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T
n周
T= t / n
二:强迫振动法
' — —
1.激振方法:可变周期(变频)振动荷载、离心电机、电磁激励荷载 (荷载幅值不变) 2.测试方法:测量记录下结振幅——频率关系 A
振幅
ω1
ω2
ω3 ω4
ω
7.2.2 结构阻尼的测量
△
阻尼来源:结构内部、外部、支座 阻尼对振动影响: 共振时 1 抗震中:大好 p=ql 隔振中:小好
4. 检测方法 自由激振法
人工激振法
强迫激振法 环境随机振动法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7.2.1 人工激振测量自振频率
一:自由振动法 1.激振方法:人工施加初位移、初速度、突加荷 2.测试方法:测量记录下结构振幅(加速度或速度)—— 时间关系
A
振幅(位移、速度、加速度)
t 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TTt第七章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7.1 概述 1.动力特性参数(或模态参数) 自振频率(周期)、阻尼参数、振型 是结构固有特性与外荷载无关 2.要求: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 结构动力计算和试验所必需的基本参数 3.作用:(1)抗震设计中 地震作用力大小—结构自振周期 动力计算模型——结构动力特性 (2)防共振、隔振、减振 (3)检测、诊断结构健康状态
xn+2 xn+k
1 xn λ =2 ln x n+k k
1 μ (θ )
p
百分表
c
p
ql/2 ql/2
拉
介绍:主要方法、振型的概念
7.2.3 振型测量
l/4 l/2 l/4
m
1
1
0.5
0.3
单自由度
结构性能检验方法和内容
结构性能检验方法和内容一、结构性能检验的方法1.力学测试方法力学测试方法是结构性能检验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建筑物进行载荷实验、振动测试、位移监测等方法,可以获取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参数,如刚度、强度、频率等。
常用的力学测试设备包括伸缩钢片测压仪、振弦、加速度计等。
力学测试方法可以直接测量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是结构性能检验的重要手段。
2.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筑结构受力性能的方法。
常用的数值模拟软件有有限元软件、飞行特技软件等。
结构性能检验中,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得到结构承载能力、变形等参数。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建筑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受力情况,为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3.实测与检验法实测与检验法是通过对实际建筑结构进行实测和检验,获取结构性能参数的方法。
通过在结构上布设应力计、位移计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受力情况。
常见的实测与检验法包括钢材拉力测试、混凝土压力测试、混凝土弹性模量测试等。
实测与检验法可以直接获取结构的变形与荷载关系,为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二、结构性能检验的内容1.抗震性能检验抗震性能检验是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内容。
通过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检验,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确定结构的安全性。
抗震性能检验的内容包括结构的抗震容量、抗震需求、地震动特性等。
抗震性能检验在地震区建筑物的设计和维护中非常重要,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2.承载能力检验承载能力检验是对建筑结构进行承载能力评估的内容。
通过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检验,可以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确定结构的可靠性。
承载能力检验的内容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变形等。
承载能力检验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
3.动力特性检验动力特性检验是对建筑结构进行动力性能评估的内容。
通过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检验,可以了解结构在外界荷载下的反应,为结构的设计和维护提供依据。
工程结构实验与检测第3章 结构动力试验
使用时要定期标定。 压电式加速度计原理
四、测振配套仪器
1、放大器 微积分放大器:与位移、速度传感器相配。 电荷放大器:与压电式拾振器相配。 2、动态电阻应变仪 主要用于测动应变,还可以测位移、速度、 加速度、振幅等参数的变化过程。 3、记录仪器
常用的有数据采集仪。
5、仪器配套
磁电式 拾振器
微积分 放大器
其特点是运动具有周期性,作用的 大小和频率按一定规律变化,使结构产 生强迫振动。
离心力加载 :机械式激振器
机械式激振器
使一对偏心块按相反方向运转,便由离心力产 生一定方向的加振力。改变质量或调整带动偏心质 量运转的电机的转速,可调整激振力的大小。
使用时将激振器底座固定在被测结构物上, 由底座把激振力传递给结构,致使结构受到简谐变 化激励作用。
2 1 2
1 2
振型:用共振法测建筑物振型
3、脉动法
脉动法:是通过测量建筑物由于外界环境脉 动(如地面脉动、气流脉动等)而产生的微幅振 动,来确定建筑物的动力特性。
脉动记录的分析方法有:主谐量法;频谱分析法。 主谐量法:脉动信号的主要成分是基频谐量,
