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习题一参考答案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0943eeccda38376baf1fae26.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 第三章习题答案3-1 EDTA 在水溶液中是六元弱酸(H 6Y 2+),其p K a1~p K a6分别为0.9、1.6、2.07、2.75、6.24、10.34、则Y 4-的pK b3为:p K b3=p K w -p K a4=14-2.75=11.25 3-2解: 99.0108.110108.1/)H ()Ac (575-=⨯+⨯=+=---Θ+aaK cc K xx (HAc) = 1-0.99 = 0.01c (Ac -) = 0.99⨯0.1mol·L -1 = 0.099 mol·L -1c (HAc) = 0.01⨯0.1mol·L -1 = 0.001 mol·L -1 3-3(1) H 3PO 4 的PBE :c (H +)=c (H 2PO 4-)+2c ([HPO 42-]+3c ([PO 43-]+c (OH -)(2) Na 2HPO 4的PBE :c (H +)+c (H 2PO 4-)+2c ([H 3PO 4]= c ([PO 43-]+c (OH -)(3) Na 2S 的PBE :c (OH -)=c (HS -)+2c (H 2S)+c (H +)(4) NH 4H 2PO 4的PBE :c (H +)=c (NH 3)+2c (PO 43-)+c (HPO 42-) +c (OH -) - c (H 3PO 4)(5) Na 2C 2O 4的PBE :c (OH -)=c (HC 2O 4-)+2c (H 2C 2O 4)+c (H +)(6) NH 4Ac 的PBE :c (H +)+c (HAc)=c ( NH 3) +c (OH -)(7) HCl+HAc 的PBE :c (H +)=c (OH -)+c (HCl)+ c (Ac -)(8) NaOH+NH 3的PBE :c (OH -)=c (NH 4+)+c (H +)+c (NaOH) 3-4解:一元弱酸HA 与HB 混合溶液的PBE :c (H +)=c (A -)+c (B -)+c (OH -) (1) 将有关平衡关系式代入质子等衡式中得到计算c (H +)的精确式:w/H B )()HB (/HA)()HA (/)H (/)H (/)H (/(HB))HB (/)H (/HA)()HA (/)H (K cc K cc K cc cc K cc cc K cc cc K cc w+⋅+⋅=+⋅+⋅=ΘΘΘ+Θ+Θ+ΘΘ+ΘΘ+(1) 由PBE :c (H +)=c (A -)+c (B -)+c (OH -) ,若忽略c (OH -),则:c (H +)=c (A -)+c (B -),计算c (H +)的近似公式为: ΘΘ+⋅+⋅=cc K cc K c /H B )()HB (/HA)()HA ()H ((2) 再若{c (HA)/c }/K Ha ,{c (HB)/ c }/K HB 均较大,则c eq (HA)≈c 0(HA), c eq (HB)≈c 0(HB),计算[H +]的近似公式为: )H B ()H B ()H A ()H A ()H (00c K c K c ⋅+⋅=+3-5计算下列溶液的pH 值:(1),c (H 3PO 4)= 0.20mol ⋅L -1因为K a1/K a2>10,(c /c )/K a2>102.44,∴只考虑H 3PO 4的第一步解离 又因为(c /c )⋅K a1>10-12.61, (c /c )/K a1=29<102.81,∴用近似式计算:034.022.0109.64)109.6(109.62/4/)H (32331211=⨯⨯⨯+⨯+⨯-=++-=---ΘΘ+c c K K K cc a a a pH=1.47(3) c (Na 3PO 4)=0.1mol ⋅L -1Na 3PO 4 K b1=2.1⨯10-2, K b2=1.6⨯10-7 , K b3=1.4⨯10-12因为K b1 /K b2>10,(c /c )/ K b2>102.44,∴只考虑Na 3PO 4的第一步解离又因为(c /c )⋅K b1>10-12.61,(c /c )/K b1<102.81,∴用近似式计算:222221211106.321.0101.24)101.2(101.22/4/)OH(----ΘΘ-⨯=⨯⨯⨯+⨯+⨯-=++-=c c K K K cc b b bpOH=1.44,pH=12.56 (4) c (NH 4CN)= 0.1mol ⋅L -1NH 4CN 为两性物质,其酸常数p K a (NH 4+)=9.25,其共轭酸的酸常数p K a (HCN)=9.31 用最简式计算: 28.925.931.94101010)NH ()HCN (/)H (---+Θ+=⨯=⋅=a a K K ccpH=9.28 3-6答:若用弱酸弱碱作标准溶液,则滴定反应的反应完全程度小,pH 突跃范围小,滴定的终点误差大。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章习题答案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e3ffbb58fb770bf68a5549.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 第二章习题答案2-2(6) 答:分析纯NaCl 试剂若不作任何处理就用以 标定AgNO 3溶液的浓度,结果会偏高,原因是NaCl 易吸湿,使用前应在500~600︒C 条件下干燥。
如不作上述处理,则NaCl 因吸湿,称取的NaCl 含有水分,标定时消耗AgNO 3体积偏小,标定结果则偏高。
H 2C 2O 4⋅2H 2O 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标定NaOH 浓度时,标定结果会偏低。
因H 2C 2O 4⋅2H 2O 试剂较稳定,一般温度下不会风化,只需室温下干燥即可。
若将H 2C 2O 4⋅2H 2O 长期保存于干燥器中,则会失去结晶水,标定时消耗NaOH 体积偏大,标定结果则偏低。
2-3(1) H 2C 2O 4⋅2H 2O 和KHC 2O 4⋅ H 2C 2O 4⋅2H 2O 两种物质分别和NaOH 作用时,-△n (H 2C 2O 4⋅2H 2O):-△n (NaOH)=1:2 ;-△n (NaOH): -△n (KHC 2O 4⋅ H 2C 2O 4⋅2H 2O)=3:1 。
(2)测定明矾中的钾时,先将钾沉淀为KB(C 6H 5)4,滤出的沉淀溶解于标准EDTA —Hg(II )溶液中,在以已知浓度的Zn 2+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 EDTA : KB(C 6H 5)4+4HgY 2-+3H 2O+5H +=4Hg(C 6H 5)++4H 2Y 2-+H 3BO 3+K +H 2Y 2-+Zn 2+=ZnY 2-+2H +K +与Zn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
2-4解:m (NaOH)=c (NaOH)v (NaOH)M (NaOH)=0.1mol ·L -1⨯0.500L ⨯40g ·mol -1=2g1-1-142424242L mol 8.17molg 9895%L 1840)SO (H )SO H ()SO H )SO H (⋅=⋅⨯⋅==−g M w c (浓ρ c (H 2SO 4稀)v (SO 4稀)=c (H 2SO 4浓) V (H 2SO 4浓)0.2mol ⋅L -1⨯0.500L=17.8mol ⋅L -1⨯ V (H 2SO 4浓)V (H 2SO 4浓)=5.6mL2-5解:2HCl+Na 2CO 3=2NaCl+H 2O+CO 2-△n (Na 2CO 3)=-(1/2)△n (HCl)Ss m M V c w m V T w V m T )CO Na ((HCl)HCl)(21)CO Na (%30.58g2500.0mL 00.25mL g 005830.0HCl)(HCl)/CO Na ()CO Na (mL g 005830.0mL1mol 106.0g L 001.0L mol 1100.021HCl)()CO Na (HCl)/CO Na (32321-32321-1-13232==⨯⋅==⋅=⋅⨯⨯⋅⨯==−或:2-6解:1-1-24222222422422L mol 05229.0L2500.0mol 126.1g g 6484.1O)H 2O C H (O)H 2C (H O)H 2O C (H )O C H (⋅=⨯⋅=⋅⋅O ⋅=4V M m c 2-7解:(反应式略)-△n(NaOH)=-△n (KHC 8H 4O 4)m (KHC 8H 4O 4)=c (NaOH)v (NaOH)M (KHC 8H 4O 4)=0.1mol ⋅L -1⨯0.020L ⨯204.2g ⋅mol -1=0.4g-△n (H 2C 2O 4⋅2H 2O)=-(1/2)△n (NaOH)m (H 2C 2O 4⋅2H 2O)=(1/2)⨯0.1mol ⋅L -1⨯0.020L ⨯126g ⋅mol -1=0.13g%2.0%15.013.00002.0±=±=±==gg T E RE 2-8解:滴定反应:Na 2B 4O 7⋅10H 2O+2HCl=4H 3BO 3+2NaCl+5H 2O-△ n (Na 2B 4O 7⋅10H 2O)=-(1/2)△n(HCl)-△ n (B)=-2△n (HCl)SSm M V c w w M M w w M M w m M V c w B)((HCl)(HCl)2B)(%81.10%36.95mol 381.4g mol 10.81g 4O)10H O B Na (O)H 10O B (Na (B)4B)(%30.50%36.95mol g 4.381mol 201.2g O)H 10O B (Na O)H 10O B Na ()O B Na ()O B (Na %36.959536.0g000.1mol 381.4g L 02500.0L mol 2000.021O)H 10O B Na ((HCl)(HCl)21O)H 10O B Na (1-1-274227421-1-272227227427421-127422742==⨯⋅⋅⨯=⋅⨯⋅==⨯⋅⋅=⋅⨯⋅===⋅⨯⨯⋅⨯=⋅=⋅−或:2-9解:CO 32-+2H +=CO 2+H 2O-△ n (CO 32-)=-(1/2)△n (HCl)-△ n (BaCO 3)+{-△n (Na 2CO 3)}=-(1/2)△n (HCl)(HCl)(HCl)21)CO (Na )]BaCO (1[)BaCO ()BaCO (32333V c M w m M w m S S =−⋅+⋅L 03000.0L mol 100.021mol106)]BaCO (1[200.0mol 197g )(BaCO g 200.01-131-3⨯⋅⨯=⋅−⨯+⋅⨯=g w g w 解w (BaCO 3)=44.4% w (Na 2CO 3)=55.6%2-10解:Al 3++H 2Y 2-=AlY -+2H +-△ n (Al 3+)=-△n (EDTA) -△n (Al 2O 3)=-(1/2)△n (EDTA)Zn 2++ H 2Y 2-=ZnY 2-+2H +-△n (Zn 2+)=-△n (EDTA)%9.24g2000.0mol g 0.102)L 00550.0L mol 05005.0L 02500.0L mol 05010.0(21)O Al ()]Zn ()Zn ()EDTA (EDTA)([21)O Al (1113232=⋅⨯⨯⋅−⨯⋅=−=−−−Sm M V c V c w 2-11解:ClO 3-+6Fe 2++6H +=Cl -+6Fe 3++3H 2O-△n (ClO 3-)=-(1/6)△n (Fe 2+) -△n [Ca(ClO 3)2]=-(1/12) △n (Fe 2+)Cr 2O 72-+6Fe 2++14H +=2Cr 3++6Fe 3++7H 2On (Fe 2+)=6n (Cr 2O 72-)%08.12g2000.0mol g 0.207)L 01000.0L mol 02000.06L 02600.0L mol 1000.0(121])Ca(ClO [11123=⋅⨯⨯⋅⨯−⨯⋅=−−−w 2-12解:Ca 2++C 2O 42-=CaC 2O 4CaC 2O 4+2H += H 2C 2O 4+ Ca 2+5 H 2C 2O 4+2MnO 4-+6H +=2Mn 2++10CO 2+8H 2O-△n(CaO)=-△n (Ca)=-(5/2)△n (MnO 4-)g 2.0%40mol g 08.56mL 030.0L mol 02.025CaO)()CaO ()KMnO ()KMnO (251144=⋅⨯⨯⋅⨯==−−w M V c m S。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习题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78b574783e0912a2162a64.png)
1、根据化学反应的分类,滴定分析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滴定法。
2、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2CO3或硼砂为基准物质,若Na2CO3吸水,则标定结果__________;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去,则标定结果__________;(以上两项填无影响、偏高、偏低)若两者均保存妥当,不存在上述问题,则选__________作为基准物好,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取纯的K2Cr2O75.8836g,配制成1000mL溶液,则此溶液的c﹙K2Cr2O7﹚为_______mol/L;C﹙1/6 K2Cr2O7﹚为_________mol/L;TK2Cr2O7/Fe为___________g/mL;TK2Cr2O7/Fe2O3为__________g/mL;TK2Cr2O7//Fe3O4______________g/mL。
4、滴定管在装标准溶液前需要用该溶液洗涤________次,其目的________。
5、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两种。
6、滴定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7、常用于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常用于标定NaOH 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碱滴定法测定Na2B4O7·10H2O,B,B2O3,NaBO2·H2O四种物质,它们均按反应式B4O72-+2H+ +5H2O =4H3BO3进行反应,被测物与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北大《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
![北大《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a852ba0029bd64783e2c97.png)
北大《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1. 为什么用作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有确定的计量关系?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为什么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的要求比重量分析高?解答:滴定分析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只有具有了确定的计量关系,才能进行准确的计算。
化学计量点是指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摩尔)与被测物的量(摩尔)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
终点:指示剂为指示剂的变色点.2. 若将H 2C 2O 4.·2H 2O 基准物长期保存于保干器中,用以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分析纯的NaCl 试剂若不作任何处理用以标定 AgNO 3溶液的浓度,结果会偏高,试解释之。
解答:H 2C 2O 4.·2H 2O 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保干器中易脱水,变成H 2C 2O 4·H 2O 或H 2C 2O 4,若在计算时仍以H 2C 2O 4.·2H 2O 计算,表观的NaOH 浓度为: ='N a O H C N a O HO2H O C H V .22422n N a O H O 2H O C H V M 100022422⨯⨯=∙标W 而实际的NaOH 浓度为:N a O H O C H N a O H V M W C ⨯⨯=42210002标或 N a O H O H O C H N a O H V M W C ⨯⨯=∙242210002标M H2CO4·H2O < M H2CO4·2H2OM H2CO4 < M H2CO+2H2O∴ C’NaOH < C NaOH即标定结果偏高。
同时可对NaCl 标定AgNO 3的情况进行分析。
NaCl 若不作处理含有较多的水分表观的AgNO 3浓度为:C’AgNO3=331000AgNO NaCl AgNO NaCl V M W V n ⨯⨯=标 而实际的AgNO 3浓度为:3231000AgNO O nH NaCl AgNO V M W C ⨯⨯=∙标M NaCl ·nH2O >M NaCl ∴ C ’AgNO3 >C AgNO3即表观浓度偏高。
定量分析概论部分习题.doc
![定量分析概论部分习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12de67589b89680202d82503.png)
定量分析概论部分习题一、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属于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如何减免?1.天平盘被腐蚀2.天平零点有微小波动3.读数时,发现标尺有些漂移4.试剂中含有微量杂质干扰主反应5.试剂中还有微量待测组分6.待测液未充分混均7.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读不准8.滴定管刻度不均匀9.测量过程中,电压温度的波动10.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不慎滴在台面上二、根据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将下列数据修约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1415926;0.51749;15.454546;0.378502;7.6915; 2.3625三、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计算下式。
1.50.2+2.51-0.6581 = ? (52.1)2.0.0121X25.66X2.7156=? (0.114)八八eg /20.00-14.39)162.2060.0982 x ----------------- x -----------3. -------------- ————, --------------- --- x!00% = ? (21.0%)1.41824. 1.187X0.85+9.6X 10-3 - 0.0326 X 0.00824 4- 2.1 X 10-3 = ?(0.9)四、滴定结果的计算1.以间接法配制O-lmol L'1的盐酸溶液,现用基准物质Na2CO3标定。
准确称取基准试剂Na2CO30.1256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30mL蒸馅水完全溶解后,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测HC1标准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消耗的体积为21.30mL,计算该HC1 标准溶液的浓度o (OJlBmol-L'1)2.测某试样中铝的含量,称取0.1996g试样,溶解后加入c(EDTA)=0.02010 mol-I/1的标准溶液30.00mL,调节酸度并加热使AF+完全反应,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用c(Zn2+)=0.02045 molT标准溶液网滴至终点,消耗Zn"标准溶液6.00mL。
《定量分析的任务、分类和步骤》测试题及答案
![《定量分析的任务、分类和步骤》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11d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8.png)
一、简答题:
1、定量分析的任务是什么?
