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摄影中油动无人机再启动技术研究
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成为现代测绘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数据精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土地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无人机,通常会选择具有较长续航时间、较大载荷能力和较高精度的无人机。
其次,选择合适的航空摄影测量设备,包括全局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相机等。
然后,需要规划航线和航高,以确保航拍图像有足够的重叠度。
最后,制定航空摄影测量任务,并确定测区范围、摄影时间等要素。
二、飞行操作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飞行操作。
飞行前,应确保无人机及其设备状态良好。
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依据预先设置的航线和航高进行飞行。
同时,要注意遵守飞行规定,确保飞行安全。
在飞行过程中,对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航拍图像的质量和完整性。
三、数据处理飞行结束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首先,需要将航拍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以去除图像畸变和误差。
其次,进行图像匹配,将相邻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以获取三维重建所需的点云数据。
然后,根据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生成数字地形模型(DT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
最后,根据模型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应用。
四、数据精度控制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精度的控制。
首先,要确保无人机的姿态稳定,避免因飞行不稳定引起的图像畸变。
其次,要校准GPS和INS设备,以保证获取的图像和点云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图像重叠度和使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提高数据的精度。
五、质量检测与评估在完成航空摄影测量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估。
首先,要对航拍图像进行质量检验,查看是否存在图像重叠度不足、图像畸变等问题。
其次,要评估三维模型的精度,比较生成的数字地形模型和数字表面模型与实际地形的差异。
无人机在航空摄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无人机在航空摄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创新无人机的出现,为航空摄影与影视制作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航拍摄影和影视制作往往受限于航空器的高昂成本和复杂操作,而无人机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开创了全新的视觉呈现方式。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在航空摄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一、无人机的航拍应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航拍已经成为了电影、电视剧和广告等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得航拍角度更加多样化和出人意料。
通过无人机,摄影师和导演可以选择更高、更低、更广阔和更狭窄的视角,为观众呈现出全新的视觉冲击力。
无人机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航拍的效率和质量。
二、无人机的影视剧拍摄应用在影视制作中,无人机的应用甚至超越了航拍。
无人机可以搭载专业的摄影设备,如高清相机、摄像机甚至是3D摄影设备,实现特殊角度的拍摄。
利用无人机的灵活性和可操控性,导演可以轻易实现复杂的镜头切换、运动追踪和空中注视等效果,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享受。
三、无人机的影视后期制作应用无人机不仅在拍摄阶段有突出表现,其在影视后期制作中也有独到之处。
通过无人机拍摄的航拍素材,可以与其他摄像机拍摄的素材进行无缝融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
在后期制作中,通过无人机的影像数据可以进行数字修复、特效增添、色彩调整等处理,大幅提升影片的视觉质量和观赏性。
四、无人机的创新应用除了传统的航拍和影视制作应用,无人机在航空摄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例如,通过悬停和特殊动作能力,无人机可以实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拍摄。
无人机还可以携带专业传感器,如热成像仪、激光雷达等,实现独特的特效拍摄和环境探测。
这些创新应用为航空摄影与影视制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结语无人机在航空摄影与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与创新,为传统的航拍和影视制作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它不仅提升了航拍角度的多样性和质量,还拓展了影视剧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可能性。
