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认同机理研究
学校课题跟进实施方案
学校课题跟进实施方案一、前言。
学校课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课题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跟进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就学校课题跟进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跟进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1. 促进课题成果的转化。
课题跟进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推动课题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成果,推动课题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2.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通过课题跟进实施方案,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课题跟进实施方案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课题跟进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建立健全的课题跟进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题跟进机制,明确课题跟进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课题跟进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课题跟进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加强课题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学校应加强对课题成果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教学展示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课题成果,推广课题成果的应用。
3. 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包括经费支持、教学资源支持、技术支持等,确保课题跟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加强对课题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估。
学校应加强对课题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课题实施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课题跟进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的支持与指导。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课题跟进工作,加强对课题跟进工作的支持与指导,为课题跟进工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
2. 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课题跟进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课题跟进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对课题跟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和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理论指导实践:如何将教学理念融入教案设计?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导原则,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合。
教学理念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借鉴和遵循相关教学理念,思考和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是教育工作者按照教学理念,规划且编制的教学活动方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那么,如何将教学理念融入教案设计中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理念的意义1.指导教学实践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指导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导和实践原则,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通过深入理解教学理念,教育工作者能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2.促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创新、探索和实践。
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实践能够激发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3.推进教育质量教学理念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反映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就需要有更加严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指导原则。
二、教学理念与教案设计的关系教学理念是指导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导和实践原则,而教案则是教学活动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的。
教学理念的融入教案设计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指导更加科学的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学理念可以规定或倡导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教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形成以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理念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不同类型的教育理念会对课程设置、知识点权重、教学精度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敏锐的判断,针对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是教育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以对“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剖析为例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 0C I AL S C I E NC ES
F e b . , 2 0 1 4
Vo l | 2 2 No . 2
第2 2 卷 第2 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
以对 “ 跟进 式教 育” 理 念的剖析 为例
薛健 飞 , 浦玉忠
范式 ( P a r a d i g m a ) 在美 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 库 因还 是 对范 式理 论 的 内涵 实质 以及 是否 具有 应用 于 恩 的科 学哲 学 思想 中具 有 里程 碑 意义 。 “ 范 式概 念 是 社 会科 学 的 内在 合 理性 缺 乏 科 学 把握 。其 实 , 范 式 推 动 了科 学哲 学 库恩 的代表作 《 科 学革命 的结构》 一书中的核 心概 理 论 蕴 含着 丰富 的 人 文 主义 思 想 ,
( 1 . 中国矿 业 大学 马克 思主 义学院 , 江苏 徐 州 1 2 2 1 1 1 6 ; 2 、 3 . 常州大学 校 长办公 室, 江 苏 常 州 1 2 1 3 1 6 4 )
摘 要: 范式理论是在对假设 主义、 逻辑 实证主 义、 波普证伪主 义等学科批判 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
实践应用 中。另一方面 , 自然科学家则针对范式理 内涵模 糊 、 非 理性 主义 、 相 对 主义 等特 性展 开 质 证伪 主义 等学科 的批判 继 承基 础上 发展 起来 的。流 9 世 纪下 半 期 的假 设 主义 认 为 , 假设 是 科 学发 疑与批判。 “ 范式 作 为 专 业 术语 的作 用 , 远 远 超 出 了 行 于 1 库恩 当初的意图 , 以极 其迅猛 的速度变成 了 日常用 现 、 科 学理 论 的实 现方 法 , 在科 学研 究 中不存 在 中性