答: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相对含量;
2、进行定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答:分析化学的内容十分丰富,除按任务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外,关于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按照样品用量、被测组分含量、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及测定对象的不同,分为许多种类。
3、简述进行定量分析有哪些步骤?
答:完成一项分析任务,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取样:样品或试样是指在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物质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分析化学对试样的基本要求是在组成和含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被分析的总体。
合理的取样是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基础。
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必须采取特定的方法或顺序。
一般来说要多点取样(指不同部位、深度),然后将各点取得的样品粉碎之后混合均匀,再从混合均匀的样品中取少量物质作为试样进行分析。
2、试样的分解:定量分析一般采用湿法分析,即将试样分解后转入溶液中,然后进行测定。
分解试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酸溶法、碱溶法和熔融法。
操作时可根据试样的性质和分析的要求选用适当的分解方法。
在分解试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分不应该有任何损失;(2)不应引人待测组分和干扰物质;
(3)分解试样最好与分离干扰物质相结合;(4)试样的溶解必须完全。
3、测定:根据分析要求以及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4、计算并报告分析结果:根据测定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组分的含量,并写出分析实验报告。
定量分析单选、判断题库及参考答案
![定量分析单选、判断题库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15ca0bc5da50e2524d7f5c.png)
注意: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单项选择题1、使分析天平较快停止摆动的部件是(C)A、吊耳B、指针C、阻尼器D、平衡螺丝2、天平零点相差较小时,可调节(B)A、指针B、拔杆C、感量螺丝D、吊耳3、天平及砝码应定时检定,一般规定检定时间间隔不超过(B)A、半年B、一年C、二年D、三年4、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该把天平横梁托起是为了(B)A、称量迅速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C、防止天平的摆动D、防止天平梁的弯曲5、使用电光分析天平时,标尺刻度模糊,这可能是因为(A)A、物镜焦距不对B、盘托过高C、天平放置不水平D、重心铊位置不合适6、同一样品分析,采取一种相同的分析方法,每次测得的结果依次为31.27%、31.26%、31.28%,其第一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是(B)A、0.03%B、0.00%C、0.06%D、-0.06%7、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分析中偶然误差的是(A)A、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B、进行对照试验C、进行空白试验D、进行仪器的校正8、测定某铁矿石中硫的含量,称取0.2952g,下列分析结果合理的是(C)A、32%B、32.4%C、32.42%D、32.420%9、三人对同一样品的分析,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得结果为:甲:31.27%、31.26%、31.28%;乙:31.17%、31.22%、31.21%;丙:31.32%、31.28%、31.30%。
则甲、乙、丙三人精密度的高低顺序为(A)A、甲>丙>乙B、甲>乙>丙C、乙>甲>丙D、丙>甲>乙10、在一组平行测定中,测得试样中钙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2.38、22.36、22.40、22.48,用Q 检验判断、应弃去的是(C )。
(已知:n=5时,Q0.90 =0.64)A、22.38B、22.40C、22.48D、22.3911、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 平均含量为30.60% ,而真实含量为30.30% 则30.60%-30.30%=0.30% 为(B )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相对偏差D、绝对偏差12、测定某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含量,得以下数据:79.58%、79.45%、79.47%、79.50% 79.62%、79.38%其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A )A、0.09%B、0.11%C、0.90%D、0.06%13、用25mL移液管移出溶液的准确体积应记录为(C)A、25mLB、25.0mLC、25.00mLD、25.000mL14、下列四个数据中修改为四位有效数字后为0.5624的是:(C )(1)0.56235(2)0.562349 (3)0.56245 (4)0.562451A、1,2B、3,4C、1,3D、2,41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C)A、[H+]=0.0003mol/LB、pH=8.89C、c(HCl)=0.1001mol/LD、4000mg/L16、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的pKa值为12.35,其Ka值应表示为(B)A、4.5×1013B、4.5×10-13C、4.46×1013D、4.46×10-1317、在某离子鉴定时,怀疑所用蒸馏水含有待检离子,此时应(D )A、另选鉴定方法B、进行对照试验C、改变溶液酸度D、进行空白试验18、在进行某离子鉴定时未得肯定结果,如怀疑试剂已变质,应进行(B )A、重复实验B、对照试验C、空白试验D、灵敏性试验19、能更好的说明测定数据分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偏差B、相对偏差C、平均偏差D、相对平均偏差20、测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导致偶然误差的是(C )A、砝码未经校正B、试样在称量时吸湿C、几次读取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略偏高21、计算式(30.582—7.43)+(1.6—0.54)+2.4963中,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是(C)A、30.582B、7.43C、1.6D、0.5422、若一组数据中最小测定值为可疑时,用Q检验法的公式为(D )A、d/RB、S/RC、(Xn-Xn-1)/RD、(X2-X1)/(Xn-X1)23、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D )A、愈小愈好B、等于0C、没有要求D、在允许误差范围内24、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A)A、数据的分散程度B、数据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C、数据的大小D、数据的集中程度25、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方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D)A、<0.1%B、>0.1%C、<1%D、>1%26、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D)A、精密数字B、准确数字C、可靠数字D、有效数字27、1.34×10-3%有效数字是(C)位。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9a4cb1aaea998fcc220edc.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 第三章习题答案3-1 EDTA 在水溶液中是六元弱酸(H 6Y 2+),其p K a1~p K a6分别为、、、、、、则Y 4-的pK b3为:p K b3=p K w -p K a4=14-=3-2解:99.0108.110108.1/)H ()Ac (575-=⨯+⨯=+=---Θ+a a K c c K x x (HAc) = 1- =c (Ac -) = ·L -1 = mol·L -1c (HAc) = ·L -1 = mol·L -13-3(1) H 3PO 4 的PBE :c (H +)=c (H 2PO 4-)+2c ([HPO 42-]+3c ([PO 43-]+c (OH -)(2) Na 2HPO 4的PBE :c (H +)+c (H 2PO 4-)+2c ([H 3PO 4]= c ([PO 43-]+c (OH -)(3) Na 2S 的PBE :c (OH -)=c (HS -)+2c (H 2S)+c (H +)(4) NH 4H 2PO 4的PBE :c (H +)=c (NH 3)+2c (PO 43-)+c (HPO 42-) +c (OH -) - c (H 3PO 4)(5) Na 2C 2O 4的PBE :c (OH -)=c (HC 2O 4-)+2c (H 2C 2O 4)+c (H +)(6) NH 4Ac 的PBE :c (H +)+c (HAc)=c ( NH 3) +c (OH -)(7) HCl+HAc 的PBE :c (H +)=c (OH -)+c (HCl)+ c (Ac -)(8) NaOH+NH 3的PBE :c (OH -)=c (NH 4+)+c (H +)+c (NaOH)3-4解:一元弱酸HA 与HB 混合溶液的PBE :c (H +)=c (A -)+c (B -)+c (OH -)(1) 将有关平衡关系式代入质子等衡式中得到计算c (H +)的精确式:w/HB)()HB (/HA)()HA (/)H (/)H (/)H (/(HB))HB (/)H (/HA)()HA (/)H (K c c K c c K c c c c K c c c c K c c c c K c c w +⋅+⋅=+⋅+⋅=ΘΘΘ+Θ+Θ+ΘΘ+ΘΘ+ (1) 由PBE :c (H +)=c (A -)+c (B -)+c (OH -) ,若忽略c (OH -),则:c (H +)=c (A -)+c (B -),计算c (H +)的近似公式为:ΘΘ+⋅+⋅=c c K c c K c /HB)()HB (/HA)()HA ()H ((2) 再若{c (HA)/c }/K Ha ,{c (HB)/ c }/K HB 均较大,则c eq (HA)c 0(HA), c eq (HB)c 0(HB),计算[H +]的近似公式为: )HB ()HB ()HA ()HA ()H (00c K c K c ⋅+⋅=+3-5计算下列溶液的pH 值:(1),c (H 3PO 4)= L -1因为K a1/K a2>10,(c /c )/K a2>,只考虑H 3PO 4的第一步解离又因为(c /c )K a1>, (c /c )/K a1=29<,用近似式计算:034.022.0109.64)109.6(109.62/4/)H (32331211=⨯⨯⨯+⨯+⨯-=++-=---ΘΘ+cc K K K c c a a a pH= (3) c (Na 3PO 4)=L -1Na 3PO 4 K b1=10-2, K b2=10-7 , K b3=10-12因为K b1 /K b2>10,(c /c )/ K b2>,只考虑Na 3PO 4的第一步解离又因为(c /c )K b1>10-,(c /c )/K b1<,用近似式计算:222221211106.321.0101.24)101.2(101.22/4/)OH (----ΘΘ-⨯=⨯⨯⨯+⨯+⨯-=++-=c c K K K c c b b bpOH=,pH=(4) c (NH 4CN)= L -1NH 4CN 为两性物质,其酸常数p K a (NH 4+)=,其共轭酸的酸常数p K a (HCN)=用最简式计算:28.925.931.94101010)NH ()HCN (/)H (---+Θ+=⨯=⋅=a a K K c c pH=3-6答:若用弱酸弱碱作标准溶液,则滴定反应的反应完全程度小,pH 突跃范围小,滴定的终点误差大。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答案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2c3bb960590c69ec37640.png)
μ的 95%置信区间为:
0.052% 0.052% ⎞ ⎛ ,35.66% + 3.18 × ⎜ 35.66% − 3.18 × ⎟ 4 4 ⎠ ⎝ = (35.58%,35.74%)
1 − α = 0.90 ,则 α = 0.10 , t 0.10 (3) = 2.35
同理:
课 后
μ的 90%置信区间为: (35.60%,35.72%)
ww w.
2+
+ 10CO 2 + 8H 2 O
1 ⎛1 ⎞ c⎜ KMnO 4 ⎟ = 0.050mol ⋅ L−1 2 ⎝5 ⎠
kh da
m 0.3250 × 10 3 = = 0.01988mol ⋅ L−1 M ⋅ V 65.39 × 250.0
w.
1
co
m
⎛1 ⎞ ⎛1 ⎞ c⎜ KMnO 4 ⎟ ⋅ V (KMnO 4 ) ⋅ M ⎜ CaO ⎟ 5 ⎠ ⎝2 ⎠ × 100% w(CaO) = ⎝ 3 m s × 10 5 × 0.020 × 30 × 56.08 40% = × 100% 2m s × 10 3 m s = 0.21g ⎛1 ⎞ K 2 Cr2 O 7 ⎟ = 0.1200mol ⋅ L−1 ,为 ⎝6 ⎠
分析化学习题与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章 绪论
1.1 30.0mL 0.150mol·L-1 的 HCl 溶液和 20.0mL 0.150mol·L-1 的 Ba(OH)2 溶液相混合,所 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 c(Ba(OH) 2 )(
量) =
2 × 0.150 × 20.0 − 0.150 × 30.0 = 0.015mol ⋅ L−1 (20.0 + 30.0) × 2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答案
![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2c3bb960590c69ec37640.png)
⎛1 ⎞ n⎜ KHC 2 O 4 ⋅ H 2 C 2 O 4 ⎟ = n( NaOH) ⎝3 ⎠
氧化还原反应中:
V (KMnO 4 ) =
第 2 章 习题参考答案
2.2 测定试样中 CaO 的质量分数时,得到如下结果:35.65%、35.69%、35.72%、35.60%。问: (1)统计处理后的分析结果应如何表示? (2)比较 95%和 90%置信度下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答案: (1) 结果表示为:n=4, x = 35.66% ,s=0.052% (2) 1 − α = 0.95 ,则 α = 0.05 , t 0.05 (3) = 3.18
4
答
案
2.1 测定某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时,六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是 20.48%、20.55%、20.58%、20.60%、 20.53%、20.50%。 (1) 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 中位数、 平均偏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和平均值的标准差; (20.54%, 20.54%, 0.12%, 0.037%, 0.046%, 0.22%, 0.019%) (2)若此样品是标准样品,其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20.45%,计算以上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 误差。(+0.09%, 0.44%)
∴σ1 与σ2 无显著差异。 (2)用 t 检验法检验μ1 是否等于μ2 假设μ1=μ2
课 后
(1)用 F 检验法检验σ1=σ2 是否成立(α =0.10) 假设σ1=σ2
F计算
2 s大 0.9 2 = 2 = = 2.2 < F表 = F0.05 (4,3) = 9.12 s小 0.6 2
度(c)的 Na2C2O4 溶液?要配制 100mL 溶液,应称取 Na2C2O4 多少克?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d2c100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c.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什么是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量数据,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
它是科学研究、商业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骤进行定量分析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明确想要回答的问题或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可以帮助确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向。
2.设计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观察和记录等。
分析方法则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分析等。
3.收集数据:根据设计好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这可能包括制作问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等。
4.整理和清洗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包括删除异常值、缺失数据处理和数据转换等。
5.进行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目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6.解释和呈现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呈现,可以使用图表、表格或文字进行说明。
7.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常用的定量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有多种方法和工具可以应用,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工具: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展示的方法。
常见的描述统计方法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和分布等。
2.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
通过抽样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如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等。
3.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因变量与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可以预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评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并进行因果分析。
4.聚类分析:聚类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组,将相似的观测值归为一类。
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相似性,对数据进行分类。
5.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联性,通过降维将相关的变量归纳为几个共同的因子,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五章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2d2bfb98195f312b3169a580.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五章习题答案5-8答:(1)白云石是一种碳酸盐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其比例约为1?1 。