未来,无人机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航空摄影和影视制作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惊喜。
无人机航空摄影及正射影像制作技术实践

无人机航空摄影及正射影像制作技术实践摘要: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像,并将采集的影像数据通过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这一技术的兴起被广泛的应用于地形图测绘、城市规划、工程测绘及文物保护等方面,对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方法方面,国内外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实践,对于正射影像制作及航拍设计方面,实践案例相比较少。
本文主要对无人机航空摄影及正射影像制作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绘工程;正摄影像;技术应用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一直以来都是获取灾害现场信息的最直接的技术手段,无人机让应急航空摄影更为便利。
利用无人机搭载光学相机,通过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可获取灾害现场高精度三维几何数据,是应急指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1正射影像拉花区域自动检测1.1拉花区域的形成航空影像的正射纠正是根据地面点位置计算原始影像上对应的像素,然后进行灰度重采样的过程。
如图1所示,点O为成像中心,A—G为地面点,由于地形起伏较大且摄影中心在山地右侧,因此会造成原始影像上ABCDE区域没有成像,点AE、BDF和CG分别在同一光线上,因此区域AB被区域EF遮蔽,区域BCD被区域FG遮蔽。
同时,成像时相机姿态与地形的起伏还可能造成区域EG在原始影像上成像区域较窄。
正射纠正中按照地面格网点进行反算求解原始影像上像素点进行灰度内插赋值,因此,地面点A所采样的灰度值为点E的灰度值,点B和点D的采样值为F点,BC,、CD和FG段的采样值均为FG段成像灰度,当FG非常狭窄时,就会在DOM上造成同一像素的过度重复采样,就造成了影像的拉伸变形,如果拉伸变形比较严重就形成了拉花区域。
1.2拉花变形自动检测方法拉花变形是由于原始影像上同一像素在正射纠正中局部被多次重采样造成的像素拉伸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局部比对同名像素的方法来检测拉花像素,进而通过对拉花像素进行腐蚀、膨胀等形态学处理,得到拉花区域。
1.3基于间接校正的高分三号正射影像生成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搭载C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星载SAR系统。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逐渐改变着航空航天领域的面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无人机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带来的创新,并分析其在飞行监测、探测、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一、飞行监测方面的创新无人机技术在飞行监测方面的应用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航空器性能测试、安全监控、飞行数据采集等。
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以通过遥测传感器收集可靠的飞行数据,无需飞行员直接参与,从而提高测试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无人机在安全监控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可以对飞行器和机场环境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及时探测并处理异常情况,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二、探测领域的突破无人机技术在探测领域的创新应用主要包括地质勘探、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
利用无人机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摄像设备,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数据,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应对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如检测空气质量、水体污染、森林火灾等,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此外,对于资源调查而言,无人机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图像和遥感数据,提供精准的资源评估,为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三、科学研究的新途径无人机在航空航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比如,在天文学领域,无人机可以搭载望远镜等设备,协助观测和研究宇宙。
通过高空视角和灵活机动性,无人机可以更好地观测天体、天体团簇等,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洞察力。
