、无菌手套、无菌诊疗碗包、无菌诊疗巾包、无菌持物钳包、无菌敷料容器、消毒溶液、棉签、弯盘、诊疗盘、另备小标签三、操作步骤:评定环境(环境清洁、宽大、光线充足、定时消毒,适合操作),操作前室内停止清扫,降低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面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操作前用消毒毛巾擦拭诊疗台面及诊疗盘)——无菌操作前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需时戴无菌手套及穿隔离衣)——检验用物(1、无菌溶液对光照射无浑浊、变色、无絮状物,瓶口无松动,瓶身无裂痕,在使用期内能够使用。
2、无菌手套包装完好、干燥、在使用期内,型号适宜。
3、无菌诊疗碗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使用期内。
4、无菌诊疗巾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使用期内。
5、无菌持物钳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使用期内。
6、无菌敷料容器消毒条码变色,在使用期内。
7、消毒溶液在使用期内。
8棉签在开包时间内,能够使用。
9、弯盘清洁干燥.9诊疗盘清洁干燥。
10、另备小标签)——打开无菌持物钳包,取出无菌持物筒直立于桌面,将包布折好放于桌面下层,检验消毒试纸变色,弃于医疗垃圾桶,统计开包时间、日期并署名,将持物筒放于适宜位置——打开无菌诊疗巾包,打开存放无菌持物钳容器盖,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处,闭合钳断,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包布,检验消毒试纸变色,取一块诊疗巾置于诊疗盘内,用后闭合持物钳钳端,快速垂直放回容器内,将包布折好放于桌面下层——铺无菌盘,双手捏住无菌诊疗巾外面,轻轻抖开,双层平铺于诊疗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于对侧,开口向外——打开无菌诊疗碗外包布,用持物钳打开内包布,检验消毒试纸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诊疗碗放在诊疗盘内,将包布折叠放妥于桌面下层——取出无菌敷料:去持物钳,打开无菌敷料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手中,用无菌持物钳在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敷料防于诊疗碗中——倒取无菌溶液前消毒瓶塞,待干后打开瓶塞,手持溶液瓶,瓶签朝下于掌心,倒出少许溶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致无菌容器中,倒好溶液后立即盖好瓶塞,再次消毒瓶塞——覆盖无菌盘,双手捏住扇形折叠诊疗巾外面,遮盖于物品上,对折上下层边缘,将开口处向上折叠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叠一次,露出诊疗盘边缘,在小标签上注明铺盘日期、时间、签全名,放于无菌盘左上方——在无菌溶液瓶上注明开瓶日期、时间、使用方法并署名——将无菌盘置于诊疗车上,携至病房——戴无菌手套:将无菌手套袋平放于诊疗车上,打开外包装,两手同时掀开手套袋开口处,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同时捏住手套反折面部位取出手套,将两手套拇指对准,先戴一只手,再以带好手套手插入另一手套反折面内面,戴好另一只手套,若操作者工作服为长袖,应将手套翻边扣在工作服衣袖外面,双手对合交叉检验是否漏气,调整手套位置——脱手套,戴手套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将脱下手套手伸入另一手套内捏住内面边缘,将手套翻转脱下,放入医疗垃圾桶内——洗手。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3512b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a.png)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是一种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操作技术,通常应用于实验室、制药、食品安全等领域。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无菌技术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 准备无菌工作台或无菌箱,确保工作环境无菌。
- 擦拭工作台或无菌箱表面,使用无菌液体消毒剂。
-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无菌手套、面罩、实验服等。
2.准备所需物品:-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物、试剂等,并按照操作步骤编号或标记。
- 准备需要用到的实验器具,如试管、量筒、移液器等,确保其无菌。
3.操作步骤:- 打开无菌工作台或无菌箱,进入无菌工作环境。
- 将实验器具从原包装中取出,并放入无菌工作台或无菌箱内。
- 清洗手套表面,使用无菌液体消毒剂。
- 把试管、培养皿等实验器皿取出,并将其暴露在紫外线灯下,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污染。
- 使用无菌移液枪或滴管,将所需培养基或试剂加入实验器皿中。
- 用无菌针头或棉签,将待检测的样本移植至培养基或培养物上,进行培养。
- 在操作完成后,将实验器皿封闭,避免外部污染。
4.结束工作:- 断开电源,关闭无菌工作台或无菌箱。
- 清洗实验器具,使用无菌液体消毒剂进行消毒。
- 清洁工作台或无菌箱表面,使用无菌液体消毒剂。
- 剥离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消毒或处理。
- 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和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可能会因具体实验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实施无菌技术操作前,对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实验室规范的遵守以及个人卫生的注意,都是确保操作成功的关键。