“跟进式教育”理念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跟进式教育”理念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者:张楠来源:《人民论坛》2019年第33期【摘要】以“跟进式教育”理念推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坚持教育跟进、管理跟进、服务跟进、活动跟进,深入学生、围绕学生、亲善学生,健全多方位服务机制,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性,引导贫困学生自立自强、追求卓越,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助育人“跟进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推进落实资助育人是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资助工作不能仅停留于保障型“扶困”,而应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在智力上自立,在志向上自强,不断提升独立、自主、向上的人生境界。
“跟进”可解释为“及时介入,采取进一步行动”。
“跟进式教育”即紧紧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以学生为本,遵循教学规律,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有用之才。
“跟进式教育”将“跟进”的思维和模式运用于学生教育实践,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合理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样性的发展需要。
通过“跟进式教育”,确保教育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并将教育目标顺利落实到教育实践,实现“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
“跟进式教育”具有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及互动性等内在属性,是解决高校目前资助育人困境的有效方式。
交往实践理论:“跟进式教育”与资助育人的主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特点之一便是多极主体性,“跟进式教育”理念既摒弃了传统的“单主体说”的“主体—客体”模式,也突破了“双主体说”的互为主客体模式、“多主体说”的泛主体模式,以及“相对主体说”的主客体的确定又不确定模式,构建了“主体(教育者)—客体(教育中介)—主体(受教育者)”的新结构模式。
“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实践模式浅析
( .江 苏 工业 学 院 院长 办 公 室 ,江 苏 常州 2 3 6 ;2 1 1 14 .苏 州 科技 学 院 团 委 ,江 苏 苏 州 2 5 1 ) 10 1
摘 要 :随着 对 “ 进 式教 育 ” 研 究 的不 断 深 入 和 对 教育 有 效性 研 究 的 不 断 深化 ,“ 进 式 教 育 ” 的操 作 性 及 其 系统 性 、科 学 性 跟 跟
育 思想 、主体 教育 理 论 等 主张 。十六 届 三 中全会 ,
“ 以人 为本 ”为核心 的科 学 发展 观正式 提 出, 教育 的
育 的过程 中,并使 主体 际性 与教育 管理工作 的各 要
素高度 契合 ,既包括 主 体际性 与教育 者和受教育 者
人本研究 随之成 为学界 的焦点 。在大 学生教 育 中如 何体现和有 效落实 “ 以人 为本 ”的思 想 ,在 高等教
和 。 [哲 学家胡 塞尔也 意识 到并 开始关 注 和研究 主 ” 2
谐 的发展 , 同时促 进教 育环 体和介 体 的优化 、 展 。 发
“ 跟进 式 教育 ” 践模 式构 建的理论 前提和合 理 实 性 依据 。关于模 式 ( d )的定 义 ,前 人 曾进行 了 Mo e
一
体之 间的性质或关 系 ,提 出了 “ 主体 际性”的概者 的关 注 。“ 进 式 教 育 ”围 绕 着 育人 的 中 心 。设 计 了教 育 跟 进 、管理 跟 进 、服 务 跟 进 、i 跟 进 四个 工 作 跟 舌动 模 块 。并构 建 成 四 位 一 体 的工 作 模 式 ,构 成 了一 个 开 放性 的多 因 素 参 与 的 同 时经 有 机 组 织 整 合 而 具 有 相 对 稳 定性 的综 合 实 践 系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及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及对策作者:覃虹来源:《学习月刊》 2019年第4期覃虹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指的是高校青年教师通过学习等方式,不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全面的认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以指导实践,并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一、提升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高校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互联网的急剧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各种西方的多元化思潮给师生带来了不良影响,给高校带来了严峻挑战。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未来的希望和继往开来的主力军,更是敌对势力渗透和争夺的重点。
因此,提升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用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教师的头脑,有利于抵御西方的不良思潮和意识形态渗透,有利于维护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
2.有助于推动青年教师成为“四有”好教师青年教师自幼在多元的文化和思想环境中成长,不可避免受到多种价值观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的具体体现,系统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成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明确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价值规范和行动指南。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3.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青年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教师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作者:马明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20期2019年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就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八个统一”的新要求,为新时代新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出了向前发展的明确方向。
在新高考的历史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政治教育创新改革的要求,发挥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书与育人的两大功能,就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和知识性,并将二者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不可分割性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基本规律之一,知识性与社会价值性相互统一是贯穿于整个学校课程教育全过程中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还提出了“要保持人生价值性和科学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理念指导于科学知识传递当中”,是对此基本规律在思想政治課建设成功经验上的深刻总结。
知识性是指人类在认知和改造社会的实际活动中产生的,对于事物自身而产生的观点和意志上的属性。
价值性是指客体对于个人、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是指可以满足特定主体所要求的客体所具备的价值特性,它主要体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从哲学思想上看,知识是主体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内含于真理形成的过程之中,而真理和价值是相互联系的,所以知识和价值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从教育活动本质来看,教育活动的行为本身就是将实践过程中所总结的知识一代一代向下传承的过程,而在知识不断总结和传递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当前时代价值观的影响,所以从根源上看,知识性和价值性在教育与教学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二、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与知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作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的两项重要任务,它们共同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
