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倦怠_核心自我评价对隐性辍学表现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表现为对学习的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效果不佳。

而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是影响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表现为学习热情不高、兴趣缺乏、动力不足,甚至出现抵触学习的情绪。

学习倦怠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动力下降。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原本的学习动力逐渐减弱,对自身的学业提升失去信心,很难再维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学习效果不佳。

由于学习倦怠的存在,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降低,导致学习时间的浪费,学习效果也受到影响。

本来可以较少的时间完成任务,现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消极情绪增加。

学习倦怠会让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烦躁、自卑等,这些情绪会影响到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以上种种表现都会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放弃,并且对主动对学习内容展开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某种目标、获得某种成就时所产生的动机。

成就动机是驱动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消除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不同,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也各有差异。

当大学生的成就动机较强时,他们会更具有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学习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任务中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预期。

学习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心态。

当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较高时,他们更能够坚定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也更有信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会因为失败而丧失动力。

相反,当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较低时,他们会更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对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无法有效地处理学习任务和挑战。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在教育领域已被普遍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了现有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

研究发现,学习成就归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情绪、动机、自控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或调节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引言学习倦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动力与兴趣、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与行为反应的一种状态。

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日益突出,给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就归因是尤为关键的。

一、学习倦怠的概念与表现学习倦怠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行为问题,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

在具体的定义上,学者们对学习倦怠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Martin等人(1992)提出了一种较为完整的学习倦怠定义,将其分为三种互为联系的情绪维度:情感倦怠、行为倦怠和认知倦怠。

情感倦怠是指个体的情感反应,如焦虑、厌烦和悲伤;行为倦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关注与不参与行为;认知倦怠是指个体思考与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有效学习与解决问题。

学习倦怠的表现形式多样。

从情感上表现为:消极情绪(焦虑、抑郁等)、学习兴趣下降等。

从行为上表现为:学习责任感低、拖延症、上课时打瞌睡等。

从学业上表现为:学习动机减退、自律能力下降、学习目标模糊等。

二、学习成就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与研究学习成就归因是个体对学习成就的原因进行解释与归因的过程。

研究发现,学习成就归因与学习倦怠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对学习成绩的归因,个体会形成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认知,从而影响个体对学习的动机与情感反应。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他们不仅代表了未来的希望,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是,大学生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鸿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倦怠。

为了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同时探讨其与学习成就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本文将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可以表现为失去学习兴趣、感到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等。

这些表现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学习成效大打折扣。

因此,探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和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成就归因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1、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巨大,面对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失落和沮丧,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要积极面对学业压力,加强心理调适,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2、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

有的学生个性内向,缺乏人际交往,导致学习才能的限制和心理压力的加重。

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建立自信心,增强个人能力,改善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3、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环境不好、教学质量低,多次考试不理想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学习成就的归因。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要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更有效的策略,发现自己的问题。

三、学习成就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习成就归因是指学生拥有的将学习成就归因于自我因素、控制、稳定性和时效性等特定属性,从而使其适应和适应学习的能力。

学习成就归因越高的学生,在遭遇不顺利时,也越能坚持学习,战胜困难。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认为自己能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学生具有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更有效地执行任务,取得更好的成就。

学习成就的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学习倦怠的关键。

学生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学生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学生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近年来,学生学业倦怠成为教育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

研究发现,学业倦怠对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首先,学业倦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业倦怠的学生通常对学习任务缺乏兴趣,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聊和枯燥。

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作业和阅读教材。

这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相比之下,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其次,学业倦怠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学业倦怠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觉得自己无法应对学习任务。

这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使他们更容易放弃面对困难。

相反,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信心去克服困难,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另外,学业倦怠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出现问题。

学业倦怠的学生往往缺乏长期的目标设定和计划,他们倾向于通过应付式学习进行任务的完成,而不是深入思考和归纳总结。

他们可能会选择记忆短期知识而不是思考理解,这种学习策略对于长期记忆和理解是不利的。

而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学业倦怠还在心理上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

学生长时间处于学业倦怠状态,会感到焦虑、疲劳和抑郁。

这些情绪问题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很多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和困难时,会选择逃避和放弃。

这种消极情绪和应对方式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学业倦怠,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学业成绩。

那么,如何应对学生学业倦怠,提高学业成绩呢?首先,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

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计划,使他们有目标地学习,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倦怠的学习态度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习倦怠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学习倦怠指的是学生对学业感到厌烦、无聊和缺乏动力的状态,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上课走神、逃课、课后不及时复习、偷懒等。