无菌操作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操作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ebab7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8.png)
无菌操作技术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1 确认操作区域:无菌操作需要在洁净的实验室或无菌室中进行,确保操作区域符合无菌要求。
1.2 准备所需物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实验台面等。
1.3 消毒准备:对操作区域和所需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消毒完全彻底。
二、穿戴防护装备2.1 戴手套:先戴好手套,避免因为手上的细菌污染工作区域。
2.2 戴口罩:佩戴口罩可以防止呼吸道上的细菌进入工作区域,同时也可以防止自己将细菌带入体内。
2.3 戴护目镜:佩戴护目镜可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意外溅出物质伤及眼睛。
三、清洁工作台面3.1 使用70%酒精对工作台面进行清洁处理,确保表面干燥。
3.2 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工作台面,杀灭表面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四、开启无菌操作4.1 开启无菌灯:开启无菌灯,确保操作区域处于无菌状态。
4.2 操作无菌灯:在无菌灯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区域不受外部细菌污染。
五、取出所需物品5.1 打开消毒柜:打开消毒柜,取出所需物品。
5.2 消毒处理:对所需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其表面没有细菌。
六、开始操作6.1 手部消毒:使用75%酒精对手部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6.2 开始操作:在无菌灯下开始进行实验或操作。
七、结束操作7.1 清理工作台面:将工作台面上的材料和垃圾清理干净,确保表面干燥。
7.2 关闭无菌灯:关闭无菌灯,结束本次无菌操作。
八、清洁防护装备8.1 清洁手套和口罩:将手套和口罩清洁干净,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
8.2 清洁护目镜:将护目镜清洁干净,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
九、总结9.1 总结:对本次无菌操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9.2 存储:将所需物品存储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标注消毒日期。
以上就是无菌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要求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无菌性。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9406b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9.png)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准备工作1. 确保工作场所干净整洁,并将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设备清除出工作区。
2. 检查并确认必要的无菌设备和物品是否可用,包括但不限于无菌培养皿、无菌培养基、乙醇、无菌手套、无菌口罩等。
3. 准备好任何需要处理的样品或培养物,确保它们在操作前已经无菌处理。
环境消毒1. 使用70%的乙醇或其他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台面、实验器具和其他可能接触到样品的表面进行彻底的消毒。
注意,消毒液应覆盖整个表面,并充分接触至少1分钟以上。
2. 关闭可能引起气溶胶扩散的设备或系统,如通风系统等。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1. 穿戴无菌手套和无菌口罩以及其他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己的操作不会引入微生物。
进行操作1. 将无菌培养皿或其他操作放置在无菌环境中。
2. 使用已经消毒的工具,如无菌匙、无菌注射针等,取出处理样品或培养物。
3. 将处理样品或培养物转移到无菌培养皿或其他操作中。
操作时注意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接触环境的同时保持无菌性。
4. 完成操作后,及时将培养皿盖子、盖子等进行密封,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清理工作1. 将使用过的工具以及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和处理。
确保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的分开处理。
2. 清洁工作区,包括工作台面和设备表面,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
注意事项1. 操作前确保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无菌技术操作指南和实验室规章制度。
2. 操作时要小心并尽量避免操作草率,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3. 在任何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污染或疑似污染的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为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减少微生物污染风险,请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313388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c.png)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一、目的:1.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2.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3.控制和预防医源性感染。