四、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未来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监管机构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和标准,确保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科技公司也需要研发更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以确保不同无人机航班的顺畅与协调。
此外,未来的空中交通管理还需要解决无人机与有人机的空中交通融合问题,确保安全和效率并存。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航空摄影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航空摄影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基于无人机技术的航空摄影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航拍方式,在航空摄影中采用无人机技术有着众多的优势。
首先,无人机的灵活性更强。
传统的航拍由于需要租用飞机、直升机以及专业的船只等等,且有时需要提前预约,而无人机则可以在需要时随时启动,以更快、更及时的方式进行航拍。
其次,无人机拍摄的角度更加多样。
由于无人机可以飞的非常低,因此可以拍摄到一些传统航拍无法拍摄到的角度。
同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也可以通过控制来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拍摄目标的大小和形态。
最后,无人机拍摄的成本更低。
相较于传统的航拍方式,无人机的运营成本更低、更加灵活,需要的人员和设备也较少,因此在航拍的成本上可以更加节省。
2. 无人机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在旅游景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样。
首先,无人机技术可以应用在旅游宣传中。
无人机在空中可以拍摄到旅游景区中的美景、人文景观以及景区内的各种活动,这些照片和视频可以用于景区的宣传以及各种旅游网站的推广。
其次,无人机技术可以应用在旅游安全监控上。
无人机可以在旅游景区上空进行巡逻与监控,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以及游客的安全状况。
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和水域旅游景区,无人机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最后,无人机技术可以应用在旅游体验中。
无人机可以为游客提供新颖的视角与俯瞰体验,例如在山区中进行无人机徒步、在水域上进行无人机划船或是进行无人机的自拍等等。
3. 无人机技术在旅游景区中的未来发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也将更加普及和多样化。
首先,无人机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相较于传统航拍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中将会更加广泛。
其次,无人机技术将会开发更多的功能。
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进展及应用

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进展及应用航空摄影测绘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摄影测量和图像解译的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勘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航空摄影测绘是采用飞艇进行的,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飞机的发明和技术的进步,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二战时期,航空摄影测绘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作战决策的重要手段。
在战后,航空摄影测绘技术逐渐向民用领域推广。
二、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现状如今,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摄影测量和图像解译的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在摄影测绘流程中,先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然后通过影像解译提取地物信息,最后进行地图制图。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绘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比传统有人驾驶的航空器,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成为航空摄影测绘的重要手段。
三、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应用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地图进行关联,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航空摄影测绘技术提供了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和地形数据的途径,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在城市规划方面,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可以为城市设计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
