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孵化型裂变创业探索性研究[1]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李志刚
【期刊名称】《东方论坛》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归纳的定性分析技术,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如教育、宗教等方面运用较多.该方法的特点是从现象中提炼理论,从而创建或丰富既有的理论体系.鉴于企业研究在方法突破和理论创新上的必要性,通过对扎根理论法的适用领域、研究过程、分析技术和疑难问题等内容的论述,对致力于理论探索和方法提升的企业研究者有一定启发意义.
【总页数】5页(P90-94)
【作者】李志刚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裂变型新创企业创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J], 林靖
2.生存驱动型女性裂变创业的模式分类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探索 [J], 李志刚;韩爱华;王水莲;赵琳
3.理事长视角下的合作社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 [J], 满禄发
4.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J], 李美
桂;赵兰香;吴博;李壮壮
5.人才政策营销的要素内涵与作用机制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J], 陈丽君;金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创新研究中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的操作思路: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
管理创新研究中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的操作思路: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丁鹏飞;迟考勋;孙大超【摘要】Although case study and grounded theory study are the widely used research methods in management innovation ,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are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guide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thi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sis steps and precautions of case study and grounded theory study, and builds practical operational frameworks. Final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wrong applications of the two research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the accurate and normativ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ers.%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是管理创新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探索性研究方法,然而现有文献却难以对实际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在结合国内外诸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的分析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建构起具体的操作框架,并在最后阐述了两种研究方法的异同及使用误区,以便为研究者正确、规范地使用两种方法提供借鉴.【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32)017【总页数】4页(P229-232)【关键词】案例研究;扎根理论研究;管理创新;探索性研究;操作框架【作者】丁鹏飞;迟考勋;孙大超【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20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目前我国本土化管理思想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来开展管理学研究极为必要。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裂变型创业探索性研究_来自青岛的案例证据_李志刚
76 2012年第12期 总第275期天津财经大学学报产业集群背景下的裂变型创业探索性研究 ———来自青岛的案例证据李志刚1 刘 振2 张玉利2(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摘 要: 产业集群与裂变型创业存在相互影响,集群背景构成了裂变型创业的有利条件。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双重案例进行独立分析和比较研究。
中国情境下产业集群内部的裂变型创业具有生存创业为主、机会创业为辅,企业渐进发展、组织业务多元,人力资源是成功关键,集群特质影响裂变型创业效果等四个典型特征;而且,与国外既有研究结论不同,中国集群背景下的裂变型创业在裂变动机、技术研发、优势共享、关系网络、业务分工和竞争态势等六个方面均具有自身独特性。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裂变型创业; 青岛案例; 扎根理论法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12)12-0076-09收稿日期:2012-09-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2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C8301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013064)。
作者简介:李志刚,男,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研究;刘振,男,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与企业成长研究;张玉利,男,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业与创新管理研究。
一、引言 裂变是指从母体中脱离出新个体,新个体既与母体有关联,又有独特属性。
在创业领域,裂变型创业是一种特殊的新企业创建方式,是新创企业从母体企业转移核心技术或者其他资源,从而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也是新机会识别和资源跨组织转移的有效机制(Roberts andMalone,1996)。
与既有企业的业务多元化、新业务创设或内部创业,以及那些没有先前从业经验的从头创业不同,裂变型创业往往是因为母体企业业绩优异、员工与管理层意见不合、管理层更替、实施并购或者退出现有市场等原因而发生的(Klepper and Thompson,2010)。
裂变型创业企业研究
20年第5 09 期
裂变 型创 业企 业研 究
李志刚 于富红
( 中国海 洋大 学 管理 学院 , 东 青 岛 267 ) 山 60 1
摘 要 : 多企业 都有 裂 变的痕迹 , 变创 业 活动值得 特 别关 注 , 对 经济发展 具 有很 大的推 动作 用。 国 内外 学 很 裂 其
6 6
有 创 业 者 的 参 与 , 变 创 业 是 无 由 发 生 的。 裂
裂 变 型创 业 企 业 的创 建 和成 长 过程 , 时 也是 创 同 业者 不断成 长并 向企 业家 角色 逐渐过 渡 的过程 。3 【 ]
教授 以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 的产业 集 群 兴起 为研 究 对
者研 究得 出了一些 有关 裂 变型创 业 的结论 , 在丰裕 度和 系统 深入 方面存在 不足 。 国大量 涌现 的裂 变型创业现 象, 但 我
为理论研 究和 规律提 炼提 供 了很好 的素材 。扎根 理论研 究方法是 一种科 学有效 的定性研 究方法 , 长于从现 象层 面 擅 归纳理 论体 系 , 而 弥补 既有 理论 的 空 白、 从 实现理 论创 新 。在 裂 变型创 业概 念界定 的基础 上 , 用扎 根 方法 的分析技 运
象 , 出 了呈 现 贸 易 型企 业 向生 产 型 企 业 演 化 特 提 征 的衍 生 型集 群 的概 念 ; 旦 大 学 的胡 建 绩 教 复 授 通 过实 证 分析 研 究 了产 业集 群 对企 业衍 生 的影 响 问题 , 其关 注 的重 点 集 中于 社会 资 本 、 形 资 源 无 和弹性 专业 化等 “ 因素” 面 【 与其 不 同的是 , 软 方 l ; 中 山大学 的 另两 位 学者 张 书军 和 李新 春则 从 资 源
管理创新研究中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的操作思路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研究
三、案例研究
在经典探索性研究方面,研究者首先明确了研究问题:员工参与度低和创新 成果少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公司的员工进行调查。数据 分析结果显示,员工参与度低主要是因为缺乏激励和时间,而创新成果少主要是 因为缺乏有效的创新流程和文化建设。根据这些发现,研究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 的建议,例如加强激励措施、提供更多的时间、建立有效的创新流程和文化等。
1、理论敏感性:研究者需要具备对理论的敏感性,以便从丰富的数据中提炼 出有用的理论模型。
