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文化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迅速消失的现象及原因——以哀牢山区三个彝族村寨为例
普洱地区景东县彝族“跳歌”文化
普洱地区景东县彝族“跳歌”文化作者:周倩旎来源:《新丝路(下旬)》2018年第12期摘要:笔者以在普洱地区景东县对彝族传统歌舞“跳歌”的考查为依据,分析“跳歌”歌词的格律特点和曲调的音乐特征,对“跳歌”进行文化解读。
关键词:景东;彝族;跳歌;文化云南普洱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与临沧地区的云县,大理州的南涧县、弥渡县,楚雄州的南华县、双柏县毗邻,据2005年统计显示全县总人口35.4万,其中彝族人口13.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9.5%,分布于无量山区、哀牢山区和川河坝区一带,信仰原始宗教,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重阳会、端午节、火把节、七月半、中秋节等。
无量山区和哀牢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最高海拔为3291米,全县境内有澜沧江水系6条支流,红河水系28条支流,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景东彝族长期处于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彝族传统文化,其中包括该民族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歌舞——“跳歌”。
一、景东彝族“跳歌”简介彝族“跳歌”又称“跳笙”,是一种集诗、歌、乐为一体的民间自娱性歌舞,流行于景东县各区乡的彝族聚集区和各民族杂居的村寨,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放前及解放初期极为盛行,文革期间中断十几年,三中全会后迅速恢复,如今,逢年过节、讨亲嫁女、起房建屋、办理丧事,都要“跳歌”,当地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听见芦笙响,脚杆就发痒”,“跳歌”已成为农村、山区彝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娱乐的重要方式及民间歌曲的主要演唱场合。
“跳歌”只需一块场地,天气晴朗的时日少则几十人,多則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围成圆圈,由歌头(领舞者)吹着芦笙在前面带头(有的地区在圆圈中心),众人和着音乐的旋律、节奏边唱边跳,一人领唱众人合声,或男、女声合声对歌。
景东彝族“跳歌”有许多模仿动物的舞蹈动作,如“苍蝇搓脚”、“鸡堪歌”、“孔雀摆尾”、“羊厮打”、“马赛蹄”等,仍然保持着游牧狩猎时代古老、原始的特色,带有浓厚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的痕迹。
彝族地理知识点总结
彝族地理知识点总结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彝族地理知识是了解和认识彝族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彝族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彝族的地理分布、居住环境、经济特点、自然资源、气候等方面。
一、地理分布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的东南沿边,广西、安徽、湖南、甘肃、陕西、浙江、江西、广东、青海、贵州、宁夏等多个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其中,云南省是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约占全国彝族人口的80%以上。
云南的彝族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四川的彝族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泸州、宜宾等地;贵州的彝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
彝族分布区域地势起伏,山地地形较为复杂,河流纵横交错,气候多样,生态环境优美。
由于分布在高山峡谷之间,彝族地区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二、居住环境彝族地区山高坡陡、河流交错,属于地势复杂的地区,多为高山、山谷、峡谷、山坡地形。
地形复杂,海拔较高,气候多于温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
彝族人民主要居住在高山峡谷之间,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因此彝族的居住环境比较艰苦。
但是,彝族人民生活勤劳,勇敢善战,他们在这个高山峡谷地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美好的家园。
三、经济特点彝族地区资源丰富,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同时也以原始林木、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著称。
彝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林木采伐、畜牧业、手工业、矿产开发等行业。
彝族农业经济是以水稻、玉米、小麦、油料、青黄豆、甘蔗、水果和蔬菜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
畜牧业主要以家禽、家畜为主,部分地区还有养殖蚕丝、猪等。
彝族地区的手工业非常发达,主要以编织、陶瓷、银饰、木雕、竹编等手工艺制品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同时,彝族地区也以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主要有锑矿、铜矿、铝土矿、锂矿、钾盐等。
2024省考云南行测真题
2024省考云南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无底线博流量。
A.公众号B.自媒体C.大VD.网红【答案】:B2.中国古代描写清明的著名诗句有很多,下列诗句中与其它诗句不是同一时代的是()。
A.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B.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C.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D.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答案】:A3.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A.长征七号遥六B.长征七号遥八C.长征七号遥九D.长征六号遥八【答案】:B4.2024年3月27日6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大气海洋环境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任务。
