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智慧树答案古诗词鉴赏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古诗词鉴赏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

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句。答案:苏轼

第一章

1.李白的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两句诗调侃的是()。答

案:杜甫

2.()是我国古代诗人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答案:陆游

3.南宋著名诗人()一再推崇杜甫的诗为“诗史”。答案:杨万里

4.下列诗句,不是杜甫创作的是()。答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

5.杜甫的《登高》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答案:秋

第二章

1.()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答案:柳永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中“红衰翠减”运用的修辞手法是()。答案:借

3.范仲淹的《渔家傲》用一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答案:异

4.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答案:王昌龄

5.下列诗句,不是王昌龄创作的是()答案: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

第三章

1.《诗经》共有()篇。答案:305

2.《蒹葭》选自“国风”中的()。答案:秦风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运用的修辞手法是()。答案:兴

4.《湘夫人》选自()。答案:九歌

5.《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答案:湘君

第四章

1.()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答案:陶渊明

2.《饮酒》(其五)这首诗中作者自问自答的两句是()。答案: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归园田居》(其二)中表达作者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

惧的两句是()。答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4.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佛”的是()。答案:王维

5.下列诗句,不是王维创作的是()。答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3)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3)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歌

作者:任红斌张衡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2013年第01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2. 简析两首诗歌是怎样描写笛声的。

3. 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4. 赏析这两首诗在表达艺术上的不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8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崔道融,江陵人(今湖北江陵县),唐末诗人。

5. 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6. 简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7.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诗歌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2题。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①杜审言,襄阳人,是杜甫的祖父。

②这首诗是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时所作。

9. 本诗颔联中有两个“平中见奇”的词,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0. 这首唐诗在写景方面别具特色,请简要分析之。

11. 请从意境角度赏析“归路满尘埃”这句诗。

12. 根据你的理解,请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6题。

三月晦日送客

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知识梳理

第1首关雎

【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主旨】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2首蒹葭(2016年)

【文学常识】《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爱情诗。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主旨】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第3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文学常识】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不仅能诗,且擅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姓杜的少府(县尉的通称)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主旨】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4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8、2012)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三章 诗词鉴赏与名句默写

中专 技校 职高单招 对口升学语文总复习 第三章 诗词鉴赏与名句默写
第三章 诗词鉴赏与名句默写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dictation
目录













第一节
古诗词鉴赏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1.感知古诗词的形象
·感知古诗词的形象有助于 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叙 事诗中,形象就是诗人所塑 造的人物形象,如《木兰诗》 中的木兰;写景咏物诗中, 形象就是诗人所描绘的景或 物,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中的野草。有时描写的形象 很多,就要将单个形象组合 起来,形成整体形象。
8.工丽
工丽,即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如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中的“红浸 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词句整齐,开头的“红”“青”色彩对比鲜明。
三、古诗词中常见的风格
词语
释义
9.直率
直率,即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直斥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 和无情压榨。
4.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大多是针对具体的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 有所感悟而作。怀古咏史诗发端 于秦汉时期,唐代是怀古咏史诗 创作的成熟期与繁荣期。
四、古诗词分类鉴赏
5.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在唐代进入创作 的繁荣时期,是对边塞生活的 艺术反映。边塞诗歌大多与战 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弘扬 爱国的主旋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部编版)课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部编版)课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部编版)课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极富浪漫情调,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三)古诗词鉴赏