二、扎根理论研究
2、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者通过深入访谈、观察、文献综述等方式收集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
二、扎根理论研究
3、理论构建:研究者根据分析结果,构建一个初步的理论模型,然后再通过 后续的研究不断完善和修正该模型。
管理创新研究中经典探索性研 究方法的操作思路案例研究与
扎根理论研究
目录
01 一、经典探索性研究 方法
03 三、案例研究
02 二、扎根理论研究 04 四、结论
内容摘要
管理创新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业界的热点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典探索 性研究和扎根理论研究是两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次演示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 本概念和操作思路,并通过案例研究对比分析它们的实际应用。
一、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
一、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
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管理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 和分析数据来探索和解释某一现象或问题。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的操作思路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典探索性பைடு நூலகம்究方法
1、明确研究问题: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以便在后续的 数据收集和分析中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
一、经典探索性研究方法
影响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因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影响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因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李凌汉提要:农村内生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
基于对S省4个内生发展程度较好村庄的实证调研,利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探索性的发现,影响农村内生发展的因素包括村庄领导内生发展动力、村集体产业规模化水平、技术人才梯度开发、内生发展资源平台式整合和农村内生发展能力5个核心范畴。
在此基础上,利用条件一一行—结果逻辑框架,探讨农村内生发展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模型,可以为 动/互动策略—地方政府制定有效的农村内生发展政策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发展科技兴农产业升级作者李凌汉,男,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青岛266071 )。
_、问题的提出全球性的城乡发展不平衡格局,导致许多国家出现资源与人口向城市集聚、农村日渐凋敝的现 象。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一份报告中提出通过增强农村内生发展能力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 人的倡议。
进人21世纪,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农村内生发展问题,以农业科技、农业机械、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对提高发达国家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整体发展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重大战略规划,其目的是全面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乡村振兴不 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更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及农村既有资源基础*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环境产权论批判"(19FFXB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乡忖振兴中乡村治理与精 准扶贫的政策协同研究’’(18BZZ077)、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75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12期上,开拓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农村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农村从自身资源优势出发,利用现有资源、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农业技术进步为引领推动农村全方位、可持续的发 展。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
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就业创业指导类)(2021SJGLX1038);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子项目(jg2252)㊂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女,山东禹城人,教育学硕士,郑州经贸学院副教授㊂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探索王丽萍(郑州经贸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㊀要:借助NVivo12软件,按时间序列对2018-2021年关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词频分析,并运用扎根理论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扎根结果分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四大要素,其中创业主体是中心角色,通过 内部支持 协同合作 外部保障 形成体系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专创融合㊁家庭因素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校;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080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 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㊂充分说明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高校远远不够,需要将校内㊁校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以高校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㊂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到生态化阶段,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是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㊂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以期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㊂1㊀文献回顾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方面㊂1.1㊀生态文化培育研究生态文化培育的研究多借鉴美国㊁以色列等高校的做法,再融入国内 立德树人 的思政元素㊂王志强(2020)认为从多个维度培育校内的创新创业文化,从而构建起所在区域内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和生态系统㊂1.2㊀生态因子协作研究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已初具雏形,但要素与要素之间尚未形成良好循环㊂鲍明旭(2020)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政府㊁高校和产业同心协力,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㊂1.3㊀生态机制研究现阶段,学者们倾向于思考创业生态系统如何高效运作,研究重点多集中于生态机制研究㊂陈元媛(2021)指出要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机制㊂政府要发挥好 中介 