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002)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以及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品味、感悟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2. 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哲理:让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古诗三首》。

2. 相关诗人背景资料。

3. 诗歌解析工具书。

4.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三首》奠定基础。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古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解析诗意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意,品味诗歌的意境。

2. 课堂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品味诗歌1. 朗读诗歌: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三首》,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意境、情感、哲理等。

四、感悟诗歌1.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拓展1. 诗歌总结:总结《古诗三首》的特点和魅力,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和哲理。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人:王之涣、杜甫、李白3. 诗歌特点:韵律美、意境、哲理4. 教学重点:朗读、解析、品味、感悟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包括《望天门山》、《登鹳雀楼》和《夜泊牛渚怀古》三首古诗。

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教学《夜泊牛渚怀古》。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泊牛渚怀古》。

2.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望天门山》和《登鹳雀楼》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古诗学习状态。

2. 朗读《夜泊牛渚怀古》: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学生自主阅读,借助工具书查阅生字词,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4. 体会情感: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诗歌鉴赏:对比《望天门山》和《登鹳雀楼》,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艺术特色。

6. 背诵诗歌:学生分组背诵,互相检查,确保熟练掌握。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之《夜泊牛渚怀古》2. 诗句及解释:逐一列出诗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解释诗句含义。

3. 艺术特色:总结《夜泊牛渚怀古》的艺术特点,如意象、韵律等。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夜泊牛渚怀古》。

2. 结合诗句,描绘一幅《夜泊牛渚怀古》的图画。

3.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描写月亮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夜泊牛渚怀古》,基本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培养审美情趣。

3. 改进措施: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5.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课堂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巩固。
6.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阅读三首古诗,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家长记录下孩子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赏析作业要注重个性化表达,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3.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对古诗的吟咏、背诵、默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并欣赏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美、情感美,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古诗中汲取人生智慧。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并正确书写。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首古诗的讨论。
2.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3.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首古诗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特点。
(二)讲授新知
1.对三首古诗进行逐个讲解,分析古诗的背景、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教案)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望洞庭》、《题西林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把握古诗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白银盘里一青螺”等。

2.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望天门山》中对大自然的赞美,《望洞庭》中对友人的思念,《题西林壁》中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4. 领悟情感: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 《望天门山》2. 《望洞庭》3. 《题西林壁》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结合诗意,发挥想象,为古诗配一幅画。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与同学分享,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每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每首古诗的背诵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子结构。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古诗中的含义和意境。

四、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展开,包括《静夜思》、《望岳》、《春晓》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和教学安排。

1.《静夜思》课文内容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习要点•了解古诗的背景故事。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

•背诵诗文并理解每个字的意义。

2.《望岳》课文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学习要点•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

•理解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和意境。

3.《春晓》课文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学习要点•理解古诗中的春天景象和情感。

•分析古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意境。

•联想古诗表达的人生感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古诗《静夜思》的背景。

2.学习《静夜思》:讲解词语解析、意境理解。

3.让学生跟读古诗,逐步掌握古诗的节奏和语调。

4.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静夜思》,总结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静夜思》:学生背诵与同学互评。

2.学习《望岳》:讲解古诗背景和诗意。

3.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望岳》,撰写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1.复习《望岳》:学生展示心得体会。

2.学习《春晓》:讲解古诗的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

3.分组朗诵:学生合作表演《春晓》。

4.总结课堂:对《古诗三首》进行整理和归纳。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背诵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

2.能够流畅朗读三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和感悟,写出个人感悟。

二、教学准备1.板书:《古诗三首》;《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晓》。

2.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辅助教材:课件、录音设备。

4.音频资源:古诗三首配音。

5.图片资源:相关插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者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静夜思》•给学生听《静夜思》的配音,让学生跟读,掌握古诗的基本韵脚和节奏。

•解读古诗中的词语、造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并默写《静夜思》的节奏和意境。

3. 学习《望庐山瀑布》•播放《望庐山瀑布》的配音,让学生模仿跟读,认识古诗中的声调和情感。

•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壮美景色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望庐山瀑布》的感悟和理解。

4. 学习《春晓》•播放《春晓》的配音,让学生听后跟读,感受诗中的清新气息。

•对《春晓》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春天的美好。

•让学生自行体会《春晓》的意境和情感,写下个人感悟。

5.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三首古诗的感悟和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强调古诗的魅力和深度,鼓励学生多读诗多感悟。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撰写自己的感悟和赏析,作为课后作业提交。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留意学生的学习反馈。

结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是学生接触古诗的重要教材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学生能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品味。

希朴学生能够爱上古诗,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精华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精华版教案

21 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维能力:通过古诗中关键字词的解释,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感悟诗人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审美创造:比较阅读《出塞》《凉州词》两首古诗,感受诗人平息战争的美好愿望和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

