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表格整理

合集下载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会考知识点全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会考知识点全整理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君主专制1.条件:民族国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2.地点: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王权强盛)、英国(伊丽莎白一世)3.背景: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封建贵族要维持自身地位资产阶级渴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农民和城市贫民渴望改善生存环境4.时间:15世纪下半叶5.手段:打击大贵族,颁布重商主义政策(客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开辟1.时间:15、16世纪之交2.原因:经济(根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对黄金需求(货币短缺、中西贸易逆差)社会:《马可波罗行纪》商业(直接):传统贸易秩序、环境被破坏(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政治:君主支持宗教:天主教的传播科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3.航线:葡萄牙:迪亚士绕过好望角(非洲最南端)达·伽马到达印度西班牙: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欧美航线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4.影响: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品种增加;形成世界市场,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1.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英国、荷兰、法国2.影响: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意大利文艺复兴1.时间:14~16世纪2.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3.地点:意大利(发源地和兴盛地)4.内容:“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5.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二、宗教改革1.时间:16世纪2.代表:德国马丁·路德3.影响: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打击了教会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5课英国革命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时间:15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2.原因:国王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搜刮民脂。

——根本原因: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政治经济利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3.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英国圈地运动典型途径之一。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1、百年战争及影响(1)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2)影响:百年战争深刻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

英国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明晰;法国在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斗争中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这一切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2、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基本要素(1)时间:15世纪末英法形成民族国家(2)基本要素: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前提;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是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动力;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增加了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3、15世纪下半叶英法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1)变化: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2)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百年战争及玫瑰战争后,英法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概况和影响(1)背景: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贸易逆差;《马可·波罗游记》刺激引发的寻金热;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各国不得不开辟新的航路;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多桅帆船、地圆说、航海仪等)(客观条件)。

(2)概况:时间国家人物航线15—16 葡萄牙王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世纪之交室资助达·伽马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西班牙政府支持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麦哲伦环球航行(1)影响: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3)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方面:西欧殖民活动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空前浩劫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意大利文艺复兴(1)发源地: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4必修+选修1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4必修+选修1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表4:世界现代史知识点整合表20世纪上半期 (佃00年至二 战结束):政治 上出现了社会 主义国家与资 本主义国家并 存的局面,发 生了两次世界 大战,近代以 来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格局 由盛转衰。

经 济上,资本主 义由私人垄断 向国家垄断过 渡,社会主义 国家开始探索 适合国情的经 济发展道路。

在文化和社会 生活方面,经 过第二次工业 革命和第三次 科技革命,人 们的社会生活 变得丰富多 彩。

佃29—1939 年经济上,资本主义世 界“大萧条”,各国加强 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并发 展;与此同时,苏联的社 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

政治上,在 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 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严 重,德、日等国走上法西 斯道路;苏联逐渐形成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31 年, 日本发动九一 八事变。

1937 年, 日本发动七七 事变。

1933—— 1937年,苏联“二五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 内容: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工代赈;通过社会立法,保障工人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 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 1937年,苏联超过 90%的农户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优先发展 方面头仃单一的公有制,头仃咼度 体系。

成就: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通过头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 走的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咼 制僵化,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佃39—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 义苏联结成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同法西斯国家进行斗 争。

战争削弱了欧洲各国 的实力,提高了苏联的地 位,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为战后两极 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战后期,第三次科技革 命兴起。

二战后期, 在雅尔塔等国 际会议上,美、 英、苏等国讨 论战后问题, 达成了若干协 议,确立了雅 尔塔体系。

高一历史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历史四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在历史领域中的一次新的起点,对于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历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高一历史四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古迹的保护与传承1. 中华古迹的分类: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2. 中华古迹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国际合作、立法保护和保护机构的创建等。

3. 中华古迹的传承:通过文化遗产教育、非遗传承和保护意识的提升等方式。

二、第二单元: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1.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2. 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宗教、科技、艺术等领域。

3. 文明互鉴的意义: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融合与和谐。

三、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伟大转折1. 辛亥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

