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度
郡县制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中文名郡县制特点类似于行政区划来源《逸周书作雒》形成春秋战国目录1简介2历史沿革3来历4秦朝时期5汉朝时期6作用7全面推行8特点影响1简介郡县制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称。
西周时县大於郡,《逸周书作雒》:“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左传》哀四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管理而置县和直接任命一些不得世袭的官员为地方官。
後来晋又在国内置郡。
由国君任免地方官,这制度使分散的权力层层集归中央,防止因分封而导致分裂。
至战国时代这种制度逐渐为各强国采用,逐渐减少分封於贵族的地区。
秦国郡县制秦国郡县制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武公越过陇山,锋镝直指占据今甘谷的冀戎,平定后,以族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冀县。
这是中华县制之肇始。
而秦代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
秦始皇统一天下後,曾出现过应否置郡的争论。
当时不少大臣,特别是李斯的上司王绾,认为原楚国、燕国、齐国等地的领土都远离秦国,主张实行分封,授各地贵族予世袭的诸侯名份,惟身为廷尉的李斯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他大胆地反驳道,周制订的这个政策已经证明是一个政治灾难。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所以结论三氯异氰尿酸片剂是“置诸侯不便”。
[1] 他力排众议建议实行郡县制,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
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
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自此成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直到唐朝,才被道路制所取代。
秦朝郡县制知识点总结
秦朝郡县制知识点总结一、秦朝郡县制的历史背景秦代以前,中国的行政管理组织比较复杂,封建割据、分散割据以及封建内部的行政管理制度各异。
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割据势力大量存在,国家分裂局面日趋严重,行政管理混乱不堪,社会秩序丧失。
这时的郡县制度不仅制度不统一,而且地域划分混乱,地方政权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国家统一大业的推进。
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对郡县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二、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1. 建置郡县制度秦始皇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设立了郡县制度,重新划分了全国的行政区划,并实行了郡县制。
这是中国古代郡县制度的第一次完备的体系建立。
2. 设立三十六个郡秦始皇设立了三十六个郡,这是秦朝郡县制实行的具体体现。
设立三十六个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完善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实行集权提供了基础。
3. 建立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秦朝在郡县制度的管理上,建立了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包括人事任免、税收征管、兵役动员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实行法治化管理秦朝对郡县制度实行了法治化管理,统一了度量衡,加强了法律管理,推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5. 推行标准化的行政管理制度秦朝推行了标准化的行政管理制度,包括考绩制度、户口制度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三、秦朝郡县制的影响1. 加强了中央集权秦朝郡县制的出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了国家的统一性,为中国政治的集权化提供了基础。
2. 统一了行政管理制度秦朝郡县制的实施,统一了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了国家的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3. 为封建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秦朝郡县制的实施,为封建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使中国进入了统一行政区划制度的历史阶段,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秦朝郡县制的启示1. 发展是硬道理秦朝郡县制的出现,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各种问题,只有发展才能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郡县制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
郡县制什么意思有什么影响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消灭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本文总,xx整理了相关学问,快来看看吧!郡县制的意思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消灭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类似于如今的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消灭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本文总,xx整理了相关学问,快来看看吧!郡县制的意思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消灭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类似于如今的行政区划〕,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
是在中心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心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标志。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是古代中心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表达,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
郡县制的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开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认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划分供应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郡县制的开展周、秦之变历来被视作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封建、郡县之辨更是其间最重要的内容。
然而,郡县制并非是商、周之制的断裂,它仍旧处于商、周传统的延长线上。
郡县制的消灭是春秋战国时代治理效率化竞争的结果,并有赖于官僚制度的成长——更精确地说,郡县制的消灭是“治权〞开展的结果。
秦汉以后,郡县的功能与范围大致不变,由于郡县作为地方政区,主要任务是劝课农桑、征收赋税、维持治安。
“县〞的名称始终沿用至今。
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唐宋多称“州〞,明清多称“府〞,但其性质相近。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自秦汉以后,中国古代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以下原因和历史作用:
1.中央集权与地方管理:郡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
通过设立属地的郡县行政单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和控制。
这种制度安排有效地将中央政权延伸到各地区,
实现了对广大地方的统治。
2.稳定社会秩序:郡县制度在地方上设立了行政机关,负责
管理公共事务、维持社会秩序和执行法律。
这种布局有助
