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臭氧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臭氧检测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臭氧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b70066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48.png)
4.5.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甲醛的含量(μg)。
4.6 计算
4.6.1 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o = V ×—————×————— (2)
273 + t 101.3
式中:V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4.6.2 按公式(3)计算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2 m
C =—————— 2.46 (3)
Vo
式中:C -空气中臭氧的浓度,mg/m3;
m -测得的样品溶液中甲醛的含量,μg;
2.46 -换算系数;
Vo -标准采样体积,L。
5 注意事项
5.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6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 m3(以采集30L空气样品计)。
测定范围为0.06~2μg/m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2%。
5.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0%;采样流量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5.3 亚硫酸钠在四氯汞钠溶液中的含量对显色影响很大。
50ml四氯汞钠溶液中无水亚硫酸钠含量在0.05~0.07g 之间,显色较稳定,灵敏度较高。
5.4 显色温度对显色影响较大。
应控制在301℃。
5.5 2.46=1.5448/30,48为臭氧的分子量,30为甲醛的分子量;1.54为换算成中性碘化钾方法测定臭氧结果的系数。
5.6 共存的氧化氮不干扰测定;若有甲醛共存时,可多串联1 只吸收管以测定甲醛,由测定结果中减去。
消毒室作业指导书
![消毒室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0bf728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b.png)
消毒室作业指导书
1. 上班前进行地面、台面,使用工具的清洁、消毒,搞好区域卫生工作﹔
2. 纸箱不可进行消毒室,工作时,所有包材在进入消毒房内消毒前,必须先将纸箱拆
除,连同包材外包胶袋一起放入消毒房使用的胶柜框内,将单个瓶上的小胶袋抽出,最后送往消毒室消毒﹔
3. 消毒室内产品用臭氧消毒至少30分钟,关灯后15分钟才可进入消毒室内取物﹔
4. 所有樽、盖、内盖进/出消毒房时,要在消毒记录登记进/出时间﹔
5.胶壶/盛料胶盆,毛巾等工具,用具放消毒房消毒时,分开放。
6. 消毒室人员做好当天工作记录,注明消毒品种、数量、时间、批号等;退仓品种、
数量批号等以及其它事项并上报主管﹔
7.每天下班前做好区域卫生工作,包括地面、台面、工具等的清洁,不得有杂物、积水,物料要摆放整齐,完成后才可下班。
臭氧发生器作业指导书范本
![臭氧发生器作业指导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ebe676af111f18583d05a61.png)
4
温升试验
1.06倍额定电压、50HZ条件下,通电至线圈铁芯表面温度稳定,测试1、通电线圈表面温升
2、非金属壳体表面温升
≤90K
≤65K
5
故障测试
额定电压条件下,卡住磁铁, 通电至线圈铁芯表面温度稳定, 测试:1、臭氧发生腔表面温度
2、通电线圈表面
符合第4的要求
6
排气量和臭氧量的测定
序号
项目
测试条件
判定基准
参见标准
1
绝缘电阻
施加500VDC/1分钟测量
1、经附加绝缘的带电部件之间
2、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
≥100MΩ
≥100MΩΒιβλιοθήκη 2耐压1、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3750VAC 50HZ
2、经附加绝缘的带电部件之间:2500VAC 50HZ
无击穿和闪络
3
引线强度
引线施以50N的拉力,经15秒,反复三次
一个标准大气压,室温20℃±2℃,额定电压条件下测试
排气量≥2L/Min
臭氧量≥80mg/h
7
防护等级测试
按IPX3的防护等级做防溅试验,试验后擦干表面积水,测试其电气强度、绝缘电阻
符合2、3的要求
8
耐热阻燃试验
非金属材料 1、球压测试 温度 125℃±2℃ 5mm钢球,20N/Min.
