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答题)22道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简答题)22道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简答题1、如何重视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体,他们需要在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研究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非常重要。
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体,逐步学会研究。
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可打印修改)
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摘要: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应即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又要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行动,寻找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学生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不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产生了亲切感,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亲密的接近,让教学事半功倍。
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用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发认知矛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获取新知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与发展,自然和谐的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要从学生的直觉体验出发,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教学四年级《整万数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在模拟计算器上拨珠的活动,边说边操作,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还要从学生的学习积累出发,为学生设计有效性的练习。
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课前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新课作准备,新知探究后就出示跟例题类同的基础练习进行巩固,最后进行深化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如做没盖的长方体金鱼缸应该怎样求面积?)课末布置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倡导生成性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也就是追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也好、动态生成也好,我们都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
"生成性"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现列举一例生成课例以求共勉.[案例活动1]:摸奖活动。
(教师拿起1只红球和6只黄球放进不透明袋)师: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师:你觉得摸到哪种球能中大奖?(红球)大家想不想摸一下,摸到红球为大奖。
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并发奖品。
师:你们也想来摸吗?(教师拿着袋子到每个小组,学生摸一摸)师(故作疑惑):为什么刚才这么多的小朋友摸,中大奖的人却很少呢?生回答: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生: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
但真正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像你们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
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这里的评价具有启发性。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学到了数学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活动的乐趣,还能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净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在课堂上,老师抓住“摸奖活动”这个机会,及时给孩子们灌输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这样的评价虽然针对的是所有学生,但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习也更积极了。
[案例活动2]:体验“一定”。
谈话:我们来进行一场摸球比赛。
为了使比赛公平,两个袋子里装了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定 能 收 获 无 法预 约 的精 彩 。
【 关键 词 】预设
生成
构建和谐课 堂
预设 展开时 ,教师要 充分发挥教学机 智 ,做到心 中有案 ,行 中
所谓 “ 预设 ” ,简而言之就是 “ 预先设定 、计划 ” 。是教 师 对 自己课堂方方 面面可能 出现 的问题 的预见与对策 的准备 。具 体 说就是依据教 学 目标 、教学 内容 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选择 适 当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过 程进 行系统 的规划 ,使得 教 学 在一定 的程序上运行 。 所谓 “ 生成 ”指 事物的发生 、发展 形成的结果 。是根据课 堂教学本身 的进 行状态而产生 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 。具体 说 就 是指在教学 活动 中,教师充分尊 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即时 出现的有价值 、有创见 的问题 或情 境为契机 ,善于调整 或改变 预先的教学设计 ,挖掘学生 的潜 能 ,充分展现学生 的个 性 ,从 而达成 或拓 展教学 目标 ,使教学获得成功 。 随着 《 课标 》的深入实施 ,数 学教学更加关注在教 学过程 中 ,让学生 亲历 知识 的形成过 程和培养思维 的多样化 ,使学生 在丰富多彩 的教学实践 中,寻求解 决问题 的不 同策 略 ,体验探 索知识解决 问题 的感受 ,促进 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 的发展 。 因此 ,正确把握 预设 与生成 的关系 ,就显得尤其重要。 精 心 预 设 。促进 生成 《 数学课程标准 》指 出 :“ 数学教 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的 认 知发展水 平和 已有 的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 ,学生 的数学学习活 动是在教师组织 、引导下 的 自我建构 、 自我生成的过程。 ”生成 不是盲 目、被动 的,不是信 马由缰式地开展教学 活动 ,而是需 要教师深入 发掘 、积极 引导的 ,是为实现教学 目标 服务 的。如 果说弹性 预设立足于课 堂教学的整体谋划 ,那 么精 心预设则着 眼于局部环节的精雕细啄。课 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 、 演示一 则实验 、创设一种 情境 、给 出一道 习题 ,看似 “ 信手拈 来” ,实则是 “ 深思熟虑 ”的结果 。教师真正的教学艺术 ,其睿 智不是表现在知识 “ 先知于学生” ,而是表现在认识 “ 落后于学 生” 。因此在一些 情况下 ,教师要有 意设 置 “ 陷阱” ,让学生形 成思维 的障碍 ,使学 生在 自由的空 间里探究发 现 、交流撞击 , 然后在 课堂上 自然形 成一些属于学生 自己的东西 ,作为课堂教 学 的一 种宝贵资源加 以利用 。由此看来 ,精 心预设可 以使教 师 在课 堂教学 中沉着稳 定 、游刃有余 、促进 生成 、演绎精彩 ,提 升师生在课堂教学 中的思维与情感活动质量 。
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
“生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既有预设内的生成,也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偶发事件。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那么,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精心预设,成就自然真实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在充分预设教学方案中,需要预留出课堂的弹性教学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要预设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而并非教师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话;预设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结果的可能性,而并非学生对应教师问话的每一个答案。