2. 五四运动:包括五四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等。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程度。

四、第四单元:现代世界的起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和结束的条件等。

2. 俄国十月革命:包括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

3. 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促使中国产生众多政治、思想和文化变革等。

通过对以上四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还要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研究,去认识当下和展望未来。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研究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辨别事实和思考历史变化的规律。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历史材料的研究,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提高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一历史四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扎实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样本

2024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样本

2024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样本以下为____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样本,共____字。

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世界历史概览1.1 史前时期1.1.1 旧石器时代1.1.2 新石器时代1.2 古代文明1.2.1 早期文明1.2.1.1 萨摩斯文明1.2.1.2 古埃及文明1.2.1.3 古巴比伦文明1.2.1.4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1.2.1.5 古中国文明1.2.2 古典文明1.2.2.1 古希腊文明1.2.2.2 古罗马帝国1.2.2.3 古印度文明1.2.3 中古文明1.2.3.1 阿拉伯帝国1.2.3.2 波斯帝国1.2.3.3 唐朝1.2.3.4 赫拉斯帕斯文明1.2.4 近代文明1.2.4.1 文艺复兴1.2.4.2 工业革命1.2.4.3 科学革命1.3 现代世界历史1.3.1 第一次世界大战1.3.2 第二次世界大战1.3.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1.3.4 当代国际体系2. 中国古代史概览2.1 原始社会2.1.1 初级社会2.1.2 中级社会2.2 奴隶社会2.2.1 夏商周时期2.2.2 春秋战国时期2.3 封建社会2.3.1 秦朝2.3.2 汉朝2.3.3 魏晋南北朝时期2.3.4 隋唐时期2.3.5 宋辽时期2.3.6 元明清时期2.4 近代史2.4.1 清朝末年2.4.2 辛亥革命2.4.3 民国时期2.4.4 抗日战争2.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 世界古代史概览3.1 古埃及3.1.1 法老时期3.1.2 亚历山大大帝时期3.1.3 后埃及时期3.2 古巴比伦3.2.1 汉谟拉比时期3.2.2 阿卡德帝国时期3.3 古希腊3.3.1 克里特文明3.3.2 米诺斯文明3.3.3 古希腊城邦时期3.4 古罗马3.4.1 罗马共和国时期3.4.2 罗马帝国时期3.4.3 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3.5 古印度3.5.1 印度教兴起3.5.2 孔雀王朝兴衰3.5.3 耆那教兴起3.5.4 周室帝国时期4.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4.1 中央集权制度4.1.1 周朝的分封制度4.1.2 秦朝的郡县制度4.1.3 清朝的满蒙封建制度4.2 封建制度4.2.1 封建领地制度4.2.2 封建等级制度4.2.3 农民和地主的关系4.3 中央和地方政权关系4.3.1 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控制4.3.2 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影响4.4 社会等级制度4.4.1 士农工商的地位和职责4.4.2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4.4.3 武士阶级的出现和影响5. 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5.1 经济发展5.1.1 农业经济的发展5.1.2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5.1.3 佛教对经济的影响5.2 文化发展5.2.1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5.2.2 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繁荣5.2.3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传播5.2.4 佛教和道教的影响6. 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和对外交往6.1 中央治下的外交6.1.1 和平共处的历史6.1.2 对外贸易6.1.3 对外战争6.2 地方政权的外交6.2.1 分封诸侯的外交关系6.2.2 民族地区的外交关系6.3 对外文化交流6.3.1 丝绸之路的发展6.3.2 文化的交流和影响6.4 对外侵略和抵御外敌6.4.1 清朝的对外侵略和抵抗6.4.2 抗日战争的历史7. 世界近代史事件7.1 文艺复兴运动7.1.1 意大利文艺复兴7.1.2 北欧文艺复兴7.2 科学革命7.2.1 哥白尼的地心说7.2.2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7.2.3 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7.3 工业革命7.3.1 英国工业革命7.3.2 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化7.3.3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7.4 第一次世界大战7.4.1 战争的原因和参战国7.4.2 战争的后果和影响7.5 第二次世界大战7.5.1 战争的起因和参战国7.5.2 战争的进展和结局7.6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7.6.1 美苏两极对立时期7.6.2 非军事冲突与竞争7.6.3 冷战结束和新国际体系的形成总结:以上是____年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样本,内容涵盖了世界历史概览、中国古代史概览、世界古代史概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和对外交往以及世界近代史事件等方面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一、本单元知识图谱二、本单元重难点解析(一)重难点分析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发展及其实质;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难点突破【难点突破1】“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②地区分布: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③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④长期性、渐进性:“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练习巩固: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D)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难点突破2】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失误的原因①历史传统的影响。