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下滑。

其次,需要探讨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倦怠的学习态度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进而减少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学习倦怠还可能导致学生在考试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进一步影响学业成绩。

进一步探究学习倦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影响机制,发现存在多种因素。

首先,学习倦怠可能与自我效能感的降低有关。

在倦怠状态下,学生可能产生自己无法完成学业任务的负面信念,从而导致自我效能感下降。

其次,学习倦怠还可能与学习动机的降低有关。

倦怠情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对学业任务产生厌倦感,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此外,研究还发现,学习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如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那么,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呢?首先,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加强学习环境的改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例如,提供合适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工具、鼓励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等。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另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大学生个体也应主动调整学习态度,采取积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例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制力,克服学习中的拖延和低效行为。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

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及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

它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及管理,加强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500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9份,回收率97.8%。

其中有效问卷471份,有效率96.32%。

二、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学习倦怠总体状况分析2.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倦怠分布状况图1数据显示,男生的学习倦怠率为68.89%,女生学习倦怠率为77.42%,男生的学习倦怠率低于女生的学习倦怠率。

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男女生社会角色定位和性格上的差异所至。

其次,传统观念一直成为影响女大学生的因素,它造成相当一部分女学生缺乏自立、自强、自信等意识,她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低。

研究发现,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女生对现有的就业环境缺乏自信,充满危机感,因此,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心理。

3.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分析比较大一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相对较低,占测试年级的57.83%,大二学生占测试年级72.41%,大三、大四占测试年级的74.07%,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大学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使他们对学习的各门功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在应付方式影响学习动机中的链式中介效应

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在应付方式影响学习动机中的链式中介效应

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在应付方式影响学习动机中的链式中介效应龚小虹;刘燊【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应付方式、核心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呈显著正相关;(2)应付方式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核心自我评价和人生意义在应付方式影响学习动机中起链式双中介作用,其中应付方式通过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从而进一步影响学习动机这一中介路径的中介效果量最大.本研究为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改善大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实证基础.%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867 undergraduates with questionnaires to examine effects of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life meaning in coping styl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motivation, coping style,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meaning in life; (2) Coping style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3)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life meaning played a role of chain medi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with that of core self-evaluation to be the strongest of all the mediation path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vides an empirical evidence for inspiring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motivation, promoting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improving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6页(P11-16)【关键词】应付方式;自我评价;人生意义;学习动机;链式中介模型【作者】龚小虹;刘燊【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1在教育和学习心理学领域,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成就、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均有影响。

在研究方法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取并分析相关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倦怠对学习效能感有负向影响,成就动机能够缓解学习倦怠。

研究结论指出,学习倦怠对大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效能感的培养。

启示教育者应重视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和干预,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展望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因素,加深对大学生学习问题的了解,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探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启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学习倦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绪疲劳、学业厌恶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学习环境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要求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学习倦怠情况屡见不鲜。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体的学习成绩和发展,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等因素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揭示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学习的动机和效能感对于学业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究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还能为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倦怠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Ef fe c t o f c or e s e f- r e v a l u a t i o n on l e ar ni n g bur no u t a n d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i n c o l l e g e s t u de nt s
l e a r n i n g b u r n o u t 《 F=3 6 . 8 9 , P< 0 . 0 1 ) w e r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a m o n g d i f e r e n t g r a d e s . T h e c o r e s e l f - e v a l u a t i o n( , =- 0 . 5 4。 P< 0 . O 1 ) a n d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r = 0 . 5 1 0 ,P< 0 . 0 1 )w e r e s i ni g i f c nt a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t o he t l e a r n i n g b u r n o u t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e q u a t i o n s h o w e d
价 与生活满意度均能显著预测学习倦怠 。 关键词 : 核 心 自我评 价 ; 生活满意度 ; 学 习倦 怠 ; 中介作 用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 3 9 5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1 2 5 7 ( 2 0 1 4 ) 1 3— 1 8 1 5— 0 3
s t u d e n t s w 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t h e c o r e s e l f - e v a l u a t i o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 n d l e a r n i n g b u r n o u t q u e s t i o n —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性进行分析与策略研究,探讨了倦怠的表现、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倦怠的表现方面,主要体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学习任务过重、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因素。

倦怠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包括学习效率下降、学业成绩下降等负面影响。

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包括培养学习兴趣、合理规划学习任务等。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性、分析、策略、表现、原因、影响、应对、总结、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导致学习倦怠现象逐渐加剧。

学习倦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疲劳、无聊、缺乏兴趣和动力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

