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下)-最新范文
关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考辨与现实传导
关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考辨与现实传导论文摘要: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不仅依赖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离不开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融入中国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导的意识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出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
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一种多元状态,但是,文化与传统的结合仍然是"-3代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
只有将文化与传统融为一体,主导意识形态才能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发挥指导作用。
高校是思想教育的阵地,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确保意识形态教育的正确导向,使之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引言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意识形态一词承载着过于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下过很多定义。
英国着名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对目前西方理论学术着作中通用的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统计,发现对意识形态所下的定义至少有十多种,诸如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意义、符号和价值的生产过程,意识形态是显现某一特定社会群体或阶级特征的一套理念体系,意识形态是权力与话语的结合,等等。
阿尔都塞指出: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它是一个严格的表象体系,规约甚至支配着每个人的思想。
着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极有说服力的研究。
在诺斯看来,意识形态可以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
无论是在个人相互关系的微观层面上,还是在有组织的意识形态的意识层面上,意识形态提供了对过去和现在的整体性解释,它促使了交易双方决策过程的简化,从而节省交易费用。
当代学者莱蒙德·格斯fRaymondGuess)在他的《批判理论的理念》(eIdealofaCriticalTheory)中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概念:一是“描述意义上的意识形态”(Ideologyinthedescriptionsense)即在分析某一社会总体结构时,只限于指出意识形态是这一总体结构的一部分,不引人某种价值批评或赞扬这种意识形态,即只作客观描述,不作带有主观意象的评论;二是“贬义的意识形态”(Ideologyinthemorafivesense),也称为“否定性的意识形态”,即承认意识形态的存在,但对它的内容和价值采取否定的态度,认定它不可能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而只能曲解社会存在掩盖社会存在的本质,凡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意识形态的人,必然对意识形态持批判的态度;三是“肯定意义的意识形态”(Ideologyinthepositivesense),即不光承认意识形态的存在,而且对它的内容和价值采取肯定的态度,认定它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存在的本质。
传播 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 读书笔记
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读书笔记《传播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读书笔记》1. 引言在当今社会,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更是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探讨传播在这一张力下的影响和作用,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议题。
2. 传播在政治的张力下在政治领域,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治传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政治氛围,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策执行和民众的政治参与。
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意见表达的方式,政治传播在政治角力和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政治的张力下,传播的自由和公正性更是备受关注。
媒体的独立性、言论自由以及信息真实性都直接影响着政治传播的效果和社会的稳定。
在政治的张力下,传播需要在保障民众知情权的平衡政治利益和社会和谐,这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3. 传播在经济的张力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播在经济的张力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传播不仅是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更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推手。
在经济的张力下,传播需要适应多元化、全球化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媒体和传播途径,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文化的需求。
另外,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传播已经成为了经济传播的新趋势。
如何在经济的张力下,实现数字化传播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传播领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 传播的发展与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播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
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政治的张力下,新媒体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盛行,为政治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影响力;在经济的张力下,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为经济传播打开了全新的市场和渠道。
传播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拓展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适应政治和经济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伴随着传播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传播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5. 个人观点在政治和经济的张力下,传播作为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与现实意义