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②急于求成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③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

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国际环境的影响。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一、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依赖外国,国家安危受到威胁。

2.洋务运动的目标: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工业化来振兴国家。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邹容、左宗棠、曾国藩等。

4.洋务运动的成果:建立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和现代军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二、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清朝王朝陷入深重危机,濒临灭亡。

2.戊戌变法的目标:推行君主立宪制,实行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挽救国家危局。

3.戊戌变法的内容:实行君主立宪、设立议院、设立五部、科举、兴办学堂等。

4.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清廷内部保守势力强大,外国列强的干涉,以及内部阻力和反对意见。

三、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中国社会积贫积弱,外国列强侵略加剧,造成了强烈的民族压迫感。

2.义和团运动的目标:抵抗外国侵略势力,捍卫国家独立。

3.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以拜神仪式为基础,采取凶猛激进的手段,对外国侵略者和汉奸进行袭击。

4.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加速了晚清政权的瓦解,激发了民众抗争的意识,为中国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四、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2.辛亥革命的发起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

3.辛亥革命的目标:推翻满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4.辛亥革命的过程:先期准备、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和建立共和国等阶段。

5.辛亥革命的结果: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

五、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社会思潮起了剧变。

2.新文化运动的目标:主张实行科学、民主、民主、实用的思想和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倡导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等。

最新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资料

最新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资料

第四分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C)(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鼓励创新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2)劳动力:“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名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3)市场、资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4)技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1)棉纺织机器: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启动。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2)动力设备:瓦特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3)新能源和新材料: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4)交通运输:汽船、火车相继出现,并且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C)(1)“世界工厂”: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3)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4)阶级结构: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

高一历史第四分册复习资料

高一历史第四分册复习资料

君主专制(15世纪下半叶)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群众推行影响:有利于统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商品经济的发展→寻金热→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寻找新商路→西欧各君主利益→骑士,贵族探险→航海技术的发展条件:科技发展过程:1487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1498达伽马欧洲直达印度1519~1522麦哲伦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对世界:形成世界市场,促进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对欧洲:资金积累的主要途径对美洲(非、亚):空前的浩劫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第四课文艺复兴(14~16世纪)意大利:原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拜占庭帝国学者带来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文化底蕴,古代文化的摇篮古典文化时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古典文化复兴时期第六课启蒙运动(17~18世纪)背景: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科学进步延续文艺复兴的思想发展地:英国→高潮:法国核心:理想主义性质: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各国的革命:第五课英国革命(一)资本主义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出现圈地运动3.资产阶级扩大,出现新贵族(二)斯图亚特王朝的阻碍1640年议会召开1642~1648:两次内战:1644:马斯特荒原战争1645:纳西比战争(转折点)1649: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1660~1688: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1689:《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君主的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征税权确定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1701:《王位继承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基础第七课美国独立战争原因:1.1607~1732年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2.18世纪中各殖民地不同程度上发展,形成市场经济3.各殖民地设总督和议会,民主意识较强4.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统治,激化了殖民地与宗王国的矛盾5.1773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进程:1.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大陆军会议,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2.1776年《独立宣言》起草(托马斯。

高中历史第四册 知识梳理 全

高中历史第四册 知识梳理 全

第四册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前提:生产力的提高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特点:国内主要方式是强制农民土地,借助国家立法迫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