二、操作流程:1.准备:(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修剪指甲、取下手上饰物、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2.铺无菌盘:(1)核对检查:无菌治疗巾包名称、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有无松散、潮湿、破损等。
(2)打开无菌包:将无菌治疗巾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宽敞的操作台上,取下化学指示胶带(如有系带,解开并将系带卷放妥当),按原折叠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巾包。
(3)取无菌物品:查看化学指示卡,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
(4)关闭无菌包: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折痕包好无菌治疗巾包(如有系带,横向缠绕呈“一”字型)。
(5)记录:开包日期、时间、24h内有效。
(6)铺治疗巾:将治疗巾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个角的外面,向上扇形折叠,开口边缘向外。
(7)放无菌物品:将所需无菌物品放入治疗巾内。
(8)覆盖:将治疗巾上下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翻折2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1次。
3.无菌包的使用(1)核对检查:无菌治疗碗包名称、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有无松散,潮湿、破损等。
(2)打开无菌包:将无菌治疗碗包托在手上逐层打开,另一只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在无菌区内,将包布折叠放妥。
(3)分开治疗碗:查看化学指示卡,用无菌持物钳分开治疗碗和镊子。
4.无菌容器的使用:(1)核对检查:无菌罐名称、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2)打开容器盖:手拿无菌罐盖平移离开容器,内面向上拿在手中,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
(3)取无菌物品:查看化学指示卡,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罐内取无菌物品。
(4)盖严容器盖:取物完毕后,立即将无菌罐盖盖严。
(5)记录:如无菌罐内的物品未用完,应记录第一次开罐日期、时间,24小时内有效。
(6)核对检查:无菌贮槽内的物品未用完,应记录第一次开罐日期、时间,24小时内有效。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a68ecc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9.png)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一、引言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操作区域、实验器具、培养基等物品不受任何微生物的污染,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应该保持干燥、洁净,避免灰尘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 实验器具:需要使用无菌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实验器具。
这些器具需要经过高温高压杀菌或紫外线消毒等处理方法。
3. 试剂和培养基:试剂和培养基需要在符合规范的实验室中购买或制备,同时需要进行无菌处理。
4. 个人卫生: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干净的实验服和手套。
三、操作流程1. 开始操作前,先将工作台用70%乙醇擦拭并点燃酒精灯,在灯火下进行操作。
2. 取出所需器具和试剂,并放在工作台上。
3. 手部消毒:使用75%酒精或其他手部消毒剂对双手进行消毒。
4. 烘干培养皿:将无菌培养皿倒扣在工作台上,用酒精灯烘干5秒钟。
5. 打开试管盖:将试管放入试管架中,用酒精灯烘干5秒钟,然后取出试管盖并放在工作台上。
6. 取出试液:使用移液器或吸管等器具取出所需的试液,并将其滴入培养皿中。
7. 倾斜培养皿:将培养皿倾斜45度角,使得试液均匀分布于培养皿中。
8. 封闭培养皿:使用灭菌胶带或其他封闭方法将培养皿封闭起来,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9. 培养:将封闭好的培养皿放入恰当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进行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培养。
10. 结果观察:根据实验需要,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四、注意事项1. 实验室环境应该保持干燥、洁净,避免灰尘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 所有实验器具都需要进行高温高压杀菌或紫外线消毒等处理方法,以保证其无菌状态。
3. 个人卫生非常重要,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干净的实验服和手套。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7f2f2c59ec3d5bbfd0a74ff.png)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一、评估1、查看无菌物品名称,灭菌日期2、看指示胶带是否变色二、计划1、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大小方盒各一,持物钳浸于消毒容器内,敷料缸,无菌布包大小各一,无菌溶液、消毒剂、棉签、启瓶器、弯盘、无菌手套、笔3、环境准备:选择清洁宽敞的环境三、实施一、铺无菌盘:先用抹布或无菌敷料抹盘1、无菌包使查看名称、日期、消毒指示胶带,解开无菌包,包带打一活结放包布边下逐层打开。