(三)古诗词鉴赏

正 反 对 比 、 实结 合 、 托 ( 衬 、 虚 衬 正 反衬 )动 静结 合 、 静 为动 等 。如 2 1 、 化 00
年 徐 州 卷 考到 马 致 远 的《 净 沙 ・ 思 》 在 这 首 小令 中 , 者借 助 于哪 些 天 秋 : 作
具 有 明显 深 秋 色彩 的 事物 , 染 了一种 什 么样 的 气氛 ? 达 了天 涯 沦 落人 渲 表 怎样 的心 情 ? 一 考题 考 的就 是借 景 抒 情 的表 现 手法 。 者借 枯 藤 、 树 、 这 作 老
用法 、 义 人手 . 含 将词 语 放 在整 首 诗 词 中 , 悟 其 精 妙 之 处 。鉴 赏 时 , 以 感 可
先解 释词 语 的含 义 . 分 析 它 的 语 境 义 ; 再 如果 运 用 了某 种 修 辞 手法 , 以 可
结 合 其表 达 效 果 进 行 赏 析 , 果 无 修 辞 手法 , 从 词 的准 确 性 、 动 性 人 如 就 生 手进 行 赏析 。 2 1 如 0 0年 宿迁 卷 考 到杜 甫 的 《 春望 》 结合 全 诗 , 说 《 望》 : 说 春
★ ★ ★ ★ ★ ★
圈田园团囡
法 的理 解 。诗 人 用 青松 、 白云 衬托 隐 者 品格 的高 洁 ; 发 了诗 人 对 隐 者 的 抒 钦慕 之 情 和 没遇 到 隐者 的怅 惘之 情 。
3古诗 词 中某些 运 用精 妙 的 重 点词 语 。答 题 时 , . 同学 们 可 以从 词 语 的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唐诗宋词课件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唐诗宋词课件

2.鉴赏语言的一般知识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 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暗示性、跳跃性、多义 性)、典故(隐喻性)、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所在等 (1)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平淡、绚丽、明快、含蓄、 奔放、清新等。 (2)品味富有特色的词句 ①抓炼字、炼句 A.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 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 望 的 时 间 之 长 。 马 蹄 声 碎 喇 叭 声 咽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代形成的五,七言绝句和
律诗的总称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四联。有五律(五字)、七律(七 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 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 平声韵,一韵到底。
2.审读诗歌的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理解 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是很有启发和指示意义的。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柳中庸《征人怨》 (2004年江苏卷)、贾岛《题李凝幽居》 (1998年全国卷),赵嘏《江楼旧感》 (2003年北京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审读诗歌的小序。小序往往交待写作背景 与意图,概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奠定全诗的 感情基调。如姜夔《扬州慢》、白居易《琵 琶行》。

古诗词鉴赏 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古诗词鉴赏 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1、选择题:“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诗句。选项:

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苏辙

答案: 【苏轼】

2、选择题:()是我国古代诗人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

选项:

A:杜甫

B:陆游

C:白居易

D:陶渊明

答案: 【陆游】

3、选择题:南宋著名诗人()一再推崇杜甫的诗为“诗史”。

选项:

A:范成大

B:杨万里

C:朱熹

D:陆九渊

答案: 【杨万里】

4、选择题:下列诗句,不是杜甫创作的是()。

选项: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选择题:杜甫的《登高》描写的哪个季节的景色?选项:

A:春

B:夏

C:秋

D:冬

答案: 【秋】

1、选择题:()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选项:

A:欧阳修

B:周邦彦

C:柳永

D:范仲淹

答案: 【柳永】

2、选择题: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中“红衰翠减”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选项:

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夸张

答案: 【借代】

3、选择题:范仲淹的《渔家傲》用一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选项:

A:异

B:秋

C:无

D:泪

答案: 【异】

4、选择题: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选项:

A:高适

B:王昌龄

C:王之涣

D:岑参

答案: 【王昌龄】

5、选择题:下列诗句,不是王昌龄创作的是()选项:

A: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古诗词鉴赏三部曲

古诗词鉴赏三部曲

古诗词鉴赏三部曲

古诗词鉴赏三部曲

【一、读懂】

鉴赏一首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明”字。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比如,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古诗词鉴赏(第三课时)苏教版全三册-中考资料

古诗词鉴赏(第三课时)苏教版全三册-中考资料

谢谢大家
可怜
2,这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内容上描写了军营中的种种雄健,壮美的场景, 思想感情上表达了 ,语言风格上 ,这些方面与婉约派词 在风格上都有着截然的不同。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壮丽豪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 无时夜叩门。
答:这两句词“新”与“旧”使用了
对比的写法,再联系内容,作者通过对比 表面上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 时,感到这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 景物也依旧,实际上是抒发一种哀叹惆怅 的感情。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之画面或意境描 绘:
(1)抓准意象;
(2)展开联想,形成画面;
(3)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 地表达。
实战演练:
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名句赏析怎样答题——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
答题格式一般为:
(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 +表达作用(效果) +抒发情感(揭示道理)