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大学普遍存在课程负担重、学业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为学习倦怠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原因。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产生原因和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调适策略作者:徐子珺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9期摘要:当前学生学业倦怠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频频发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身心健康和高校人才培養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生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适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促使其健康成长发展,进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逐渐由“精英化”向“普及化”转变,源源不断地向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着人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伴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长以及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与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今,大学校园里学生上课玩手机、逃课、网络成瘾的现象愈发凸现出来,不少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

这一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而且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探索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针对性的、有效的应对措施,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倦怠的概念与表现1.学习倦怠的概念学习倦怠的概念是由职业倦怠的研究引申而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倦怠的情绪。

连榕、杨丽娴等学者立足我国现状,在对大学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产生的厌烦、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

”他们基于职业倦怠的研究,编制出了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并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或缺乏学习动机,却因各种压力不得不参与学习时,就会感到苦恼、烦躁、抑郁,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1]。

2.学习倦怠的表现在认知上,表现为将学习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想起学习就感觉到疲惫和焦虑,甚至对学习、书本、教师产生厌恶感和抵触心理。

中职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

中职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

中职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摘要:本研究以当代中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对200名在校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学习倦怠的量表、厌学现象调查问卷,系统的探讨了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

关键词:中职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厌学现象1相关概念1.1核心自我评价。

核心自我评价是个体根据自身所觉察到的价值、需要或承诺而对客体、个人或者事件进行潜意识评价的一种形态,把这些评价分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现实的核心评价。

1.2学业倦怠。

连榕等(2005)将学业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

1.3厌学现象。

厌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生活的情绪体验。

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的学生。

2.研究结果与分析2.1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厌学现象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p<0.05,三个量表的成绩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另外通过三个量表的Q-Q图,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所得均值为38.707,高于临界值36,学业倦怠量表所得均值为51.383,略低于临界值60, 厌学现象所得均值为59.234,高于临界值54,基本可以看出,被试在三个量表上的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被试在学业倦怠程度方面差异比较大。

通过对学业倦怠量表三个维度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得分差异较大的维度是情绪低落维度,而行为不当维度的得分则差异较小,存在情绪与行为上的分离,就是说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学业倦怠及厌学的心理情绪,但是只会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不当的行为表现。

2.2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性检验。

通过分析各量表在性别上的差异情况,可知在性别上,厌学现象存在显著差异(p=0.028<0.05),表明男生的厌学情况明显高于女生的厌学情况;核心自我评价存在边缘显著差异(p=0.053),男生的平均得分略高于女生;而学业倦怠则没有显著差异(p=0.189>0.05)。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作者:蔡洁琼曾建龙尹秋莲来源:《大观》2017年第06期摘要:学习倦怠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但在长期的被坚持下产生的一种状态。

为了把握当前大学生在学习倦怠现状及分布,明晰学习倦怠形成的原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X大学50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地域等条件下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形成影响因素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一、前言有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因学习不佳导致非正常死亡的比例为33%。

有报道显示,高校学生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其中专业课逃课率为20%,基础课逃课率为25%以上,公共课的逃课率甚至高达50%以上。

到2007年时,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者占学生总人数的37.5%,甚至高达55.39%。

因此,把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寻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方法势在必行。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连榕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自编《大学生学习倦怠原因调查问卷》对X大学大一至大三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结果表明,得分高于60分者为226人,占总人数的49.8%;40到59分者为219人,占总人数的48.2%;得分低于40分者仅为9人,占总人数2.0%。

由此可见,以X学校为例的大学生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几乎一半的人都处于学习倦怠状态之中;学习不倦怠者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因此,加强对学生引导,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二)被试的特征变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1.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整体纠正或治疗时性别因素不会影响的实施方法的选择。

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比较研究者以年级作为分组变量,对大一到大三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3。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表现为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习动力的减弱、学习投入的不足等。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就业。

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学习倦怠的定义与表现、成就动机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能感,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探讨学习倦怠对学习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

通过研究,旨在为教育者和学生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建议,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缓解学习倦怠问题,提升学习效能和学业表现。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促进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1.3 研究意义学习倦怠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就。

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倦怠的表现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探究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和根源,为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对学习效能感的影响,有助于拓展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视角,为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浅析_杨康妮