资本原始积累(15世纪,暴力手段)资本主义生产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等关系的萌芽典型:英国“圈地运动”(贵族—农业资本家—新贵族)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百年战争的影响:(1337—1453 法国取得最终胜利)百年战争深刻的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激发了各个阶层的民族意识。

政治因素:领土统一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经济因素: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

文化因素:以民族语言为代表,民族文化的发展。

法:绝对的王权二、15世纪末,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出现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形成: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英:有限王权(议会的存在)议会在财政方面制约王权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背景:1。

根本原因: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2.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西欧各国不得不海上冒险,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3.主观原因:1)市场上货币普遍短缺2)西欧各君主的支持 3)《马可波罗行纪》→“寻金热”4.客观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表现: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时间:15、16世纪)葡萄牙:迪亚士: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航路达.伽马:印度洋(欧亚航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欧美航路)西班牙:麦哲伦:环球航线新航路的影响:积极: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封闭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极: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的殖民经济的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了空前的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落后。

高一历史第四分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第四分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第四分册整理知识要点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导读】●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P31、英国圈地运动与资本原始积累(B):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集中于少数人的历史过程;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它始于15世纪下半叶,主要以暴力手段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使失地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

它将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手工工场:(C):手工工场产生于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它是工商业者内部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果:商人和少数富裕工匠开始以工场主(雇佣者)身份拥有工场全部生产资料,破产者和普通工匠沦为被雇佣者,靠出卖技术和力气谋生)它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特点),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英国的手工工场最具典型。

发展较迅速。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P6——8一、关于民族国家1、基本要素(A):⑴.政治:有确定的领土疆域;民族国家的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⑵.经济: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⑶.文化:有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文化认同。

2、15世纪末,英、法成为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B)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一览表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一览表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一览表一、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更替2. 宗法制度与封建社会的形成3.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封体制4. 秦统一六国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5. 汉朝的统治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形成与发展7. 隋唐时代的统一与繁荣8.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与文化特点9. 宋朝的政治制度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0. 元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二、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流域的发展2. 古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制度3. 古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4. 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5. 古代巴比伦文明及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6. 古代中国与西亚地区交流的“丝绸之路”7. 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8.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9. 古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貌三、古代思想文化1.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与代表人物3. 墨家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5. 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6. 魏晋时期士人的文化追求与意识形态7. 唐宋时期文人的政治参与与文化创作8. 科举制度与文人士族的社会地位9. 古代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的演变10. 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四、近代世界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兴起2.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殖民主义3. 工业革命与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4. 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5.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导致的国际格局重塑6.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8.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与军事对抗9. 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斗争与发展难题10.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以上是高一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要归纳表,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我们要结合具体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来加深理解,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考。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册笔记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册笔记整理

历史第四册第七课美国独立战争原因:1、在1607—1732年的120多年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民主意识较浓厚,各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2、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

……这些措施计划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3、1773年12月16日晚,波士顿倾茶事件(战争导火线);1774年9月,第一节大陆会议召开。

进程:1、1775年4月9日,英军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与当地民兵组织发生武装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2、同年5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决定将各地民兵整编为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任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宣告美国独立。

4、1777年,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

(信心的转折点)5、1781年10月,英军统帅康华里在约克镇率部投降。

6、1783年,美英代表签署《巴黎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割让给美国。

结果:赢得国家独立。

影响:(意义、性质)1、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2、确立联邦制度:(1)根据第二届大陆会议在1777年通过的《联邦条例》,美国独立后实行联邦制度。

(2)1787年5月至9月,费城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特点为联邦体制、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3)1879年1月,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

(4)意义: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是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积极:最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不足:保留难当种植园奴隶制合法。

第八课法国大革命(1789—1794)原因:1、18世纪晚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不理朝政,政府财政陷入崩溃状态,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增加税收。