在脉动记录里常常出现酷似“拍”的现象,在波形 光滑之处“拍”的现象最显著,振幅最大。凡有这 种现象之处,振动周期大多相同。这一周期往往即 是结构的基本周期。
时间标志
2i c2h2i
c1, c2 正负应变的标定常数
动应变频率: f
L0 L
f0
二、动位移测定
要全面了 解结构在动力 荷载作用下的 振动状态,可 以设置多个测 点进行动态变 位测量,以作 出振动变位图。
注意:振动变位与振型的区别。
三、动力系数测定
结构动力系数定义为: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 的动挠度和静挠度的比值。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 荷载频率不应使构件和荷载架发生共振,同时应使构 件在试验时与实际工作时的受力状态一致,为此荷载 频率与构件固有频率应满足一定条件: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0.8或1.3
内容总结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动力特性参数,振动模态参数。动挠度和静挠度的比值称为动 力系数。疲劳(定义)(P166):。测定破坏荷载、疲劳寿命及破坏特征。荷载取值: 上限值根据构件在荷载标准值最不利组合下产生的弯距计算求得。另一种是静荷载与 疲劳荷载交替施加。疲劳试验过程中要进行三种形式的试验。荷载的次数、破坏特征 和荷载值。测振传感器布置:沿结构高度或跨度方向连续布置水平和垂直测振传感器, 整体结构布置在各层楼面、屋面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6.6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 实际工程测量:
❖ 某疾病控制中心实验楼建于1977年,原设计为六层,实际建成七层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整体筏板基础,建筑面积约5880m2,建筑为典型的内 廊式办公楼,平面布置规则,结构纵横方向平面尺寸分别为56m,15m,建筑 高度约为24m 。
2E-12
0
Hz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6.6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 图5 Y方向各楼层与7层速度反应的互谱曲线
互谱幅值
1.2E-11
1E-11
3 # 1 2 - 7 互谱幅值( m / s * m / s )
0
-1 -0.644 -0.03 0.594 0.969 0.935 0.509
❖ 1. 测定结构动力荷载或振源的特性,即测定引起振动的 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频率及其规律。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一.概述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
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
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
n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M y(t) C y(t) K y(t) p(t)式中M、C、K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维矩阵;p(t)为外部作用力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 为位移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加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 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振型Y(i)和阻尼比_: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
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岀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 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其最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
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
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
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和自由振动法。
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
结构动力实验报告结构动力实验报告一、引言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和响应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结构的动力响应,可以了解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特性等重要参数,为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探索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
二、实验目的1. 测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2. 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3. 探究结构的阻尼特性。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使用一台振动台和一根悬臂梁作为实验结构。