能 力, 而提 高集 团对政府要求的份量 , 从 而这些 耍束 又是
政府难 满足的{ 济发展引起了人们对未 来} 望太高 , 经 9 }
一
旦 经济 滑 坡 .人们 所得 到 的 与 所 期望 的之 间 差 距 太大
而难 以忍受…一总之 . 社会心理授需意识形态 的引, 不 导。
体系 。这是经济 笈展的必要 条件 ,其 主要原因有 下两
点。
首先 . 意 形态能引导社会成员树立共同理想信念 .
形 成 社 会 稳 定 的 思想 基础 。 定 的政 治 思 想 、 一 价值 观 念 的
很 容易产生社会动乱。另外, 处在社会转型期 , 在进行政
治体制或经济体制改革时 , 常常会 出现社会心理障碍 . 意 识形态是 否能 弓 导社会 心理 向着有 利于改革 的方 向发 l 展, 是改革 成败 的重要因素 , 也是在改革进程中能否维持 社会稳定 的重要因素 所谓引导社台心理升华 , 是指意识 形态把盲 目的社会心理 提升到理性层 面。 例如 , 发展 中国 家处于经 济增 长较快的时期 ,人们的 目的欲望如果不能 提升到理性 的进取意识 ,会因 民众欲望过 高引发社会动 乱 。享廷顿 在《 变化社 会中的政治秩 序) 书中讲到 :经 一 “
立民主 自由的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理想澈励着资产阶级共
同 奋 斗 , 终 推 翻 了封 建 主 义 。 然 民 主 自 由的思 想 随着 最 虽
时间的推移 已逐渐 显示出其阶级局限性 .甚至带有欺骗 性. 但是 , 凭着它昔 日战 胜封 建主义 的辉煌历 史 , 凭着它 被资本主义 的政 治思想 家作 为全 ^类的理想价值的大肆
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范文(通用3篇)
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范文(通用3篇)第一篇:论中国的安全形势论文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中国学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近年来,学术界加强了对该问题的研究并取得明显进展,现将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对于如何解释和界定意识形态安全,学者们尚未达成一致认识。
代表性的见解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一种状态或能力。
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有学者更具体地指出,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受来自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威胁、侵蚀以至同化,并能保持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
我们强调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并不是要求全体民众在政治认识上高度一致,在行为方式上整齐划一,而是要求思想上、政治上、价值观念上的个性和分歧从属于共同的社会信仰、政治理想和主导价值。
也有学者指出,所谓安全的意识形态,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指的是一个群体或集团所接受的思想体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给行为者带来稳妥的物质生活水平、稳定的人身安全以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睦相处及互通有无。
第二,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有层次性。
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面也是核心的层面,即意识形态与社会客观规律的契合程度。
第二个层面,意识形态对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良性互动需求的满足程度。
第三个层面,意识形态与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协调程度。
第四个层面,意识形态与精神世界其他领域的兼容程度。
这四个层面通常是相互关联的。
大致可以认为,前两个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多是由于意识形态内生的原因导致的,是因为意识形态本身存在根本性问题,而后两个层面则可能是外生的或先在的原因导致的,如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制度所带来的压力等。
浅析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发展
大幸福” 原则 , 这一原贝 虽然是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 , Ⅱ 但
力 图落脚在 整个社 会 的进 步上 ,这 与 自 权利 学说 的个 然
人主义有很大不同, 后者强调的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 以 个人利益为依归。边沁对 1、8 7 1 世纪流行的自然权利学 说和社会契约论进行 了批判,他认 为自然权利理论充满 谬误 , 天赋人权也并不存在 , 而社会契约更是一种虚构 ,
黄逢春
( 哈尔滨商 业大学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2 世纪9 年代 , O 0 自由主义思潮是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表现比较突出的社会政治思潮, 并具有理论基础和系统
性较强以及有一定群众基础的特 点。它试 图效法现代 西方社会 的经济、 政治、 文化模式 , 全面改造 中国社会 , 具有一定的现 实
愿望和利益要求。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 民主、 宪政的口 号, 对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努力拼搏、 积极创业的人们特 别青年和知识分子有很大吸引力 ; 在一些创业成功、 成为 先富起来 的人群中也有一定的市场 ,一定程度上针对中 国现实。自由主义思潮的理论也对中国现实问题进行分
析 和 回答 。 这种 针对性 在两个 层 面上 展开 : 一是从 自由主
谴责和批评。 因此 , 边沁主张用现实的功利主义眼光来重 新考虑国家及其起源问题。他认为政府的立法活动应尽 量限制在保护人身安全、自由和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有 限范围内, 因为法律是对 自由的限制和人身的强制 , 法律 越多, 限制越多, 义务越多, 痛苦和伤害便越多 , 只有在防 止个人滥用自由并侵犯他人的 自由时 ,法律才有进行干 涉之必要。 他反对政府立法干预经济领域的 自由, 主张立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1、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向全球的扩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资本主义改革,以奥地利经济学家冯·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1936年美国政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为自由主义辩护的著作《良好社会原则的探究》是自由主义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代表作。
1938年哈耶克、米塞斯等26位学者在巴黎召开了以“自由主义的危机”为主题的李普曼著作讨论会,并在这次集会上产生了建立这一派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组织的想法。
1944年,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对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国家政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
这部著作被视为是新自由主义的宪章,其矛头直接针对英国工党。
哈耶克在书中认为,英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尽管出自善意,但其政策必然会导致与德国纳粹相同的灾难:现代奴役制。