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是将试样经盐酸溶解后,调节pH=10,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原因是:pH=10时,由于lg K f(CaY)-lg K f(MgY)<6,Mg2+的干扰严重,lg K f?(CaY)<8,故第一化学计量点附近无明显pCa突跃,但lg?Y(H)=,lg K f?(MgY)= 故可测钙镁含量。
(2)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12,可用EDTA单独滴定Ca2+ ,原因是:此时形成Mg(OH)2沉淀,Mg2+ 被掩蔽,故可单独滴定Ca2+。
(3)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8,用EDTA滴定,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
原因是:pH=8时,由于Mg2+的干扰,使得 lg K f?(CaY)<8, 不能分步滴定Ca2+,且lg K f?(MgY)<8,,故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
5-9 (1)5-10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2)(1)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稳定性愈大;(2)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大;(3)pH值愈高,酸效应系数愈大;(4)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的pM突跃范围愈大。
5-11 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简称,它的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螯合比一般为1?1。
5-12 计算EDTA二钠盐水溶液pH值的近似公式是pH=(1/2)(p K a4+p K a5) (=。
(EDTA相当于六元酸)5-13 PAR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显红色:HIn- pK= H+ +In—使用该指示剂的pH范围是pH<。
5-14解:pNi计=(1/2)(lg K?f(NiY)+p c计)=(1/2)(lg K f(NiY)-lg?Y(H)+p c计)=(1/2) =5-15解:查表:pH=时 lg?Y(H)=;pH=时 lg?Y(H)=,lg K f(MgY)=pH=时lg K?f(MgY)= ?不能准确滴定,pH=时lg K?f(MgY)= ?能准确滴定。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习题一参考答案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习题一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348b4452d380eb62946db0.png)
一、 选择题1、用同一NaOH 滴定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两种弱一元酸,则a K Θ较大的弱一元酸(B ) A 消耗NaOH 多;B 突跃范围大;C 计量点pH 较低;D 指示剂变色不敏锐。
2、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为±0.0001g ,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质量为(B )A0.1g ;B0.2g ;C0.3g ;D0.4g.3、以HCl 溶液滴定某碱样,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25±0.01ml ,终读数为32.25±0.01ml ,则用去HCl 溶液的准确体积为(D )A32.0ml ;B32.00ml ;C32.00±0.01ml ;D32.00±0.02ml 。
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则(A )A 滴定越准确;B 选择指示剂越多;C 变色敏锐;D 滴定越不准确。
5、溶液pH 降低,EDTA 的配位能力会(B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
6、用KMnO 4法测定Ca 2+离子,所采用的滴定方式是(B )法 A 直接滴定法;B 间接滴定法;C 返滴定法;D 置换滴定法。
7、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波长与能量的关系为(B ) A 波长愈长,能量愈大;B 波长愈长,能量愈小;C 波长无能量无关。
8、在酸性条件下,莫尔法测Cl -,其测定结果(B ) A 偏低;B 偏高;C 正好;D 无法确定。
9、下列有关配体酸效应叙述正确的是(B )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稳定性越大;B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大;CpH 越高,酸效应系数越大。
10、酸性介质中,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高锰酸钾的速度为(B ) A 同酸碱滴定一样,快速进行;B 开始几滴要慢,以后逐渐加快; C 始终缓慢;D 开始快,然后逐渐加快,最后稍慢。
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考虑的因素是(D )ApH 突跃范围;B 要求的误差范围;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D 指示剂的结构。
北京大学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习题_4
![北京大学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习题_4](https://img.taocdn.com/s3/m/0453ff7c27d3240c8447ef3a.png)
北京大学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1.已知铜氨络合物各级不稳定常数为:K 不稳1=7.8⨯10-3 K 不稳2=1.4⨯10-3K 不稳3=3.3⨯10-4 K 不稳4=7.4⨯10-5(1) 计算各级稳定常数K1-K4和各积累常数β1-β4;(2) 若铜氨络合物水溶液中Cu(NH 3)42+的浓度为Cu(NH 3)32+的10倍,问溶液中[NH 3]是多少?(3) 若铜氨络合物溶液的C NH3=1.010-2M ,C Cu2+=1.0⨯10-4M,(忽略Cu 2+,NH 3的副反应)。
计算Cu 2+与各级铜氨络合物的浓度。
此时溶液中以那种形体为最主要?解:(1) 稳定常数K 1=45-4101.4104.711⨯⨯==不稳K K 2=34-3103.0103.311⨯⨯==不稳K K 3=23-2107.1101.411⨯⨯==不稳K K 4===不稳3-1107.811⨯K 1.3⨯102 各级累积常数β1=K 1=1.4⨯104β2=K 1K 2=1.4⨯3.0⨯107=4.2⨯107β3=K 1K 2K 3=1.4⨯3.0⨯7.1⨯109=3.0⨯1010β4=K 1K 2K 3K 4=1.4⨯3.0⨯7.1⨯1.3⨯1011=3.9⨯1012(2) β3=332233]][[])([NH Cu NH Cu ++,β4=432243]][[])([NH Cu NH Cu +- ])([]][[]][[])([23333243224334++++=NH Cu NH Cu NH Cu NH Cu ββ=][1])([])([3233243NH NH Cu NH Cu ⋅++ [NH 3]=43233243])([])([ββ⋅++NH Cu NH Cu =10⨯1210109.3100.3⨯⨯ =0.077(ml/l)(3) Φ0=43433323231][][][][11NH NH NH NH ββββ++++ =8126104724109.3100.3102.4104.111----⨯+⨯+⨯+⨯+ =443109.3100.3102.41⨯+⨯+⨯ =4103.71⨯ =1.4⨯10-5Φ1=4343332323131][][][][1][NH NH NH NH NH βββββ++++ =3104.74102.1 =1.910-3Φ2=43433323231232][][][][1][NH NH NH NH NH βββββ++++ =43103.7102.4⨯⨯ =0.058Φ3=43433323231333][][][][1][NH NH NH NH NH βββββ++++ =44103.7100.3⨯⨯ =0.41Φ4=43433323231434][][][][1][NH NH NH NH NH βββββ++++ =44103.7109.3⨯⨯ =0.53)/(104.110104.1][945022l mol C Cu Cu ---+⨯=⨯⨯=Φ=+)/(109.110109.1])([7431232l mol C NH Cu Cu ---+⨯=⨯⨯=Φ=+)/(108.510058.0])([6422232l mol C NH Cu Cu --+⨯=⨯=Φ=+)/(101.41041.0])([5432332l mol C NH Cu Cu --+⨯=⨯=Φ=+)/(103.51053.0])([5442432l mol C NH Cu Cu --+⨯=⨯=Φ=+答:主要形体为Cu(NH 3)32+和Cu(NH 3)42+。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d47989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7.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导言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是一种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方法。
在各个领域,包括金融、市场营销、经济学、社会学等,定量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研究和决策分析中。
本教程旨在介绍定量分析的基础概念和常见方法,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定量分析领域。
一、数据收集与准备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和准备分析所需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源于各种渠道,包括调查问卷、实验数据、公开数据集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
一般来说,数据准备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理和数据转换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删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等;数据整理是指将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整合到一个数据集中;数据转换是指对数据进行变换和标准化,以满足分析的需求。