2. 实验方法:a.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在不同频率下,通过改变振动台的频率控制结构的激励频率,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定结构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振动台的频率。
b. 测定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改变振动台的振幅,分析结构在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c. 测定阻尼特性:在结构上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并记录下响应的幅值和相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定固有频率和振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结构的频率-振型曲线,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分析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可以推测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分析动力响应特性:对于不同外力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绘制振动幅值和相位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结构的频率响应特性,如共振频率、共振幅值等。
通过对比不同外力激励下的响应曲线,可以研究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和耦合效应。
3. 探究阻尼特性:通过添加不同阻尼装置,测定结构在不同阻尼条件下的振动响应。
分析阻尼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可以评估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五、实验结论1. 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是结构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测定可以了解结构的模态分布情况。
2. 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与外力激励频率和振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响应曲线可以评估结构的共振情况和非线性特性。
3. 阻尼对结构的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适当的阻尼装置可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
试验模态分析
讲座
主讲人
殷祥超
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教研室
结构动力分析与测试方法
动力学系统:
输入----系统----输出
结构动力特性:
固有频率、阻尼、振型、加速度、速度、 位移、动应力、载荷。
一、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 理论分析:(有限元法)
已知结构、载荷计算系统特性和响应。 – 结构模态分析(固有振型、固有频率) – 动力响应分析(位移、应力)
• 时间历程分析 (振型叠加法、直接积分法) • 响应谱分析(模态响应、模态应力) • 频率响应分析 • 随机振动分析
•试验分析:
试验模态分析----参数识别技术
(频域法、时域法,实模态、复模态)。
•时域法-----数学模型,时间序列法、最小二乘复指数 法、随机减量法。
FFT
传递函数估计
参数识别
时域信号
系统输入激励{F}和输出响应{X}的关系为: X H F
在 p 点激励、l 点响应:
H lp
Xl Fp
n i 1
ki
li pi 2mi
j ci
在 l 点激励、 p 点响应:
H pl
Xp Fl
n
pili
i1 ki 2mi jci
H lp ( )
n i 1
1
i
Dlp 2
在 p 点激励、l 点响应:
H lp
Xl Fp
n i 1
ki
li pi 2mi
j ci
n
H lp ( )
Dlp
2
i 1
1
i
2
jci
i
n
H lp ( ) H lpi ( ) i 1
土木工程结构动载试验祥解
定义: 工程结构的动力特性又称结构的自振特性,是反映
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态参数,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 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
方法: 结构动力性能试验的激振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
环境随机激振法。人工激振法又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 迫振动法
第2页/共22页
人工激振法
(2)疲劳试验的应变测量
一般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动应变,测点布置依试验具体要求而定。
(3)疲劳试验的裂缝测量
目前测裂缝的方法还是利用光学仪器目测或利用应变传感器电测裂缝等
(4)疲劳试验的挠度测量
疲劳试验中动挠度测量可采用接触式测振仪、差动变压器式位移计 和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等 。
第15页/共22页
5.疲劳试验试件的安装
