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全程训练 第十二章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 课练34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二章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 课练3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新人教版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二章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 课练3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新人教版
1935年夏天,英国有1150万人参加和平投票,其中“赞成全面裁军”的人数占90%以上。11月,英国举行大选,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选举本该以一项重整军备纲领为基础的,但政治家们为了选票,迎合公众要求。时任首相对和平团体说:“我向你们保证,不会有任何大规模的军备。”“不再战运动”的领导人在1937年宣称把防止战争的希望建立在“经济绥靖与和解”的基础之上。慕尼黑会议期间,这位领导人打电话给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要求他为欧洲和平作出牺牲。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回国,此后一段时间里,祝贺这一协定避免了一场战争的信件从英国各地寄到他的办公室,装满了几个大盒子。
战役从7月5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双方投入了约1200辆坦克。德军损失惨重,战役由此转折,苏军经过50天浴血奋战,歼灭德军约12万,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约1/3。从此,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原因。
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结合“一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概括。第(2)问,要根据材料中的“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等信息分析作答。
[
4.(1)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因此,它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大西洋宪章》中对“所有国家”的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大西洋宪章》公布之后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二章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课练34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二章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课练34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

课练34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与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技术创造性方面,古老的中国官僚社会当然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它却要大大胜过欧洲封建社会或希腊奴隶社会。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置了天文、农、医以及各种手工业管理机构和官员,科技发展形成官办、官营的局面。

以下科技成就的出现与这种局面直接相关的是()A. 蔡伦改进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脚踏三锭纺车D .《天工开物》2.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A. 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C. 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D.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3.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

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给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A. 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B .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D .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4.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在这里()A. 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B. 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C. 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5. 古代中国的《墨经》曾用实际的方法讨论了衡器一类的杠杆平衡,墨家比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更早注意到距离和平衡的关系,可惜缺乏明确的定量研究,因此没有得出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二章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课练4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二章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课练4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

课练4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高考—找规律]1.(2016·课标Ⅰ,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2.(2016·课标Ⅱ,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

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

”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

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全程训练 周测12 含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全程训练 周测12 含答案

周测12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

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研发B.古代科技成果普及程度不高C.铜活字印刷取代了木活字印刷D.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2.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初),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3.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

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

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

”下列说法与作者的观点不符的是( )A.图画有利于历史的传承 B.图画的内容有助于社会教化C.图画的功能不应该被夸大 D.图画与文字记载相比有优越性4.明代戏曲家毕尚忠在《新安毕氏会通世谱》中写道:“余居歙南万山中……弱冠时好戏文曲破,所编《七国志》、《红笺记》梨园子弟广传之,愧非儒者所习,抑亦当时士大夫之所尚也。

”该文化氛围对中国哪一个剧种的影响最为深远( )A.汉剧 B.徽剧C.京剧 D.黄梅戏5.(2017·福建质检,13)《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6.(2017·北京东城3月,14)右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

“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课时规范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战略过期了,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这是因为中国( )A.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试爆了第一颗氢弹C.发射了“东方红一号”D.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2.(2019卓越名校同盟第二次联考,31)下表是创刊于1981年的关于科技管理、创新、改革等动态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科技管理研究》的相干统计数据。

据此可知,新时期( )《科技管理研究》1981—2015年刊文关键词频次统计(前五名)A.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B.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C.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发展D.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发展3.1956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后,“双百”目标得到正式的确定。

“双百”方针的确立( )A.消除了文艺领域的分歧B.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热情C.表明党的执政方针改变D.得益于广大知识分子的支持4.(2019四川德阳一模,21)新中国建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活动的热潮。

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5.(2019河北阜平中学调研,31)下表为1957年至1962年中国高等教育部向海外派出和回国的留学生人数统计。

由表可知当时留学教育( )A.选择机制比较严格B.学习内容比较单一C.深受外交环境影响D.以官派留学生为主6.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诲得到了敏捷发展。

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

这说明高等教育( )A.体现出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二、非选择题7.(2019广西柳州高三毕业班11月模仿联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综合训练3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综合训练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综合训练(十二)一、选择题1.(2017·玉林、柳州二模,24)“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

其目的是( )A.巩固专制统治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 C解析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主要目的,故B 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D项错误。

2.(2017·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高三5月教学质量测评,24)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 C解析材料中老子“少私寡欲”与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的现象,故A项错误;要求控制欲望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均要求控制欲望,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C项正确;老子与孔子要求控制欲望不会直接导致贵族社会的瓦解,故D项错误。

