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行香子树绕村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
行香子树绕村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学习《行香子·树绕村庄》这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诗人漫步在乡村之间,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画面。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意象、韵律和情感,涉及章节内容为第三章“古诗词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行香子·树绕村庄》;2. 分析诗中意象,体会诗人情感;3. 掌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4.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中意象,体会诗人情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意象中深入挖掘诗人情感;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投影;2. 诗词鉴赏资料;3. 课堂练习册;4.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乡村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感受,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行香子·树绕村庄》。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b. 分析诗中意象,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等;c. 讨论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d. 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如知人论世、品味词句等。
3. 例题讲解:以《行香子·树绕村庄》为例,分析诗中意象及其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古典诗词。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行香子·树绕村庄》2. 意象:树、村庄、水、陂塘等3. 情感:闲适、恬淡、向往大自然4.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品味词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行香子·树绕村庄》;b. 分析诗中意象,并用自己话描述诗人情感;c.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古典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作业答案:1. a. 略;b. 诗中意象表现诗人对乡村生活向往和喜爱,流露出闲适、恬淡情感;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意象中体会诗人情感?学生在鉴赏方法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美好。
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古诗词鉴赏是一种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理解、分析.评价和欣赏的活动,旨在发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和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1.理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词的深层含义。
2.通读全诗:先通读全诗。
初步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为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3.咀嘱词语:注意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有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含义。
需要仔细品味。
4.把握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具象形象,如月、柳、花等,它们在诗词中常常有若特定的含义。
5.分析结构:注意诗词的结构布局,如起承转合、前后照应等,它们对于整体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有著重要的作用。
6.体会情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7.品评艺术手法:了解并分析诗词中使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理解它们在表达情感和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8.参考注释和资料: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典故,可以参考诗词的注释或相关资料,以帮助理解。
9.注重细节:注意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它们往往能揭示出作者的情感和主题的深层内涵。
10.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鉴赏古诗词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和尝试,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诗词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同时,也要注意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化遗产的价值,不要随意歪曲或主观瞳断。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第1首关雎【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主旨】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2首蒹葭(2016年)【文学常识】《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
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主旨】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第3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文学常识】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不仅能诗,且擅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姓杜的少府(县尉的通称)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主旨】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4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8、2012)【文学常识】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
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部编版)课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部编版)课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
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极富浪漫情调,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
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
初三语文知识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意境。
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下面,我们就来鉴赏和赏析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
1.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情感。