古诗词鉴赏 (3)

古诗词鉴赏 (3)

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释】

①高兴亭:在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今属陕西)任上时)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②角声:行军打仗

用的鼓角之声

③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④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⑤酹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⑥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均是唐代长安的名胜)

赏析

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虽是笔力寻常,却有非凡意气。所以读陆游诗词,不可不知人论世,查其意旨。

陆游一生坎坷,极少被用,其主战思想为当权者所不容。而此词则作于他一生中少有的受到任用的时期。当

时他在南郑担任军务,身着戎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军队壮阔的生活以及自身抱负的得以发挥,使此时的他充满了豪情壮志。于是初秋登高,遥望长安南山,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豪气干云的《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上片前二句写边城秋景,作为全词底色。何为“秋到边城”?秋者,秋风也。风起而

知秋。秋风里含着边角哀声,这是听觉。“烽火照高台”,简单一个“照”字显得格外明亮大气。烽火冲天,高台屹立,这是视觉。一视一听,边意浓重,倍显苍凉悲壮。是为底色。接着二句则是作者于高兴亭中的活动。高唱歌,痛击筑,登高喝酒,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讲解篇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一节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古诗词鉴赏

考点击破

考点一分析意象类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吴松道中(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塞上忆汶水

[元]曹元用

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释】①沙碛:沙漠。②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边塞秋高云飞、战事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名师提醒

1.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

“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4)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答题技巧】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诗词鉴赏的学习计划

诗词鉴赏的学习计划

诗词鉴赏的学习计划

第一章:诗词鉴赏的意义

诗词鉴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诗词鉴赏,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

诗词鉴赏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操,让人在文学艺术的世界中得到心

灵的滋养和熏陶。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诗词鉴赏学习计划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章:学习目标和任务

1. 学习目标:通过诗词鉴赏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

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2. 学习任务:选取经典的古诗词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其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学习如

何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第三章:学习方法和步骤

1. 学习方法:

(1)阅读理解:选择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阅读,并针对其中的诗意、意境、修辞手法等

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理解。

(2)比较鉴赏:选取同一题材或同一时期的不同诗词进行比较鉴赏,找出其异同之处,

加深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3)背诵默写:选取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提高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能力。2. 学习步骤:

(1)选择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其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

(2)比较鉴赏不同诗词,发现其魅力和内涵。

(3)背诵默写经典诗词,加深对诗意和意境的体会。

第四章:学习内容和资料

1. 学习内容:

(1)选取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阅读和分析,例如《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2)选择不同题材或不同时期的诗词进行比较鉴赏,了解传统文学的多样性。

古诗词背诵鉴赏与解析

古诗词背诵鉴赏与解析

古诗词背诵鉴赏与解析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它以简约而富含哲理的语言,表达出

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古诗词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美学的表现,背诵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感悟其中的哲理

和情感。本文将探讨古诗词背诵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鉴

赏和解析。

一、古诗词背诵的重要性

古诗词背诵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1.文化传承: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背诵可

以将古代文化传承下去。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背诵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古诗词运用精炼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思

想和情感,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的

韵律、修辞和华丽的语言结构对于我们的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启发和

帮助。

3.情感体验与思考:古诗词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通过背

诵古诗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与哲理,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

体验和思考能力。有些古诗词具有深邃的哲理,通过背诵和领悟可以

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下面分别就杜甫的《登高》和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解析。

1.杜甫《登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简练的词句展现出登高所带来的壮丽景色以及背后的哲理。首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的壮阔景象,同时暗含着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哲理。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精神,乐观向上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古诗词鉴赏题目

古诗词鉴赏题目

第三章古诗词鉴赏

第一节诗

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五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五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五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第一章:认识古诗词

在五年级的语文园地课堂上,我们将开始接触古诗词这一古老而优美

的文学形式。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古诗词的起源和特点,让我们对

这一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开始尝试朗诵和欣

赏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比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通过

这些作品的欣赏,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哲思,也能对古诗

词的意境以及表现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章:韵律与格律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我们知道,古诗词在词牌、字数、韵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