要预设会用到哪些学习策略,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读懂学生和课堂,在备知识的基础上,备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这些都是为充分的预设做准备。
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质量愈高。
预设高质量的教案,是教师经验的积累,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二、弹性的预设,实现智慧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发展,预设与生成互为补充,但它们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比例关系。
我们不能说预设80%、生成20%就是好课,预设60%、生成40%就不是好课,不能绝对化。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预设要预留出弹性的区间,为生成提供空间。
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少。
教学使之成为艺术,需要智慧的生成增添色彩。
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为前提下的生成性教学。
教学有全面的预设会使课堂充实,而弹性的预设会使课堂闪现智慧的光芒。
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能不能生成、生成什么样有时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的教学班会出现不同的生成结果。
数学教学中需要抓住的三类生成性资源
数学教学中需要抓住的三类生成性资源陈亚军(江苏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214200)《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 出: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 的,而非在教学方案中预先设定的课程资源*它主要表现为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 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 等,实质是学生主体学习情况的重要体现。
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 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 应的变动。
”为了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新课 标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具有动 态生成的观念,及时把握、合理利用生成性资 源,解读学生的认知水平、风格和发展需求,并因势利导,运用教学策略,调控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把学生的学习推向深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识与思考 往往是 生动、丰富多样的。
个性化、差异性因素,教师需要重点抓住以下几类预设的生 。
―、生成的问题学生学习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 和发展、消除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 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会产生很多预设之 外的问题(疑惑)。
这些生成的问题往往源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甚至深度思考),反映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动 力。
教师要抓住这些生成的问题,将其作为新的生长点,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教学除法的简便运算“ +=h#X c)”时,讲完例题后,一位学生提问:“老师,乘法有分配律,除法有没有分配律?”面对这一意外提问,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直接影响以后的计算,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于是,笔者果断放弃原先预设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举例验证、分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形如 “+6+«+(:”的算式不能简算,而形如“ +6+C+6”的算式可以写成“(+C)+6”的形式。
这个生成的问题,虽然打乱了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但是作为很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却让学生获得了更自然、更深广的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要素
(二) 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关
键是有效使用生成性学习资源。
◆预设生成资源的恰当处理 教学设计的开放必然导致学生生成资 源的多元化,但课堂教学又是有目的、有 计划,追求一定效率的活动,教师的引导 就显得非常的必要。毕竟学生个性化、多 样化的学习成果并不一定是教学所要追求 的理想结果,它有创新和发现,同样也有 错误和平庸。
1. 认真比较,学会鉴别 2.注重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3. 适时提升,形成共识 4. 充分利用错误性生成资源 第一:对错误分析具有典型的意义 第二:对错误分析具有反衬意义 第三:对错误分析有促进生成的意义
有一天,莫泊桑拾到一串《项链》, 巴尔扎克认为是《守财奴》的,都德 说是自己在突出《柏林之围》时丢失 的,果戈里说是《泼留希金》的,契 可夫则认定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 最后大家请高尔基裁决,高尔基判定 说,你们这些失主都是男的,而男人 是不用这东西的,所以真正的失主是 《母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的思考与实践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沈百军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 基本要素: 教师 学
生
学生
学习材料
发展
学习方式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 价值追求:
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 学生具备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能 力,更在于通过数学教育本身蕴含的智 力价值和精神价值去提升学生的素养。
◆ 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 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精心 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 ◆ ◆
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必要性思考 如何达成目标——操作性思考 是否具有先进性——发展性思考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一、生成性资源的分类生成性资源的种类有很多,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每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他们很可能提出让老师想不到的,但却对这堂课的教学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利用.比如我在上苏教版二年级(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可以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朵,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我在备课时,预设的是学生提出已经学过的问题,然后引入新课,没想到,竟然有一名学生提了一个倍数问题,而倍数问题则是我们那堂课要学习的知识,我的教学思路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后来,别的老师说,其实这就是一个在课堂上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如果当时能很好地把握它的话,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上了.2.学生的错误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有时候也可以把这些错误点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在教除法竖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写写看,有好几个人书写的方式和乘法竖式一样. 