2、做灼热丝试验温度 650℃±2℃
1、压痕直径≤2mm
2、起火或灼热丝移开后,火焰30秒内熄灭
9
寿命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开25分钟,停5分钟,共做960循环
仍能正常工作;第6项性能劣化≤25%
结论
备注
编制/日期:批准/日期:
生产车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
![生产车间清洗消毒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69b2d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6.png)
1目的:规范生产车间场地、管道、设备、工器具清洁消毒行为,保证生产环境处于清洁状态,确保卫生达标和半成品、成品不受污染。
02适用范围:凡车间所有员工,车间地板,车间内部环境,生产设备等。
03职责:3.1.生产部:3∙11相关岗位人员负责按标准(规定的清洗消毒对象)进行清洗消毒和记录,同时负责领用已配好的消毒试剂。
3.1.2 .车间主管:负责贯彻和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3.1.3 生产领班(或主管)负责安排机台操作工进行现场卫生清洁,对岗位人员清洗消毒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结果确认,对品控员提出需纠正的地方予以配合并安排员工完力戈。
O3.1.4 各岗位员工:按照此文件进行车间清洁消毒操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2品控部:32:1在线品控(QC)对清洗消毒过程进行定时检查、督导,并对清洗结果予以抽检确认。
321.品控部化验室负责消毒试剂配制。
设备及管道、工具、容器应在生产结束后及时清洗或清理。
8调换品种时,有关工序多余的原辅料、标签、说明书、包装材料均应撤离现场。
9生产记录,生产指令等书面文字材料均应撤离生产现场,并收回或更换。
10生产中的各种状态标志均应及时收回和更换。
11清场时间应在每批生产操作之后。
12清场范围应包括生产操作的整个区域、空间,包括生产线上、地面、辅助用房等。
13清场结束后应及时填写清场记录。
14生产部、品质部重点检查批记录中清场记录,并每周抽查一次清场情况,若有差错应及时纠正,并在经济考核中给予处罚。
先用清水及刮板等工器具清除食物残渣,用毛巾进行擦拭直至清一用75%的酒精或用250ppm消毒水浸泡过的毛巾对设备进行消毒T用清水浸泡的毛巾擦拭表面。
臭氧制备岗位安全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系列文件 岗位作业指导书 岗位操作规程
![臭氧制备岗位安全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系列文件 岗位作业指导书 岗位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3893666b9d528ea80c779a0.png)
××××有限公司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文件编号:XXX-XXX-XXX 臭氧制备岗位安全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版本:受控状态:20××年10月10日发布20××年10月10日实施标准、完整的Word版文档,下载后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适当修改,自由编辑,适合相关行业人员参考,实际使用请删除本行文字。
臭氧制备岗位安全规程1 本岗位的易发事故类型为: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臭氧)、高空坠落、电气伤害、物体打击、液氧冻伤,2 岗位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液氧、臭氧2.1氧气危害识别2.2臭氧危险、有害识别臭氧属于强氧化剂,人吸入后会从仅仅感觉到难闻,到眼、鼻、喉、呼吸器官粘膜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头痛、喉咙痛,直至肺水肿。
在感觉到车间环境中有一定的臭氧泄漏的情况下,需要尽快启动车间排风装置,必要时需要佩戴防毒面罩,停机或紧急停机(启动紧急停机按钮),强制排风后,查找泄漏源点并及时处理。
3 紧急停车的一般程序为:3.1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通知相关岗位、调度、车间领导反应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停车。
3.2如果是紧急停电,则联系电工,等待来电3.3在处理所有以上非正常现象过程中,必须正确使用防护用品;3.4加强岗位巡回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反映并处理;4 常见故障处理4.1如果液氧储槽相关附件出现故障,必须通知车间管理人员,做出相应处理.4.2如果臭氧发生机组出现故障,立即停车,然后请电气、仪表维修人员或制造厂家处理。
5 重要的工艺指标为:5.1冷却水进水温度不大于35摄氏度;5.2液氧含量要求大于99.6%,液氧供气压力要求大于0.25MPa;5.3臭氧发生机组电源380V/3P/50HZ;5.4臭氧发生机组工作压力0.095MPa,允许波动5%;6 电气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操作注意事项:6.1必须保持用电设备接地完好、有效,防止触电6.2不能在潮湿的地面操作6.3电器线路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防爆、防触电处理6.4岗位人员要经常检查用电器的安全状况,发现故障、电线破损、防爆软管损坏等不正常现象,及时汇报并联系电工,必须由电工维修,岗位操作工不得自行处理。