要求塑造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和韵味。通过学习韵律和格律,我们不

仅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也能在写作时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章:古诗词鉴赏

在古诗词园地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古诗词的鉴赏活动。这些活

动包括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以及课堂上的诗词鉴赏比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增加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能培养自己独立欣赏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当然,这些鉴赏活动也为我们的作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

第四章:创作古诗词

最让我兴奋的莫过于在园地课堂上学习如何创作古诗词了。老师引导我们学习一些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选取诗题、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语,用自己的情感,创作了一些小诗小词。这样的创作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词的魅力,并激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的__孤__寂__心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 (2)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透露情感的
关键字词,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入__”_字__表__现__出__黄__河__东__流__入__海__的__生__气__;__“_摩__”_字__突__出__了__山__的__高__峻__。_
【简析】 (1)本题属于炼字型的诗歌鉴赏题,解释该字 在句中的含义,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入”是流入的 意思,“摩”是高的意思,两句诗的意思为“三万里长的 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 天”,从而也就是突出了河的生气和山的高峻。
了时间上的上限,年复一年,写出了遗民对朝廷的失望,实际是表露
作者的希望、心头的失望但不绝望的千转百回的心情。
【例2】 (四川省2015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 典
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 雪①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 ①诗人被贬到江州时作此诗。

(1)全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夜雪”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
_表__现__的__是__春__燕__与__人__之__间__的__一__种__亲__近__和__谐__的__关__系__。__作__者__借__燕__子___
_写__出__了__自__己__自__由__闲__适__生__活__的__快__乐__。__燕__子__之__乐__,__正__是__诗__人__之__乐__。_ 解
【例3】 (四川省2016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 典
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 ①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很短暂。咫,古
代称八寸为咫。
(1)颈联“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是怎样写燕的?请简要分 典
_风__起__云__涌__,__与__出__猎__紧__张__气__氛__相__应__;__此__时__是__风__定__云__平__,__与__猎__归___
_后__踌__躇__从__容__的__心__境__相__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步骤:提炼
所写物象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明确

后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联
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 导
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
界,这就是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
考查点主要为两块内容: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多以

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例1】 (四川省2014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 典
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析。

_写__微__雨__沾__湿__了__燕__子__的__翅__膀__,__是__诗__人__经__过__对__燕__子__的__细__致__观__察__得___
_来__的__,__那__么__泥__土__带__着__落__花__的__香__,__则__是__诗__人__因__欣__喜__和__爱__怜__产__生___ 解
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

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

夜不能寐、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2)景物形象

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主要
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物 法
踌躇满志,自 信潇洒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流潇洒、爱 情美满的周瑜,在谈笑风生中立下赫赫战 功,少年得志、从容潇洒、功业有成
金戈铁马,转 王昌龄《出塞》:即使饱经战争的艰辛与
战沙场
磨难,也不会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纵情山水,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个归隐田
隐田园
园从事耕作的隐者形象
形象
郁郁愤
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
重情重义,儿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女情长
凝噎。”(依依惜别,不忍别离)
辛苦劳作,淳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朴善良
鬓苍苍十指黑。”
常见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有:豪放潇洒、英姿飒爽、 技
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
_第__一__句__,__从__触__觉__角__度__感__知__衾__枕__之__冷__,__可__见__雪__大__;__第__二__句__从__视__觉_ _角__度__见__窗__户__之__明__,__说__明__雪__大__、__雪__深__;__第__三__、__四__句__从__听__觉__角__度__闻_ _折__竹__之__声__,__可__知__雪__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理想志向。
诗词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形象
举例

忧国忧民,心 系社稷
杜甫《蜀相》

历经磨难,坚 持追求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尤未悔。”(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 理)

胸怀宽广,豪 李白《将进酒》:开篇两组排比句,便让

放豁达
我们看到了这位狂放不羁的千古诗人形象
四川对口升学 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问题阅读与赏析
第三章 古诗词鉴赏

考点
常 内容 四川省近四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统计 考
解读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型
点 解
诗词 鉴赏
主要 考查 古代 诗词
第12题 第12题 第12题
第12题
主 观 题


