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父母一定不能说的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一定不能说的话

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别人的孩子,但是在另一方面却远远强于别人的孩子。而你,发现了孩子比别人强的这个方面了吗?比如,你的孩子虽然爱玩一点,但是天性善良,富有爱心,懂礼貌;也许脑子没那么灵活,但是很上进,很努力,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很细心,很独立。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对他的优点加以赞扬和鼓励呢?

别动不动就向孩子缴械投降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必须拒绝孩子时绝不“心慈手软”

童童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做母亲的,总觉得孩子没有父亲很可怜,所以他有什么要求,也尽量满足。甚至一些无理的要求,能做到的,她也一定做到。童童一直被妈妈这样宠着,也慢慢有了小脾气。有的事妈妈不答应,他就耍无赖,使小性子。有一次,睡到半夜,孩子忽然醒了,硬是要吃水果。深更半夜的,到哪儿去买水果?母亲为难了。她只能安慰孩子:“现在外面没有卖水果的。咱们再睡一会,天一亮,妈妈就给你去买,啊。”童童仍然不依不饶,哇哇大哭起来。做母亲的最后也火了,把孩子狠狠打了一顿。她也终于明白自己的溺爱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很多的父母就是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负担的。

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下不为例”的话千万不要说。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人的欲望也是无限扩大的。有了小小的便宜,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家长能满足孩子到什么时候呢?一时的心软,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有一天孩子要天上的月亮,难道你也替他摘下来?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曾经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这样一番情景:

一位老爷爷抱着两三岁的孙子,开心地说着话。说着说着,孩子用小手打了爷爷一巴掌,快活地笑了。大概是觉得这样好玩吧,他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啪啪声不断响起。爷爷的脸都被打红了。可是他竟半点阻止孩子的意思也没有。车厢里很多人都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孩子能这样宠吗?做爷爷的再疼爱孙子,也用不着如此牺牲自己的脸,让孩子对自己使用“暴力”吧?家长如果都这样做孩子的“奴隶”,让孩子随便打,让他怎么高兴就怎么着,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暴君”啊!

不要做“好好家长”“好好家长”

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事到临头,还是犯同样的毛病。

碰到一些会撒娇或者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父母更是经不得一磨。“妈妈,只有这一次,你就答应我吧。”“爸爸,下次我再也不要了,我保证!”一听到这样的话,父母的心立马就软下来了。“好好家长”容易做,但是孩子可不是这么教育的。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小时候在家里有父母宠爱,长大了,旁人不再给予他这样的“关心”,孩子会变得消极、绝望和无助。也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所期望的吧。

语带嘲讽会寒了孩子的心

老是心不在焉,说不定哪天脑袋也会忘了带回家!

真是猪脑袋,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记不清楚。

哎呀,竟然主动念起书来了,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哟,得了满分,可真是让人吃惊啊。

嘲讽是恶毒的武器

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平时口才不怎么样的父母,一旦挖苦起孩子来,可真像是有非常好的天赋。

“今天主动来帮忙啊,是吹的什么风啊!”

“同一件事你到底要我重复多少次才能做得好?你是聋了吗?”

“你可真聪明呀,十道算术题就有九道算错了!”

听听这些话吧。本来只需说声“谢谢你的帮忙”、“我只说一次,你要听好”和“算错了没关系,重新来”就可以了,可是做母亲的偏偏要语带讥讽,把话说得酸溜溜的。

这么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种话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人身攻击。用这样尖酸刻薄甚至冷酷无情的语言来伤害孩子,它不是一种“恶毒的武器”是什么?它传达出的信息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他取得的成绩的蔑视,对他的人格的侮辱。它就像一把利剑深深扎进孩子幼小的心灵里。

家长或许不知道这种由语言带来的伤害,比起皮肉上的痛楚,造成的后果要更为严重。因为无法一眼看到内在的伤痕,所以我们往往忽视语言带来的伤害,尤其是用嘲讽这样“恶毒的武器”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哪怕这种语言“攻击”停止了,伤害仍会在孩子内心继续存在,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孩子一生。

你打算伤害孩子到什么程度?

父母说出酸溜溜的话,也许本意并非是想挖苦孩子,但是一开口就忍不住把话说成讽刺意味的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父母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觉得自己有资格说任何话,孩子只有听的份儿;无论说什么,都是为孩子好。这种自以为是,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尊和感情。

孩子也是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尊严。被人揶揄,小孩子也会心情沮丧。作为父母,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