在工程结构中,有一些结构物或构件,如承受吊车荷载作 用的吊车梁,直接承受悬挂吊车作用的屋架等,它们主要承受 重复性的荷载作用。而这些结构物或构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达 到破坏时的强度比其静力强度要低得多,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结构疲劳试验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性能 及其变化规律。
疲劳试验荷载简图
6.3工程结构的动力反应试验测定
1.寻找主振源的试验测定方法
(1)逐台开动法 当有多台动力机械设备同时工作时,可以逐台开动,实测结构在每
个振源影响下的振动反应,从中找出影响最大的主振源。 (2)实测波形识别法 根据不同振源将会引起规律不同的强迫振动这一特点,其实测振动波
形一定有明显的不同特征,如下图所示。因此可采用波形识别法判定振源 的性质,作为探测主振源的参考依据。
2 1
阻尼系数: 2 1
2
2
阻尼比:
第6页/共22页
结构动力测试方法和要求
结构动力测试方法和要求B.1 基本规定B.1.1 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可根据结构的特点选择下列测试方法:1 结构的基本振型,宜选用环境振动法、初位移法等方法测试;2 结构平面内有多个振型时,宜选用稳态正弦波激振法进行测试;3 结构空间振型或扭转振型宜选用多振源相位控制同步的稳态正弦波激振法或初速度法进行测试;4 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时,可选用随机激振法或人工爆破模拟地震法。
B.1.2 结构动力测试设备和测试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采用稳态正弦激振的方法进行测试时,宜采用旋转惯性机械起振机,也可采用液压伺服激振器,使用频率范围宜为0.5Hz~30Hz,频率分辨率不应小于0.01Hz;2 对加速度仪、速度仪或位移仪,可根据实际需要测试的振动参数和振型阶数进行选取;3 仪器的频率范围应包括被测结构的预估最高和最低阶频率;4 测试仪器的最大可测范围应根据被测结构振动的强烈程度选定;5 测试仪器的分辨率应根据被测结构的最小振动幅值选定;6 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应小于0.05;7 在进行瞬态过程测试时,测试仪器的可使用频率范围应比稳定测试时大一个数量级;8 传感器应具备机械强度高、安装调节方便、体积重量小且便于携带、防水、防电磁干扰等性能;9 记录仪器或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电平输入及频率范围,应与测试仪器的输出相匹配。
B.2 测试要求B.2.1 环境振动法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试时应避免或减小环境及系统干扰;2 当测量振型和频率时,测试记录时间不应少于5min;当测试阻尼时,测试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min;3 当需要多次测试时,每次测试应至少保留一个共同的参考点。
B.2.2 机械激振振动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应正确,选择的激振力应合理;2 当激振器安装在楼板上时,应避免楼板的竖向自振频率和刚度的影响,激振力传递途径应明确合理;3 激振测试中宜采用扫频方式寻找共振频率;4 在共振频率附近测试时,应保证半功率带宽内的测点不少于5个频率。
第7章 工程结构动力试验
测振仪器系统框图
测振仪器系统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1、测振传感器:包含位移、速度、加速度、 应变、温度。 2、测振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电压放大器、 电阻应变仪等。 3、测振记录、显示系统。
一、测振仪器的性能指标
由于测量目的和试验对象的不同,对测振 仪器的性能指标也将提出不同的要求 。 (1)灵敏度:是指输出信号与输人信号之 比。 (2)频率范围:是指在灵敏度为一常量或 不超过某一允许值时,所对应的仪器可使用 的频率范围。 (3)动态线性范围:是指输出信号与输人 信号呈线性关系时,所对应的输人信号幅值 的范围。
磁电式的拾振器的输出电动势与被测振动 体的振动速度成正比,使用微分电路则可获得加 速度信号;使用积分电路则可获得位移信号。对 于磁电式拾振器,由于其产生电压量,采用电压 放大器。
2、电荷放大器
压电式加速度拾振器输出的电荷与被测振 动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使用积分电路可获得速度 信号,再使用一次积分电路则可获得位移信号。 对于压电式加速度计,由于其产生电荷量,所以 采用电荷放大器。
通解: 自由振动→衰减 特解:
y Y 0 Sin(t )
2、质量弹簧系统及运动方程
其中:
Y
0
Hale Waihona Puke X 0 n 1 n
2
2
2 2D n
2D
arctg
2、结构振动变位图测定
有时为了全面了解结构在动荷载下的振动 状态,需要测定结构的振动变位图。结构振动变 位图与结构的振型有些类似,但在本质上是有区 别的。前者是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曲线; 而后者是结构自由振动状态下的振动形状,是结 构的自振特性,它与外荷载无关 。测试过程中 将各测点同时记录,根据位移的正负方向、大小, 按一定比例做出振动波形图即可。
试验七脉动法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实验八:“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实测技术”试验大纲
(设计性、开放性)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脉动测试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脉动法测试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及振型的方法;
