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河湟诗人谢铭与其诗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人教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12.词四首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读宝蘭诗记

读宝蘭诗记

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2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7谢 冕春愁黯黯,这一年没有春天。

此时有人告知:我在等你,一起去寻找那个不在日历中的春天。

这是宝蘭。

我与诗人宝蘭素未谋面,但读宝蘭的诗感到亲切,她的诗美,说是一般的美似不准确,她的诗有一种成熟的美,一种不同于那种单纯天真的青涩的成熟之美。

2020年这一年,有一个“不在日历的春天”,我们为突如其来的瘟疫而愁苦。

这一年如此,“这些年”(或“多年以后”)又如何?诗人告知我们,她的“这些年”也不平静。

这些年,是“把日子缝缝补补,东拼西凑”着过的:把孩子带大,把老人送走,“从青丝到白发再一次次把白发染成青丝”。

这些年,强忍着内心的伤痛告诉旁人:“我很好,我还行。

”当然,诗比生活更广阔,也更丰富,甚至更强大。

诗人希望自己的每一行诗句“就是甩出的鞭子,拔出的剑,也是桃花源,女儿国”。

读宝蘭诗记宝蘭知道生活的真谛,她不轻言幸福,她以过来人的口吻说,“生活就是五味杂陈”。

生活的多艰使她对此怀有警惕,她知道所有的幸福“都建立在薄冰之上”。

宝蘭说过,“写诗无外乎就是人对生命、亲情和灵魂的深读”。

因此读她的诗总感到亲切。

她总是把人生的感悟通过平常的场景表达出它的不平常来。

在她的笔下,生活不是单纯的和平面的,生活有丰富的立体的内涵,看似平静、风和日丽的生活,其背面同时可能是风雨交加。

这种彻悟之后表达出来的沧桑感,构成了我所认为的成熟的美。

即使读她采风的作品亦是如此。

人在旅途,青山绿水,并不是一例好心情,她总是把自己独特的际遇融入迎面而来的画面中,这样一来,她的所见、所闻、所刻画出来的,就不是一种仅限于客观的对于景物的描写,甚至就是她的自我生命的抒发。

此时,T ou Tiao Shi Ren /头条诗人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8一件平常的景物因而便有了特殊的含义——或者就是极具个人性的自我抒写。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三总复习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居柳宗元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d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关山月》原文赏析

《关山月》原文赏析

《关山月》原文赏析《关山月》原文赏析《关山月》原文赏析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关山月》原文赏析2《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超实用春学期开学第一课课件 (2)

超实用春学期开学第一课课件 (2)

THANK YOU
二是上好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是高三的主打课型,必须切实收到实效。首先,要精确掌握考情。考试不过夜,打铁要趁热,每次考试以后,要对班级考试情况了如指掌,充分了解易错点、易考点,这样讲评时,才能有所侧重,才能有针对性地攻克重难点。其次,要规范讲评流程。针对错误率高或重点考察的试题,教师引导出方法思路;再由学生个人进行自评自纠,小组讨论展示,找出得分原因和失分原因,真正弄清楚解题思路。师生合作再对解题思路进行再归纳总结,写到纸上记录下来,强化验证结果。三是克服“漏斗思维”。所谓“漏斗思维”,就是:今天正在学,突然有事不继续了,明天已经忘记一大部分,后天想起来,继续学,但是忘记的一大部分似乎又需要重新开始,周而复始,积累数月,结果是仅仅只有一点点的内容,而且是在同一个地方循环往复。对于常错、常考的知识点,要经常复习,要不就如同漏斗一样慢慢溜掉。尤其是对于已经进行过的专题训练、变式训练,不能认为进行过一次、两次就万事大吉,要每隔2周进行“回头看”,把学生的易错题重新编辑,归类整理后附上分析讲解印发给学生,克服漏斗思维,反复夯实专题训练的知识点。
学习深处必有提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高考语文把语文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五个层级
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应用
鉴赏评析
(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2)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3)文言文阅读
(4)现代文阅读
(5)写作
语文知识要点:
二、词汇语法:坚持每天复习一部分 在单项选择题上,适当做题是必要的,但不要采用题海战术。匀些时间看以前的听课笔记、讲义、以前做错的题目(错题集)也是复习该题型很好的方法。尤其要把做过的一些题,特别是错题,反复地看,同时简单的题要总结规律,难题记死记牢即可。要重视语境题、时态题、动词短语相关的单选题。 关于语法,最近几年的高考在淡化语法,但并不是完全不考,而是以交际的方式考查,所以复习语法专题的同时要注意交际方面的问题,要特别注意从语境和语意中来解决语法问题。语法重点要掌握时态、非谓语动词以及定语从句三大块的内容。 三、完形填空:每天要保证做一篇1、培养语感。如何来培养语感呢?这里给同学们提一个成功学生使用过的、正确提高语感的方法:把去年的所有完形填空题正确答案填上,然后大声朗读,不要求背诵但是至少要能做到熟练朗读。在朗读中,慢慢领悟。 2、坚持训练。每天要保证做一篇,这是量上的一个要求。还要把做错的做出标记,重点记忆。应重视文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完形填空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的过程。