打开外角与左右两角→打开内角.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打开浸泡容器盖,钳端闭合向下取出不可触及浸泡液面以上部分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夹取无菌巾,用后即放回容器中,盖盖。
3、无菌包余物按原样折好遮盖系好“一”字行带,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4、双手捏无菌巾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面一层扇行折叠,开口边向外。
5、将小包内物品全部取出时,包括在手上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区域。
6、无菌容器使用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向上,平放于桌上,夹出无菌物品后在盖严。
7、取用无菌溶液仔细查对溶液,揭盖,手掌紧贴瓶签先倒少许液冲瓶口,再由原处倒出适量溶液于容器内,套上瓶塞,消毒瓶塞,注明开瓶时间。
8、铺盘盖严无菌巾,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二次,两边向下翻折一次。
二、戴无菌手套1、打开无菌盘上层无菌巾一小部分,露出无菌面。
2、拿手套对号码、查消毒指示胶带、对日期,取出滑石粉抹在手上持手套翻折部分,两手套按指想对。
3、一手伸入戴好再以戴好之手伸入另一手套之返折部分,依法戴好,将返折部分翻转,调整手套使其贴合,揭开无菌盘操作。
4、脱手套:洗净血迹或污物,从手套口翻转脱下。
四、评价1、无菌观念强2、操作熟练3、完成时间8分钟。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9206e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4.png)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流程无菌技术是生物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的流程,帮助读者掌握无菌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准备工作1、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配方要求称取恰当量的各种原料,在蒸馏水中充分溶解,并过滤后进行灭菌处理。
2、准备培养基试管和平板:灭菌处理后的培养基需要分装装入试管或平板中,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前进行无菌检测。
3、准备培养器材:无菌技术需要用到多种培养器材,包括移液器、空气口、无菌柜等,需要在实验之前对器具进行无菌处理。
4、准备外生抽样物或培养物:需要准备外生抽样物或培养物,可以从口腔、皮肤、肠道等部位采集。
如果使用培养物则需要在培养之前对细菌进行单克隆分离。
二、实验操作1、洗手:在实验开始前,必须首先进行洗手,并戴上实验服、手套、口罩等无菌防护设备。
2、无菌柜操作:在进行无菌技术实验时,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将无菌柜打开,进行预热和消毒处理。
然后使用无菌移液器将需要处理的样品放入无菌柜内。
3、培养基测试:在使用培养基之前,需要进行无菌测试以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可以使用试管和平板两种方法进行测试。
试管测试需要将无菌培养基放入蒸汽消毒柜中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逐一打开试管检查是否有杂菌污染;平板测试需要在无菌柜中将无菌培养基倒入平板中,并在倒入前将平板稍微倾斜,避免细菌进入,然后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外生抽样物或培养物进行处理,并进行少量移植。
可以选择不同的移植方法,如涂布法、均匀涂布法、滴定法等,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5、涂布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移植到无菌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涂布方法,将样品摊开或均匀分布到培养基表面,然后放到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6、培养箱操作: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时,需要注意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的调节。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培养盘上的菌落情况。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4717d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2.png)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用于防止和控制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无菌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是干净的,并且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
使用70%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对工作台面和器械进行消毒。
同时,确保工作区域没有任何可能带来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如开启的食品、花卉等。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之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这些装备能够保护操作者免受微生物的污染,并防止操作者将微生物带入工作区域。
