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班级自主管理措施

班级自主管理措施

班级自主管理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校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行班级自主管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

班级自主管理措施是指班级通过内部组织、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实现对自身管理的一种自主性的管理形式。

下面,本文将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及其落实、有效性和问题展开讨论。

一、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班级自主管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经验。

通过班级自主管理,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和对集体利益的认识。

从学校而言,班级自主管理可以帮助学校减轻管理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及其落实1、班干部制度班干部制度是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

班干部制度的设立,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可以发扬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通过竞选、评优等环节,及时查找和发现学生的潜力,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专项辅导和支持,有助于发掘班级优秀的企划和组委人才。

2、制定班级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班级的规则和管理,明确班级的内部权责和文化理念,从而更好地实现班级的秩序和稳定。

3、班级普及教育班级普及教育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普及教育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班级纪律、卫生、道德风尚、学习等多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班级管理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管理和引导班级的同学们。

4、发动班委会发动班委会是班级自主管理的重点。

班委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班级内部活动,做好班级管理,并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委会通过成立班级组委会、倡导班级文化公益等形式积极践行班级管理。

三、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性班级自主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意识。

通过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和对集体利益的认识。

谈谈班级管理(工作总结)6篇

谈谈班级管理(工作总结)6篇

谈谈班级管理(工作总结)6篇篇1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作为班级管理员,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班级管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班级管理的基本情况我们班级共有56名学生,其中男生32名,女生24名。

班级整体情况良好,学生们学习刻苦,纪律严明,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在学期初,我制定了班级管理计划,明确了本学期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管理策略。

二、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1.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在学期初,我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中包括了出勤、纪律、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班级会议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督促他们认真遵守。

2. 建立班级档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便于管理,我建立了班级档案。

档案中包括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定期更新档案,我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需求,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 开展班级活动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我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种班级活动。

例如,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每月一次的团队活动、以及各种节日庆祝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长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伙伴,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家长的需求,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电话联系以及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班级管理取得的成效1. 提高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心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加强监督,学生们的纪律意识和责任心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和职责。

浅谈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浅谈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浅谈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措施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学生群体的多样化,班级管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成为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重视和探索的课题。

一、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优秀的班级管理需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需求和关注点,建立班级目标。

明确班级目标,通过具体的行动计划、注重细节管理、最终实现目标,才能体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高效运行的基础。

教师应该做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经历,深化师生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

同时,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和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况,制定相应的助学措施,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学习方面的困难。

三、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制定科学规范的班级规章制度,明确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规定的内容应简洁明了、易于执行;同时,教师需要注重班规的执行和管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四、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以班级为单位,创造丰富的班级文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从学生的年龄、兴趣、信仰等方面出发,以多种形式开展,如校本文化节、优秀学生分享、主题班会、文化活动等。

五、合作教育实现班级管理有效性班级管理需要教育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互相支持、互相沟通,让整个班级的氛围更加活跃和融洽。

教师应该开展家校共育,帮助家长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容,协同家长对学生成长进行引导和管理,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实施策略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整个学校管理的质量,对于贯彻执行新时期教育方针,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观的贯彻落实,新时期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基础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的娇生惯养,缺乏规范教育,学生自控能力和生活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违纪,没有劳动习惯,而且惟我独尊,我行我素。

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障碍。

因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势在必行。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了解懂得各项规范要求利用班会让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各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组织学生学习同龄人中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观念教育,用身边看得见的先进学生的事迹和教师的敬业精神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各项制度及要求,奠定遵规守纪、积极向上的思想基础。

2.细致入微,以小见大,狠抓落实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对于各项规范,学生不去做,不去落实,再好的制度、条例也等于零。

因此,养成习惯必须从实际行动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落实到细微之处。

要十分注重在每一项活动或每件事上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教育。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导向作用。

二、自我管理的实现是班级有效管理的核心在学生自我管理中,我采用了学生轮流值日制度,除班干部外每天另派两名学生参加值日,参与班级管理,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通过值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使他们懂得如何管好别人,以及在管好别人的同时应该如何去管好自己,班会也由学生自己组织,并实行无监考考试制度,教师只需幕后指挥,起到导演的作用。