同时,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勘测方面,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监测环境污染和进行资源评估。
此外,航空摄影测绘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提供农田管理、森林监测、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四、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航空摄影测绘技术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绘技术将继续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其成本和操作灵活性使得它成为航空摄影测绘的主要手段之一。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测绘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应用领域,它通过航空摄影机在飞机、无人机等载体上进行飞行,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和方法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航空摄影测量原理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基于两个基本假设:摄影机光轴始终平行于地面,光学影像中物体的图像与其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确定关系。
根据这两个假设,航空摄影测量实现了从光学影像到地面实际尺寸的转换。
在航空摄影测量中,通过三角定位原理实现影像测量。
摄影机在飞行中拍摄的每一幅影像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地面物体形成的倒影。
通过测量这个倒影在影像上的位置,结合航空摄影的外方位元素(例如飞机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就可以确定物体在地面上的位置和形状。
二、航空摄影测量方法1. 空间后方交会法空间后方交会法是通过测量物点在至少两幅影像中的像点坐标,利用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以及摄像机的光束模型,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物点的空间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高摄影测量精度要求的项目。
2. 多条带测量法多条带测量法是通过在同一航线上重叠拍摄多幅影像,使物点在不同影像上有多个像点,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物点的空间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拍摄大范围区域、地形高差较大的项目。
3. 空间前方交会法空间前方交会法是通过在摄影测量中采用简化的光束模型,通过像点在影像上的位置关系,借助物点的地面平面位置信息,计算物点的空间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变化不大、无需高精度结果的项目。
三、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1. 地图制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图制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制作高精度的数字地图,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2. 遥感应用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
这些影像数据可以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3. 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在工程测量中也有广泛应用。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应用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农业、物流到卫星遥感,无人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中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航空摄影。
在无人机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航空摄影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航拍也变得更加容易和更加普遍。
一、航空摄影概述航空摄影是指通过摄影技术从空中拍摄地面和空中目标的技术活动。
在航空摄影中,航空相机是最基本和关键的设备,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分辨率、焦距、实地照度等。
传统的航空摄影需要使用飞机或者直升机,但这种方式费用高昂且在操作上具有挑战性。
相较于传统的航空摄影技术,无人机航拍则可以在更低的成本下完成,且操作更简单,能够更加快速地完成数据采集。
二、无人机摄影技术无人机摄影技术是指将无人机和相机整合在一起,进行巡航、悬停,进行高空拍摄,达到获取空间和时间信息的目的。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无人机航拍收到时、空、间限制小,能够进行高空、大视野、多角度和多维度的拍摄,是一种规模化、自主化、智能化的航拍方式。
三、无人机航拍优势(1)低成本——无人机航拍比传统的有人航空摄影成本低廉,能够更加节省预算和花费。
(2)更加安全——无人机航拍搭配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确保在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威胁的前提下进行高空飞行。
