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汇总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重要知识点整理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通常以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来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三类。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分子和离子化合物两种,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元素组成,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产物。
化学反应按照反应方式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几种基本类型。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现代元素周期表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来排列。
周期表的横向行称为周期,纵向列称为族,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来排列。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的元素,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金属光泽等特性。
非金属是指不具备金属性质的元素,大多数非金属为固体。
2.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非常常见的性质,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酸碱通过pH值进行表示,pH值在1~6之间的物质为酸性,pH值在8~14之间的物质为碱性。
3. 盐和氧化物盐是指酸和碱中和得到的物质,氧化物是指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质所组成的物质。
四、化学反应和实验1.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使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变化通过符号和化学式进行表示。
2.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OH- NO3- CO32- SO4 2- NH4+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2、红色固体:Cu、Fe2O3、红磷▲硫磺:淡黄色▲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3、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化学反应1、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2、复分解反应: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②碱+酸→盐+水;③酸+盐→新盐+新酸;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⑤盐+碱→新盐+新碱。
必背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K+、Na+、H+、Ag+、NH4+;+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3价::Fe3+,Al3+;-1价:Cl-、OH-、NO3-;-2价::O2-、S2-、CO32-、SO42-;-3价::PO43-。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奇偶配平法(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推导并求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
2、归一法(1)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3、观察法(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4、最小公倍数法(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全)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如何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2.药品的取用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量一般取多少?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读数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3.物质的加热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4.药品和仪器的处理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4.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6.化合反应氧化物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 O 氧 H 氢 N 氮 Cl 氯 C 碳 P 磷 S 硫 金属: K 钾 Ca 钙 Na 钠 Mg 镁 Al 铝 Zn 锌 Fe 铁 Cu 铜 Hg 汞 Ag 银 Mn 锰 Ba 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铵根 OH - NO 3- CO 32- SO 4 2- NH 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单质C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石墨做铅笔芯、电极干冰二氧化碳固体CO 2人工降雨,致冷剂水水H 2O 最常见溶剂铁锈氧化铁Fe 2O 3生石灰氧化钙CaO 食品干燥剂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改良酸性土壤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等)碳酸钙CaCO 3建筑材料、工业制取CO 2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化工原料、清洁剂盐酸(氯化氢)HCl 除铁锈、胃酸主要成分纯碱、苏打碳酸钠Na 2CO 3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4燃料酒精乙醇C2H5OH燃料、乙醇汽油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Pb (H) ,Cu Hg Ag Pt Au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以分离为其组成部分。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3. 常见的物质:-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氢、铁等。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盐酸等。
- 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等。
4. 物质的分离方法:- 过滤:利用不同物质的颗粒大小,通过滤网或滤纸使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使液体物质蒸发成气体,留下固体物质。
- 蒸馏: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使某种物质沸腾后冷凝成液体,分离出纯净物质。
- 浓缩:通过蒸发去除溶剂中的水分,使溶液中物质浓度增高。
- 离心: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使固体物质与液体物质分离。
5.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物质。
- 双替反应:两个物质互相交换部分或全部原子组成。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氧化剂与还原剂相互作用。
-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 酸碱盐的性质:- 酸:味酸、蓝红试纸变红、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碱:味苦、滑润、红蓝试纸变蓝、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盐:晶体状、无色或白色、熔点高、在水中能导电。
7. 阳离子与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金属离子。
-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非金属离子。
8. 化学方程式:-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的化学式,表示了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转化关系的学科。
在初三化学考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核和电子结构。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外轨道运动。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核中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原子量表示元素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目。
3. 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
- 横向排列的周期数代表元素的外层电子数目,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
-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右侧,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分隔。
2. 化学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 合成反应是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物质。
- 置换反应是一种物质取代另一种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原子的电子转移。
3.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在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状态。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稳定。
-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平衡程度。
4.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速度。
- 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三、常见物质及其性质1. 酸、碱和盐- 酸是指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指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固体。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
5.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6.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 元素周期表分为七个周期和十八个族。
7. 化学计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一定数目的粒子。
-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化学计量学来计算。
8.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9. 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 氧化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还原剂是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11. 金属的性质-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 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等。
12. 非金属的性质- 非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等。
13.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有机化合物包括烃类、醇类、酸类、酯类等。
14.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探索新物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以下是初三化学常见的知识点总结归纳: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例如氧(O)、铁(Fe)等。
-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原子核),电子围绕在核外的电子壳层中。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量)。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横排(周期)和竖排(族)。
- 周期数表示元素电子壳层的数量,族数表示元素电子外层的电子数。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表示。