二、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频数分布等。
•均值(Mean)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用于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Median)是一组数据的中间值,用于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当数据存在极端值时,中位数比均值更具有代表性。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度量。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
•频数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是将数据按照取值范围进行分组,并统计每个组的频数。
频数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描述性统计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比较数据。
三、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概率理论和统计学原理,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假设检验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
推断统计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取值。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物流定量分析形考答案
![物流定量分析形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59531ec281e53a5802ff09.png)
第一次作业物资调运方案优化的表上作业法1、A3、B最优调运方案最小成本为=100╳15+1500╳7+400╳30+600╳51+500╳25=67100(元)第二次调运方案(百元)8、运输平衡表与公里数表最优调运方案第二次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线性规划法一、1、232、⎥⎦⎤⎢⎣⎡--815360,,,,3、94、⎥⎥⎥⎦⎤⎢⎢⎢⎣⎡321642963,,,,,,5、[]106、[]40,7、⎥⎦⎤⎢⎣⎡--4103241,,,,8、5╳4二、1、C 三、1、(1)3A-2B=⎥⎥⎥⎦⎤⎢⎢⎢⎣⎡=⎥⎥⎥⎦⎤⎢⎢⎢⎣⎡--⎥⎥⎥⎦⎤⎢⎢⎢⎣⎡761652117202024222963636339,,,,,,,,,,,,,,,,,,(2)3A T+B=⎥⎥⎥⎦⎤⎢⎢⎢⎣⎡=⎥⎥⎥⎦⎤⎢⎢⎢⎣⎡--⎥⎥⎥⎦⎤⎢⎢⎢⎣⎡10646254710101012111963633396,,,,,,,,,,,,,,,,, (3)AB-BA=⎥⎥⎥⎦⎤⎢⎢⎢⎣⎡---=⎥⎥⎥⎦⎤⎢⎢⎢⎣⎡-⎥⎥⎥⎦⎤⎢⎢⎢⎣⎡-044402220434014646418416426,,,,,,,,,,,,,,,,,,2、BA=⎥⎥⎥⎦⎤⎢⎢⎢⎣⎡--=⎥⎥⎥⎦⎤⎢⎢⎢⎣⎡---⎥⎥⎥⎦⎤⎢⎢⎢⎣⎡--531421131211203012011,,,,,,,,,,,,四、1、解:设销售甲为1χ件,销售乙为2χ件ma χS=31χ+42χ 1χ+2χ≤6 1χ+22χ≤82χ≤31χ·2χ≥02、解:设生产A 1为1χ公斤,A 2为2χ公斤A 3为3χ公斤 minS=5001χ+3002χ+4003χ0.71χ+0.12χ+0.33χ≤1000.21χ+0.32χ+0.43χ≤50 0.11χ+0.62χ+0.33χ≤80 1χ,2χ,3χ≥03解:设生产桌子1χ张,椅子2χmaxS=121χ+102χ 101χ+142χ≤1000 201χ+122χ≤8801χ.2χ≥0五1、⎥⎥⎥⎦⎤⎢⎢⎢⎣⎡---=∴⎥⎥⎥⎥⎥⎥⎥⎦⎤⎢⎢⎢⎢⎢⎢⎢⎣⎡---−→−⎥⎥⎥⎥⎥⎦⎤⎢⎢⎢⎢⎢⎣⎡---−→−⎥⎥⎥⎦⎤⎢⎢⎢⎣⎡--−→−⎥⎥⎥⎦⎤⎢⎢⎢⎣⎡----411177782553513543513511100357357357010358352355500135435135111001027100012011027100137400012011003120101430012011,,,,,,,,,,,,,,,,,,,,,,,,,,,,,,,,,,,,,,,,,,,,,,,,,,,,,,,,,,,,,,,A 2、为的有未知量,期中一般解:,,,,,,,,,,,,,,,,,,,,,,,,,,,,,,,,,,,,43432431344233000003441023301000003441011111344100112311111χχχχχχχχ⎭⎬⎫⎩⎨⎧+--=-+=∴⎥⎥⎥⎦⎤⎢⎢⎢⎣⎡---−→−⎥⎥⎥⎦⎤⎢⎢⎢⎣⎡----−→−⎥⎥⎥⎦⎤⎢⎢⎢⎣⎡--六、⎥⎦⎤⎢⎣⎡=∴⎥⎥⎥⎥⎦⎤⎢⎢⎢⎢⎣⎡−→−⎥⎦⎤⎢⎣⎡−→−⎥⎦⎤⎢⎣⎡-−→−⎥⎦⎤⎢⎣⎡--⎥⎦⎤⎢⎣⎡--=⎥⎥⎥⎦⎤⎢⎢⎢⎣⎡-⎥⎦⎤⎢⎣⎡--52226165621062620152602121102221211021012522251012011100211,,)(,,,,,,,,,,,,,,,,,,,,,,,,,,,,,,,,T AA 2、⎪⎭⎪⎬⎫⎪⎩⎪⎨⎧-=-==⎥⎥⎥⎦⎤⎢⎢⎢⎣⎡--−→−⎥⎥⎥⎦⎤⎢⎢⎢⎣⎡--−→−⎥⎥⎥⎦⎤⎢⎢⎢⎣⎡----−→−⎥⎥⎥⎦⎤⎢⎢⎢⎣⎡---111110010101001220021101001413021101111413011111223321χχχ一组解:,,,,,,,,,,,,,,,,,,,,,,,,,,,,,,,,,,3、又未知量期中一般解为:,,,,,,,,,,,,,,,,,,,,,,,,,,,33231000001100101011001100231058303520231χχχχχ⎭⎬⎫⎩⎨⎧==∴⎥⎥⎥⎦⎤⎢⎢⎢⎣⎡--−→−⎥⎥⎥⎦⎤⎢⎢⎢⎣⎡---−→−⎥⎥⎥⎦⎤⎢⎢⎢⎣⎡---第三次作业库存管理中优化的导数方法一、1、A 2、C3、A4、B二、1、(32χ+2+3χ)e χ2、=22)2(ln 22χχχχχ+++三、1、解:设批量为q 2、解:(q )=100+40q (q)=q1000000╳1000+2q ╳0.05 q=1000-1010p=1000-q=q qq025.010+ p=100-101qR(q)=100q-101q(1)L(q)=R(q)-c(q) =-1000+60q-101qL (q )60-51q=0 唯一驻点:q=300(件) ∴运输量为300件时,利润最大 (2)p (300)=100-101╳300=700文/件 (q)=0025.0102=+-qq唯一驻点:q=2╳105(件) 答:最优批量为2╳105件。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七章习题答案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七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977cbe998fcc22bdd10d0c.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七章习题答案7-1(1) B(2) B(3) C(4) C, D(5) A(6) C, D, E7-2 (1) 吸光光度法能用于定性测定的依据是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能用于定量测定的理论依据是光吸收定律。
(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760nm,波长300nm 的单色光属于紫外光。
(3)下列水溶液选择性吸收光的颜色为:A,CuSO 4:黄色;B,K 2Cr 2O 7:青蓝色;C,KMnO 4:绿色;D,NiSO 4:紫色。
(4) 绘制吸收光谱的目的是选择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所用的入射光波长,绘制工作曲线的目的是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未知试液的吸光度A x 后,在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c x 。
从理论上讲,工作曲线的形状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5)分光光度计表头上,均匀的标尺是透光度T 不均匀的标尺是吸光度A ,测定时应读吸光度。
(7) 溶液的吸光度为0.30时,透光度为50%,溶液的透光度为0.60时,吸光度为0.22。
7-3 解:由T 1 = 60%, 得A 1 = 0.22, A 2 = 0.44故:T 2 = 36%7-4 解:14134444L mol 101.5L100.0mol g 158g 100.8)(KMnO )KMnO ()KMnO ()KMnO (−−−−⋅⨯=⨯⋅⨯==V M m cA =εbc =2.23⨯103L ⋅mol -1⋅cm -1⨯1.0cm ⨯5.06⨯10-4mol ⋅L -1=1.1T=7.9%将溶液稀释一倍后,A '==A/2=1.13/2=0.55, T =28%7-5解:(1) 求铁标准溶液浓度:11122442244L g 100.0L 5000.0mol g 482g 432.0mol g 8.55O]H 12)Fe(SO [(NH ]O H 12)Fe(SO [(NH Fe)()Fe (−−−⋅=⨯⋅⨯⋅=⋅⨯⋅=ρρM M(2)由工作曲线查得未知试液的浓度ρ(Fe 3+)=0.00810g ⋅L -1(3)换算为原试液的浓度:1133L g 1.105250250L g 00810.0)Fe ()Fe (−−++⋅=⨯⨯⋅=⨯=稀释倍数值的从工作曲线上查得试液ρρ (以下答案,略)。
【PPT】北京大学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习题
![【PPT】北京大学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9cc8d76f1aff00bed51e9f.png)
。
提炼升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 形态并存;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4、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5、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快速阅读教材,并结合教学案,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什么时期?商周时代 的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 2、我国古代冶铁技术的成就有哪些? 3、铁器和钢的广泛应用有何重要作用?
问题导学:中国古代的金属冶炼技艺
问题1: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
地位的象征,也是青铜制造技术成熟的 标志,其形成至少应追朔到___________ 商周 时期 。 问题2:观察以下图片,概括商周时代青 铜铸造业的特点是什么 ?