于管理和稳定地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并及时应对地方
问题和紧急状况。
3.财政与军事管控:郡县制度提供了税收和征兵的基本框架,
通过对地方的财政和军事管控,确保中央政权的经济和军
事实力,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4.促进地方发展:郡县制度为地方提供了相对自治的机会和
管理权力,使地方有能力为自身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地方政务和政策的灵活性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文化传承和官僚体系:郡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
对于中国的官僚体系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
培养官员和建立完善的选拔制度,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和
延续的行政管理机制。
总体而言,郡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由于中央集权、社会秩序稳定、财政和军事管理需要、地方发展的促进以及文化传承和官僚体系的需要等原因在历史上长期存在。
它在中国古代的政权安排和地方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提供了基础。
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种,它是指由中央政府从建立后,根据战略和经济上的考虑,将国土按照一定的规模划分为一定的行政区域,并在这些行政区域中设置有上级行政机构,以统治和管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其他方面的活动。
中国古代的郡县制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已经出现,当时的郡县制是以“郡”为中心,以“县”为基本单位的。
郡是最大的行政单位,是中央政府的具体代表,负责地方的宗教、行政、经济和军事管理;县是郡的一个分支,负责管理郡内的每一个乡镇,实行中央政府的政策,维护郡的社会政治秩序。
郡县制有着许多优点,它划分了国家的地理区域,使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也让人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司法;它规定了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权责关系,有效地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权力;它还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和地方,使每一个社区都能建立自己的精神文化,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经济。
然而,郡县制也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由于政府官员腐败,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地方政府管理混乱,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更重要的是,郡县制的行政区划不能很好地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使得中央政府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
实施。
中国古代的郡县制,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它也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和中国文化发展贡献了很大。
历史趣谈古代郡县制指得是什么样的地方行政制度
历史趣谈古代郡县制指得是什么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古代郡县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行政制度,指的是在中国古代的郡县行政系统中,郡和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并实施相应的行政管理。
下面将从背景、起源、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古代郡县制的背景是由于中国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在古代中国,当时的统治者需要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国家和人口,提供基础服务,收取税收以及保持社会秩序。
郡县制度的引入提供了一个行政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各级行政单位和官职体系,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治理。
其次,古代郡县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在秦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措施,其中就包括组建郡县制度。
秦朝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
这种制度在秦朝的短暂统治下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为后来各个朝代的行政机构提供了借鉴和延续的基础。
古代郡县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管辖范围:郡县制的最基本单位是县,县下辖若干个乡镇,而辖县的上级单位是郡。
郡的范围相对较大,多为一州或一府的行政区划,而县则为比较小的行政区域。
2.官员设立:每个郡和县都设立了相应的官员,包括县令、县丞、司马、主簿等,负责行政管理、税收征收、司法判决等任务。
这些官员一般都由中央政府指派,以确保地方政府的稳定和效率。
古代郡县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地方自治:郡县制度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并提供基础服务。
2.政治稳定:郡县制度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地方政府通过设置官员、调解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并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处罚。
3.文化交流:郡县制度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郡和县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通过贸易、教育和行政等渠道,促进了资源和人才的流动,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内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内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内容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
1. 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这一制度确保了皇帝的权力和地位,使其能够统治全国。
2.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负责处理全国事务、军事和监察百官。
九卿则是指九个高级官员,分管不同的事务。
这一制度为秦朝的政府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3. 郡县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地方分为郡、县、乡、里四级,地方官由皇帝选拔,官位不世袭,直属中央。
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以上三个制度共同构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为秦朝的统一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秦的地方管理制度
秦的地方管理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地方管理制度。
以下将详细介绍秦的地方管理制度。
一、郡县制度:秦朝建立了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对地方行政进行有效的管理。
每个郡设有郡守,负责管理行政、军事和司法等各方面事务。
郡下分设县,共计约1600个县。
县官称为县令,负责具体地方行政及治安管理。
郡县制度的实施,使政府能够迅速掌握各地的情况,统一管理和控制各地的人力资源。
二、郡县制度的创新:秦朝在郡县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以确保中央集权的实施。
首先是设立郡县公署,由中央派遣官员执行巡视和检查工作,以确保地方官员忠实执行中央政策。