作用,做好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工作㊂综上,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生态文化培育㊁生态因子协作以及生态机制等问题上,其中以生态因子协作研究为最多,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内部要素以高校为主体,外部要素包括政府㊁企业㊁社会等,但各生态要素之间如何良性协作尚未形成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作模型㊂2㊀研究设计2.1㊀研究方法本文对国内颁布的双创政策文件㊁学术期刊文章等文本进行逐步编码,并在编码的过程中运用NVivo12的词频检索功能对范畴内容进行时间序列上的比较分析,进而找出现阶段双创教育的重心领域㊂2.2㊀数据收集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两个部分㊂一是,收集2015-2021年间的官方文件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官方网站公布的关于 创新创业 的相关政策文件,共收集到9份;二是,收集知网数据库2018-2021年间的期刊论文㊂以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为主题词,检索到121篇北大核心㊁CSSCI 等期刊论文,从中随机选取40篇㊂㊃3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8期3㊀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3.1㊀开放式编码提炼概念与范畴将文本材料进行编码,主要包括开放性编码(OpenCoding)㊁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㊂(1)开放式编码㊂将49份文本资料随机选取28份导入NVivo12软件中,并进行编号和命名,对原始文本和范畴的确定进行不断理解㊁整合㊁筛选和比较,同时根据概念间的重复度和出现的频次进行反复推敲,最后形成了60个初始概念编码和18个范畴㊂(2)主轴编码㊂通过主轴编码后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一步形成了4个主范畴㊂如表1所示㊂表1㊀三级编码过程主范畴副范畴初始范畴内涵解释创业主体B1创业主体A1个人创业主体校内参与创业的个人A2组织创业主体组织创业主体主要涉及高校㊁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社会B2领导体系B3课程建设B4师资建设B5制度建设B6文化建设B7校外合作A3专项工作领导机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总体推进校内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二是统筹协调与社会㊁企业㊁政府等各方的合作A4创业教育专门机构主要任务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学科建设,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和教学团队A5理论基础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㊁专创融合课程㊁在线课程等的建设,以及双创教材㊁教学方法改革等研究A6课外实践活动包括非正规课程㊁专业社团㊁第二课堂㊁实践平台等实践活动A7校内师资校内师资包括专职教师和实践教师A8校外师资校外师资包括专家学者㊁企业人士㊁政府人员等A9师资制度包括师资培养㊁激励政策㊁考核评价等制度建设A10学生制度包括创业支持㊁学分认定㊁弹性学制等制度建设A11校内机制主要指保障机制㊁评价机制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A12校内文化建设包括创造高校创新创业的氛围营造和人文环境建设A13校外文化建设包括社交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打造 营造独立㊁自由㊁创业㊁实干的创新创业氛围A14资源体系高校与社会㊁企业合作,争取创业所需人力㊁技术㊁信息㊁场地㊁资金等资源A15对外合作高校可与名校㊁创业孵化器㊁企业㊁政府㊁公众等进行合作和交流政府B8保障服务A16政府支持政府通过多方来源可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科技㊁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A17创业指导服务高校㊁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信息㊁培训㊁商机等多方面服务㊀㊀(3)选择性编码与模型构建㊂经过选择性编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梳理出一条 故事线 :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社会通过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适宜创业的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通过 外部保障 为创业主体提供资金㊁场地㊁政策等保障性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创业主体向政府㊁社会和高校反哺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与工艺等㊂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㊂图1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4)饱和度检验㊂本研究对剩余的21份文本资料进行了理论饱和度检验,对其进行三级编码后,所得结果基本包括在以上所得范畴中,未发现新的范畴关系结构㊂由此得出,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是饱和的㊂除此之外,还向本领域两位专家㊁学者请教了编码结果和理论模型,得到了他们肯定,说明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㊂4㊀模型阐释及扎根结果分析下面将阐释模型中的4个主范畴 创业主体㊁高校㊁社会和政府之间的逻辑关系㊂4.1㊀内部支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高校可以从领导体系㊁课程㊁师资㊁制度㊁校园文化等方面为创业主体提供内部支持㊂ 高校 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作为创业主体的 土壤 ,向大学生供给大量 养分 ㊂ 领导体系 通过建设合理的 课程体系 ㊁搭建全面的 师资队伍 ㊁设置科学的 制度体系 ㊂ 高校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断提供 物质基础 , 课程体系 和 师资队伍 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生产 知识能量 , 制度体系 保证 知识能量 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流通和循环㊂4.2㊀协同合作协同合作,包括校外文化建设和校外合作㊂校外文化建设指的是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外合作,包括资源体系和对外合作㊂一个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建立,需要国家㊁企业㊁媒体㊁高校㊁家庭等多种要素共同协作㊂4.3㊀外部保障外部保障,主要指的是政府的支持和创业指导服㊃42㊃2024年第8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务㊂政府需要从资金㊁场地㊁政策㊁立法㊁智力㊁管理㊁资源等方面对创业主体给予支持㊂创业指导服务也需要政府从信息㊁培训和项目等方面予以提供㊂如果将高校比作是 根 ,那么政府则更像是 土壤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源源不断向根系输送足够的养分㊂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为创业主体提供 内部支持 ,与社会 协同合作 为创业主体营造社会文化和资源体系,政府为创业主体提供 外部保障 ,它们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㊂5㊀研究结论与展望5.1㊀研究结论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2018-2021年有关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的49份文本资料进行了逐步编码和系统分析,并按年份对文本资料进行NVivo12词频检索分析,发现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坚实的成果,但还存在成长的空间,比如在家庭因素㊁专创融合㊁创业主体的 反哺 作用㊁ 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方面均需要继续探索㊂(1)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㊂忽视了 家庭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要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风气和文化, 家庭 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我国自古崇尚中庸之道,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确实有一定难度,需要政府㊁社会㊁媒体等持续宣传,为家庭树立创新创业风气奠定基础㊂(2)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需要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真正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㊂传统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是什么)和演绎推理(应该是什么)的能力,而创业思维更注重培养溯因推理(可能是什么)能力,在面对当今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更需要学生的溯因推理能力㊂除此以外,双创课程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㊁教学形式㊁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与时俱进㊁不断创新㊂(3)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㊂从当前研究来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过于注重自上而下的能量输送,即高校㊁社会和政府向创业主体(大学生),而对创业主体(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 