A.云海二号02星B.云海四号02星C.云海三号02星D.云海一号02星1/ 15【答案】:C5.科学家利用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并从中找到了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宇宙线起源的候选天体。
这是迄今人类能够确认的第()个超级宇宙线源。
A.一B.十C.二十D.二【答案】:A6.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显示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保护环境的目的是()。
A.维持生态平衡B.减少污染C.美化人类居住环境D.保护动植物【答案】:A7.行使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的是民法的()。
A.诚实信用原则B.平等原则C.禁止权利滥用原则D.公平原则【答案】:D8.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A.象传B.彖传C.穀梁传D.文言传【答案】:C9.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2/ 15A.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产物B.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正式确立了近代化学C.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制作出了元素周期表D.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属于有机化合物【答案】:D10.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2023 公务员(国考)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3公务员(国考)考试题库及答案1.下列做法不符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是()。
A.甲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房屋征收部门拟定的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于3月1日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3月20日征求意见活动截止,根据公众意见进行修改B.乙对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C.丙在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于自家房屋旁另建40平米房屋,房屋征收部门对于新建房屋不予补偿D.Tχ戊、己、庚四人的房屋要被征收,于是四人协商选定了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被征收房屋的价值,作为补偿依据正确答案:2.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以那种科学来证明的()A.生物科学B.自然科学C.环境科学D.医学正确答案:3.“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正确答案:彝族4.谁是“中山装”的创始人?正确答案:孙中山5.大气中的氧主要存在于()正确答案:平流层6.由于“鸟巢”和别的建筑不同,“东倒西歪”的柱子结构,交线非常复杂,对焊接技术的要求和难度都非常高。
那些经过培训I、优中选优的焊工们,不但优质高效地如期完成了任务,而且在“鸟巢”每条焊缝边上,都镌刻了自己的名字。
用管理人员的话说,让无数普通焊工在这项世人瞩目的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微小痕迹——也许公众没有机会看到,却永不会磨灭。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让建设者留下自己的名字,是一个温暖人心的举动B.对于建设者来说,就是要抬头挺胸签下自己的名字C.建设者签名,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D.普通焊工在奥运工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正确答案:7,非洲英雄马赫迪是哪个国家的?正确答案:苏丹8.在我国,产品质量责任适()正确答案:无过错责任原则9.《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正确答案:诸侯王10.叛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正确答案: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本草纲目》是()的著作正确答案:李时珍12.自然科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科是0正确答案:天文学13.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正确答案:苏轼1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的关系。
大凉山彝族冷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凉山彝族冷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凉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山脉,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延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同时,大凉山也是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本文旨在介绍大凉山彝族的冷知识,从大凉山的地理特点、彝族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大凉山的地理特点方面,其地形复杂多样。
大凉山地域广阔,包含了多个山脉和高原地带,其中海拔最高的是贡山,达到了6050米。
大凉山的气候多样,由于地形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和气候特征。
这种特点也影响了当地彝族人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方式。
彝族是中国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体系丰富多样,包括了民间传说、祭祀习俗、舞蹈音乐等元素。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凉山彝族的文化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方式也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彝族人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他们根据地域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农耕和畜牧方式。