诗词鉴赏在对口升学考试中属于文学作品鉴赏的知识点, 析
(1)已讶衾枕冷:触觉;复见窗户明:视觉;时闻折竹声: 听觉。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_夜__深__了__,__仍__时__时__传__来__竹__子__被__雪__压__断__的__声__音__,__衬__托__了__冬__夜__的__寂___ 例
_静__,__更__主__要__的__是__写__出__诗__人__彻__夜__无__眠__,__透__露__了__诗__人__谪__居__江__州__时___
【简析】 (2)本题答题指向很明确,找出诗歌中与景物、人物活
动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写
景,语气夸张,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了热爱之情;“泪尽”
是人物活动,饱含辛酸,写出了亡国之恨;“南望王师又一年”还是
人物活动,“望”写出了遗民苦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 “又”字扩大
举例

孤傲高洁,独 守节操
柳宗元《渔翁》:诗中的渔翁来去自如, 与山水合一,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遗 世独立

李清照《声声慢》:一个衣食无忧的贵妇

寂寞愁苦,身 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
世飘零
南的形象。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

居之悲、沦落之苦
怀才不遇、沉 陆游《书愤》:大志落空、奋斗落空,揽
驰的情态,迅捷追踪而至捕获猎物。“忽过新丰市,还归
细柳营”意为“转眼已过新丰市,不久又回归细柳营”,
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综上所述,
这两联突出了将军打猎灵敏、迅捷、轻松愉悦的特点。
(2)本诗以“千里暮云平”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_此__景__遥__接__篇__首__,__首__尾__不__但__彼__此__呼__应__,__而__且__形__成__对__照__;__当__初__是___ 例
【例4】 (四川省2017年对口升学考试试题)阅读下面的 典
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诗的中间两联突出了将军打猎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突__出__了__将__军__打__猎__灵__敏__、__迅__捷__、__轻__松__愉__悦__的__特__点__。_____________ 例
【简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
及对诗歌形象的分析。需要先理解诗歌的内容,揣摩诗人

用字的巧妙,再联系全诗分析将军打猎的特点。颔联的大
意是“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

快”。“草枯鹰眼疾”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
味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轻”的“轻”字写出了骏马飞
诗词中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与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 指
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登高》中的杜甫形象,
后者如《观猎》中的将军形象。古代诗歌抒情主人公一般

指作者自己。而作者在诗词中塑造、刻画的形象,往往是
作者的“代言人”,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中可看
_感__情__丰__富__而__浓__厚__,__具__有__感__染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 (1)分析诗歌的意象,抓住关键字 “湿”“香”,展开想象,代入句中分析。
(2)尾联“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典
情?请简要回答。

_的__神__奇__想__象__,__然__而__却__又__想__象__得__非__常__妥__帖__和__巧__妙__。__这__样__写__,__既___
_刻__画__出__燕__子__的__可__爱__也__表__达__了__诗__人__对__燕__子__的__怜__惜__、__爱__护__、__爱__赏__,_ 析
_这__样__写__更__加__含__蓄__,__因__而__更__见__妙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
【简析】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需要有机整合,准确表述。诗人留心观察燕子, 看着雏燕长大,燕子已经成为诗人生活的一部分,燕子给 他的生活带来了乐趣。让他不再孤寂,充实快活。

_失__地__的__企__盼__;__一__个__“_又__”_字__则__曲__折__地__表__达__出__对__苟__且__偷__安__的__南__宋___ 析
_朝__廷__迟__迟__没__有__收__复__失__地__的__失__望__与__埋__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 (2)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千里暮

云平”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行猎处之远景,已
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
而且形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
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从容的心境相称。
一、鉴赏古代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鉴赏Baidu Nhomakorabea代诗词的形象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 典
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_这__首__诗__前__两__句__用__夸__张__手__法__写__祖__国__河__山__的__雄__阔__壮__丽__,__饱__含__热__爱___ 例
_之__情__,__并__为__进__一__步__抒__情__作__了__铺__垫__;__第__三__句__“_泪__尽__”_二__字__将__亡__国___ _之__恨__宣__泄__无__疑__;__第__四__句__一__个__“_望__”_字__写__出__遗__民__对__南__宋__军__队__收__复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