臭氧操作规程
![臭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addf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a.png)
臭氧操作规程臭氧操作规程1. 引言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医疗、水处理、污染治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但是,臭氧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于操作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必须高度关注。
本文档旨在规范臭氧操作步骤,保障操作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 操作场所安全2.1 立项前应确定操作场所。
操作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臭氧浓度不会超过规定范围。
2.2 操作场所应整洁、有序。
地面不应有障碍物,如油污等应及时处理。
2.3 操作场所应埋设防爆、漏电、防雷等设施。
2.4 操作场所应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未受训练人员禁止进入。
3. 操作前准备3.1 操作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考取相关证书,才能进行臭氧操作。
3.2 操作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3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确保状态良好,无异常。
3.4 在操作前应检查臭氧浓度测量仪的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可靠。
3.5 操作员应熟悉操作程序,了解臭氧反应器的使用方法,对于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4. 操作规程4.1 操作开启前应按照规定测量室内臭氧浓度。
当臭氧浓度不足操作要求时,应开启臭氧设备(激光电离器、臭氧发生器、臭氧反应器等)。
4.2 严格控制臭氧浓度。
操作中臭氧浓度不得超出工作范围,一旦发现超出范围,应立即停止操作。
4.3 操作员应居中操作,远离臭氧反应器,保持安全距离。
4.4 操作结束后应关闭所有臭氧设备,检测室内臭氧浓度是否达标。
5. 事故处理5.1 当发现室内臭氧浓度过高时,应立即放置吸氧器,给操作员进行急救。
5.2 当发现设备、管道等出现泄漏时,应迅速关闭设备,疏散人员,进行泄漏物处理。
5.3 当发现操作者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放弃操作,进行急救。
6. 结束语臭氧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臭氧的使用和操作需要高度注意安全问题,以保障操作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本文档规范了操作场所安全、操作前准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等方面,希望能够为臭氧操作者提供保障。
2019年食品企业臭氧发生器作业指导书
![2019年食品企业臭氧发生器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3b93a175901020207409caa.png)
标题操作规程一.目的:保证产水的杀菌效果,保证产成水质量。
二.适用范围:纯、矿水产品生产三.操作规范:1起动程序1.1 打开通往冷凝器的冷却水控制阀。
1.2 启动空压机。
1.3 按逆时针方向打开臭氧化气输出阀。
1.4 按逆时针方向打开控制流量计流量的针形阀。
1.5 通气源使先经过冷凝器,再经贮气罐的压力为0.6-0.8MPa/cm2的压缩空气进入干燥净化1.6按动“低压接通”按钮,“低压接通”指示灯亮,低压系统工作,即空气干燥净化装置工作。
检查压力表,干燥器内压力应达到0.6-0.8MPa/cm2,发生器单元内的压力应不超过0.08MPa/cm21.7 当干燥器空气露点达到-40 C时,全部打开控制流量的针形阀,放大气量用干燥空气吹30 分钟,将发生器单元内可能存有的尘埃和湿空气去除。
而后调节该针形阀到恰当位置,并检查压力表,发生器单元内工作压力应为0.045-0.05MPa/cm2左右。
1.8开启发生器单元冷却水系统控制阀,将冷却水调节到4-5T/kgO3(使发生器单元内温度低于。
C)。
1.9当成品水进入臭氧塔时,按动“高压接通”按钮。
“高压接通”指示灯亮,发生器升压变压器接通电源。
1.10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电压调整器手轮(或按动“升压”按钮),调节输入发生器单元的电压到10-15KV。
1.11正常运转半小时后,用盐酸邻联甲苯胺法或臭氧浓度测定仪测定臭氧化气体浓度。
根据工艺所需的臭氧浓度调节流量控制阀或调节输入电压。
1.12 发生器正常工作,工艺所需的臭氧化气体正常输出。
2暂时关闭程序2.1 逆时针方向旋转电压调整手轮(或按动“降压”按钮)调节到始位置。
2.2 断开“高压接通”。
3关闭程序3.1 按照暂时关闭程序规定操作。
3.2 关闭冷却水控制阀门。
3.3 维持低压系统(即空气干燥净化系统)工作至少半小时,使发生器单元内残存的微量臭氧清除干净。
3.4 开启贮气罐、冷凝器、旋风分离器、最后是空压机的排污阀,待排尽冷凝水和气体后将阀关闭。
臭氧传递指导书
![臭氧传递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e0d9b584693daef5ff73d57.png)
