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设计课程总结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环境规划设计PPT课件
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城市雏形的出现
以防御性为主的构筑物,如沟、墙等
私有制的出现
防卫性,如“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
奴
城、廓、沟、池的出现
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如“日中为
隶
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社
“市”的出现
会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固定交易场所; 手工业者:
农村与城市差别的出现
11
◆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 城市集聚了一定的数量的人口 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别于农村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 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城市定义:依据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 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中国大百科全书》
9
市——交易场所,人口集聚之地。
《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
《周礼·地官》: “五十里有市”,“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 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古代常将“市”与“井”连在一起称“市井” 《史记·平淮书》注:“师古曰,古末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买卖, 曰市井。”
[Urban Sociology ]━━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况),是各种社会礼 俗和传统所构成的集合体,是在这些礼俗中所包含的并随着传统而流传 的那种思想和情感的集中体现。
[Urban Economics ]━━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集中,是集 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系统论] ━━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结构利用为特点、 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 域系统。
城市雏形的出现
以防御性为主的构筑物,如沟、墙等
私有制的出现
防卫性,如“筑城以为君,造廓以守民”
奴
城、廓、沟、池的出现
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如“日中为
隶
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社
“市”的出现
会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商业: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固定交易场所; 手工业者:
农村与城市差别的出现
11
◆共同点:(各有侧重,亦有共同点) 城市集聚了一定的数量的人口 城市产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别于农村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 城市必须提供充分的物质设施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城市定义:依据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 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中国大百科全书》
9
市——交易场所,人口集聚之地。
《周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
《周礼·地官》: “五十里有市”,“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 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古代常将“市”与“井”连在一起称“市井” 《史记·平淮书》注:“师古曰,古末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买卖, 曰市井。”
[Urban Sociology ]━━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况),是各种社会礼 俗和传统所构成的集合体,是在这些礼俗中所包含的并随着传统而流传 的那种思想和情感的集中体现。
[Urban Economics ]━━城市是各种经济行为在空间上的集中,是集 约人口和集约经济的综合体。
[系统论] ━━现代的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结构利用为特点、 已聚集效益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 域系统。
《环境规划与管理》PPT课件
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 环境管理制度 •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
a
1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 2.3.2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 1.“三同时”制度
•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 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2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 2.2.1 环境法律责任
✓ 2.环境民事责任
• 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 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 因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 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 过失责任原则。
a
2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1 基本方针
✓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 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 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 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a
3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a
4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 2.1.1 基本方针
✓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
a
6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2.1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 2.1.2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学习环境设计》课件
学习环境设计的评估方法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学习环境,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实验法:通过实验对比不同学习环境的效果,评估学习环境设计的优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学习环境设计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学习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
境。
绿色化发展: 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设 计更加环保、 节能的学习环