3.(2017·重庆一中高考考前热身,24)《孙子兵法》强调,对于战争“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又说“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这说明( )A.先秦兵家反对不义战争B.先秦军事理论趋于成熟C.春秋时期兼并战争频繁D.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答案 D解析根据题意,题目强调的是兵家对于战争和用兵的思想,并未提到对不义战争的看法,故A项错误;题目中提到的是先秦时期兵家的思想,并未进行比较或看出此时的军事理论趋于成熟,故B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兵家思想,并未提到此时的社会背景,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明主虑之,良将修之”“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得出先秦兵家具有慎战思想,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目录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目录

模块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二单元西方民主政治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5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讲罗马法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8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12讲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第13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第14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第15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6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7讲两极世界的形成第18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第20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21讲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22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第八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3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24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25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第26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九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7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第28讲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十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9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30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模块三文化发展历程第十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第3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32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第33讲宋明理学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36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第37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38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39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世界的科教和文艺第40讲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41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4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选修模块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3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44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45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47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的展望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第49讲近现代的革命领袖答案与思路解析(单独成册)课时规范练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5.古代希腊民主政治6.罗马法针对每讲设置,共42练。

2018届人教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卷7:近现代西方的科技与文艺.doc

2018届人教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卷7:近现代西方的科技与文艺.doc

2018届二轮:第7讲近现代西方的科技与文艺(专题卷)一、选择题1.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

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

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

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答案 A解析据材料信息“‘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

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可知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A符合题意。

2.美国学者马文·佩里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道,“自然世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现在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

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B.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发生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答案 B解析由“自然世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现在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可知,材料中对自然的认识主要受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

A项是相对论和量子论诞生的影响,排除;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C项;D项是进化论的影响,排除。

3.有经济学家认为,从有机物经济(其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风力、水力和生物)向无机物经济(其生产、运输所需要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于无机资源,无机资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转变之一。

人类发展无机物经济()A.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B.结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C.加快了清洁能源的利用D.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A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始大量使用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始大量使用石油和天然气。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二章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课练3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第十二章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课练3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课练3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高考—找规律]1.(2016·课标Ⅰ,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2016·课标Ⅱ,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达标测试卷: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教育

2018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达标测试卷: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教育

专题十八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教育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

影片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最终回国报效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

下列有关钱学森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文革”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新时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据此可知A、C、D三项均不正确,正确答案为B。

【答案】B2.1970年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通过北京上空时人们争相眺望。

对此反映的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社会稳定、国力增强 B.体现了浓厚的“左”倾色彩C.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解除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威胁【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当时处于“文革”时期,不能说社会稳定,A项说法错误;照片反映了人们的真实感情,不带有“左”倾色彩,B项说法错误;材料信息与核武器无关,D项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答案】C3.2016年7月31日晚,代表中国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足迹的“玉兔”号月球车停止工作,它超长服役两年多,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

消息传出,一时间网友纷纷留言:将来一定要把顽强的小兔子接回家。

这说明( )A.中国航天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C.“玉兔”号承载着国人的奔月梦想 D.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解析】A项不符合事实;B项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意义;D项与材料无直接关联;网友对“玉兔”号的关注体现了国人的奔月梦想,故选C。

【答案】C4.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易错题型强化练习卷: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易错题型强化练习卷: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文档资料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和文学艺术1.“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牛顿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答案】B2.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山大学演讲说,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

爱因斯坦破解问题的“黄金”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答案】D3.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论A.挑战封建神创说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C.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D.深化微观世界认识【答案】D4.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

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据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

”这个人读的著作是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D.伏尔泰的《哲学通信》【答案】C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的最新表现,又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这是指当时欧洲A.国家间战争和社会斗争是政治的基本内容B.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进入起飞阶段C.理性精神兴起逐步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答案】A6.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答案】B7.下表为不同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B.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C.美国出现了“新经济”D.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答案】D8.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 课练35(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 课练35(含答案)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时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A.由美国为军事需要而最早研制B.“银河-Ⅰ号”是中国首台运行10亿次/秒的巨型计算机C.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前列D.推动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6.好莱坞电影正式在新中国销声匿迹是在1951年10月底,当时上海电影放映工会发出一个倡议,倡导中国抵制好莱坞电影。

从1951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没有引进过好莱坞电影。

这一现象()A.说明“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B.是美国对新中国长期敌视封锁的结果C.说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D.说明意识形态对立影响到文化交流7.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先后成立了中国剪纸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歌谣学会、中国神话学会、中国谚语学会、中国诗词学会、中国灯谜学会,以及各个民间艺术门类的专业委员会。

2008年中国民协有全国会员7000余人。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雅文艺缺乏群众基础B.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C.“左”倾错误持续发展D.“双百”方针得到落实8.(2017·天津期末)历史上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这次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C.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9.(2017·滨州期末考试)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考前冲刺练习:现代中国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考前冲刺练习:现代中国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1.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一20、歼一10C,红旗一22等六款新型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

