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
汉武帝大一统说课
上天是万物的主宰—万物要统一上天 皇帝是天的儿子——国家要统一于皇帝
汉武帝大一统的含义:是指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 想军事等各个方面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国家在思想上要统一于儒家思想
秦长城
西汉实行和亲外交政策后,仍然 不能阻止匈奴的入侵,假如你是当时 的军事大臣,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汉与匈奴三大战役
西 汉 达 到 鼎 盛 时 期
1、连
线
晁
错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削夺王国封地 主张实行“推恩令”
主父偃 董仲舒
2、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及你对汉武帝的了解 说一说:汉武帝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查阅、收集 资料,写一篇评价汉武帝的小论文,题 目自拟。
初中历史课课时较少,教学任务相当艰巨,加上 家长和学生大都不重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比较 尴尬的地位,如何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历史,提高历史 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是我在今后
重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颁布推恩令的作用及大一统的含义 解决方案: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出 重点和突破难点,具体情况将在教学 过程中阐述。
教学选择 (一)问题探究法 发 挥 教 师 主 导 作 用 突 出 学 生 主 体 地 位
学法指导 (一)自主探究法 (二)合作交流法 (三)看图说史法 (四)情感体验法
维颁布有 何高明之处?
减少分封阻力,诸侯王也不好抵制
规定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外,还可以把
不费一兵一卒,削夺王国的实力
王国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建立许多诸侯国。侯国
其他诸侯子弟享受到皇帝的恩泽,甘 归中央统辖郡的管辖,封号由皇帝制定。 心服从中央的管束
面对百家思想活跃,思想领域不 统一的现状,假如你是西汉的思想大 臣,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来统一思想?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过程与方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
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见课件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一、休养生息奠基础1、西汉的建立(前202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措施:采取宽松政策,减免赋税作用:经济逐渐恢复3.文景之治:经济恢复发展二、宏韬伟略创盛世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找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三大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结合视频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
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2、削弱封国势力教师首先简单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结合课本75页“西汉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图,引导学生自学“推恩令”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加以说明:第一,说教材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课前面承接着秦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后面是秦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更加印证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2.说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一系列推进大一统的主要史实,通过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②能力目标:能够科学运用唯物史观,较为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本着七年级历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这是中国古代史这一学习板块的重点。
②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4.说教材的处理由于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事实相结合,做到讲理论用事实来说明,讲事实事例要从中引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事实生动,而且详略结合,对待教学难点不一定要多讲,而是可以举更多生动地事例来加以说明说透。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二,说教法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以史鉴今,鉴往知来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得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目组成,分别从思想文化和政治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使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
(三)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而闻名于世,也是从秦汉开始的。
如果说,秦开创了统一国家的模式,那么汉则是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突出特点发展纵深的典型朝代。
而本课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进一步扩大版图,发展和巩固大一统事业的皇帝——汉武帝。
所以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以后古代史的学习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②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三、说重难点本课的中心内容是汉武帝如何推进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因此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其作用。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难点: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四、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有限,但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了解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史论结合、全面并客观分析的方法和态度。
通过对第14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等概念有初步理解,但七年级学生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理论兴趣不大,应将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种形式的途径教授清楚。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修改稿1)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武进区奔牛初中学赵军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而闻名于世,也是从秦汉开始的。
如果说,秦开创了统一国家的模式,那么汉则是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突出特点发展纵深的典型朝代。
而本课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发展和巩固大一统事业,进一步扩大版图的皇帝——汉武帝。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的重要内容。
本课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目组成,分别从思想文化和政治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使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出认同与评价。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对秦始皇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史实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此课的有关概念时已不生疏。
初一学生们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理论兴趣不大,应将枯燥的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种形式的途径讲授清楚。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标要求本课完成“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史实,评价汉武帝”的任务。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其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发展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力求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研讨关系。
本节课采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思考讨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研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适当的加以指导。
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稿)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讲述的汉武帝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是中华民族巩固统一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汉历史上更是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文内容丰富,史料详实,但历史专业术语较多,头绪杂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理清主线,突出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
