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成就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年华‎诞,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

在这风雨兼程‎的60多年历程里,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今中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经济位居第三大经济体,文化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具体‎来说主要有: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建设、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城乡‎建设、金融事业、对外开放、民族团结、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教育科技事业、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大业、全方位外交、党‎政建设。

作为一名平凡的在校大学生,我对中‎国成就的理解与了解都是片面与不足的,有不‎少的成就是我们作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不到或者‎了解不到的。

所以,我以个人理解谈谈这些成‎就以及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和感受。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以下是我国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状态,‎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美、中日建交,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得到了恢复,新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经济交流有所发展,但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仍未开始。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

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

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意即国民党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共产党也不见得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今,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艾奇逊之流的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彻底破产。

1953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8.4%,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

不仅使13亿人口(比艾奇逊当时看到的多了1.7倍)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且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一、前30年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旧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经济。

在抗日战争以前,现代性质的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了百分之九十左右。

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掠夺压榨,特别是长期战争的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状态。

1949年同旧中国生产力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相比,工业生产下降50%,钢产量由92万吨降为15万吨,原煤由6000多万吨降为3000多万吨,棉纱由245万件降为180万件;农业生产下降20%多,粮食产量由2700多亿斤降为2100多亿斤,棉花由1600多万担降为800多万担。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遭到严重破坏。

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反动统治和发动内战,滥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使市场混乱、民不聊生。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新中国成立后要发展经济,必须首先治理国民党政府留下的乱摊子,先有经济的恢复,才能有经济的发展。

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一是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权;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发展国营经济;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四是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五是统一财经工作,彻底稳定市场。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征程。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世界第3位。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扩张,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而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6%。

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

2008年的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才达到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位。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4倍,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

根据世界银行资料,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2770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断探索和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一部分: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步。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土地改革还改变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在土地改革之后,中国进入了农业集体化的阶段。

195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出现,使农民可以集中力量,统一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业合作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部分: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中国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

1958年,我国提出了全民公社化的口号,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化和大规模的农田建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这一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度下降,带来了严重的食物短缺和经济困难。

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中国逐渐放弃了全民公社化道路,开始转向以家庭联产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发展模式。

1980年代,中国启动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农村包产到户的改革,允许农户自主经营土地,并获得相应的产出。

这一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推动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发展。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化发展,鼓励农民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方面的的伟大成就

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方面的的伟大成就

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方面的的伟大成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自此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

在经济方面,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了发达的工业强国。

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农业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农民普遍生活困苦。

为了改善农村的面貌和居民的生活,中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改革。

通过实行农村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此后,中国连续实行了几轮农村改革,使得农村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现在,中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历史上的逆袭,成为了一个拥有世界一流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装备的国家,人均粮食生产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二、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仅有一些简单的手工业和小工业,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世界一流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国家,全球领先的制造业龙头。

同时中国还在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了多轮的经济改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人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同时,政府和社会力量也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人民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第四、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取得大量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了贸易大国。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和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了主要对外投资国。

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主讲人:赵长茂大家好!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60年来我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这个变化的基础就是60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面我要讲的题目就是《建国六十年,我们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讲60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不能不讲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起点。

有了起点,就可以对比,只有对比才能真正把握6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我们知道旧中国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经济极其落后,人民生活苦困不堪。

194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179.56亿美元,钢产量为15.8万吨,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人均国民收入仅仅为27美元。

那么这个水平相当于亚洲平均水平的60%,印度的一半。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经济之落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非常低的。

可以说新中国经济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

我们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从60年的历史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发展是快的,整个社会变化是巨大的。

那么关于中国经济发展60年的历史,实际上我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从新中国宣告成立的1949年到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是30年,也就是第一个30年。

那么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78年底,我们开始决定实行改革开放,那么到现在。

这是第二个30年,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考察建国6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以这样两个阶段为坐标做出分析。

我们先看第一个30年。

那么第一个30年,我们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曲折折。

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文化大革命等诸多磨难和折腾,那么虽然我们经济发展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干扰,但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总体上是向上的。

那么全国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挫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经过这3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框架,独立完整的工业和科技体系已见雏形。

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

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

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改革(1949年-195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重的农业问题。

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土地分配不均,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此时的中国大面积进行了土地改革,并进行了农业合作化改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此外,国家还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二阶段:大跃进与农村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1978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政策的错误引导,中国进入了大跃进时期,实行了过分激进的农业发展政策。