3. 准备无菌培养基和试剂无菌培养基和试剂是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材料。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无菌的培养基和试剂。
使用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微波炉等设备对培养基和试剂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其不含任何微生物。
4. 操作前的预消毒处理在接触无菌培养基或试剂之前,需要对操作者的手部进行预消毒处理。
将手臂裸露的部分用70%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擦拭,然后戴上手套。
避免将不消毒的手部接触到无菌材料,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5. 开展无菌操作在进行无菌操作之前,需要将培养基和试剂摆放在无菌工作区域上。
打开培养基和试剂的盖子时,要尽量避免将盖子放在工作台上,以免引起微生物的污染。
同时,要注意不要将无菌材料放在空气中停留过久,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6. 严格控制操作过程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操作过程,避免发生意外的污染。
避免将无菌培养基和试剂的开口直接对准操作者的面部或其他可能带有微生物的物体。
同时,要注意避免呼吸到操作区域上方的空气,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7. 消毒工作区域和废弃物处理在无菌操作结束后,需要对工作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使用70%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对工作台面和器械进行消毒,以保证下一次操作的无菌性。
同时,将已使用过的培养基和试剂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避免引起环境的污染。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0f3e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c.png)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是指在特定的操作条件下,将工作环境和材料表面上的微生物完全去除或杀灭,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可靠性,是实验室操作中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是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1.确保实验室环境洁净:实验室的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避免灰尘和杂物的堆积。
工作台和操作台面要经常擦拭消毒,窗帘要保持常闭,灭菌器室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2.洗手:进入实验室前,必须先洗手。
将手臂衣袖卷起,用流动水彻底洗净双手和前臂,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搓揉至少20秒,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或单次使用的毛巾擦干。
3.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戴上口罩、手套和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人体所携带的细菌和病毒进入实验操作。
4.准备培养基和试剂:将需要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准备好,并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无菌操作。
5.消毒操作区域:使用75%酒精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操作台面和工作区域,确保表面被湿润。
待酒精或消毒剂挥发后,操作区域将处于消毒状态。
6.准备无菌器具: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或自动无菌器具进行灭菌操作。
将需要使用的无菌器具(如试管,移液管,培养皿等)放入无菌器具中进行灭菌。
7.无菌技术操作:在一只手戴上手套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需要的培养基或试剂。
用另一只手将培养皿打开一定角度,用无菌移液器滴入培养基或试剂。
8.加入菌液:取均匀的培养物,使用无菌移液器加入到培养皿中。
9.培养物的分离:在完成菌液转移到新的培养物之后,采取无菌的不同工具(如火焰灭菌的鳞状刀)快速划过培养物表面,将细菌分离出来。
10.封闭培养皿:将培养皿的盖子迅速关闭,并用无菌胶带封口固定。
11.垃圾处置:将使用过的无菌器具、试剂容器和其他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或物品消毒器中,以避免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污染。
12.清洁操作区域:完成实验后,用75%酒精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操作台面、器具和设备,确保无污染和消毒。
无菌技术的操作流程需高度注意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无菌操作的细致程度,确保实验室内的材料和操作环境无菌,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无菌技术步骤流程
![无菌技术步骤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3f4d0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6.png)
无菌技术步骤流程
一、无菌技术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操作环境、器材和人员
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操作控制,保证实验物质或产品不受到外界微生物
