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的上书房大臣,帮不了康熙制约隆科多,反成了雍正另有深意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为什么还受到雍正的猜忌?
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为什么还受到雍正的猜忌?本文导读:在雍正皇帝继位的过程中隆科多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雍正皇帝十分感念隆科多的好,经常当着众人的面直呼隆科多舅舅,这等于是把隆科多捧到了天上去,说他是雍正皇帝手下第一心腹大臣有些言过其实,毕竟还有十三爷和张廷玉的存在,但隆科多绝对算得上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之一,可雍正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他最需要隆科多的时候隆科多却成了八爷的爪牙,隆科多仗着自己九门提督的身份甚至还要兵谏雍正,几乎都要把雍正给赶下皇位了。
其实隆科多要推翻雍正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因为当时的隆科多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先是上书房大臣后是军机大臣,属于站在权力最顶尖的那种人,就算是他推翻了雍正拥立新皇,地位也不会得到什么提升了,可为什么隆科多还是一意孤行的要推翻雍正呢?其中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因为隆科多惧怕雍正,隆科多自以为很了解雍正,但雍正总是会做出一些出乎他想象的事情,就比如雍正杀掉了自己刚册封了“天下第一巡抚”诺敏。
诺敏是隆科多推荐给雍正皇帝的,而诺敏也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但他却把能力用到了不好的地方,这样一来确实在短时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就连雍正皇帝都觉得诺敏是个人才,一定要好好重要才行,而那个推荐了诺敏的隆科多更是有功之人,于是雍正皇帝不但赏赐诺敏还褒奖了隆科多,可隆科多还没有来得及高兴诺敏的事情就暴露了,但隆科多预测雍正不会杀掉诺敏的,因为雍正这样做的话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但雍正却毅然杀掉了诺敏,这令隆科多胆战心惊,明白皇帝的心思不是自己能懂的。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年羹尧,年羹尧在雍正当皇帝的过程中也出了很大的力,后来年羹尧还率领大军平复了西藏的叛乱,因此雍正皇帝对年羹尧感激的无以复加,直呼年羹尧就是自己的大恩人,于是年羹尧在朝堂上可谓是扶摇直上,就连亲王们也要给足他面子,当时年羹尧和隆科多堪称是雍正皇帝的左右手,但后来雍正皇帝却亲手处置掉了自己一手提拔的年羹尧,这令隆科多感到非常害怕。
年羹尧的死其实是咎由自取,要是他能低调点也就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了,但他偏偏嚣张跋扈到无法无天,所以最终雍正皇帝让他自裁身亡,从此雍正的左右手就只剩下隆科多一个人了,但隆科多却因此胆战心惊,他和年羹尧都是对雍正有大功的人,结果雍正坐稳皇位后就处死了年羹尧,那么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呢?第三个原因是八爷手中有隆科多的把柄,这令隆科多不得不投鼠忌器,而且后来隆科多知道了八爷要拥立的是弘时,于是隆科多就想着换一个主子说不定自己的处境能好一点,这样就不用每天战战兢兢的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年羹尧,所以隆科多就决定推翻雍正,让自己再次成为从龙之臣,到时候整个佟氏家族都能永保富贵了。
张廷玉:三朝政坛不倒翁
只是一首诗 : “ 一纸 书来 只 为 墙 ,让 他 三 尺 又 何 妨 。 长 城 万 里 今 犹 在, 不见 当年 秦 始 皇 。” 家人见诗 , 很是惭愧 , 主动 将 宅 基 退 让 三 尺 , 而邻居见此 , 也退后三尺 , 这便形 成了一条六尺的巷道 . 谓之 “ 六 尺 巷” 。 张英 的礼 让 之 举 遂 被 传 为 美谈 。 康 熙 曾这 样 评 价 张 英 : 始 终 敬
居 在 宅 基 问题 上 发 生 了争 执 。 因 为双方都有 后台撑腰 . 所 以 当地
县 官 在 处 理 这 一 问 题 上 左 右 为
难 。于 是 桐 城 张 家 飞 书 京 城 , 请 张 英 出 面解 决 。而 张英 的 回复 却
虽 被 皇 帝 称 赞 ,但 张 廷 玉 深知 “ 谦受益 . 满招损 ” 的道理 ,
办, 在他 人 十 日不 能 及 也 。 ”
名 门之后 以“ 忠” 事 君
张 廷 玉 乃 康 熙 朝 大 学 士 张
英 之 子 。张英 曾做 过 康 熙 太 子 的 师傅 , 也 是康 熙朝 宰相 。 为 官 清 正廉洁 , 从 不 仗 势 欺 人 。据 《 桐 城 县 志 略 》 和姚 永 朴 《 旧 闻 随笔 》 载, 康 熙 时 期 张 英 桐 城 老 家 与 邻
慎。 有古 大 臣 风 。
他 身处 中枢 机 要 之 地 , 对“ 言 多 必失 ” 的 古 训 感触 颇 深 。因 此 他 时 刻 保持着小 心谨慎 的“ 作风 ” — — 从 不 留 片稿 于 家 中 . 也 绝 少 让 家 人 得 知 朝 中 政 事 。不 仅 如 此 , 他 还很 少结 交外 官 , 从 政 多年 “ 无 一 字 与 督抚外吏接” 。 他 时 刻 以皇 帝 的 意 志 为 意 志 , 少说多做 , 或 者 是 只 做
一代名臣张廷玉晚年怎么敢和乾隆对着干?差点就身败名裂
一代名臣张廷玉晚年怎么敢和乾隆对着干?差点就身败名裂本文导读: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名臣,在乾隆时期却受到了另一种待遇,乾隆不但把张廷玉的爵位和赏赐全给剥夺了,更是对他进行了羞辱,差点就让他进不了太庙。
这是为何呢?其实这只怪晚年的张廷玉年老昏庸,被名利熏住了脑子,竟然拿进太庙这件事情来和乾隆对着干。
话说雍正既然已经立了遗诏要把张廷玉列入太庙,那按道理张廷玉只需安享晚年,静静等待就行了。
可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不知轻重,心里时时刻刻念着就是进太庙的事情。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先是以辞职为要挟,在奏章中提出希望乾隆皇帝能履行雍正的承诺把他进太庙的事情定下来。
他在奏章说:“宋朝和明朝的时候,都有大臣因为要入太庙所以退休的。
” 希望皇帝能批准他的退休申请。
乾隆当时就不高兴了,念着张廷玉年纪大,还是安慰他说:“你今年才七十岁,古代八十岁了还在当官的大有人在,你该学学诸葛亮死而后已。