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途径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
2018年17期课题研究高教学刊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途径研究———以常州大学为例*蔺旭鹏(常州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常州213164)一、问题起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急需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发展核心,人才的高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
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通过何种途径来提升,新时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理论上实现突破发展,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基于此,常州大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跟进式教育”工作理念,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通过实施“跟进式教育”工作理念,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现实概况: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面临的现实挑战近几年,国家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做出了具体部署,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能一挥而就。
高校唯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顶层设计,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用新战略谋划未来,紧跟时代前沿、紧贴工作实际,用创新和发展的眼光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困惑。
(一)外部挑战从国际层面来看,西方意识形态一词在大学生生活中逐渐被淡化,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有蔓延趋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培育的理论链接与模式探析
“ 物” 和“ 神” 相 对应 的概 念 , “ 人本 ” 很 大程度 上是 针
对“ 物本 ” 和“ 神本” 而 提 出来 的 。 物 本主义 认为人 依
的指 导 方 向和践行 效 果 。
一
展 。 中国 的传统 文化 蕴含 着丰 富 的民本思 想 。《 尚 书・ 泰誓 》 提到 了“ 惟 天地万物 父母 。 惟 人 万 物 之 灵” 。这 是我 国 目前发 现 的最早 肯定 人 的价值 的文 字 记载 。而 “ 夫 霸王之 所失 也 。 以人 为本 ” 等记 载的
、
人 本理 念 的共 识性 : 社 会 核 心 价 值
发现 , 则使《 管子 ・ 霸言》 成 为 最 先 明 确使 用 “ 以人
为本” 表 述 的文 献 『 1 1 。我 国古 代 十分 重 视 民众 在 国
从“ 物本 ” 到“ 人本 ” 的 变 迁 为 跟 进 培 育 模 式
家 和社 会 发 展 中 的作 用 。西 汉 贾谊 汲 取 秦朝 灭 亡
特 殊 的交往 实践 活动 。跟进 式 培 育坚持 主体 间性 原 则 , 肯 定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值 观 的 内容 中介 价值 , 是 一种 “ 主体 一 客体一 主体 ” 的教 育交往 实践 模 式 。 马克 思 交往 实践 理论是 社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观 培 育和跟进 式 培育 二 者之 间理 论 “ 应 然” 的依 据 。 同时 为二 者 学理 的 “ 必 然” 兼容提 供 了可 能 。具体 来说 , 二 者之 间具备 多个理
二O 一五年 第十期 ( 总第2 9 7 期 )l
聚焦教师团队成长的“跟进式”校本教研
聚焦教师团队成长的“跟进式”校本教研尹红梁瑛“跟进式”校本教研,即在教研过程中形成团队合力,实现教师的个体成长,是“研训一体”教师培训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学校开展“跟进式”校本教研,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教研模式。
1.“跟进式”校本教研的形式“跟进式”校本教研,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形成教研团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需求,聚焦研修主题,在反思跟进中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个体与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变“更进”为“跟进”,从个体提升到团队发展。
“更进课”重在个人更进,目的是促进教师在研究中修正提高。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形式不易形成研究面,不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于是,我们变“更进”为“跟进”,采用同课异构和同课跟进的形式,强调群体研究,共同探讨。
确定专题,三轮跟进,变教研为科研,形成研究闭环。
第一轮,选择研究课题,集体研讨优化。
以组内每位教师的研修需求为基础,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以区学科教研专题为引领,结合本学科教学要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研专题。
通过组内讨论,明确教研任务,制定研修方案。
第二轮,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深度讨论改进。
上课教师会从目标的设定、方法的选择、课堂的效率、作业的反馈等多个环节进行反思;跟进教师会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基点。
第三轮,组内总结梳理交流,多维反思改进。
从研修专题的制定到跟进课的开展,从课内到课外,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帮扶的作用。
此外,学校还会定期邀请教研员参与教研活动,关注研究过程,提升研究的高度和精准度,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凸显教研活动的贯通性,变内部交流为开放性学习。
原有的跟进课由各组报研究课题,只是在组内小范围交流,缺少学科大组教研的意识。
本学期,我们开放了每个年级的跟进课。
在不同年段,骨干教师布局设点,一带一,点对点,点点相连,发挥辐射作用。
这样,以老带新,贯通培养,让每个青年教师都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整体教研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跟进式”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培育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新时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融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一)高校德育的“全过程”需要“全程”跟进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思想道德教育是实现这一重大任务的重要环节。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2]大学生德育的全过程渗透,是由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决定的。
首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施教目的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统领性要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152,“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
理论只有被人掌握,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
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水平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必须要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特殊的社会性,是连接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道德桥梁。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指出人的社会性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1期双月刊2022年1月出版收稿日期:2021-11-28作者简介:浦玉忠(1962-),男,江苏大丰人,南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式’引领大学生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7A K S0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跟进式”路径浦玉忠(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摘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命题。
