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浓郁民俗年 烟台过年风俗一览
山东人过春节的风俗
山东人过春节的风俗山东人过春节的风俗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各个省份和地区,春节的庆祝方式与风俗也都各有不同。
那么,针对山东人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呢?一、大年初一在山东,大年初一便是观赏龙舞表演的日子。
龙是代表吉祥如意的龙舞在这一天是不可缺少的。
此外,山东也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习俗。
比如用茶叶为长辈倒茶、清洗家里的瓷器和铜器,向亲朋好友祝贺新年、询问身体等等。
这些都体现了山东人重视祖宗文化和人际交往的风俗特点。
二、年货和食物在山东,年货和食物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它们丰富多样,而且有一些具体的区域风味。
其中,吃饺子的风俗是一定少不了的,因为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最为普遍的食物之一。
而山东的饺子则以肉馅、虾仁和蛤蜊等为特色,另外还有煮鱼、鱼丸、爆炒虾、烤串等都是山东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美食。
三、宗教活动与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人变化兴趣的宗教活动是相对会更多一些。
作为儒家学说的发源地,山东的宗教风俗和习惯多由儒家思想和一定的佛教元素组成。
所以,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寻找一些祖先墓地,以祭祀祖先、割祭牲等方式展开祭祀活动。
四、杂耍表演山东人的春节庆祝活动更具有娱乐性。
在过年期间,许多人都会参观一些杂技、相声和魔术表演,包括外来的表演者和本地的人才。
这些表演的形式多样,例如骑电戏、做杂耍等等都是传统的节日节目。
五、社交活动山东人喜欢进行社交,而春节是他们闲暇娱乐的好时光。
在过年期间,人们常常会举行宴席和聚餐,甚至是到一个地方参加围炉夜话。
此外,人们还会给对方送上健康和新年万事如意的祝福,并在年初一、二以及十五等时段,一起赏花灯、放烟火,渡过独特的春节夜晚。
六、新年的传统游戏草牙、踩高跷、赛马、跑滚球等是山东特有的传统游戏,在春节期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常是在小广场或者小径道上玩这些游戏,以增加开心的时间,并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总之,山东人的春节风俗具有丰富多彩、娱乐性强、尊崇祖先和团家之情的特点,而这些风俗也无疑展现了山东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关于山东风俗
关于山东风俗山东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山东的风俗习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以下是关于山东风俗的介绍。
一、传统节日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山东人最喜欢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等。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春节习俗,比如在济南,人们会在除夕夜吃“莲藕糕”,在烟台,人们会在初一早上吃“海蛎子”。
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的日子。
在山东,人们会到祖坟上扫墓、烧纸钱、祭拜祖先。
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比如在济南,人们会在清明节吃“蒸饼”。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在山东,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端午节习俗,比如在烟台,人们会在端午节吃“麦饼”。
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在山东,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中秋节习俗,比如在济南,人们会在中秋节吃“芝麻糖”。
二、婚俗习惯1.婚礼仪式:山东的婚礼仪式比较隆重,一般都会在宾馆或酒店举办。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上传统的婚礼服装,并进行拜堂、敬酒、交杯酒等仪式。
2.婚礼习俗:在山东,人们在婚礼上会有一些特别的习俗,比如新娘要在门口敲锣打鼓,新郎要在门口接新娘,新娘要在门口撒喜糖等。
3.婚礼酒席:在山东,婚礼酒席一般都会有很多菜肴,比如海鲜、烤肉、炒菜等。
此外,还会有一些特别的酒水,比如“三杯一猜”、“一口一碗”等。
三、饮食文化1.鲁菜:鲁菜是山东的代表性菜系之一,以其鲜美、清淡、爽口的口感而闻名。
鲁菜的代表菜品有“烤鸭”、“红烧肉”、“葱爆海参”等。
2.烟台海鲜:烟台是山东的一个海滨城市,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闻名。
烟台的海鲜菜品有“烤海参”、“烤扇贝”、“海鲜烩面”等。
3.济南小吃: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以其丰富的小吃而闻名。
济南的小吃有“糯米糍”、“煎饼果子”、“油炸酱饼”等。
龙口年俗
■二十三,辞灶天农历腊月二十三,习称小年。
这一天,家家要“送灶王爷上西天”,俗称“辞灶”。
现在人们一般在灶台前供一碗蒸熟的黄年糕(用糯小米做的年糕),据说这年糕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后不说人间的坏话,供的时候嘴里还要念:“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从腊月二十三日起,讲话就要特别讲究,比如下水饺时,如果饺子破了,不能叫破,说“饺子挣了”,预言来年挣大钱。
■二十四,拉大字大字,就是春节时贴的门对子上的字。
农历腊月三十,家家都有贴春联的习俗,就连学校、商号、机关、庙宇、祠堂(家庙)等公共场所也要贴对联。
旧时,农村有文化的人较少,过年往往请私塾先生拉对子。
龙口市区卖对子的摊位集中在日本领事馆南面的宝善街上,与卖年画的画棚子紧邻,一副副对联悬挂墙上,在风中抖动,似跳跃的一簇簇火焰,煞是好看。
■二十五,做豆腐腊月里,龙口几乎家家都要做一包豆腐,因“腐”与“福”谐音,农家自制豆腐自然有祈福之意。