”强行把张廷玉这念头压了下去。
可到了乾隆十四年,张廷玉又老调重弹,说雍正皇帝既然已承诺,他还是希望在生前把这个事情定下来,要不然等自己死后还不知道还会不会变。
乾隆皇帝又压着怒火安慰他说绝不会变卦,而且举了明朝刘伯温死后才入太庙的例子。
结果张廷玉不知道怎么地,竟对乾隆使起了小性子,只派了儿子入宫谢恩。
这下乾隆可直接发飙了,给了你脸你不要,那就不要怪皇帝不客气了,龙颜大怒之下,立刻下旨要追究张廷玉的大不敬之罪,被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等苦苦给劝住了。
张廷玉知道这下算捅了马蜂窝,第二天连忙亲自入宫请罪。
这一次,乾隆只是把张廷玉的爵位为削了,作为警告。
乾隆十五年,张廷玉又来了,趁乾隆长子定安亲王死的机会,又上书要求辞职。
连着三年搞这件事情,又加上人家死了儿子,这下乾隆一点面子也不给了,直接拿着进入太庙的大臣的名录让张廷玉自己去对,看他的所作所为够不够资格入太庙,然后又借着四川学政编修朱荃的案子(朱荃是张廷玉的亲家),令张廷玉把历年的赏赐全部上缴。
如此一闹,张廷玉这才彻底清醒,再也不敢和乾隆对着干了,老老实实地在家等死了。
雍正建上书房,非权力中枢,旨在皇子教育,乾隆大臣建议多补肾
坊间谈及名臣张廷玉,皆称他是上书房大臣,位高权重。
《雍正王朝》对此渲染得最多。
张廷玉与佟国维、马齐同为上书房大臣,为康熙帝所倚信的重臣。
康熙临终前,为了力挺皇四子胤禛成功即位,不惜与张廷玉演了一出请君入瓮的潜规则,迫使步军统领隆科多誓死效忠嗣皇帝。
剧中的上书房大臣,即为内阁宰辅之意。
甚至夸张地把张廷玉安排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前,就已是康熙的中堂大人,实与历史大相径庭。
电视剧的虚构,不足为信。
其实,康熙公举新太子时,张廷玉不过是享受四品职官待遇的南书房专职秘书,还远远不能与致仕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武英殿大学士马齐并驾齐驱。
《雍正王朝》康熙与张廷玉剧照但是,张廷玉在上书房任过职,职位称上书房总师傅,而非上书房大臣。
因为,上书房并非正式的官僚机构,没有规范的职官建置。
其是为了配合皇家皇子教育而设,创设者为雍正,而非康熙。
昭梿《啸亭续录》卷一《上书房》记载:“雍正中,初建上书房,命鄂文端、张文和二公充总师傅。
”张文和,就是张廷玉,而鄂文端为鄂尔泰。
鄂尔泰于雍正十年正月,进京陛见,被雍正留在中央,出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办理军机事务。
虽然此前张廷玉已为保和殿大学士兼署吏部尚书,加少保,但鄂尔泰出身满洲,又在云贵广西试验改土归流有功,进京便被授爵一等伯,世袭罔替,后来居上,在班次上站到了张廷玉的前面。
从鄂尔泰任职中枢时间,以及昭梿所述鄂、张“二公入,诸皇子皆北面揖,二公立受之,实从古帝王乞言之制也”的情形来看,上书房应该设置于雍正十年左右。
总师傅二人,从词臣中精选出的学问渊博的师傅数人,但接受教育的皇子,该只有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二人。
他们的绝大多数兄弟早逝,最小的兄弟才刚出生,都无缘接受他们的父亲雍正帝精心准备的顶级的皇家教育。
而此时的弘历、弘昼兄弟,皆已二十多岁,成家生子了。
而且弘昼乐于给自己办丧事,吃供果,自然对系统的文化教育不感兴趣,或者干脆敬而远之不出场。
从弘历在此前后,嫡长子出生被雍正取名永琏、雍正高规矩地为其结集印行潜邸诗集,以及进爵为和硕宝亲王等事件来看,雍正的暗定储君已经浮出水面。
浅论清代名臣张廷玉
浅论清代名臣张廷玉作者:杨静薇来源:《西江文艺》2015年第02期【摘要】张廷玉不仅是清代第一位军机大臣,更是清代独一一位在身后享有太庙的汉人,他的一生可谓是荣耀的,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三朝元老的为臣与处世之道。
【关键词】张廷玉;张英;为臣之道一部早在十年前就上映的《雍正王朝》,因为我对满清历史的偏见而错过十年,近日在一个领导的建议下,我偷空看完了这部不算正史但也不算野史的电视剧,处在自己眼下这样的角色,联系到身边的实际,其中的帝王之道和为臣之道竟也让我颇多感慨。
雍正皇帝的文治武功和用人之道以及整个雍正朝的皇权之争和派系之争,是这部片子的核心内容,然而让我由衷推崇的却是一个深谙为臣之道的康雍乾三朝元老——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康雍乾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配享清朝太庙的唯一汉臣。
从其简历来看,张廷玉在康熙后期进入清政府的政治核心,雍正朝成为朝廷重臣,乾隆中期去世,他的一生可谓顺风顺水,平淡而从容,如今看来,这样的阅历也许不足为奇,可处在以皇权为核心、以满臣为骨干的满清王朝,同时又经历了康雍朝长期的太子之争和皇权之争,做为一个汉人能够在自保的同时又力挽狂澜而不倒,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其修为之深。
与同为满清汉臣的周培公、姚启圣、年羹尧、陈廷敬、李卫等人相比,张廷玉一生,并未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整个雍正朝,张廷玉只做了两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其为人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因而受到了雍正皇帝的赞扬,正是这样的品格,才让他历三朝而不倒。
而无论前朝的索额图、纳兰明珠,还是当朝的隆科多、年羹尧,抑或后朝的和坤,虽有一时的权倾朝野,可最终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甚至连父母妻儿也都牵连其中,由此可见,放眼一生,淡泊名利,才是为臣的最高境界,纵观历史,概莫能外。
为臣当如张廷玉!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
历史趣谈:张廷玉难道仅凭高级文案 成为雍正首席重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廷玉难道仅凭高级文案成为雍正首席重臣
导语:张廷玉是康熙留下来的重臣,更得雍正重用。
可以说,他和怡亲王允祥是雍正的左膀右臂。
虽然史上张廷玉并非雍正的首任领班大学士,但他是在雍
张廷玉是康熙留下来的重臣,更得雍正重用。
可以说,他和怡亲王允祥是雍正的左膀右臂。
虽然史上张廷玉并非雍正的首任领班大学士,但他是在雍正朝急剧高升的第一人。
雍正弥留之际,特地“遗诏以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命他日配享太庙”(《清史稿·张廷玉传》),以防后继之君打压先帝之臣。
乾隆确实不待见张廷玉,让书生意气的张廷玉心灰意冷。
