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易错题查漏补缺 专题复习系列(七)农业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7: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简答题标准回答技巧7:农业专题

高中地理简答题(七):农业专题

⑴北方冬季农田为什么可以用烟幕来防霜冻?

答:烟幕主要是CO2,它具有吸收地面辐射的作用,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⑵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一: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影响:

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③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

④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变式二:孟加拉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①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②(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⑶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是: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

③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

④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产较高,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1年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测试题(七)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021年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测试题(七)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课时跟踪检测(七)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

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生长忌低温和台风。天然橡胶传统种植区在10°S~17°N之间,但我国现在已将其推广至25°N以南地区,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读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地和扩散示意图,回答1~2题。

1.乙地比丙地种植天然橡胶更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较高

C.灾害天气少D.肥沃的紫色土

2.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B.国家政策

C.市场需求D.科技发展

解析:1.C 2.D 第1题,从经纬度可以判断乙、丙两地分别位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和珠江三角洲,两地纬度相当、降水都比较丰富,且两地土壤均为红黄壤,而非紫色土,排除A、D;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生长忌低温和台风,因此海拔越高越不利于其生长,故排除B。第2题,天然橡胶传统种植区在10°S~17°N之间,但我国利用科学技术现在已将其推广至25°N以南地区,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

(2019·金丽衢十校联考)上海出现了屋顶农业——把农作物种在房屋顶部,充分利用屋顶空闲空间,屋顶农业成为一匹“黑马”,很快引起业内外的关注。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屋顶农业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可以直接在房屋顶部种植

B.作物生长只需要降水,不需要人为灌溉

C.人们对于绿色蔬菜的追求

D.农田里的作物都可以种到屋顶上

4.下列有关大力推广屋顶农业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7】(第2讲)农业(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训【7】(第2讲)农业(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提能专训(七)农业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4·衡中调研)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

B.②为水稻种植业

C.③为混合农业

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

答案:B解析:根据①②③农业部门结构特点及商品率高低分析,可知①为混合农业,②为水稻种植业,③为乳畜业或大牧场放牧业。A、C、D三项判断与图中信息不符,B项正确。

2.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差B.②科技水平低

C.③生产规模小D.①②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B解析:①混合农业市场适应性强,③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②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故A、C、D三项均错,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低。

(2014·天津4月质检)如图所示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读图,回答3~4题。

3.该企业选择Q地作为番茄生产基地,主要考虑的优势条件为()

A.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B.临近城市,铁路交通便利

C.劳动力廉价,土地价格低

D.光照充足,日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原料品质优良

答案:D解析:由经纬度可知,图中区域位于我国新疆,Q地位于山麓地带,生产番茄的突出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番茄品质优良。

4.随着Q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②气候条件好转,湖滨沙漠消失③湖水富营养化④绿洲萎缩,土地盐渍化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寒假提升班专用讲义主讲:杨克勇老师

高考农业专题

一、课前训练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

扩大。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

C.人均耕地面积大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气候C.地

D .交通运输

3.制约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 C .市场 D .交通运输

安徽省总面积为13.96万平方千米,

1396 万公顷,下图是

某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读图完

4~5题。

4.由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可以推断,该省主要的地形类

型为( )。

A.山地 B .盆地C.高原D.平原

5.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广,可以一年两熟,且粮食产量大,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其主

要原因

( )。

A.市场狭小B.人口稠密,粮食多用于自给C.无政策支

D.机械化水平低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约为2193 万

(2011

年数

),国土面积

590750 平方千米,主要生产稻谷、木

薯、玉米等,粮食基本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结合下图完成 6~8题。

6.图示国家①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D.热带迁移农业

7.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哪个国家的水稻种植经验更值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第7章 区域产业活动)学案 湘教版(考试必备)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易错排查练(第7章 区域产业活动)学案 湘教版(考试必备)

易错排查练 (第七章)

(建议用时:40分钟)

易错点1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分析

料及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导学号:92040100】

1.云南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气候

D .水源

2.与欧洲西部的荷兰相比,云南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劳动力成本低

B .技术发达

C .交通便捷

D .经济发展水平高

1.C 2.A [第1题,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丰沛的雨水,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候适合发展花卉产业。第2题,荷兰地处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便捷,技术发达,鲜花产业比较成熟,与荷兰相比,云南花卉产业的优势条件表现为劳动力成本低。] 易错点2