班级常规管理要讲求“科学-有序-有效”

班级常规管理要讲求“科学-有序-有效”

班级常规管理要讲求“科学\有序\有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学生从认知到认识,从思维到实践等领域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作为现在的班主任老师,应如何抓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以此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结构以及意识形态。

因此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在常规上要有突破,要有创新,要讲求“科学性、有序性、有效性”。

一、科学性简单来说,班级管理=常规教育+活动育人。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超越“说教”重“体验”,常规教育不是知识,不可以通过传授来实现;不是规范,不可以通过约束来实现;不是信仰,不可以通过灌输来实现。

而是靠体验,要在具体的情景中去体验,在实际的活动中去体验,给学生创设一个成长的平台,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或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在班级管理中,要轻“管”而重“理”。

管即教育,理为疏导,班主任要侧重于对学生的疏理和引导,针对社会上、学校中、班级里发生的事情,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处理,提高其认知能力,避免单纯的批评教育,因此需要班主任在疏导中做有心人、用心人,有的放矢地去管理。

二、有序性班级管理是一项任务繁琐的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做到次序清晰,有条不紊。

班主任不能被事务性的琐事干扰,被动应付,而要主动出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个阶段的具体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比如:三月份学雷锋教育,四月份爱国卫生教育,五月份感恩教育,六月份理想前途教育等,要形成系列教育体系。

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预先做好了安排,有了准备,有了计划,才能把事情办好,明确了奋斗目标,有了具体的工作、活动程序,也就有了监督检查的依据,这样可以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从而也就可以合理地安排,使工作、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因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程序和措施,从而推动工作顺利进行。

有效性班级管理的两个维度

有效性班级管理的两个维度

有效性班级管理的两个维度任何的管理首重有效性。

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在积极探寻一种有效性班级管理新模式,但大多不尽人意。

原因何在?如果我们从问题的反面来审视,可能更为清晰。

有效的反面即无效,造成无效管理的原因关键恐怕还是班级基层组织的大而无当和目标计划的大而落空。

这就引出了班级有效管理的两个维度,即保证成员有效交流而划定的基层单位的人数限定和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的时间限定。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维度。

小组教学法对于有效性班级管理的基层组织的划定颇有启发。

该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组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运用得法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它源于国外的一种合作学习理论,国内的张富老师颇多研究,成果颇丰。

其实,这里的“大面积”,就是因为将绝大多数学生置于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下。

同样地,小组式班级管理在组织形式上也采用了这一基层组织的设定方法,只不过,功能上更注重整体性,形态上也呈现出完整性。

从学校的全局看,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

只有班级工作的具体落实,才能做到学校整体的令行禁止。

那么,班级的有效管理,是否也应该有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应怎样设定呢?相对而言,班级仍然是个全局,全局仍然由局部构成,局部的设定与划分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班级制定了那么多的规章制度,老师们呈现了那么美好的教育理想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却遗憾的对应着一个缺位或错位的基层组织,以致难以运作,难以落实,难以奏效。

这里的缺位就是没有基层实体组织,这里的错位就是即使有了也不是能够让每个成员能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基层组织。

缺位的问题好理解,班上只有十几人一个组的大组,完成诸如劳动任务等等一些硬性的活儿,临时性大,生生之间因人数过多呈松散性关系形态,很难形成亲和力,这应该不能算作具有严密形态的基层组织——研究表明,随着组织人数的扩大(一般以五人为限),其向心力会逐渐衰减;实际上有些班级连大组也没有。

错位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有些班级是设定了四人小组,但仅仅把小组当作一个管制单位,也就是说,只有单向的“班级小组”模式,没有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动,没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以及包含小组对班级能产生逆向影响的那种整体与局部的互动。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研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研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研究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处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还要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管理能力。

研究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高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高中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理念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是“以严为主”,主要通过惩罚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这种管理理念往往会导致班级的压抑和学生的逆反心理。

而现代的班级管理理念则是“以爱为主”,强调通过理解、尊重和关爱来引导学生,使其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自主管理。