教师教案的实施与跟进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教师教案的实施与跟进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教师教案的实施和跟进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工具,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探讨教师教案的实施与跟进。
一、教师教案的理论基础教案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教案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结合教学理论,合理规划教学目标,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教师教案的编写过程教师教案的编写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在教师教案的编写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步骤。
其次,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调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最后,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以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教师教案的实施与跟进教师教案的实施与跟进是教案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教师在实施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教师还需要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式和效果,并对下一节课的教案进行适当的改进。
四、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案的实施与跟进中,可以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互动式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师教案的评估与反思教师教案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评估与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取学生的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基于价值认同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研究
基于价值认同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研究
王文龙;李志浩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22(21)13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度,但也正面临严峻挑战,某些价值迷惘与失范现象已影响到国家文化安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价值认同教育的主要途径。
提升价值认同教育的时效性,必须从遵循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基本规律入手,以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为主要着力点,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运用相关理论、协同相关部门、社会实践等方面,实现从情感认同向价值认同的提升,并最终在行为认同中得以体现和发展。
【总页数】3页(P183-185)
【作者】王文龙;李志浩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价值认同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研究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探析——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实现视角
3.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基于肯尼斯·伯克的认同理论视角
4.大学生价值认同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性研究
5.价值观认同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问题研究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其中的价值认同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价值认同问题。
价值认同,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某种价值观念的认可和接受,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标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认同的实现并非易事。
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给价值认同带来了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相互碰撞、交融。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面临着众多的选择,容易产生价值迷茫和困惑。
例如,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可能会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导致一些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另一方面,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当也会影响价值认同的效果。
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得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真正理解和认同其中的价值观念。
那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认同呢?首先,要关注受教育者的需求和特点。
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和心理状态,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让受教育者在参与中思考和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受教育者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再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至关重要。
通过媒体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为价值认同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此外,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和形象也是影响价值认同的重要因素。
二、“跟进式教育”实践体系
我系学生有组织地参加奥运游行 以爱心教育为着力点, 以爱心教育为着力点,开展感恩教育 我系学生为地震死难者祈愿
爱心有偿义卖活动
2、跟进学生思想,作以人为本的教育 跟进学生思想,
跟进学生要求成才的愿望, ◆ 跟进学生要求成才的愿望,以党建为龙头引导学生确立 主流价值观念
数理学院分党校第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跟进学生个性独立的特点, 数理之星” ◆ 跟进学生个性独立的特点,以“数理之星”评选为手段 进行个性化教育
网上对话成为密切师生沟通的新鲜方式
收到学校的天气变化提醒温馨短信
网上青年共产主义学校
网上报名、网上学习、网上考试系统
4、跟进学生兴趣,作新鲜生动的教育 跟进学生兴趣,
通过学生关注留言、 ◆ 通过学生关注留言、辅导员博客做好线上的教育
“学生留言簿”成为全系学生信息的集散地
工作博客,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工作交流
4、跟进学生兴趣,作新鲜生动的教育 跟进学生兴趣,
收到班主任辅导员的生日祝福短信
二、“跟进式教育” 二、“跟进式教育”实践体系
教 育 跟 进
1、跟进时代主旋律,作贴近时代生活的教育 跟进时代主旋律,
把握主旋律, ◆ 把握主旋律,坚持不懈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我们的入党宣言
学习党的精神,讨论热点话题
庄严宣誓
1、跟进时代主旋律,作贴近时代生活的教育 跟进时代主旋律,
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 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第七期 数理之星
3、跟进学生成才需要,作务实悟真的教育 跟进学生成才需要,
美籍博士李信明
名师导航Βιβλιοθήκη 3、跟进学生成才需要,作务实悟真的教育 跟进学生成才需要,