反哺 能力较为忽视㊂高校㊁社会或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平台和渠道,让创业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比如科研成果㊁产品㊁工艺等赋能高校㊁企业和政府,从而形成 能量 闭环㊂5.2㊀研究贡献(1)研究方法创新㊂首次运用扎根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梳理,阐述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㊂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今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果丰硕,但也存在薄弱点,比如:生态系统的主体中,缺少 家庭 这一重要主体;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存在 两张皮 现象;忽视了创业主体(大学生)的 反哺 作用;针对 内部支持 的研究明显多于协同协作 和 外部保障 等,希望在高校建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时予以重点补充和考虑㊂(2)研究理论创新㊂以 故事线 (StoryLine)的形式描绘和构建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㊂当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生态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协作研究㊂本文从整体上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抽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模型,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发展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㊂5.3㊀研究不足与展望(1)研究不足㊂本文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为基础,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理论模型㊂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㊂比如,对数据的收集可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疫情期间,去高校做访谈的条件有限,未能收集到一手资料,因此,本文收集数据是选取一定量相关政策文件和期刊论文,导致最终的模型构建有可能针对性不强㊂(2)未来展望㊂首先,在选取数据方面,未来的研究可偏重一手资料㊂比如,选择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的高校㊂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更加多样化㊂比如,采用实地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注重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可同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深入挖掘数据现象,由表及里,探索出更内在的本质,此方式更有利于被访谈者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所得到的信息也往往比个别访谈更加深入和全面㊂参考文献[1]杨晓慧.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国际比较和中国特色[J].中国高教研究,2018,(1):48-52.[2]王志强,朱黎雨.以色列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1):67-74. [3]鲍明旭.数字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基于三螺旋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0): 31-35.[4]陈元媛.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7):94-96.㊃52㊃。
认知视域下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4、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用户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这些 因素会影响用户对知识的看法和采纳行为。
行为动机
根据扎根理论分析,用户在认知视域下采纳知识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满足需求:用户采纳知识是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满足某种需求。 例如,用户可能会采纳某个答案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扰。
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演示的研究为认知视域下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展开:
1、深入挖掘用户采纳知识的动机和心理过程。除了本次演示提到的四种动 机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动机,如自我实现、帮助他人等,这些动机可能在不同情 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4、结合多学科领域知识进行综合研究。认知视域下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 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这些学科领域知识进行综合研究,以便更全面地揭示 用户采纳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谢谢观看
2、进一步探讨社区氛围的营造和管理。社区氛围是影响用户采纳行为的重 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友好、支持性的社区氛围是未来研究的 重要课题。此外,如何管理社区中的不良行为和冲突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考虑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和使用行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在采纳知识时可 能存在差异,如新手用户和专家用户的采纳行为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用户进行深入分析。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实地资料,逐步构建 和完善理论。它强调从实际出发,对现象进行归纳和演绎,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运用扎根理论对认知视域下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 知识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2014年07月14日13:59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2007年4期作者:李志刚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58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Grounded Theory in Business ResearchLI Zhi-gang(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71,China)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4-0090-05定性研究是一组各类研究方法的统称,如民族志法、自然探究法、片段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生态样本记录分析法等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1](p27)。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被视为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方法[2](p105),此理论最早由二位社会学者Galsser & Strauss在1976年发展出来。
所谓扎根理论,是指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它在某一场合可能指代一种研究方法,在另一场合则可能指代基于该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
Strauss & Corbin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3](p65)。
一、扎根方法适用的领域及研究前提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擅长领域。