1947年4月,以哈耶克为首成立了佩勒兰山学会。
佩勒兰山学会的宗旨,一方面是要反对凯恩斯学说及二战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福利政策;另一方面是为创建一种强硬的和不受任何约束的资本主义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派声称,国家干预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做法必将压制公民的自由和扼杀人们的积极性。
他们认为,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不但不是坏现象反而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新自由主义派提出的关于国家控制市场可能出现危险的警告得不到各国政要的响应。
在此后长达20年的时期内,新自由主义派的观点始终未被西方国家统治集团所接受。
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繁荣后逐渐走向停滞与衰退。
1974年的“石油危机”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形成了西方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经济“滞胀”,这种现象严重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纷纷对主流经济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
《论自由》读后感领悟心得五篇
《论自由》读后感领悟心得五篇《论自由》读后感领悟心得1《论自由》成书于1859年,100多年后再读此书,仍然觉得很有启发,很多观点用在当下也毫不落伍。
如果说,真存在所谓符合社会规律性的言论,那《论自由》中的某些观点应该也可以归入这类言论。
一、第一章内容简单梳理第一章厘清了本书所讨论的自由的范围。
对于自由的讨论,历来是哲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的热门论题,经久不衰。
*开始就提到,这篇论文不是所谓意志自由,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所谓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在这个前提下,作者又开始讨论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自由。
历史上的自由,是对统治者暴虐统治的防御。
这时候,爱国者的目标就在于给统治者运用权力划定一定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的自由。
谋取这种自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取得统治着对某些自由权利的承认。
另一种是通过宪法。
但是现在(指作者的时代),“人民对于管治者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力而在利害上与他们自己相反对时,已不复认为是一种自然的必要。
”人们可以选出自己的代表对国家进行治理,并且可以随时撤换,意义已经大于对统治者权利的限制,“统治着应当与人民合一起来,统治者的利害和意志应当就是国族的利害和意志。
统治者的权力,就是国族自己的权力。
以此,有人认为“人民无须限制自己施用于自己的权力”,作者对此做了反驳,实际情况是,“人民会要压迫其自己数目中的一部分;而此种妄用权力之需加防止正不亚于任何他种。
”“要限制政府施用于个人权力这一点……也仍然丝毫不失其重要性。
”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当社会作为集体而凌驾于构成他的个别个人时,它的肆虐手段并不限于通过其政治机构而做出的措施。
”仅防御官府是不够的,还要防御得势力舆论和得势感想的暴虐。
集体意见对于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界限在哪里?他首先肯定了舆论的作用,即“很多不宜由法律来起作用的事情,还要由舆论来办。
”作者通过分析,认为决定那些在法律惩罚或者舆论支持之下的行为准则的主要东西,是社会的好恶或社会中一些有势力的部分的好恶。
新自由主义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兴起并逐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它攻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观点:鼓吹私有制,反对公有制;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加强宏观调控;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把国有资产变为特权者私产,主张推行私有财产制度,在这种模式的强制引领下,已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理论分歧、能源困境、产业危机、金融风险和区域劣势。
我们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对新自由主义在国际上的蔓延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认真反思,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及其误区进行重新认识,把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放到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上,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曲折。
这点,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我国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中文摘要 (3)中文关键词 (3)英文摘要 (3)英文关键词 (4)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涌现 (4)(一)形成的时代背景 (4)(二)主要派别和观点 (5)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国际影响 (5)(一)华盛顿共识 (6)(二)华盛顿共识推行的后果 (6)三、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及其教训 (12)(一)新自由主义的实质 (12)(二)新自由主义的经验教训 (13)四、新形势下我国应对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几点建议 (14)(一)中国应端正对新自由主义的认识 (14)(二)中国应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领跑者 (16)(三)中国应摆脱世界工厂的尴尬地位 (18)(四)中国应具备防范任何金融风险的能力 (20)(五)中国应领衔亚洲经济一体化 (21)注释 (23)参考文献 (23)对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的思考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06区域经济学杨晓毅指导老师:曾芳芳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重新兴起并逐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各个方面,它攻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观点:鼓吹私有制,反对公有制;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加强宏观调控;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把国有资产变为特权者私产,主张推行私有财产制度,直接影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和民族利益。
论自由的议论文800字5篇推荐
论自由的议论文800字5篇推荐哲学家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中。