2.掌握汉武帝实施“大一统”的具体措施,评价汉武帝3.学以致用:汉武帝的治国方略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三、说学情初一学生对中国古历史的学习既充满了好奇,有感到学习上的陌生和困惑,其主要原因,古代历史久远,缺乏对中国古代历史时代特征认知的理论水平和认知上的距离,加上本课的名词、概念较多,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例如:王权、皇权、刺史制度、太学、博士、和亲、西域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把握教学的兴趣点、时代热点、深入浅出、尽可能缩短与教材、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多种信息、多种手段给学生以感受和感性认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是秦汉时期的重点。
西汉初年历经六七十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已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以他的雄才大略从各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的措施。
在众多内容中,“汉武帝改革”是重点中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的改革。
2.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武帝顺应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是汉武帝对边疆治理的突出三个历史功绩: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和西南设郡县。
3.能力提升点:对汉武帝功过的评价和昭君出塞的认识,它既是课标要求,也是形成学生原生态认知的重要学习过程。
五、说教学理念1.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需求。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
法官教师好,我来自西安西光中学历史教师焦鹏,我说的课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书,第三单位第十五课教授汉帝推进统一模式。
我的教学班分为四个环节,即:一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和过程;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四,教学评价。
以下是我班级的第一部分。
n第一,教学思想和目标n1,教学哲学n与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征相结合。
本课的设计是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注重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同时成为学习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过程。
教学内容重点关注学科内部的整合,加强学科内容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独立思考。
评价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n2,教学目标历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人文素质,这些基本的人文素质应渗透到每日三维教学目标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①知识和能力,②过程和方法,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帝皇帝100,独家儒学,推进,加强监督制度等历史事实,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代巩固历史成就的巨大成功;学生分析历史数据和历史比较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初步学习使用历史资料。
在分析由教师课件展示的教材和历史资料提供的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历史资料是理解历史并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实现原始资料的重要方式。
⒉通过历史故事知识和基于历史数据的设计,以及秦煌汉吴对比,学习历史经验,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
⒊通过历史故事,历史资料和历史人物的感情分析成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历法 历史人对同情的理解(陈寅克语),然后实现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
⒋通过课堂测试,从生活的经验中学习,了解方法的历史事件。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
教材主要内容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主要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主要成就。
2.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创新举措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地图、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为学生课堂讨论做准备。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主要成就,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与分析,重点阐述汉武帝在各个方面的创新举措及其意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进行课堂实践。
7. 布置作业2)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创新举措对西汉王朝的影响。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国家统一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农业生产军事:反击匈奴,巩固边疆思想: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教材内容,简要概述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包括: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农业生产;反击匈奴,巩固边疆;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1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说课人:34中学郑锦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请老师们指导。
第一方面是说教材分析首先说本课内容、地位及课标要求。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讲述的是汉武帝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的思想上、经济上的措施)在历年的中考里常有体现。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和作用。
知道汉武帝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
其次,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评价汉武帝,理解大一统局面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汉武帝面临的烦恼”“推恩令妙在何处”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重要作用。
再次,根据课标内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于重点、难点突破处理上,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结合视频、图片等的播放与展示,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加上教师的强调说明,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内容;在难点上,适当点明事件的关键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二方面是说教法分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形成的特点,结合本课内容,我将运用直观演示、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共5篇]
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共5篇]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七年级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 “诸子百家”核心观点, 深入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汉武帝这位有着宽阔胸襟、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人格 魅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
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
2)思想上:
儒术独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第一步 设置问题 第二步 学生展示
第三步 教师点拨
第一步 1、含义 2、措施 3、影响
设置问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二步 学生展示
“诸子百家”核心 观点展示
(六)、课后作业
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 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 第一个鼎盛局面,但在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 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
七、板书设计
王国依次递封,诸侯王封地 越来越小 政治:实施推 巩固了中央集 恩令 权 夺爵除国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大 思想:罢黜百 提高了儒学的 一统王 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思想地位 儒士进入官僚队伍 朝 建立刺史制度
(二)、展示预习成果(5分钟)
本节课之前,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对本课内 容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吧!