做豆腐,要提前一天晚上把黄豆泡上。
农家磨豆子,或使用自家拐子磨,或借用豆腐坊的水磨。
磨出的豆浆兑水,放到锅上淋。
之后,加火烧开锅后,舀到泥盆里。
接下来,到了做豆腐的关键环节———加卤水。
农妇们将买来的黑黢黢的卤水块化开,一边用勺子舀到泥盆里,一边不停地搅拌,直到水浆分离、汤变得清晰。
卤水加得合适,豆腐软、嫩、滑,口感好。
正月里是豆腐大显身手的好时候。
家家户户用白菜、豆腐、宽粉条、肉片做成一道丰盛大餐来招待亲朋。
豆腐的做法不同,风味各有千秋,有砂锅豆腐、虾酱炖豆腐、雪里蕻炖豆腐等等。
吃素的人家,更是推崇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到了年根底下,百姓家家拐着个小篓,到肉摊上去采办年肉。
那时,按照买卖双方都认同的消费准则,除猪头、四蹄、内脏外,其余部分连骨头带肉一块卖。
猪前槽肉内含前蹄腿骨,后肘肉内含后蹄腿骨,前蹄腿骨通常被估为七两重(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后蹄腿骨通常被估为八两重,故有“前七后八”之说。
龙口民间有句老话———“剁馅的包子,沙(音)馅的饺子”。
蓬莱民俗
蓬莱民俗节日习俗1、春节春节,俗称“过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旧时,“腊八”(腊月初八日)一过,家家户户即开始筹备过春节。
“辞灶”(腊月二十三)以后,将室内外彻底打扫一遍,称为“扫灰”。
然后,开始蒸饽饽。
做年糕、炸丸子、做“太阳饼”和“圣虫”等面食。
腊月二十八、九,贴“门对子”(春联)、年画。
腊月三十设供桌,挂家谱,于院内搭天地棚,包水饺,“栽谷”,在院内放木桩,撒谷草(意为给回家过年的祖宗栓马、喂马)。
此曰中午设家宴,吃米饭,晚饭吃水饺。
夜晚“守岁”(不睡觉)。
初一凌晨,穿新衣,摆供品,点烛烧香焚纸,放鞭炮,“接神”(于衙门之外,按一定方位烧香焚纸,接神进门),然后到祠堂拜祖先,到本族及邻居家拜年。
初一早饭吃隔年水饺(腊月三十包的),部分水饺里包有钱(硬币)、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
初二,到姥姥家拜年,晚上“送神”出门。
初三,到岳父家拜年。
此后数日,亲朋互拜,一般中午皆设宴款待。
春节期间,大部分村庄都办秧歌、排演戏剧。
旧时,农村有“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之说。
建国后,过春节仍沿旧习,但封建迷信礼俗基本废除。
2、人七日正月逢七为人七日,人们以此日天气晴朗预卜身体状况:晴则身体健康,阴则多灾多病。
初七为“小人七日”,预卜儿童;十七为“中人七日”,预卜中年人;二十七为“老人七日”,预卜老年人。
此日早饭吃糕,午饭吃面条。
3、渔灯节渔灯节系流行于县内山后初家、山后陈家、山后顾家、沙窝孙家、山后李家为正月十三,山后陈家、山后顾家、芦洋为正月十四。
届时,渔民纷纷给龙王庙送灯、上供、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
建国后龙王庙渐废,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近年又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4、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俗称“过十五”。
旧时,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或豆面做成许多小油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庙宇点燃,称为“送灯”。
胶东年俗风俗过年
胶东年俗风俗过年胶东年俗?事历(1)——蒸年糕,年年高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以往,主妇们大约自腊月初八后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北方的年糕或蒸或炸,多用小黄米磨粉制成,是以往人们庆丰收的美食。
但即使在北方,年糕的口味仍旧因地而异。
山东人用黄米、红枣蒸年糕。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而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说最早的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胶东年俗?事历(2)——贴年画讨彩头春节贴年画的习俗,如今依然存在。
进入腊月临近春节的市场,俗称花花集。
我颇有兴致地前去游逛了几趟,偌大的春联、福贴摊位上,卖年画的只有一家,而且画的种类很单调,与过去花花集上一望无际、琳琅满目的年画种类,可就大相径庭了。
在我上小学之前,《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空城计以及《水浒传》、《封神演义》中的很多情节都已记得滚瓜烂熟,这都是得利于年画的熏陶。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时,除了穿新衣戴新帽放放鞭炮之外,就是盼着看新年画了。
那时除夕晚上吃了饺子之后,就围坐在张贴一新的年画前,听老人一幅一幅地讲故事。
什么狸猫换太子啊,梁山伯与祝英台啊,牛郎与织女啊等等,一出一出,像看幻灯片似的,特别有味。
可别小看这些年画,很多历史和民间文学知识,都能令少年终生难忘。
站在花花集上,我想念着过往那些蕴含着传统文化的连环画式的年画。
胶东年俗?事历(3)——烧芝麻秸聚金银财宝平常我们习惯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生活蒸蒸日上的景象,但在胶东一些地方,还有过年烧芝麻秸聚集财宝的习俗。
烟台风俗文化
简述烟台风俗文化一、烟台地名由来烟台名称,源于烟台山。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
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
烟台山由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二、烟台特色小吃——焖子烟台的街头巷尾,你会见到这样的地摊: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口平底煎锅,几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便是这个地摊的全部家当;盆里或桶里盛着地瓜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的粉块,小桌上摆着几样自制的调料,就是这种小吃的全部原料。
微风吹过,平底锅里传出吱吱啦啦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这便是烟台著名的小吃——烟台焖子。