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型。读图,完成3~4题。

3.其中表示松嫩平原主要农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其中表示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主要农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3.C 4.B[第3题,松嫩平原的农业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属于集约型农业,商品率高,以种植为主,结合图中信息,选C。第4题,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主要农业是乳畜业,乳畜业为集约型农业,以牲畜为主,商品率高,结合图中信息,选B。]

易错点3 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

工厂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继后该企业又于2017年,在德国新建一座玻璃制造工厂,以满足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等欧洲汽车巨头客户的需求。其中主要产品是在俄罗斯工厂生产后,运到德国进行批量组装辅件、包边等,据此完成5~7题。

5.F企业在美国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 农业 (共74张PPT)

2020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 农业 (共74张PPT)
专题七 农业
考纲展示
考情统计
1.农业区位因素
2019·全国Ⅱ卷,36(3) 2019·全国Ⅲ卷,3~4 2019·海南卷,1~2 2019·北京卷,36(3) 2018·海南卷,8~9 2017·江苏卷,15~16 2016·全国Ⅰ卷,36(1)(2) 2015·全国Ⅰ卷,36
2019·全国Ⅱ卷,36(4)
3.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是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 主要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要素。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条件,即在分析某地发展 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 件(限制性条件)。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 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详见下 表所示:
第(3)题,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 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 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 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 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故选B。 答案:(1)C (2)A (3)B
整合重组 精准突破 微专题 限时训练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专题系列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专题系列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专题系列一、高床垄作法的作用:

1.起垄后土壤疏松,土层变厚,利于作物生长;2.增加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

3.利于旱季灌溉,雨季排水;

4.增大昼夜温差;

5.垄台阻风,利于集中施肥;

6.低温时,垄沟注水可减少低温冻害影响。

二、某地农产品种类多的原因:

1.地域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2.纬度低,热量充足,利于作物生长3.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4.人类活动影响。

三、轮作的好处:

1.防治病虫害;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3.调节土壤肥力;

4.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利于改善作物品质,生产绿色食品。

四、间作和套种的作用:

1.有利于改变农作物单一的局面,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2.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增加农民收入;

3.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用;

5.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6.形成有利于另一种作物生长的小气候。

五、套袋技术的作用:

1.增加果面光洁度,提高品质,提高经济效益;2.避免污染,减少病虫害和农药残留;

3.保持果实新鲜度;

4.减少鸟类啄食;

5.防止强光灼伤果实表皮。

六、农业污染的来源:

1.过度适用化肥;

2.温室农业废旧塑料白色污染;3.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七、其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八、地膜覆盖的优点:

1.保水:减少水分蒸发

2.保土:减少(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3.保温:减少地面热量散失

【名师优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专题强化练4

【名师优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专题强化练4

【名师优卷】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专题强化练4

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

一、单选题

2017年5月,河南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为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种植业收益低C.城镇建设占地 D.市场趋于萎缩2.影响豫南麦季撂荒蔓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 B.市场 C.地形 D.气候

3.当地一些农业部门解释“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恢复土地肥力 D.提高机械化水平

下图为山地城镇农业产业垂直布局特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然气资源丰富

C.河流属于印度洋水系 D.城市沿河分布且密度大

7.岗巴羊因生长在日喀则地区的岗巴县而得名,历史上曾是指定贡品。吉汝村是岗巴羊放牧的核心区,其有利条件有

①高寒牧场,有冰川融水②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③环境洁净,牧草品质优良④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吉汝村畜牧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B.加强灾害预报,防范寒潮灾害

C.开垦荒地,扩大草场面积 D.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增加收入

沟垄田间集雨技术是我国重要的田间雨水利用技术,通过提高作物根区的水分满足度,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了更有效利用雨水,在不同地区会调整沟、垄的宽度和深度。右图示意沟垄集雨技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预测演练)专题七 农业生产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预测演练)专题七 农业生产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
单位面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
积产值 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应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 交通运输
冬灌是我国部分小麦种植区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之一。每年秋末冬初日均
温 3 ℃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农民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据此完成
3—4 题。
3.小麦冬灌有利于(
)
①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 ②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预防春旱
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减轻盐碱化 ④使板结的土壤冻融交替,改善其结构
考点透析
1.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1)自然条件
①气候: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利于光合作用
温带大陆性气 夏 季 ( 全 年 ) 光 和养分积累,农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
候、热带Baidu Nhomakorabea漠气 照、热量充足,
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
产品产量高、品
候、地中海气候 昼夜温差大
制约条件
质优
考点透析
1.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7农业生产活动热点难点突破 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7农业生产活动热点难点突破 含答案解析