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正确的和错误的除法竖式都板书出来,通过让学生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3.偶发事件很多时候,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事件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有的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但只要老师对这类事件的态度是见怪不怪,因势利导,那就可以将这些突发事件转换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有这么一个教育故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飞进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蝴蝶吸引了. 如果这时候老师只是喝止学生看蝴蝶,让他们认真听讲,估计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学生的注意力肯定还是会被那只蝴蝶吸引的. 这位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他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只蝴蝶,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完成一篇作文. 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很好地把握了蝴蝶的特征,作文完成得都很快,而且质量也很高.故事中的老师就是及时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所以取得了成功.4.教师的错误就教师而言,有时候可能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或是故意犯一些小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老师也能把这些错误当成是课堂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对于老师犯的错误特别的感兴趣,都会举起小手说:“老师,你做错了” .有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故意出一些错误,看看学生能不能及时地发现. 比如教竖式的时候,故意把数位不对齐;教确定方向时,故意指错方向;教认数时,故意把0 读错等,通过教师这些有意、无意的错误,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更加集中了,也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如何处理生成性资源我们认识到了生成性资源后,怎样合理地处理它呢?1. 巧用“瞎说” 现在的课堂,教师都鼓励学生能大胆发言,面对老师的提问,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所以,课改之后,课堂显得很活跃,有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让老师都不得不佩服,但也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回答,这被老师称之为“瞎说” . 但在这时,如果教师能靠自己的教育机制,善待学生的“瞎说”,它就能成为教学资源.如在教学完“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一知识点后,请学生完成练习. 有一个题目是请学生根据已经学到的长度单位填空:一个游泳池深210(). 学生1说:“一个游泳池深应该是210米. ”学生2回答说:“一个游泳池深210 分米. ”这时,有一名学生说了一句:“你们的游泳池太危险了,这样深的游泳池会淹死人的. ”很多同学马上对他投以异样的目光,纷纷说他在“瞎说” . 但是老师却肯定了这名学生的想法,并表扬了他,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多少深的游泳池才是适合的、安全的?教师及时把握了在课堂上出现的有用资源,通过引导,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2. 捕捉细节,让生成性资源为我所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师在课上经常会安排一些活动,使学生之间有合作、交流、互动的机会,学生在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是不知如何表达. 因此,在操作活动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微的行为. 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行为,让它成为一种课堂的生成性资源,那你的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的时候,要求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角,并和组内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 完成后,我请一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表达的时候含糊不清. 我让他把自己的角和另外一名同学的角比一比后再说. 在比的时候,这名学生悄悄地把自己的角的两边的距离拉开了一些,我看到之后,问:“你为什么要把你做好的角两边拉开一些?”这名学生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让我做的角比他做的角大. ”这样一引导,这名学生就说出了自己的真正想法:角的两条边离得越大,角就越大.总之,我们的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都是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亮点、错点也都是有效的资源. 教师只有善于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并通过筛选、梳理,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从而不断优化数学课。
预设促思生成资源,课堂深学灵动发展——素养导向下“勾股定理”的生成教学
预设促思生成资源,课堂深学灵动发展∗素养导向下 勾股定理 的生成教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㊀董文峰㊀㊀摘要:在生成性教学思想指导之下,勾股定理的教学凭借预习生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深度思考问题,领悟勾股定理验证的数学本质,在灵动对话过程中获得新知识㊁完善新体系㊁形成新方法,提升数学思想境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㊁抽象能力㊁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关键词:预设促思;勾股定理;核心素养㊀㊀ 有效生成 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㊁互动的㊁动态的㊁多元的教学形式[1].基于此, 勾股定理 的教学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通过学生课前浅学生成课堂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深学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发展抽象能力㊁推理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1预设促思,课前浅学,自然生成学情资源把学生要掌握的原理和规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放在 未知的东西 的地位上.在问题教学的学生活动模式中,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更倾向于去 夺取 知识[2].在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尝试理解教材,研究相关问题.教学环节一:课前浅学,生成新知.(1)阅读课本(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78~79页内容,思考:利用第79页上方方格纸,设计一个直角三角形,并计算出向外所作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可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2)阅读课本(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0~81页内容,思考:怎样用图1验证勾股定理?怎样用图2验证勾股定理图1㊀㊀㊀图2(3)怎样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请你 自悟三题(由课堂上选择运用):基础题: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问题;中档题:间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问题;提高题:勾股定理的拓展运用或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教学说明: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学习重心前移,所有学生都进行了预习,不同的学生感受不一样,有的浮光掠影,有的深度领会,学生的课前预习生成的教学资源的量巨大,教者的选用以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为佳.2课始提问,系统思考,自然形成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二:课始提问,生成目标.