(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烟台大众网在小桌前坐下,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一块块带着焦黄锅巴的粉块发出诱人的香味。
用铁丝小叉子叉上一块焖子填进嘴里,一股热乎乎、香喷喷、辣丝丝的味道立刻溢满口腔。
本来,那些看似凉粉的粉块,浇上芥末,便是凉粉——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小吃。
而在烟台焖子的地摊上,因为有了油煎和焖的这道工序而变得与众不同:里面糯糯的,外面裹着一层简述家乡风俗文化焦黄的锅巴,软嫩而有咬劲儿,口感非同一般。
最为关键的恐怕要数那几样调料。
蒜泥,一定要是蒜臼里捣出的,其他方法加工的蒜泥绝出不来这种味道;麻汁,一定要是小磨磨出来的,香润而细腻;最为关键的是那份黑褐色的鱼油或虾油,这可是烟台的特产,也是烟台焖子的秘籍所在。
这种渔家在盐鱼、盐虾时衍生的浓缩液体,散发出来的那种浓浓的海鲜味道,绝非一般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所能调制出来。
再细细地品尝,粉块软而筋道,麻汁香而不腻,蒜泥辣而不麻,虾油鲜而不腥。
2.1烟台焖子的由来作为地方小吃,烟台焖子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有门姓兄弟在烟台街上加工粉丝。
一次,兄弟俩将粉丝原料刚刚加工成粉胚,不巧碰上连阴雨,眼见得加工成半成品就要变酸,浪费。
情急之下,兄弟俩就将粉胚切块上锅煎焖,然后加上大蒜等调料,请街坊邻居们来吃。
家乡烟台的风俗习惯
家乡烟台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山东烟台,是一个海边魅力城市,我热爱她,更加热爱她的风俗习惯,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烟台的风俗习惯!除夕,春节:中国传统的节日,但是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一定不一样,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当天,是一大家的人吃一顿非常丰盛的晚餐,海鲜,鸡鸭鱼肉数不胜数,然后大家一起在电视机前排排坐,一起看春节联欢玩会,说笑,玩乐,不亦乐乎,然后是一起进入新年的倒计时,进入新的一年后我们会到楼外放一些烟火,预兆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然后是蒸饺子,吃水饺,不得不说的是新年的第一天是吃水饺最多的一顿,因为,有风俗是在水饺里放硬币,据老一辈的人们说放硬币是为了让不爱吃的小孩多吃一点,后来慢慢演化成吃到硬币就预示着来年会发财。
还有糖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还有很多东西放在水饺里如年糕预示着节节升高等。
每年都是喜庆迎新年!元宵节:正月十五,年后又一合家欢乐的一个节日,吃元宵,看灯,猜灯谜,看元宵玩会,这一天也是非常让人开心的。
清明节:农历三曰初八,我们当地的习俗跟大多地方的都一样,扫墓,踏青,缅怀去世的人们。
端午节:这一天,小朋友们都会在脚上手上系一个彩绳,还有能吃到特别好吃的粽子。
也是我们当地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这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烟台的习俗与很多地方一样,赏月,吃月饼。
一大家子的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腊月:据老一辈的人们说腊月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做腊八蒜,吃腊八粥等。
小年: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奠灶神的日子,家里的习俗是供奉灶王爷,从小就觉得很神秘的样子。
说完大多地方都有的风俗,下面说一下烟台特有的风俗习惯吧。
毓皇顶庙会:每年的正月初九,在毓皇顶公园会有一个庙会,里面会很热闹,这种民间工艺啊,小吃啊,民间的表演啦,民俗氛围很棒。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要放烟花的,但是在烟台,是不一样的烟花,海边绚丽的花火是烟台正月十五的一大特色,如果有幸在烟台过正月十五的话,一定要去海边观看烟花,那绝对是一场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
山东的风俗
山东的风俗山东的风俗有:辞灶、贴春联、请家堂、青岛国际啤酒节、祭海节、潍坊国际风筝会、临沂书圣文化节、济南大明湖荷花节、青岛海洋节、泰山国际登山节等。
1、辞灶山东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
小年旧时称之为辞灶日。
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情况的日子。
所以在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汇报工作,以祈福纳祥。
2、贴春联过年贴春联、贴福字,是中华传统,山东也不例外。
年三十这天,从早上一起床开始,各种年事活动就顺序开始了,这是一年中最为忙碌和开心的一天。
贴春联、福字,在山东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进行的。
3、请家堂请家堂即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在山东,这是年三十最为隆重和严肃的年事活动。
4、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在每年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
节日由国家有关部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节庆活动,是亚洲的啤酒盛会。
5、祭海节祭海节是一个因自然崇拜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最著名的祭海节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村的传统祭海活动,通称“田横祭海节”,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祭海节。
6、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
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