当他告病退休时,乾隆恩威并施,说:“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张廷玉一再乞求,乾隆仍是不允:“为人臣者,设预存此心,必将漠视一切,泛泛如秦、越,年至则奉身以退,谁复出力为国家治事?是不可以不辨。
”
乾隆对张中堂不友善,时不时玩动作,一边续聘张廷玉为首辅掌机要加三等伯爵;一边挖苦张廷玉“以缮写谕旨为职”,“毫无建白,毫无襄赞”,“不过因其历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陈设座右而已”。
在乾隆眼里,张廷玉不过一个写写文书、抄抄上谕的高级文案而已。
难道这位贯穿雍正朝始终极其受重用的一代名相,张廷玉真的只是抄写高手吗?
雍正重用张廷玉,程度至极。
他不但让张廷玉长期任首辅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还在十一年将刚考中进士的张家长子张若霭直接选入南书房,出任礼部尚书。
不能否认,张廷玉得以雍正如此优待,有些裙带关系。
康熙二十二年,胤禛六岁进南书房,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张廷玉深受三朝皇帝重用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张廷玉深受三朝皇帝重用之谜
导语: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康熙进士,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
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决定出兵征讨。
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
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折阅办理等。
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父康熙朝大学士张英。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
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雍正元年(1723年)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
康熙令满汉大臣举奏新太子,张廷玉究竟有没有权利继续举荐胤礽?
张廷玉以密折的形式,向康熙继续举荐胤礽为新太子,结果被佟国维大骂为“奸臣”。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情景。
在历史上,这次康熙公举太子,有一番值得玩味的地方。
一、公举太子的背景,是一个关节点。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北巡回京途中的康熙帝,接到负责保安工作的皇长子胤褆(可能还有皇十三子胤祥)的密报:皇太子胤礽连续多夜,趁着夜色,偷偷走近父皇所居的营帐,用利刃割开缝隙,向内窥视动静。
这是著名的帐殿夜警事件。
康熙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康熙联系到自康熙四十二年九十月间处死太子谋主索额图后,皇储矛盾更加尖锐,胤礽不但加剧肆恶虐众、暴戾淫乱,而且对此次外巡途中皇十八弟胤衸突发重病夭折表现出非常冷漠,更加寒了康熙的心。
康熙虽然因为赫舍里氏皇后早逝,而对胤礽寄予特别的爱,但同时对其他皇子亦疼爱有加。
他有爱子如命的一面,故而对儿子们之间的冷漠无情,甚为心痛。
当他听闻胤礽夜探自己的营帐,视为不忠不孝,恼羞成怒。
康熙下定决心:废黜胤礽。
《雍正王朝》康熙与胤礽剧照这一决定,是仓促的。
当康熙听到胤礽并无谋父之念的奏报后,立即表现出后悔的态度。
于是,他多次向近侍亲贵表达太子“忽为鬼魅所凭,蔽其本性……非狂疾何以致是”(《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己丑),并抬出已故数十年的孝庄太后和赫舍里氏皇后托梦为胤礽鸣冤,意图保住自己费尽心血培育的皇太子。
他还单独召见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希望这位“义虽君臣,情同朋友”(李清植纂辑录《文贞公年谱》卷下)的重臣站出来说话,哪知李大学士直接问及“帐殿夜警”之事,让康熙很尴尬。
康熙还是在九月二十四日下达了废储的诏书,但,他开始谋画再次建储:“今立皇太子之事,朕心已有成算,但不告知诸大臣,亦不令众人知。
到彼时,尔等只遵朕旨而行。
”(《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癸卯)康熙貌似在探索一种新的皇位继承计划——秘密建储,而且表明:皇储人选由他全权决定。
康熙的心里还是想复储,还是想通过自己做群臣的工作,以大家的名义推出胤礽。
历史趣谈:张廷玉退休延迟引发君臣对峙:张廷玉为何被抄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廷玉退休延迟引发君臣对峙:张廷玉为何被抄
家
导语:乾隆年间,有位老干部叫张廷玉,安徽桐城人。
张廷玉是军机处的第一批成员,又是总理事务的大臣,不仅负责抓吏部和翰林院的工作,还负责几条
乾隆年间,有位老干部叫张廷玉,安徽桐城人。
张廷玉是军机处的第一批成员,又是总理事务的大臣,不仅负责抓吏部和翰林院的工作,还负责几条战线的工作,老干部身上的担子不轻。
而且,他这样操劳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他给康、雍、乾爷孙三代打工,从雍正时就开始一直坚持在几个部门上班,尤其在担任军机处机要秘书期间,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值班,随叫随到,哪怕是刚刚躺下,雍正一个口令下来,他马上又得到宫里去听指示、写报告。
每天二更睡,下班途中,坐在车里还要批阅文件,到了家里,还得处理公事,至于睡觉,那只是工作的另一种方式而已,头脑基本上还在工作的事情上转,一想起什么,马上起床写文件。
张老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居然六十多岁了还能挣扎着主持当时最浩大的文化工程:修《明史》。
等到第三任老板乾隆上台的那一年,老张已经63岁,《明史》也修完了,辛苦工作几十年,也该歇歇了。
迫切想退下来休息的张廷玉,知道不能一下子把工作都辞了,怕把皇上给刺激到了,于是慢慢来,在65岁那年的十一月,先辞了总理事务的职位,计划一步一步抽身而退。
为退休,任劳任怨几十年的张廷玉不再忍让
朝廷方面也似乎充分考虑到张老干部的身体状况,乾隆毫不含糊地
生活常识分享。
上书房大臣
上书房大臣
上书房大臣: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职位,那就是上书房大臣。
在电视剧中,佟国维、马齐和张廷玉都是上书房大臣,平时帮助康熙皇帝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