自主探究:中国古代的纺织业
中国古代在纺织业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完成下列表格。
门 类 丝织业 时 代 上古时代 西周以后 汉代 唐宋 棉纺织业 宋末元初 元代 元明时期 成 就 养蚕缫丝 品种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称号 “缂丝”技术、“通经断纬” 棉花向内地传播、新兴部门 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材料四:在远古时代, 中国丝织生产,以北 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 之地。其后逐渐演变 为“南盛北衰”,迄 至宋代,中国的丝织 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 南地区,尤以苏州、 杭州、南京和广州等 地为盛。
5. 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
经济重心的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是
。
材料五: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 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 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6: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 是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2009年.广东高考B卷. 3 )康熙皇帝任 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 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纺织品 应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三章习题答案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三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05db74b73f242326c5f49.png)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 第三章习题答案3-1 EDTA 在水溶液中是六元弱酸(H 6Y 2+),其p K a1~p K a6分别为0.9、1.6、2.07、2.75、6.24、10.34、则Y 4-的pK b3为:p K b3=p K w -p K a4=14-2.75=11.253-2解:99.0108.110108.1/)H ()Ac (575-=⨯+⨯=+=−−−Θ+a a K c c K x x (HAc) = 1-0.99 = 0.01c (Ac -) = 0.99⨯0.1mol·L -1 = 0.099 mol·L -1c (HAc) = 0.01⨯0.1mol·L -1 = 0.001 mol·L -13-3(1) H 3PO 4 的PBE :c (H +)=c (H 2PO 4-)+2c ([HPO 42-]+3c ([PO 43-]+c (OH -)(2) Na 2HPO 4的PBE :c (H +)+c (H 2PO 4-)+2c ([H 3PO 4]= c ([PO 43-]+c (OH -)(3) Na 2S 的PBE :c (OH -)=c (HS -)+2c (H 2S)+c (H +)(4) NH 4H 2PO 4的PBE :c (H +)=c (NH 3)+2c (PO 43-)+c (HPO 42-) +c (OH -) - c (H 3PO 4)(5) Na 2C 2O 4的PBE :c (OH -)=c (HC 2O 4-)+2c (H 2C 2O 4)+c (H +)(6) NH 4Ac 的PBE :c (H +)+c (HAc)=c ( NH 3) +c (OH -)(7) HCl+HAc 的PBE :c (H +)=c (OH -)+c (HCl)+ c (Ac -)(8) NaOH+NH 3的PBE :c (OH -)=c (NH 4+)+c (H +)+c (NaOH)3-4解:一元弱酸HA 与HB 混合溶液的PBE :c (H +)=c (A -)+c (B -)+c (OH -)(1) 将有关平衡关系式代入质子等衡式中得到计算c (H +)的精确式:w/HB)()HB (/HA)()HA (/)H (/)H (/)H (/(HB))HB (/)H (/HA)()HA (/)H (K c c K c c K c c c c K c c c c K c c c c K c c w +⋅+⋅=+⋅+⋅=ΘΘΘ+Θ+Θ+ΘΘ+ΘΘ+ (1) 由PBE :c (H +)=c (A -)+c (B -)+c (OH -) ,若忽略c (OH -),则:c (H +)=c (A -)+c (B -),计算c (H +)的近似公式为:ΘΘ+⋅+⋅=c c K c c K c /HB)()HB (/HA)()HA ()H ((2) 再若{c (HA)/c }/K Ha ,{c (HB)/ c }/K HB 均较大,则c eq (HA)≈c 0(HA), c eq (HB)≈c 0(HB),计算[H +]的近似公式为:)HB ()HB ()HA ()HA ()H (00c K c K c ⋅+⋅=+3-5计算下列溶液的pH 值:(1),c (H 3PO 4)= 0.20mol ⋅L -1因为K a1/K a2>10,(c /c )/K a2>102.44,∴只考虑H 3PO 4的第一步解离又因为(c /c )⋅K a1>10-12.61, (c /c )/K a1=29<102.81,∴用近似式计算:034.022.0109.64)109.6(109.62/4/)H (32331211=⨯⨯⨯+⨯+⨯−=++−=−−−ΘΘ+cc K K K c c a a a pH=1.47 (3) c (Na 3PO 4)=0.1mol ⋅L -1Na 3PO 4 K b1=2.1⨯10-2, K b2=1.6⨯10-7 , K b3=1.4⨯10-12因为K b1 /K b2>10,(c /c )/ K b2>102.44,∴只考虑Na 3PO 4的第一步解离又因为(c /c )⋅K b1>10-12.61,(c /c )/K b1<102.81,∴用近似式计算:222221211106.321.0101.24)101.2(101.22/4/)OH (−−−−ΘΘ−⨯=⨯⨯⨯+⨯+⨯−=++−=c c K K K c c b b bpOH=1.44,pH=12.56(4) c (NH 4CN)= 0.1mol ⋅L -1NH 4CN 为两性物质,其酸常数p K a (NH 4+)=9.25,其共轭酸的酸常数p K a (HCN)=9.31用最简式计算:28.925.931.94101010)NH ()HCN (/)H (−−−+Θ+=⨯=⋅=a a K K c c pH=9.283-6答:若用弱酸弱碱作标准溶液,则滴定反应的反应完全程度小,pH 突跃范围小,滴定的终点误差大。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e3b093b0029bd64793e2c87.png)
第一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 天平两臂不等长,属于系统误差。
可对天平进行校正或者更换天平。
(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 2+。
属于系统误差。
可更换蒸馏水,或作空白试验,扣除蒸馏水中Ca 2+对测定的影响。
1-3 填空(1) 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相对相差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测定中有无系统误差,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判断测定中的系统误差是否因试剂、蒸馏水不纯等所致。
(3)F 检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 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 1~d 6分别为0、+、、、+,则d 6为。
(提示:一组平行测定,各单次测定结果偏差的代数和为0)1-4解:%3.0mL 50.6mL 02.01r ±=±=E %08.0mL65.25mL 02.02r ±=±=E 上述计算说明为减小滴定管的体积误差,应适当增大取液的体积。
1- 5解: 纯FeSO 4·7H 2O 试剂中w (Fe)的理论值是:%09.20mol g 0.278mol 55.85g O)H 7FeSO (Fe)(Fe)(1--124=⋅⋅=⋅=M M w %06.20%405.2004.2003.2010.20=+++=x d i 分别为:%,%,%,%%03.0%401.002.003.004.0=+++==d 平均偏差 %2.0%06.20%03.0===x d d r %03.0%09.20%06.20-=-=-=T x Ea%2.0%06.20%03.0-=-==x Ea E r %03.01401.002.003.004.02222=-+++=S %2.0%06.20%03.0===x S 变异系数 6解:1- 7解:用Q 值检验法:应保留用4d 检验法: %90.242%93.24%87.24=+=x %60.0%05.25%05.25%90.24-=-=相对误差%2.0%90.24%87.24%93.24=-=相对相差73.04.033.1247.1242.1247.12=<=--=表计Q Q %37.12%442.1238.1234.1233.12=+++=x %03.0%405.001.003.004.0=+++=d %12.04=d%应保留1- 8解:解法1S=%有系统误差解法2因为%不在平均值置信区间内 有系统误差1- 9解:S 1=% S 2=% dx x i 4%10.0%37.12%47.12<=-=-%62.21=x 18.33.134%03.0%42.21%62.21=>=⨯-=-=表计t n s x t μ)%05.062.21(403.018.362.21±=⨯±=±=n ts x μ%4.961=x %9.932=x 12.9F 26.09.0F 2222=<===计小大计S SS 1和S 2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数据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有系统误差,即温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选择题1、用同一NaOH 滴定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两种弱一元酸,则a K Θ较大的弱一元酸(B ) A 消耗NaOH 多;B 突跃范围大;C 计量点pH 较低;D 指示剂变色不敏锐。
2、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为±0.0001g ,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质量为(B )A0.1g ;B0.2g ;C0.3g ;D0.4g.3、以HCl 溶液滴定某碱样,滴定管的初读数为0.25±0.01ml ,终读数为32.25±0.01ml ,则用去HCl 溶液的准确体积为(D )A32.0ml ;B32.00ml ;C32.00±0.01ml ;D32.00±0.02ml 。
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则(A )A 滴定越准确;B 选择指示剂越多;C 变色敏锐;D 滴定越不准确。
5、溶液pH 降低,EDTA 的配位能力会(B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