b、以传递与臭氧监测仪示值对应的臭氧标准值为x轴,以工作标 准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示值或设定值为y轴绘制校准曲线,所获校准曲 线的检验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b、多点校准可选取臭氧监测仪满量程的0、10%、20%、40%、60%、 80%浓度的臭氧气体。
c、以传递标准的浓度为x轴,臭氧监测仪示值为y轴绘制校准曲线, 记录斜率a1,截距b1。
3、现场操作方法
B、用工作标准想臭氧监测仪输出仪器满量程的0、10%、20%、40%、 60%、80%浓度的臭氧气体。
或设定值
步骤B中臭 氧监测仪示
值
步骤B中臭 氧监测仪示 值对应的标
准值
最后以传递与臭氧监测仪示值对应的臭氧标准值(第5列)为x轴, 以工作标准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示值或设定值(第3列)为y轴绘 制校准曲线
★相关系数(r)>0.999
★0.97≤斜率(a)≤1.03
★截距(b)在满量程的±1%范围内。
3、注意事项
序号
校准点 说明
1
准输 出浓度
传递用监 测仪示值
工作标准输 出浓度
传递用监测 仪示值
传递用监测 仪示值对应 的标准值
步骤A轴传递 标准浓度
步骤A中臭 氧监测仪示
值
步骤B中工 作标准示值
臭氧传递方法
2020年8月12日
1、统一运维记录表格中臭氧传递记录表
2、HJ818-2018规范中臭氧校准设备的量值溯源和传递 方法
3、现场操作方法
A、用传递标准对现场臭氧监测仪进行多点校准,绘制校准曲线,确保 臭氧监测仪具有良好的线性。
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核查作业指导书(试行)
![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核查作业指导书(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fba0600c281e53a5902ff0c.png)
6.1.2 多种气体校准仪 经过臭氧传递标准校准过的多种气体校准仪。与零气源连接后,能够产生稳定的接近系
统上限浓度的臭氧(0.5 μmol/mol 或 1.0 μmol/mol),能够准确控制进入臭氧发生器的零气的流 量。 6.2 空气压缩机
— 58 —
8 结果评价与处理 8.1 通过仪器软件调取臭氧核查标准和臭氧分析仪记录的数据。取每一浓度点最后 10min 的 10 个分钟数据,以 10 个分钟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浓度点的测定值。 8.2 按公式(1)计算每一浓度点核查标准测定值 Cs 和分析仪测定值 Ci 的相对误差 RE。
(1) 8.3 若所有浓度点的相对误差 RE 均<±15%,视为分析仪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不能用于 日常监测。 8.4 若比对结果显示现场臭氧分析仪不合格,应对点位的臭氧分析仪、臭氧校准仪或多种气 体校准仪进行检查和维修,检查或维修后,应重新进行量值溯源与传递,具体方法参照《环 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注:臭氧传递标准可根据工作原理分为发生型传递标准、分析型传递标准和带有臭氧发生器的分析型传递标准。可根据在臭 氧量值传递链中的位置分为二级传递标准、三级传递标准和四级传递标准。
4 方法原理 使用经过量值传递的臭氧核查标准,对正常工作状态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臭氧分
析仪进行现场比对,以分析仪测定值与核查标准测定值的相对误差评价臭氧分析仪的准确度。
可以使用环境空气子站的空气压缩机,也可以使用比对实施者单独携带的空气压缩机, 能稳定输出压力为 20~30psi 的气体。 6.3 零气发生装置
能产生符合分析仪校准程序要求的零气。由核查实施者单独携带至现场或使用现场零气 系统,用于现场核查时向传递标准和分析仪通入零气。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afb747ea26925c52cc5bf4d.png)
漂洗、消毒工序作业指导书目的:经此工序后,PC 桶、瓶盖内、外应无杂物、异味、油腻、积垢及绿藻污等情况,无其它品牌或破损、模糊、不清洁的标贴,且粘贴平整,空桶内细菌应基本杀灭。
准备:配置好合适的消毒、漂洗工具,如:板刷、长柄弯头刷、铲刀、铁勾、食用碱,洗洁精等,领取适当数量的消毒剂。
操作规程:一、PC 桶清洗消毒1. 检查回收的PC 桶空瓶是否破损;是否有本工序无法去除的杂物、异味,油腻等情况;如发现上述情况,则判定该瓶不合格,应将其退回作其它适当处理。
2. 检查回收的PC 桶空瓶标贴是否有其它品牌或破损、模糊、不清洁、不平整。
如其它品牌的,需除去PC 桶上原标贴或印刷字样,贴好本厂的产品标贴如本厂的产品标贴有破损、模糊、不清洁、不平整应换上新的标贴纸。
3. 标贴纸的粘贴应平整直齐,字样正视方向应同饮用时桶体安装在饮水机上的方向保持一致。
4. 将检验好的回收PC 桶整齐地码放在洗瓶间内。
5. 工作人员必须在第一更衣间进行更衣并在浸脚池浸脚消毒后,方可进行放洗瓶间。
6. 打开自来水和纯净水水嘴,分别把消毒池和漂洗池注满。
7. 将84消毒液投放消毒池内,按220ppm配制消毒液。
8. 将在清洗间检查好的回收PC 桶放入消毒池内冲洗2~3 分钟。
9. 用准备好的工具,必要时用洗涤剂清洗或清除浸泡好的PC 桶在周转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杂物、异味及其它不利于产品质量的因素,如碰到积垢油腻,应适当延长清洗时效,以确保清洗干净。
10. 为保证消毒效果,每池消毒剂最多消毒200桶。
11. 将清洗、消毒后的PC 放入漂洗箱排水口打开,放空箱内水,并进行清洗。