教者在课堂开始,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直接组织勾股定理的探索活动,也没有直接展出预习成果,而是灵活地提出两个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2)还想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者板书学习要点(也是学习目标).教学说明:教师的提问点燃了学生系统思考问题之火,直角三角形的概念㊁性质㊁判定和运用是几何对象的一般规律,直角三角形角的关系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斜边中线的性质是刚刚学过的,而边的关系是还想知道的,这样的对话自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不仅如此,对话中还引出了今后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即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㊁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部分).课堂要研究的数学知识结构体∗课题信息: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初中教育专项重点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题编号:2021/C/01/005/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学习目标)也在对话的过程中自然生成.3课堂深学,探索研究,自然产生思想方法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学中要恰当运用互动性教学方法,必须以对话的理念贯穿始终[3].指向有效生成的数学课堂学习,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关注知识的自然生成㊁方法的自然获取.学生课前预习生成的教学资源的量巨大,能否用好预设内的生成资源考量教者的智慧.教学环节三:课堂对话,生成方法.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最终生成如下预习结果.对教学环节一中的第(1)题,选取4位学生画出的图形,如图3~6所示.图3㊀㊀㊀图4图5㊀㊀㊀图6图3是课本上的图形;图4是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图5是直角边为1ʒ2的直角三角形;图6画成了上边不是正方形的情况,不符合题意.图3~6体现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图3是依样画葫芦的照搬,图4㊁图5是理解基础上的变通,图6则是视觉上的误判.学生的认知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之下自然生成,学生对新知识有了自己的初步认知.对教学环节一的第(2)题,依据图①,生1书写出(b-a)2=c2-4ˑ12a b,化简得b2+a2=c2.生2书写出4ˑ12a b+(a-b)2=c2,展得2a b+a2-2a b+b2=c2,化简得a2+b2=c2.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学生的预习生成资源,设计如下问题.问题1㊀勾股定理是怎样得来的?(1)计算:如果小方格的边长为1,则图3㊁图4㊁图5㊁图6中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多少(2)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这三个正方形面积间有什么关系?提出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生3:图3中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9,16和25,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师:你是如何计算的大正方形面积?生3到投影屏前讲解:如图7,通过 补 的办法,计算正方形C F G H面积为49,四周4个直角三角形面积都是6,49-4ˑ6=25,所以正方形A B D E面积为25.图7㊀㊀㊀图8师:大正方形面积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生4:如图8,通过 割 的办法,计算得出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都是6,中间正方形的面积是1,这样大正方形面积为4ˑ6+1=25.㊀㊀㊀在教师的追问下,利用 割 或 补 的方法求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自然生成.接着,研究图4㊁图5㊁图6.生5:图4中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9,9和18,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生6:图5中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16和20,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生7:图6中有一边向外作出的不是正方形,需要修改一下.修改后求得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1,25和26,仍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教者追问:利用方格纸,我们计算了几个直角边为整数的情况,若直角边为小数时,所得到的正方形面积间也有如上关系吗教者进一步追问:全班同学都画了不同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计算,都发现了同样的结论,是否就表明猜想一定是正确的?生8:仍然不能,要证明.教学说明:教学在师生的对话中进行,学生自己发现结论,经历发现过程,勾股定理的概念在师生的对话中㊁在生生互相的启发中有效生成.教师的追问,推进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进而得到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学环节四:课堂追问,形成证法.尽管学生的展示都表明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成立,但这依然只是猜想.事实上,即使有再多的个案也不能说明猜想的正确性,还是需要严格的证明.问题2㊀怎样证明勾股定理?(1)探索㊁思考:根据图1,尝试验证勾股定理?小组学生交流.(2)探索㊁思考:根据图2,尝试验证勾股定理?小组学生交流.借助图1,图2,展示生1㊁生2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见前文),让小组学生讨论书写的合理性,凭借学生课前预习的生成资源,开展课堂的深度学习.证明过程在学生的互相批判性思维活动中不断得到完善.教者补充说明图1就是中国古代的 弦图 ,为弘扬我国古代数学文明,该 弦图 被选为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接着,教师呈现一段学生自己课前在互联网上查找的阅读素材,并让一名学生阅读: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的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 勾三㊁股四㊁弦五 .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在这本书中的另一处,还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这一发现,至少早于古希腊人500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古人的博学和多思而感到自豪!勾股定理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几乎所有拥有古代文化的民族和国家都对勾股定理有所研究.在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上,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认为,如果外星人也拥有文明的话,我们可以用 勾股定理 的图形,作为人类探寻 外星人 并与 外星人 联系的 语言 .为了深入地研究勾股定理的证明,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证明方法.至此,学生能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归纳:通过图形变换㊁拼接,从不同角度表示同一图形面积,再通过代数变形得出简洁的表达式,进而证明勾股定理.教学说明:环节四使得研究几何定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堂对话㊁课堂探究过程中自然生成.课堂学习先从特殊到一般发现结论,提出猜想,并通过证明说明其正确性,从而得到定理,然后再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真正意义的课堂学习发生了,学生获得了研究几何对象的一般性方法.阅读素材也是数学文化元素的渗透.教学环节五:课堂练习,合理应用.本环节题目主要选自学生的预习生成资源 自悟三题 ,多数与课本吻合,学生课前预习生成资源再次被利用.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原有知识基础也不一样,预习本身也有很大的生成性和差异性.有的学生是同类型平行线式的选择,有的学生是混合型交叉式的选择,有的学生是先易后难型递进式的选择,不同学生 悟题 的情况不同,教师事先也难以预料.