专题07 农业生产活动

淖毛湖镇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具有冬季寒冷,春季多大风,夏季酷热,全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该地哈密瓜推迟到5月份种植。是全疆最大的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下图示意淖毛湖镇周边地形,读图回答1~3题。

1.与哈密比,淖毛湖大风天气频次更多、强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低B.受峡谷地形影响

C.气温变化更大D.距冬季风源地近

【答案】B

2.造成淖毛湖哈密瓜种植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地温不足,成活率低

B.春季气温回升慢,热量不足

C.冬春风力太强,不利于栽培

D.冬春冰雪融化少,水源不足

【解析】淖毛湖具有丰富的热量条件,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降水,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优质晚熟哈密瓜,但是每年5、6月多大风天气,对瓜田地膜、幼苗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往往为了避开大风的威胁,将会推迟哈密瓜的种植时间,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3.淖毛湖成为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

A.夏季蒸发大,昼夜温差大

B.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C.冰川融水多,地下水充足

D.晴天较多,光照丰富

【解析】淖毛湖区域是哈密地区最大的晚熟哈密瓜产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度高,蒸发大,容易导致土壤缺水,A错误;该地温差大,冬季温度低,不利于病虫害的越冬,因此病虫害较少,B正确;该地由于位于来自大西洋西风的迎风坡,地形雨较多,但是地下水并不丰富,C 错误;晴天较多,光照丰富是西北地区共同的区位因素,并不是淖毛湖区域最大的优势,D错误。故选B。

【答案】B

高考地理精准备考(精准考点 高考真题)专题07 农业(解析版)

高考地理精准备考(精准考点 高考真题)专题07 农业(解析版)

专题07 农业一、知识体系

二、备考策略

1.以大量习题作为素材,得出如何分析农业区位的具体思路。

2.常见农作物的分布是区域识别的重要依据。

3.识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区。

三、考点梳理与考向训练

考点一农业区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如下表所示: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农作物品质优良,稳产,高产,绿色食品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大气洁净,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3)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慢积累;

(4)空气洁净,水源洁净,对作物的污染小;

(5)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

(6)土壤中某种矿物质含量高;

(7)病虫害少(一般害虫喜欢吃植物的嫩叶,冬季考虑害虫虫卵过冬,春季萌发期考虑害虫孵化,害虫最喜欢气温高,干旱的环境,气温越低,害虫越不活跃)。

考向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布局变化

(2019·全国文综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生产技术专题(共24张ppt)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生产技术专题(共24张ppt)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 用顺坡垄的理由。
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 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 保土。
1.覆盖技术 (1)农田覆膜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我国目 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据此完成3-5题。
(4)农田覆石(砾)
原理 砂石表面粗糙
砂石间隙大 砂石比热容小
影响 有利于减弱大风和流水对土壤的侵蚀 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糖分积累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农业已经广泛应用。我国目前 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危害。
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4、水源:水源丰富的地区,产量高,水源不足的地区,产量低
导入案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葡萄喜 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 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 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晚,果实发育期长,国庆节前后成熟上市,外形美观、色彩鲜艳、均匀漂亮。当地 果农为了使丽江雪桃达到“色彩鲜艳、均匀漂亮”的目的,在地上铺上白色塑料地 膜。

全国高考地理 考前复习大串讲 专题7.1 区域农业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全国高考地理 考前复习大串讲 专题7.1 区域农业发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 7.1 区域农业发展【知识架构】

【知识总结】

知识点一、气候条件的利弊

1.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3.中国不同地区积温与农作物熟制

知识点二土地条件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土地方面的优势

①土地面积辽阔,为农业生产提供广阔空间、用地;②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生产的多样性提供优势。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③不同土地类型空间分布合理:平原、山地、高原相对集中,利于大规模生产;农耕业可以发展大农场,山地面积广大可以建设大林场,高原和草坡在西部可以开辟为大牧场等;④土地质量高:农耕业的黑土地肥沃;呼伦贝尔草原的草场质量最高等。