2. 熟悉常用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和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 熟悉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实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4. 掌握DASP分析软件,并对实测数据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二、可供使用的测试仪器及测试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采用脉动法对校园内某栋建筑物(例如土木实验大楼)进行动力特性现场测试,并独立完成、提交实测分析报告。
1. 收集资料:在对建筑结构物进行试验检测之前,应首先收集被检测建筑物的相关设计资料,了解建筑平、立、剖面尺寸及主要承重结构体系。
2. 环境调研:了解该建筑物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物周围的振动、噪音等情况。
3. 选择测试仪器安放位置;
4.确定测试方案;
5. 测点布置;
6. 数据采集;
7.数据分析处理。
四、实验报告
1. 绘制本次实测建筑结构的结构平面图,测点布置平面、立面图。
2 .设计测试方案,并阐述实测测点布置的理由。
3. 用DASP程序分析计算该结构的各阶频率、阻尼等动力特性。
并完成该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实测分析报告。
4. 通过该次实验,谈谈结构动力特性现场实测应注意的问题。
制定者:龚安礼
指导教师:王泽军、龚安礼、喻磊
审定者:张兴虎
批准者:王泽军
结构与抗震实验室
制定日期:2005年12月30日。
3 结构动载试验
K ,阻力比D C ,频率比u
m
2mn
n
传感器系统的稳态解:
y Y0 sin(t )
二、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位移传感器:
ω/ωn》1(>5) 时, Y0/X0≈1,φ≈180。
Y0
u2
X0 1u2 2 4D2u2
2)加速度传感器
振动体的加速度
xX02sint amsint
加速度传感器的幅性 频公 特式为:
1、波形分析:分析实测振动波形,按照不同振源将会引起 规律不同的强迫振动这一特点,可以间接判定振源的某些 性质,作为探测主振源的参考依据。
冲击振源:振动图形是间隙性的阻尼振动,而且有明显尖 峰和衰减的特点,类似于有阻尼自由衰减振动。
转速恒定的机器设备振源: 具有周期性的振动,波形 具有接近正弦规律。
脉动法:利用被测建筑物周围不规则微弱干扰(如 地面脉动、空气流动等)所产生的微弱振动作为激 励来测定建筑物自振特性的一种方法。该法的最大 优点是不用专门的激振设备。简便易行,且不受结 构物大小的限制。
测试方法:采用测振传感器测量地面自由场的脉动 源和结构的脉动反应,将获得的波形进行频谱分析 (FFT,时域向频率的转换),可得到结构的动力特 性。
2、疲劳试验目的:研究结构的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确定 疲劳极限(疲劳破坏时的强度值)和疲劳寿命(荷载重复作 用的次数)。
3、疲劳试验分类:等幅等频疲劳、变幅变频疲劳和随机疲劳。
4、疲劳试验内容:
生产性疲劳试验:结构构件疲劳抗裂性能、裂缝宽度及发展 情况、结构构件最大挠度及变化幅度和疲劳极限强度等。中 级:2E6,重级4E6。
加速度传感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三、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振动体振动时,线圈与磁钢之 间发生相对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为: E=BLnv 即E正比于v。
结构动力特性
注意:观测时,应避开外界有规则干扰。
• •
1.主谐量法 建筑物固有频繁的 谐量是脉动里最主 要的成分,在脉动 图上可直接量出来。 凡是振幅大波形光 滑处的频率总是多 次重复出现。如果 建筑物各部位在同 一频率处的相位和 振幅符合振型规律, 那么,就可以确定 此频率为建筑物的 固有频率,见图516。
三、脉动法
3.频谱分析法
假设脉动信号是一个复杂的周期信号。通过谐量分析,将脉
动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单一频率正弦规律的简谐分量。
(1)理论基础
谐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傅立叶级数的原理。任意一个圆频 2 率为 (周期为 T )的周期性函数都可以分解为包括 许多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级数,它们的圆频率各 为 、2 、 3 、…等,即
具体方法如下:
①在实测记录的振动波形曲线中,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周期, 将周期分作n个等分点(n+1个点),通常n取4的倍数, 如图5-18。
f (t r )
图5-18 脉动记录曲线的频谱分析
②量取各分点处曲线的函数数值
f (t r )
。
③按下式计算傅立叶级数的系数
a0 1 2 n 2 ak n 2 bk n
如图5-11,借助外力使结构产生一定的初位移,然后突然卸去荷载, 利用结构的弹性使其产生自由振动。突卸荷载不会对结构造成附 加影响,但要较大的荷载才能产生较大的振幅。
一、自由振动法
m
m
图5-10 突加荷载法
图5-11 突卸荷载法
一、自由振动法
(二)资料整理
1.基频
从实测的自由振动记录图上,如图5-12,取若干个波的总时间除以波数得 出平均数作为基本周期,其倒数即为基本频率。
混凝土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用于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预测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技术规程,包括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 设备选择动力特性测试需要使用振动台和加速度计等设备,因此需要确保设备的选择和购买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振动台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模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振动条件。