他们还以独特的服饰、建筑风格和饮食习惯著称,这些都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凉山彝族的冷知识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凉山的地理特点和彝族的历史与文化,还能够深入了解大凉山彝族的生活方式。
这些冷知识的揭示将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地区的彝族人民及其文化的影响和意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大凉山彝族的冷知识,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做出更多的努力。
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个部分,我将简要介绍大凉山彝族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对这个主题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这个部分将介绍整个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概要。
1.3 目的:在这里,我将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撰写这篇文章,以及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2. 正文:2.1 大凉山的地理特点:这一部分将详细描述大凉山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强调其独特性和对彝族文化的影响。
彝族民居
少数民族建筑的瑰宝——彝族民居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成熟,民族建筑元素丰富的少数民族,每个地区的不同支系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受到彝族文化影响的典型彝居则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杈杈房、木罗罗房、瓦板房、土掌房和三房一照壁。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频繁思念迁徙中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习俗的20多个支系,人口约657万,居全国各民族人口排列的第10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区。
作为农牧兼营的民族,彝族村寨多选择在地势险要的高地或斜坡上,或靠近河谷的向阳坡地。
在高山区一般为散居,平坝河谷地带则为聚居。
彝族民间对住址的选择与民间信仰紧密相连。
虽各地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将“上边有坡养羊,下边有田种粮”作为理想的地方。
杂居区的彝族受汉族“风水”观念的影响,选择房基地时多考虑“龙脉”宝地。
彝居作为我国民居之一,与其他民族建筑一样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逐渐累积沉淀、承传的产物。
尽管不同时基地选择期、不同地域、不同支系的彝居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却受到彝族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从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选址,从室内空间布局到居室功能,从建筑结构构造到装饰,都映射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风貌。
每个地区的不同支系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受到彝族文化影响的典型彝居则大致分为五类。
(一)杈杈房这是旧时彝族的传统民居,常见于贵州彝寨和四川凉山彝村,是贫苦的阿加和呷西居住的一种简易房舍。
一般以两根插入地下的树杈叉做柱子,一根树干横在叉上作为横梁房架,四周用茅草或竹遮掩围合而成,无墙壁。
(如右图)(二)木罗罗房这是小凉山林区曲诺居住的传统民居。
就地取用原木纵横交错叠成并式结构,构成房屋的整体,由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庇护组合而成为复杂式纯木结构居舍。
(三)瓦板房这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民居。
墙体主要有土夯墙、竹笆墙、木板墙或混合墙四种,墙上安放栋梁构成屋架,上部从两边向内多层出挑,且层层抬高,构为内拱。
外墙也采用多层出挑,类似室内拱架。
彝族传统文化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迅速消失的现象及原因——以哀牢山区三个彝族村寨为例
彝族传统文化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迅速消失的现象及原因——以哀牢山区三个彝族村寨为例李玉军【摘要】Y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is created and develops by the Yi people in history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the exploring, saving and protection objec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Y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is preserved more completely in remote backward mountainous areas which are less influenced by outside world. However,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day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areas disappears rapidly. The paper discovers that Y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ulture disappears more rapidly in backward areas than in developed areas in economy and culture.%彝族传统文化是彝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也是当今地方政府和学者重点发掘、抢救和保护的对象。
彝族传统文化一般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受外界干扰较少的边远山区彝族聚居区保存较为完整。
然而,在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落后地区的民族文化正在迅速消失。