教者整合成下面的问题:问题3㊀怎样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79~80页练习1,2.图9(2)如图9,一个高3m ,宽4m 的大门,需在相对角的顶点间加一个加固木条,则木条的长为(㊀㊀).A.3m㊀㊀㊀B .4mC .5m㊀㊀㊀D.6m(3)(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80页练习)如图10,әA B C 和әD E F 都不是直角三角形,分别以әA B C 和әD E F 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部作正方形,其中两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吗图10教学说明:第(1)题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第(2)题是间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第(3)题是拓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第(3)题的解决,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从直角三角形三边平方相等关系的学习拓展到研究一般三角形三边平方的不等关系.4交流反思,提炼总结,自然完善结构体系要使数学学习学有所得,真正形成优良的认知结构,必须要有反思㊁交流㊁完善和建构的过程.教学环节六:总结建构,提升思想.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展开:(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采用什么方法发现勾股定理?(3)怎样证明勾股定理?(4)怎样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5)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有什么疑问?提示:从知识㊁方法㊁思想等方面进行反思.本环节的问题串为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提供了抓手,学生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后班级交流.教学说明:通过交流,学生的反思在生生的相互启发㊁补充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本环节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特别是对研究几何对象一般方法的总结,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5教程回顾,教学反思5.1课前浅学,初步感悟新知在实施预习策略的过程中,特别是 自悟三题 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运用进行辨别㊁选择,甚至创造.环节五对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的问题的选择,体现了直接运用㊁间接运用㊁实际运用和发展运用的区别.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感悟到与他人的差异,特别是与优秀同学的差异,并注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领会什么是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这样的有效学习能不断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5.2课始提问,生成学习目标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开始学习时,教者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直接组织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而是向学生提问:已经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追问点燃了学生系统思考问题之火,自然生成了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概念㊁性质㊁判定和运用的方法,同时也呈现了一般性研究几何对象的规律.直角三角形角的关系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斜边中线的性质是刚刚学过的,而边的关系是还想知道的,这样的对话自然生成了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不仅如此,教者还引导学生思考了今后还要研究的内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㊁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5.3课堂深学,明理悟道敏思勾股定理的验证,从认识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徽标开始.从审视学生的预习成果出发,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整体由部分组成的角度出发,用含a ,b ,c 的代数式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由于表示结果的一致性,整理得到a 2+b 2=c 2.学生在课堂的进一步考量之下,能够规范地在黑板上板书出解题过程.阅读有关勾股定理的文史材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价值,更激发了学生对经典数学问题的研究情感.勾股定理不同验证方法的探讨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说清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说,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更不必重复,不断地发现新知识让学生一步步地实现自我超越,在连续地攀登过程中愉快地前行.讲台首先是学生的,其次才是教师的.就提供的问题情境或新学习内容请学生到讲台上讲述自己的思想认识,一个人讲了以后,其他人可接着讲,或是延续或是另辟新说.学生的互相叙说㊁互为补充有利于修正不正确或不健全的认识,加上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的对话交流和探究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让学生去解释一切现象㊁说明一切问题,听课的教师惊叹于学生的表达,学生讲解的内容甚至超过教师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掌握知识和技能只是学习的浅表层,获取思想方法才是学习的精华,学生要感受通过类比㊁特殊化㊁一般化㊁逆向思考等途径发现新知识.课堂上的对话交流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自实践㊁亲身体验直至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发现,课堂上的深度生成,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5.4课程整体设计,发展核心素养本节 勾股定理 的教学,依据学生课前预习的生成资源展开,凭借问题主动探求, 勾股树 下对话生成.课堂教学从特殊到一般,通过操作㊁计算和思考,归纳勾股定理的涵义.从拼图到算式,通过代数表达,演绎勾股定理的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数史到运用,通过观察和求值,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课堂教学一气呵成,一切都在自然的有效课堂生成中发生㊁发展和完善.课堂以有效生成为考量指标,课堂的生成发展使得数学教学变得有意义㊁有价值,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发展,课堂实现了知识生成㊁方法生成和思想生成.学生在学校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发展了几何直观㊁抽象能力㊁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姜风华,何叶.我国生成教学研究十年[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5):5G7.[2]张启哲,杨希强.问题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J ].陕西教育学院教育学报,1997(2):13G16.[3]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6(10):28G33.Z。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注重的三个目标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注重的三个目标作者: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殷堰工一、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王光明教授在《数学教学效率论——走向高效率的数学教学》一书中指出:“高效率数学教学与其说激发学生求知欲,不如说激发求识欲。
”“识”是领悟了某一问题的思想、方法,更是一种思维品质以及寻找、抽象出隐含在数学材料中规律的习惯。
“识”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规律,当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上升到本质的水平,也就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地,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课程改革重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愿景,也是根本。