境。
总结与展望
《学习环境设计》PPT课件的总结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总结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分析学习环境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展望未来学习环境设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学习环境设计》PPT课件的展望
未来学习环境设计的趋势
《学习环境设计》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学习环境设计概述 3 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4 学习环境设计的实践应用
5 学习环境设计的评估与优化
6 总结与展望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学习环境设计概述
学习环境设计的定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估现有学习环境:对现有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了解 其优点和不足。
确定优化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学习环境设计的优化 目标,如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合作学习等。
制定优化策略:根据优化目标,制定具体的优化策略,如 调整座位布局、增加互动设施、改善照明等。
实施优化策略:按照优化策略,对学习环境进行实际改造, 确保优化策略的有效实施。
持续评估与改进:对优化后的学习环境进行持续评估,根 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确保学习环境始终处于最佳 状态。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
可持续发展原理
持续发展原则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在环境规划中 ,应遵循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 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同代人之间的公平, 即各国、各地区都有平等的发展权; 代际公平则指世代人之间的公平,即 后代人享有与前代人相同的发展机会 和资源。在环境规划中,应遵循公平 性原则,保障每个人和每个地区都有 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
《环境规划与管理》 ppt课件
•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 环境规划基本原理 • 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目录
0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人类活动与自然 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协调和控 制的一系列活动。
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推广垃圾资源化 利用。
农村土壤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源保护
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供水安全。
农村生态恢复
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 量。
国际环境管理案例分析
国际环境政策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分析其优缺点。
04
环境规划技术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总结词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的技术。
详细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一 项重要技术,旨在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实施后的 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 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为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1PPT课件
第三章 环规划 的内容1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内容
设置恰当的环境目标及指标体系 实施合理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制定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
3
内容
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 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
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 城市总体规划。
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19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三类。
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 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 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 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 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17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系统的整体反映;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 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 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 境单元。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内容
设置恰当的环境目标及指标体系 实施合理的环境评价与预测 制定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
3
内容
环境规划目标是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 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境因素构成的环境
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有的则属于 城市总体规划。
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因而将其列入环境规划中。
19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4、相关性指标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 三类。
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质量有深刻影 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 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 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 他指标的确定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17
第一节 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三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 容量来确定,其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 制两种。
系统的整体反映;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
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 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 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 境单元。