加速度计的选择应考虑其灵敏度、频率响应等因素。
2. 测试样品的准备测试样品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尺寸、钢筋配筋等方面。
在测试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加固和加强,以确保其在振动台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测试环境的准备测试环境应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振动台的安装和固定、测试样品的安装和固定、周围环境的噪声等方面。
测试环境应保持稳定和安全,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试方法1. 测试方案的制定测试方案应根据测试样品的特点和测试要求,制定合理的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应包括测试频率、振幅、测试时间等方面的参数设置。
2. 测试过程的实施测试过程应按照测试方案的要求进行实施。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振动台的运行状态和测试样品的变形情况,以及测试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振动台的运行参数、加速度计的测量数据等。
3. 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测试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面。
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应能够反映出测试样品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
四、测试结果的评估和报告撰写1. 测试结果的评估测试结果的评估应根据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进行。
评估结果应能够反映出测试样品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并与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比较和评价。
2. 报告撰写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法、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测试结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某铁路桥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原理与分析
7 均方值 ( U) _4E7 .6E7 .8E6 .oE7 E - lO5 - 63 _ 2 3 112 _ 384 - 8 标 准差 ( 均方 差 ) ( U) 139 4 59 - n0 l8 &l3 4 E .sE .9E4 00 5E 9 方差 ( u) 19O - .9E7 119 - E .3E8 50 _ .7 E6 3 土76 . 8E7 l 偏 度指 标 ( U) 一_E1 4 4 一O -.4 - -.E1 0 E 3 l9 . 2 E1 37 E9 84 .O l 峭 度指标 ( U) 5 IE1 2E El 38 El 55E1 E 珥 .8 一5 —2 .O —l .2 . 2 2 偏 态因数 ( ) - 1拼 — 88 . 11 -.l8 无 n75 2O55 29 3 3649 2
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程单位 1 最大值 2 最小值 3 平均值
E U mm rn T 1 | m m ( U 56 14 a∞2 Q043 n 0 3 E) . E o 1 ol 02 3 ( U) . o1 n 059 nOQ2 n 65 E Q0 l6 05 . l5 0 8 0 ( U) - 1 4 - 5E5 .1E5 E 29E 8 1_ . 556 _ 4 E5 2 _ 5
分 析提 供 参 考 。 关键 词 :铁 路 桥 ;动 力 测 试 ;脉 动 法
3 动力脉 动测 试
3 1 静 止 脉 动 分 析 . 3 1 1 分 析 参 数 ..
工况 :静止脉动 测点数 目:4 ;测点号 :1 ;3 ; ;2 ;4 采样 频 率 :124 ;d:9 7 5 65 s 0 . Hz t . 6 2 m ;数 据 总 长 :
但 是 由 于 实 际 结 构 的 组 成 和 材 料 性 能 等 因 素 ,经 过 简 化 的
某双跨公路桥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原理与分析
线圈相对于磁钢的运动速度 , 即所测振动物体 的 亦
振 动速 度 。
从上式可以看 出对 于确定的仪器系统 B n均为常量 , L 所
以感应 电动势 E即测振 传感器 的输 出电压与所 测振 动的速 度成正 比。 拾振器反映的信 号通过记录仪来进行采集 。
12 2 智 能 信 号 采集 仪 ..
r
1 结构 动 力特 性测试 原理 与仪器
11 . 测试 原理
结构 的动力特 性包 括结构 的 自振 频率 、阻 尼、振型等
参数。这些参数 决定 于结构 的形式 、刚度 、质量 分布 、材 料特性及 构造连 接等 因素 ,而 与外荷 载无 关。结构 的动力
特性 是进行 结构抗震 计算 、解 决工程 共振 问题 及诊断结 构
E = BLn v
于一 些构件和体积 较小 的结构 可以采用捶 击法 ;对 于体 积
较 大 的 结 构 可 以采 用 初 位 移 法 。 采用 自由 振 动 法 时 ,拾 振 器 一 般 布 置 在 振 幅 较 大 处 , 要 避 开某 些 杆 件 的 局 部 振 动 。 最 好 在 结 构 物 纵 向 和 横 向 多
图2 测 试 仪 器 结 构 连 接 图
累积 损伤的基本依据 。本 文使 用 自由振 动法 对该桥进行 结
构 的动力特性测试。 I2 1 拾 振器 ..