通过运用夜晚、明月和故乡等意象,将诗歌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们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命运的慨叹之情。
2.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沉的思乡之情打动读者。
诗人通过描述戍鼓、边秋、雁声等景物,将自然环境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故乡和兄弟的思念之情。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品味其中的深情和壮丽,体会杜甫的家国情怀。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山河景色和豪放的情感来表达对人生追求的激情。
王之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突出人生奋进的主题。
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卓越、向上进取的精神,同时也体味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广阔。
4. 苏轼《江城子·十里春风送别人》十里春风送别人,才抵几回伤心,唤起花床梦不成。
葬花君莫笑。
又送王孙去,萦烟四溅,更无消息。
那堪寂寞无行路,一过江陵,人影相失。
霞映台门桃岁晚,青黛细梢嫩,问将谁与红尘暂别。
神完气减不远游,轧轧金奁妆正少。
这首词通过虚实结合、动静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情感。
我们在欣赏这首词时,可以感受到苏轼深沉的思绪和割舍不下的情感,以及对生命转瞬即逝的感慨。
通过以上几首古代诗词的鉴赏与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感受到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独特见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
高中语文人教版目录第一章《古诗文赏析》1. 《古文观止》2. 《文言文阅读》3. 《古诗词鉴赏》第二章《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学作品欣赏》2. 《新闻报道阅读》3. 《科技文献阅读》第三章《修辞与写作》1. 《修辞手法分析》2. 《写作技巧与方法》3. 《议论文写作》第四章《古代文学名篇》1. 《红楼梦》2. 《水浒传》3. 《西游记》第五章《中国古代诗歌》1. 《唐诗宋词鉴赏》2. 《古诗格律与写作》3. 《古诗文化背景解读》第六章《现当代文学名著》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围城》3. 《活着》第七章《语言与社会》1. 《语言规范与修辞效果》2. 《方言与方言文化》3. 《语言与社会发展》第八章《文化与传统》1. 《经典文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2. 《文化碰撞与融合》3.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九章《文学批评与鉴赏》1. 《文学批评流派与理论》2. 《文学作品评析与解读》3. 《评价标准与鉴赏技巧》第十章《写作指导与实践》1. 《写作技巧与审题方法》2. 《写作素材与构思方法》3. 《写作实践与表达灵感》第十一章《高考语文备考指南》1. 《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与要求》2. 《应试技巧与答题技巧》3. 《模拟考试与复习方法》本教材按照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标准编写而成。
通过对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修辞与写作、古代文学名篇、中国古代诗歌、现当代文学名著、语言与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学批评与鉴赏、写作指导与实践以及高考语文备考指南等方面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中的内容既包括了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唐诗宋词》,也包括了现代文学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活着》。
同时,还涵盖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学批评与鉴赏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规范应用、方言与方言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知识。
此外,在写作方面,教材也给予了学生写作指导与实践的内容,包括写作技巧与审题方法、写作素材与构思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表达能力。
《古诗词鉴赏》课件
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题材、风格、时代等,同时也有许多 不同的流派和派别。
详细描述
按照题材分类,古诗词可以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等;按照风格 分类,则可以分为豪放派、婉约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这些分类和流派都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和哲思。
04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读懂诗意
理解字词含义
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先理解每 个字词的含义,从而把握整首诗
的内容。
梳理诗句关系
读懂诗意还需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 辑关系,把握整首诗的脉络和结构 。
把握意象意境
通过理解意象和意境,深入感受古 诗词所营造的美妙氛围和情感。
分析手法
01
02
03
修辞手法
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理解其表达效果。
语言风格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语言气势磅 礴、情感奔放。例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语言细腻柔 美、情感含蓄。例如,李清照的《如 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03
古诗词的主题与思想
山水田园
总结词
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详细描述
爱情闺怨诗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对爱情的描 绘,表达出诗人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无奈 。这类诗歌多以婉约、柔美的语言风格,展
现出诗人内心的细腻和深情。
哲理感悟
总结词
通过描绘事物或人生经历,表达对生命、宇宙、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详细描述
哲理感悟诗以事物或人生经历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描绘和思考,表达出诗人对生命、 宇宙、人性的深刻感悟。这类诗歌多以深邃、抽象的语言风格,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智慧
高中语文必修3:古诗词鉴赏难题【解析版】
高中语文必修3:古诗词鉴赏难题【解析
版】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很多学生在研究鉴赏古诗词时会遇到一些难题。
下面为大家解析几道古诗词鉴赏难题。
1.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诗中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通过借景来抒发一个人忧愁的心情。
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将景物描绘的十分逼真。
后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以自然景观烘托出作者忧郁的心境。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离别的朋友。
诗中表达了人的“盈虚之间如梦如幻”的心态。
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用短语形式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变化无常”。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写出草木短暂的生命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后几句则通过描写场景并情景交融地表现出忧愁,抒发离别之情。
