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心理学》PPT课件
创造心理学 课件
(一)主要标准 1.该人的产品是否在后代继续受到重视; 2.他的工作是否在人文上具有普遍的价值; 3.他是否不受该时代的许多情况所限制而超 越时代; 4.他对当代与后代的同行专家具有多少影响 力。
(二)次要标准 1.他的创新性有多高; 2.他是否多才多艺,其程度如何; 3.他创造活动的多产性与持续性如何; 4.他的技术高超到何种地步; 5.除了形式与美感之外,他的产品是否反映 了社会意识。
创造心理学
第一节 天才的起落
彭丽华
熟读文化史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各文化主流 都有盛衰循环的时期;对文化创造有圾大贡献 的天才,常在百花齐放的时代相继出现,在文 化高峰过去后相继没落。文化盛衰之起因,常 为历史学家所探讨;天才为何常在某一时代集 中出现,则很少有学者去研究。对天才起落有 系统的研究,几乎都为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 格雷,社会学家卡沃利斯以及心理学家西蒙顿 (Simonton)等人所包揽。本节将介绍克罗 伯与格雷对西方天才起落现象的研究。卡沃利 斯的研究,因牵涉到政描与经济因素对天才起 落的影响,已于前章介绍过。
根据以上假定及生化运行的变数,西蒙顿 (Simonton,1984)用微积分算出一种表达年龄与 创造关系的公式如下: P(£)=C(g“‘一P一酗) 公式中,p代表创造成绩(creative productivitly),t为时期,e为函数,其值为 2.718,a代表创意率。一个人不会完全发挥其所有 的创造潜能。多数人的创意率是在2%~5%之间,最 标准的则为4%(Simonton,1984,89)。所以公 式中的a值可设定为0.04。其次,一个人的贡献率, 亦即创造完成率(以b代表之),则与创意的多寡成正 比。一般的比率则在3%~5%之间,但以b=0.05 最为标准。在公式中,c是代表创造者之问创造潜能之 个别差异。潜能高的人,其c值也高,其标准值为61。 整个公式是用来表示创造成绩与时期(或年龄)的关系。
创造心理学(新)
引言概述:创造心理学(新)探索了人类创造力的本质和过程,它不仅关注了创造性思维和行为,还涉及了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和评估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创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创造力的要素、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以及创造力的评估等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一、创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1创造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2创造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3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二、创造力的要素2.1专业知识与技能2.2动机与兴趣2.3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2.4人格特质与情感因素2.5环境与社会因素三、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3.1幼儿期的创造力发展3.2少年期的创造力培养3.3成年期的创造力发挥3.4创造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3.5创造力培养和教育的挑战与前景四、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4.1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策略4.2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激发4.3创新团队的组建与管理4.4创新文化与组织创新4.5创新思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实践五、创造力的评估5.1创造力评估的意义和目的5.2基于心理学的创造力测量工具5.3创造力评估的方法与技术5.4创造力评估的局限性与改进5.5创造力评估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总结:创造心理学(新)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本文从创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创造力的要素、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以及创造力的评估五个大点详细阐述,深入探讨了创造心理学的内涵和应用。
未来,创造心理学将继续为人们认识和培养创造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对于个人、教育和组织等方面,创造心理学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
学习交流PPT
5
• (二)当代心理学对创造性的研究 • 1.创造性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y) • 2.创造性外显理论(Explicit Theory) • 3.创造性投资理论(Invest Theory)
学习交流PPT
6
第二章 创造力的生理基础
• 一、创造力与脑结构 • 1.尸体脑解剖研究——以爱因斯坦脑的 研究为例 • 2. 活体脑结构成像研究 •
创造力心理学
第一章 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性的定义 • 1,近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界 定
• 1)吉尔福特 • 2)托兰斯 • 3)波登
学习交流PPT
2
• 4)尼克尔森
• 5)马哈拉
•2,国内学者的界定
• 1)曹日昌
• 2)荆其诚
• 3)黄希庭
• 4)林崇德
• 5)张春兴
学习交流PPT
3
• 二、澄清创造力概念上的种种混乱 • 首先,我们应该排除由于英文和 中文字面差异造成的混乱
•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 赋;
•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 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学习交流PPT
40
• ★综合各家研究结果,以下8个方面 即为各类创造性人格的共同特征:
• 1)求知欲强,喜欢接受各种新事物
• 2)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
• 3)好孤独,全身心投入所从事的事 业中
38
•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个体人格特 征是:
•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 肯雷同;
• (2)有旺盛的求知欲;
•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 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
•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创造心理学ppt课件
创造思维(理论)
•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 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 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 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 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 质教育”实际上是“能力培养”的升华,是以人 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数学教学从“应试教 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能力、素质的培养 • 来源:小学教育