【课前解析】关注古诗:《出塞》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关注学习古诗的方法:1.借助文中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根据注释,并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重点)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重难点)【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出塞》。

3.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龙城飞将、胡马”等词语的意思。

4.感受诗人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的迫切心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出示课件2)导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各种题材的古诗,有写田园风光的,有记人物故事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边塞诗。

(出示课件3)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出塞》。

(板书:出塞)2.师生共同理解“出塞”一词。

3.介绍王昌龄。

(出示课件4)二、初读《出塞》,识记生字1.(出示课件5)自由朗读《出塞》。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教案(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包含了《宿建德江》、《秋浦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首古诗。

这是学生继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之后,再次接触古诗学习。

这三首诗,既有山水风光的描绘,也有诗人情感的抒发,是培养学生对古诗兴趣,提高鉴赏能力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意境、诗人的情感表达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了解还不够丰富,需要在教学中适当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古诗的背景,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古诗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文背景。

2.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followed by a brief discussion among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poems.3. 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诗文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让学生进行翻译、背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分别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收集刘禹锡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景是如何被诗人描绘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请问诗句中的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分别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也能体会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可以独立理解,并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进行学习。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深刻的意境,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媒体,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相关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参考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地方吗?你们能想到一些相关的诗句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三首古诗,让学生自读,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解释一些生字词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三首》。内容包括:《鹿柴》、《暮江吟》、《题西林壁》三首古诗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结合课文后的注释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诗句含义,提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强化文化自信,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对古诗内容的分析、解读,提升阅读理解与赏析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从古诗中汲取人生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举例:《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学生需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在这空旷山林中的心境。
2.教学难点
(1)生僻词语的理解:如《暮江吟》中的“棹”、“涕”,《题西林壁》中的“巉岩”等,需结合课文注释和语境来理解。
(2)古诗意境的把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图解等方式,帮助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其中包括了《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时代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美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一些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时代背景,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时代背景,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美的力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收集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2.准备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和韵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求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目的: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登鹳雀楼》的诗意、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书写《登鹳雀楼》的译文、查找其他古诗进行鉴赏等。
目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答案:应用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请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描述你看到的日出景象。”
-说明:通过应用题,学生能够将诗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对诗歌的实际运用能力。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三首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周三上午第一节课
-意境描绘:用简洁的文字或图形,将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如“日落山尽、河流入海”的景象。
3.设计形式
-图形辅助:运用图形、线条将诗句的意境进行直观展示,如用山峰、黄河等图形来表示诗句中的景象。
-色彩运用:合理运用色彩,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如用蓝色表示天空、黄色表示黄河等,使板书更具艺术性。
-创意布局:将诗句、修辞手法、意境描绘等部分以创意的方式布局在黑板上,如采用放射状、环绕状等形式。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描绘的画面;播放古诗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使用网络资源,如古诗鉴赏网站,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自主探究。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学习《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古诗内容,把握古诗的意象和主旨,能够运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鉴赏和分析诗歌的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爱好,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和古人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诗词体会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识字与词语理解: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异乡”、“明月”、“客愁”等。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应能够初步鉴赏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差异,进一步了解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诗歌朗诵技巧: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朗诵节奏、语调、语速等技巧,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通过模仿示范、分角色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化知识积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或简短对话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讲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准确、语速适当。

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相互评价互相学习。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词汇和难句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整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结合图片或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通过讨论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古诗的韵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古诗三首》的内容,理解古诗的含义。

2.能朗读出三首古诗,正确理解其中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朗读技巧的培养。

2.对《江南》、《终南山中》、《登鹳雀楼》三首古诗的理解、分析。

教学内容任务一: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古诗三首》,理解古诗的意境。

老师让学生自己感受这些古诗所表现的意境,并就自己的感受进行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任务二:学习1.《江南》江南是一首唐代诗人刘基所作的五绝。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老师可以通过交叉对照其他课程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的《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江南的景色。

2.《终南山中》此诗也是刘基所作,写了一副终南山的壮美景色。

学生要理解这首诗中的“嵯峨”、“巍峨”、“洼岗”、“峡谷”等生字词的意思,积累词汇。

3.《登鹳雀楼》李白的《登鹳雀楼》是古诗中的名篇。

老师可以用鹳雀楼的图片或模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境和诗人的感受。

任务三:思考要求学生就读《古诗三首》中的任意一首,自主设计插画或图文并茂的诗歌卡片,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方式1.教师讲解2.文字解读、朗读练习3.小组讨论4.课堂展示思考提升1.古诗中的意境如何通过词语表现?2.如何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观点?3.你喜欢哪首古诗?为什么?总结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们不仅能对古代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水平。