一个问题出现了,上书房大臣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其实,在清朝康熙时期,根本没有什么上书房大臣,而是南书房大臣。
不得不说,南书房大臣有点类似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权力确实很大。
上书房大臣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宰相制度一直存在。
不过各个时期的称呼不一样,在秦汉时期被称为丞相,到了唐宋时期,平章政事其实就是宰相。
到了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
但是那么多的工作,自己又根本无法完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建立了内阁大学士制度。
起初,内阁大学士仅仅是文书的工作,但是久而久之成了朝中的中枢,其实基本上相当于宰相。
清朝入关之后,内阁大学士还沿用了一段时间,但基本上是空架子。
上书房大臣,其实南书房大臣有点类似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出现了宰相的一些职能。
当然,明清时期的内阁大学士或者南书房大臣,相比秦汉时期的丞相差距很大。
与其他官员相比,南书房大臣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因为自己就在皇帝的身边,属于决策层。
我们顺便说一下电视剧中出现的上书房大臣,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历史错误。
上书房是清朝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怎么可能出现上书房大臣呢?上书房只有教书的先生。
《清史稿张廷玉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清史稿张廷玉传》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大学士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授检讨,直南书房,以忧归。
服除,迁洗马,历庶子、侍讲学士、内阁学士。
世宗即位,命与翰林院学士阿克敦、励廷仪应奉几筵祭告文字,赐荫生视一品,擢礼部尚书。
雍正元年,复命直南书房。
偕左都御史朱轼充顺天乡试考官,上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
寻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调户部。
疏言:“浙江衢州,江西广信、赣州,毗连闽、粤,无藉之徒流徙失业,入山种麻,结棚以居,号曰‘棚民’。
岁月既久,生息日繁。
其强悍者,辄出剽掠。
请敕督抚慎选廉能州县,严加约束。
其中有读书向学,膂力技勇,察明考验录用,庶生聚教训,初无歧视。
”下督抚议行。
八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怡亲王允祥、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
嗣改称办理军机处。
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摺,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硃笔批发。
自是内阁权移於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
十三年,世宗疾大渐,与大学士鄂尔泰等同被顾命。
遗诏以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命他日配享太庙。
高宗即位,命总理事务,予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合为三等子。
乾隆元年,明史成,表进,命仍兼管翰林院事。
十三年,以老病乞休。
上谕曰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上乃许廷玉致仕,命待来春冰泮,舟行归里。
二十年三月,卒,命仍遵世宗遗诏,配享太庙,赐祭葬,谥文和。
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惟廷玉一人而已。
(选自《清史稿列传七十五》,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谕曰/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B.上谕曰/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C.上谕曰/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D.上谕曰/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忧,即“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
档案解密雍正继位之谜解析
档案解密雍正继位之谜解析关于雍正,第一件要谈的事情就是他的继位问题。
很多人都对雍正是如何纪委的而感到疑惑。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雍正继位之谜,欢迎阅读!雍正继位之谜解析雍正几位的问题纠缠了雍正一辈子,几乎整个雍正王朝都处在它的阴影之下。
专家对此争论激烈,尚无定论,所以我在这里只梳理一下事件基本脉络,不做最后评判。
太子胤礽被废之后,本来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是八皇子胤禩。
他势力最大,口碑最好,大臣几乎一面倒地拥护他。
但是胤禩这个人太聪明了,聪明到了有点蠢的地步。
胤禩好像唯恐康熙不知道他这个儿子有好人缘,还曾犯贱似的给康熙上书说:“我现在该何以自处呢?我不如装病吧,不然大臣们会推选我当太子哩。
”结果折腾来折腾去,触怒了康熙敏感的神经,痛骂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彻底剥夺了他继位的可能性。
胤禩倒掉后,比较有希望接班的有三位:三皇子胤祉、十四皇子胤禵,还有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
而在当时人眼里看来,胤禛似乎可能性最小。
但是等 1722年旧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之时,大位还是传给了胤禛。
这在当时就引起很多猜疑,后来更是聚讼不休,大家都在争论一件事: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康熙皇帝病在畅春园,胤禵远在西北,胤禛三天前就去了天坛,准备代替病父祭天。