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景物描写的手法,引起人们对这个夜晚的兴致。
最后一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将中心思想带入,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思乡之情。
通过以上几首诗词的分析,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词。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7篇)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击鼓先秦佚名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
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镗:鼓声。
其镗,即“镗镗”。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在国都服役。
漕:地名。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
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
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
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
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
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
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
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
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注释⑴镗:鼓声。
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兵:武器,刀枪之类。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及赏析题整理一、直接型默写。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答: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一联的意思是: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
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现。
5.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古诗词鉴赏ppt
古诗词鉴赏1. 引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
本文档将引导读者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作品。
2. 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古诗词是指古代以文言文写成的诗歌作品。
古诗词具有以下特点: - 文学风格独特:古诗词以意境深远、表达抒情为主,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 语言形式多样:古诗词以五言、七言为主,但也有其他字数的作品。
同时,古诗词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 赏心悦目:古诗词的音韵和韵律给人以美感,尤其是配以音乐演唱,更能激发人们的情感。
3.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鉴赏古诗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3.1 了解诗歌背景在鉴赏古诗词时,了解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古人的生活、思想和社会背景有关,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3.2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古诗词的词义和句法结构,理解每个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同时,注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表达。
3.3 感情共鸣鉴赏古诗词要强调情感共鸣,即通过欣赏诗歌表达的情感,与古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诗歌中往往抒发了古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我们可以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比,找到与诗歌相通的情感共鸣。
4. 实例欣赏在本节中,我们将通过几首经典古诗词的实例来进行欣赏和鉴赏。
4.1 杜甫《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高远望的情感,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壮志。
诗句简洁有力,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诗境悲壮。
4.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壮丽和浩渺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全课程大纲
第一章:文字的基本认识
1.1 文字的由来
1.2 文字的功能和特点
1.3 汉字的基本构造
第二章:字词语句的认识
2.1 字的构造及分类
2.2 词的构成及分类
2.3 语句的组成和类型
第三章:诗词鉴赏
3.1 诗的基本特点
3.2 古诗词的鉴赏
3.3 现代诗歌的阅读
第四章:文言文的阅读
4.1 文言文的特点
4.2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
4.3 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五章:现代文的阅读5.1 现代文的特点
5.2 文章结构和段落组织5.3 文章阅读策略
第六章:语法知识点6.1 词的分类和用法
6.2 句子的成分
6.3 语法关系和语序
第七章:修辞手法
7.1 比喻和拟人
7.2 夸张和反问
7.3 排比和对偶
第八章:写作技巧
8.1 写人写景
8.2 讲故事和议论
8.3 描写和抒情
第九章:修辞格与修辞作品
9.1 唐诗宋词中的修辞格
9.2 古代修辞作品的阅读
9.3 现代修辞作品的欣赏
第十章:阅读策略与写作技巧
10.1 阅读理解技巧
10.2 写作准备和构思
10.3 写作修改和润色
以上是小学语文知识点的大致框架,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和深入学习,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
素养。
五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五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第一章:认识古诗词在五年级的语文园地课堂上,我们将开始接触古诗词这一古老而优美的文学形式。
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古诗词的起源和特点,让我们对这一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开始尝试朗诵和欣赏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比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哲思,也能对古诗词的意境以及表现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章:韵律与格律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我们知道,古诗词在词牌、字数、韵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塑造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通过学习韵律和格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也能在写作时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章:古诗词鉴赏在古诗词园地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古诗词的鉴赏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以及课堂上的诗词鉴赏比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增加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能培养自己独立欣赏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当然,这些鉴赏活动也为我们的作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