6、用KMnO 4法测定Ca 2+离子,所采用的滴定方式是(B )法 A 直接滴定法;B 间接滴定法;C 返滴定法;D 置换滴定法。
7、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波长与能量的关系为(B ) A 波长愈长,能量愈大;B 波长愈长,能量愈小;C 波长无能量无关。
8、在酸性条件下,莫尔法测Cl -,其测定结果(B ) A 偏低;B 偏高;C 正好;D 无法确定。
9、下列有关配体酸效应叙述正确的是(B ) A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稳定性越大;B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大;CpH 越高,酸效应系数越大。
10、酸性介质中,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高锰酸钾的速度为(B ) A 同酸碱滴定一样,快速进行;B 开始几滴要慢,以后逐渐加快; C 始终缓慢;D 开始快,然后逐渐加快,最后稍慢。
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考虑的因素是(D )ApH 突跃范围;B 要求的误差范围;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D 指示剂的结构。
12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17221.061-∙==L mol O Cr K c 的K 2Cr 2O 7滴定121.0)(-+∙≈L m o l Fe c 硫酸亚铁溶液,其计量点电势为0.86V ,对此滴定最适合的指示剂为(C ) A 邻二氮菲亚铁V 06.1='Θϕ;B 二苯胺V 76.0='Θϕ;C 二苯胺磺酸钠V 84.0='Θϕ;D 亚甲基蓝V 36.0='Θϕ13、在1mol·L -1HCl 介质中,用FeCl 3(V Fe Fe 77.023/=++Θϕ)滴定SnCl 2(V Sn Sn 14.024/=++Θϕ)终点电势为(D )A0.56V ;B0.54V ;C0.46V ;D0.35V .14、当M+Y 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 存在,若1)(=L M α,则(A ) A M 与L 没有副反应;B M 与L 的副反应严重;C M 与L 的副反应较弱。
15、共轭酸碱对K a 的K b 的关系(C ) AK a +K b =K w ;B K a /K b =K w ;C K b =K w / K a ;16、pH=5.0,45.6lg )(=H Y α,若用EDTA 直接滴定M 离子,则绝对稳定常数)(MY K f Θ至少为(A )A1014.45;B1012.45;C108;D1012.90;17、定量分析工作中,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D )A 愈小愈好;B 等于0;C 没有要求;D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18、0.1mol·L-1Na 2CO 3(K b1=1.8×10-4,K b2=2.4×10-8)溶液的pH 值(B ) A2.38;B11.62;C8.00;D6.00。
19、系统误差的性质(A )A 单向性;B 重复性;C 单峰性;D 对称性。
20、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很大,则说明(C )A 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B 光通过该物质溶液时的光程长;C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 测定该物质灵敏度很高。
二、填空题1、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系统误差是否存在);2、空白试验的目的是(减小试剂误差);3、F 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4、为检查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 )检验;5、某酸碱指示剂9100.1-⨯=HIn K ,则该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1±=HIn pK pH );6、一氧化还原指示剂V 86.0='Θϕ,电极反应d e Ox Re 2=+,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n059.0+'=Θϕϕ); 7、莫尔法使用的指示剂是(K 2CrO 4);8、EDTA 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简称;9、在吸光光度法,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之比即为I t /I 0,称为(透光度); 10、吸光光度法用于定量测定的理论依据是(朗比定律:A=εbc );11、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过程,反应达平衡时共轭酸碱对(得失质子数相等),表达这种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质子条件式);12、准确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它可用(误差)来表示; 13、影响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因素为(c )和(k a ); 14、在用Na 2C 2O 4对KMnO 4,通常用(H 2SO4)调节酸度。
三、判断题1、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2、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金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都是一样的,随着c(H +)的变化而发生颜色改变(×);5、指示剂的变色点与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不符合,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6、可疑值的取舍问题实质上是区分偶然误差和过失的问题(×);7、pH=3.05是一个三位有效数字(×);8、用EDTA 法测定某金属离子时,酸度越低,)(MY K f 'Θ值越大,对准确滴定有利(×); 9、测定混合酸碱溶液时,若消耗HCl 的体积V1<V2,则混合碱的组成一定是NaOH 和Na 2CO 3(×);10、(NH 4)2S 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c(H +)+c(HS -)+2c(H 2S)=c(OH -)+c(NH 3)(√);11、在沉淀滴定法中,由于沉淀的吸附所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12、标定KMnO4溶液,为使反应较快进行,可以加入Mn 2+(×);13、以AgNO 3标准溶液滴定NaCl 时,K 2CrO 4多加了一些会产生负误差(√);14、以NaOH 溶液滴定HCl 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 15、以FeSO4溶液滴定Ce 4+(V 126=计ϕ)=1.26V 溶液时,用邻苯氨基苯甲酸(V 89.0=Θϕ)作指示剂所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
四、简答题: 1、 EDTA 配位滴定过程中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①)(MY K f 'Θ的影响 当c(M)一定时,)(MY K f 'Θ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②浓度的影响 当)(MY K f 'Θ一定时,金属离子的原始浓度c(M)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2、用Na 2C 2O 4对KMnO 4标准溶液的标定过程中,需要何种介质?为什么?答:该反应需要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通常用H2SO4控制溶液酸度,避免使用HCl 或HNO 3,因Cl -具有还原性,可与MnO4-作用,而HNO 3具有氧化性,可能氧化被滴定的还原物质。
3、酸碱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是什么?-++⇔In H HIn酸式色 碱式色)()()()(HIn c In c H c HIn K -+Θ= )()(lg )(-Θ-=In c HIn c HIn pK pH 1)()(=-In c HIn c )(HIn pK pH Θ=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指示剂在变色点所显示的颜色,是酸式型和碱式型等浓度的混合色。
10)()(>-In c HIn c 1)(-<ΘH I n pK pH (只能看到酸式色) 10)()(<-In c HIn c 1)(+>ΘHIn pK pH (只能看到碱式色) 可见,当pH 低于1)(-<ΘHIn pK pH 或超过1)(+>ΘHIn pK pH 时,都看不出指示剂随pH 值改变而变化,只有在1)(±=ΘHIn pK pH 范围内,人们才能觉察到由pH 改变所引起的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这个可以看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的pH 区间,叫做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
滴定突跃是指示剂选择的依据,只要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在突跃范围以内(或基本在突跃范围以内),都可用该指示剂指示终点。
五、计算题1、称取CaCO 30.5000g,溶于50.00mlHCl 溶液中,多余的HCl 溶液用NaOH 溶液回滴,消耗6.20ml,1mlNaOH 溶液相当于1.01mlHCl 溶液,求HCl 和NaOH 溶液的浓度。
设HCl 的浓度为xmolL -1,NaOH 的浓度为ymolL -1x y 01.1=505000.01020.6105033=⨯-⨯--y x 2、取混合酸(H 2SO 4+H 3PO 4)试液25.00ml 稀释至250ml,吸取25.00ml,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以0.20001-∙L mol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需要18.0ml ,然后加酚酞指示剂,继续滴加NaOH 溶液至酚酞变色,又消耗NaOH 溶液10.30ml,求试液中的分别含量,以g/ml 表示。
此类问题属于混合酸的滴定问题 H 2SO 4的∞=1a K 、22100.1-⨯=a K H 3PO 4的31105.7-⨯=a K 、82103.6-⨯=a K 、133104.4-⨯=a KH 2SO 4属于强酸第一级完全解离,第二级解离常数22100.1-⨯=a K ,所以用NaOH 滴定时H 2SO 4最先被滴定,一级二级之间没有突跃。
因为:41210/4342 a PO H a SO H K K所以硫酸的二级解离与磷酸的一级解离之间不能分别滴定,之间无突跃。
因为:42110/4343≥a PO H a PO H K K 43210/4342≥a PO H a SO H K K所以:磷酸的一级与二级解离能分别滴定,产生pH 突跃,三级解离由于831043- a PO H K 所以不能直接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