研究表明,采用现代的班级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

高中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才能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首先是沟通能力,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家长的意见,协调处理班级中的矛盾和问题。

其次是协调能力,班主任需要协调班级内部的师生关系,协调班级外部的学校和家庭关系,使班级各方面的力量能够协同合作,共同促进班级的良好发展。

然后是领导能力,班主任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能够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一起成长。

最后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需要能够解决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的管理技能的班主任往往能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多种管理手段,包括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开展班级活动、进行班务会议等。

首先是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充分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制定出一套适合班级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班级的正常秩序。

其次是开展班级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班级有效管理措施

班级有效管理措施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一个成熟的班级,是实现了有效管理的组织,是一个具有高效能的组织,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成就感,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实现”的学习和生活的平台,并与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

一、班级管理有效性界说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根本追求,也是有效管理的实质和评价管理活动的基本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教育界开始十分关注学校效能的研究,希望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能够带来显著的教育效益。

(一)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内涵班级管理有效性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一定的价值目标,以最低的消耗,恰当而有效地处置班级中的人、事、物、时、地等各个方面,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全面达成教育目标的高效能的班级。

有效的班级管理直接表现为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级组织的高度成熟,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强大的内聚力内聚力是指组织中使其成员聚集到一起的力量。

就管理效能而言,内聚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管理目标的内容,一个符合组织成员共同愿景又切实可行的目标体系能有效激发组织成员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因此,拥有强大的内聚力是实现班级管理高效能的重要体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学生这一要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二是个体差异。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作用大)(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1.2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or 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效性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效性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效性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效性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一个班主任容易,当好一个班主任,管好一个班集体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1、“细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班主任要想管好一个班集体,除了靠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以制度去管理学生外,要靠班主任去细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班主任,影响更为直接。

所以,班主任应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

我觉得班主任想管好一个班级就应该细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凡是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并且做得最好。

这样,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诚心”去捕捉每一颗心灵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应当首先了解学生,诚心与他们交朋友,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想学生。

特别是注重诚心与学生交朋友,要和他们谈心,学生有缺点,批评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同时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讲究时机、地点与方法,不夸大、不讽刺、不挖苦,要诚心诚意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要求,不光要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多为学生出主意,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实意为他着想。

要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见,做到如师如友,亦师亦友。

不要高高在上摆班主任的架子,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做个热心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诚心解决好。

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微妙变化,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告诉学生,坦诚相见,这比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收效要好得多。

3、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在工作中无论对人对事都要公正、平等,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要真心实意,不要给学生一种“老师做个样子”的感觉。

平等可以营造融洽,爱心可使枯木复苏,耐心可以修好“破罐”。

谈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

谈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

谈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1. 引言1.1 介绍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承担着辅助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

通过有效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团结性,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关心与指导。

班主任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者,更是心理疏导员、学习引导者和生活导师。

他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的工作影响着整个班集体,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做好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2 分析当前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不到位、沟通不畅、学生纪律松散等方面。

一些班主任管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导致无法有效地组织班级活动、处理学生纠纷和管理班级假期作业等问题。

部分班主任在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管理和指导的不信任,从而影响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

一些班主任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管理规范不统一,学生对管理规定的遵守度不高。

部分班级缺乏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学生纪律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

由于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班主任在管理上面临很大的挑战,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2. 正文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关键之一。

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凝聚力和学习氛围。

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研究班主任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管理和照顾学生的成长。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时期,学生成长的环境和管理方法都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班主任角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孩向青少年转变的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水平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和管理学生等多重职责。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教育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智慧。

二、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策略1.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班主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并通过班级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 建立个性化的关怀机制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班主任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促进他们的发展。

3. 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班主任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并定期举行家长会,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学生特点多样化班级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背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需求。

班主任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并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 学生问题多样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等。

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他们可以与学校的教育专家合作,寻求专业帮助,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3. 班级管理与教学任务的平衡班主任不仅需要进行班级管理,还需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规范、组织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班级整体运作的科学管理。