(三)、探究新知(15分钟)
1、推恩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盐铁专卖
推恩令
1)政治上: 政治上:“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稿
初中历史《汉武帝的“大一统”》教案一、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设内、外朝,颁布推恩令,分州设刺史,废旧币铸五铢,收回盐铁专卖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二派张骞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等史实。
通过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收集、复习比较、问题牵引、阅读回答、讨论交流、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并学会运用比较法评价秦皇与汉武的历史影响。
从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领悟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而政治方面的改革是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又是中央集权得以巩固的重要保证。
儒家思想从汉武帝起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既对创建封建文明起了促进作用,也使封建帝王保存了独裁专制统治,应辨证地评价受其影响的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对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评价汉武帝。
三、教案特色说明1、本课组织形式丰富多彩。
课前布置问题、收集查阅资料、编演小品,课中活动有角色表演,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辩论,学生自谈收获,智慧解囊等,为改变学生被动听讲局面创造了条件,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2、设置了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辩论题和作业题(解智囊),调动了学生思维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无疑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形象示意的板书设计,既注意了本课知识要点的概括,又便于与前课知识进行联系对比,对学生理解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迁移有激活作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处于童年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心理上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求知欲、表现欲都比较强。
《大一统的汉朝》说课稿
《汉武大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琊川中学黄开颜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汉武大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这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章“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
同时对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导学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
并在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改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到汉武帝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开疆拓土等方面。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通过学习该课,学生将了解到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和对帝国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说教材本课是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12课,主要内容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汉武帝的统治时期,了解他的政策和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于帝国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对于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和对帝国的巩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但是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辅助材料的帮助,逐渐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和对帝国的巩固措施,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和对帝国的巩固措施,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同时,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活动1. 展示一幅描绘汉武帝时期的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人物、建筑和场景,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事件?”3.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汉武帝时期的治理方式和对帝国的巩固措施。
第二环节:知识讲授1.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介绍汉武帝的治理方式和对帝国的巩固措施。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78页,主题是“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1. 讲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推行儒学教育等。
2. 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意义,包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3. 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意义,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相关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意义。
难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物图片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意义。
5. 随堂练习: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1. 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推行儒学教育等。
2. 意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3. 影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和意义。
2.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有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推行儒学教育等。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专家解读等。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设置历史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杰出的皇帝。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统治时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措施,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原因和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最新初一历史说课稿汉武帝“大一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最新初一历史说课稿汉武帝“大一统”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
编辑了最新初一历史说课稿汉武帝大一统,欢迎阅读!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2、本课地位
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说课稿
学科:历史说课课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姓名张爱秀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加以说明:
第一,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课前面承接着秦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后面是秦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更加印证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此外,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以至明清中央集权达至鼎盛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一系列推进大一统的主要史实,通过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②能力目标:能够科学运用唯物史观,较为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七年级历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这是中国古代史这一学习板块的重点。
重点依据:只有掌握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进行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
②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难点依据: 理解这点较为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的象征。
4.说教材的处理
由于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对待教学重点,我采取理论和事实相结合,做到讲理论用事实来说明,讲事实事例要从中引出所要说的理论,理论通俗,事实生动,而
且详略结合,对待教学难点不一定要多讲,而是可以举更多生动地事例来加以说明说透。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历史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以史鉴今,鉴往知来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得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4)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因此,
(5)启发式: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在思维上下了点功夫,根据认知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老师启发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的教学法,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独特的思维火花。
第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可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此外,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第三,说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或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影视片断,指出图中或剧中的人物就是汉武帝,简单介绍汉武大帝生平,提问:见证鼎盛王朝,功勋卓越的汉武帝为什么总有他无穷无尽的烦恼?使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所要讲述内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然导入新课也可以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问,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引导生积极思维。
这样设计的依据:概括了旧知识,引出了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知道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总之,这是历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新课(18分钟)
先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内容,并将重点内容在课本上做出标记,自学前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汉朝刚建立是国情如何?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现实,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文帝、景帝又采取了那些措施呢?作用如何?
3、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是什么?措施有哪些?
4、为何汉武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儒术”还是孔子的儒术吗?
5、汉武帝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6、推恩令的巧妙之处?
7、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如何?
自学完成后,由学生自己选择回答。
后指导:
(1)文景之治(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并讨论: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多媒体图片)师:文帝、景帝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
得显著的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过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武帝。
(多媒体图片)(2)汉武帝的大一统(板书标题)
学生自学并讨论:看书并结合自己所熟知的有关汉武帝的历史小故事思考汉武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汉武帝为什么够实现大一统?(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从学生回答中提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多媒体)〔说明〕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结合已学过知识进行思考,并利用熟知的历史小故事进行知识的迁移。
这样的学习方法便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让他们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积累学习的方法。
小品:学生先在小组内分别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再推荐小组表演。
师:从他们的表演中,你知道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吗?汉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教育的呢?(视频)小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说明〕利用小游戏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老师也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知。
与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索着、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与学生也成为协同的学习者。
这样便发挥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同时,顾前面的知识,同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对本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印象。
小结: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并且在其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扮演了十分正统、重要的角色。
(多媒体)
动脑筋: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重在学生理解汉武帝对董仲舒的重视和尊敬)
过渡:汉武帝的大一统,除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还实行监察制度。
(3)监察制度(板书标题)
自学。
你能行:你能给大家讲讲监察制度吗?
3.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1)汉武帝年号纪年,使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年表。
(2)归纳总结(通过比较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以达到对本课所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4.板书设计(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
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强化监察制度
地方设立刺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
5.布置作业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运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地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