瑞典的数学家Thomas Kaijster教授莅临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对三跟进十深入教育的认识
对三跟进十深入教育的认识一、引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三跟进十深入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本文将对三跟进十深入教育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三跟进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性1.跟进教育的基本概念跟进教育是指在学生完成某一阶段学习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持续关注和引导的教育活动。
它强调教育者要紧跟学生的成长步伐,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跟进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跟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内外的全方位关注,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提高教育质量。
3.跟进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意义跟进教育关注个体差异,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同时,跟进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三、十深入教育的核心内容1.深入学习的理念十深入教育倡导学生深入学习、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深入了解的方法教育者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收集、分析、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3.深入实践的途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实践检验理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四、如何实施三跟进十深入教育1.教育部门的推动与政策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跟进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教育改革。
2.学校的改革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跟进辅导能力。
3.家庭的配合与社会的支持家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跟进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五、三跟进十深入教育的成效与挑战1.取得的成果实施三跟进十深入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
2.面临的问题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三跟进十深入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6期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月DOI:10. 3876/j.issn. 1671 4970. 2016. 06. 004“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认同机理研究薛健飞I’2,浦玉忠2(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常州213164)摘要:深人探究“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认同机理’旨在进一步理解其理论的特殊性、科学性及 实效性,丰富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内涵。
其价值认同机理研究从主要哲学渊源马克思主 义交往实践理论人手,科学分析价值认同的组成要素、逻辑结构及作用机理,从而来印证“跟进式 教育”理念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其中,总结过往、批判继承,形成客观实践性、社会交往性及历 史助推性,是价值认同机理的理论前提;双向建构、双重整合,形成价值共识场、平等对话场及自我 生成场,整合世界文明、整合社会秩序及整合公共空间,是价值认同机理的动力源泉;承认趋同、解 构重建,促进和谐共存、社会大同,促使螺旋跃升、面向未来,是价值认同机理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跟进式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价值认同;机理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4970(2016)06 0016 06“跟进式教育”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实践,已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1],其思想引领、心理调适、价 值导向、共识凝聚及科学认知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培育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日益发挥着独特而显 著的作用。
它的特点为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前 瞻性及互动性;理论渊源主要是以人为本和马克思 主义交往实践观;方法原则是主动跟进、有效跟进及 持续跟进。
深人探究“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认 同机理,有助于理解这一原创性理论的特殊性、科学 性及实效性,还可以将价值认同机理的范式应用到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从内容、对 象、阵地、方式、保障等各个层面给予科学的指导借 鉴,进一步丰富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内涵。
因此,“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认同机理研究无论 从自身角度还是从指导实践角度,既是自我突破、创 新发展之需,也是生逢其时、时代呼唤之要。
为此,本研究将从“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主要哲学渊源马 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人手,分析其价值认同的组 成要素、逻辑结构及作用机理,从而来印证“跟进式 教育”理念的独特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切人,探讨“跟进 式教育”理念的科学功能,其中蕴含着一个逻辑前提,那就是必须首先解决“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交往 实践性问题。
从机理结构来看’“跟进式教育”理念 秉承“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主体际交往结构,施行 者和受教者都是互为主体的平等个体,共同作用于 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客体,从而在形成 复杂多元的交往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 的物质活动。
从作用类型来看’“跟进式教育”理念 属于精神交往实践,它直接指向交往主体的道德旨 归,力主个人的社会化、道德化以及核心价值的社会 化、普及化,目的是帮助摆脱各种内外条件的约束,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发展。
这正如雅斯贝尔斯所 言,“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2]。
从方法原则来看,“跟进式教育”理念尊重交往双方的人格尊严及个 性特征,主张平等、沟通、协商及融合。
这些正是马 克思主义交往实践区别于传统哲学的关键所在,也 是其不断创新突破、指引未来发展的魅力所在。
从 内涵特征来看’“跟进式教育”理念的继承性特征意 味着它对传统的理论与习俗并不是一味地摒弃和否 定,而是在萃取精华基础上的海纳百川,在个性发展 基础上的良性成长,这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 继承发展的核心精神一脉相承。
此外,“跟进式教 育”理念的前瞻性特征意味着理论发展的定位是面收稿日期:2016 09 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KS10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ZU1XM029) 作者简介:薛健飞(1981—)’男’江苏常州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16 •向未来的,当社会呈现出新常态、新事物和新思想 时跟进式教育”理念要求理论与实践必须与时俱 进。
个体思想、群体动态、社会运行和时代召唤发展 到哪里,“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主体就必须跟进到哪 里,抓铁留痕、务求实效地创新思路、寻求对策、对症 下药、促进发展。
这是“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个性特 征,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其面向未来的 价值旨归,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求 新求变、常创常新的科学价值的集中展现。