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

下面,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的效果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1. 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班级氛围、班级文化、班级规则和班级活动。

首先,班级氛围能够影响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创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可以通过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次,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倡导尊重、合作、分享等班级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定班级口号、标志和座右铭等方式,弘扬班级文化,塑造班级特色。

再次,班级规则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并通过明确的奖惩机制,促使学生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

最后,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如班级集体出游、班级主题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班级凝聚力。

2. 班级管理策略(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重视班级管理的组织性:教师应科学制定班级管理计划,明确管理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管理活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4)健全班级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个人档案、班级成绩记录等,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进行个性化管理。

(5)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教师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研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研究

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研究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管理和照顾学生的成长。

他们的工作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秩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本文通过对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班主任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成长、发展和选择的诸多挑战。

班主任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班主任应该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他们可以组织班级会议,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各种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团结。

通过这些活动,班主任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他们可以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学生行为的界限,保持班级的秩序和稳定。

班主任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和解决。

班主任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班级通知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其个人发展。

班主任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

他们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班主任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增强家校合作,共同关心和照顾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他们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

通过这些培训和学习,班主任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班主任应该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一、选好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

选好班干部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很重要,但怎样选好班干部是关键,笔者认为在选班干部时,要通过班级学生民主推选,推选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大胆管事、品学兼优,能与同学们搞好团结,不计个人得失,对同学不偏心,大公无私,能热心为班集体效劳、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都比较强的同学担任。

这样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凝聚力,才能有效的协助老师加强班级管理。

二、开展好主题班队会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单纯,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

因此要在班上定期开展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班队会。

如开展遵守交通法规、从小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主持,自编自演。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其道理,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

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作为几十个小学生的班集体。

如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是难以搞好班级管理的。

因此,应针对小学生的一些行为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

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当好值日生、与同学打架斗殴、损坏公物、说假话等,都应受到相应班级管理制度的约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执行制度必须严格、一视同仁。

四、经常与家长联系教育学生,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很重要,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作为家长是非常清楚的。

但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家长并不一定了解,所以老师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告知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共同配合教育管理孩子。

老师家访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忌一味的告状,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以争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共同探讨管理好学生的方式方法。

五、抓典型作为一个班集体,学生都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家庭。

班级管理有效性

班级管理有效性

浅谈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教育活动及作为班主任一切职责的总称,因而班级管理是班级教育的总和,要把班级管理搞好,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摸清班情,对症下药新接一个班级,从何抓起?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我曾经接过一个班级,这个班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听他们老师说有几个学生从来不做作业,还有几个学生行为太随便,常给班里扣分。

我听了后,心里就想如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要在一两周内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这是很难办到的。

考虑再三,我就从第一节班会开始,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情况,特别是在二年级时自己的表现是怎样的,找出自己的优缺点,新学期应立一个什么目标,交流一下,并用笔写出来贴在自己的铅笔盒上,时时提醒自己今天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学生们交流非常积极。

看到学生这样的情绪,我感到第一节班会课是成功的,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

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到新班主任并不可怕,可以亲近。

根据班级的现状,我把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学生的谈心上,尤其是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跟他们反复交谈、正面引导、分析利弊、以理服人,消除了学生与班主任的对抗情绪。

慢慢地一系列的现象在悄然改变:那几个调皮的男生积极帮值日生干活,放学时主动关窗户、锁门,如果是谁给班里扣了分,班里的学生会主动教育他们,还告诉他们怎样做是对的。

这一切,都不是在教师的监督下改变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教是为了不教,管也是为了不管。

教与管的精华,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那才是班主任的最大成功。

二、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级风气的好与坏是评价_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班级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

谈到培养良好的班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团体感。

班级管理成果总结

班级管理成果总结

班级管理成果总结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本学期所进行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评估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一、班级管理目标及策略班级管理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使用了以下几种管理策略:1.集体活动: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等,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班会管理:定期组织班会,就班级管理、学业进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现潜能。

二、管理成果评估在本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班级凝聚力增强:通过各类集体活动的组织,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得到加深,班级凝聚力明显增强。