三皇子胤祉、八皇子胤禩,还有其他数位皇子在康熙身边。
整理一下此时官方的说法,大致情形如下:当日丑刻(凌晨1-3点),康熙下令招胤禛回畅春园。
寅时(凌晨3-5点),康熙招胤祉、胤佑、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祹、胤祥等皇子,以及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隆科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隆科多外,其他满汉大臣都不在场。
康熙对着他们宣布死后将皇位传给胤禛。
巳时(上午9-11点),胤禛回到畅春园后,先后三次探望康熙,还和父亲谈了一阵病情,但是康熙始终没有提他将继承皇位的事。
而且别人也没跟他说。
戌时(晚上7-9点),康熙驾崩。
隆科多向胤禛宣布了康熙遗命,胤禛这才知道自己成了新皇帝,当即悲痛得昏倒在地。
雍正王朝的权术智慧
雍正王朝的权术智慧“做事难,做成事更难”。
一单位、一企业、一团体、甚至一党、一国的事业发展,总是存在于矛盾的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相互斗争中。
总是在君子与小人的斗智斗勇、反复较量、甚至腥风血雨中。
小人总是出于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玩弄权术,捕风捉影,妖言惑众,有时还可能形成气候,占上峰,目的得逞。
不过,小人总归是小人,尤如阴魂一样,总是见不得阳光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近日,通读了一遍二月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王朝》,感触很深。
整个篇章始终围绕权力之争、君子与小人之斗、改革与守旧、正义与邪恶展开,可谓是环环相扣、惊心动魄,把人物的性格和做派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以史为镜,揭示当今。
本文重点剖析一下小人的种种行为规则及阴暗心理,望君子们防之。
一、冠冕堂皇,道貌岸然。
小说《雍正王朝》以四阿哥胤禛即雍正皇帝与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组成的“八王党”之间的争斗为主线,通过“筹款赈灾”、“追查户部欠款”、“择贤举荐新太子”、“《百官行述》”、“推荐西北大将军王”“康熙传位”、“诛杀年羹尧”、“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展现了那一特定时间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八阿哥胤祀处处表现出正人君子的形象,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冠冕堂皇,以贤王自居,但他背后处处施阴谋,耍诡计,用小人心、玩小人计,道貌岸然,是一系列阴谋的幕后总策划、总导演,把自己想当皇帝的丑恶嘴脸跃然纸上、昭然若揭。
二、拉帮结派,煸阴点火。
不得不承认,八阿哥胤祀玩弄权术的手段还是相当高明的。
他凭借自己的一点小智慧、小恩惠以及别人的缺点短板,把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笼络至麾下,形成八爷党,并在朝堂、地方网络党羽。
八阿哥是幕后总操手,制定大政方针政策,与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人、事对抗,阻挠朝庭政令的执行。
往往是八爷一声令,党羽齐呼应。
尤其表现在举荐新太子、阻止新政施行、因“河南生源罢考”而处置田文镜等各个方面。
《雍正王朝》佟国维是老眼昏花还是老奸巨猾,感受一下厚黑学
《雍正王朝》佟国维是老眼昏花还是老奸巨猾?厚黑学登峰造极者?《雍正王朝》作为我国古装电视剧最高峰者,无论是在演技、拍摄、剧情、插曲都是具有极高的水平,值得人多次观看,每一次观看都会有新的体会,今天我就佟国维保举八阿哥为太子,隆科多反水坑自己亲叔叔这个剧情进行分析。
这段真是不用心看,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政治智慧还真是看不懂。
有人认为佟国维是真的得意忘形老眼昏花了,还没有自己的侄儿隆科多聪明,但是当我看了几遍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今天我就带你见识见识佟国维的厚黑学是多么的登峰造极,一起欣赏一下这个老头的政治智慧。
开篇明义,我认为隆科多坑亲叔叔佟国维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佟国维自己导演的,目的就是:亡羊补牢,绝地反击。
为什么说隆科多坑亲叔叔佟国维的这段,是佟国维导演的一场戏呢?今天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聊一聊。
佟国维保举八阿哥,隆科多保举四阿哥其实都是臣子们在押宝。
佟国维一开始也是觉得八阿哥可能立为太子,所以在观望了一阵子之后,就保举八爷。
而且还指挥下面的官员联名保举八阿哥,但是康熙去上书房视察情况,看到保举八阿哥的官员那么多,情形就发生了变化。
康熙问都保举了哪些阿哥?马奇说:有三阿哥、四阿哥、保举八阿哥的最多。
当说到这一句,来了一句:“你们弄吧”出奇的冷淡,而且直接就走到一边(离他俩至少5米)转移话题开始问张廷玉的话,说河南修的大堤、免税、还有孝子的事情,佟国维的脸色就已经变了,不好看了。
说明他有所觉察,自己弄不好搞错了。
康熙直接屁股对着他俩,不理他们了,马奇还想往前凑凑,佟国维为什么离得那么远,他在想什么呢?皇上说话你站那么远,不是大不敬吗?而且这一段,给了佟国维很多的面部特写,从面部的特写很明显可以感受到佟国维的脸色在变化。
然后康熙直接把十三阿哥放了,从后面剧情,(九阿哥拔牙的片段)八爷党的官员来找九阿哥汇报的时候就已经说了,听说把皇上十三阿哥放了,很多答应保八爷的官员都变卦了。
大家想一想,这么多下面的官员都觉察出来不对劲了,改变保举八爷的主意了,难道佟国维看不出来?他难道心里没想法?作为上书房排名第一的宰相真的是酒囊饭袋?那佟国维为什么要死保八阿哥呢?一错再错呢?他在这个时候已经觉察到自己压错宝了,但是没办法啊,难道这个时候改变主意,改压四阿哥或者二阿哥?会有什么后果呢?1.康熙会怎么看他,知错能改?见风使舵?我让你举荐太子,你以为小孩过家家,今天保举八阿哥,明天保举四阿哥,开玩笑呢?你是认真的吗?2.百官会怎么看他?我们都听你的,保举八阿哥,这个时候你改主意了,你开玩笑呢,我们不是被你坑了吗?3.八爷党会怎么看他?信不信我nongsi你全家?总之,这就是政治,一句话,佟国维错了,也不能认错,认错后果更严重。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看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里面的宰相张廷玉,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相,皆是稳如泰山。