创造思维(方法)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告诉我们: 思维要从问题开始。设置疑问是一种有目 的,有方向的创造性思维引导。通过观察 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使教学 深入,思维活跃。 来源:小学教育 •
创造思维(案例)
• 今中外曾有不少奇闻轶事,说明梦是创造思维的源泉。诗 人能在梦中吟得佳句,艺术家从梦中得到灵感,科学家也 能在梦中受到启示。其中有两个最著名的例子常使人感到 津津乐道。其一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研究化学周期表 时,很长一段时间总得不到合理的排列,然而他却意外地 在梦中见到了这张周期表,各种元素都已排列在正确的位 置上。其二是德国有机化任家库克虽冥思苦想,仍无法揭 示苯的化学结构式,后来忽然在梦中看见一条蛇咬住自己 的尾巴,于是悟出六碳环的化学结构式。 来源:世界文化
创造心理学教学
领域名称:创造方法
• • • • • • 探究种类: 概念:1 张 理论:1 张 方法:9 张 案例:11 张 问题:8 张 探究范围 互联网:30 张
完成时间: 2003 年12月11日
创造思维(概念)
• 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简言之,创新思维是指 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 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崭新 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 • 来源:国中小学 教学改革研究中心
创造力心理学
引言概述:创造力心理学是对人类创造力的心理机制进行探究的学科领域。
在创造力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理学家着重研究了创造力的定义、创造力的特点与特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等方面。
本文是对创造力心理学的续篇,将进一步探讨创造力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内容。
正文内容:一、创造力的定义与测量1.介绍创造力的定义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2.介绍常用的测量创造力的方法,如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创新性思维评估等;3.讨论创造力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如何在评估中平衡两者。
二、创造力的特点与特质1.解析创造力的内在特征,如独特性、多样性、有意的冲突等;2.探讨创造力与智力、人格、动机等因素的关系;3.探索创造力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4.分析创造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介绍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如问题发现、问题定义、信息获取等;2.探究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和障碍;3.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启发策略,如迁移思维、侧重思维等。
四、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1.介绍不同对创造力的培养和激发方法;2.探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3.分析培养创造力的关键要素,如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自信等。
五、创造力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介绍创造力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等;2.探究创造力心理学在组织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如激发团队创造力、创新的组织文化等;3.分析创造力心理学在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总结:创造力心理学的研究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深入剖析,探讨了创造力的定义、特点与特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以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了解创造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和培养方法,为激发人类创造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未来,随着创造力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对创造力的解析与应用研究,为人类创造力的释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引言:创造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中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创新心理学课件
创新治理模式
创新人格和创新动机的结合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经验,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好奇心和开放心态,激发其内在的创新动机。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经验
鼓励个体尝试新事物和冒险,可以帮助其培养冒险精神和自信心,从而提升创新人格和创新动机。
鼓励尝试和冒险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创新实践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05
CHAPTER
创新心理学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课程设计
创新学习方式
创新能力评估
01
02
03
04
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潜能。
运用创新心理学原理,设计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课程。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运用创新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Hale Waihona Puke 运用创新心理学原理,制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政策。
创新政策制定
通过社区资源的整合、优化,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社区。
创新社区建设
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创新公共服务
总结词
03
CHAPTER
创新人格与创新动机
定义
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其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能够灵活应对,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
特点
创新人格通常包括好奇心、冒险精神、开放心态、自信、坚韧不拔等特质。这些特质使得个体能够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勇于面对挑战和失败,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创新。