新课标更加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等方面,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有效性,我们教学的重点必须是认真研究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努力做到目标合理定位、内容取舍相宜、方式适切有效、形式力戒浮华。
更细化的话,还应包括课堂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
以课堂提问为例,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
准确的、恰当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竞技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发展生成课堂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这是因为,师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同时,教学也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从这一点上来说,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这里需要强调几点:(1)课堂需要预设,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2)生成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但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3)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4)预设与生成两相互补,相得益彰;(5)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省教科院杨九俊院长说得好:“预设就是一种生成;有了精彩的预设一定有精彩的生成;有了精彩的预设,会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王敏一、课题的提出和实践意义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就需要开展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让我们教师真正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探究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追求“时间+策略=高效”的有效教学.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1、课题研究目标:(1)、探索和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3)、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将采用“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
课前要求师生共同备课;课中要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课后要求师生拓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大胆创新,有序有效地开展本课题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一是调查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变化发展,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2)实验观察法。
选择一些对比班,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设计研究思路,加强实验观察。
同时记录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成效,并及时进行必要调整.通过实验观察,不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更加有效.(3)经验总结法。
边研究,边总结,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策略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学习洋思课堂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演练”先学:关键环节——导读后教:教师所教内容必须是学生自学讨论后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人们在教学实践已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
正如叶澜教授所认为的那样:具有生成性的教学才是丰实的课堂教学。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通俗地说,“预设”就是计划,而“生成”则是计划之外的,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变化”。
好的预设与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教师是躲在幕后的高明策划者,学生是这幕后的主角,从预设到生成,是成功营造民主、平等、宽容教学氛围的表现;是尊重学生自主性,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表现;是让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脱离出来,提升为学习活动自由的“生命体”的表现。
生成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生成性教学采取的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它搭建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借助问题交流的互动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转移部分解答权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这种课堂的互动交流,是学生和教师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
学生在获得问题解答的同时,也获得了思维的拓展和心灵的提升。
案例:求函数sin 2y (0)2sin x x xπ=+<<的最小值。
学习了均值不等式后,学生极易因忽视对“等”的检验而致错,故选用这道学生习惯于从均值不等式入手,却不能直接求出最值的题目进行研讨。
师: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问题,是高中数学里的一类重要题型。
大家看看,这道题怎么解呢?生1:由已知条件知道,sin 22sin x x 和都是正数,所以直接用均值不等式,即sin 222sin x y x =+≥=,故最小值为2. 生2:这样解是错误的,因为要取得最小值就要sin 22sin x x=,即sinx=2,这是不可能的。
师:生2说的对,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验证等号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就取不到最值。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想知道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对数学教学有许多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实力,最关键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数学课堂方法一一、自然,贵在顺势而为自然,是指老师依据学生的实际须要,顺应教学发展,不露痕迹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思索更加深化,理解更加到位。
王尚志教授曾说过,“好老师帮助学生会不露痕迹,学生还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
”引导自然,贵在顺势而为。
即老师要关照教学目标达成之势,顺应学生相识状态之势,揣摩学生思维发展之势,通过确定的评价、委婉的否定、或明或暗的提示,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相识走向深化。
自然的引导不是刻意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当时的状态下就“应当那样”。
自然的教学状态是本真的教学状态,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境深远。
二、刚好,意在因时而动刚好,是指老师敏锐地捕获学生相识和思维绽开的最佳时机,坚决地加以引导,以有效地推动教学走向深化。
在一节课的40分钟时间里,总有一些时间段或时间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比较关键和重要的,老师要留意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把握时机,有效引导。
引导刚好,意在因时制宜,坚决行动。