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及潍坊工美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
烟台民俗文化
■海阳大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的表演完全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隆隆的花鼓声与铿锵的锣鼓伴奏,60名秧歌手舞动起来,犹如万马奔腾,英雄气概尽显。
指挥者“乐大夫”、花鼓、小嫚、霸王鞭、货郎与翠花、箍漏匠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老头与老婆、相公与媳妇等等以及各类角色的舞者,各有各的妙,各有各的喜。
庙会上,海阳大秧歌“串”了好几个“场”,一路跳一路演,看得观众目不暇接。
据介绍,历经580多年传承与发展的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式和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初期,近年来更是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上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如今俨然是烟台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胶东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栖霞盲人曲艺队表演的胶东大鼓则令人在感悟历史文化中为之动容。
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大鼓,是产生并流行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曲艺形式。
当日庙会上,盲人曲艺队先后给观众表演了《打黄狼》、《家有贤妇》、《劈老头》三部鼓书。
曲艺队中年龄最大的是68岁的王秀云老人,他说,这支盲人曲艺队从当年抗日时期的“盲人救国会”以及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发展而来,从爱国热情到如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很高兴,很自豪。
据介绍,胶东大鼓在整个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1923年,世界音乐大师克莱斯勒来到烟台,耳濡目染了胶东大鼓的神韵,随后,就创作了世界经典名曲《中国大鼓》,成为近百年来世界乐坛反映中国乃至亚洲的经典之作。
■只楚庙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咚咚,咚……”只楚庙鼓打起来,气势恢宏。
庙鼓手舞动槌穗、击鼓开场,边甩边打,击鼓震天如雷声,槌穗飞舞如闪电,节奏抑扬顿挫,表演威武强悍。
庙鼓的第二代传人、今年已经72岁的邹积沅说,只楚庙鼓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旧社会,敲打庙鼓是村民祭祀祈雨以及赶庙会时必举行的活动。
山东的特色风俗和节日
山东的特色风俗和节日
山东是一个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丰富
多彩的节日文化,以下是其中一些具有特色的风俗和节日:
1. 泰山拜神:每年农历的初二,是山东人祭泰山的日子。
从古
至今,山东人视泰山为一上帝般尊敬的存在,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2. 龙口抬花会:这是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的传统民间大型节庆
活动,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节日期间,民众们身着盛装,
花车巡游,表演山东传统的舞狮和舞龙,场面十分热闹。
3. 娃娃庙会:娃娃庙会是山东临清市三封庙会和平寺会,也是
每年从农历二月廿九至三月初四期间的一项传统民间庙会。
娃娃庙会
以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为主题。
期间,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的传统小吃,并观看当地特色的舞狮和舞龙表演。
4. 茌平瓷塔会:茌平瓷塔会是山东茌平县的一个传统庙会活动,为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举行,庆祝女性的节日妇女节。
期间,游客可以
观看当地民间歌舞表演,品尝当地特色小吃,也可以在庙会上购买到
当地的特产和手工艺品。
5. 心中海国际风筝文化艺术节:每年4月下旬,山东青岛市即
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心中海国际风筝文化艺术节”的活动。
活动以展
示风筝艺术、国际交流、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是风筝爱好者和文化
艺术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盛会。
烟台酒席规矩
烟台酒席规矩
烟台酒席规矩,是烟台地区人们在宴席上遵守的传统行为准则和
礼仪规范。
以下是部分常见规矩:
1. 送礼:出席酒席前,一般会带上一份礼物或者红包。
礼物不
用太过昂贵,一些新年特色小礼品即可。
但不要送一件数量为 4 的礼物,因为在中文中,“四”读音与“死”很接近,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数字。
2. 入席顺序:在进餐前,需要等待主人席前指示,依次入座。
通常会安排年龄、职位高低等因素来决定座位顺序,但在家庭聚餐上,长者和重要客人通常会优先入座。
3. 点菜:在饮食方面,一般由主人席前点菜。
客人不要轻易点菜,如果想要尝尝当地的特色菜肴,可以与主人提出建议并征求意见。
4. 席间举止:在餐桌上,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和言行,不要大声
喧哗,不要随便乱动桌椅,更不要抢夺食物。
应该保持适当的饮食速度,与人交流也要注意言辞,不饶舌头,不谈小道消息。
5. 敬酒:饮酒是一部分酒席文化,但应该注意适量,不要过量
饮酒。
敬酒时,应该用屈膝的姿势行礼,并在喝酒时表达自己的祝福
和感谢之情。
总之,烟台酒席规矩讲究的是礼仪和关爱。
参加酒席的人们要尊
重别人,做到言行得体,才能彼此欣赏,在聚会的气氛中度过一段美
好的时光。
威海春节习俗
威海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以下是关于威海地区的春节习俗。