二、瓶盖清洗消毒1. 将瓶盖包装打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杂物,并进行清理;2. 打开自来水和纯净水水嘴,分别把消毒池和漂洗池注满;3. 将84消毒液投放消毒池内,按200ppm配制消毒液,为保证消毒效果,每池消毒剂最多消毒500 个瓶盖;4. 将瓶盖放入消毒箱内浸泡2~3 分钟;5. 再将瓶盖放入纯水箱内漂洗2~3 分钟;6. 放在消毒柜内消毒20~30 分钟;7. 经过浸泡漂洗后将瓶盖放入灌装机用纯水冲洗25~30 秒。
臭氧操作规程正式版
![臭氧操作规程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17c1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9.png)
臭氧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确保臭氧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规范臭氧操作行为,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臭氧操作的人员。
第二条基本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臭氧操作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臭氧设备和配件。
3.操作人员在操作前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环境符合要求。
4.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所在单位的安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操作流程第三条操作准备1.操作人员应穿戴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2.操作人员应对操作区域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操作环境卫生。
3.检查操作设备、管路和配件是否正常工作,有无损坏和泄漏。
4.核对臭氧浓度计、定时器等相关仪器的校准情况。
第四条操作步骤1.将工作物品放入臭氧处理室,确保工作物品与其他物品的隔离。
2.根据工作物品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工艺操作,如手动操作、自动操作等。
3.根据臭氧处理物品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臭氧浓度和处理时间。
4.启动臭氧发生器,调节臭氧浓度,保持操作室内的臭氧浓度在合理范围内。
5.开启定时器,设置处理时间。
6.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检测臭氧浓度的变化,确保其稳定和符合要求。
7.处理结束后,关闭臭氧发生器和定时器,等待臭氧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后,打开操作室门。
8.将处理过的工作物品取出,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如洗涤、消毒等。
第三章安全注意事项第五条设备和仪器的安全使用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的设备和仪器。
2.严禁私自改装设备和仪器,如有需要,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
3.对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条操作环境的安全控制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禁止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3.不得在操作室内吸烟、使用明火等有火灾隐患的行为。
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a1a181e0740be1e650e9a32.png)
3.3 分析型传递标准 该类传递标准含有臭氧光度计,能够实时测定臭氧发生器发生的臭氧浓度。分析型传递
标准可用于校准分析型传递标准、发生型传递标准和现场臭氧分析仪。部分分析型传递标准 自带有臭氧发生器,在发生臭氧的同时可实时测定发生的臭氧浓度,并对臭氧发生器进行实 时的反馈调节。 3.4 臭氧量值逐级传递
臭氧一级标准的臭氧量值经过传递标准的逐级传递,最终传递至现场臭氧分析设备(图 1)。
3.5 二级传递标准
图 1 臭氧量值逐级传递链示意图
由臭氧一级标准进行校准的传递标准,量值可直接溯源到一级标准。二级传递标准建议 使用带有臭氧发生器的分析型传递标准注。
注:建议二级传递标准在专门的臭氧校准实验室中开展量值传递工作,除定期向上级标准溯源外,不外出进行量值传递工作。
注:流量控制装置可为质量流量控制器、针阀等。
4.2 校准发生型传递标准的系统 校准系统由空压机、零气发生器、上级传递标准 A(经更高级别臭氧标准校准合格)的光
度计、待校准发生型传递标准 B 等组成(图 3)。零气分别通入发生型传递标准 B 和零气输出 多支路管中,发生型传递标准 B 产生的臭氧样品空气通入样品空气输出多支路管中。零气输 出多支路管气体出口连接至上级传递标准 A 的零气电磁阀、样品空气输出多支路管气体出口 连接至上级传递标准 A 的样品空气电磁阀。调节传递标准 B 中的紫外灯的功率,记录不同功 率下上级传递标准 A 的测定的浓度 CA,并将 CA 回溯至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测定标准浓度 Csrp, 对待校准传递标准 B 进行校准。
前端的样品空气电磁阀。在电磁阀的控制下,零气和样品空气交替进入传递标准的光度计,