农村人民公社运动的实施导致农民失去了自主决策权,大规模的集体化劳动和集体生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水平明显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下降。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一段灾难性时期。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深入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消了对农村的过分干预,逐步恢复了农民的自主权,使农民有更多的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同时,国家也推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科技进步等一系列政策,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了农业发展进程。

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农村水利、农村公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加强,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阶段: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现在-未来)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

农村扶贫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解决了大量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中国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人口流动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一系列政策,旨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艰苦奋斗和不断探索的历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推进,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详述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详述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详述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六十年的发展,波澜壮阔,极不平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的进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由初级发展阶段向中级发展阶段的跨越,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历程建国60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949至1980年,创建起步阶段。

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

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

我国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一拖、天拖、常拖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基础。

1981至1995年,体制转换阶段。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曾经出现“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尴尬。

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

为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

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机具配套比失调,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1996至2003年,市场引导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大量转移趋势,农村季节性劳力短缺的趋势不断显现。

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探索出了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机规模化作业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

展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文章

展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文章

展现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文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农耕时代,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系统地探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农业时代,中国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种植和收割作业。

但在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开始有了一定的技术创新,如使用牛马耕田、引用灌溉水利等。

到了秦汉时期,农业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出现了犁耕、草书等农具,使得农耕生产更加高效。

随着唐宋时期的科技进步,我国农业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唐代开始使用风车、水车等机械设备,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

宋代更是制造出了种子精选机、田地记录器等先进农具,使得农作物的种植更加科学化。

到了元明清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

元代陆续出现了翻土车、播种机等自动化农具,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明代茶叶加工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茶叶产量迅速增加。

清代更是推广了粮食作物的选优育种,培育出了多个高产的优质品种。

进入近代以后,我国农业技术迎来了新的飞速发展。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在农业领域进行专业研究,出现了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农业大学等专门机构。

随着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我国农业产量更是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迈入了新的阶段。

农业现代化成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先进的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耕作、种植、养殖等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研发新型农业装备、推广数字化农业管理系统、普及现代化农业知识等措施正在取得显著成效。

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将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为实现农业强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每一步都标志着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愿农业科技的发展能够为我国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讨论稿)[摘要]巨大成就:成立头29年,在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同时,成立后31年,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显著。

根本原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掌全国政权的60年,是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60年,是党和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的60年。

全面认识60年来党和人民走过的道路,科学总结和运用获得伟大成就的主要经验,能够启迪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胜利。

一、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一)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奠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

同时,中国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工业建设起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十倍、上百倍地增长。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棉花等各类农产品成倍增产。

农业机械化有了初步基础。

成立后31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列举五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列举五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列举五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一)新中国从落后农业国起步,达到比较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并逐步成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工业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新中国成立头29年,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在60年代先后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奠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作为世界大国地位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处于世界第10位,2008年提升到第3位。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五)围绕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所有制的改革给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带来无限活力。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单一公有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调动了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巨大财富。

(六)为了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从1978年起我国即实行逐步开放,在逐步开放中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开放的格局从沿海到内陆,从四个小地方到遍及直辖市、省会市,从极少数量的居民点到覆盖1 3亿各族人民,对我国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七)为了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党中央从对外开放总方针出发,从80年代中期起为入世进行了长达15年的谈判,终于在200 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

中国60多年经济发展与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华诞,这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着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

中国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的中国已经告别贫穷,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的市场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一、对资本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留下了一个混乱不堪、生产力低下,贸易极不发达,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

对旧市场进行改造,建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着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私营工商业,逐步改造成为国营工商业,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使其逐步转化成为社会主义工商业。

到1957年底,全国接受改造的商业达到188.9万户,占当时私营商业户数的比重达到82%,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完成和新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58-1978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

在这一期间,虽然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改革和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但总体上看,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仍然是快速的和稳步的。

三、市场快速发展时期(1979-2000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

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农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工业并进阶段。

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工业基础也不稳定,经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在这一阶段,农工业被视为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和工业发展政策,力求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同步发展。

第二阶段是农业和工业分离的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国农工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离趋势。

农业实行了集体化经营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而工业则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和轻工业。

这一阶段农工业分离的特点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到逐渐改变和调整。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工业协调发展阶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实施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经济发展迅猛。

同时,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重工业转向了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调整。

农工业的协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阶段是现代化农工业发展的阶段。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推动农工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阶段,农业将追求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工业将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

同时,农工业的协调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之,我国农工业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农工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现代化农业和工业的全面发展。

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2009年我们迎来了她60华诞。

这六十年来,她的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使她一直处于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这是中国社会文明大幅提升的六十年,国际地位提高,科技发展。