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思路。
同时,方法的选取和使用更要源于研究主题的性质,恰当的将研究问题与方法有机结合,是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的必要条件。
(1)扎根理论法的特点在于其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它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立[4](p34-36)。
因此,该研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现有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有效解释实践现象的领域,或者也可以说是存在理论的空白点、出现了一些全新现象的领域。
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培行业成功转型企业管理者领导力研究
探索研究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
”然而当前人才竞争愈演愈烈,“过度教育”现象随之出现,例如,泛滥的课后辅导班、过量的课后作业等。
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学业压力增大,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21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以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
但教培行业因此受到严重冲击,教培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骤减,转型谋出路成为教培类企业攻克难题的关键。
除教培行业外,我国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仍有多数企业面临转型困难等问题。
管理者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企业战略的指南针。
Halpin [1]认为,高效的领导者不仅拥有特定的个人特质和领导风格,在应对组织问题和人际关系方面也表现突出。
一直以来,领导力研究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理论方面围绕领导力概念、理论以及构成要素的阐述,实践方面侧重变量间的相互影响,但很少有研究从整体出发研究领导力模型及其形成机制。
因此,本文依据扎根理论,以新东方领导人俞敏洪这一案例为基础,围绕访谈资料分析俞敏洪的领导力风格及其形成机制。
本文在实践方面为企业管理者提升领导能力、应对企业转型提供启示,在理论方面以俞敏洪为原型形成的领导力模型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2文献回顾领导力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不同角度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
一方面,一些研究关注领导力的定义。
Moorthy [2]认为,领导力是指个人影响和决定自己与他人所做事情的能力。
Solaja et al.[3]指出,领导力并不是一种优于他人的等级排序,而是实现更高组织愿景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界注重领导力理论以及构成要素的研究。
领导力研究始于伟人理论(Great Man Theory ),侧重领导力是无法习得的,属于人内在的特质。
Stogdill [4]基于特质理论将领导力分为能力、成就、责任、参与、身份和情境6类。
之后相继出现交换理论、情境理论、行为理论、变革理论等,变革型领导、数字领导力等也随之而生。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
浅析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里的发展与应用【摘要】近年来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深入研究和探讨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在应用中的发展和变化,其方法在研究中的合理性以及逻辑路径,基本元素和理论生成的流程对国内管理学的应用研究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扎根理论定性研究编码命题理论取样在学术研究中,方法论的运用通常是考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体上来讲,方法论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方法,另一类是定性方法。
纵观学术研究史,定量研究方法是传统的,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的研究方法,而定性研究方法则是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对相关现象构建复杂而全面画面的过程(Creswell,1994),传统的定性研究只偏重经验的传授与技巧的训练,多年来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而《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的问世引燃了定性方法论的革命。
Charmaz (2006)称扎根理论是定性研究方法的先锋,开辟了定性方法新的里程。
因此,分析研究扎根理论在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加深对扎根理论的认知,拓宽其方法策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文仅就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
1 扎根理论产生的渊源美国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合作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提出了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既“扎根”和”理论”。
“扎根”指相关研究根植于行为,信息和活动之中;“理论”则指由此而生成的连接各种事实的关系模型。
两位社会学家在对美国医院里危重病人的临终情境进行周密的观察,研究后对数据进行了清晰地分析,生成了理论。
他们主张根理论的发展要根植于数据的研究之中,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中推论可以检验的假设(Glaser and Strauss,1967)。
Charmaz(2006)则认为扎根理论的主张是对中世纪以来在学术研究上占统治地位的方法论的假设学说的一种挑战,并为定性研究的实践提供了系统策略。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用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作者:⽥霖来源:经济研究导刊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学的BarneyGlaser和哥伦⽐亚⼤学的AnselmStrauss(1967)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种研究⽅法,是运⽤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种定性研究⽅法。
该理论在社会学领域产⽣了极⼤的影响,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研究⽅式”及“质化研究⾰命的最前沿”。
扎根理论研究法弥补了质性研究只偏重经验传授与技巧训练的弱点,提供了⼀套明确、系统的策略,以帮助研究者思考、分析、整理资料,挖掘并建⽴理论。
1扎根理论溯源扎根理论的产⽣有其不同的学术渊源,具体说来,分为以下层⾯:第⼀,量化研究的单⼀性。
受⾃然学科研究范式的影响,社会学研究者对具有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调查⽅式、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量化研究亦⼗分青睐。
然⽽,⼤部分量化研究,其资料收集是研究者的⾃我报告,是⼀种简介的、被动的⾏为测量⽅式,⽆法真正洞悉社会现实中⼈们的⾏为,使得资料流于表⾯化、简单化,难以深⼊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也⽆法解读回答者具体、细腻的⽣活场景。
第⼆,质化研究的限制性。
为了解决量化研究中的“强迫选择”、“削⾜适履”等诸多问题,质性研究⽅法沿着另⼀条路径进⾏探索,即通过尽可能全⾯、直接的观察及访谈,收集具体、详细的质性资料,获得效度较⾼、更为可靠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理论、发展解释模型。
当然,质化研究也存在着若⼲限制,如研究的信度偏低,偏差不易察觉,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化、通则性程度较低等,使研究局限于“此时此地”的诠释。
第三,美国的实⽤主义,尤其是杜威、⽶德、⽪尔斯的实⽤主义思想。
实⽤主义强调⾏动的重要性,注重对问题情境进⾏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法。
强调理论应当来源于实践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反对空洞、抽象的理论。
第四,符号互动理论。
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50年代,假设⼈们运⽤共享的符号(如语⾔、服饰、⼿势)通过社会交往、互动交流以建构现实。
扎根理论研究法 全面介绍 ppt课件
2021/2/5
39
• 修改早期的草稿——建构论证 填写如下内容: 我在此处的论点是_______; 我的论证是_________; 支持这个论点的材料是_______.
2021/2/5
40
• 修改早期的草稿——建构论证 有助于发现论点的一些问题: 希望读者怎样理解过程或分析的意义? 为什么它是最重要的? 告诉读者你想做什么?为什么告诉这些? 主要观念与哪些句子或段落结合在一起?