绿色环境环保计划总结PPT模板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题相关并符合 整体语言风格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 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
文 本
此处输入标题
成功项目展示
Successful project presentation
This template is the spring and autumn , This template
请在此处插入你需要的文字 内容请在此处插入你需要的 文字内容请在此处插入
工作完成情况
Job completion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01 02 03 04 05
点击输入标题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 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 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点击输入标题
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 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 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工作完成情况
Job completion
请在此添加相关文字 内容请在此添加相关 文字内容
请输入标题
环境规划学 PPT课件(596页)[1]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 P17大气、水、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2.4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省、市、县、乡等。 P18上一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一层次的依据和综 合,下一层次规划是上一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 因而下一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一层次规划完成 的基础。
3.2 环境规划的类型 3.2.5按性质划分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1)概念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环 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绝对环境容量 WQ=WS(标准浓度)—B(本 底浓度) WQ=M(WS-B) M---环境介质的量 环境年容量:绝对环境容量乘以污染物年净化 率(重量)
2.1 环境承载力 2.1.2 环境容量
2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承载力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持续发展理论 2.4 空间结构理论
2.1 环境承载力 2.1.1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
(1)环境系统是自组织系统 环境系统是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条件 下,系统自发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也就是说环境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 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量:某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 (对他)的作用量。 环境承载力: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 会、经济活动的极限值(阈值)。 人类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从环境系统中获取资源---生态破坏 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
2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2.1 基本特征
2.1.1整体性 2.1.2综合性 2.1.3区域性 2.1.4动态性 2.1.5信息密集 2.1.6政策性强
2.2 环境规划的原则
第8章环境规划概述幻灯片资料
2020/10/14
3
二 环境规划的作用
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体现了环境保护“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为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提供了保障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是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020/10/14
5
三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1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式中,dSi表示人地关系的嫡产生,dSi≥0;dSe表示人 地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熵交换引起的熵流,其值可正、可 负、可为零;dS表示人地系统的熵变,可以衡量人地关 系状态的变化。
2020/10/14
24
(二)人地系统理论
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耗散结构理论原理
当dS<0时,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有序度增加; 当ds=0时,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有序度不变; 当dS>0时,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有序度降低,人地关系朝 失调方向发展; 当dS不确定时,人地关系处于混沌型。
2020/10/14
19
(二)环境承载力
3 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固有功能的表现,它不仅与环境系
统本身的结构有关,还与外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输入输出有
关。若将环境承载力看成一个函数,那么它至少包含三个自变量:
时间(t)、空间(s)、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B):
EBC = F ( T, S, B )。
2020/10/14
11
二 环境规划的类型
3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 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 、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其中:国家环境保护规划范围很大,涉及整个国家,是全国发展规划 的组成部分。区域环境规划的“区域”,我国习惯上认为是省或相当 于省的经济协作区。区域环境规划的综合性和地区性很强,它是国家 环境规划的基础,又是制定城市环境规划的前提。部门环境规划包括 工业部门环境规划、农业部门环境规划和交通运输部门环境规划等。 以上各类规划构成一个多层次结构。各层次的环境保护规划又可根据 不同情况按环境要素分为水、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以 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环境规划ppt
2
三、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 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评价、区划,预测由于经济发展可能引起的环境变 化,并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生 产布局以及各种防治污染的途径,进行保护和改善 环境的战略性布署。
20