据笔者调查发现,彝族传统文化消失最快的不是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而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地区。
[整理]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
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彝族的文化及其保护一、彝族支系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彝族祖先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支。
大约几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恒、布、慕的六个分支。
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长期了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
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阿罗、阿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若等。
族主要的支系具体分布为:自称为诺苏颇、诺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云南省的宁蒗、华平、永胜等地区。
自称为纳苏颇、纳苏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昭通及贵州毕节地区。
自称为迷撒拨、纳罗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巍山、云县、漾濞等地区。
自称为罗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在云南省景东、云县、个旧、墨江、双柏等地区。
自称为颇罗、泼哇、昨柯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别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开远、砚山、马关、金平等地区。
自称为泼拉塔、图拉颇、腊鲁濮、阿鲁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云县、普洱、新平、墨江等地区。
自称为撒尼濮、尼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路南、泸西、弥勒、昆明市郊区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聂苏濮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龙武、石屏、云龙、昌宁、双柏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黎颇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华坪、永胜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山苏、阿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新平、元江、峨山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细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弥勒、路南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哲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易门、双柏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格濮、阿多拨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泸西、弥勒、师宗、鹤庆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武、阿乌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弥勒、元阳、西畴、金平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罗米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凤庆、景东、墨江、普洱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密期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禄劝、弥勒、昆明等彝族地区。
自称为阿罗濮的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武定、师宗、陆良等彝族地区。
彝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彝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彝族的历史和起源彝族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大禹的后裔就是彝族的祖先。
彝族有自己的源流神话,传说他们是由尧和舜的后人组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先民之一。
在历史上的《史记》和《新唐书》等史书中,也有对彝族的相关记载,这些都是了解彝族历史和起源的重要资料。
二、彝族的居住地区和分布情况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在四川的凉山、云南的楚雄和文山、贵州的黔南和广西的罗定等地有着较为集中的聚居区。
彝族的聚居地区多为山区和边远地带,这也是影响着彝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
三、彝族的语言和文字彝族的语言是彝语,是一种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有着独特的语言体系和语音特点。
彝族也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彝文。
彝文是一种表音文字,由象形、指事和象形指事相结合的文字构成,是彝族人民用来书写的重要工具。
四、彝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彝族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主要信仰自然崇拜和家族宗教,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
在彝族的传统观念中,山水树木都被视为神灵,尊崇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的力量。
彝族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火把节、门巴节、三月三等,这些都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彝族的传统服饰和民间艺术彝族的传统服饰多以手工编织的纺织品为主,色彩艳丽,图案多样,绣花技艺精湛,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刺绣、唢呐、舞龙、舞狮等,这些都是彝族文化的瑰宝。