正是依了他的人生座佑铭“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五十多年的为相之路,只凭恃着这一言而稳坐大学士军机大臣宰相之位。
同时他亦是心机深沉之人,言行举止皆思虑再三,也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的为大清皇朝而事君,他的门生子弟也遍布天下,但言行举措皆洁身自律,身正影正。
真可谓是大清帝国的名臣名相,能臣能相。
也真不愧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对他深望倚重。
他的人生语录: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使他无论在任何场合,在三朝皇帝各异的秉性脾性之下都能安之如素,那份事君为臣的趋退之心的份量把握到炉火纯青。
在古稀之年依旧颤颤微微的谆谆醇醇于帝皇和各路臣子间。
唉,做宰相做大臣做到他这种地步,真的是古今罕有。
从大清帝国的创造到大清帝国的鼎盛之期,康熙的慈政,雍正的严政,乾隆的仁政。
虽然三代帝皇皆都是明君,但作为帝皇的人,他们又是多么的深沉呢?每个皇帝的个性不说,当就说那能稳坐皇位的那份深沉心机,康熙与乾隆他们两个皇帝的心机自不必说了,康熙与乾隆的心机深重,雍正的猜忌多疑都是让人战战兢兢,伴君如伴虎。
然张廷玉却善始善终到最后。
张廷玉是受重于雍正,被雍正视之为股肱大臣,创建军机处,而由张廷玉规划建立军机处制度和完善奏折制度。
在雍正朝时,唯他是最为雍正相信的一个大臣。
处处小心谨慎,事事细致周密,谨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少说多做是他立身的主导思想,也是他的为官之道。
以皇帝的意志为意志,默默去做,不事张言,事成为主之功,事败为己之责。
雍正赞为“器量纯全,抒诚供职”。
死后命其享配太庙。
终清一世,汉大臣以功臣配享太庙的,惟张廷玉一人而已,这是清朝历代皇帝对汉大臣给予的唯一一次最高礼遇和殊荣。
虽然在晚年后因乞休,配享与乾隆发生争执而遭到猜忌,让其心存芥蒂,但依然死后尊其世宗雍正遗诏配享太庙,全始而终。
一生的时光皆付与大清帝国,一生的路皆是那么谨谨慎慎,宵衣旰食地走过。
最幸运大臣张廷玉
最幸运大臣张廷玉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21年第3期张宏杰乾隆十三年(1748年),入仕已47年的老臣张廷玉在漫长仕途上第一次遭遇了处分。
这年九月,“皇家出版社”文颖馆修成了皇帝的《御制诗集》,进呈御览。
皇帝翻阅一遍,发现了几处错别字,勃然大怒,遂命将大学士、文颖馆总裁官张廷玉等三人“交部议处”。
这是张廷玉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议处”,虽然处分不重,已足使他惊心。
这一年冬至,翰林院按惯例,为去世不久的孝贤皇后写祭文,文中用了“泉台”二字。
尚未从丧妻之痛中解脱出来的皇帝又吹毛求疵,认为这两个字不够“尊贵”,用于常人尚可,“岂可加之皇后之尊”,以大学士张廷玉为首的管理翰林院官员以“全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殊失敬谨之义”的罪名,罚俸一年。
此诏一下,张廷玉更是心胆欲碎。
雍正最信任的大臣张廷玉本来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大臣之一。
虽然高处不胜寒,但他却步步高升,成为清代文臣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
他出身书香门第,29岁高中进士,并被点为翰林。
33岁那年,他获得了一次与康熙交谈的机会,给皇帝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康熙认为他持重得体,遂“奉旨侍值南书房”。
由于服务出色,45岁时升为礼部侍郎。
康熙去世,雍正登基,见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迅速升他为礼部尚书,参与机密。
雍正对科举出身的汉族大臣缺乏好感,对他却一见如故,欣赏至极。
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和他商量,凡有谕旨均由他缮写。
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张廷玉生了一段时间病,病好后进宫,雍正说:“我前两天对近侍们说,我连日臂痛,你们知道吗?他们惊问其故。
我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这不就是我臂痛吗?”雍正末年,张廷玉回家省亲,皇帝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
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
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
”雍正累次升迁张廷玉为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管吏户两部,权倾朝野。
为了表达对张廷玉的欣赏,雍正特别立下遗嘱,要以最信任的两位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在身后配享太庙,这是一项极高的政治荣誉,整个清朝200余年,他是唯一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汉人。
张廷玉的历史评价
张廷玉的历史评价张廷玉在任期间的主要工作在于担任皇帝的秘书,对清廷政治制度的贡献是完善了奏折制度与军机处的运作规则。
与其他直接处理政务的大臣不同,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张廷玉的具体事绩。
张廷玉的办事能力强,应是事实,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
西北用兵时,“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傍晚回家,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
雍正帝曾称赞:“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
”。
汪由敦称“雍正以来数十年间,吏治肃清,人民安乐……张氏从容坐而论道,享极盛之世……那么张氏的慎密周详,略可想见也。
”。
雍正十一年1733,张廷玉回乡祭祖,雍正赠玉如意,祝他“往来事事如意。
”又赠《古今图书集成》2部,当时只印64部。