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浅析_杨康妮

调查研究高校论坛P .196 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浅析杨康妮 王京华 郝越 北京林业大学摘要: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对待学习时的一种消极的态度,多体现为沮丧、不满、疲乏、抑郁、低自尊等负面学习心理,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得出了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改善这一现象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倦怠 影响因素 缓解建议一、学习倦怠的界定1.倦怠的由来及职业倦怠倦怠(b u r nou t)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 Fr e ud e n Berger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原意是指燃尽、枯竭,后运用在了心理健康的领域。

他认为,倦怠是一种慢性疲乏症、抑郁和挫折感,主要指人际服务领域中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本身的要求,或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对工作缺少兴趣,感到厌烦,身心俱疲以及对工作和他人逐渐冷漠,无成就感等一系列负面症状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

随后,Maslacha和Jackson在其研究中对职业倦怠总结出较为全面的定义:“工作倦怠即在工作领域中,工作者的一种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讥诮态度(depersonalization)和个体成就感降低(a r e d u c e d s e n s e o f p e r s o n a l accomplishment)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症状”。

在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职业倦怠更是成为普遍的现象,给组织和个人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2.学习倦怠概念的界定学习倦怠最初由Pines 和 Katry (1981)在其他非助人行业倦怠研究的深入后发现的,他们得出了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的结论,并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其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中必经的一道门槛。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

本文将从倦怠性分析、倦怠性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问题。

一、倦怠性分析1.定义倦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长期累积的压力、困难感及妨碍学习进度的因素,使学习动机下降的一种心理状态。

2.成因(1)学习压力过大:大学的学习内容与高中及以下学段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很多大学新生来说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会造成极大的压力。

(2)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或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使得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收效甚微。

(3)自我期望及学习目标不符: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比较突出,习惯在得到鲜花时自我满足,但到了大学却发现困难不断,学业压力不减反增,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

(4)对专业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因为选错专业或者对所学专业不感冒,对大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倦怠。

(5)其他方面的负荷:除了学业上的负荷,还有生活中的安排,例如困扰情感生活、财务状况、生活环境等。

二、倦怠性的影响1.学习成绩下降:倦怠性的产生是由于学习的问题,所以导致了学习效果的下降。

2.学习习惯改变:当学生感到厌烦和无趣时,就会放弃原来的学习方法,转而寻找简单的方法。

3.健康问题:学习倦怠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精神抑郁、睡眠不足等。

三、应对策略1.学习方法为了纠正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学生们应该建立起一个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知道,学习是需要一定策略和技巧的,其中不乏一些让思考更深、效果更好的方法。

2.合理分配时间在大学里,需要合理的安排每一天的时间。

根据不同的类型,划定不同的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同时也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处理生活中的杂事。

3.制定目标大学里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也可以是对某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或者参加一些能锻炼自己的项目。

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学习意 义感降低 、 情绪 和身心衰竭 并且 出现一 系列的心理综合 病
生萎序不振 , 缺 乏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当前 中 国 的教 育 因其 考 试 难 度
症, 例如易怒 、 紧张 、 沮丧和低 自尊等 。
2 学 业倦 怠 的 影 响 因 素
2 . 1 个 人 因素
大, 大多数学生考试成绩不佳 , 使学生体会不到成功 的喜 悦。对于
果都显示 , 任务量的大小与时间上的压力 与倦怠存在高相关 , 任 务
超负 荷会 导致个体 产生倦怠感 , 尤其是 对情 感耗竭 和非人性化 的
影 响最为显著 。随着生产 的发展 和需 要 , 学 生在校 期间 的压力越
来越大 , 负担 越来 越 重 。 主要 表 现 在 科 目繁 多 、 各 种外 部 评 价 和 压
生无意义感 , 学 习 绩 效 和 自我 价 值 感 降 低 , 即形成倦 怠症状 ; 当 学
生处于学习倦怠时 , 就会感 到厌倦 、 疲乏 、 沮丧 和遭受挫 折 , 从 而产
生 一 系 列 不 适 当 的行 为 反 应 , 表 现 为对 学 习 疏 远 、 学 习 目标 模 糊 、
般 来说 , 学生过于看重考试结果 , 当成绩靠后就容易导致一 些学
法维 持 学 习所 需 的能 量 和物 质 的消 耗 , 导 致 的 生 理疲 劳 现 象 , 是学 习 负 荷 对 学 生 生理 特征 的影 响 。 2 . 2 . 2奖 赏 不 足 成 败 经 历 对学 生学 习倦 怠 的影 响也 占有 很 重 要 的地 位 。 主 要 表 现 在 两个 方 面 : 对 考 试 结 果 的 态 度 和 在 学 习 过 程 中成 功 的 次 数 。
倦 怠( B u m o u t ) 一词 最 初来 源对 服务 行 业人 员 的研 究。1 9 7 4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关系之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习倦怠现象日益普遍化。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绩,还可能导致学业失败、心理问题等严重后果。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习动机的降低、学习目标的混乱等,这些现象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密切相关。