(五)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水域 (2)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工业、商业、农业 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七、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区域环境预测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0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 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
二、 环境规划的内涵
•
•
•
•
•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 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 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 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其中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提出符合 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 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 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 评价、区划,预测由于经济发展可能引起的环境变 化,并根据生态学原则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生 产布局以及各种防治污染的途径,进行保护和改善 环境的战略性布署。
20
(五)按性质划分 1、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1)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经济协作区、能源基地、城市、水域 (2)部门(或专业)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如工业、商业、农业 3、自然保护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七、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 (一)环境规划的程序 1、编制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2、区域现状调查、分析和评价 3、区域环境预测 4、确定区域环境规划目标 5、拟定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6、优选区域环境规划草案 7、环境规划方案的确定 8、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0
一、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 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 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
二、 环境规划的内涵
•
•
•
•
•
(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 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 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 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 身活动和环境。其中包括对人类经济活动提出符合 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 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 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环境管理与规划PPT课件
3
生态红线划定
解释生态红线划定的必要性,介绍生态红线划定 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严格控制生态红线范围内的 开发活动。
生态恢复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
01
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水体修复技术
02
介绍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阐述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应对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能够应对各种环 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土 地退化、水污染等,降低 环境风险。
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起源
环境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 工业污染控制。
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管 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前
当前的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 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 等,强调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实现长期繁荣。
节能减排政策
该政策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物排放,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和产 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管 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
实现。
生态保护政策
该政策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 野生动植物,通过划定自然保护 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
措施来实现。
环境保护法规
环境保护法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 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基础。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水污染控制
总结词 污水治理 工业废水监管 水生态修复
水污染控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措施,涉及减少污 染源、净化水质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多个方面。
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 害物质。
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推行废水处理和达标排放。
环境规划全部ppt
2021/3/12
5
(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 方面的专项规划 f的总称。因此 ,环境规划应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并纳人其中。环 境规划目标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相 互协调,并且是其中的重要 目标之一。环境规划所 确定的主要任务,如重大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 建设工程等,都应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参与资金综合平衡,保证 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
2021/3/12
10
• (五)信息密集 • 信息的密集、不完备、不准确和难以获得是环境
规划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环境规划的全过程中, 自始至终需要收集、消化、吸收、参考和处理各 类相关的综合信息。规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搜集的信息是否较为完全,能否识别和提取 准确可靠;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组织这些信息, 并很好地利用 (参考和加工)。 • (六)政策性强 • 政策性强也是环境规划的一个特征,从环境规划 的最初立题、课题总体设计至最后的决策分析, 制定实施计划的每一技术环节中,经常会面临从 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问题。完成选择的重要 依据和准绳,是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政策、法规、 制度、条例和标准。