一、除夕之夜
除夕之夜,全家人一起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晚餐。
在威海,人们喜欢吃饺子,认为这样能够旺财。
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好饺子馅料,并且全家人共同包制饺子。
包好的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二、祭祀祖先
威海地区的传统习俗还包括祭祀祖先。
在大年初一,人们会供奉祖先,向他们祈福。
家庭中的长辈会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摆上香案,并点燃香烛。
全家人一起磕头祭拜,祈求祖先保佑家宅平安、事业兴旺。
三、拜年交流
春节期间,威海人会互相拜年祝贺。
人们穿着新衣,戴上鲜艳的红色系饰品,道上互相问候寒暄,给对方拜年。
长辈和亲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寓意着给他们带来好运和财富。
四、观赏烟花爆竹
在除夕之夜,烟花爆竹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威海的居民会在公共广场或者自家门前放烟花爆竹,以驱邪辟邪、为新年增添喜庆气氛。
人们聚在一起观赏烟火表演,欣赏五彩斑斓的烟花绽放,用火爆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舞狮舞龙
舞狮舞龙是威海春节期间的又一重要习俗。
在大街小巷,人们会看到精心制作的狮子和龙的表演团队。
舞狮舞龙被认为能够驱邪避凶,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和好运。
观众会在龙脚上放置红包,以示祝福和善意。
以上是威海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每年春节期间,这些习俗会在威海人民的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给整个城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山东省春节传统习俗中的祈福活动
山东省春节传统习俗中的祈福活动山东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山东省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在山东省的春节庆祝活动中,祈福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祈福的目的是希望来年获得好运和祝福,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蒸蒸日上。
祈福活动通常会在农历新年的前夜开始,整个家庭会齐聚一堂共同参与。
首先,家人会清扫房屋,扫除旧年的不祥之气,为新年的祝福活动做好准备。
农民家庭还会在庭院里摆放一碗花梨木炭火,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繁荣。
然后,家庭会共同向祖先祈求祝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祀仪式包括摆放祭品、燃烧纸钱和上香等活动。
随后,家人会集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这顿饭通常以鱼类为主菜,因为在汉语中,鱼的发音与“余”同音,寓意着“年年有余”。
另外,家人也会品尝到许多其他传统的山东菜肴,如春卷、煎饺和炖鱼等,以增加团聚的喜庆氛围。
在除夕夜之后的春节期间,祈福活动还将继续进行。
人们会参观寺庙和神社,向神明祈求祝福和保佑。
他们会烧香、上供、祈祷,传统的山东习俗还包括舞龙舞狮、耍杂技等表演形式,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在一些乡村地区,人们还会举行烟花和鞭炮的表演,以驱赶邪灵和带来好运。
此外,祈福活动还包括访亲戚朋友和互赠礼物。
在山东省,人们会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彼此新年快乐和事业兴旺。
而在拜访时,赠送红包、传统的年糕和糖果已经成为常见的礼物。
这些礼物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总结起来,山东省春节传统习俗中的祈福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祈福活动包括了清扫房屋、祭祖、团圆饭、参观神庙、烟花表演和互赠礼物等。
这些活动都体现了山东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希望来年蒸蒸日上,平安幸福。
烟台有什么民风习俗
烟台有什么民风习俗来烟台旅游,我们就得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性。
山东烟台的民俗风情推荐给即将踏上路途的朋友们。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烟台民俗添喜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
婴儿降生,山东俗称"添喜",要在门口挂一块红布,还有红枣、栗子、花生等物。
标志添喜。
向产妇的娘家报喜是生育礼俗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前有身份的人家派佣人去,一般人家派弟兄去,现在多是女婿亲自前去。
一般在婴儿降生的第三天,也有当天或者第二天报喜的。
烟台的民间语言禁忌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从语言入手应该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春节饺子煮破皮,忌说“破了”、“碎了”、要说“挣了”。
馒头蒸裂了,忌说“裂了”,要说“笑了”。
百岁老人忌说实际年岁,总说99岁,老年人去世忌说“死了”,应说“老了”。
中年人报年龄忌说“41岁”。
冬至忌推磨(磨面),腊八忌碾米,春节忌说不吉利的话,俗语“冬不推,腊不轧,大年五更少说话” 。
春节期间(“接神”至“送神”之间)忌扫炕、扫地、往屋外倒水及杂物,忌借钱,忌打、骂孩子;戴重孝者忌拜年。
已婚妇女忌在娘家生孩子。
孕妇忌看死尸,忌探望产妇。
吃饭忌筷子放在碗上,忌翻扣碗、盘,忌反手添水、添饭。
客人忌翻鱼。
店铺算盘忌翻过来置放等。
烟台的文化传统烟台是全国著名的“京剧之乡”、“ 鲁菜之乡”、“田径之乡”、“书法之乡”。
海阳大秧歌、莱州蓝关戏、胶东大鼓和“ 八仙过海传说”等1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台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