2023西宁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西宁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西宁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

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

积翠含微月,遥泉韵细风。

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1)“鸟归云壑静,僧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初中文言文阅读】《辋川尚静》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辋川尚静》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辋川尚静》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散文,着重理解其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文后各题。

望川尚景(节选)朱鸿(当代作家,陕西人)(1)王川是王伟曾经居住过的一个长长的峡谷。

20世纪的人如果追随王伟的行为,住在王川,那将是荒谬的,尽管王川仍然很安静。

(2)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仅仅是这种结构就区别了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

我是坐着三轮车到辋川的。

我到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

倘若这就是目的,以为这目的潇洒而苦涩,这就是味道。

(3)雨后,王伟种的银杏矗立在河岸上。

树皮上满是裂缝。

厚厚的树干被水浸透成黑色。

树叶流出的水继续冲刷树皮。

它真的很古老,处于挣扎状态。

它在望川已经生长了数千年。

(4)王维在辋川的别墅,在开始是宋之问的,这个歌功颂德的诗人,因媚阳权贵而得宠朝廷,但最终的下场却是被唐朝赐死。

王维迁往辋川的时候,宋之问已经作鬼,我能猜测的只是,辋川的美一定迷惑了王维,不然,他怎么单单选择了宋之问的别墅?(5)望川的雨清澈如线。

它一个接一个地被拉到山谷里,但它是沉默的。

山坡上的红叶浸没在绿草和青石中,立于杂树的根部,随时都有滚落的危险。

然而,雾雨给了他们一层薄薄的梦,它挂在望川的山坡上。

王伟一定看到过这样一个梦,甚至进入了这样一个梦。

否则,他的诗和画怎么会如此生动!(6)王维购得辋川,那是他过得富贵的证明。

贫穷的诗人,是不可能拥有一个辋川别墅的。

其情况是:他在20岁左右就及第进士,从此步入他的仕途,他担任过大乐丞,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上。

王维40岁的时候做了左补阙。

恰恰是这个年岁,他开始迷恋山水,来往于朝廷与辋川之间。

他既做官吏,又当隐士,往返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

朝廷的险恶,伤害着他的心,辋川的美妙,却给他的心以慰藉,他就是这么生活的。

王维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

除此之外,他的任何作法都可能是下策。

杜牧《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杜牧《泊秦淮》杜牧的《泊秦淮》讽刺了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是该诗全文与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泊秦淮⑴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1讲 整体把握诗歌文本练习(原卷版)

第01讲整体把握诗歌文本(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③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①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①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①霍嫖姚:即霍去病,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与敌人的不堪一击。

D.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悲伤之情。

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平生百绕垂虹路张元干①平生百绕垂虹路。

看万顷、翻云去。

山澹夕晖帆影度。

菱歌风断,袜罗尘散②,总是关情处。

少年陈迹今迟暮。

走笔犹能醉时句。

花底自成心暗许。

旧家春事,觉来客恨,分付疏篷雨。

【注】①张元干(1091—1161):北宋至南宋人,出身仕宦,因坚持抗金受秦桧陷害,被捕入狱,出狱后流落苏州,本词写于词人重游苏州垂虹桥之时。

①袜罗尘散: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描述洛神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的美妙景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平生百绕”这一细节,暗示词人对此地熟悉,如今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B.夕阳远山、菱歌帆影等眼前之景表现了词人重游苏州、孤苦无依的落魄晚景。