自由 振 动 法 通 过 某 种 方 式 使 结 构 产 生 自由 振 动 ,再 用
拾振器 是将 机械 振 动信号转 变 为 电信号 的敏 感元 件 , 本次测试使 用 的是磁 电式 拾振 器。它 的特 点 是灵 敏度 高 、 性能稳定 、输 出阻抗 低 、频率响应 范围有 一定 的宽度。拾 振器在工作时 ,磁钢 和壳体 固定 安装在 所测结构 上 ,与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一. 概述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
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
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
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和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
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其最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
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
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
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和自由振动法。
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和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
脉动测试法是利用结构物(尤其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
自由振动法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但其缺点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和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如果没有车辆的行驶,斜拉桥将始终处于微小而不规则的振动中,可以发现斜拉桥脉动源为平稳的各态历经的随机过程,其脉动响应亦为振幅极其微小的随机振动。
通过这种随机振动测试结果,即可确定各测试自由度下的频响函数或传递函数、响应谱等参数,进而可对结构模态参数(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等)进行识别。
通常斜拉桥的环境随机振动检测往往是在限制交通的情况下进行的,采用风振及地脉动作为环境振源,很少采用桥上车辆的振动作为振源。
这是因为一般斜拉桥甚至各种其它桥梁的振动检测往往在桥梁运营的前期进行;另一方面车辆振动作为输入信号截止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支持,目前的成果仅停留在通过测试车辆对桥梁的振动响应来求算冲击系数。
然而,对斜拉桥进行健康监测、破损诊断,必须提取运营期间的动力指纹,健康监测占用时间长(全天候的),因此无法限制交通;振动监测应该真实反映桥梁实际状态下固有的振动特性,限制交通无法反映这种真实的状态。
因此,采用车辆振动作为振源,进行斜拉桥模态参数识别成为未来健康诊断的必然趋势。
实际工程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因素难以完全在数学模型中得到反映,影响到结构动力特性求解的精度。
因此,实测方法是确定结构动力特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校核各种数学模型和各种简化公式的重要手段。
计算无法得到结构阻尼比,只能通过实测获得。
结构自振特性的测试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常用的方法。
二. 稳态正弦激振法(扫频法)稳态正弦激振法是使用最早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的方法。
其特点是原理简明,分析方便结果直观可靠,可以直接提供高阶振型参数,但必须有提供稳定谐波激振的装置。
此种方法通常在试验室中应用于模型或体积较小的原型试验,也可以在现场用起振机对原型设备进行测试。
此种方法的试验步骤为:沿被测设备的主轴方向,将起振机或激振器安装在适当的加载部位,固定对被测设备的激振力。
或者将试件安装在振动台上,固定振动台台面的加速度,进行正弦扫描振动。