以上所述就是彝族文化的一些必考知识点,这些都是了解彝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希期对彝族文化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彝族的文化魅力。
彝族服饰鉴赏
凉山型服饰——依若式、所低式
• 主要流行于四川和毗领各县,以及云 南省少江流域。这类服饰古朴、独特,较 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凉山 田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 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 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头饰为“英雄 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 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 小裤脚之分。妇女着初,戴头帕,育后戴 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 饰,重劲部修饰,戴银领牌。其衣饰的传 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 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 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 案是其传统纹样。这类服饰又分依诺、圣 乍、所底三个样式。 依若式:流行于四川美姑、雷波、甘 洛、马边、峨边等县和昭觉以及云南巧家、 永美等县的部分地区,即操“依诺”土语, 俗称大裤脚的彝族地区。
4.彝族服饰 - 彝族的绣花衣
•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在彝族地居住地区, 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 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 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 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此外, 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 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 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挑花刺绣是 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 能手,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 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针法。 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 标志。彝族姑娘若不会绣花或绣得不好,就算人长得 再漂亮,也难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 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 艺品,都值得作为民族刺绣标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贫困农村地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困境及出路——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X乡为例
项活动经费来开展 民族文化活动 。例如 , x乡中心学 校计 划 通过推广民族服饰来 提高学生的 民族认同感 。但是 由于民族 服饰 制作成本较 高、价格 昂贵 ,x乡只能在极小 的范 围内开 展这项 活动 。虽 然 x乡 中心校在筹集经费 的过程中 ,得到 了 村 委会部分 的经 费支 持 ,但这依然难以满足全乡师生对 民族 服饰 的需求 。因此 ,总体 来说 , x乡各学校在开展 民族文 化 传 承的相关 活动 中 ,由于经费的缺乏 ,民族文化活动难 以大 面积推广 ,不利 于民族文 化的传承。
x乡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却没有专门的团队对其 进行搜集整理 。为了开展 相关 的民族文化活动 ,学校联合 乡 文化站 ,组织部分老师 到各个村寨搜集 、整理 、筛选 、编制 相关 的教育教学资料 。而 文化 站虽然是 x乡负责文化工作 的 专门机构,却也同样面临着人员配备、经费配备等方面的困 难 。学校只能 以教师为 主力 ,组织 团队深入挖掘 民族文化资 源 。然而 ,挖掘 民族文化资源增加 了教师 的工作负担 ,影响 了正常 的教学工作 。为 了保证学校 的正常教学工作 ,教师只 能利用 闲散时间去进行相关 的文化资源收集工作或者放弃 这 项工作 。正如一位十分热爱 自己民族文化的哈尼族 老师说 的 样 ,虽然知道 自己的民族文化就要消失 了,自己也 在努力 学习本 民族的歌舞 、刺绣等传统技艺 ,但是无奈 , 教 学压 力 太大 ,自己也是力不从心 ,只能利用假期时间学 习一些 民族 文化 。并且个人的力量有 限,难 以把所掌握的民族文 化传 播 开来 。因此 ,x乡 由于缺乏专 门的团队,难 以持续 、系统 的 对全乡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 ,长期以来 , x乡民族 文化整理工作处 于散乱 、无序 的状态。 ( 三) 缺乏榜样 示范,难 以建立 系统的 民族 文化 传承 机制 长期以来 ,我国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 人们逐渐迈入 了小 康社会 。然而 ,对于 x乡这样一个地处偏僻的 民族农村地 区 来说 ,进行 经济建设 ,解决温饱问题 ,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 的 物质需要 ,依然是 x乡政府 的工作重点 。而学校的主要任务 则是提高学生成 绩 ,让学生升入优质学校 ,从而走 出农 门。 虽然 x乡正在转变观念 , 计划通过打造特色民族村镇 ,发展 旅游业 来提 升当地经济收入 ,学校也积极 响应政府号 召 ,注 意对学生的民族 文化教育 ,但对于 x乡来说 ,这一系列工作 尚处于起 步探索 阶段 。x乡学校缺乏榜样的示范作用 , 无 论 是 民族 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还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 , 都需 要靠一线教师的自己摸索, 致使学校民族文化工作开展缓慢、 效 率低 下 , 难 以建立 系统的民族文化传 承机制 。
山区教育落后的部分原因及应对措施
山区教育落后的部分原因及应对措施
甘平良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山区教育工作,对山区教育的落后现状深有感受,分析山区教育处于落后状态,除前文已分析到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甘平良