2.中国几种代表性土壤特征

知识点三农业布局

1.东北地区农业分布

因为东北地区土地空间分布相对完整,所以农业区域性明显。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XX省北部地区,这里已经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农业专题

实用文档<br>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农业专题<br>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br>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br>照充足.<br>⑶尼罗河三角洲(印度河、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br>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br>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br>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br>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br>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br>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br>济条件)<br>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br>涝灾害频繁.<br>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br>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br>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br>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中亚深居内陆,<br>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br>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br>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br>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br>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br>大全<br><br>

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2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202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 第2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第2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2)可可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 利于其生长,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要迅速 采摘晾晒防治霉烂。结合图 3 中幼苗期农事活动、结果期 农事活动可知,可可和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期可以为幼苗 提供荫蔽环境,利于幼苗生长;可可、谷物生产忙季、闲 季基本错开,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农时,提 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2020·浙江卷)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 意图,完成第 1 题。
1.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第2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命题分析]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本题以美国西部大牧场放牧业为素材,主要考查农
[参考答案] (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 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 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第2讲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我国的农业生产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 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 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 动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农业产业发展(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农业产业发展(七)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农业产业发展(七)【综合题专题一】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农耕区在夏玉米成熟后,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至5cm左右的小段,之后按照当地种植习惯进行半个月休耕,冬小麦播种前再进行秸秆全量翻埋还田;冬小麦成熟后,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将冬小麦秸秆粉碎后覆盖地表还田,不经翻耕,直接开垄播种夏玉米。图1示意该农耕区某年10月至次年10月气候资料,图2示意农作物生长期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

(1)判断该农耕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农民需防范影响产量的气候现象。

(2)指出农作物生长期耕地植被覆盖度低谷出现在6月的原因。

(3)冬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秸秆还田方式不同,分别说明两种方式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4)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冬小麦收获后不经翻耕,直接开垄播种夏玉米的好处。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德兰半岛属北欧区,冰期后地表覆盖了较肥沃的冰碛黄土。位于半岛的丹麦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小麦、大麦和黑麦等谷物种植广泛,农产品的三分之二用于出口,出口到欧盟国家的农产品占丹麦出口农产品的60%。历史上被称作“欧洲粮仓”。19世纪80年代,蒸汽轮船技术进步,北美的粮食大量廉价进入欧洲市场,丹麦农民进行整合形成合作社模式,进行产业升级,畜牧业取代传统的种植业,进一步升级为高科技农业。目前,丹麦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国。

材料二:丹麦位置及气候地形图(下图)。

(1)指出丹麦的地形特点,并推测其耕地特征。

(2)分析丹麦历史上成为“欧洲粮仓”的主要条件。

(3)从国内生产角度,简述丹麦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答案】C

【解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第3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011年高考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

27.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8.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蔗基鱼塘主要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适宜分布在南方,该区域草地资源少,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011年高考山东卷)2、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表1

国家种植面积(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总产量(万吨)

甲4400 2.14 9416.00

乙168 4.36 732.48

丙2950 4.23 12478.50

丁1036 1.80 1864.80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答案】A

【解析】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总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生产力水平低于日本,所以单产也低于处于现代农业阶段的日本,日本丘陵山地多,耕地比重小所以种植面积最小,但农业技术水平高所以单产高,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恒河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广泛种植所以面积最大。

(2011年高考福建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l-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选C。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答案】B

【解析】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2011年高考浙江卷)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5-6题。

5.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特点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由图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结合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特点,澳大利亚种植的小麦主要供牲畜饲料,部分出口,而绵羊的出口量很大,故可以判断第(4)幅图最能说明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特征。

6.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钙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因该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因大量引用河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盆地因引水漫灌,极易造成盆地土壤盐碱化。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双选)

23.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答案】BC

【解析】从图12可知,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不相同。

24.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土地增加

【答案】AC

【解析】读图13可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建设用地增加了,退耕还林效果显著。林地增加,导致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土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不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011年高考山东卷)26.(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