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自主绘画等不同方式来表现古诗的意境,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优质版教案

5.思考: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出示课件55)
预设: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板书:互为映照)
追问:从它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56)
预设: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教师小结: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板书:取长补短)正如《千
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带着理解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出示课件57)
朗读指导:前两句梅雪争春的景象,用轻快上扬的语调,读得热闹点;后两句把语调降下来,着重读“逊”和“输”,体会二者
各有所长。

(设计意图:结合所学方法,多种形式朗读,用多种方式体会诗意,交流感悟,培养自主学习兴趣,体会诗人不同的观察角度。

)(四)小结和拓展
1.教师:《雪梅》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迎春图,写出了梅和雪的
各自特点,梅有其香,雪有其白。

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取长补
短,才能相得益彰。

(出示课件59)
2.拓展阅读《雪梅》其二。

(出示课件60)
四、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出示课件61-63)
2.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64)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板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暮江吟》,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轼和卢钺的诗文世界。

(简介苏轼、卢钺)2.教师出示庐山的相关图片和雪景图片,供学生欣赏。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字音。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4.借助注释和字典,了解诗句的大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第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学生结合注释、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2)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学生甲:扮演山学生乙:扮演观察者表演内容:让观察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山,站在哪个位置看是山岭,哪个位置看是山峰。

(3)表演完后学生讨论交流,谈谈体会。

3.教师出示第二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学生结合注释、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明确: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2)“真面目”指的是什么?明确:“真面目”指的是庐山的全貌。

4.再次朗读诗歌,小组交流,谈谈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四、学习古诗《雪梅》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单元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

“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

背诵、积累古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三首2《出塞》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怀。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1.会认30个生字,会写“塞、秦”等23个字,读准“将、宁、要”3个多音字,会写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边塞诗”的特点。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不屈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书,热爱祖国的情感。

4.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理,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梅兰芳蓄须1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抗议,找很多借口,留起胡须,最后不惜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

延安,我把你追寻1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

习作 2 写信1.知悉写信的格式,学会写信。

2.与同学交流写信的注意事项。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运用表现革命烈士的成语,学会运用反问句。

3.背诵《别董大》,积累有关别离的诗句。

21古诗三首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

理解“飞将、沙场、人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4.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教学,会认字有4个,要掌握的多音字1个,会写字10个。

读音方面:其中“项、雄”是三拼音节,特别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识字、写字方面:左右结构的字有“征、词、催、醉、雄、项”。

“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

记忆生字方面:可以采用两个熟字相加,如“工+页=项”;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如“摧——催”。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2.阅读理解这三首诗前两首是边塞诗。

对于古诗的理解,要从“解诗题”开始,然后到“知作者”,接着是“明诗意”,最后是“悟诗境”。

学生要多了解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3.表达运用学以致用,学生学会通过注释,以及关键词了解诗意,快速融入诗中的意境,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1.预习提纲(1)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掌握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

(4)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初步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情感。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出塞》课时目标1.会认“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

理解“但使、龙城飞将”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同学都是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唐诗的。

的确,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出示课件)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课件出示: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教师出示边塞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环境。

是啊,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出示课题《出塞》,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及图片的展示,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让他们能快速地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

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2.学习本课生字词。

课件出示:会认字:塞秦征将杰项会写字:塞秦征词催醉杰亦雄项(1)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

教师教学生字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塞”是多音字,不要读错,重点掌握“将”字的读音。

“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三、了解诗题意思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设计意图: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研读诗的主题打下基础。

四、自读注释,通晓诗意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看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

2.生汇报学习情况。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预设:为什么作者要写“秦时明月”?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呢?(3)“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预设: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4)那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荒凉,冷清,孤独,寂寞)3.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出示课件相关诗句)课件出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1)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家卫国。

(2)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

(3)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抓住“明月”进行对比教学,信息量大,学生爱学,这样的纵横对比,使学生明白诗中的意象,为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

五、感悟诗的意境1.再读古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

(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2.教师引导: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3.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可怜的妻儿)4.同学们,我想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一个“悲”字。

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此时此刻,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

(师简介李广,课件出示李广资料)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

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

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的语言,描绘了“人未还”的悲惨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边疆战事惨烈,戍边将士生活艰苦,渴望战事平息回到家乡。

六、回顾全诗,拓展延伸1.现在,想象你们自己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伫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2.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首,大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

课件出示: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学生读古诗,分组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出示课外的边塞诗,让学生增加同类型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

第2课时《凉州词》《夏日绝句》课时目标:1.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学习《凉州词》(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凉州词》。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些。

课件出示:(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sài)。

在“阻塞”中读(sè)。

在“塞车”中读(sāi)。

2.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