人们都看到了她的风发意气,昂扬精神。

人们被她所折服。

经济体制完善实力增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跨苏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展成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小康社会。

经过不断探索和积极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历史性贡献。

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加快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全面推进计划,财税,今年光荣体制改革,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

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短短60年间,一个农业国家迅速变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有无数的中国人怀揣着忠诚,理想、期许,离开了家乡,艰苦奋斗,艰难求生。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对中国能力的肯定。

中国入世标志着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加入WTO,从改革开放的逻辑上讲,可以借助外资和外在的推动力,促进改革进一步发展,突破改革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成功入世,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入世有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以一个有巨大潜力和庞大的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GATT/WTO这样一个世界性经贸组织,可以在运作规则上发挥影响力,参与规则的制定,而不仅仅是被动地予以执行,从而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讨价还价中的分量,促其尽快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加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和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与此同时,有助于打破国内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促进借鉴各成员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加速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治建设。

论述新中国成立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论述新中国成立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论述新中国成立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风雨和艰辛,但是,无论是面对内部的困难和外部的压力,新中国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这些成就丰富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成立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首先,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公有化运动。

这个运动使数以亿计的穷人获得了土地和财产,并且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其次,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逐渐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并且获得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上最有潜力的经济体之一。

二、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新中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国防体系,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安全水平。

中国的军队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军队之一,并且在国际军事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中国开展了很多重大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中国的纪检体制和审计制度的建设,这些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中国尽快实现反腐倡廉的目标,并且借鉴了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自己的基本法律和法规,这有助于保障中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

三、社会方面在社会方面,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首先,新中国推广了普及教育的目标,从而让更多的中国人受到教育和培训。

随着教育的普及,中国的科技和文化也日益发展。

其次,新中国努力推动社会保障系统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国民福利水平。

近年来,中国政府还在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和医疗保健改革,以及老年人和贫困人口的康复服务,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

总之,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年来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非常了不起。

新中国农业60年成就、经验与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农业60年成就、经验与可持续发展

收稿 日期 :00—0 2 1 3—1 0 作者简介 : 洪绂曾 , 九三学社原副主席 , 第十届全 国政协 常委 , 中国可持续 发展研究会 名誉理事长。
中国人口・ 资源 与环境
21 年 00
第8 期
续 五 年增 产 。20 全 国人 均 粮 食 占有 量 达 到4 4k, 08年 0 g 超 过 了世 界 平 均 水 平 , 14 比 99年 增 加 15k , 长 近 1 9 g增 倍 。经 过 6 年 的发 展 , 国粮 食 总 产量 居 世 界 第 一 位 , 0 中
供 给 问 题 , 展 成 为 世 界 渔 业 生 产 大 国 、 产 品 出 口大 发 水
t 增长了 1 , 6倍 产量连 续多年居世界第 一位 ; 油料 总产
2 5 . 万 t 料 总产 1 1 . 万 t 别 比 14 年增 长 28 9 , 糖 3 96 4 , 分 99 了 1 . 倍 和 4 . 倍 , 用油 自给率 达 到 4 % 以上 , 料 05 63 食 0 糖 产需 实 现 了 基 本 平 衡 。 与 此 同 时 , 菜 、 果 、 叶 、 蔬 水 茶 花
四是农 民收 入 方 面 , 现 了 农 民 生 活 由温 饱 不 足 向 总体 实
19 9 年以来 , 4 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 了 1 0 亿 k、 0 5 2 o4 、 50 k 、 00 k 、 50 k、 00 k 、 oLk 2 0 亿 g3 0 亿 g3 0 亿 g4 0 亿 g o g 450 k、 0 亿 g5 0亿 k 八个台阶。20 —20 年粮食连 0 0 g 04 08
界第二位。 目前全国已形成包括饲料加工业: 饲料原料
工业 、 料添 加 剂工 业 、 料 机 械 工 业 , 饲 饲 以及 饲 料科 研 教

中国农村60年发展巨变

中国农村60年发展巨变

中国农村60年发展巨变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我国农业农村在这60年中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近代以来,中国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生产停滞,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

从19世纪40年代起,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这一理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也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我国农业农村60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华民族早就认识到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广大人民却时时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状态中,这种现象到近代愈演愈烈。

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1318万吨,人均占有量仅为209公斤,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温饱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世代追求,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要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

到1952年,我国粮、棉、油、糖的总产量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44.8%、193.7%、63.5%、168.1%,人均占有量分别提高了37.9%、179.3%、55.8%、155.3%。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

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020年,我国粮、棉、油、糖的总产量比1978年分别增加了73.5%、245.6%、465.9%、463.4%,人均占有量分别增加了25.2%、151.1%、308.4%、306.7%。