C.上阕写景,高低错落,视听结合,有动有静,既有自然,又含人事,意蕴丰富。

D.“旧家”三句既直抒胸臆,又借景抒情,“疏篷雨”充分渲染了词人的客居之恨。

青海湖的诗词 青海湖的诗词歌赋

青海湖的诗词 青海湖的诗词歌赋

青海湖的诗词青海湖的诗词歌赋描写“青海湖”青海湖的诗词的古诗词有如下:1、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宋·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3、唐·温庭筠《南湖》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4、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

5、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青海湖的诗词?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描写青海湖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青海湖的古诗词有哪些?1、唐·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原文: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翻译: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宋·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原文:绿净春深好染衣。

【原创精品】古诗词备课——谢明波

【原创精品】古诗词备课——谢明波

2、描写方式
正面、侧面
写一个东西,叫描写 东邻之女,增一分则高, 减一分则矮,敷粉则白,着朱则赤。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隔着”写一个东西
(二)表现手法
1、衬托 判断的关键是写两个东西才能是衬托 (1)两个东西性质一致叫正衬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两个东西性质相反叫反衬 动静、远近、古今、虚实、 内外、乐哀、视听、今昔
情绪
喜 ( 志 高 气 逸) 畅当
悲 ( 物 是 人 非) 赵嘏
悲 ( 讽 刺 官 吏)
悲 ( 壮 志 未 酬)
喜 ( 田 园 乐 趣)
喜 ( 劳 动 景 象)
悲 喜 悲 ? ? ? ( 沉 ( 豪 ( 壮 郁 悲 迈) 志 难 怆) 酬) ? ? ?
作者
陆 龟 陆游 蒙
陶 渊 《 诗 顾 炎 张 孝 李白 明 经》 武 祥
炼字题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 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①看,在诗中的意思是回望(步骤一)。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 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 形象(步骤二)。 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青海湖最出名的一首诗

青海湖最出名的一首诗

青海湖最出名的一首诗《寄王青海相公》明朝·王邦畿相公能下士,东阁揖名贤。

直道惟平物,虚怀欲纳天。

衣缁多难日,发白老臣年。

感激平原意,西风古道烟。

《青海引》明朝·杨慎长白山前号黑风,桔槔火照甘泉红。

五千貂锦血边草,单于夜帐移湟中。

华林酒艳长庚醉,沉香春浓海棠睡。

金马门如万里遥,那知青海城头事。

《夜归(在青海时。

)》近现代·孙俊在老病踉跄苦步行,荒郊孤独倍心惊。

多情唯有天边月,犹为离人照路明。

《寄青海蕴平》近现代·单人耘怜君遥在海西头,唤起月明解我忧。

独步黄营春夜永,濛濛花气淡于秋。

《出塞·青海传烽燧》明朝·宗臣青海传烽燧,黄沙入鼓鼙。

单于屯塞北,大将出辽西。

落日胡笳惨,悲风汉马迷。

燕将有奇石,勒笔待君题。

《甲午夏末游青海甘肃十二首·其六》近现代·程滨游骋三千里,长云与我俱。

原荒牛马静,汀远鹭鸥呼。

斗室真冰窟,寸心仍玉壶。

青山浑不语,终古对天湖。

《甲午夏末游青海甘肃十二首·其二》近现代·程滨凡体居深谷,无缘谒上神。

紧箍降大圣,烈酒毁名臣。

云岭维天岸,烟岚界海滨。

青山留不住,一意入胡尘。

《甲午夏末游青海甘肃十二首·其八》近现代·程滨千载驼铃寂,消沉汉与唐。

泉开明月白,窟启塞沙黄。

饿虎何须饲,毒龙今更狂。

如来本无体,垂手对空王。

《青海西寄窦三端公》唐朝·吕温时同事弗同,穷节厉阴风。

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

从容非所羡,辛苦竟何功。

但示酬恩路,浮生任转蓬。

《甲午夏末游青海甘肃十二首·其十一》近现代·程滨开岩藏古佛,劈石试新硎。

神迹传千载,天池泻一泓。

乱山深处宿,一鸟唤时醒。

不见当年雪,黑发向天青。

《余自束发时,即耳随园名,知为当代作者。

而南北相睽,不得一见,心辄向往。

甲辰春扈从金陵,思一访随园,适奉命他往,遂不果。

今又将十年矣。

向见《随园诗话》《新齐谐》二书,虽游戏之笔,而标新领异,已远胜《沧浪》《虞初》诸书,携之行箧,把玩不置。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翻译赏析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翻译赏析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翻译赏析《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翻译赏析《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前言】《关山月》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