2021/3/12
8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 • (一)整体性
•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 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 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 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2021/3/12
3
• 二、环境规划的作用 ①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学(540页)PPT课件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污染控制为主要目的 3)自然保护规划:为保护可更新资源、文物古迹、风
景名胜而进行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
23
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4.1 国外发展
1)美国 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
2)英国 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 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4)俄罗斯 协调型。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
一的原则制定规划
24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73-1983)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两级管理和“老三项”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
评、建设项目“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25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阶段(1984-1995)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间的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加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5)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6
深化阶段(1996--)
3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污染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
15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利益和全局利益; ---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景名胜而进行规划 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技术研究规划等
23
4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
4.1 国外发展
1)美国 以区域性的环境规划为主
2)英国 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3)日本 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4)俄罗斯 协调型。以资源利用为前提,根据资源-环境-经济统
一的原则制定规划
24
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1973-1983)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两级管理和“老三项”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
评、建设项目“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25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展阶段(1984-1995)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间的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加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5)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6
深化阶段(1996--)
3
环境权---公民、法人、国家享有良好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天赋人权 --环境享用权 人赋人权--环境经济权
采光权和通风权:《民法通则》 清洁空气权:《大气污染防治法》 清洁水权:《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污染来源、环境破坏的根源→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
安宁权:噪声控制 观赏权―公园、风景的欣赏达到生
15
3.1.3 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协调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利益和全局利益; ---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件1PPT
城市水环境改善
杭州市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实施水环境规划,有效改善了城市水 环境,提高了水质。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噪声控制规划,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提高了 居民生活品质。
工业污染控制案例
钢铁企业减排
宝钢集团通过采用环保 技术和实施污染控制措 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 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 树立了减排榜样。
02
跨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
针对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解决
01
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
某化工企业通过建立废 水处理设施和优化生产 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 放,保护了周边水资源 。
矿山生态恢复
某矿山企业通过对废弃 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 重建,有效改善了周边 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 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管理案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了 有效保护和管理。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元 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自然生态 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保 护区等,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人工环境
由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 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 等。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杭州市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实施水环境规划,有效改善了城市水 环境,提高了水质。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实施噪声控制规划,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提高了 居民生活品质。