聚集
关注今天。 放弃对未来的设想。 管理自己情绪。 降低生命威胁。
2021/2/5
23
轴心编码:关联式登录(并非必要)
• 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 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
如因果、时间先后、语义、情境、差异、 对等、结构功能、过程等关系。
2021/2/5
24
• 轴心编码回答的问题 哪里 为什么 谁 怎样 结果如何
的
步
确确选选核核心心概概念念类类属属
骤
建建立立类类属属间间的的系系统统联联系系
2021/2/5
22
• 我非常担心约翰(乔伊丝 的丈夫,患有威胁生命的 心脏病,还没退休就在三 年前失去了工作)…由于 这些压力,很难…再去专 心做我今天能做的事情。 我过去常常展望未来,现 在不行了;它(中风)让 我不安。现在我不得不过 一天是一天,否则我就活 不下去。
2021/2/5
45
• 考虑理论框架 解释你的概念逻辑和方向; 关注主要观点; 介绍之前的理论工作; 定位与已有理论有关的新扎根理论; 解释原创概念的重要性; 使其适合写作任务和读者。
2021/2/5
46
2021/2/5
43
裂变与重构:汶川地震震后重组家庭亲子代际关系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65裂变与重构:汶川地震震后重组家庭亲子代际关系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裂变与重构:汶川地震震后重组家庭亲子代际关系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陈杲然 程慧子 邓鑫(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2008年汶川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导致大量震后重组家庭的出现,亲子代际关系作为家庭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家庭和谐和子代成长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对震后重组家庭成员进行深度访谈,并发现生活照料、情感交流、经济支持、认同感、子代关系、家族因素、重组方式对震后重组家庭亲子代际关系具有影响,并在这几个主范畴中形成了故事线,尝试提出“微观—宏观”震后重组家庭亲子代际关系影响因素模型。
关键词:震后重组家庭 亲子代际关系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065-03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2018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失去配偶的家庭,在震后重新组建家庭形成震后重组家庭(南香红,2008)。
但在重组后震后重组家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困难(胡晓萍、何光伟,2014)。
而亲子代际关系作为家庭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同时子女问题也成为重组家庭再破裂的主要因素(徐金奎,1988)。
探究影响震后重组家庭亲子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分析震后重组家庭的重要环节,也是震后家庭重建中需要长时间关注的问题。
中国关注震后家庭的研究始于唐山大地震,主要关注了震后重组家庭的特点及其不稳定性等方面(徐金奎,1988)。
汶川地震以后中国关于震后家庭的研究逐渐增多,震后重组家庭(徐金奎,1988;胡晓萍、何光伟,2014);再生育家庭(王群,2015;刘云,2016)和失独家庭(彭迪,2013)成为研究重点。
但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较为宽泛,并没有深入到家庭研究的具体细节上。
同时震后重组家庭也面临着再生育等问题,前人在研究中并未从综合性的角度去探究。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引言: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理论生成的方式从数据中建构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概念和理论。
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扎根理论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随着对质性研究的重视和应用的普及,扎根理论的运用也逐渐增多。
本文通过探索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深入探讨其局限和发展方向。
一、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1. 量化与质化研究的结合在中国教育研究中,传统上更偏向于使用定量研究方法,而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
近些年来,中国教育研究领域逐渐开始将定量和质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借助扎根理论来深入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
这种结合使得研究者能够从定性数据中获取更全面、深入的信息,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文化和背景的考量在中国教育研究中,考虑到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扎根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教育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通过定性或定量研究无法完全解释。
扎根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认识到教育现象的多样性,并将其考虑在内。
同时,扎根理论以开放性和灵活性为特点,能适应不同的研究环境和文化背景,保持了研究的多样性。
3.理论的生成与修改扎根理论以数据为出发点,通过不断比较、归类和综合数据,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概念和理论。
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研究者逐渐意识到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理论。
因此,研究者通过与实际数据的对话,逐步生成、修订和完善理论,使其更贴近实际情况。
二、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局限性1. 可靠性和效度的问题尽管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但一些研究者对其可靠性和效度提出了质疑。
由于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生成过程,容易使得研究结果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可重复性。
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素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第14卷第6期V ol.14No.62023年12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Dec. 2023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素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张之剑(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然而在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不足,创业者们需要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指导,针对创业导师如何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参与指导,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大学生等问题,研究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研究方式,对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导师综合素质模型进行研究,形成了创业导师综合素质—创业大学生素质—创业行动的创业导师指导路径“弓箭”模型:创业导师个体素质是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内在基础,创业导师的资源是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外部条件,创业大学生素质通过创业导师的综合指导得到全面提高,导师综合素质为创业大学生及团队赋能,并有效推动创业行动。
研究提出,应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学生团队的特点,优化创业导师人才库,创业导师应在大学生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方式及内容,保障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创业导师的参与程度,政府、高校、企业应共同促进创业导师素质成长。
[关键词] 创业管理;弓箭模型;扎根理论;创业导师素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6−0131−10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在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足,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高校创业者们非常需要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指导,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高校创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中的创业导师的功能与作用也更为突出。
创新与创业教育、创新与创业实践都离不开创业导师,合适的创业导师是大学生创业的助推器,能够在大学生项目选择、产品设计与打造、企业落地的创业流程中提供指导与支持。
扎根研究的名词解释
扎根研究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一种名为“扎根研究”的方法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那么,什么是扎根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个概念,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扎根研究,英文为Grounded Theory,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斯(Barney G. Glaser)和安塔雷斯·斯特劳斯(Anselm L. Strauss)于1967年共同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
扎根研究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不受理论预设束缚的定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根据实地研究所得的数据自动生成理论。
扎根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扎根”(Grounded),也就是说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必须基于实际观察和收集到的数据。
与传统研究方法不同的是,扎根研究不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之初就有明确的研究假设或理论框架。
相反,扎根研究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分析数据,逐渐发展出一种具有理论价值的解释模式。
扎根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开放编码、选择编码和已编码资料的比较整合。
在开放编码阶段,研究者通过对数据的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逐渐辨识出其中的关键性概念,将其进行分类和编码。
在选择编码阶段,研究者会对最具代表性的编码进行选择,并构建一种较为系统的分类体系。
最后,在已编码资料的比较整合阶段,研究者会对已经浏览和编码过的材料进行整合和概念的比较,进一步提炼出理论的核心观点。
扎根研究的优势在于其对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扎根研究要求研究者从实证数据出发,通过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整合,逐渐开发出一种符合实际的理论框架。
相对于传统研究方法,扎根研究更加注重理论的生成和发展,而不仅仅是检验或验证已有的理论假设。
这种理论的生成过程可以使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
然而,扎根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扎根研究对研究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整合能力。
其次,扎根研究在采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性,尤其是在编码和整合阶段,研究者的个人偏见可能会对数据的解释产生影响。
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
索性研究
张英杰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5)005
【摘要】如何提升创业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选取浙江省高校为典型案例,采用扎根理论对案例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进行纵向研究,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构建了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模型,确定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基础平台建设与大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影响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六大因素.最后从开发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构建创新创业实践载体群以及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建议.