又着“所过地方派拨兵弁护送,并文武官员迎接”。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雍正亦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雍正末年,张廷玉回家省亲,皇帝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
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
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
”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
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乾隆说他:“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
死后配享太庙。
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同意张廷玉辞官,命待次年春天舟行回乡,并制诗三章赠张廷玉。
随后张廷玉入谢时触怒乾隆皇帝,降旨切责。
廷臣请夺张廷玉官爵及罢配享,诏许削伯爵,以大学士原衔退休,仍配享。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归,激怒了乾隆皇帝,于是命以太庙配享诸臣名示张廷玉,命其自审应否配享。
历史趣谈:雍正为何要圈禁忠心辅佐自己的功臣隆科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为何要圈禁忠心辅佐自己的功臣隆科多
导语: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
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
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
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
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胤禛的真相,自然为雍正所忌讳。
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
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
在罪状中,胤禛认为康熙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
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隆科多对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底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
这一招正中雍正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
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开始公开打击隆
生活常识分享。
诤臣叫板首辅张廷玉,乾隆倚重为真宰相,然名气为何不及丑角儿子
诤臣叫板首辅张廷玉,乾隆倚重为真宰相,然名气为何不及丑角儿子向敬之1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或者记得,2002年有一部很火的历史剧,叫《天下粮仓》?王庆祥主演的刘统勋,官拜刑部尚书,扶棺履任,统领全国查案赈灾之职,冒死进献《千里饿殍图》给新上台的乾隆帝,龙心大慌,雷霆震怒。
随后,皇帝来到他家,为刘统勋的诤臣气概所打动,打消了严办老刘的念头。
电视剧开场的事情发生在乾隆帝继位之初,而在历史上,这时的刘统勋还只是内阁学士,后来挂名刑部侍郎,还是代理。
《清史列传·刘统勋传》记载他“乾隆元年六月,擢内阁学士。
八月,署刑部侍郎”。
他这个刑部副部长,并非实职,直至乾隆六年六月,才补缺转正。
《天下粮仓》王庆祥版刘统勋然而,他又确实长期任过刑部尚书,但那已是到乾隆十五年的事情了。
《清史稿·刘统勋传》写得很笼统,前面只有乾隆十三年的时间定语:“十三年,命同大学士高斌按山东赈务,并勘河道。
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濬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德州哨马营、东平戴村二坝,皆改令低,沂州江枫口二坝,俟秋后培高,俾水有所泄。
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改刑部尚书。
”而《清史列传·刘统勋传》写得很详细:乾隆“十五年七月,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命赴广东会鞫粮驿道明福违禁折收一案,鞫实,拟斩如律。
八月,迁刑部尚书”。
刘统勋在刑部尚书任上,一干就是十一年,直至乾隆二十六年五月荣升大学士,才分管其他部门。
三十年正月又兼管刑部。
他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刑狱、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甚得乾隆重用,即便两次犯了过失被“部议革任”,乾隆都下旨从宽留任,还让他进军机处、协办大学士。
2刘统勋是雍正二年的进士,在雍正朝先后入值南书房、上书房当差,做过皇帝侍读、日讲起居注官和顺天武乡试正考官、詹事府詹事,但他进入乾隆朝后,更得后继之君欢心。
《雍正王朝》剧照,雍正和张廷玉有过很长的蜜月期乾隆帝即位后,奉大行皇帝遗命,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康雍过渡史的读者,都知道雍正即位,做了十年步军统领的隆科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隆科多为康熙的亲表弟兼双重内弟(其两位姐姐,分别做了康熙的皇后和贵妃)。
他曾是皇八子胤禩的支持者,曾在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己巳受到康熙的斥责:“鄂伦岱、隆科多、顺安颜,与大阿哥相善,人皆知之。
尔等又欲立八阿哥为皇太子,将置朕躬及皇太子、诸阿哥于何地耶?乱臣贼子,自古有之。
今观众人情状,果中舅舅所奏日后难于措处之言矣。
”(《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六)
康熙亲舅佟国维谏阻复立胤礽,善意提醒康熙与胤礽皇储之争尖锐,“难于日后措处”,却在此处,被康熙反其意而用之,痛斥佟氏子孙隆科多等为“乱臣贼子”。
但是,两年后,康熙决意第二次废储,以支持胤礽的步军统领托合齐恃权不法,迫使其称病请辞,任命隆科多接掌负责京师警备、保安的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