高中历史第四册复习知识简表

高中历史第四册复习知识简表
1,工人成为机器附庸。
变化
(新的矛盾)
2,城市贫富两极分化。
3,自然环境严重破坏。
4,经济危机现象发生。
5,工业文明的异化,世界大战空前残酷等。
复习思考题:
1、启蒙运动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与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联系与发展?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地方?
1,提倡自由、平等(法律、契约)
2,动摇封建专制:资产阶级革命理论根据
(资本主义国家系统政治构想)
3,引领工业时代:(工业革命后的现代社会)
影响
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西方:引领现代社会
中国:西学东渐冲击
2,宗教改革
根本原因
天主教会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导火线
教皇兜售赎罪券
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
(1)18世纪下半叶,法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2)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影响。
(2)受启蒙思想影响,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对法国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日益不满,强烈要求政治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以国王与议会斗争为形式爆发。
(3)波士顿倾茶事件是战争的导火线。
法国大革命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期——20世纪中叶)
时期
1,蒸汽时代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范围:英国扩展欧美(英国首发、辐射他国)
内容
动力:蒸汽
轻工业(纺织、采煤等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
标志:现代工业体系建立(纺织、煤炭、钢铁、机械)
后果:
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飞跃;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飞跃,生产方式的变化。

高一历史的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的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的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能够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高一历史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中的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是关于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两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对现代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个单元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讨论。

一、第四单元:秦汉时代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如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修建万里长城等。

2. 秦朝的政治体制秦朝建立了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任命丞相、御史等官员来管理政务。

嬴政还推行了法家思想,实行严厉的法律制度,以加强国家的管理和统治。

3. 秦朝的经济发展秦朝实行了统一货币制度,修筑了大运河和直达边境的蜀道,加强了交通运输和贸易发展。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农田制度和一揽子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4. 秦汉文化的兴起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推行了一种通用的书写规范。

秦人也注重教育,推行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长城的修筑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以保卫北方边境免受外敌侵犯。

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二、第五单元:三国时期1. 三国鼎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分为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分别为曹操、刘备和孙权。

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各个势力之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

2. 三国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农业和手工业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生产力,使得农业和手工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3. 三国文化的繁荣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们仍然以文学作品为主要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4. 三国时期的战争与变革三国时期的战争频繁,形势复杂。

诸葛亮的丞相之位,也成为三国争夺的焦点。

同时,吴国在孙权和孙权病逝后经历了交替和改革,发展出了一整套以胡权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色。

高中历史:知识点表格总结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知识点表格总结人教版选修4
2改变牛顿力学的时空观
3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基础
4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影响
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
主要功绩
评价
李时珍
编写《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立,立宪,捍卫民主政治
稳定秩序,
颁布法典,
反对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
屠杀反对派
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
妥协,保留黑人
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
实行独裁统治
,后期对外侵略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时代
战国后期—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隋末—唐初封建社会盛期
清初——封建社会后期
主要贡献
第一次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制度调整、善于用人,统治开明,贞观之治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平定叛乱,收复台湾,抵抗沙俄
局限
暴政
晚年骄奢
文字狱闭关锁国
根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
(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约)
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表格Y)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表格Y)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新航路的开辟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所处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不同。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旧瓶装新酒”------保留国王
为什么以光荣革命为结束:革命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
第6课启蒙运动
第8课法国大革命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13课巴黎公社(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三月十八日革命”
时间及结果:1871年3月18日;成立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原则
(1)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1871年3月28日。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废除常备军,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由普选产生;公职人员薪金限制;逃亡工厂主企业收归国有;社会立法,保护劳动者利益;推行免费教育和世俗教育;反对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压迫、侵略战争。