教学中的“时”可能是学生完成任务感到困难的时候,也可能是学生相识混沌迷茫的时候,老师须要审慎地分析教学中的“时”,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详细,重在切中肯綮详细,与笼统、模糊等词语相对,是指老师要擅长从学生认知的视角去思索和引导,关注教学内容的细微环节层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和理解数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一个新的数学内容时,老师应结合详细实例对数学内容作出说明,深化细微环节层面对学生的相识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会感觉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相识不够清楚,缘由可能就与老师对问题的引导不够详细有关。
浅谈“学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学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双减”之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过分注重“讲”,一心想着“讲得流畅、讲得透彻,讲出效果”,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课后“题海”式作业,无限制占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课堂提质,作业减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学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学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本课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学——互学——展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学本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主体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给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学本课堂的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加以指导、点拔和鼓励,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沉思,有经历探究的刺激、有茅塞顿开的喜悦,成为学生做数学,玩数学的学堂。
2.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探究作者:雅惠来源:《成才之路》 2018年第17期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探究雅惠(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江苏扬州225200)摘要:高中数学较为抽象,文章研究生成性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数学教师要将教师、学生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积极设计弹性情境,积极转换教学角色,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学习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7-0090-01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实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因为其过高的抽象性与知识内容的拓宽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能力不断下降,无法真正保证学习效率。
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指导的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将教师、学生与教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三者之间形成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更加全面地掌握数学教学内容。
一、基于“生成性教学”理念的教学认知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方式有所改变,而知识的变迁也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规律。
人们发现知识的掌握过程,是在疑惑、猜想与研究等不断的钻研过程中发掘出来的,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的过程,而是动态的生成性的知识融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活动就不能是简单的线性活动,而应当是将知识的获得与体验吸收的过程。
教师不应当利用复杂深奥的理论进行提高性的讲解,而是要将学生的观念、能力、精神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达到对知识点的认识、掌握与吸收的目的。
在教学时,教师要用平和的态度,而不应当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实现教学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将所要传授的知识通过所有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地接纳、认知、思考,让学生通过自身丰富的活动去掌握、理解和运用。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
什么是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进展,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
我个人粗浅的理解,生成大致可分为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学内容的生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三大类。
教学目标的生成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与活动统一,它先于行动而且于行动之中产生;生成性目标强调的不是具体、细致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的概略性目标,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宏观把握,并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
教学内容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是在已有经验与新信息不断作用逐渐生成的。
教学过程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并根据执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时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具有互补性。
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预设与生成既然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那么我们在预设时就不能不考虑生成的空间,在生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只顾生成而不关注预设的目标。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是指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果等。
有研究指出,从教学资源是否由事前预设而获,可分为“有预设”的生成性资源和“非预设”的生成性资源(即动态的生成性资源);从教学资源结果正确与否,可分为错误性生成资源和差异性生成资源。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对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含义及其结构、类型的统一说法。
本文旨在对自己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实践作一些尝试性的经验提炼和总结,为便于叙述,把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表达为若干类,即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原生态资源和生活性资源。
这里涉及的不是其内容分类,仅是作为一名实践者的个人经验的归纳,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改进。
多年来,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如何合理利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引领自己的教学。
1、把握差异性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形成数学技能教育心理学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不同,即使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性。