隆科多成为了康熙末任步军统领,且在康熙五十九年被安排兼任理藩院尚书。
由是可见,康熙甚为倚信和重用隆科多。
康熙帝
康熙赏识隆科多的才干,满意他在侦知奏报王公大臣秘事的尽心尽力,还在五十八年正月十九日抚远大将军胤祯的奏折上,朱批道:隆科多“乃应成为将军之人”。
这句话,夹杂了两层意思:一、隆科多有能力,具备成为将军之素质;二、希望胤祯关注甚至拉拢隆科多,成为自己的人,康熙在做权力交接的人事部署。
康熙向传说中的暗定储君胤祯,积极推荐隆科多,为之保驾护航。
让康熙和胤祯都没有想到的是,隆科多背叛了康熙属意胤祯的政治意图,最终成为了以“天下第一闲人”(《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六《雍邸诗集序》)障眼天下人的雍亲王胤禛的人。
2
胤禛行事隐秘,与隆科多投机择主,有些相似。
胤禛最初与胤禩、胤禟、胤䄉来往密切,结成反太子派,甚至连在畅春园周边修别墅,也是连在一起,仅一墙之隔。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公举太子活动中,他率先洞察到康熙的复储意图,成为了复立胤礽的支持者,因而获得康熙的赞赏:“前拘禁允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
唯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允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戊子)
康熙对能力杰出而人气飙升的政治明星胤禩进行严厉地打击和压制时,将原为贝勒的投机“伟人”胤禛,直接进爵和硕雍亲王。
胤禛一改在康熙原来不好的印象,开始疏远胤禩等时,康熙仍然认为他与胤禩关系密切,讲究兄弟情义。
康熙五十五年九月,胤禩病重,人事不省,本在扈驾外巡的胤禛,奏请皇父,要求自己先行返京探视胤禩,比向来与胤禩友好的胤祯还显得急切。
康熙说:“四阿哥随驾在外,惟伊一人,乃置扈驾之事。
奏请先回,看视允禩。
观此关切之意,亦似党庇允禩。
”(《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九,康熙五十五
年九月己卯)康熙貌似不高兴,责备胤禛置扈驾之事不顾,但心里还是高兴的,当即下旨命胤禛负责料理胤禩的医药之事,为之延请良医。
雍正
胤禛行韬晦之计,满足了康熙爱子心切,即便幽禁锁拿,也希望诸子和谐,兄弟情深。
而隆科多最初是支持皇长子胤褆,转而支持皇八子胤禩,最后成为了皇四子胤禛的拥虿,甚至通过康熙的朱批给皇十四子胤祯留下了好印象。
当胤禩病重,康熙命贝子苏努、佟国维、马齐、鄂伦岱等前往探视胤禩时,隆科多采取了不参与。
就是这样貌似骑墙、实则寻机的两个人,采取了最为隐蔽的方式,走到了一起,顺利获得康熙的弘业。
就连对胤禛承继大统的萧奭,也在《永宪录》卷一中不无揶揄地说:甲午,康熙“晏驾后,内侍仍扶御銮舆入大内。
相传隆科多先护皇四子雍亲王回朝哭迎,身守阙下。
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
第二天才传读大行皇帝遗诏:“皇四子雍亲王为人贵重,事朕以孝,政事皆好,堪膺大任!”
这样的宣读遗诏方式,明显与皇家修撰的《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不同。
二帝实录,皆以康熙弥留之际,当着皇三子胤祉为首、包括皇八子胤禩在内的诸阿哥及步军统领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宣读传位诏书,传位于胤禛。
胤禛不在场。
《永宪录》明显暗藏了胤禛和隆科多再次行事隐蔽、不无斧声烛影的玄机。
尤其是“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提示了隆科多已武力控制了皇权交接的现场。
缘于此,雍正正式登基后,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上谕内阁:“孝懿皇后,朕之养母,则隆科多即朕亲舅”,将康熙曾留中不发的佟国维请袭奏折,当即拍板,命立有大功的隆科多承袭佟国维留下的一等公。
雍正通知内阁,以后公文书写隆科多,必须署作“舅舅隆科多”。
皇帝的舅舅,也是全国人民的舅舅。
此等顶级殊荣,大清王朝独一份。
至于《清圣祖实录》中的“舅舅佟国维”,那也是雍正为了感激隆科多,给的推恩。
此外,雍正还加隆科多为太保,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这是亲王的待遇。
若非手握京师卫戍力量的隆科多,对雍正即位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雍正也未必会这样舍得!
3
只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却把隆科多弄成了被动的角色,完全受制于奉行康熙旨意的张廷玉。
剧中康熙的暗定储君,却成了隆科多并不情愿支持的胤禛。
此中的张廷玉,官拜上书房大臣,在佟国维被退斥、马齐被降级后,成为了康熙之际的首席上书房大臣。
他手持隆科多制约首鼠两端的康熙密旨,让隆科多投鼠忌器。
然而,这样一个居功厥伟的大人物,却不在雍正即位之初安排的总理事务大臣之列(廉亲王胤禩、雍亲王胤祥、武英殿大学士马齐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就连
萧奭《永宪录》卷一所载:“传大行皇帝遗诏,命领侍卫内大臣总理銮仪卫事嗣三等公马尔赛、提督九门巡捕三营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马齐辅政”,也没有张廷玉的大名。
不论雍正的任命,还是康熙的遗诏,张廷玉都不在其中。
《雍正王朝》康熙与张廷玉剧照
史料记载,此时的张大人,还不过缮旨办差的词臣,官拜吏部左侍郎。
在雍正即位后,张廷玉因为筹办登基大典、撰写告祭文书有功,才被擢升为礼部尚书,进入枢臣之列。
至于他那顶“上书房大臣”的帽子,也是编剧的拔高误导。
上书房大臣,即上书房师傅,皇帝安排教授皇子们读书的老师。
这是雍正朝的发明。
康熙朝并无此职务。
康熙朝后期的诸子纷争,导致康熙日见衰颓,朝纲纷乱,吏治腐败,警醒着夺嫡制胜的雍正要加强皇子教育。
于是,他在乾清宫左边设置上书房,选择朝中重臣名士教授年满六岁的皇子,自己不时前往稽察。
昭梿《啸亭续录》卷一《上书房》说:“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雍正中,初建上书房,命鄂文端、张文和充总师傅。
”
张文和,即指张廷玉。
文和,乃其死后乾隆给的谥号。
对于上书房的建置和张廷玉出任上书房总师傅之事,是康熙帝绝对意想不到的。
雍正设置上书房,对康熙顽强地坚持了三十七年之久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不无讽刺意味:“本朝鉴往代庶嫡争夺之祸,永不建储。
”(《啸亭续录》卷一《上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