【总页数】8页(P60-67)
【作者】张英杰
【作者单位】台州学院,台州 3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
【相关文献】
1.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J], 张英杰;
2.企业孵化器知识服务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一项探索性研究[J], 李文博
3.集群情景下企业知识网络演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J], 李文博;林云;张永胜
4.我国旅游业线上与线下企业的竞合理论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J], 钟栎娜; 张小亚; 谢廷宇
5.复杂性理论视角的学术评价理论建构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J], 陆红如;阮选敏;成颖;陈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 Exploratory Study about Incubating Spin-off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A Case about Thunderobot Company Incubated from Haier Group LI Zhigang1 XU Chenhe1 YUE Guolin2 (1.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Shandong,China; 2.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China)
尽管学者们围绕公司创业和裂变创业得出 了很多颇具 价 值 的 理 论 成 果 ,但 两 个 领 域 基 本 都是独立开 展 研 究,缺 乏 针 对 母 体 企 业 通 过 孵 化机制支持裂变新创企业创建及成长的系统考 察和深入 研 究。 在 实 践 中,虽 然 转 移 母 体 企 业 资源、断绝与母体企业关系 、与母体 企 业 同 质 竞 争的裂变创 业 活 动 比 较 普 遍 ,但 基 于 母 体 企 业 孵化,从公司 创 业 跨 越 到 裂 变 创 业 的 成 功 实 践 已经出现,这 为 理 论 研 究 提 供 了 鲜 活 的 案 例 素 材。本研究以 此 为 基 础 展 开 探 索 性 研 究 ,深 入 剖析孵化型裂变创业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关系 等问题。
and the formation of start-ups.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ubating spin- off entrepreneurship are presented at the end.
Key words:Haier Group;theoretical model;incubating spin-off entrepreneurship;grounded the- ory method
第 13 卷 第 7 期 2016 年 7 月
Chinese 管Jo urn理al of学 M a报nagement
Vol.13 No.7 July.2016
DOI编 码 :10.3969/j.issn.1672-884x.2016.07.003
当前,我国的创业实践非常活 跃 ,创 业 热 潮 持续涌现。然而,无论是大公司还 是 小 企 业 ,都 难免在创 业 过 程 中 遭 遇 纷 繁 芜 杂 的 挑 战 和 难 题。一方面,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 与 创 业 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如何培育员 工 的 创 新 与 创 业 能 力 、如 何 支 持 员 工的创新与 创 业 行 为、如 何 管 理 不 断 创 新 且 日 益多元的内 部 业 务,这 是 众 多 试 图 通 过 转 型 升 级和内部创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所面 临的共同挑战;另一方面,如何打破 创 业 资 源 不 足、商业模式 不 定、合 法 性 欠 缺、生 存 及 成 长 绩 效差等创业 魔 咒,这 是 广 大 新 企 业 创 建 者 无 法 回避的 发 展 难 题。如 何 一 并 有 效 解 决 以 上 问 题?如果能够 搭 建 衔 接 机 制 ,有 效 整 合 公 司 创 业和裂变创 业,推 动 公 司 内 部 创 业 活 动 外 化 延 伸,那么就可以放大母体企业的孵 化 效 应 ,拓 展 新创企业的 发 展 空 间,实 现 母 体 企 业 与 新 创 企 业的双赢 发 展。 换 言 之,公 司 创 业 是 现 有 企 业 内部的创业 活 动,裂 变 创 业 是 脱 离 母 体 企 业 的 创业行为,孵 化 型 裂 变 创 业 则 充 分 体 现 了 二 者 的有机融合:这 种 全 新 的 创 业 模 式 既 可 以 实 现 母体企业的 持 续 发 展,又 能 够 推 动 新 创 企 业 的 成功生成。
裂变创业 现 象 被 描 述 为 “创 造 性 破 坏 ”,作 为一种独特 的 新 企 业 生 成 方 式 ,指 个 人 或 团 队 离开母体企 业 创 建 独 立 的 新 企 业 的 过 程 ,该 过 程具有人力资源转移 、关系网络延 伸、经 营 绩 效 传承等显著 特 点,体 现 了 新 创 企 业 与 母 体 企 业 之 间 错 综 复 杂 的 嵌 入 关 系 。 [13] 与 一 般 创 业 活 动 特别关注市 场 机 会 和 资 源 整 合 不 同 ,裂 变 创 业 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是母体企业的资源优势, 其创业决策的焦点是如何充分利用创业者的先 前经验、如何 使 母 体 企 业 的 价 值 得 到 最 大 化 发 挥。进而,裂 变 型 新 创 企 业 往 往 寻 求 不 同 于 母 体企业的战 略 定 位,以 便 在 与 母 体 企 业 差 异 化 和 区 隔 化 的 过 程 中 实 现 创 新 发 展 。 [14]
1 研 究 背 景