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

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

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

【注释】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厩”句: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

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词二首

词二首

龙源期刊网
词二首
作者:张生林
来源:《群文天地》2014年第02期
浪淘沙令钓鱼岛
隶属台湾岛,钓鱼为名,千载悠悠谁不知?若非东倭逞强梁,怎会离析?
倭寇攫尔日,不过百载,贼败二战归还迟。

风虎云龙中华兴,岛归来兮!
虞美人青藏花园
西宁古城东南郊坐落着古湟中八景之一“文峰耸翠”之文峰,峰北麓有青藏铁路花园小区,简称青藏花园,乃青藏铁路公司员工居住区。

词曰:
古城东郊文峰塔。

山下群楼立。

青藏花园有人家,都为青藏铁路,是一家。

莽原千里关山路,遥望最高处。

唐古拉山云悠悠,千年白雪无瑕,是佛国。

中秋节的诗句——《关山月》

中秋节的诗句——《关山月》

中秋节的诗句——《关山月》《关山月》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注释1、: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5、厩(jiù):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关山月》的诗意/《关山月》的意思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关山月》赏析当淳熙二年(1175年),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

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

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

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

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

《关山月》的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第8课 小桥流水人家 小语 五上 人教版

第8课 小桥流水人家 小语 五上 人教版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 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 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 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第二组: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 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 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 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 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故乡,有如一个温柔多情的少女; 故乡,好似一个勇敢慷慨的儿郎; 自从漂泊以来,我没有一天不想她。
---------谢冰莹
散文集《故乡》
拓展作业:
认真的读一读散文—《故乡》, 看看作者是借助哪些景物、事物来表 达情感的,你发现哪里直接或间接的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吗?
第三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 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 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 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第一组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 …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 … 第二组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 …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 …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 … 第三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 …
这些词你读准了吗?
潺潺
婀娜 螃蟹
粼粼 唱和
干涸 野菌
点缀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谢翱简介

谢翱简介

谢翱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谢翱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谢翱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谢翱(1249—1295)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

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建宁浦城(今属福建)。

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

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

文天祥兵败,脱身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结月泉吟社。

谢翱有《晞发集》、《西台恸哭记》,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谢翱生平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尤精于《春秋》之学,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

谢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读历史上忠诚英烈之传记,养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羁的个性与坚贞气节。

少年时曾随父迁徙浦城生活。

咸淳元年(1265),赴临安参加进士科考,试进不中,作《宋祖铙歌鼓吹曲》12篇和《宋骑吹曲》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元代文学家吴莱称赞其诗“文句炫煌,音韵雄壮”,可与柳宗元媲美。

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临安。

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

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

谢翱献出全部家产,并招募乡兵数百人,到南剑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为谘议参军。

翌年,元兵由浙入闽,谢翱跟随文天祥抗击元军,转战于闽西龙岩、广东梅县、江西会昌等地。

文天祥兵败撤退,在赣州章水上与谢翱握别时,曾赠与一方端砚。

不久,元军占领江西,谢翱离开赣州,潜回祖籍浦城务农。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压迫,辗转入浙江。

3年后,听到文天祥被害于燕京柴市的消息,无比悲愤,常独自行游于浙水之东,见到与文天祥握别时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顾盼,失声恸哭。

在浙期间,谢翱隐居于山林间,时常探幽揽胜,所交游者皆南宋遗民;成立“汐社”,与主持“江源讲经社”的诗人方凤、吴思齐及当时著名文人吴谦、邓牧过从甚密。

宋亡后笔耕不辍,写下大量缅怀故国和文天祥的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