(3)效率更高——无人机航拍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数据的采集和任务的执行,提高工作效率。
(4)环境适应性——无人机航拍不需要人员进行飞行,因此适应性更广泛。
这些小型无人机能够在复杂和恶劣的环境,如极地、无人区域和战争禁区进行任务。
四、无人机摄影应用案例无人机航拍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主要涵盖以下几个行业领域:(1)航空影像測量——通过摄制微坐标、进行航空测量,较传统测量方式具有成本较低、实施周期短的优势。
(2)景观摄影——通过无人机高空拍摄来进行景观摄影,得到的照片拍攝觀景角度广、逼近方式多以及拍摄層次感更强,更加逼真、精细。
(3)城市规划设计——通过无人机高空照片,设计人员可以得到整体的、直观的地形和地貌图像,方便大规模建筑区域的规划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〇i :10.3969/j .issn .1672-4623.2017.02.0112017年2月 地理空间信息Feb.,2017第 15 卷第 2 期GEOSPATIAL INFORMATIONV 〇l.15,No.2航空摄影中油动无人机再启动技术研究刘遐龄\赵桢\周云波1(1.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针对油动固定翼无人机在执行航摄任务中易发生熄火的现象,以无人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无人机在航摄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情况,探究了发动机意外熄火后的远程再启动技术。
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现有无人机装备性能,确保无 人机飞行平台、作业人员及作业区域的安全,从而保证无人机能够稳定且有效地开展数据获取作业。
关键词:无人机;发动机;再启动;航摄中图分类号:P 2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 (2017) 02-0036-02无人机航摄技术以其现势性强、数据获取快、成 本低等优势,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农业估产、土 地调查、土地整理、水利电力工程建设、铁路、公路、 输油管道带状选线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 与电动固定翼无人机相比,油动固定翼无人机作业 范围更广、续航时间更长、载荷量更强,成为无人 机航摄的主力机型。
近年来,无人机航摄作业过程中, 发生过多起发动机熄火事件,虽然多数情况下无人 机迫降成功,但也给无人机带来了损伤,更有少量 无人机坠毁,不仅耽误了作业工期,还造成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
若在抢险救灾关键时期开展核心灾区 或生命通道航摄作业,发动机熄火将会严重耽误抢 险救灾进程。
因此,开展无人机远程再启动技术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关于无人机飞行故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设备故障检测和诊断方面。
对于油动无 人机发动机的熄火后再启动,仅限于理论研究。
而且, 在实际生产中应对油动无人机在飞行状态中发动机熄 火问题并无有效解决措施,通常仅是地面站操作人员 发送开伞指令打开降落伞或依赖飞控手飞行经验进行 迫降以减小无人机飞行平台的损失,但如果这一问题 发生在高山、峡谷等地形复杂的作业地区,很可能丢 失无人机及其搭载的航摄设备。
发动机意外熄火后,为了避免无人机设备损失和 作业进程延误,确保无人机安全返航或继续执行航摄 任务。
本文从油动无人机发动机、自驾仪、地面站等 软硬件出发,探究油动无人机发动机远程再启动技术。
2研究方案2.1总体方案设计本实验先对国内外油动无人机进行深入调研,然 后以调研资料为依据选定实验所需的油动无人机发动 机、无人机飞行器和自驾仪等设备,接着开展发动机 电子点火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地面站和自驾仪程序的 升级改造、集成调试等工作,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具 体技术路线见图1。
图1技术路线图2.2发动机远程启动设计方案通常,油动无人机发动机的启动是借助外力带动 发动机曲轴旋转,进而点燃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汽混合 气,达到启动目的。
无人机在地面点火时,通过拨动 螺旋桨进行启动,但无人机在空中时,无法借助外力 启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验对发动机进行改造, 如下图2所示。
选用DLE 60汽油双缸发动机作为改造 对象,在发动机上安装减速齿轮组和动力装置(启动 电机)。
其中,减速齿轮组的主动轮安装在启动电机的 主轴上,从动轮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上。
无人机发动 机熄火后,地面站传输启动脉冲信号启动电机,启动 电机做的功通过电机主轴-主动轮-次动轮-从动轮 传递到发动机曲轴,带动发动机曲轴旋转从而启动发收稿曰期:2015-09-06。
项目来源: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支撑项目(J2015Z C 07)第15卷第2期刘遐龄等:航空•摄影中油动无人机再启动技术研究•37.动机。
a 发动机b 减速齿轮与电机组合图2发动机改装示意图2.3地面站和自驾仪升级改造为了实现启动信号从自驾仪到发动机的传输,本 实验对地面站和自驾仪程序进行升级改造,选用多功 能自动驾驶仪以及与其配套的地面站作为改造对象。
改造过程包括:在自驾仪系统中开辟一个“启动”脉 冲通道,一方面将启动电机的开关连接到该通道,另 一方面将通道的控制启动指令接口分别与数传电台、接收机相连。
同时,在地面站软件和遥控器中设置一 个“启动”功能键,用于向自驾仪的“启动”通道发 送启动指令。
在地面站对无人机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 测期间,一旦监测到发动机熄火信号,便由自驾仪系 统控制无人机,使其保持较平稳姿态,接着地面站操 作人员通过地面站电台向自驾仪发出启动指令,达到 远程启动无人机的目的。