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公式 1)计算,分别得到 CA 回溯至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测定标准浓度 Csrp。通过比较 CB 和 Csrp,对待校准传递标 准 B 进行校准。
医院手术室臭氧空气消毒机操作流程作业标准书
![医院手术室臭氧空气消毒机操作流程作业标准书](https://img.taocdn.com/s3/m/613af3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a.png)
臭氧空气消毒机操作流程作业标准书
作业步骤
主要工作要求描述
注意事项
1、准备
责任人:晚班护士;
1、将臭氧空气消毒机接好电源。
1、消毒时避免人员走动。
2、操作
责任人:晚班护士;
1、关好门窗,清理现场不必要人员。
2、关好门窗,打开开关,选择臭氧模式,定时,迅速撤离。
1、每日消毒后于(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消毒记录)进行登记并签名。
4.2填写化验单,按要求取出培养皿,于常温下放置0.5h,于培养皿上按放置位置粘贴标签。
4.3严格按照空气培养操作要求按三点一线放置培养皿,打开培养皿,5min后按放置先后顺序盖好培养皿。
4.4将培养皿与化验单共同送至检验科。
1、空气培养化验单于《卫生学监测报告资料》粘贴整齐。
3、臭氧机保养
责任人:晚班护士;
1、每日95%酒精擦拭出风口一次。
2、消毒结束时,将电源线缠绕整齐,放置于固定位置。
1、每日擦拭后于《医用物品清洁消毒登记》进行登记并签名。
4、臭氧机消毒效果检测
责任人:晚班护士;
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养以对臭氧机空气消毒效果检测:
4.1做培养前进行臭氧消毒2h,禁止人员走动。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bf950dc0066f5335b812111.png)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概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参数。
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臭氧、一氧化碳和PM10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
1 外观要求3。
1。
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3.1。
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
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臭氧作业指导书
臭氧测定作业指导书—碘量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臭氧消毒后生活饮用水中残留臭氧的测定。
2相关文件
GB/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
3方法原理
臭氧能从碘化钾溶液中释放出游离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臭氧的含量。
4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1L和500ml标准的洗气瓶和吸收瓶,进气支管的末端配有玻璃砂芯滤板。
纯氮气,玻璃管或不锈钢管。
实验材料一览表
5操作规程
臭氧吸收:用纯氮气将洗气瓶中的臭氧吹入含有400ml碘化钾溶液的吸收瓶中;
滴定:将吸收臭氧的碘化钾溶液转至1L碘量瓶中,适量纯水洗吸收瓶,洗液合并在碘量瓶中,加入20ml硫酸溶液,使PH降低到以下,用硫代硫酸钠标准使
用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再加入4ml 淀粉溶液,使溶液变为蓝色,再迅速滴定至终点。
空白试验:取400ml 碘化钾溶液,加20ml 硫酸溶液和4ml 淀粉溶液,进行下列一种空白滴定(空白值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如出现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使用溶液滴定至蓝色刚消失。
如不出现蓝色,用碘标准使用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出现。
6异常情况处理及注意事项 (1)淀粉指示液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避免碘与淀粉指示剂络合太深,导致终点颜色变化时滴定液Na 2S 2O 3加入的量偏高。
(2)滴定到终点后有回蓝现象,所以终点的判断应为褪色后30秒不变蓝即可读取滴定液Na 2S 2O 3消耗的体积。
(3)水中剩余臭氧很不稳定,因此要在取样后立即测定。
7结果处理
水样中臭氧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12()241000V V c V
ρ-⨯⨯⨯=
式中: ρ--水样中臭氧的浓度mg/L ,
V 1 ---水样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2V --空白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或碘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24—与1m 硫代硫酸钠溶液相当的以毫克表示的臭氧的质量;
V —水样体积,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