第四章:创作古诗词最让我兴奋的莫过于在园地课堂上学习如何创作古诗词了。
老师引导我们学习一些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选取诗题、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语,用自己的情感,创作了一些小诗小词。
这样的创作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词的魅力,并激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段时间的语文园地课堂学习,我对古诗词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古诗词,还学会了如何创作古诗词。
在将来的学习中,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古诗词修养,让古诗词这一美丽的文学形式在我的心中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和力量。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形式,抒发着古人的情感和思想,让我们在欣赏和创作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高考热点(见课本P116。
仅作最简单的提示)。
仅作最简单的提示)二、高考题例二、高考题例 〖1994年全国〗年全国〗 菊 花 元稹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年全国〗年全国〗 如梦令如梦令 李清照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试问卷帘人,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瘦。
〖1998年全国〗年全国〗 题李凝幽居题李凝幽居 贾岛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年全国〗 漫成一首漫成一首 杜甫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全国 〗 约 客 赵师秀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1全国全国 〗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五年级语文课程目录
五年级语文课程目录第一章诗词鉴赏1.1 古诗词欣赏1.1.1 《静夜思》1.1.2 《望庐山瀑布》1.1.3 《登鹳雀楼》1.2 现代诗歌欣赏1.2.1 《红日》1.2.2 《风儿吹过来》1.2.3 《船儿呀》第二章字词学习2.1 字音辨析2.1.1 同音字2.1.2 音近字2.1.3 认读字2.2 词语搭配2.2.1 动宾搭配2.2.3 短语搭配第三章阅读理解3.1 小说阅读3.1.1 人物角色分析 3.1.2 情节回顾3.1.3 读后感想3.2 新闻阅读3.2.1 标题理解3.2.2 关键信息把握 3.2.3 信息归纳概括第四章写作技巧4.1 观察写人4.1.1 动态描写4.1.2 静态描写4.2 描写景物4.2.1 自然景物描写第五章古文欣赏5.1 古文名篇5.1.1 《论语》5.1.2 《孟子》5.1.3 《史记》5.2 文言文阅读5.2.1 古文词汇解析 5.2.2 句子结构理解第六章修辞手法6.1 比喻手法6.1.1 象征比喻6.1.2 明喻暗喻6.2 排比手法6.2.1 同义排比6.2.2 反义排比第七章名家作品7.1 杂文名篇7.1.1 《志在四方》 7.1.2 《乡关何处》 7.2 短篇小说7.2.1 《荷塘月色》 7.2.2 《草地好风光》第八章口语表达8.1 对话练习8.1.1 礼貌用语8.1.2 询问与回答8.2 演讲技巧8.2.1 主题明确8.2.2 表达准确第九章阅读表达9.1 阅读文章9.1.1 大意理解9.1.2 细节把握9.2 写作表达9.2.1 题目理解9.2.2 书写规范通过以上九个章节和各个小节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将能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这一课程目录的编排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模块和进度进行调整,以确保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红楼梦诗词鉴赏中小学生版_古典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中小学生版_古典诗词鉴赏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你知道红楼梦诗词鉴赏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楼梦诗词鉴赏中小学生版,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词鉴赏】《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
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
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
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
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
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
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
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
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
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
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
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红楼梦诗词鉴赏2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 (2)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千里暮
析
云平”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行猎处之远景,已
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
而且形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
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从容的心境相称。
一、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技
1.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
解
_失__地__的__企__盼__;__一__个__“_又__”_字__则__曲__折__地__表__达__出__对__苟__且__偷__安__的__南__宋___ 析
_朝__廷__迟__迟__没__有__收__复__失__地__的__失__望__与__埋__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
及对诗歌形象的分析。需要先理解诗歌的内容,揣摩诗人
解
用字的巧妙,再联系全诗分析将军打猎的特点。颔联的大
意是“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
析
快”。“草枯鹰眼疾”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
味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轻”的“轻”字写出了骏马飞
_的__孤__寂__心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
【简析】 (2)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透露情感的
关键字词,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
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1)已讶衾枕冷:触觉;复见窗户明:视觉;时闻折竹声: 听觉。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典
_夜__深__了__,__仍__时__时__传__来__竹__子__被__雪__压__断__的__声__音__,__衬__托__了__冬__夜__的__寂___ 例
_静__,__更__主__要__的__是__写__出__诗__人__彻__夜__无__眠__,__透__露__了__诗__人__谪__居__江__州__时___