成就动机作为个体努力取向与目标达成的动力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而学习效能感则是个体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和信心,对于克服学习困难、保持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背景与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心理特点,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能感,实现学习动机与成就目标的统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大学生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和机制。

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了解学习倦怠对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和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研究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升学习效能感,从而减少学习倦怠现象的发生。

最终旨在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为教育改革和教学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其对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探究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就动机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和发展规律。

通过研究不同成就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以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倦怠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2.1 1.2.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 问 卷 中 包 含 5 个 问 题 : ① “学 习 有 压 力 、 感 到 疲 倦 ” ( 讥 诮 态 度 ), ③ “ 对 学 ( 自 我 效 能 感 ), ④ “ 以 上 网 聊 天
( 情 感 枯 竭 ), ② “ 对 学 习 不 感 兴 趣 ” 业有信心, 勇于克服困难”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年第 38 卷第 20 期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1 , Vol.38 , NO.20
·
4199
·
文 章 编 号 : 1003-8507 ( 2011 ) 20-4199-03
中 图 分 类 号 : R179
文献标识码: A
【 健康与社会行为 】
学院 、 经管学院 、 资源学院 、 文学院 、 土木学院 ) 大学二年级 学生 2000 人 。 参照 Meyer 和 Allen 量表 [3]自编 《 大学 生 隐 性 辍 学 状 态 问 卷 》, 发 放 2 000 份 , 收 回 有 效 问 卷 1 865 份 , 有 效 率 93.25% 。
"! 4,
!, 4"!
!"
! !
依 据 “ 课 时 界 定 ” 标 准 统 计 , 大 二 学 生 未 完 成 每 周 20 学 时课程的比例为 59.8%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二学生形成 隐 性 辍学表现时, 该指标较为务实地间接反映了隐性辍学的发生
率。 同时大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挫折时以上网聊天的形式逃 表明该群体核心自我评价偏低 。 见表 2 。
( χ2 = 989.86 , P ﹤ 0.01 ). ② The not-reached ratio of " class definition" was 59.8%. ③ Core self-evaluation was relatively
low , 73.2%. [Conclusion ] ①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ree-dimensional degree of academic burnout indicated that emo tional exhaustion had grater impact on the hidden drop-out rates , that was , mood of the hidden drop-out was more likely to oc cu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group. ② Rate of hidden drop-out was 59.8%. ③ Core self-evaluation of sophomores was low. ④ Academic burnout ,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the hidden drop-out performanc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 indicated that the implicit personality factors had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in the formation of dropping out of school events. 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s ; Academic burnout ; Core self-evaluation ; Hidden drop-out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 ACADEMIC BURNOUT , CORE SELF-EVALUATION ON HIDDEN DROP-OUT PERFORMANCE LI Su-min , YANG Shu-min , ZHAO Peng-yan. ( Hosptial for Staffs and Workers , He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Handan 056038, China)
( 隐 性 辍 学 表 现 )。 每 个 问 题 答 案 设 定 为 “ 是 ” 或 “ 否 ”。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针对大学生隐性辍学的评判标准 , 笔者依据 “ 课时界定 ” 标准 [4], 同时参照该 校 在 校 大 学 生 必 须 完 成 每 周 20 学 时 课 程 的 规 定 , 并 将 此 作 为 隐 性 辍 学 表 现 率 的 衡量标准 。
大学生隐性辍学率目前未见报道 。 隐性辍学是以厌学为主 要表现形式 , 其共同存在的基础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兴趣和对 学校生活缺乏热情 , 因而形成隐性辍学的内部张力 。 核心自我 评价是: 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 倦怠很可能是导致厌学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 学业倦怠与厌学 情绪 、 厌学行为呈显著相关 [2]。
Schallfeli [1]确 定 情 感 枯 竭 属 于 学 业 倦 怠 3 个 标 准 之 一 。 学 业 倦
怠是由工作倦怠演变而来的 , 表示个体因为学业活动中存在不 良的情绪体验 , 对学业抱有不正确的态度以及缺乏应付学业困 难的信念 。 学业倦怠的 3 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枯竭 、 讥诮态度以 及自我效能感 。 情感枯竭是个体在学业中感到压力 、 疲惫 、 负 荷过重的体验 , 只指向学业行为 , 而非指向他人 。 学业倦怠与 厌学现象在概念和内涵上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 理论上 , 学业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 2011 , Vol.38 , NO.20
“情 感 枯 竭 ” 的 肯 定 答 案 比 例 为
“ 自我效能感 ” 比例为