因此,“跟进式教育”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 论,其逻辑机理、个性特征、价值追求等都彰显出交 往实践的特性。
“跟进式教育”理念是马克思主义 交往实践理论的具体应用,厘清了交往实践理论的 价值认同机理,也会对“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合理应 用及后续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一、继承批判:价值认同机理的理论前提交往实践“是指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或变革相 互联系的客体的中介而结成网络关系的物质活动。
而交往实践观,即运用交往实践来反思和把握人类 社会的观念。
”[3]系统全面地继承、合理有效地批 判、自由科学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本 性,交往实践理论的形成发展也是遵循这一逻辑特 性。
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对全部历史发展和人类本 质进行科学分析、深刻洞见和整体把握的基本理论 尺度[4]。
若要捋清该理论中的价值认同机理,首先 必须弄清交往实践理论在哪些方面继承、发展了以 往哲学,在何种程度批判创新了传统理论,在哪些要 素方面彰显了自身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趋紧密和 复杂,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既是理解当前网络交往实践 的一把钥匙,也是厘清、引导意识形态多元共存、有 序发展的理论武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客观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是在借鉴批判传统哲 学、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具有鲜明的客观实 践性特征。
传统哲学中,将人类的实践及历史归结 为意识的活动,最终取决于道德、意识、意志或者爱。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认为 实践是一种“善行”“符合理念的行动”“政治法律活 动”。
历史发展至17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 笛卡儿在其代表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 法论》中,高扬个人的价值与地位,提出了标志其认 识论哲学起点的观点“我思故我在”。
而后历经启 蒙运动的发展,该理论的内在意蕴及核心价值即主体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与拓展。
尤其在人与自 然的发展过程中,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掌控及开 发,这一方面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同时 又进一步强化了“大写的自我”“绝对的自我”的主 体性作用。
德国哲学家康德对实践理论也做了自我 界定,将实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
他虽 然指出了实践理性的行动指向及特征,却将其限定 在伦理道德的范围。
黑格尔区分了“实践理性”与 “理论理性”的异同,“理论理性”倾向于对客观存在 的被动接受,“实践理性”则强调主体实践活动的创 造性。
但是他所涉及的实践活动本质上还是抽象的 理论活动,实践的本质仍在于精神、观念等层面。
费 尔巴哈将“实践”等同于犹太商人“卑污的经商”活 动,指出了人的真正实践在于理论活动,这导致他的 理论失去了真正的“革命性”及“实践批判性”内蕴。
上述理论造成了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背离,而马克 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首要特征就是坚持从唯物主 义的角度来阐述实践活动,摒弃了传统哲学将实践 看成是抽象的、唯心的、道德意志决定的精神活动的 弊端,而将交往实践分为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语言 交往,并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 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 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5]2.社会交往性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摒弃了传统哲学忽视 人、敌视人的思维取向,以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混淆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忽略社会交往在“国民生 产力”发展及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不足,始终 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反对以往哲学、经济学仅从客 观、感性、直观的角度去理解生产实践,明确提出要 在客观实践性与社会交往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来理解 其内涵。
“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 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 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
”[6]生产实践以交往为 前提,人们只有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 能顺利开展生产,交往的扩大促进了生产力在世界 范围的传承与发展,这也进一步推进了生产活动的 效益。
生产实践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 交往的深化,正如当前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 类进人了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分配及消费为主 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步人 了数字化、虚拟化的生存空间。
这种交往实践的特 性集中体现在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阐述中。
他 认为资本的生产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劳动通 过作用在具体的生产资料、自然资源等客观中介,不 断创造着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过.17.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并通过对其不断的抽象提升, 最终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前者主要是主客关系模 式,后者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3.历史助推性上述两个特征内蕴着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具 有推动历史发展的特性及功能。
在交往实践形成的 公共空间内,人与人之间都把自身的情感、疑惑、追 求等内容传达给彼此,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协调变 得频繁而通畅,更好地增进了解与协作,缓解社会的 矛盾与压力,真正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其次,交往 实践的发展促进了先进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原始社 会,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个区域的先进生产力只能在 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影响不到其他地区,地区之间 不断重复进行着技术革命,但对社会整体生产力的 提升受益不大。
只有随着人们之间交往的扩大,一 个地区的发明、创造、技术革命等先进生产力才得以 在整个社会传播、更新,才能使原先分散的技术力量 整合成历史合力。
“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 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 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7]马克思更是在其晚年的著作《人类学笔记》中指出,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要想跨越与资本主义 国家之间的“卡夫丁峡谷”,必须充分利用世界交往 实践所带来的资金、技术、文化及管理等先进生产 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交往实践也会促使生 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原先适宜的生产关 系随着生产力的深人发展,越来越成为技术进步、经 济发展的桎梏,不断迫使其变革生产关系,成为促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但新的生产关系又会在新的生 产力发展层面上,变成牵制的绳套,再次促使其不断 自我突破、更新及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