农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民自身的生活,而且为实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除了农业以外,整个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是农业生产结构更趋合理。

农、林、牧、渔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80%、3.44%、14.98%、1.58%,转变为2020年的48.35%、3.71%、35.49%、8.97%。

中国的农业发展

中国的农业发展

5.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和农业高速增长时期 (1979~1984年)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 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实事求是 地指出了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认真地总结了20多 年来我国农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要求各地认 真地纠正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切 实地保护农村中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认真地贯彻 按劳分配原则,加强劳动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 制。这两个文件的试行,推动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 产责任制的恢复和发展。当时,各地出现的农业生 产责任制主要有包工到组和包产到组。家庭联产承 包制的推行,从根本上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的 基础。这六年间,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协调,农业出 现高速度增长。
成就具 体例子
五年来共改造中低 产田1.3亿亩 亿亩, 产田 亿亩,新增 粮食生产能力407亿 粮食生产能力407亿 棉花8.5亿斤 亿斤、 斤、棉花8.5亿斤、 油料26亿斤 亿斤, 油料 亿斤,为确 保国家粮食安全作 出了重要贡献。 出了重要贡献。
18
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年来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到 113.5亿元,共扶持了 亿元, 个产业化经营项目, 亿元 共扶持了1149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优质高效 个产业化经营项目 农业种植基地635.6万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 万亩, 万亩, 农业种植基地 万亩 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7.1万亩,促进 万亩 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古代的水利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夏商周时期,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 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 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 (4)秦朝时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 (5)隋朝时,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 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 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 (7)元朝政府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 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 兴修水利的功用主要有三:用于农田灌溉; 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发展成就外出务工,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还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所以,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10:59][陈晓华]:对目前的一些地方招工难的问题,总量来看,农村劳动力是富余的,出现的主要是结构性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来认真研究解决。

[11:00][新华社记者]:陈部长,我知道您是农业政策方面的专家,我的问题是关于“三农”政策方面的问题。

我想知道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今后还将怎样发展?[11:02] [陈晓华]:这个问题很大,我只能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11:02][陈晓华]:应该说,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

可以讲,政策的取向始终是围绕着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面貌来展开的。

[11:03] [陈晓华]:当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策的着力点有所不同。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主要是通过土地改革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组织农民进行合作生产,尽快地恢复农业和改变农村的面貌。

[11:04] [陈晓华]:随后又进行了公社化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过急、变化过快、形式过于单一,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让农民吃了苦头。

当然,在这个时期也采取措施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力度,特别是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很多工程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1:06] [陈晓华]:前30年政策取向不仅要推动农业的发展,也要通过农业的发展来积累工业化、城镇化的资金。

所以,这个阶段农业对我们工业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11:07][陈晓华]:改革开放率先从农村起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30年首先是放开搞活农村经济,比如,我们给农民经营自主权,实行家庭承包,比如,允许农民发展工副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活跃农村经济。

[11:08][陈晓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就是目前已经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所以,整个农村政策的取向就是要推动城乡统筹。

[11:09] [陈晓华]:所以,才有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对农民的补贴,免费实行农村义务教育,推行新型的合作医疗和逐步建立农村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11:09][陈晓华]:现在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可以讲,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项目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宽。

所以,在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长,会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的保障制度、价格支持政策,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11:13][陈晓华]:过去农民总结农业的变化有三句话,叫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我看今天和今后仍然如此。

[11:13][中国经济网记者]:孙部长在先前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业部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机制来加强管理农业引进外资。

这方面的政策和机制是否会在年内出台?现在关于农业引进外资方面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最近有部分国家对我国的相关猪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农产品出口方面有没有受到一定的影响?农业部会采取哪些预防性措施进行应对?谢谢。

[11:15] [陈晓华]:现在中国的农业是对外开放的农业,对外开放自然包括农业外资的引进。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资,对促进农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1:16][陈晓华]: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今后还要继续在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

[11:16][陈晓华]:我们引进外资有几个基本的考虑:第一,就是要有利于促进和保护国内的农业产业和中国农民的利益;第二,就是要严格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有关规定来加强管理和服务;第三,就是要按照市场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

[11:19][陈晓华]:应该说现在我们正在逐步地完善引进外国资金投入农业领域的管理的一些相关规定和办法。

这些规定和办法是符合国际通用规则的,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实际的。

[11:20][陈晓华]:这项工作实际上一直都在做,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我们会不断地完善。