教学中不应人为地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或过分的规范,而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即如我们不仅应当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一定的“路径差”,还应该给各种不同的意见以充分的表达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特别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争论的过程之中。
在互动对话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同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情况,教师不应打压这种情况,而要把握时机、利用学生的争论来生成教学资源。
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思考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让学生们在这种思考的交锋中碰撞,在碰撞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入认识、形成数学技能,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例如:整数除法比小数除法简便,因为675÷540都是整数,所以675÷540简便一些。
让课堂因生成绽放别样精彩
每 9 名学生坐一条船,最少需要几条船? 生 1:我只需要 5 条船,剩下 1 个人游泳过去。 师:这些学生都不会游泳。 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 2:我也只需要 5 条船,剩下 1 个人会轻功。 师:也没有人会轻功。 生 3:我一条船也不用,让他们从桥上走过去。 师:…… 反思:很显然,学生的回答打乱了教师的阵脚,让教
(责编 金 铃)
1
数学 2014·12
师盲目地放弃了预案。 教师面对生成性资源,肯定不能不 理不睬,但是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有“标”有“本”, 试想:如果在开始时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你能用数学的 眼光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想也就不会有后期学生漫无 目的的回答了。 教学要达到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这一底线 坚守不住,任学生牵着走,就会走向无目标的误区!
镜头三:亦步亦趋,阻塞生成 【案例】师:你们能自己想办法验证长方形的特征吗? 请利用手中的纸进行验证。 (生操作,师巡视) 师(边 看 边 提 示): 有 的 同 学 在 量 , 还 有 的 同 学 在 折 ……请汇报你是怎样验证的。 生 1:我是用尺子量的。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他说的是这种方法吗?(师演示 用尺子量的方法)量的长度一样吗? 生 1:不一样,因为我们手中的纸的大小不一样。
开篇
2222222 让 课 堂 因 生 成 绽 放 别 样 精 彩
பைடு நூலகம்
江苏常州市钟楼区芦墅小学(213000) 薛 栋
众所周知,教学是不能完全预设的。 教师只有善于捕 捉、 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 并有效地加以利 用,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精彩而有效的。
镜头一:缺乏意识,漠视生成 【案例】师:黑板上的图形认识吗?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 些长方形? (学生列举)老师课前给大家准备了长短不同 的小棒,你能用它们摆出一些长方形吗? 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摆长方形,可他不是摆歪了, 就是接头处没连好。 此时,教师帮助学生把长方形给摆正 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小棒的选取,探究长方形边和 角的特征。 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四根小棒摆一个长 方形,“歪了”太正常了,细想一下,这“歪了”就是学生对 于长方形四个角的特征最形象的解释, 就是对角的真实 的认知起点,但是教师采取了漠视的态度。 如果教师能意 识到这个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预案,先就这个“歪了”来 引导学生理解角的特点,是不是更能显示出教师的智慧呢? 镜头二:失去目标,盲从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 通过“ 情境创设—— 交往互动 ” 提 升 动 态 品质 , 让 动 态灵 动鲜 活 : 在“ 实施跟进” 环节 . 教 师 既对 好 的 富有 生长 点 的 动态 跟 从 推 进 ,又 对 差 的不 具 生 长 点 甚 至 非 数 学 的动 态 进 行 “ 价值 引导” 和“ 适时调控 ” , 尽 可能做到智 慧的跟进 ; 在“ 促 进 生成” 环节 , 可 能 实 现 教 学 目标 , 也 可 能 只 实 现 部 分 目标 甚 至 劳 而无 效 .这 就 需 要 第 二 轮 营造 动 态 … …下 面 以 “ 认 识 分数 ( 分一分 ) ” 为例 . 谈 谈 我 的 教 学 实 践 与思 考 。 创设情境 . 营 造 动 态 实验教 师多数 通过创 设 问题情境 或生 活情 境 “ 营 造 动 态” .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热 情 , 激起师生 、 生生互动 。 同时 , 应 根据 维果 茨基 的 “ 最 近 发展 区 ” 理论 ,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 最
近发展 区” 营造动态 , 激发学生 主动参与 的意识 , 促 使 学 生 的 新 旧 知识 点 有 机 衔 接 。这 一 环节 可 以分 两 步 实 现 。 ( 一) 创设 情境 。创 设 情 境 时 必 须 找 寻 新 旧 知识 衔 接 的最 佳切 入 点 , 使 情境 成 为 “ 最 近 发展 区 ” 的载体。 如, 在教学“ 认识 分数 ( 分一分) ” 时. 可 以 这 样 创设 情 境 : 师: 同学们 . 你 们 喜 欢 过 生 日吗 ? 为什 么 呢 ? 生: 喜 欢 !因 为 过 生 日有 蛋 糕 、 有 生 日礼 物 、 有好多客人 ,
一
生 聚 焦 核 心 问题 . 在 对 比辨 析 中 达 成 共 识 —— 用 “ 1 / 2 ” 表示 比 较 简洁 。 如果 大部 分 学 生 解 决 了预 设 问 题 . 就 说 明 教 师 的 价 值
引导 到 位 。 另一方 面, 教 师 要 适 时 调 控 。学 生 交 往 互 动 时 , 会 出 现 一 些 偏 离 课 前 预 设 或 目标 的 现象 , 教 师 应 适 时 调 控 。如 , 在 理 解
三、 运用拓展 . 促 进 生 成 跟 进 是 为 了促 进 生 成 。 “ 促进生成” 既 要 关 注 结 果 目标 , 引 导 学 生 获得 适 应 社 会 生 活 和 进 一 步 发 展 所 必 需 的 “ 四基 ” ; 又 要 关 注 过程 目标 , 适 时 捕 捉 学 生 的思 维 亮 点 , 促 进 学 生 运 用 数 学 思 维 方式 进行 思考 . 发 展 创 新 意识 , 提 高学 生 的数 学 能 力 。 教 学 中 要把 结果 目标 和过 程 目标 有 机结 合 。 一方面 , 通 过 应用 , 实 现 结 果 目标 , 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 巩 固知 识 ,
一
成” 以“ 营造 动 态 ” 为基 础 。 即 以 营造 教 学情 境 或 引发 学 生 思
维碰 撞 为 教 学抓 手 ; 以“ 实施 跟 进 ” 为驱动, 即教 师 经过 情 势判 断. 适 时 对 学 生 突 出 的 思 维倾 向 和 问 题进 行 跟 进 , 引 导 学 生积 极 参与 : 以“ 促进 生成” 为 目标 , 即促 进 教 学 资 源 、 学 生 学 习行 为、 思 维 结 果 的 生成 。 关键词 : 营 造 动 态 实施 跟 进 促 进 生成 有 效 教 学
考试 周 刊2 0 1 4 年第 9 7 期
生 成
性 数
学 课
堂 的 有 效 教
学
张 丽珍
( 晋 江市 英 林 镇 达 德 小 学 , 福建 晋江 3 6 2 2 5 6 )
摘 要 : 数 学新 课 标 提 倡 课 堂 的 有 效 互动 与 生 成 。 生成
性 课 堂几 乎 包含 三 个环 节 . 即“ 营造 动 态一 实施 跟 进 一 促 教 师 先 让 学 生 结 合 刚 才 分 蛋 糕 的 过 程 独 立 思 考, 小组交流 , 汇报时教师适 当追问调控 , 使学生理解 1 / 2 的由 来 : 接着让学生“ 涂一涂 ” 表示长方形 、 六边形 、 脸谱 、 花 瓶 等 图 形 的一半 , 引 导学生体会 1 / 2 不 仅 可 以表 示 半 个 蛋 糕 。 还可 以 表 示半 个 长 方 形 、 半 个 脸 谱 等 任 何 物 体 的一 半 。 很 自然 地 感 受 分数的形成过程 , 体验 “ 平均分 ” , 进一步理解 1 / 2 的意义 , 突 破 学 习难 点 。 这样 , “ 实施跟进” 的环 节 可 以告 一 段 落 了 。
师 只为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解 决 问题 和 自 主创 新 提 供 必 要 的 学 习 资料 。
二、 调 控 引导 。 实 时 跟 进 该 环 节 为 新 课 教 学 的 核 心 环 节 。教 师 首 先 要 判 断 上 一 环 节 的动 态 品 质 , 对 有 生长 点 的 动 态 实施 跟 进 , 反之 , 则进行“ 价 值 引导 ” 和“ 适时调控” , 这 是该 环节 教 师 的重 点 任 务 。 方面 , 教 师要 价值 引 导 。 交 往 互 动 时 , 学 生 的意 见 常 常 相左 . 此 时 教 师要 进 行 必 要 的价 值 引 导 。 如在讨论汇报“ 一半” 的表 示 方 式 时 。 学生 创 造 的表 示 方 式 多 样 。 教 师 要 及 时 呈 现 学 生 不 同 的表 示 方 式 , 引导学生观察 、 思 考 哪种 方 式 简 洁 。使 学
好 开 心 哦 … …
师: 同 学 们都 看过 《 西游记》 吧?一天 , 孙 悟 空 为 猪八 戒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