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C.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2.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B.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C.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D.“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3.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

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4.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5.1968年中国农村不少村一级办的小学升格为初中,这些初中缩短学制至7年(即小学5年,初中2年),公社(乡镇)一级办的中学学制缩短为9年(即小学5年,初高中各2年)。

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规范练36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岳麓版

精选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规范练36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岳麓版

课时规范练36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8四川德阳三模,24)《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诗经》中有10多首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关注,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较为发达是在封建社会,故C 项错误;《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但现实主义没有成为主流,故D项错误。

2.自汉高祖至汉景帝的60多年间,赋体文学在创作上大体继续着楚辞的余绪。

有文学史家称,汉初“只可算是辞的时代,而不是赋的时代”。

汉初赋体文学形成此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B.道家无为思想的制约C.战国楚辞体的影响D.政府文化政策的控制,汉初的文学形成与汉初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故A项正确;汉初的治国思想是黄老思想,而非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楚辞对汉初赋体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进行文化控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3.(2018河北邯郸一模,25)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

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晋爵。

这说明()A.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B.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C.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D.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并未体现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唐诗的影响,故B项错误;由材料“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从而被加官晋爵”可知市民推崇的民间诗人可以取得功名,说明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取士的现象而非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

4.“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1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疯狂专练1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疯狂专练1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高考导航1.(2018·江苏高考·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2.(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疯狂刷题1.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

”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2.建国初期,《青春之歌》《三家巷》等文艺作品以纵横开阖的历史笔触展示农民、知识分子的经历。

诗歌创作也一改传统风气,出现了大批颂扬新人物和新思想的长篇叙事诗。

这反映了在建国初期的文艺创作中错误的( )A.文艺政策使得人物形象单一化B.社会巨变引发民众的社会心理认同C.“双百”方针在实践中得以全面贯彻D.人民对新文学的需求迎合国家政策3.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4.如图是2012-2017年留学回国人数统计图。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规范练3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9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26)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陈迹。

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

据此可确证的是( )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2.(2019山东济南模仿,26)唐代的炼丹家作《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等即已记载了炸药的诞生。

到北宋时,政府开始组织有关火药与兵器的大规模生产,由于涉及戎机,官方作坊要求工匠熟背制造步伐,严禁外传,同时禁止硫磺、硝石流出,特殊是流向辽国。

据此可知( )A.专制主义制约科技进步B.政府行为主导科技发展C.宋代火药技术已趋成熟D.政局变迁影响科技发展3.(2019山东滨州模仿,26)下图为宋代政府翻刻本的《九章算术》(章节部分),其中注有“魏刘徽(数学家)注,唐朝议大夫行太史令上轻车都尉臣李淳风等奉敕注释”等内容。

这表明( )A.算学成果受到唐宋政府的重视B.数学的发展促进了印刷术进步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数学进步D.古代数学日益重视推导与证明4.(2019福建福州二模,27)上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

这反映出我国( ) A.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D.农本思想日益完善5.(2019安徽淮南二模,25)《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配合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华使人调和发展。

“德”管的便是心,(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6.(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27)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三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三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

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解析:选A 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65年”。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是1964年,故A项正确;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2003年“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是1970年;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始于1983年。

2.(2016·荆州质检)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选C 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

3.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解析:选C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表明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

4.某班历史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解析:选D “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新中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最为符合,D项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34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与
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
[双基达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技术创造性方面,古老的中国官僚社会当然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它却要大大胜过欧洲封建社会或希腊奴隶社会。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臵了天文、农、医以及各种手工业管理机构和官员,科技发展形成官办、官营的局面。

以下科技成就的出现与这种局面直接相关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脚踏三锭纺车 D.《天工开物》
2.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
A.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3.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

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给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
A.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B.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D.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
4.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在这里( )
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
5.古代中国的《墨经》曾用实际的方法讨论了衡器一类的杠杆平衡,墨家比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更早注意到距离和平衡的关系,可惜缺乏明确的定量研究,因此没有得出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古代中国科技重实用轻理论 B.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D.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
6.(2017·北京东城一模,15)法国艺术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谈道:“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

”下列“气候”与“艺术”相对应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书法艺术兴起②宋明理学文人山水画兴盛③自由民主思想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④文艺复兴现代派艺术出现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7.(2017·河南郑州二模,27)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

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

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8.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

这种现象表明( )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9.某位历史学家正在为其研究的课题查阅《诗经·风》,据此可以推断,其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
A.西周时期王室贵族的饮食起居习惯 B.西周时期的家庭婚姻状况
C.春秋晚期中国文化教育的新变化 D.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10.后人评论元诗说:“元诗尤繁富观,诸作者多宗温(庭筠)、李(商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