2010年,烟台市共出版各类报纸11305.5万份,期刊978.6万册,烟台大剧院演出100余场次。
县级以上广播电台10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2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家乡的习俗作文 山东烟台
家乡的习俗作文山东烟台
标题:《烟台家乡的习俗——那一抹浓厚的胶东风情》
我的故乡,山东烟台,位于胶东半岛的北部,那里不仅有着壮丽秀美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更有着独特且深入人心的民俗文化。
这里的习俗如同熠熠生辉的珍珠,串连起烟台人民的生活点滴,传承着古老而淳朴的胶东风情。
烟台的春节习俗尤为热闹非凡。
每逢岁末年初,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辞旧迎新,祛除晦气。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寓意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此外,守岁、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活动也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烟台剪纸”,红彤彤的窗花剪纸,以其精巧的工艺、吉祥的图案,为新年增添了一份喜庆与祝福。
在烟台,端午节也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烟台人还会挂艾叶、佩香囊以驱邪避疫,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而中秋节时,烟台人家则会摆上圆圆的大月饼,赏月话家常,寓意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烟台还有丰富多彩的海洋祭祀活动,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天后宫庙会,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妈祖祭祀仪式,祈求航行平安,渔业丰收,这是烟台海洋文化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四季交替中的节庆习俗,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都深深烙印着烟台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哲学。
这些习俗不仅是烟台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人们情感交流和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一种习俗,都是烟台这座城市的一张生动名片,讲述着烟台人的情感世界,描绘着烟台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
山东春节习俗
山东春节习俗
山东省地处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其春节习俗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山东春节习俗:
1. 贴春联:人们会在门口贴上对联,以寓意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2. 守岁:在除夕夜,家人会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守岁期间,会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花爆竹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3.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山东春节期间常见的表演活动,有祈求丰收和驱走恶灵的意义。
4. 拜年:过年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尤其是长辈拜访晚辈,互道新年祝福。
5. 剪窗花:人们会用纸剪成各种图案装饰窗户,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6. 送年货:人们在春节前会购买年货,如糖果、瓜子、糕点等,以招待亲戚朋友。
7. 牛肉面: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品尝传统的山东特色美食——牛肉面。
8. 红包:给孩子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以祝福他们在新年中平安、健康。
这些习俗代表了山东人民过年时的传统习惯和文化特色。
山东各地春节习俗
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古以“齐鲁之邦”著称天下。
以孔孟之学闻达四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山东各地春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1、孔府年节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腊八。
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
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
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
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
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
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
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
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
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
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
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