心理学创造力及其培养42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心理学创造力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养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
文化氛围、教育背景、组织氛围以及社会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会对个体的创造力发展产 生影响。
3 创造力教育
提供有针对性的创造力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的方法
1
创造力训练
通过创造力训练和练习,培养创造力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创造力技巧
掌握各种不同创造力技巧,如思维导图、逆向思维、联想法等,用于激发创造力。
3
体验式创造力教学
通过实践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培养创造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的应用
创造力在艺术领域的 应用
艺术家通过创造
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 的应用
科学家运用创造力解决科 学难题,推动科学的发展 和创新。
创造力在商业创新中 的应用
企业通过创造力创新产品、 服务和商业模式,获得竞 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创造力心理学》PPT课 件
探索创造力心理学,了解创造力的内在机制和应用领域。
创造力简介
创造力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产生新的观念、想法和作品。创 造力与创新的区别在于,创新是将创造力应用于实践中。 创造力的分类包括独创性、适应性和转换性创造力。
创造力的心理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具备多种智能,如逻辑 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 智能等,这些智能可以支持 创造力的发展。
原型理论
原型是人们心中关于某个概 念的典型表征,创造力可以 通过改变和重组原型来产生 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
联想理论
创造力常常是通过将不同的 概念、观念和记忆联结在一 起,形成新的关联和组合, 从而产生创新的想法。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 人格特质
开放性、想象力、坚持不懈和创造性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人格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 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 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 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 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 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 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 四、天才与遗传 • 1.由高尔顿所引起的研究 • 2.沙因费尔德对音乐天才的研究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
•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概述
• 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
•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新颖性,
要求打破常规解决问题,将过去的经验
更新加以综合,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 例1:用多少种方法将下列正方形分成4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 •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 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
— 江泽民
F-117战机
B-2隐形轰炸机
F-22战机
T-50战机
F-35战机
中国歼—20(2011.1.11)
X-47B 美国无人驾驶隐形轰炸机
第一章 创造力概述
• 一、创造力的定义 • 1,近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的
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
✓ 关键技术大部分来自进口: ✓ 其中工程机械高技术产品80%以上; ✓ 数控机床70%;石油化工装备76%; ✓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80%; ✓ 光纤制造装备100%; ✓ 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行业60%~90%; ✓ DVD产量占全球70%以上,但没有掌握核心专利技术; ✓ 彩电、手机和微机的CPU都是掌握在别人手里。
• 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儿童期是神童,成人后有创造性成就
• 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儿童期是神童,成人后无创造性成就 • 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但不是神童,成人后有创造性成就 • 无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儿童期是神童,成人后有创造性成就 • 无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儿童期是神童,成人后无创造性成就 • 无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不是神童,成人后有创造性成就
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
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类比”、“联想”就属于
侧向思维范畴。
• 逆向思维
•
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当你肯定什么的时候,不妨想想能否定什么;当你
站在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不妨再站在与甲对立
的乙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灵感,得
到新的启示,得出观点新颖的结论。
• 爱德华·德波诺提出了一些促进横向思 维的方法:
• 第一,对问题本身产生多种选择方案; 第二,打破定势,提出挑战性的假设;
• 第三,对头脑中冒出的新主意不要急着 做是非判断;
• 第四,反向思考,用与已建立的模式完 全相反的方式思维,以产生新的思想;
•
第五,对他人的建议持开放态度,让一个人头脑中的主意刺激另一个人
• 斯蒂芬·霍金140,爱因斯坦的智商则在160左右。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很高,却 缺乏创造力?
平均分
60 50 40 30 20 10
0 12
13
14
年龄
英国 中国
15
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发展趋势的比较 (胡卫平 林崇德 申 继亮 )
李约瑟悖论: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 未起源于中国?
“钱学森之问”?