其次是进行官吏制度,利用地方豪强和地方名流,选拔不同地区的官员,减少地方势力的抵制和反抗。
此外,还建立了严格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确保官吏品质和能力的提升。
三、军队管理制度: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秦朝实行了一系列军队管理制度。
首先是兵役制度的创新,实行了徭役。
徭役制度规定,男子到了20岁,必须服徭役,为国家劳动,服役期满后,回家农作。
其次是军衔制度的,确定了严格的军衔等级制度,对士卒进行分类管理,以确保军队的统一指挥和管理,以便在边境地区进行有效的防御和征战。
四、法律制度:秦朝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制度,发布了《律令》和《九章律法》,规定了严格的刑法和司法程序。
秦律严格执行,对各种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惩罚措施。
同时,设立了监狱和各级法院,实施司法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秦律的推行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治安,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五、土地制度:六、交通和邮政制度:综上所述,秦的地方管理制度包括郡县制度、军队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土地制度和交通邮政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创新和实施,为秦朝实现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秦朝的地方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徭役制度过重,给百姓带来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郡县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是郡县制,郡县制对国家稳定有什么作用
[郡县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是郡县制,郡县制对国家稳定有什么作用郡县制是指古代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膨胀对中央造成威胁而推行的一种区别于周朝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
它基本上横贯了中国整个封建时期,我国现在使用的行政区划制度就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演变而产生的。
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由战国时期的商鞅正式提出,在秦始皇时期正式推行全国。
郡县制的最主要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下设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作为中央政府官员,他们主要向皇帝负责。
中央政府下面设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主要由郡县组成,县向郡负责,郡向中央政府负责。
但是无论是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这类中央政府官员,还是郡守和县令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是直接由皇帝任命的。
郡,是指在中央政府管理下的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郡下面设有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的郡守,负责军营事务的郡尉和负责监察事务的监御史。
每一个郡的管理者被称为郡守,其官职类似于现在的省长;县,是指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负责人被称为县令,他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县令的职责是调解民众纠纷,处理所辖地区的经济、法律和军事事务,向百姓传达上级命令。
县与郡与中央政府与皇帝之间等级分明,是层层递进式的结构,除特殊情况之外,不能越过上级向更高一级的官员汇报事务。
秦始皇郡县制郡县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在出现郡县制之前都是实行分封制,在古代中央给皇亲贵族,功臣子弟或者前朝移民分封领土和统治权,相当于是各自为王的封建制度。
这种分封制到最后就出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间接壮大诸侯称霸的机会。
秦始皇上台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
什么是郡县制呢?秦始皇郡县制模型图郡县制就是以郡统治县,设立郡县这两个行政区域来管理的一种制度,郡县制的出现和盛行消除了分封割据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加强中央集权,皇帝的权利更大了,能直接控制各个地方的行政制度。
郡县制的推行与盛行对于秦始皇开创的高度集权国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郡县制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渗透并起着一定的作用。
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也随之演变,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需求。
以下将对历朝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进行详细阐述。
1. 郡县制度的产生与演变郡县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以秦国商鞅变法最为著名。
在这一制度下,地方行政单位分为郡和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随着秦朝统一六国,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行。
汉朝沿袭了这一制度,并对郡县进行了细分和调整。
此后,郡县制度一直沿用到唐朝。
2. 刺史制度的演变刺史制度起源于汉朝,主要是为了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的职权逐渐扩大,不仅负责监察,还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到了唐朝,刺史制度逐渐演变为州县制度。
3. 行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实施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行省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明朝沿袭了行省制度,并对之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到了清朝,行省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4. 土司制度的兴起与衰落土司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时期,为了更好地管理边疆地区,开始在西南地区实施土司制度。
土司为当地少数民族头人,负责管理本地区事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司势力逐渐坐大,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
清朝时期,政府对土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加强了对土司的管理和监督。
5. 府州制度的演变府州制度起源于唐朝,是介于郡县和行省之间的地方行政单位。
府州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管理本地区事务。
明朝时期,府州制度进一步发展,府州数量大幅增加。
清朝时期,府州制度逐渐衰落,被行省和州县所取代。
6. 乡里制度的演变乡里制度是中国古代基层行政单位,起源于春秋时期。
乡里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所演变,但基本职能是管理基层事务、征收赋税、组织军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里制度逐渐演变为保甲制度和村民委员会制度等形态。
7. 都护府制度的演变都护府制度起源于唐朝,主要是为了管理边疆民族地区。
都护府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负责管理本地区事务。
秦朝的郡县制度
秦朝的郡县制度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国家的行政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推行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的行政管理奠定了基础。
一、郡县制度的起源与发展郡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封建制度。