2.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班会管理的推行和个别指导的开展,学生对班级事务和个人学习更加关注,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3.学生自律性增强:通过班级管理的过程,学生的自律性得到提高。

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4.班级成绩提升:班级平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与班级管理的改进密不可分。

通过班级管理的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进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三、改进建议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班级管理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沟通: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个别指导的质量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和有效的帮助。

3.培养班干部的领导力:作为班级管理者,班干部的角色非常重要。

我们将注重培养班干部的领导力,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

班级如何管理更有效

班级如何管理更有效

班级如何管理更有效摘要: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级管理得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想要管理好班级中的各项事务,必须要制订可行的制度,还要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

此外,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要重视,这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级、管理、方法一个班的学风、班风的好差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基本条件。

在如今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举足轻重。

因此,作为班级直接负责人和领导者,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事无巨细都要细致入微,踏踏实实,不断学习,摸索方法。

下面就我工作中积累的一些体会谈谈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以身作则,为人为表中国教育家孔子说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位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要求学生做到,教师必须做到,这就要求教师时时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特别是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更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教师的言行、学识、情趣等都是为人师表的载体。

我所教的是三年级,其中一个科任总是擦完黑板就把抹布放到讲桌上,老师这样,学生也把抹布放讲桌上,可想而知,讲桌上粉尘到处飞,坐前面的学生遭殃了,其他老师的教本也不知摆哪里。

我发现这一情况后,规定学生把抹布放到讲桌下,同时提醒其他老师合理摆放抹布,如果发现讲桌上有粉尘,值日生及时用干净的抹布清理工净。

就是这样一件细微的事情,都能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管理是否到位,一个教师习惯的养成往往会影响一班学生的行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不是空口说白话。

二、班级管理制度贵于有效1、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管理一定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除了有成文的规定外,也有不成文的规定,遇到突发事情可以灵活变通。

班级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

班级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

班级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一、引言班级管理制度是一套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社会交往的规范和程序。

作为一个班级组织的基础,班级管理制度对于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纪律和规范。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通过投票确定。

这种民主的方式可以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并且形成一种共识。

这样的规章制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行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三、教师的角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教师在制定和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时,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既要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解读,又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只有教师发挥好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班级管理制度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四、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班级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合作和分享,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因此,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

五、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是班级管理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和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来。

只有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参与度高,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班级管理制度的作用。

六、家校合作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合作。

家长应该了解和支持班级管理制度,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和引导。

同时,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将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只有家校合作紧密,班级管理制度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七、奖励和惩罚的适度运用在班级管理中,奖励和惩罚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适度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效性班级管理的两个维度

有效性班级管理的两个维度

有效性班级管理的两个维度任何的管理首重有效性。

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在积极探寻一种有效性班级管理新模式,但大多不尽人意。

原因何在?如果我们从问题的反面来审视,可能更为清晰。

有效的反面即无效,造成无效管理的原因关键恐怕还是班级基层组织的大而无当和目标计划的大而落空。

这就引出了班级有效管理的两个维度,即保证成员有效交流而划定的基层单位的人数限定和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的时间限定。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维度。

小组教学法对于有效性班级管理的基层组织的划定颇有启发。

该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组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运用得法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它源于国外的一种合作学习理论,国内的张富老师颇多研究,成果颇丰。

其实,这里的“大面积”,就是因为将绝大多数学生置于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下。

同样地,小组式班级管理在组织形式上也采用了这一基层组织的设定方法,只不过,功能上更注重整体性,形态上也呈现出完整性。

从学校的全局看,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

只有班级工作的具体落实,才能做到学校整体的令行禁止。

那么,班级的有效管理,是否也应该有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应怎样设定呢?相对而言,班级仍然是个全局,全局仍然由局部构成,局部的设定与划分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通常情况下,班级制定了那么多的规章制度,老师们呈现了那么美好的教育理想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却遗憾的对应着一个缺位或错位的基层组织,以致难以运作,难以落实,难以奏效。

这里的缺位就是没有基层实体组织,这里的错位就是即使有了也不是能够让每个成员能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基层组织。