的多种用途。
•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
性。
•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
性。
•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 新事物。
头脑里的东西,形成交叉刺激;
•
第六,扩大接触面,寻求随机信息刺激,以获得有益的联想和启发(如到
图书馆随便找本书翻翻;从事一些非专业工作等)等等。
• 二、求异思维
•
即其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框架、模
式束缚,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禁
锢,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方法
解决现实难题或创造更好、更美的东西。
• 求异思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 思维。
界定 • 1)吉尔福特 • 2)托兰斯 • 3)波登
• 4)尼克尔森 • 5)马哈拉 • 2,国内学者的界定 • 1)曹日昌 • 2)荆其诚 • 3)黄希庭 • 4)林崇德 • 5)张春兴
•
•
创造力就是提供新颖、独特
的,具有社会意义(或社会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
• ★真创造 • ★类创造
• 二、创造力研究述评
• 多向思维
• 多向思维是求异思维最重要的形式,表现为思维不受点、线、面的限制,不局 限于一种模式,既可以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同一思 维起点出发,让思路呈辐射状,形成诸多系列。它最直接的效果是能避免思路闭 塞、单一和枯竭。
• 侧向思维
•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思考的领域与别的领域
• 变形思维
• 变形思维是在思考过程中,将思维对象的形状加以改变,使大脑得到新的触 动和启示,实现认识上的突破。常见的变形思维方式有扩大法、缩小法等。扩 大法是有意扩大思考对象,将个别变成一般来进行思考;缩小法是有意缩小思 考对象,将一般变成个别来进行思考。
• 三、想象思维(意识流) • 是人们对大脑中已有记忆表象
• 例2:将下列正方形剪掉一个角,还剩 几个角?
•
•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 1.独特性:独辟蹊径、标新立异、挑战
常规,敢于怀疑和否定。
• 2.多向性:不墨守成规、随机应变,思
维灵活,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 从一个意境进入另一个意境。不钻死胡 同。
• “像我们这种工作需 要注意两点:毫不疲 倦的坚持性和随时准 备抛弃我们为之花费 了许多时间和劳动的 任何东西。”
• 据阿瑞提统计,从1901年到1970年的70 年中,阿根廷的诺贝尔奖得主是世界平 均水平的1.3倍,意大利是1.6倍,德国 是4.4倍,法国是6.3倍,而犹太人的诺 贝尔奖获奖比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
• 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犹太 人占了15.47%,在美国的诺贝尔奖 金获得者中,犹太人占了28%。犹太 民族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摇篮。
• ★发散思维的特点:
•
1、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
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
密切相关。
•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的思维框架,按照 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
•
•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 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 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 各种结果 。
• 四、直觉思维 • 一.直觉思维概念: •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
• ★发散思维的形式 (同求异思维)
• 1、立体思维
•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进行思维 。
• 2.组合思维
•
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与另一(或一些)事物联结成
具有新价值(或附加价值)的新事物的思维方式。
• ★发散思维的方法:
•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
Theory) • 3.创造性投资理论(Invest Theory)
第二章 创造力的生理基础与年龄特征
• 一、创造力与脑结构 • 1.尸体脑解剖研究——以爱因斯坦脑
的研究为例 • 2. 活体脑结构成像研究 •
• 二、创造力与脑功能 • 1 任务模式——基于任务比较的创造
性脑功能研究 • 2.个体差异模式——基于个体比较的创
(印象)进行新的加工、改造、重 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
•
• “想象力作为一 种创造性的认识 能力,是一种强 大的创造力量, 她从实际自然所 提供的材料中创 造出第二自然。”
•
—
—康德
• 四、发散思维 • 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它
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 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 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如“一题多解”、 “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
• 3.综合性。将大量的观察材料、事实和
概念综合一起,进行概括、整理,形成 科学的概念和体系。(由综合而创造)
• 日本将世界已有300项技术综合造 出松下彩色电视机。
• 4.联动性。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触类
旁通,举一反三。
• 联动方向有3个。一是看到一种现象, 就向纵深思考,探究其产生原因;二是 逆向,发现一种现象,则想到它的反面; 三是横向,能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关的 事物。(如鲁班发明锯子)
创造力心理学
•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创造的历 史,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创造,人类文 明的源泉就是创造。
• 在由愚昧走向文明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人类正是靠发明创造实现着一个个美丽 的梦想,由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困惑与思考
• 为什么中国公民没有得过诺 贝尔奖?
• 美国创造学家阿瑞提考察了从1900 年以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和犹 太人后裔,发现他们获奖者的比例 高得不同寻常。
• 5.跨越性。即创造性思维具有明显的跳
跃性。
•
文学创作中比较明显。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
• 一、横向思维。
• 横向思维是针对纵向思维——即传统的逻辑思 维——提出的一种看问题的新程式、新方法。纵向 思维者对局势采取最理智的态度,从假设一前提一 概念开始,进而依靠逻辑认真解决,直至获得问题 答案;而横向思维者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 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 思维方式。由于改变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试图 从别的方面、方向入手,其思维广度大大增加,有 可能从其他领域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因此,横 向思维常常在创造活动中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