(3)原则: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第四分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C)(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鼓励创新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2)劳动力:“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名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3)市场、资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4)技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1)棉纺织机器: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启动。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2)动力设备:瓦特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3)新能源和新材料: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4)交通运输:汽船、火车相继出现,并且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C)(1)“世界工厂”: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3)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扩(3)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包括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
“人生而自由”
平等观
概说
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卢梭的观点
人类在最初的自然状态下都是平等的;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富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与穷人缔约成立国家,他们成为统治者,于是出现了政治上的不平等;当国家进入专制暴君统治时,不平等发展到顶点,预示着人民将要推翻暴君,迎来新的平等
狄德罗
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统一的整体。反对君主独断专行,主张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法国首部《百科全书》的主编,被视为百科全书派的代表
影响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批判君主专制
表现
意大利学者广泛搜集、整理、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及历史文物,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先驱
马丁·路德
爆发地
德国
性质
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影响
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宣扬自由平等观
自由观
概说
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举例
人物
主张
伏尔泰
认为:英国人所享有的——如人身和财产的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建的自由,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接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信仰的自由——是人们享有的天赋权利,不容剥夺,是超于国家之上的人的特权。
概况
巴黎人民得知国王准备以武力弹压制宪议会的消息后,自发地夺取武器,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控制了国家政权
制宪会议
措施
通过了废除农民人身依附、徭役和贵族特权等一系列法令
《人权宣言》
颁布机构
制宪会议
简介
对人权和公民的权力作了明确宣示;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法国民法典》
劳动力
“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资本
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技术
发达的手工工场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现代工厂
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改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背景
概述
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以生产毛纺织品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雇佣的人数有的多达上千人
影响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第7课
《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宣告美国独立
《合众国宪法》
目的
加强国家机器
时间
1787年5月至9月
确立了联邦体制
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
影响: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标志
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
注释
英国议会是13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等级代表机构;有批准征收新税、监督国王的传统;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镇压苏格兰人起义的军费,被迫召开,因一直存在到1653年,故名;通过了逮捕国王宠臣斯特拉福和劳德大主教以及限制王权的《大抗议书》等议案
内战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第6课
启蒙运动
性质
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原因
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范围
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
洋,试图通过海上探险,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可能性
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
科技
概述
科学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内容
多桅船出现在欧洲
指南针传入欧洲
地圆说流行
开辟
提要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葡萄牙人在王室的支持下,率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
表现
概述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差异
法国
16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斯一世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基本确立
王权较强大
英国
16世纪下半叶(伊丽莎白一世时),君主专制大为加强。但英国王室从未发展到法国那样强大的地步
王权较弱
重商
主义
概述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第5课
英国革命
专制统治
概述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内容
理论
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的竭力鼓吹者,宣称国王作为上帝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政治
迫害清教徒
经济
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影响
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社会根源
东西方贸易使西欧人对东方物产有所了解,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他们期望能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
人文精神
积极进取的人文精神,传播宗教的热情
直接
原因
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交
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西欧各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大西
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表格整理
第2课
君主专制
形成
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原因
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势,他们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背景
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国王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他一切权力来自上帝,不受任何制约。法国的路易十四曾宣称“朕即国家”
理论创新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启蒙思想家
国家
人名
主要思想或主张
其他


霍布斯
洛克
分权学说


伏尔泰
大胆抨击天主教会的烦琐哲学和教条主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著述:《哲学通信》、《哲学词典》、《路易十四时代》等
启蒙运动的“泰斗”
孟德斯鸠
明确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主张建立法治国家。著述:《论法的精神》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教育的方法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著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
理念
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海外贸易和获取金银货币是积聚财富的主要途径
目的
为国家积聚财富
形式
鼓励商品输出、颁布航海法令,给予贸易公司垄断权等等
结果
从事商业活动的资产阶级大获其利
第3课
开辟新航路
必要性
根本原因
经济根源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黄金是当时的主要货币,尤其在国际贸易中。西欧黄金产量本来就有限;又在与东方贸易中出现逆差,致使黄金和白银外流。市场上货币普遍短缺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它们的海洋探险与殖民扩张紧紧联系在一起。继这两个国家之后,英、荷、法等国也先后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第4课
西欧文艺复兴
发源地和中心
意大利
概况
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建构理想社会制度
总说
在这个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分述
人名
思想或主张
伏尔泰
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
卢梭
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詹姆斯·瓦特研制了“万能蒸汽机”。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