测量被测设备有代表性部位的某种物理参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稳态迫振反应幅值对激振频率的曲线,称共振曲线。
1. 基本原理在以谐振力t P ωsin 0作扫描时,如设备的各阶自振频率并不密集时,可略去其相邻振型间的耦合影响,则各个主要峰值附近的共振曲线段,可以近似地看作与单自由度体系的共振曲线相似,对于i 阶频率,两者仅差一个称作振型参与系数i η(常数)。
位移的反应幅值u 可表示为()()[]KP a a K P u 021222021ηβξη=+-=- (1) 式中a 为频率比,即迫振频率f 和设备无阻尼自振频率0f 之比;β为动力放大系数,表示单自由度体系中动静位移幅值比;K 为被测设备(试件)的刚度;ξ为被测设备(试件)的阻尼比。
相位滞后角θ可表示为2112tan a a -=-ξθ (2) 显然,K P /0为激振力t P ωsin 0作用下被测设备(试件)的静态位移。
若试验是在试验台进行的,那么g u m P 20ω=,g u 2ω为试验台台面加速度幅值,而g u 为测点对台面的相对位移反应值,m 为被测质点质量。
2. 分析方法由对应位移反应峰值m ax u 的频率,可求得被测设备的自振频率0f ,将对应0f 的各测点的位移反应值按其中的最大值归一化,并考虑相互间的相位关系(与最大值同相或反向),即可求得被测设备的振型。
进一步可从共振曲线确定振型阻尼比。
由(1)式知,动力放大系数β为()()[]2122221-+-=a a ξβ (3) 可以解得其峰值max β和对应的频率比m a ,即 []12max 212--=ξξβ (4)[]212021/ξ-==f f a m m (5)一般钢结构的阻尼比ξ值都很小,所以可近似地从无阻尼共振状态10=a 时的动力放大系数ξβ2/10=求得阻尼比ξ为βξ21= (6) 实际上直接按式(6)求阻尼比值是很困难的,因为对作为多自由度体系的实际结构,从其实测共振曲线求动力放大系数β时,要先求出振型参与系数η。
按照定义,在沿结构X主轴向振动时的振型参与系数x η为()∑∑==++=n i i i i in x iix z y x m x m 12221η式中i x ,i y ,i z 分别为振型位移在x ,y ,z 方向的分量;i m 为集聚在i 点的质量。
由于复杂结构的质量分布很难正确求得,而反应测点测点又有限,所以振型参与系数η难以简单算出;并且在用激振器等激振时,结构在力0P 作用下的各点静态位移K P /0也是未知的。
因此,不能直接从共振曲线求得动力放大系数β。
目前通常都采用半功率法或带宽法,从实测的共振曲线直接求得阻尼比值。
这个方法的原理如下。
首先在共振曲线峰值m ax u 两边取其幅值为2/max u (0.707m ax u )的两点。
在这两点处,输入功率为共振频率时的一半,其相应的频率比,可将2/max u 代入式(1)左端解得。
因为m ax u ≈ηξ21,故得 ()()222221181ξξa a +-= (8)解此方程得出频率比a 为 2221221ξξξ+±-=a (9)当阻尼比ξ很小时,2ξ<<1,式(9)右端第二项根号中的2ξ与1相比可以略去。
从而可得221221ξξ--≈a ,222221ξξ-+≈a (10)或者 ()2021221ξξ--≈f f ,()2022221ξξ-+≈f f由此 ξ021224f f f ≈- 因为 2210f f f +≈ 所以 012122f f f f f f ∆≈+-=ξ 式中 12f f f -=∆显然,用半功率法求阻尼比ξ的精度取决于半功率范围内共振曲线的 精度,并限于ξ值很小的情况下。
3. 注意事项用谐波迫振法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为保证共振曲线的测试精度,对于自振频率低的结构宜采用位移反应共振曲线,对于自振频率高的结构宜采用加速度反应共振曲线。
在谐波迫振时,这两种共振曲线可以较方便的相互转换。
此外,为了保证得到稳态迫振反应,在采用连续扫描时,扫描频率不应超过1倍频程/分。
即每分钟频率的变化不超过1倍。
(2) 在被测结构很大时,注意激振器基座的稳定、局部振动的影响,激振系统的自振频率一定要远离被测结构的频率,以减少动态耦合影响。
(3) 当结构的各阶自振频率比较密集,振型间的耦合较紧密时,用用上述简单的方法已不再适合,需要采用模态识别技术进行分析。
三. 自由振动法自由振动法在现场和室内试验都可应用,起主要原理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
或者借助瞬时冲击荷载,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其中的高阶振型由于阻尼较大,很快衰减。
只剩下基本振型的自由衰减振动。
从而可以简捷地直接求得被测结构的基本振型频率0f 和阻尼比ξ,通过同一时刻量测的各点反应幅值,可求得其基本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