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
“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
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
本家来孔府拜年。
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2、宁阳县宁阳县元旦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
山东的春节要吃什么
山东的春节要吃什么山东的春节要吃什么导读:山东的春节要吃什么?山东过年吃什么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广阔的土地,因此不同的地区便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就好比过年,不同的地方吃的食物就有所不同,下面就来看看山东的春节要吃什么吧。
1、山东过年吃什么1.1、炸菜:春节到来,鲁北农村有在节前炸菜的习惯,用豆腐、生肉、鱼虾等原料炸出过年的菜肴,特别是用豆腐制作出的豆腐页、豆腐棒、豆腐丸、溜豆腐等十多种不同品种的过节菜,丰富农村过年的自备食品。
1.2、胶东大饽饽:大饽饽,汉族面食,古代时多用于祭祀,现在的胶东地区春节仍用于祭祖摆供,又称大枣饽饽。
1.3、年糕: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1.4、水饺:这个不用说了,家家户户过年包饺子是必须滴;山东人吃的多是饺子,很多地方与大年三十一样,吃素饺子,不过也有各种馅料的。
1.5、元宵: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山东过年吃什么2、古代过年吃什么2.1、先秦时吃“麦饭”,唐朝以后米、面才普及:无论年夜饭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人们也少不了要吃主食。
米饭、馒头、面条成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2.2、魏晋至唐宋,羊肉长期统治餐桌;野味丰富,鹿肉曾是“大众食品”:过年餐桌上当然少不了肉。
现在中国人吃猪肉最多,牛肉和羊肉次之。
2.3、唐朝禁止吃鲤鱼,生鱼片是古代文人最爱:过年餐桌上当然也少不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
3、什么是过年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
关于花饽饽的谚语
关于花饽饽的谚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做春燕、捏龙凤,描花画叶欢吉庆”、“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等谚语,正是胶东花饽饽的鲜明写照。
2. “二十八,把面发,蒸馒头贴枣花,一年更比一年高。
”民谣里,“发”字寓意来年财源滚滚,“蒸”字寓意生活蒸蒸日上。
3. 烟台人对饽饽有一套顺口溜,“发”面蒸枣饽饽,来年“枣”发;神虫放面缸,粮食越吃越多;猪头放锅台,财源滚滚来;丫丫葫芦压窗台,福禄一起来。
这些谚语和顺口溜都体现了花饽饽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味浓郁民俗年烟台过年风俗一览
“廿三,辞灶天;廿四,拉大字;廿五,做豆腐;廿六,割年肉;廿七,宰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
”这是烟台过年期间有名的年俗顺口溜。
那除此之外,在烟台过年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日前,本报记者与烟台的民俗专家,中国民俗协会会员、山东省民俗协会理事、秘书长,原烟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吕伟达畅谈烟台过年的风俗。
忙年(腊月廿三——大年三十日落之前)
忙年是过年时经常听到的词儿,在烟台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一过腊八节就开始了忙年,但是真正全家齐动手的忙年是开始于腊月廿三。
乱岁(腊月初八—年三十之前)
旧时烟台有个说法,每到腊八之后,人间的神仙都会上天过年,此时没有神仙查看的人间,有些事平时不能做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了。
古时结婚彩礼需要准备的相当丰厚而结婚的过程又非常繁琐,所以一些贫困家庭就会选在这个时候给子女举办婚礼,以期少给些彩礼又能迅速地把婚礼办完,还不会被神仙指责。
这种在腊月里举办简单婚礼的做法,人们统称为“乱岁”。
虽然现在已经不再迷信“乱岁”的说法,但是烟台传统上选择在腊月结婚的人家还是非常多,其原因大多是将新媳妇娶回家能开开心心过个团圆年。
蒸饽饽(腊月廿三—腊月廿九)
据《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饽饽,饼饵之属,北人读如波波。
”老辈人取“波波”之谐音,便有了现在的“饽饽”之称,而蒸饽饽,更有“蒸蒸日上”之意,而蒸饽饽也就成了忙年的重头戏。
在这短短的7天时间里,主妇们会把整个正月要吃的饽饽、发糕、包子等做好以备春节期间食用。
至今,这种蒸饽饽的习俗还在烟台的农村地区盛行。
城市里因条件所致,虽不如农村一样蒸饽饽,但是忙年的时候也都会去买一些于春节期间食用。
过年蒸的饽饽一般有大枣饽饽和花饽饽,每一样都有一个说法,大都取喜庆吉祥的寓意。
大枣饽饽,寓意来年小日子蒸蒸日上,早发大财;莲子,寓意多子多孙,子孙满堂;神虫,放在面缸里,寓意富贵有余,饽饽永远也吃不完;元宝,是供财神的,寓意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囤,是除夕之夜供天地的,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灶王(腊月廿三—腊月廿九)
腊月廿三既是小年夜,又是祭祀灶王的日子,这一天可以说是忙年期间最重要的节日。
传说,灶王爷本姓张,娶了个妻子叫丁香。
张郎吃喝嫖赌,休了妻子,变为穷光蛋,沿街乞讨。
一天,要到丁香家,丁香看他可怜,盛了一碗面汤给他。
张郎难为情,一头钻进灶膛里。
玉皇大帝认为张郎知错改正,便封他为灶王爷,管各家各户德行、言行,每年腊月廿四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情况。
张郎品行不好,当官也不好好当,暗记各家各户小账,向玉皇打“小报告”。
老百姓怕其乱说,便祭灶时用“大葱拌豆腐”表明家中“一清二白”,糊弄他;怕他乱说,弄糖封嘴;敬酒,让他吃得烂醉。
“祭灶”一说也流传开来。
贴年画(腊月廿三—腊月廿九)
烟台人贴年画不似杨柳青、杨家埠等地年画的喜庆和丰富,其内容非常单一,主角只有两个,一是灶王爷,二是财神爷。