【作者单位】陕西省华县金堆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彝族传统文化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迅速消失的现象及原因——以哀牢山区三个彝族村寨为例
2.山区教育落后的部分原因及应对措施
3.农村山区义务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从湖南省宁乡县部分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现状看长沙市农村山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4.农村山区义务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从湖南省宁乡县部分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现状看长沙市农村山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5.山区发展调查与思考之七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改变山区基础教育的落后面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彝族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彝族的知识点总结一、历史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根据考古发现,彝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黄帝、炎帝时代就已经形成。
在历史上,彝族曾经迁徙到阳春龙派(今天的浙江省丽水地区)建立了彝文化的“两圣八母”历史文化瑶族和白蛇金华华阳山左岸女尊神圣世界。
据《史记》和《山海经》等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彝族就已经在中国西南地区居住。
隋唐时期,彝族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居住地区。
元明清时期,彝族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一个特色民族聚居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和社会组织。
二、文化1. 语言文字彝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彝族文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彝族文字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发展最为完备的一种文字,其音节、字母、汉子和数字均非常完备。
2. 服饰彝族服饰十分独特,女性的服装以华丽、多彩、绚丽而著称。
男性的服饰则以简单、朴实为主,以羊皮制品为主。
同时,彝族还有各种头饰、饰物、鞋子等。
3. 风俗习惯彝族有丰富的风俗习惯,如丈夫送妻子猪头等,彝族还有花儿节、火把节、射会节等各种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人温情、热情、好客,传统节日时人们喜欢唱歌、跳舞,气氛热烈。
4. 艺术彝族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歌舞、织布、编织、锻造、篆刻等。
其织锦制陶、织布编织等颇有特色。
彝族的歌舞节目也较为丰富,尤其以《黄梅舞》最为有名,舞蹈的动作优美多姿,节奏跳跃欢快。
彝族的传统音乐也颇为悠扬动听。
5. 建筑彝族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房屋盖有石板、木板、草帽等。
房屋多为方形,呈一,二层木楼,民居典型,窗通明净,门宽展阔。
三、宗教信仰彝族有独特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
东巴教是彝族的传统宗教,彝族人崇拜自然和祖先,认为祖先会保佑他们,所以家里必须有祖先堂。
在农事、生产等方面,彝族人士会进行丰富的宗教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藏传佛教是在元代传入彝族地区的,后来逐渐深入彝族地区。
双柏彝族“三笙文化”内涵诠释
由于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各地区的彝族先民在同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产生了风 格迥异、内涵不一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舞蹈以农耕稻作、伦理纲常、图腾信仰等为题材,反映 着彝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怡然的生活方式。如彝族的烟盒舞、葫芦笙舞、左脚舞、花鼓舞和三笙 舞等,都是以图腾崇拜兼具生活舞的综合体现,揭示了彝族从原始社会到母系氏族社会再到父系 氏族社会,从生殖崇拜到图腾崇拜的文明和信仰。
丌丌保丌 丌山丌丌学丌丌院丌丌学丌丌报丌丌丌丌丌丌丌丌 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
双柏彝族“三笙文化”内涵诠释
范太朝 钱东洋 沈泳男 张玉雪
(云南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中国美学中讲究天人合一、万物有灵、应目会心、神与物游的观念,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
柏县彝族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三笙文化”与上述观念高度契合;为进一步挖掘“三笙文化”的价
范太朝,钱东洋,沈泳男,张玉雪:双柏彝族“三笙文化”内涵诠释
祖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 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的“三笙文化”衍生于此。通过现场踏勘我们发现双柏的“三笙文化”和 其他地区的“跳脚”相似,在当地彝族村寨“笙”即“舞蹈”的意思。“三笙文化”是独特而和谐、原始 而悠久、古朴而神秘的,它既不是笙类乐器与笙曲,也并非现实意义用笙伴奏的芦笙舞之类,它有 着一套自己专属的概念,外界难免对它颇为不解,产生歧义。所谓“三笙文化”,就是老虎笙、大锣 笙、小豹子笙这三种原生态的歌舞形式[1]。从广义上来说在双柏只要有歌有舞的表演形式都可 以称为“笙”。“三笙文化”体现彝族先民追求自由的理想和愿望,神秘性中凝聚着他们独特创造性 的审美活动[2]。双柏的“三笙文化”为当地彝族民族节日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古朴而 神秘的表演形式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契合了致用的实用观。“三笙文化”在彝族原始图腾崇 拜、祭祀、祈福驱邪仪式活动中具有伴奏之用。
2020公需课: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创新
单选题1.千年瑶寨位于下列哪个省份?(1.0分)A。
浙江省B.贵州省C.广东省D.陕西省2。
《陕甘宁边区纲领》是在哪一年颁布的?(1.0分)A。
1940年B。
1941年C。
1942年D。
1943年3。
()是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