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二、准备工作
1.准备所需器材:培养皿、移液管、离心管等。
2.准备所需试剂:消毒液、生理盐水等。
3.准备好工作台和操作区域,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三、消毒处理
1.对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将要使用的器材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和周围区域。
四、穿戴防护装备
1.穿戴实验室专用的防护服。
2.佩戴手套和口罩,防止人员带入微生物。
五、操作步骤
1.开启灭菌柜或烘箱:将要使用的器材放入灭菌柜或烘箱中进行灭菌处理。
2.制备培养基:将培养基溶解后煮沸,再用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
3.接种细胞: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移液管将细胞转移到经过消毒处理的培养皿中。
4.观察培养皿: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六、结束工作
1.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归位器材和试剂,妥善保管。
七、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2.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护装备,避免带入微生物。
3.消毒液和生理盐水等试剂要按照规定比例配制,并在规定时间内更换新鲜的试剂。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14f55b8dd3383c4bb4cd241.png)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一、目的1.使用无菌持物钳法: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2.使用无菌容器法: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其无菌状态;3.使用无菌包法: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4.铺无菌盘法:形成无菌区域,以放置无菌物品,供治疗护理用;5.倒取无菌溶液法: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供治疗护理用;6.戴、脱无菌手套法:预防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使用于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二、评估环境操作室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操作台面清洁、干燥、平坦;操作前用消毒毛巾擦拭操作台面及治疗盘;无菌操作前操作者应着装整洁,修剪指甲,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三、用物准备1.无菌溶液,对光照射,溶液无混浊,无变色,无絮状物,无渣质,瓶口无松动,瓶身无裂痕,在有效期内;2.无菌手套,包装完好,无污染,在有效期内,型号合适;3.无菌治疗碗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4.无菌治疗巾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5.无菌持物钳包,无破损,无潮湿,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6.无菌敷料容器,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7.消毒液在有效期内;8.棉签在开包时间内,可以使用;9.弯盘,清洁干燥;10.治疗盘,清洁干燥;11.另备小标签;四、操作:1.打开无菌持物钳包;将包布折叠放妥;检查消毒试纸变色;记录开包日期,时间,并签名;2.打开无菌治疗巾包外层包布,打开存放无菌持物钳的容器盖,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处,闭合前端,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保持前端垂直向下,在腰部以上范围内活动;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包布,检查消毒试纸变色;取一块治疗巾置于治疗盘内,用后闭合前端,快速垂直放回容器;3.铺无菌盘,双手捏住无菌巾外面,轻轻抖开,双层平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至对侧,开口向外;4.打开无菌治疗碗包;检查消毒试纸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碗放在无菌盘内,将包布折叠放妥;5.取用无菌辅料,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6.倒取无菌溶液前,消毒瓶塞,备干后打开瓶塞;手持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置无菌容器中,倒好溶液后立即塞好瓶塞;再次消毒瓶塞;覆盖无菌盘,双手捏住扇形折叠层治疗巾外面,遮盖于无菌物品上,对齐上下层边缘,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叠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在小标签上注明铺盘日期及时间并签全名;在瓶签上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用法,并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无菌技术法操作评分标准氧气吸入法(氧气筒供氧)操作流程考核时间:5分钟之内完成操作,超时1min ,扣1分治疗车:①上层:(1)注射盘:湿化瓶、一次性吸氧管、棉签、治疗碗(内装生理盐水)、纱布、别针和橡皮筋(装在一次性培养盒内)、记录卡,(2)蒸馏水或冷开水、扳手,②供氧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签字笔。