至今在烟台福山等地的农村中,还可以看到祖辈留下来的制作灶王爷和财神爷年画的模具。
吕伟达分析说,这种年画的形成原因跟古代烟台地区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对于灶王爷的遵从除了传统的说法之外,还因为“鲁菜之乡”对于灶王的格外尊敬;而财神爷则是因为古代烟台地处齐国,齐国人爱好商业,烟台的莱州、龙口等地也是鲁商的发源地之一,推崇财神爷也无可厚非。
挂书画(腊月廿八)
虽然古时烟台当地商业较发达,但是古时“士农工商”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所以崇文尚儒的烟台人在每到腊月廿八这一天,就会把家往书香门第的方向装扮。
无论是商贾大儒还是平头百姓,在这一天一定要把家里珍藏的书画拿出来挂在正厅,以显示自家的文化修养。
至今在烟台当地还有“春节不挂书和画,不是烟台旧人家”的说法。
赏春联(年三十午后)
在旧时,烟台的福山、芝罘等地每当大年三十这天下午,村里就会自发地组成“春联赏评团”,挨家挨户品评春联。
其品评的内容涉及书法、内容、对仗等各个方面。
吕伟达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还看见过,村里有人因“赏评团”的评价过低,当场换春联的情况。
这种带有很强文化韵味的年俗活动,也是烟台尊儒的重要表现,但因社会发展等各种原因,这种习俗在烟台几乎绝迹。
过年(大年三十日落之后——初三)
这段日子是过年最重要的日子,全家的吃穿用也非常讲究,有些事情就连细节也不放过。
比如说,旧时烟台三十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必须是芝麻秆,这一是因为它烧起来有鞭炮的响声预示着过年了,二是有节节高的美好寓意。
除夕时不开门
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孙都会把财神爷和老祖宗请回家里过春节,俗称“请神祖”,当神祖回家之后这过年就正式开始了。
旧时烟台在请回神祖之后
除要紧闭大门外还要在门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财神爷离开家把财气带走。
一般情况下,新年的大门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会打开。
包饺子有规矩
平时包饺子爱吃啥馅是啥馅,可是过年的饺子可不行。
旧时烟台一般是在下午四五点钟太阳落山之后,关上大门才开始包饺子,而且饺子馅大有文章。
三十晚上的饺子必须是素馅的,初一早晨的才可以吃荤馅的,不过供奉神祖的无论何时都是素馅的。
吕伟达说,素馅的饺子都以蔬菜、豆腐等为主,取发财、有福之意。
拜年时规矩多
拜年是过年时非常重要的习俗,除有恭贺新年的意味之外,古人还曾借拜年以消除隔阂和矛盾。
旧时在龙口、招远等地有夜间拜年的传统,但仅限自己家庭内部,其原因也是为了防止财气跑到别家。
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慢慢改变,有的县市区已经完全取消了夜间拜年的风俗,而有的县市区则会在夜间把五服以内的亲戚全部拜完,乡党、邻居则在天亮之后再拜。
总之,在烟台拜年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为宗旨的。
走亲戚有讲究
走亲戚在烟台通常称为“出门儿”,春节出门儿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元宵节结束。
旧时烟台对出门儿的顺序也有很严格的规定,通常以母亲方面的亲戚为尊。
舅舅虽然辈分不高,但是舅舅却代表了母亲的家族,所以新年出门的第一站一定要是舅舅家。
现在烟台大部分地区还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说法,而这句顺口溜主要是对女婿而言。
传统上,新女婿是初三到老丈人家拜年,而结婚多年的女儿、女婿则要等到初六、初九才可以去老丈人家。
正月初四则是到姥姥这一边较远的亲戚家拜年;而姑姑家则是初五或者初七。
初十则是亲家之间的走门子。
闹年(正月初三——正月十五)
闹年是过年期间欢歌笑语最多的日子,相对忙年的忙碌,过年的众多规矩,闹年就轻松自在许多。
各式各样代表新年吉祥如意的节日也大都凑在这段时间。
生日会
闹年期间,在旧时烟台有许多“神”的生日就聚集在这个时候。
比如说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现在烟台,正月逢七过“人日”,即初七、十七、廿七分别是少年、中年和老年人的生日,至于原因则不可考证了。
现
在烟台在过“人日”的时候,主要食用面条,意思是用面条拴住人,不要被阎王勾走,希望达到健康长寿的愿望。
庙会
闹年期间烟台各县市区都有规模宏大的庙会,但是影响最深远的是毓璜顶庙会和蓬莱阁庙会。
毓璜顶庙会(正月初九)道教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于是老百姓每年初九便自发来到玉皇庙进行祭祀、朝拜,后来逐渐增加了商品买卖、戏剧杂耍等活动,形成了毓璜顶庙会。
蓬莱阁庙会(正月十六)传说,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生日,蓬莱沿海地区有正月十六请海神娘娘巡游,祈保渔民平安的活动。
后来活动内容逐渐丰富,逐渐形成了蓬莱阁庙会,沿袭至今已有900多年。
祭海神
烟台除栖霞市外,其余县市区均临海,所以在过年的风俗习惯上,还有明显的海陆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节日上,就是烟台每年正月十三还有一个祭祀海神的活动,表现北部沿海则是“渔灯节”,南部则是“祭海”。
这个节日对于以海为生的渔民来说非常重要。
渔灯节(正月十三)
在烟台过渔灯节的地方主要在开发区山后初旺、芦洋、八角等渔村。
节日当天,渔民从各自家里抬着祭品,打着彩旗,一路放着鞭炮,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祭神,再到渔船上祭船、祭海,最后到海边放灯进行祈福。
祭海神(正月十三)
该节主要流行于海阳当地。
据传每年正月十三日是海龙王的生日,渔民们为了祈求海龙王保佑人船平安,满载而归,就会拿着饽饽、猪头等祭品,到海边或龙王庙前祭祀,以求一帆风顺,年年有余。
花灯会(正月十三—正月十五)
每到春节大街小巷都挂起了大红的西瓜灯,可是在旧时烟台过年却从不挂此灯。
吕伟达说,旧时烟台受北京的影响较大,很多风俗习惯都与旗人相似。
旗人过年挂的是宫灯,烟台也挂宫灯,挂宫灯在旧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花灯会在烟台流传最久远的是莱阳,莱阳豆面灯碗从元宵节花灯、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正月十五进行。
灯碗最早被做成十二月灯,用来占卜来年十二月的旱、涝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