(1。
0分)A.坚持党的文化路线B.坚持党的群众路线C.坚持党的政治路线D。
坚持党的制度路线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1.0分)A.2012年B。
2013年C.2014年D。
2015年5.《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是()发表的.(1.0分)A。
马戎B。
费孝通C.李维汉D。
李培林6。
论文《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是在哪一年发表的?(1。
0分)A。
2010年B。
2011年C.2012年D.2013年7.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1。
0分)A。
1944年B.1945年C。
1946年D.1947年8。
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1.0分)A.4个B。
14个C.24个D。
34个9。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新思路是哪次会议提出的?(1。
0分)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B。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10.截至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多少个民族自治县(旗)?(1。
0分)A。
90个B.100个C。
110D.120个11。
青岛市朝鲜族移民形成的是下列哪种经济文化类型?(1。
0分)A.“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B。
“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C。
“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D.“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1。
0分)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
2022~2023年高三上半期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地理考题(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选择题西和麻纸,源于甘肃陇南西和等地,又称“土产麻纸”,以构树皮为重要原料,以传统的剥蒸、切等72道工序制作而成。
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极富弹性,适宜传统书画装祿、各种纸活工艺制作等多种用途。
三四十年前,并不光鲜的土产麻纸逐渐淡出“寻常百姓家”。
自2013年起,当地政府通过传承人带动、技术扶贫培训和电商渠道销售等方式,使土麻纸“身价”倍涨并为其找到新的可能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和麻纸淡出“寻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麻纸的价格上涨B.麻纸需求量减少C.生活水平的提高D.现代纸品的普及【2】与一般纸品相比,西和麻纸“身价”倍涨可能源于其A.文化价值B.历史价值C.经济价值D.收藏价值【3】西和麻纸找到新的可能性,其“可能性”包括①原材料愈加丰富②产业链不断延长③技艺更为精湛④用途更为广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2】A【3】B【解析】【1】分析材料可知,西和麻纸制作工艺复杂;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基础工业蓬勃发展,造纸工艺技术不断进步,现代造纸物美价廉,对传统造纸业构成冲击。
因此三四十年前,并不光鲜的土产麻纸逐渐淡出“寻常百姓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纸品的大量普及。
故D正确。
材料中没有信息显示三四十年前麻纸的价格上涨,故A错误。
材料显示西和麻纸品质优良,用途广泛,故B说法错误。
生活水平提高,应促进优质西和麻纸的销售,而不是逐渐淡出“寻常百姓家”,故C错误。
【2】西和麻纸是当地民居以构树皮为重要原料、以传统工序制作而成,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极富弹性,适宜传统书画装裱等多种用途。
可见,与一般纸品相比,西和麻纸“身价”倍涨可能源于其传统文化价值。
故A正确。
【3】随着政府扶持和电商带动,西和麻纸的制作技艺和知名度将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长、用途也会更为广泛,而原材料的来源不会有太大变化。
故B正确。
分析、解读材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棕榈岛由三个“棕榈岛”工程(其中,宗美拉岛以粽榈树为设计原型,如下图a)和世界岛等4个群岛组成。
“阿苏者”跳歌调及“关龙”仪式的文化内涵——以新平彝族傣族自
M BNational folk music “阿苏者,,跳歌调及“关龙,,仪式的文化内涵—以新平弈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为例■张培学(玉溪市文化馆>“阿苏者”跳歌调是流行于玉溪、楚雄、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地的一种民歌,流行区域贯穿整个 哀牢山脉,大致分布于红河与澜沧江之间,在彝族、哈尼族、拉祜族、汉族等多个民族中流传。
“阿苏 者”跳歌调有多种称谓,玉溪、楚雄、普洱一带称 “阿苏者”“阿苏则”“阿乖乐”等,临沧一带称 “阿数瑟”。
“阿苏者”是彝语,意为“大家来一起 玩”。
虽然各地的“阿苏者”跳歌调的音乐、舞蹈不 大一致,但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唱调子时都 是以“阿苏者”3个字收尾。
“阿苏者”最早是由彝 族先民创造的,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合了周边多个民 族,特别是汉族文化的元素。
它是云南这块多姿多彩 的土地上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生动案例。
本文试图 以新平彝族债族自治县平掌乡一带流传的“阿苏者”为例,对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做一^粗浅的探讨。
瞻礼“关龙,,仪式赚祭的遗存平掌乡位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部,是新平、墨江、镇沅3县交界的地方。
这里高山峡谷 纵横,人烟稀少,世居民族有彝族、哈尼族、拉祜族、汉族等,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因为处于哀牢 山腹地,大山阻隔,交通不变,受外来文化影响小,这里的传统文化保留相对完整。
“阿苏者”跳歌调流 传于平掌乡的所有大小村寨。
“阿苏者”集歌、舞、乐为一体,逢歌必舞,逢 舞必歌,所以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跳歌”。
在20世 纪90年代以前,平掌乡一带的村民举行婚礼时,“跳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无论是讨亲还是嫁女,婚礼当晚,夜深人静,当其他仪式进行得差不多时,“跳歌”就开始了。