周朝时期,国家行政区划主要以封建领地为基础,通过分封将国家统治权下放给诸侯。
然而,这种封建制度在战国时期逐渐丧失了中央集权的控制力。
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国家行政区划重新整理,建立了郡县制度。
郡是大的行政区划单位,而县则是郡的下级行政组织。
这种制度将国家行政管理权从诸侯手中收归中央,实现了国家集权化。
二、郡县制度的特点与组织结构郡县制度在秦朝时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中央集权:郡县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中央集权。
秦始皇通过设立郡县,将国家行政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2. 去除封地:秦朝废除了周朝的封建制度,将原有诸侯的封地变为郡县。
郡县制度的建立使得国家统治体系更加稳定,消除了封建割据的因素。
3. 官员任命:秦朝通过郡守、县令等职位来管理郡县,这些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确保了统一的行政管理和政策执行。
郡县制度在组织结构上呈现出以下特点:1. 郡:郡为最高行政单位,也是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治设在各个重要的地区城市,由郡守负责行政管理。
2. 县:县为郡的下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辖区内的乡村和居民。
县由县令负责,县令由中央政府任命。
3. 乡村:乡村是县的基层行政单位,负责管理乡村事务。
三、郡县制度的意义与影响秦朝的郡县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与影响:1. 统一国家行政管理:通过建立郡县制度,秦朝实现了国家行政管理的统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这为后世的统一王朝提供了行政管理模式。
2. 促进经济发展:郡县制度的推行改善了地方经济环境,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郡县制的作用
郡县制的作用
郡县制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在古代的中国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郡县制的一些作用:
1. 行政管理:郡县制是一种层级管理制度,通过设立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域,实现对地方行政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郡属于上级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而县则是郡的下级行政单位。
2. 地方政权稳定:郡县制有助于地方政权的稳定。
州郡县三级制度以其层次分明的行政架构,为地方政权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框架。
这有助于建立较高的行政效能和政府稳定性。
3. 税收和赋役:郡县制对于税收和赋役的收取和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郡县制将地方行政与财政结合起来,郡县是税收和赋役的基层单位。
通过郡县制,政府可以更好地掌握地方财政状况,以及向中央报告地方财政收入。
4. 经济发展:郡县制也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郡县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单位,它的运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市场保障和公共服务,有利于地方的经济活动和商品流通。
5. 治安管控:郡县制有助于实行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
作为上级政府的直接代表,县级政府在控制地方安全问题上具备一定的权威和执行力。
郡县制能够组织地方力量进行巡逻和治安维护工作,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总的来说,郡县制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既
是一种行政机构安排方式,也是地方政权稳定、税收分配、经济发展和治安维护等方面的基本保障。
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制的内容一、郡县制的主要内容?①内容:郡是隶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管行政、军事、监察。
县隶属于郡,设乡、里两级行政机构。
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
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
郡以下设县或道。
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
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②郡县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进步!和它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相比,它的进步性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1、郡县的长官是由中央任命,之前是地方诸侯自己家内部继承!不是由中央任命!2、郡县的长官是有任期的!之前的地方长官是终身的!从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郡县制下,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郡县制的内容: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
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二、秦朝的地方制度是什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答这是一道关于历史的问题,它考验的是关于秦朝制度的有关知识,那么我来说说这个问题吧。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封建王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国家实行封建制度,采用法家思想,在地方上采用郡县制,废除了秦朝以前都分封制,地方官员有中央任命,这样就防止了以前的那种诸侯势力过大,所以这样就很好的管理地方事物。
秦朝的地方制度是郡县制。
在郡县制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
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名词解释
郡县制名词解释
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行政组织制度,郡县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郡县制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朝时正式确立了郡县制度,并成为中国历史上长时间沿用的基本行政制度之一,直到西周时期才逐步被废弃。
郡县制度由郡和县两个层级构成。
郡下辖若干县,在一些重要地区还设有府和州作为它们的上级行政单位。
郡由太守或令负责统治,县则由县令或县长负责。
郡县制度在政权中起着重要的行政管理和地方治理的作用,其基本目的是保持社会秩序、管理土地资源和稳定政权。
郡县制度的设立有助于集权统治,在秦朝和汉朝时期,郡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展,地方行政的力量逐渐被中央政权掌控。
同时,郡县制度也促进了行政区域的划分和标准化,为后来的行政管理和地方治理奠定了基础。
郡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中央政府管理庞大的疆域,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郡县制度也为中央政府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管理的地方行政单位,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然而,郡县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方官员的腐败和不公正行为,郡县制度在某些时期变得复杂和低效。
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由于分裂和动荡的政治局势,郡县制度逐渐瓦解,形成了多军阀割据的局面。
总体而言,郡县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行政组织制度,对后来的行政管理和地方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建立统一的行政单位,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政权,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郡县制取代了什么制度
郡县制取代了什么制度?