工业污染控制案例
钢铁企业减排
宝钢集团通过采用环保 技术和实施污染控制措 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 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 树立了减排榜样。
02
跨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协同治理
针对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
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鼓励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实 现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促进。
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解决
01
国际环保合作的加强
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各国需要加强环保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化工企业废水处理
某化工企业通过建立废 水处理设施和优化生产 工艺,实现了废水零排 放,保护了周边水资源 。
矿山生态恢复
某矿山企业通过对废弃 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 重建,有效改善了周边 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 服务功能。
生态保护与管理案例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国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了 有效保护和管理。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元 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自然生态 系统。
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保 护区等,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人工环境
由人类活动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 包括城市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 等。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生态环境规划PPT课件PPT课件
第17页/共63页
阅读材料之秦岭生态功能区环境规划
一.秦岭概况
• 秦岭山系横亘于我国中部,其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是大陆南 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北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这里物种丰 富,自然生态系统典型、完整、相对良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
制定规划方案。
第9页/共63页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2. 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 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 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宜 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 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
(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 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第6页/共63页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 术的应用四类。
第20页/共63页
二.秦岭生态功能区划
•(2)秦岭生态功能区三级区划
• 秦岭功能保护区的三级区划,是把不同县(区)按照生态功 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现状完好程度的相似性与差 异性,归并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中心 的保护区、重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以及水土保持中心防 治区、重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突出重点,有利于规划 措施的针对性。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阅读材料之秦岭生态功能区环境规划
一.秦岭概况
• 秦岭山系横亘于我国中部,其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是大陆南 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与北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这里物种丰 富,自然生态系统典型、完整、相对良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因素生态适宜评价图; (4)将各单一因素适宜性图叠加得到综合适宜性图; (5)由综合适宜性图上色调的深浅表示特定规划方案的适宜性等级,并由此
制定规划方案。
第9页/共63页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
2. 线性组合与非线性组合法
• 线性组合法是用一定的度量值来表示适宜性等级,并给每一因 素视其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将每一因素的适宜性等级值 乘以权重值,得到该因素的适宜性值。最后综合各因子的适宜 性空间分布特征,即可得到综合适宜性值及其空间分布
(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包括社会结构 情况和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等。
(3)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声环境 质量现状的监测和调查。
第6页/共63页
(一)生态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 生态调查的方法
• 生态调查的手段通常包括历史资料的收集、实地调查、社会调查与遥感技 术的应用四类。
第20页/共63页
二.秦岭生态功能区划
•(2)秦岭生态功能区三级区划
• 秦岭功能保护区的三级区划,是把不同县(区)按照生态功 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现状完好程度的相似性与差 异性,归并划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中心 的保护区、重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以及水土保持中心防 治区、重要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突出重点,有利于规划 措施的针对性。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环境规划培训教材(ppt 71页)
(3)土壤及生物调查 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壤发育、土 壤的各种特性、土壤的剖面结构、土壤发生层次、质 地层次等。
(4)背景调查 环境背景资料是环境规划重要基础资料, 其含义是指在未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条件下,环境中 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水体、大气、 土壤、农作物、 水生生物等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稳定 的基本化学组成,反映了原始自然面貌。目前,在全 球都受到污染的情况下,要寻找绝对未受污染的背景 值很难做到,环境背景值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4 念。
2.5.1 环境功能分区的目的