缺位的问题好理解,班上只有十几人一个组的大组,完成诸如劳动任务等等一些硬性的活儿,临时性大,生生之间因人数过多呈松散性关系形态,很难形成亲和力,这应该不能算作具有严密形态的基层组织——研究表明,随着组织人数的扩大(一般以五人为限),其向心力会逐渐衰减;实际上有些班级连大组也没有。

错位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有些班级是设定了四人小组,但仅仅把小组当作一个管制单位,也就是说,只有单向的“班级小组”模式,没有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动,没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以及包含小组对班级能产生逆向影响的那种整体与局部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张子善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3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194-01 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要求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使高中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综合发展能力的公民。

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两个维度以“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来界定。

这就要求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做以记录,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有意识的从这些方面引导学生做得更好,这就需要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本人就自身经历,谈一谈对班级管理有效性的认识。

首先,班主任的威信是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基础。

1.班主任的威信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我曾经认为靠着声音的“吼”,眼睛的“尖”,神情的“定”,时间的“候”,自身的“行”就能管住一个班级的学生,量再捣乱的学生也无放肆之地,要求学生做什么就必须去做,禁止拖拖拉拉。

比如,每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必须优于同水平班级,若是学生没有达到要求,便招来“暴力”似的压制与训斥。

班主任倾情付出,学生就必须用良好的文化课成绩来回报班主任的管理,并自认为这就是有效管理模式,这就是班主任“绝对的”威信不可侵犯。

然而,在送走前一届学生后至今,甚少有学生会联系他们的班主任,哪怕发个短消息问候一声都寥寥无几;难道班主任几年全身心的付出换回的是学生的如此薄情寡义吗?我重新审视“高压”的班级管理方式,自问学生们“心服口服”了吗?显然,我对班主任的“威信”定位得太浅显了。

2.班主任的威信是建立在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

班主任在班级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班主任的自身修养、人格魅力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和素质,这一点对于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他们的模仿能力强,而班主任往往是他们行为处事的模仿对象。

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另外,班主任若是平易近人,又能写出好文章,或展示一些个人才艺等等,让学生实实在在感触到班主任为人的“好”,我想这样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与学生相处,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必有所改善,班主任威信不树而自在。

第二,合理使用惩戒权是进行班级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主任在《中国素质报告》中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在现在的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教育惩戒已成为与赏识教育并存的一种教育。


而,网络,媒体时有报道某某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时,要么惩戒过滥,要么不敢惩戒的两种极端做法。

如何规范惩戒方式以及让教师大胆行使教师惩戒权,已成为广大班主任教师期盼解决的问题。

学者曾庆芳将“惩戒”界定为: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法规、校规和班规等),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施予否定性制裁,以免再次发生,从而促进合范行为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教育方式。

与“惩戒”容易混淆的是“惩罚”的界定。

“惩罚”在教育领域的解释是这样的:惩罚是指教师对违规行为的单个学生身体或群体学生施加某种痛苦的不快的教育方式。

“惩戒”与“惩罚“两者实施的目的是不同的,“惩戒”,强调所采用的否定式制裁措施的教育效果,它注重其戒除目的的达成。

第三,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是实施班级有效管理的平台。

世上没有人是永远正确、永远坚强的,所以班主任老师不能在学生面前觉得自己永远是正确的,把学生“教育”地如此听话、如此顺从、如此唯唯诺诺,哪怕是表面上的听话,顺从,唯唯诺诺。

因此,若要在学生的德育工作方面受到成效,促进课堂有效管理,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就需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疏”,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惩罚。

只要坚持以疏导为主进行教育这条根本原则,与学生拥有共同的感情,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班级教育工作才能收到成效。

例如,学校安排每班每周一次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应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先对全班同学做出上周日常事务的梳理,对本周开始的生活,学习计划帮助学生疏通;之后再把个别同学邀请到办公室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每月一次考试后的学生积极心理辅导尤为必要。

在学习或心态方面,学生既要敢于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又勇于做出一些改变,引导学生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本人将不断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通过总结、提升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正如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想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锤炼自身素质,“嗓子喊不破,样子也做得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