郡县制取代了春秋早期的分封制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
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标志。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法家历代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
秦朝建立什么制度
秦朝建立什么制度秦朝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为秦朝的强大和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秦朝建立的一些重要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军事制度和经济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天子的权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中和扩展。
秦朝设立了丞相、御史台等一系列官职,以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丞相作为天子的首席助理,负责制定政策和领导行政事务。
御史台则负责监察吏治,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秦朝的政治稳定和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郡县制度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多个郡县。
郡县制度的建立,使得地方行政更加规范和有效。
秦朝设立了郡守、县令等官职,由中央任命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郡县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方便了信息沟通和资源调度,为秦朝的统一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军事制度秦朝建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这是秦朝能够征战六国并统一中国的重要保障。
秦朝实行了兵籍制度,通过实行军屯制度和募兵制度,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军队。
军队分为地面军队和水军,地面军队按照千人为单位编制,形成了十个军,实行集中指挥和训练。
水军则在东海、黄河、秦岭等地设置,加强了对外海陆交通的控制。
秦朝军事制度的建立,使得秦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斗力量,为秦朝的统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经济制度秦朝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制度,为国家的繁荣和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秦朝设立了官府,负责对商品的征收和管理,建立大规模的物资调拨系统。
同时,秦朝实行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适度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此外,秦朝还推行了铁制货币,统一了货币制度,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经济制度的建立,为秦朝的繁荣和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军事制度和经济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这些制度为秦朝的强大和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朝的制度建设为后世政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郡县制度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
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专制制度的象征。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
1.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
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
这一制度
A.削弱了地方权力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秦朝郡县制度的概况及与分封制的比较
1.郡县制度
(1)推行:秦统一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2)内容
①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
②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
③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3)作用:加强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
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1)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学科&网
(2)不同点
①实行条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郡县制是在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②建立基础: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③传承制度: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④官吏权利:诸侯拥有封地和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⑤历史作用: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1.据秦简律令记载:首都咸阳及地方的郡、都、县均应在上计(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汇报)时将“不仁邑里及官者”的“数狱”(名数与狱簿卷宗)与上计薄册一并交“属所执法”审核,此类案件事务虽是由“县道官”进行初判,但执法有权令都史“时覆治之“(即审核)。
材料中秦朝“执法”
A.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分支
B.完善了监察体系与职能
C.接受丞相的指挥
D.以小制大、以外制内
2.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民间社会发育有限
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
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
3.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秦简(部分见下图),其内容中包括《置吏制律》三条,内称:“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群官属,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
”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
B.强调地方官由中央任免
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
D.突出了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
1.B【解析】材料中秦朝的“执法”有权监察复核地方上计事务和案件,说明秦朝的监察体系与职能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执法”是中央的官职,故A错误;材料反映不出“执法”受丞相指挥,故C错误;“执法”是中央的官职,是以内制外,故D错误。
3.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县、都官和十二个郡的官史任免限制在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次年三月底的时间内进行,且必须在三月底前完成。
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全国的地方官进行任免和调整,便于各地府相互协调,避免拖延,这有利于统治机构的正常运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厉行法治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任免地方官员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并没有强调中央政府任免地方官,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官员的任免和调整的有序性,没有涉及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