”这看似矛盾的一句,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人们虽说有着诸多的自由,却受到无数不自由的限制,例如法律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生命的限制,道德的限制,既然生于世上有无数的限制,这些限制也是不可触碰的,那又如何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论自由的议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论自由优秀议论文800字1目前,物质生活的改善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既成事实,然而,言论自由和行动自由的尺度尽管不断增加,很多人却变得茫然无措。
某些空想社会发展观的幻灭,使人们普遍感到了信仰的空虚和行动的迷茫。
重塑新的价值观念成为当下一个必须的行动。
自由的观念就是其中之一。
就当下来说,自由仍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所要努力追求和实现的一个目标。
为什么要自由?这是人本身的需求所决定的。
人既有遵守规律、法律、纪律的需求,也有随自己意志活动的需求。
二者理想平衡的结果,就是在遵守规律、法律、纪律的前提下,人有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人的自由分为行动的自由与思想的自由。
行动的自由受到人的活动能力的限制,思想的自由受到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概括起来,人的自由是有限的。
通常认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自由意志,是自发的、自动的,但并不全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也就是说,自由意志有两部分现象,一部分是有理由的,按照逻辑去思维、或者按照规律去行动的;一部分是无理由的,来自于偶然的联想与随心所欲的行动。
但是,二者都是有根据的,有限的。
自由意志的限制,来自于人的认识范畴和思维行动的局限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的这首诗强调的自由的价值重要性。
从实践层面来说,我们的经济在最近三十年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就是因为摆脱了计划经济对生产力的束缚,人们有了发展经济的自由权,人的力量一旦解放出来,我们就会看到,它的威力是多么的巨大。
意识形态论
意识形态论个人的利益受意识形态的牵制,民族的利益高于意识形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是当初国民党的宗旨。
当今各个国家以和平与发展作为内政与外交的基本原则,虽然这样,但其中也存在不少矛盾。
和平,怎么样才能和平?管得了自己是否代表能管得了别人?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牵制住对手,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就难以维持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平衡。
试想一下,像中东与非洲的一些国家,尚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又哪来的闲工夫去理会经济发展与各国政治呢?可见,想要发展经济与巩固政治地位,是要以和平为前提的。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最强大的是美国。
它由成立到发展再到现在的强大前后不足三百年。
并且多由移民和当地土著居民组成。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强大地凝聚在了一起?据我个人论断,他们统统是为了钱,笼统地讲,他们是为了个人的私欲。
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启蒙思想的出现,打破了旧时封建教会等级制度,溯求人类平等与自由,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久而久之,个人私欲膨胀,出现了浓重的拜金主义色彩,与此同时西欧各强国为了满足对黄金的需求,纷纷向外扩张,以寻求财富,这就是著名的“新航路的开辟”。
他们极尽所能地向外索取,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劳动力资源。
那时的美国还处在土著居民活动盛行的时期,而就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下,完成了向美国初步移民的全过程。
由此可见,“金”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无可厚非的。
美国当时为什么要进行独立战争?前面说过,要想发展经济,就要有和平作为前提。
那些铁了心要留下来以此作为根据地进而大肆发展经济的人要把一帮闲杂人等统统赶走。
首先矛头指向了那些以掠夺资源为目的的外来侵略,还帮他们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大机器生产,早在十七世纪中后期,蒸汽机就早已被发明和广泛使用。
美国人不甘于只身于小小的十三个州,他们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于是开始了西进运动,把绝大部分土著居民赶进了深山老林中养鸟。
后面面对的就是南方的庄园经济的农场主,这颇为让政府头疼。
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西方各国治道变革的理论依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而我国正在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国家干预市场自由竞争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新自由主义的思潮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私有化市场经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经历了战后两次最深重的经济危机,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政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
著名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哈耶克发表的《通往奴役之路》,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标志。
“‘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
”这一理论认为,在一个典型的民主体制社会里,自由市场占主导的发展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因为最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体制即自由市场经济不仅体现个人自由选择的理想,而且能够在效率、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分配的公正性等方面使经济绩效达到最优化。
新自由主义的表现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起,新自由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它与全球化互为动力,相互推动,俨然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对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私有化政策。
新自由主义主张对社会所有资产和服务实行私有化,把社会所有的土地、基础设施和企业卖给私人投资者,将公共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转化成私人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削减社会福利政策。
新自由主义者反对社会福利制度,他们认为,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
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降低了经济效率,削弱了国际竞争能力,减少了利润。
减税政策。
新自由主义主张减税,并承认富人会得利,因为只有富人才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而只有“合理”的税率才能吸引富人去投资。
批判张五常
批判张五常: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许宝强,学者,现居香港。
主要著作有《资本主义不是什麽》。