1、服装、鞋帽整洁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3、微笑服务,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1、环境:整洁、安静、安全(四防) 2、物品:(1)备齐用物,放置合理3、病人:(1)理解目的,愿意合作,又安全感(2)体位舒适,情绪稳定4、护士:(1)核对,确认病人(2)自我介绍,评估病人(观察病人呼吸、面色、唇甲的颜色、肢端的温度、检查鼻腔通畅情况、有无鼻部手术等、心理合作程度)(3)向病人解释吸氧的目的,稳定病人情绪 (4)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计时开始)检查“四防”及“满空”标志 → 开大开关冲气门 → 安装流量表 → 接湿 化瓶 (与地面垂直)内盛灭菌用水至1/3-1/2满 → 注明上氧日期及时间→ 再次核对、解释、安慰 → 取舒适体位 → 选择鼻腔(检查鼻→ 清洁鼻腔 → 连接氧气管 → 调节流量 → 将氧气管鼻塞端放入盛有生→ 插氧气管 → 用别针固定氧气管于床单 → 询问病人感受并告知上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整理床单位 → 收拾用物 → 洗手、脱口罩 → → 观察缺氧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观察缺氧改善程度,询问病人感受 → 准备用物,洗手,戴口罩 → 取下别针 →拿纱布取下氧气管并擦净鼻部 → 关小开关 → 取下氧气管 → 关大开关 → 开小开关放余氧 → 关小开关 → 取下湿化瓶及流量表 → 整理床单位 → 收拾用物 → 洗手,脱口罩 → 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计时结束)1、病人:擦净病人的面部,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病床单位2、用物:清洁,分类消毒,物归原处3、洗手 (六步洗手法)操作中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氧气吸入法(氧气筒、中心吸氧)操作评分标准日期:科室:姓名:得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考核时间:5分钟之内完成操作心肺复苏模拟人、按压板、抢救记录卡、必要时备抢救车、签字笔。
1、服装、鞋帽整洁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物品:(1)备齐用物,放置合理、病人:(1)注意保护病人隐私、采取保暖措施,注意安全(2)体位舒适、护士:(1)判断患者意识(此步骤开始计时)(2)判断患者颈动脉博动、判断患者意识(如无意识)呼救,寻求他人帮助→摇平病床→患者取仰卧位,松开衣裤,去枕判断颈动脉博动(判断五秒无颈动脉博动)必要时垫胸外按压板,如为气垫床应放松气囊→立即胸外心脏按压(30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呼吸道泌物时应注意有无假牙,如有应取出后再清除分泌物)→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次胸外心脏按压+ 2次人工呼吸为一次循环,五次循环后再判断患者病情有无改变,五次循环胸外心脏按压以按压开始,以人工呼吸结束→呼吸(判断5秒是否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博动是否能扪及,口唇、甲床是否转为红润整理床单位,为病人穿好衣裤,采取保暖措施消毒用物、洗手(六步洗手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床单位、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治疗盘、治疗碗、弯盘、纱布、抢救记录卡(单)、笔、手电筒、洗手液、医疗污物筒、生活污物筒、按需备脚踏垫和抢救板(自选)。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密闭式静脉输液流程1、 服装、鞋帽整洁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3、微笑服务,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1、环境:整洁、安静、安全2、护士:(1)核对、确认病人(2)自我介绍,解释输液目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3)评估病人(病情,静脉条件,心理合作程度) (4)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物品:(此步骤开始计时)(1)备齐用物,放置合理(2)核对输液医嘱(3)检查药物、注射器、输液器、输液瓶等无物品的质量及有效期限 (4)抄写输液标签并将标签倒贴于输液瓶上(5)取下输液瓶盖,首次消毒输液瓶口(6)用砂轮锯安瓿,棉签消毒安瓿瓶颈处后,将安瓿掰开弃于利器盒内(7)按医嘱加药(抽吸药液方法正确),在瓶签上注明加药时间并签名(8)再次消毒输液瓶口(9)检查输液器后将输液器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器(1)理解目的,愿意合作(2)排尿,体位舒适,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确认病人 → 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 → 排气(首次排气,不滴出药液)→ 关闭调节器(注意避免药液的浪费)病人取舒适的体位,选择静脉 → 垫小毛巾于患者手臂下,扎止血带 → 松开止血带 皮肤消毒(首次消毒顺时针) → 备输液敷贴 → 扎止血带 → 皮肤消毒再次排气(原则不超过5滴药液) → 握拳、绷紧皮肤 → 进针 → 见回血后平行进针少许 → 三松(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正确固定输液敷贴 → 调节滴数 → 医嘱与输液瓶 再次核对,在瓶签上签上输液时间和签名 → 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1、观察病人局部及全身反应2、输液是否通畅 协助病人躺卧舒适,整理床单位 → 询问病人感受,告知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 → 洗手、脱口罩 → 病历上签字(计时结束)1、拔针:轻揭胶布,用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压穿刺点上方并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2、协助病人躺卧舒适,整理床单位3、正确处理用物4、洗 手(六步洗手法)5、记 录 输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评分标准项目具体内容标准分值得分用物准备10% 棉签、止血带、输液贴、弯盘、药液、执行单(巡视卡)、安尔碘、砂轮、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瓶套、垫巾、输液架、锐器盒(桶)、止血带桶,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桶各一个。