2.4集成和验证将改造后的无人机发动机、自驾仪、地面站加以 集成,形成一套新的无人机航摄系统,系统工作原理 如图3所示。
自驾仪电机发动机地面站测区图3系统工作原理图验证过程分3步进行验证:1)电子点火启动测试。
将无人机组装调试完毕后,飞控手拨动无人机遥控器“启动”开关启动发动机。
连续测试30次均启动成功,进入地面站静态启动测试。
2) 地面站静态启动测试。
首先人为固定住无人机,通过地面站发送启动指令,控制发动机远程启动。
连 续测试25次均启动成功,进入飞行状态启动的测试。
3)飞行状态启动测试。
按照无人机航摄作业流程, 操控无人机起飞,起飞后切换至自驾状态,按预设航 线飞行。
正常飞行期间无人机姿态平稳,高度基本保 持一致。
在无人机飞行10 m in 后,地面站操作人员发 送发动机熄火指令,发动机停止工作,无人机进入滑 翔状态。
滑翔期间,无人机的姿态参数、飞行高度、 飞行速度均在飞行安全指标范围内。
发动机熄火5 s 后, 地面站操作人员发送发动机启动指令,发动机成功启动后,无人机沿自驾仪预设航线飞行。
表1显示了无 人机在各个时期的飞行参数,从中可以看出再启动后 的无人机各项飞行参数值与熄火前相差较小,其中熄 火过程中无人机飞行高度较预设航摄高度值仅低7 m , 且在发动机再启动后2 m in 内爬升至预设航摄高度,恢 复正常飞行状态,可继续进行航摄作业。
整个验证过 程共完成35次测试,每次测试无人机均能够在发动机 熄火的情况下成功完成再启动。
表1飞行状态启动测试相关飞行参数熄火前熄火后再启动后恢复飞行状态飞行安全 指标范围俯仰角/( ° ) 1.1 2.8170.70~15滚转角/( °) 1.87.3 2.2 2.30~35飞行高度均值/m 720713720721>150飞行速度均值/km/h 1199212011880~145发动机转速均值/r/min6 1207206 0605 500~7 200验证过程中,无人机多次电子点火启动,地面站静 止启动以及飞行状态启动测试,飞机均能够使发动机在 熄火的情况下再次启动,期间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3结语通过对油动固定翼无人机发动机改造,实现了油动固定翼无人机发动机熄火后远程再启,显著提升了 现有无人机发动机的工作性能,降低了无人机坠机事 故的发生概率,确保无人机飞行平台、作业人员及作 业区域的安全,有效突破了当前制约无人机数据获取 的技术瓶颈。
参考文献[1] 冯密荣.世界无人机大全[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2]肖征宇.无人机地面站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抗州:浙江大学,2010[3] 秦世引,陈锋,张永飞.小型无人机纵向姿态模糊自适应P I D 控制与仿真[J ].智能系统学报,2008,3(2):121-128[4]陆志惠.发动机自动熄火后再不能启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J ].工程机械与维修,2003(2):118-118[5] 韩杰,王争.无人机遥感国土资源快速监(下转第46页)• 46 •地理全间信息第15卷第2期接修改成地类界或者闭合辅助线,然后进行人工编辑,直到符合基础测绘采集要求为止。
地理国情中的核查要素内容在基础测绘中也能很好的利用,表3是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LCA层地物类的对应关系。
表3地理国情L C A层和基础测绘植被、土质对应关系序号植被与土质(基础测绘)地理国情L C A层 ^1草地(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高覆草(0411)覆盖度在50%以上的地区)2半荒草地(草类生长比较稀中覆草(0412)疏、覆盖度20%-50%的早地)表4水系、交通属性对应表地理国情LRDL、LRRL基础测绘LRDL LRDL中线道路中心线道路中心线属性R N(X262)RN (同国情一致)NAME (金塔-新地公路)NAME (同国情一致)RTEG (三级)T R E G(同国情一致)LRRL中线铁路中心线铁路中心线属性NAME NAME (同国情一致)RN RN (同国情一致)HYDL中线水系中心线水系中心线属性NAME (总干渠)NAME (同国情一致)据地理国情解译和举证照片,在基础测绘影像上可以3荒草地(植物特别稀少、覆低覆草(0413)盖度5%-20%的草地)4旱地(稻田以外的农作物耕旱地(0120)地,包括撂荒未满三年的轮歇地)5 水生作物地、稻田 水田(0110)6经济林(依据GB/T20257.2-乔冠果园(0211)、茶园(0220)、2006 4.8.6) 桑园(0230)、橡胶园(0240)7经济作物地(依据GB/其他园地(0290)T20257.2-2006 4.8.6)8成林(依据GB/T20257.2-阔叶林(0311)、针叶林(0312)、2006 4.8.7) 针阔混交林(0313)9幼林、苗圃(依据GB/苗圃(0250)T20257.2-2006 4.8.8)10密集灌木林(覆盖度40%阔叶灌木林(0321 )、针叶灌木以上的灌木林地)林(0322)、针阔混交灌木林(0323)稀疏灌木林(覆盖度40%稀疏灌丛(0380)以下的灌木林地)11竹林12疏林13 高草地14花圃、花坛15盐碱地16砂砾地、戈壁滩 17沙地地貌18 露岩地、陡石山竹林(0340)疏林(0350)高覆草(0411)(依据解译样本进行识别芦苇、芨芨草)绿化草地(0422)盐碱地(0910)砾石地表(0940)沙质地表(0930)岩石地表(0950)3.2地理国情L R D L、L R R L、H Y D L层的应用地理国情数据中的道路及铁路中线不仅可以利用其中线,还可以利用中线的属性值去更新基础测绘的道路属性。
其对应关系如表4。
3.3 BOUP7、BUCP的应用基础测绘要求行政村标识点必须落在所在实体房屋建筑上。
:BOUP7所包含的地物类是“行政村”,依直接确定“行政村”的准确位置和实体建筑。
BU CP层包含了各级政府名称、企事业单位名称以及各种运输机构、车站的名称,这些名称都是基础测绘所需要的资料,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转化成基础测绘所用的地名资料。
4结语本文分析了地表覆盖和地貌与土质及其属性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对应图表,生产人员可快速找到地表覆盖和地貌与土质之间的对应关系,提高基础测绘数据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