“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及“私有产权”普遍被说成是资本主义的成功因素,这种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在香港尤其流行。
例如活跃于公众传媒的经济学者雷鼎鸣便曾写道:“自由市场是香港惊人经济成就的支柱。
”另一经常在报章杂志发表文章的经济学者张五常更进一步指出:“只要有明确的私有产权的界定与保障,‘自由’与‘市场’是不用再提的。
”而“私有产权制度就是资本主义的骨干”。
尽管没有足够的实证根据,但这种论点在香港的中文媒体中仍被视为金科玉律。
本文探讨这些经济学意识形态如何在香港的历史脉络中,通过本地经济学家的翻译和措辞等论诘策略(discursive strategies)而成为主宰的共识。
本文借用温努提(Lawrence Venuti)的“归化习见”(domestication)概念和由麦克洛斯基(Donald McCloskey)提出的经济学的措辞(economic rhetoric),分析香港中文媒体中的一种独特的文类——“经济学散文”。
本文一方面通过比较部分香港经济学者的中英文著作,探讨他们翻译西方经济理论时所采用的策略。
另一方面,亦会分析他们以中文书写的“经济学散文”的措辞技艺,包括武侠小说比喻的应用和引用前辈和权威的书写方式。
尽管他们的文章旨在宣示严肃的经济学知识或“科学事实”,但实际上“经济学散文”却是通俗的读物,其书写方式并不鼓励读者仔细探究文章所载信息。
“经济学散文”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经济学的小说世界,用以说服读者接受自由经济的价值观。
此外,本文亦会探讨香港的特殊地缘政治及历史脉络,指出社会主义中国的负面形象长久地被主流论述用来“证明”资本主义较为优越,使香港市民接受这种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更为容易。
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偏见尽管自由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看似壁垒分明,但两派都把“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归结为“资本主义”的支柱。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视阈下WTO法的价值生态危机
新 自由主义是资本 主义意识形态 的理论表 现 .是在 亚
当・ 斯密古典 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一个新 的理 论 体 系, 因此被称 为新 自由主义。该理论体 系强调 以市场为 导 向 ,是一个包含一 系列有关全球秩序和主张贸易 自由化 、 价 格市 场化 、 私有化观点 的理论和思想体 系 , 完成形式则是 其 所谓 “ 华盛 顿共识 ” - 。【 ㈣
济政策 , 通过各种 “ 援助” 贷款” 及“ 的方式来强制发展 中国家
接受新 自由主义改革模式 . 以便把发展 中国家统统纳入 自己
作者 简介 : 胡焕武 (9 ~) 男, 】7 , 南阳师 范学院法 学院讲师。 基金 项 目: 本文 系南阳师 范学院专项项 目成果。编号 : Y C 0 6 0 N T 20K 5
8 0年代末期 与 9 0年代初期 . 随着 原苏东国家的社会 主义制 度 的解体 , 它们 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 。至 19 9 2年底 , I MF与
WB批 准的 S P A s已达 到 2 7项 : 6 而到 20 0 4年 4月 . I 单 MF 正在执 行的各种 形式 的 S P 就有 4 As 9个 。以上数 字说 明 , I MF与 WB对于新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在发展 中国家 以及转 型国家 的推广 中起到不可忽视 的作用 , 也取得 了相当大的成
・
6 ・ 9
控制 的世界经济体系。据统计 , 2 在 O世纪 8 0年代 , 7 有 0多 个发展 中国家接受了 WB与 I MF的 S P 。仅在非洲撒哈拉 As
的某些因素 , 保证 了 WT O法律制度能够很好 地在各 成员方 贯彻执行 。凡此种种均反映 了新 自由主义理念 。所以 , O WT 的建立是 以新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作为其指 导思想 的 . 自由 新 主义经济 理论为 WT O法律制 度 的建 立提供 了经济理论 基
西方新闻史-《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西方新闻思想史题目:《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与思考在看郭庆光的《传播学概论》和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的范式与流派》两本书中,涉及到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其中“控制研究”则是其中之一。
传播学的控制研究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影响传播内容生产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当中宏观层次既是对传播制度的研究,其中“传媒的四种理论”便是其理论基础。
赛伯特提出的“权威主义”、“自由之上主义”两种媒介制度理论虽然以英美的大众媒介历史为分析对象,仍被我们运用,去思考我国的大众传媒历史以及作为我国媒介体制的建设问题。
芮必峰赞誉《传媒的四种理论》的历史功绩在于:(1)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对西方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影响;(2)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所作的哲学根源上的探究,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层次;(3)“四种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甚至左右着后来的媒介理论;(4)西方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经过该书的系统阐发得以广泛传播。
⑷这些赞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生成为新闻传播界的经典著作。
一、绪论笔记:在绪论中,作者指出书中的“报刊”是指一切公众通讯工具。
全书主观点:“报刊总是带有它所属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形式和色彩,特别是报刊返映一种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作者在绪论当中重点解释“press”“libertarian”“authoritarian & totalitarian”和四种理论的关系。
1.press:此处的press应是包括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所有媒介的总称,即(mass)media。
Mass media一词出现于1920-1925年间,在作者出书时media此次尚未普及,而press 已经拥有800年历史,词汇衍变为:压机—印压机—印刷品—报刊—新闻界,etc。
所以,报刊的四种理论实质上应该是媒介的四种理论,or新闻界的四种理论。
新闻发言人制度范文3篇
新闻发⾔⼈制度范⽂3篇新闻发⾔⼈的制度意义1983年3⽉,外交部⾸任新闻发⾔⼈对中外记者亮相。
4⽉23⽇,中国记协⾸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民团体的新闻发⾔⼈,正式宣布我国建⽴新闻发⾔⼈制度。
2003年“⾮典”危机以后,从中央到地⽅,各级政府都逐步设⽴了新闻发⾔⼈制度,新闻发⾔⼈制度遍地开花,新闻发⾔⼈制度进⼊了普通百姓的⽣活之中,成为新闻发⾔⼈制度发展上的转折点。
新闻发⾔⼈制度到底有哪些意义呢?公关意义新闻发⾔⼈(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officer-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chief)的英⽂表达明确体现出新闻发⾔⼈制度的公共关系内涵。
从政府新闻发⾔⼈产⽣的历史背景来看,也与处理公共关系的诉求密切相关。
⽽新闻发⾔⼈制度的公共关系管理主要通过危机管理、⽇常沟通、国际交流等来实现。
1、危机管理新闻发⾔⼈在突发事件中,不同阶段扮演不同⾓⾊:初期是形成舆论的权威信息的者,具有稳定民⼼的作⽤;中期,通过对事件的诠释和评论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和控制者;后期,成为政府和公众舆论互动的连接者,推动双⽅对话渠道的进⼀步增加,由突发事件引发对制度性问题的关注。
社会学原理认为:“正常的东西⽀撑社会的运作,反常性的东西导致社会的变化。
”坏消息的报道是社会警醒和理性化的前提,这个意义上,坏消息就是好新闻。
