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虽然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雷电防护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面对社会服务规范发展、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问题上,仍有很大进步的空间。

只有真正实现规章制度层面以及技术支持层面的大发展,加强对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措施的宣传,才能实现防雷管理服务的跳跃式发展,真正为全社会的生活生产做出贡献。

前言
防雷事业作为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工作,已经发展了20余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

单一的防雷检测已经被一系列科学规范的防雷工作所代替,从而实现了气象服务真正为生活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有效地避免了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雷电灾害导致的事故更是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往往具有难以预料、突发多发、损失严重的特点,给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将防雷管理服务能力的建设真正重视起来。

1、防雷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公众对防雷减灾的关注日益提高导致社会对防雷减灾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防雷服务业务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以下几点集中体现了近年来防雷管理服务中暴露出的问题。

1.1防雷技术服务流程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手工操作是一直以来贯穿防雷管理服务的整个过程的操作,但它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隐患。

这些隐患集中表现在工程流程缺乏规范性,图纸的审核以及检测都缺少统一的电子档案的使用,得出的技术报告也不够科学规范。

1.2防雷减灾技术水平偏低
部分防雷技术从业人员理论基础不过关,与满足防雷技术服务的要求相差甚远。

特别是对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防雷装置技术图纸的审核以及多变环境下的防雷检测等工作常常难以实施,都暴露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1.3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缺乏应有的规范性
防雷机构具有人事制度的特殊性,难以应对防雷项目多而复杂,人员缺少的状况。

再加之部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人员在完成正常技术工作之外,还有其他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情况就可能引起乱收费和行业垄断的发生,直接导致了社会对防雷管理服务工作的质疑以及各地方纪委、工商部门的尤其关注。

给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很大的阻力。

1.4部分地方政策限制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工作的进行
政府部门有时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投资商进行政策上的庇护,以实现招商引资,促进地区发展的目的。

但在此过程中,减少防雷减灾技术的服务性费用,甚至要求免费服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就直接导致了气象部门资金不足,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5公众缺乏防雷意识,执法工作难以进行
近几年来,气象部门纷纷加强了防雷减灾的力度,并积极宣传防雷减灾的工作。

但社会上仍存在不了解、不配合、不支持防雷工作顺利开展的情况。

尤其是在某些防雷观念意识淡薄,不理解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楼盘开发商中格外明显,给防雷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也可能造成隐患。

2、关于规范防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考
2.1防雷行政管理机构的完善
通过设立独立的部门是实现管理机构的完善化的重要手段。

独立机构的设立有利于雷电防护部门更加全面地履行社会防雷管理的职责。

该机构应当是能独立完成防雷减灾工作、排除外界干扰、真正起到作用的机构。

2.2规范防雷管理服务流程以提高服务质量
应当重视防雷减灾的职能,从制度层面为整个社会生活生产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对服务流程和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可以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使服务人员的素质获得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以提高;或是通过积极建立规章制度,对整个部门的服务流程进行规范,并对非编制内人员的相关待遇进行明确规定,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编制内人员则应健全气象系统的编制结构,以便其顺利履行职能。

2.3建立健全防雷管理系统,使规范化管理成为可能
从技术层面来讲,建立健全防雷技术服务规范化系统,把相关检
测资料、基础设施资料等集中存储起来,以实现防雷技术服务数据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

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使防雷业务的接受、检测、审核、验收以及评价的过程更加清晰,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2.4加大防雷技术的现代化投入
为了实现防雷技术服务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正常、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加强防雷技术业务现代化的力度。

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建设防雷产品研发、生产、推广的实验室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提升防雷业务的硬件水平。

2.5加强人才的培养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优化平衡组建的防雷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的队伍中成员的年龄、学历、技术素质以及职称等要素。

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已有人员进行培养,以提升整个部门的业务操作能力,便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6积极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防雷管理服务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各个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工作的实施、开展应当主动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积极协商,以争取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并注意后续的工作总结以及汇报的反馈情况。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本部门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减少雷电灾害对人民生活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

2.7积极宣传防雷减灾的知识
防雷减灾不仅需要气象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广大人名群众的支持
与配合。

针对某些群众不了解雷电灾害的严重性以及不清楚如何减少此类灾害造成的损失的情况,我们应当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通过防雷电知识讲座、传单发放、电视宣传等多种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以提高他们的防雷减灾意识及能力;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热线,以解答关于防雷减灾知识的疑问。

3、小结
虽然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雷电防护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面对社会服务规范发展、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问题上,仍有很大进步的空间。

只有真正实现规章制度层面以及技术支持层面的大发展,加强对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措施的宣传,才能实现防雷管理服务的跳跃式发展,真正为全社会的生活生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吉振习,韩铮铮,刘礼峰,常晓如. 谈如何做好基层防雷减灾工作[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14)
[2] 唐恩,何群源,黄汝红. 做好西部大开发气象科普工作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 2010(03)
[3] 田家波,田昊,郑敏,王鹏,张鲁. 浅谈长清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有情况未来发展构想思考[J]. 科技传播. 201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