[11:22][陈晓华]:至于说到一些产品进口,确实从去年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今年以来,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至七月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下降了百分之十二点多,对国内的生产特别是对出口企业影响很大。

[11:23][陈晓华]:同时也要看到,今年上半年以来,一些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的产业带来了影响,对农产品的价格也形成了打压。

[11:23][陈晓华]:中国历来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我们也希望通过谈判和磋商,来解决一些贸易的问题。

[11:27][中央电视台记者]:您好陈部长,我问的问题是和对农民保护有关的。

我去了一些地方,比如一些很贫穷的地区,但是那里的农民现金收入非常好,甚至比北京一些郊区好得多的多。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因为您刚才提到有2.25亿农民在外地务工,还剩下一大批农民在农村,这些农民的利益如何去平衡?如何去保护?还有,最近在北京附近我看到一个地方搞一种拆迁,就把农民的土地国有化,国有化的过程中给农民的价格补偿是非常低的,但是,国有化之后,这个地价卖得非常高。

作为农业部在尊重保护农民利益方面未来有什么具体的措施?[11:29][陈晓华]:刚才讲到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讲的农民收入的不平衡性问题。

这是当前农民收入状况的一个特征。

主要是地区之间、户与户之间收入的差距比较大。

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个体能力的一些原因。

[11:29][陈晓华]:我们的政策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11:30] [陈晓华]:现在要着力地解决一些贫困地区收入的问题,一些贫困户的收入问题。

所以,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政策,在投入上、在项目安排上,向这些地区倾斜。

[11:30][陈晓华]:刚才讲到的第二个问题,对农民来讲,也是关系重大。

因为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社会保障。

[11:30][陈晓华]:土地的权益是农民权益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一些地方由于征地没有严格地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没有实行公开的程序,没有按规定足额地补偿,没有采取措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所以,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

[11:32][陈晓华]:对这个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

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稳妥地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农业部门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配合国土资源等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11:33][农民日报记者]:陈部长好,我的问题是今年8月份以来,我国东北及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前不久,东北又出现了大幅度降温,眼下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我想问一下,干旱和降温对秋粮生产有多大的影响?请您分析一下今年的秋粮生产形势,并预测一下全年粮食能否继续增产?谢谢。

[11:33] [陈晓华]:确实,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我们没有因为连续五年的粮食丰收而稍有松懈,把各项促进粮食生产的工作抓得紧而又紧。

今年的粮食生产是在这几年起点比较高的基础上,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是在遇到特大旱灾挑战的情况下展开的。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上半年夏粮已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早稻也获得丰收。

[11:36][陈晓华]:上半年特别是夏粮的丰收、早稻的丰收为全年夺取丰收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8月份以来我国的东北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确实对旱区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37][陈晓华]:前不久,东北部分地区又出现大幅度的降温,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轻霜,但总的看,这是属于正常的霜期,发生的范围比较小,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下霜主要是在林区和草原,主要的农区没有出现霜冻,近期每天的最低气温都在零度以上,光照条件也比较好,还是有利于秋收作物的成熟和生长。

[11:39][陈晓华]:今天是26号,可以讲,东北已经过了正常的霜期,秋粮作物已经陆续成熟,所以,即使再出现霜冻天气,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大。

所以,我们现在的判断,就全国而言,如果后期不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全年的粮食生产有望获得好收成。

[11:39][陈晓华]:我们这么判断或者说这么讲,主要是依据三条:第一,今年的秋粮面积是扩大的,前期的生产基础是比较好的。

今年整个秋粮的面积扩大了1300万亩,而且主要是高产的玉米和水稻。

同时也要看到,秋粮的播种基础比较好,前期的长势是这几年比较好的一年。

[11:40][陈晓华]:第二,农业抗灾和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是比较有力的。

各种抗旱措施抓得紧,抓得比较实,真正做到了“秋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

[11:41][陈晓华]:第三,非旱区的生产形势比较好。

现在一些地区已经陆续收获,预计秋粮增产的省份多,减产的省份比较少。

[11:41][陈晓华]:现在秋粮的收获已经在全国陆续展开,从农业部的农情调度看,截止到9月24日,也就是前天,全国的秋粮收获面积已经占应收面积的28%。

开镰比较早的西南地区已经完成了74%,从已经收获的情况看,这些省份稳产增产的趋势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刚才讲,有信心夺取今年粮食有个好收成。

[11:42][周骏]: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嘉宾,也谢谢各位记者。

[11:43] [周骏]:明天上午十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将应邀来这里介绍中国的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情况,欢迎各位记者到时参加。

谢谢大家。

[11:43][人民网]:今天的现场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1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