媒体的职责之⼀就是为社会提供及时、客观、敏锐的环境守望。
在传媒产业化、⼤众化的时代,已⽆法通过“围”和“堵”的⽅式来处理危机事件,只能通过交流和沟通来进⾏“疏导”,否则只会导致传闻四起,进⼀步加深危机。
这是⼀个危机为常态的时代,只有把危机当成了常态,才能在危机当中从容应对。
新闻发⾔⼈制度的危机处理意义,不是暂时的⽽是经常的。
政府只有在处理危机的同时,通过新闻发⾔⼈与媒体、与民众积极沟通,才能塑造⼀个可信赖的、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2、⽇常沟通新闻发⾔⼈制度的设⽴,⼀⽅⾯有利于让公众了解政府的⼯作和决策,提⾼政府⼯作的透明度,另⼀⽅⾯能够及时掌握公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及时做出调整,争取公众的⽀持。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本质浅析精选3篇(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本质浅析精选3篇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本质浅析摘要: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们所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核心即为推崇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强调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
因为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不尽相同,所以对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我们要客观的分析,考虑到多重影响因素的作用。
我国进行政策制定应借鉴其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理论思想,规避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不利的危害。
充分发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本质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本质浅析: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摘要: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实质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极端演化与发展。
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以来,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都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在那个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震撼了全世界,于是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出现了。
凯恩斯面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所陷入的严重危机,主张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将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
从此,国家干预主义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行其道。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滞胀”局面,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
面对这种新现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趁机抬头,并一跃上升为主流经济学。
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美国的里根政府,其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就来源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该学派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极力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国家干预和经济计划会损害效率。
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应对
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应对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概述 (2)1. 注意力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3)2. 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特点 (5)三、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分析 (6)1. 注意力经济中的文化价值观传播 (8)2. 注意力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9)3. 注意力经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11)四、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存在的风险 (12)1. 数据隐私泄露风险 (13)2. 信息泛滥与泡沫风险 (14)3. 注意力过度商业化风险 (15)4. 意识形态渗透与国家安全风险 (17)五、风险应对策略与建议 (18)1. 加强数据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9)2. 提升信息素质,培养理性消费观念 (20)3. 优化信息环境,强化内容质量监管 (21)4. 强化国家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形态渗透 (22)六、结论与展望 (24)1. 总结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特点 (2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26)一、内容综述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注意力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围绕“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风险应对”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文章首先概述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注意力经济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表现。
深入分析数字时代注意力经济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信息安全风险、社会价值观风险、个人隐私风险等。
提出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数字时代更好地把握注意力经济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数字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注意力经济。
在数字化浪潮中,人们的注意力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各大企业和平台纷纷通过吸引用户注意力来获取商业价值。
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电商等领域尤为突出。
数字时代的社会变革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也为注意力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人类学