(1)为各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通过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决策者依据功能区的重 要程度、经济开发特点,确定控制污染布局与排放的 各种强制性措施,提出环境管理重点和管理目标,为 生态环境目标管理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案的申报与审批等步骤;从环境规划的具体实施 上讲,需要明确实施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以及实施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图1-3)。
2
2、环境调查与评价
2.1 环境调查及其分析
环境调查与分析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基础,它包括环 境特征调查、社会环境调查、污染源调查等内容。
2.1.1 环境特征调查 环境特征调查不同于自然地理 学调查,根据环境规划需要进行环境调查,主要内容 如下:
5
2.1.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查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调 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规划区在短、中、远期 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 农业产品产量、原材料品种及使用量、能源结构、水 资源利用情况、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发展规划、居 民住宅建设规划、交通、供热、供电等公用设施等方 面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供环境 规划使用。
2.1.5 污染源调查 这里污染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4)背景调查 环境背景资料是环境规划重要基础资料, 其含义是指在未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的条件下,环境中 的各个组成部分, 如水体、大气、 土壤、农作物、 水生生物等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稳定 的基本化学组成,反映了原始自然面貌。目前,在全 球都受到污染的情况下,要寻找绝对未受污染的背景 值很难做到,环境背景值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4 念。
2.5.1 环境功能分区的目的
(1)为各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通过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决策者依据功能区的重 要程度、经济开发特点,确定控制污染布局与排放的 各种强制性措施,提出环境管理重点和管理目标,为 生态环境目标管理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案的申报与审批等步骤;从环境规划的具体实施 上讲,需要明确实施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以及实施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图1-3)。
2
2、环境调查与评价
2.1 环境调查及其分析
环境调查与分析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基础,它包括环 境特征调查、社会环境调查、污染源调查等内容。
2.1.1 环境特征调查 环境特征调查不同于自然地理 学调查,根据环境规划需要进行环境调查,主要内容 如下:
5
2.1.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查 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调 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规划区在短、中、远期 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工 农业产品产量、原材料品种及使用量、能源结构、水 资源利用情况、工农业生产布局、人口发展规划、居 民住宅建设规划、交通、供热、供电等公用设施等方 面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供环境 规划使用。
2.1.5 污染源调查 这里污染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专题收集——各种风格的空间造型样式 2、广泛收集——各种技术的有关参数指标 3、特别收集——专门项目的详尽资料细节
调查市场
1、流行的趋势——流行色调、大众意识、价值取向 2、材料的变化——高薪产品、环保产品、绿色产品 3、价格的走向——异地比较、异店比质、异时比价 4、工艺的更迭——全新工艺、创新手法、高新技术
1.前期筹备 2.设计构思 3.方案初步设计 4.方案深化设计 5.方案审定 6.设计实施 7.设计监理及设 计评估
设计的项目实施程序
方 案 方案审定 阶 段
初 步阶 设段 计
设计审批
施 工阶 设段 计
收集资料与综合 分析设计构思与 方案比较完善方 案与方案表现
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图纸 初步设计概算
变换法 收敛法
心象变换(意念思考)语言变换(语言和 文 字表述)数字变换(量化构思转换)图
形转换
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而优选出最 有价值的构思。
积累
分析
整合
综合
重构
评价
信息
最优解
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归纳等
形象思维 •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知觉等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等 挖掘灵感 收敛思维 •集中与定向思维 分合思维 •经过分解或合并的思维 逆向思维 •与常人原来的想法逆转思考 联想思维 •凭经验进行联想与类比 直觉思维 •是一种不加论证的判断力 灵感思维 •顿悟与领悟的灵感 创造思维 •对记忆中的积累进行加工、疏理
修改初步设计 与各专业协调 完成施工图
施工交底
订货选样、选型选厂 完善设计图中未交代的部分 处理与各专业图纸发生矛盾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设计作局部修改或补充
按阶段检查施工质量
工程验收
施 工阶 监段 理
准备 与实践
设计 准备 阶段
设计 进行 阶段
了解 设计
研究 现场
收集 资料
调查 市场
草图 构思
方案 设计
创造设计思维的推导过程
经过功能分析 过滤外在的制约因素
表达
选择最佳设计概念与思路
使之巩固发展
反复推敲完善——积累、对比、优选
确定设计原则思维
评价
定位
推敲 巩固
•第四节 环境综合设计的基本程序
环境景观设计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环境景观设计的搜集资料阶段, 第二、环境景观的初步方案阶段, 第三、环境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 第四、环境景观的技术设计阶段, 第五、环境景观设计的施工图和详图阶段。
2011-2012学期秋季课程总体复习
第一节 •环艺综合设计的特性与本质
一、环境艺术的特性
1、整体性 2、主体性 3、时代性 4、地域性
第二节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领域
●城市规划●景观建筑●风景园林
第三节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思维与方法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思维方式的形式,主要来自于设 计者的头脑中的概念与构思——体现于视觉形象的创造。
现代和式风格的廊道装修
传统风格的和式宴会厅入口
阳光、空气、绿化和水体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该建筑在设计中 充分的考虑了多方面 的“自然”,给人以 舒适、健康、自然的 感受。
建筑逐层收缩, 自身遮阳;周边窗户 可开启,自然通风; 建筑表面面积最小, 可减少热能的损耗和 增加;下部有新鲜空 气入口,可使室内空 气清新;顶部设有光 电池板,将太阳能转 化为电能;利用地下, 贮存热能,进行冷热 交换,节省能源。
综合分析与运用
想象性—— 创造性——敏锐性
环境、功能 、材料、 工艺、风格等
设计定位
空间形式 构图法则 意境联想 流行趋势 艺术风格 建造构件 材料色质 工艺手段 装饰手法 文案表达
综合设计思维的三种控制方式(克里斯托弗·琼斯)
发散 找出问题
变换 找出方法
收敛 确定方向
发散法
突破习惯性思维的局限取得创造性的设想
1、自我审议——从设计各部门、各专业工种综合审议 2、甲方审定——从功能使用,经济指标,造型形象审定 3、主管审批——从城市法规、消防安全,景观规划审批
施工验收
1、平、立面图——整个工程的平面和主要立面绘制 2、局部剖面图——表明空间关系的主要剖面绘制 3、细部大样图——表明材料、做法、构造的大样图示 4、施工总说明——各种材料、施工方法、规定、各图纸的目录
草图构思