析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入__”_字__表__现__出__黄__河__东__流__入__海__的__生__气__;__“_摩__”_字__突__出__了__山__的__高__峻__。_
【简析】 (1)本题属于炼字型的诗歌鉴赏题,解释该字 在句中的含义,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入”是流入的 意思,“摩”是高的意思,两句诗的意思为“三万里长的 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 天”,从而也就是突出了河的生气和山的高峻。
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理想志向。
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形象
举例
技
忧国忧民,心 系社稷
杜甫《蜀相》
法
历经磨难,坚 持追求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尤未悔。”(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 理)
指
胸怀宽广,豪 李白《将进酒》:开篇两组排比句,便让
导
放豁达
我们看到了这位狂放不羁的千古诗人形象
_的__神__奇__想__象__,__然__而__却__又__想__象__得__非__常__妥__帖__和__巧__妙__。__这__样__写__,__既___
_刻__画__出__燕__子__的__可__爱__也__表__达__了__诗__人__对__燕__子__的__怜__惜__、__爱__护__、__爱__赏__,_ 析
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步骤:提炼
所写物象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明确
指
后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联
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 导
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
界,这就是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
驰的情态,迅捷追踪而至捕获猎物。“忽过新丰市,还归
细柳营”意为“转眼已过新丰市,不久又回归细柳营”,
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综上所述,
这两联突出了将军打猎灵敏、迅捷、轻松愉悦的特点。
(2)本诗以“千里暮云平”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典
_此__景__遥__接__篇__首__,__首__尾__不__但__彼__此__呼__应__,__而__且__形__成__对__照__;__当__初__是___ 例
_这__样__写__更__加__含__蓄__,__因__而__更__见__妙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
【简析】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需要有机整合,准确表述。诗人留心观察燕子, 看着雏燕长大,燕子已经成为诗人生活的一部分,燕子给 他的生活带来了乐趣。让他不再孤寂,充实快活。
【例4】 (四川省2017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阅读下面的 典
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观猎
例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解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析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诗的中间两联突出了将军打猎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典
_突__出__了__将__军__打__猎__灵__敏__、__迅__捷__、__轻__松__愉__悦__的__特__点__。_____________ 例
踌躇满志,自 信潇洒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流潇洒、爱 情美满的周瑜,在谈笑风生中立下赫赫战 功,少年得志、从容潇洒、功业有成
金戈铁马,转 王昌龄《出塞》:即使饱经战争的艰辛与
战沙场
磨难,也不会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纵情山水,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个归隐田
隐田园
园从事耕作的隐者形象
形象
考查点主要为两块内容: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多以
解
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读
【例1】 (四川省2014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 典
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例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解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_第__一__句__,__从__触__觉__角__度__感__知__衾__枕__之__冷__,__可__见__雪__大__;__第__二__句__从__视__觉_ _角__度__见__窗__户__之__明__,__说__明__雪__大__、__雪__深__;__第__三__、__四__句__从__听__觉__角__度__闻_ _折__竹__之__声__,__可__知__雪__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 (2)本题答题指向很明确,找出诗歌中与景物、人物活
动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写
景,语气夸张,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了热爱之情;“泪尽”
是人物活动,饱含辛酸,写出了亡国之恨;“南望王师又一年”还是
人物活动,“望”写出了遗民苦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 “又”字扩大
析。
例
_写__微__雨__沾__湿__了__燕__子__的__翅__膀__,__是__诗__人__经__过__对__燕__子__的__细__致__观__察__得___
_来__的__,__那__么__泥__土__带__着__落__花__的__香__,__则__是__诗__人__因__欣__喜__和__爱__怜__产__生___ 解
诗词中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景物形象。
法
(1)人物形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 指
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登高》中的杜甫形象,
后者如《观猎》中的将军形象。古代诗歌抒情主人公一般
导
指作者自己。而作者在诗词中塑造、刻画的形象,往往是
作者的“代言人”,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中可看
四川对口升学 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问题阅读与赏析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考
考点
常 内容 四川省近四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统计 考
解读
题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型
点 解
诗词 鉴赏
主要 考查 古代 诗词
第12题 第12题 第12题
第12题
主 观 题
读
分
诗词鉴赏在对口升学考试中属于文学作品鉴赏的知识点, 析
_风__起__云__涌__,__与__出__猎__紧__张__气__氛__相__应__;__此__时__是__风__定__云__平__,__与__猎__归___
_后__踌__躇__从__容__的__心__境__相__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
法
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
指
夜不能寐、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导
(2)景物形象
技
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主要
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物 法
【例3】 (四川省2016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