异乎寻常的社区和文化城市是激动人心的娱乐和好玩的地方,城市也是血汗工厂、廉价公寓、犯罪的大锅,柏油铺地的野兽世界。
自然是与都市生活的压力和剥夺相对的。
(一)大众流行文化把几乎能将风景与气候及舒适的膳食结合到一起的地方称为自然,文化仅仅是地方特色的一个点缀。
大众流行文化认为我们是文化的,认为文化存在于我们之中,存在于文学、文化修养,都市现代化之中,自然远离城镇存在于遥远的异国他乡和未受破坏的地方。
游人,甚至是更加认真的冒险家,通过逃入自然来远离文化。
(二)人类学家则不只是在异国他乡短暂的逃离文化,而是深深地扎入当地文化并最终从中发现意义所在。
人类学家地址都在批判城市化、大型社会,指出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与丧失信心的无家可归者,赞扬小型民间社区的美德。
都市社会是现代化技术的先进性变成一种自然系统,小社区虽然缺乏技术,但却深扎根于文化,反而更有意义。
在选择异国他乡做为一个寻找文化和意义的地方的过程中,认为我们自己的文化是无意义的倾向会得到强化。
总的来说,人类学确认它喜爱的研究对象是文化和小社区,与其相对的是自然和西方城市化社会。
这样小社区就会与文化相连,都市化社会则与丧失文化的荒原概念相连。
当杰克·伦敦开始写作时, 美国的边疆被最后圈定。
一种文明焦虑———城市化带来的空间焦虑、工业化带来的精神焦虑和女性化带来的文化焦虑———开始困扰美国人的心理, 引向一种荒原情结。
杰克·伦敦以克朗代克为背景的一系列早期“北疆小说”创造了文学中的“新边疆”, 使小说成为表达文明焦虑的象征话语。
作家对北疆英雄所代表的品质加以浪漫化, 弘扬正在被城市生活消磨的形成于拓荒时期的民族精神。
反映了当时美利坚民族深藏于心的文明焦虑和民族身份危机意识, 也反映了美国人对已不复存在的昔日自然纯朴生活的渴望。
与个体意义相连的文化和社区由于人类学的文化和社会关注焦点,让人觉得人类学更多的关注集体,医学更多的关注个体。
而事实上人类学证实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研究——群体具有影响个体经验的力量。
论自由读后感5篇
《论自由读后感》论自由读后感(一):论自由读后感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密尔所著的《论自由》, 完成于1859年。
该作品所论述的自由主要是公民自由和社会自由以及他们的权界关系。
我国思想家严复把该书翻译书名为《群己权界论》。
该书语句生涩很难读懂, 我认真读了两遍, 理出点头绪, 理解感受如下:密尔说: 个人的行为只要仅涉及自身而不涉及其他人的利益, 他就不必要向社会承担职责。
其他人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认为有必要时, 向他提出忠告、指教、劝说以致回避, 这些是社会向他的行为正当的表示不喜欢或责难时所能采取的唯一举措。
对于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个人则需要承担职责, 并且在社会认为需要用这种或那种惩罚来保护它自身利益时, 个人还应当承当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
这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权线界限。
密尔首先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个人自由务必是出自本人本能的行动: 包括一是意识的自由, 良心的自由, 在思想和情感方面, 在实践和理论方面, 在科学、道德、神学和信仰方面, 在发表和表达意见方面的自由。
二是自由制定个人生活计划, 自由按照所喜欢的去做, 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是个人之间联合的自由。
同时, 他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不仅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而且是人性的本质要求。
这是因为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最了解自身需求和内心想要的, 只有自己最了解最清楚。
如果用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子和传统习俗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则使天下的人都变成相同的人或相似的人, 个人没有了特点和棱角, 丢失了独立思考的潜力, 各种欲望和冲动也将失去, 天才将被泯灭, 社会日益同化, 就会造就了碌碌无为的凡俗之辈, 社会缺乏进取精神,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社会就会走向衰弱的命运。
相反, 社会尊重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 个人自由的选取自己生活的方案, 为了到达自己的目标, 他就会使用自己的观察力去看, 使用推论力和决定力去预测, 使用活动力去搜集材料, 使用思辨力去做决定, 还要事前事后周密思考, 对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会想法设法加以克服, 以激发个性的充分发展, 施展自己的潜能, 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和价值, 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由经济意识形态的传播(下)所有这些例子,都是典型的“归化习见”式翻译。
用不太严谨的风格进行翻译和写作,很容易破坏英文版中相对谦虚和精确的内容。
通过这种容易消化的文章,不难说服那些对经济学的措辞性质不够敏感的读者,使“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的意识形态得以传播。
另一个有趣的翻译见诸《信报》的主笔林行止,他也是在香港坚信自由市场的通俗经济文章的重要作家。
KennethJ.Arrow的《社会的选择及个人价值》(SocialChoiceandIndividualValues)的首段为:Inacapitalistdemocracythereareessentiallytwomethodsbywhichs ocialchoicescanbemade:Voting,typicallyusedtomake“politocal ”decisions,andthemarketmechanism,typicallyusedtomake“econ omic”decisions.在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人们)进行社会选择时基本上会采用两种主要方式:投票是用来作出“政治”决策的典型方法;市场机制则是用来作出“经济”决策的典型方式。
(本文作者的翻译)林氏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则把它译成:资本主义民主政制有二种方法能作出社会选择——政治事务可通过投票达成,经济问题则非由市场机制完成不可。
把这样一个非论断性的说明变成一个肯定的判断,不外是再一次支持印证“自由市场”的主导意识形态。
下面我们再看看他们写作其他中文文章所运用的措辞策略。
广义来说,这些文章也是对西方经济意识形态的一种翻译。
张五常和雷鼎鸣(尤其是后者)的文章的一个很鲜明的特色,是使用了不少在中文书写中极受欢迎的文类——武侠小说的措辞。
(他们的措辞也引用中国传统智慧。
例如,雷氏和他的同僚在报纸上的专栏“烹鲜集”这个栏目的名称,就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含义是若经常把鱼翻来覆去是不好的方法,隐喻政府应该不要干预自由经济。
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市场自我调整。
但因此类措辞用得不多,本文只集中讨论他们的“武侠小说”措辞。
)在探讨经济问题的文章中,他们使用了像“武功”、“招数”、“内功”、“武林秘笈”等术语。
当谈起他们推崇的学者时,就把他们尊为“大宗师”、“世外高人”或“高手”等。
以下是一些最为明显的例子:“在经济学家中,理论根基强、研究工作做得好的,往往比只懂追求应用的专家更能掌握实际问题的核心,提出更有见地的意见。
这有如一些武侠小说所言,只内功根基深厚,打通任督二脉后,再学招式,便有如探囊取物,信手拈来而绝无难处。
”(雷鼎鸣)“……据说学一门武功,除了招式要正确外,还要懂得阐明该门武功精要的口诀,否则只会落得形似神不似,遇到高手,必败无疑。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确很能道出‘理性预期’的核心思想……我对这包含经济学深远意义的‘口诀’无时或忘。
几年后,我与‘理性预期’的大宗师卢卡斯(RobertE.Lucas,Jr.)谈及这口诀,他亦欣然同意。
”(张五常)他们借用这些比喻,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在中国武侠小说世界中神驰想象,从阅读中得到快感,并把武侠小说中的内容和人物,移接到非小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语境中去。