1、大体布局——规则或自由,开敞或封闭 2、大面安排——对称与均衡,尺度与比例 3、大形处理——虚实与光影,质材与体量
设 计
方案设计
进
行
阶
段 设计审定
1、布局意图确定——用图纸勾勒出布局准确的平立剖面 2、具体形象分析——用效果图形式把构思形象逼真表现 3、关键细节推敲——用模型形式把空间的状况立体表现 4、设计方案说明——对图纸未能表达之外辅以文字说明
设计 审定
施工 验收
了解设计
1、什么地方?——周围环境条件 2、什么时间?——开展活动时间 3、什么人物?——服务使用对象 4、什么性质?——物质使用功能
5、什么风格?——精神表达要求
设 计
研究现场
准
备
阶
段 收集资料
1、平面状况——研究使用功能平面布置 2、立面状况——研究造型形式立体表现 3、结构状况——研究设备走向管道流通 4、现场状况——研究图纸及实际可能性
第五节 •环艺综合设计的内容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集建筑功能、空间环境、艺术创造、 技术手段等于一体,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综合设计。
研究环境景观构成原则、类别、形式与特点、处理手法 研究空间的实质类型、作用、形态与心理关系 研究视觉表层(空间界面)的色彩与装饰 研究光环境与光的气氛 研究开发绿色环保材料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良好的自然环境更加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民族地域文化特点、不同爱好与需求、不同生活方式及其演变趋势
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1、实质环境设计
1、建筑物自身的构成要素。不能任意移动的东西, 是相对稳定的,属于固定形态要素。
研究阳光、空气、绿化和水体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研究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研究民族地域文化特点、不同爱好与需求、不同生活方式及其演变趋势
研究环境景观构成原则、类别、形式与特点、处理手法
空间中形态营造出蓬勃向上的艺术氛围 围墙的装饰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
光环境与光的气氛
雅舒园室内设计
注重照明对室内环境所产生 的美学效果,从而来满足人们追 求艺术性与视觉上的舒适。
调查市场
1、流行的趋势——流行色调、大众意识、价值取向 2、材料的变化——高薪产品、环保产品、绿色产品 3、价格的走向——异地比较、异店比质、异时比价 4、工艺的更迭——全新工艺、创新手法、高新技术
1.前期筹备 2.设计构思 3.方案初步设计 4.方案深化设计 5.方案审定 6.设计实施 7.设计监理及设 计评估
设计的项目实施程序
方 案 方案审定 阶 段
初 步阶 设段 计
设计审批
施 工阶 设段 计
收集资料与综合 分析设计构思与 方案比较完善方 案与方案表现
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图纸 初步设计概算
变换法 收敛法
心象变换(意念思考)语言变换(语言和 文 字表述)数字变换(量化构思转换)图
形转换
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而优选出最 有价值的构思。
积累
分析
整合
综合
重构
评价
信息
最优解
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归纳等
形象思维 •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知觉等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等 挖掘灵感 收敛思维 •集中与定向思维 分合思维 •经过分解或合并的思维 逆向思维 •与常人原来的想法逆转思考 联想思维 •凭经验进行联想与类比 直觉思维 •是一种不加论证的判断力 灵感思维 •顿悟与领悟的灵感 创造思维 •对记忆中的积累进行加工、疏理
修改初步设计 与各专业协调 完成施工图
施工交底
订货选样、选型选厂 完善设计图中未交代的部分 处理与各专业图纸发生矛盾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设计作局部修改或补充
按阶段检查施工质量
工程验收
施 工阶 监段 理
准备 与实践
设计 准备 阶段
设计 进行 阶段
了解 设计
研究 现场
收集 资料
调查 市场
草图 构思
方案 设计
创造设计思维的推导过程
经过功能分析 过滤外在的制约因素
表达
选择最佳设计概念与思路
使之巩固发展
反复推敲完善——积累、对比、优选
确定设计原则思维
评价
定位
推敲 巩固
•第四节 环境综合设计的基本程序
环境景观设计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环境景观设计的搜集资料阶段, 第二、环境景观的初步方案阶段, 第三、环境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 第四、环境景观的技术设计阶段, 第五、环境景观设计的施工图和详图阶段。
2011-2012学期秋季课程总体复习
第一节 •环艺综合设计的特性与本质
一、环境艺术的特性
1、整体性 2、主体性 3、时代性 4、地域性
第二节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领域
●城市规划●景观建筑●风景园林
第三节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思维与方法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的思维方式的形式,主要来自于设 计者的头脑中的概念与构思——体现于视觉形象的创造。
现代和式风格的廊道装修
传统风格的和式宴会厅入口
阳光、空气、绿化和水体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该建筑在设计中 充分的考虑了多方面 的“自然”,给人以 舒适、健康、自然的 感受。
建筑逐层收缩, 自身遮阳;周边窗户 可开启,自然通风; 建筑表面面积最小, 可减少热能的损耗和 增加;下部有新鲜空 气入口,可使室内空 气清新;顶部设有光 电池板,将太阳能转 化为电能;利用地下, 贮存热能,进行冷热 交换,节省能源。
综合分析与运用
想象性—— 创造性——敏锐性
环境、功能 、材料、 工艺、风格等
设计定位
空间形式 构图法则 意境联想 流行趋势 艺术风格 建造构件 材料色质 工艺手段 装饰手法 文案表达
综合设计思维的三种控制方式(克里斯托弗·琼斯)
发散 找出问题
变换 找出方法
收敛 确定方向
发散法
突破习惯性思维的局限取得创造性的设想
1、自我审议——从设计各部门、各专业工种综合审议 2、甲方审定——从功能使用,经济指标,造型形象审定 3、主管审批——从城市法规、消防安全,景观规划审批
施工验收
1、平、立面图——整个工程的平面和主要立面绘制 2、局部剖面图——表明空间关系的主要剖面绘制 3、细部大样图——表明材料、做法、构造的大样图示 4、施工总说明——各种材料、施工方法、规定、各图纸的目录
草图构思
1、大体布局——规则或自由,开敞或封闭 2、大面安排——对称与均衡,尺度与比例 3、大形处理——虚实与光影,质材与体量
设 计
方案设计
进
行
阶
段 设计审定
1、布局意图确定——用图纸勾勒出布局准确的平立剖面 2、具体形象分析——用效果图形式把构思形象逼真表现 3、关键细节推敲——用模型形式把空间的状况立体表现 4、设计方案说明——对图纸未能表达之外辅以文字说明
设计 审定
施工 验收
了解设计
1、什么地方?——周围环境条件 2、什么时间?——开展活动时间 3、什么人物?——服务使用对象 4、什么性质?——物质使用功能
5、什么风格?——精神表达要求
设 计
研究现场
准
备
阶
段 收集资料
1、平面状况——研究使用功能平面布置 2、立面状况——研究造型形式立体表现 3、结构状况——研究设备走向管道流通 4、现场状况——研究图纸及实际可能性
第五节 •环艺综合设计的内容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集建筑功能、空间环境、艺术创造、 技术手段等于一体,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综合设计。
研究环境景观构成原则、类别、形式与特点、处理手法 研究空间的实质类型、作用、形态与心理关系 研究视觉表层(空间界面)的色彩与装饰 研究光环境与光的气氛 研究开发绿色环保材料
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良好的自然环境更加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民族地域文化特点、不同爱好与需求、不同生活方式及其演变趋势
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1、实质环境设计
1、建筑物自身的构成要素。不能任意移动的东西, 是相对稳定的,属于固定形态要素。
研究阳光、空气、绿化和水体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研究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研究民族地域文化特点、不同爱好与需求、不同生活方式及其演变趋势
研究环境景观构成原则、类别、形式与特点、处理手法
空间中形态营造出蓬勃向上的艺术氛围 围墙的装饰与周围的树木相映成趣
光环境与光的气氛
雅舒园室内设计
注重照明对室内环境所产生 的美学效果,从而来满足人们追 求艺术性与视觉上的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