“跳歌”的参与者除了来参加婚 礼的亲朋好友,还有附近村寨赶来凑热闹的爱好者。
过去参与“跳歌”者都是自发的,歌手也不必特意邀 请。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阿苏者”歌手也有了市 场意识,歌手慢慢地变成了受邀请才参与,并要收取 一定费用。
彝族知识文化竞答
彝族知识文化竞答
上场
1.彝族的四大创世史诗分别是:
答案:《勒俄特依》《查姆》《梅葛》《阿细的先基》
2.彝族的最高首领成为(),祭祀是念的经文称为()
答案:毕摩,《毕摩经》
3.《》是流传在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民中的一部民间优美的叙事诗。
答案:《阿诗玛》
4.在彝族四大创世史诗基础上又新增被誉为第五部创世史诗的是:
答案:《天地祖先歌》
5.位于昆明石林一块由传说中阿诗玛形象化身的石头是()
答案:望夫石
下场
6.《查姆》主要流传在云南属哀牢山区的()一带。
答案:双柏县新街
7.彝族主要分布在()()()()四个省份
答案:云南、四川、贵州、广西
8.历史上,彝族是一个由()社会向()社会过渡的民族。
答案:奴隶制,社会主义
9.()是彝族著名的散文学家。
答案:沙马拉溢
10.彝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答案:彝族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哀牢 山区彝族传 统文化 消失的现状
彝 族 文 化丰 富 多 彩 ,并 且 呈 现 出地 区差 异 ,但
彝族村寨 ,交通不便 ,经济文化落后。其 中,后 山
还 被 称 为 楚 雄 州 的 “ 藏 ” 9 3年 ,秀水 塘 村 委 西 。18 会修 通 了第 一条 公 路 ,直 接 延伸 到 下 村 ,但 由于 山
以上 的彝 族群 众基 本都 能讲 流利 的彝 语 ,但 是 2 0岁
作者简 介 :李玉军 ( 9 1一),男 ,彝 族 ,云 南南华 人 ,文山学 院政史 系讲l 18 J 币,主要 从事 中国古代史 和云南 民族 文化
研 究
l 0
李 玉军 :彝族传 统 文化 在经 济 文化 落后 地 区迅速 消 失 的现象 及原 因 以下 的年轻 人 中 ,除后 山和 下村 部 分 青 年 懂 得 彝语 外 ,大 部 分人 不能 用彝 语交 流 。近几 年 出生 的小 孩 , 长 辈 直 接不 教 彝 语 ,只教 汉 语 。后 山在 十 多年 前 的 为材 料 手 工 加 工 而 成 的 ,因 为 紫柚 木 硬 且 重 ,在使 用过 程 中不 容 易 损 坏 ,其 大 小 、形 状 、重量 都 相差 不 大 。“ 打陀 螺 ”一般 是 在每 年农 历 的大年 初 一 、正 月 十 五 、二 月初 八 j天 进行 ,很 多 彝族 男性 群 众在 三 这 三 天里 来 到 事先 约定 好 的 场 所 ,不 分 老幼 分 两 队
第2 5卷 第 4期 21 0 2年 8月
文 山学 院学 报
J OURNALOFW ENS HAN UNI VERST IY
V0 . 5 No 4 12 . Au . 01 g2 2
彝族传统文化在 经济文化落后地 区迅速消失的现 象及原 因
— —
以哀 牢 山区三个 彝族 村寨为例 李玉军
彝 族 有 自已 的语 言 和文 字 ,但 是 彝 文 只有 少 数
人掌握 , 如彝族贵族和毕摩 , 并没有在民间广泛流传 , 因此 ,当今 除 了专 门学 习研 究 彝 文 的学 者 外 ,能 够
阅读 和 运 用彝 文 的人 寥 寥无 几 。语 言则 不 然 ,彝 族 语 言虽 然 语 支众 多 ,各 地方 言 不 尽 相 同 ,但 是在 彝 族 聚 居 区 , 日常使 用 彝 语 交 流则 是 一 种 普 遍 现 象 。
( 山学 院 政 史 系,- 南 文 山 6 3 0 文 X - 6 0 0)
摘 要 :彝族传 统 文化 是彝族 人 民在其 历 史发展 过程 中创 造 和发展 起来 的具 有本 民族特 点的文 化 ,也是 当 今地方政府和学者重点发掘、抢救和保护的对象。彝族传统文化一般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受外界干扰较少
笔 者调查 发 现 ,在 上述 三个 彝族村 寨 中 ,现今 2 0岁
很 难通 车 ,近 年来 才 有 所改 观 。 目前 从 县 城到 这 三 个彝 族村 寨有 20公 里 左 右 的路 程 ,需 乘 坐 8个 小 5
时 以上的班 车 。
j个村寨原本都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村 ,后来 由
收 稿 日期 :2 1 一l —2 01 1 3
的边远 山 区彝 族聚 居 区保 存较为 完 整。 然而 ,在经 济 文化迅 猛发 展 的今 天 ,这 些 落后地 区的 民族 文 化正在 迅
速 消 失 。据 笔者 调查 发 现 ,彝族传 统文化 消 失最快 的不 是在 经 济文化 较发 达 的地 区 ,而 是经 济 文化最 落后 的
地 区。
汉 族 6人 ,彝 族 人 口 占总人 口 的 9%。下 村彝 族 本 5 姓杞 ,是哀 牢 夷 雄 杞 彩顺 、杞 彩 云 的后 裔 ,后改 为 起 姓 ,属 同音 异 字 。这 是距 离 南 华县 城 最 远 的 三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保 存 较 为 完整 的传 统 文 化也 随着 经济 文 化 的发 展
( )语 言和 文字 一
水 弥线 ( 双柏 水 田— — 大理 弥渡 ) ,该公路 直接 经过 秀 水 塘村 委 会 和威 车村 委 会 ,因此 ,岩 子 头 、下村 鱼到 19 才算 正式 通车 ,而离 县 城最远 的后 山直 94年
到 19 9 5年才 修 了一条 乡村 公路 ,也 因为后 期 失修 而
援 助 ,这 些地 区的 面貌 发 生 了 翻天覆 地 的变 化 ,先 .
本 文 调 查 的 个 彝族 村 寨 位 于楚 雄 州南 华 县境 内 的哀 牢 山 中段 ,分 别 是威 车 村 委会 后 山 村 、岩子
头 村 和 秀水 塘 村 委会 下 村 ( 文 为 了表 述 方便 ,简 下
势 险要 ,加之 技术 力量 有 限 ( 靠人 工开 挖 ) 全 ,修通 之后 不 久车辆 就很 难通 行 了 。直 到 19 9 4年 ,修 通 了
主体文化大 同小异。本文选择 当地传统文化 中的核
心 部 分 略作 论述 , 旨在 说 明彝 族 传 统 文 化在 落 后地
区迅速 消失 的现状 。
称 后 山 、岩 子 头 、下 村 ) 。截 至 2 1 年 8月 1 01 5日,
后 山有 3 4户 ,共 14人 ,全 为彝族 ; 4 岩子 头 2 2户 。
8 人 ,其 中彝族 8 人 ,汉族 6 ,彝族人 口占总 8 2 人 人 口的 9 % ; 村 2 3 下 9户 , 14人 , 中彝 族 18 , 共 1 其 0人
关 键词 : 牢 山区 ; 哀 彝族 ; 统 文化 ; 失 传 消 中图分 类号 : 2 1 K 8. 7
一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4 9 0 2 1 1 7 — 2 0( 0 2)0 — 0 0 0 4 0 1—4
、
哀牢 山区三个彝族村寨简介
于并社 、迁 徙 、婚姻等 原 因 ,有 部分汉 族 人 口进入 。 由于地 处偏 远 ,交 通 不便 ,三个 村 寨 中只有 秀 水 塘 下 村 由著 名 彝族 学 者 刘 尧 汉 进 行 过 一 些 民族 调 查 , 其他 两 个村 寨 目前 为止 并无 学 者 涉 足 。在这 个典 型 的 彝 族 村 寨 里 ,2 纪 8 代 初 期 以前 ,还 保 0世 O年 留了较 为 完整 的彝族 传 统 文化 ,但 伴 随 着 改革 开 放 带来 的经 济 文化 迅速 发 展 和 国家 对 落后 地 区 的物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