必要时备夹板和绷带。
10操作方法及程序80% 1. 根据医嘱写出执行单(一式两份)。
2. 操作前准备:洗手、戴口罩。
根据医嘱准备药物并逐一检查用物。
3. 再次核对医嘱与执行单,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检查液体。
贴输液卡于输液瓶上(倒贴),打开瓶盖,用安尔碘消毒瓶口。
4. 根据医嘱加药:检查药物,消毒安瓿,按无菌技术加入药物,检查药液,签字。
再次核对安瓿。
5. 套上瓶套,再消毒瓶口,将输液器和排气管插入瓶塞。
6. 将用物推至患者床尾,核对患者,说明目的及做好解释工作。
协助患者排尿,并取合适体位。
选择血管。
推车至适当位置。
7. 移输液架,备好输液贴,放于适当位置。
8. 排气:核对患者,将输液袋(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不能排出液体)。
9. 铺垫巾,扎止血带,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再次检查有无气泡,排气至弯盘,核对患者,嘱握拳,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松拳、松调节器,输液通畅后固定。
10.根据医嘱、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数。
11.再次核对。
12.取下垫巾仍入医疗垃圾桶,止血带放入车的下层。
将肢体放置舒适位置(必要时夹板固定),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整理床单位和用物,洗手。
13.记录执行单(巡视卡),询问患者感受,做好交代。
14.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情况及输液反应,若发现输液反应,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处理。
255858461832563操作质量10% 1. 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2. 关心体贴患者,动作温柔,注意与患者沟通。
3. 操作程序正确,一针见血,固定牢固、美观。
244备注:1、操作后针对医嘱提问相关知识。
2、全过程时间从根据医嘱抄写执行单开始15分钟。
3、操作过程中违反无菌原则每次扣3分。
4、每备错一种药物扣5分;抽药剂量不准确扣1分;剂量计算错误扣3分;滴数控制在要求的±5滴范围内,每超过5滴扣1分。
5、未注明开启时间或未检查有效期的每个扣1分。
6、第一次排气时,排出液体扣1分;进针后退一次扣2分,退两次按未一针见血扣4分;拔针前局部出现肿痛按未一针见血扣4分。
7、污物放置错误每件扣1分。
核对医嘱:输血医嘱、处方(注意有无签名、盖章)、带空白标签血库:与血库人员共同按三查八对检查血液;贴好标签,正确填好床号、姓名;取血途中避免过度震荡血液操作者:着装规范、洗手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自理及合作程度、输血计划、输血史、解释、问二便(发热病人按医嘱执行)双人核对医嘱:两人三查八对,贴输血不良反应单用物准备:0.9%NS100或250ML、输血管、头皮针(输RBC 需8—9号)、输液贴、止血带、碘伏、棉签、治疗碗、手表、输液卡、药物(遵医嘱)、执行单床边双人核对:医嘱、血型、血量、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输血卡按医嘱给药选择粗、直、易固定血管按静脉输液法穿刺并固前15分钟20滴/分,无不良反应后根据病情可加—60滴/分再查对,双人签执行单向患者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分类处理洗手,记录、执行临时医嘱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分值技术操作流程与标准评分得分备注A B C D操作前准备10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注射盘内放一次性输血器、网套、止血带、小枕、棉签、胶布、弯盘、0.75%碘酊、输液卡(上写病人姓名、床号、输血种类、剂量、用法、日期、时间)、输血单、生理盐水、血制品、输液架、启子。
3.用物准备3分钟。
352241132评估101.了解病人病情及一般情况。
2.评估病人血管的情况。
55443322操作流程70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核对床号、姓名。
2.解释输血目的及注意事项,询问大小便,撕胶布。
3.安全与舒适:环境清洁、整齐、安静,病人体位舒适;操作者与另一名护士按输血单做好三查八对。
4.检查生理盐水的质量。
5.启开瓶盖,套上网套,消毒瓶塞,检查输血器,用剪刀剪开包装袋,拿出输血器将输血器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排气(排出液体3~5ml),对光检查。
6.选择血管,置小枕、扎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
7.0.75%碘酊消毒皮肤,待干。
8.再次核对,穿刺时绷紧皮肤,见回血,松止血带、螺旋夹。
9.胶布固定,遮盖针眼,调节滴速。
10.再次查对输血单,准确无误后,打开储血袋封口,消毒插入输血器针头,将储血袋倒挂于输液架上。
11.观察病人反应,交待注意事项。
12.输血完毕,再继续滴入少量生理盐水,直到将输血器内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如不再输血或其他液体,则可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局部针眼。
13.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14.做好输血记录。
15.整理用物,再次核对。
4554533556555553443422445444442332311334333331221222322222评价101.无菌原则强。
2.动作轻巧、准确,操作熟练。
3.与患者交流自如,查对规范。
4.每超时1分钟扣2分。
3342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