自20世纪 70 年 代 以 来,公 司 创 业 开 始 受 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公司创业关注大公司和 成熟企业的 变 革 与 创 新 问 题 ,是 企 业 在 运 营 过 程中所表现出的为鼓励创新和承担可预期风险
所 采 取 的 行 动 。 [1] 近 年 来 ,随 着 全 球 竞 争 加 剧 和环境不确 定 性 增 强,公 司 创 业 逐 渐 成 为 学 术 研究的热点 话 题,人 们 普 遍 认 为 公 司 创 业 是 企 业 提 高 各 个 层 次 经 营 表 现 的 合 法 路 径 。 [2]
· 972 ·
基 于 扎 根 理 论 方 法 的 孵 化 型 裂 变 创 业 探 索 性 研 究 ——— 李 志 刚 许 晨 鹤 乐 国 林
以提供就业 机 会、加 速 技 术 创 新 并 推 动 经 济 社 会发展,但与既有企业相比,却经常 面 临 资 源 供 给 不 足 、商 业 模 式 不 成 熟 等 新 进 入 缺 陷 。 [3] 有 别于白手起 家 式 创 业,以 员 工 离 职 为 基 本 特 征 的裂变创业 是 一 种 独 特 的 新 企 业 创 建 方 式 ,是 识别和开发 创 业 机 会、跨 组 织 转 移 创 业 资 源 的 有效 途 径 。 [4] 裂 变 创 业 具 有 一 定 的 创 业 启 动 优 势,相对容易 克 服 创 业 初 期 可 能 遇 到 的 新 进 入 障 碍 。 [5]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孵化型裂变创业探索性研究
———以海尔集团孵化雷神公司为例
李 志 刚1 许 晨 鹤1 乐 国 林2
(1.中 国 海 洋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2.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商 学 院 )
摘 要 :公 司 创 业 是 现 有 企 业 内 部 的 创 业 活 动 ,裂 变 创 业 是 脱 离 母 体 企 业 的 创 业 行 为 ,与 单 纯 的 公 司 创 业 和 一 般 的 裂 变 创 业 相 比 ,孵 化 型 裂 变 创 业 放 大 了 母 体 企 业 的 孵 化 效 应 ,拓 展 了 新 创 企 业 的 创 新 空 间 ,实 现 了 母 体 企 业 与 新 创 企 业 的 双 赢 发 展 。 基 于 理 论 抽 样 ,以 海 尔 集 团 孵 化 雷神公司为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探索 性 挖 掘,提 炼 出 母 体 企 业 孵 化、研 发 团 队 组 建、商业模式形成、裂变动机产生和 新 创 企 业 生 成 5 个 主 范 畴,在 此 基 础 上 构 建 出 涵 盖 以 上 5 个要素的孵化型裂变创业理论模型,并从母体企业 作 用、新 创 业 务 影 响、创 业 驱 动 因 素 等 方 面 进一步识别了孵化型裂变创业的主要特征。
与 公 司 创 业 不 同,新 企 业 创 建 活 动 是 创 业 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命题。尽管新创企业可
收 稿 日 期 :2016-0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572186);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15BGL023);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单列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56404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 划 研 究 基 金 资 助 重 点 项 目 (13BJLJ03);山 东 省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研 究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14CGLJ39)
为 了 促 进 公 司 内 部 创 业,企 业 需 要 培 养 和 发展内部创 业 环 境,为 创 业 者 提 供 技 术 和 资 源 支 持 ,创 建 有 利 于 创 业 的 内 部 制 度 。 [11] 大 型 企 业日常运营 及 其 公 司 创 业 的 过 程 ,同 时 也 是 内 部员工培养和潜在创业者孵化的过程。潜在创 业者的创业 能 力 一 旦 孵 化 完 成 ,就 很 有 可 能 在 外部环境和 个 性 特 质 (这 两 个 因 素 会 影 响 创 业 意愿和创业 动 机 )的 匹 配 和 支 持 下 转 化 为 真 正 的创业者,其创业过程由“大型企 业 创 业 孵 化 — 潜在创 业 者 能 力 培 养—创 业 者 离 职 创 建 新 企 业”3 个 步 骤 组 成 。 [12] 2.2 裂 变 创 业 相 关 研 究
Abstract: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nternal activity within the existing enterprise,and spin-off entrepreneurship is a behavior apart from the parent enterprise.Compared with them,the in- cubating spin-off entrepreneurship can enlarge the effect of incubation and expand the innovation space,realizing the win-win development.Based on theoretical sampling,the study refines five main categories by using grounded theory,i.e.,the incubation of parent enterprises,the foundation of re- 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the creation of business models,the occurrence of spin-off mo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