χ2

#"
!#
, ,# !
-#
" #,

!"#
$%"
!"#
3%
r
!"#$ r % *%
)) (
(
(
%*
)(
)( (
3
讨论 隐性辍学从归因学角度分析 , 分为教育性 、 功利性 、 文化
学生 , 无一例外都是隐性辍学的学生 。 有数据显示 : 目前 , 农 村初一学生厌学比例为 41% , 初二为 56.5% , 初三为 66% 。 而 大学生的厌学比例高达 75% [7]。 所以 , 隐性辍学学生群是 一 个 庞大的群体 , 其中中学生大概的比率为 40% 左右 。 且隐性辍学 学生群的基本结构为变动不居 , 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阶梯式上升 现象 [8]。 学业倦怠三维指标的变化 , 客观上 反 映 出 厌 学 情 绪 的 变化 , 能够间接显示隐性辍学表现率的高低 ; 对厌学情绪和厌 学行为有较高的正性预测力 , 即通过减轻学业倦怠从而减少厌 学情绪及厌学行为的出现 [4]。 依 据 “课 时 界 定 ” 方 法 , 从 一 个 侧 面 反 映 隐 性 辍 学 的 现 状 。 目 前 日 本 文 部 省 的 隐 性 辍 学 界 定 标 准 是 一 年 中 缺 席 30 日 以上者统称为 “ 不登校 ” ( 所谓不登校 , 即学生没有正当理由 而 迟 到 、 早 退 、 缺 席 的 现 象 )。 而 “ 课 时 界 定 ” 的 辍 学 界 定 标 准的核心是 “ 到校学习与否 ”, 针对的是隐性辍学的一种表现 。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针对隐性辍学的界定标准 , 但笔者
大学生学业倦怠、核心自我评价对隐性辍学表现率的 影响
李素敏 , 杨曙民 , 赵鹏燕
摘要 :
[ 目的 ] 通过调查某高校大二学生学业倦怠 、 核心自我评价以及隐性辍学表现率的现状 , 为制定有关 的 干 [ 方法 ] 依据学业倦怠量表 、 “ 课时界 定 ” 标 准 , 针 对 自 编 问 卷 中 的 5 个 问 题 , 选 择 某 高 校 2 [ 结果 ] ① 学业倦怠三维度比较 , 情感枯竭因素的比例 78.25% , 高于讥诮态度的因素比例 [ 结论 ] ① 大二学生学业倦怠三维度间的显著差异表明 , 情
避 , 出 现 迟 到 、 早 退 、 旷 课 的 现 象 较 为 普 遍 , 比 例 达 73.2% 。
。 2 。。。。。。。。。。。。。。。。 ×10 。


,-./012
!3#
!!!
&’()*+

学业倦怠 、 核心自我评价及隐性辍学表现率的关系比较显 示 : 学业倦怠 、 核心自我评价与隐性辍学表现率呈正相关 。 见
预措施提供科学数据 。
000 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 。 64.5% ,
“ 自我效能感 ” 比例较低 , 为 28.9% , 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989.86 , P ﹤ 0.01 )。 ② “ 课时界定 ” 未达标
的比例为 59.8% 。 ③ 核心自我评价偏低的比例为 73.2% 。
感枯竭对隐性辍学表现率影响较大 , 即情绪性隐性辍学较易发生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 。 ② 隐性辍学表现率为 59.8% 。 ③ 大二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偏低 。 ④ 学业倦怠 、 核 心 自 我 评 价 与 隐 性 辍 学 表 现 率 呈 正 相 关 , 表 明 人 格 因 素 在 形 成 隐 性 辍 学 的事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关键词 : 大学生 ; 学业倦怠 ; 核心自我评价 ; 隐性辍学
Abstract : [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academic burnout , core self-evaluation and the hidden dropout rate of sophomores in a college , so as to provide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ventions. [ Methods ] According to the academic burnout table and “ class definition ” standards , we selected 2000 sophomores in a college to investigate self -made 5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s. [ Results ] Comparison of three -dimensional degree of academic burnout: ① Emotional exhaustion factor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78.25% ,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proportion of cynicism factor of 64.5% , “ self-efficacy ” was relatively low ( 28.9% ). These three factors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