通过使用武侠小说中的术语,作者把自己当作了武侠世界中的“世外高人”或“高手”,是才智超卓、不食人间烟火的游侠豪杰。
用那种略带不屑和随便的口吻援引武侠小说的术语,尝试把与他们不同的意见化解于无形。
他们的这些文章可以归类为软性容易阅读的散文,是消闲的读物,但其作用却在传递严肃的信息或“科学的事实”。
相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的学术文章,这种轻松的散文风格隐然鼓励读者毋须深入思考,因为文章在处理课题时并不严肃,却强调阅读的娱乐性。
藉着把小说和“事实”合二为一,用大受欢迎的武侠小说的措辞进行书写,作者成功地给读者塑造一个经济学的小说世界,企图说服读者接受自由放任经济的好处。
另一种常用的措辞策略是构造权威。
他们用武侠小说中对武林高手的描绘和辈份的编排等方式,尝试建构他们心目中的经济学界的权威。
例如,当指出某鼓吹“自由市场”的理论是由某经济学家提出时,他们就称该经济学家为“世外高人”或“武林高手”。
此外,他们又对那些他们认同的经济学家进行所谓的论资排辈。
例如,巴罗(RobertBarro)就被尊为“顶尖的经济学家”,“位列第五”,理由是他的作品被引用的频率特别多;沙琴德(ThomasSargent)和华莱斯(NeilWallace)被他们称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巨星级的经济学家”,沙琴德更被封为“天下第八”;而科斯的文章则“石破天惊,足以雄视百代”。
不用说,所有这些“顶尖的经济学家”都被介绍成是鼓吹“自由市场”和赞成“私有财产”的理论家。
甚至是不甚出名的经济学家也被引介为重要的权威,只要他们是来自著名的学校或学术机构。
例如,雷氏就曾经这样介绍来自罗切斯特大学(TheUniversityofRochester)的客座教授古里(TomCooley):“……但结论自古里这类高手口中道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可信性亦较高。
”张五常更指出,他的一位已故的老师WarrenScoville的任何“历史结论都不应该怀疑”。
他们为自己建立权威发言位置也同样驾轻就熟。
雷氏这样评价自己:“我多年前在《政治经济学报》(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有篇文章,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贪污会增加行政的速度……(据一位在芝大经济系拿博士的朋友告诉我,这篇文章曾列入他们的教程中,我半信半疑之际,亦觉受宠若惊。
)”同样,张氏也援引其在国际上的名人朋友来为自己的文章增加重要性。
他写道:“1963年3月,科斯对我寄以厚望,说我将会成为另一个马歇尔……诺斯认为,能将经济学理论全面革新的,就只有张五常一人”。
读完这些文字之后,读者或许会受到影响,在没有看正文之前便会对文章的结论作出正面的判断。
经济学的学科规训和香港的地缘政治脉络学科的实践和结构越来越被认为是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面向。
正如福柯(MichelFoucault)指出,学科知识是论述生产中的一种规训系统,学科知识是被认可的,基本上只接受学科内的社群的自我规训,透过各种规训制度和践行,包括专业/学术协会、学刊、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学术基金和日常化的教学步骤(考试、评分和书写),学科被建构成一种封闭和自我支撑的权力网络。
在这种学科规训制度下受训的学生,很难对经济学科的常识有批判的意识。
为经济学科建制所包围的他们,在潜移默化下会变得像“经济学家”一样所思所为。
(Franketal.的研究指出,学习经济学会使人变得自私)经济学的学生和其他学科的学生一样,很少会质疑他们所修读学科的理论假设。
正如Strassmann指出,“像问题练习这类不鼓励质疑其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正是用来训练经济学者的。
总是看似非常中立,它们教导学生学习和接受一种特定的解释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经济学家所达成的共识,看作为有价值和不可挑战的主旨内容。
”事实上,经济学学生很快明白到质疑文章的前提是不足取的。
他们被教导无须为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任何辩解,只须用它们来从事研究工作就可以了。
经济学科的“看门人”,就是经济学的措辞、分析模式、概念和分析技巧,还包括它给自己设定的讨论议题和问题,并由此而产生的练习和考试。
为了在权威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经济学者唯有紧紧跟随该学科的各种规范,这些通过内部评审过程来保证的规范,同时是制造经济学者学术权威的一种层压权力关系和利益交换的社会过程(根据一项研究,许多被拒的经济学文章并非基于“纯学术水准问题”,而是基于社会和政治考虑)。
当然,修读经济学的学生当中,未尝没有寻找经济的真实图象的动机,但是由于他们所受的训练都是枯燥无味的数学模式和形式化理论,故此当有些经济学家尝试通过使用非学术的措辞来使他们的文章挂上一副生动的面孔时,这些学生可能会受其吸引。
张氏和雷氏的文章之所以流行,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用卡拉马(ArjoKlamer)的话来说,这些经济学的民粹主义者透过诉诸运用常识,减轻了对经济学一无所知者的不安。
以散文来介绍和翻译经济学,给读者以欢娱的阅读经验,再加上那种刻意经营的学术权威论述,恐怕是西方自由经济神话在香港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一种最经常为他们引用的常识,是把经济活动简化为“自由市场”/“私有产权”与“计划经济”/“国有经济”的非此即彼的对立,完全漠视在现实的资本主义“西方”之中,处处存在着计划经济的成分(包括跨国企业的计划和政府的计划),同时也包含了名种各类的集体所有制(如上市公司和合作社等);而在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中,也混合了不少的市场交换和私有产权的元素。
更严重的是,在这种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他们往往挪用了冷战以来英美殖民主义筑建起来的常识:“自由市场”比“计划经济”好,代替了严肃的历史分析。
.雷鼎鸣写道:“世界历史早已证明,搞计划经济是死路一条。
”但研究世界历史的布罗代尔、华勒斯坦等学者都指出,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充满了计划——由大企业与政府合谋为获得和保持垄断地位的计划。
张五常也曾教育他的儿女,在计划经济中生活的人不可能富有,只会“饥寒交迫”。
然而正是这种诉诸常识的教育,为下一代重复再生产未经严格论证的习见。
计划经济下的人民真的只有“饥寒交迫”吗?让我也引用一下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的权威阿玛蒂亚?森(AmartyaSen)所做的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便指出中国这“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比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印度更能保障大部分人民的基本温饱,而印度最为“计划经济”的喀拉拉邦(Kerala)的民众的生活水平指标(包括识字率、婴儿死亡率、平均寿命等),也比绝大部分非“计划经济”的其他州邦要好。
事实上,雷氏和张氏的许多支持“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的结论,都缺乏系统的历史研究支持,特别是关于“计划经济”或社会主义经验的历史研究。
相反,他们经常只是以各种(借用武侠小说的)比喻和隐喻等措辞技艺,或诉诸权威和常识,以说服读者接受他们的结论。
例如在“证明”“自由市场”比“计划经济”优越时,雷氏这样写道:……究竟自由市场的生命力强大还是中央计划的强大?可以设想,假使要摧毁一个由多个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公司所组成的市场经济,可以怎样做?我们会发现每一间公司都不见得怎样强大,不难破坏,但就算把它毁灭后,其他公司仍然生存,另一间新公司很快又会出现,抢夺已消失公司所留下的市场空间。
自由市场看似全身都有破绽,但这些破绽都不是致命的,所以都不算是破绽。
中央计划经济又怎样?中央政府能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追求某特定的目标,表面上看来可以无坚不摧,这便是一些人口中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但计划经济是不是无懈可击?金庸在《笑傲江湖》中谈论独孤九剑时说,凡有招式便必定有破绽,问题是怎样找到这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