- 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和元素电荷守恒定律是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 合成反应是两个或多个物质合并成一个物质,例如2H2 + O2 → 2H2O。
- 分解反应是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例如2H2O → 2H2 + O2。
- 置换反应是一个元素取代另一个元素的位置,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6. 酸碱及中和反应:- 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称为中和反应。
- 酸的酸度用pH值表示,pH值越低表示酸度越高,pH值越高表示酸度越低。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得到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是能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能提供电子的物质。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及归纳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及归纳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方法: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新物质是指变化前后物质种类主要是化学式进行比较,两者不一致,不一致者即为新物质。
2.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解题对策:透彻理解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
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正确标准:①符合客观事实;②化学式正确;③已配平;④标足条件和箭头。
4.气体的鉴别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是常见气体,需要掌握其鉴别方法。
5.化学实验一)仪器的选用:熟悉中考指导书所述常用仪器的使用,特别留意铁架台、烧杯、酒精灯、试管、量筒、玻璃棒、长颈漏斗、漏斗、集气瓶、蒸发皿等。
6.化学计算化学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得分点之一,掌握好化学基本计算对于提高总体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有时会要求排顺序)或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解题方法:单质的化合价为(不用计算),化合物用正负化学合价代数和等于进行计算;二)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即各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三)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四)已知化合物质量,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五)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质量。
物质用途小结:CO2:气体,用于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制造等;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等;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漂白粉等;CaCO3:建筑材料;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等;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等;Na2CO3: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等;NaOH:肥皂、石油、造纸等,固体可作干燥剂;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用于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等。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元素: 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组成, 称为化学元素。
-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 如颜色、硬度等。
-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的性质, 如燃烧、腐蚀等。
2.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水的性质:分子式为H2O, 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具有溶解其他物质、导热和沸点等性质。
- 盐的性质: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盐, 具有溶解在水中能导电的性质。
3.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化- 过滤: 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纸或过滤器, 将混合物中较大颗粒的固体分离出来。
- 蒸发:将混合物放在加热器中, 使其中液体部分蒸发, 从而分离固体和液体。
- 结晶: 通过溶解物质在溶液中, 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 从而获得纯净的固体。
4.常见物质的鉴别-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反应过程中伴有气体的产生。
- 金属活动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按照金属反应性从高到低顺序分为: 钾、钠、铂、银、铜。
- 水和酒精的鉴别: 水在纸上会被迅速吸收, 而酒精则不会。
5.常见物质的储存和处理- 化学储存:将化学品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储存, 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如化学废液需进行中和处理。
6.分子与离子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物质。
- 离子: 由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分子组成。
- 共价键:共用电子的化学键, 通常形成分子。
- 离子键: 电子从一种原子转移到另一种原子, 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7.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 酸的性质:酸溶液呈酸性, 可以导电, 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碱的性质:碱溶液呈碱性, 可以导电, 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 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溶液、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化合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其中,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具有特定的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各种物质保持其自身的性质,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一种新的物质的产生,其本质是原有物质的分子、离子的结构发生改变。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但其分子、离子结构没有改变。
二、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结构。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大类。
其中,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常以固态存在;非金属元素的导电、导热性差,大多数以气体、液体或固体形式存在。
2.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和性能将元素分类。
根据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的变化规律。
三、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构成的物质。
1.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其性质是由构成它的元素及其化学结构决定的。
2.分子和离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两大类。
差别在于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而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以及金属与金属形成的。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涉及的进、反应物分子式或离子式所写成的反应式。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要保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相等,即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化学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
化学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趣味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好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中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中考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比如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铝(Al)等。
元素符号不仅是表示元素的缩写,也是化学计算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础。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要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如氧气(O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氯化钠(NaCl)等。
同时,要理解化学式中各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它表示了该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 O₂点燃 2H₂O 。
要能够正确书写和配平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含义。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比如水的蒸发、玻璃的破碎等;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比如铁的生锈、蜡烛的燃烧等。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化学反应的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例如:C + O₂点燃 CO₂。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例如:2H₂O₂ MnO₂ 2H₂O + O₂↑ 。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Fe + CuSO₄= FeSO₄+ Cu 。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例如:HCl + NaOH = NaCl + H₂O 。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必背必考知识归纳汇总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 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 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3、必须熟记的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用途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2024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4篇)
2024年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一系列特征。
2. 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 化学变化:指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过程,如燃烧、酸碱中和反应等。
(2) 物理变化:指物质在变化时,其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如物质的化学状态改变、物质的形状改变等。
3. 物质的分类: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
(2) 化合物: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4.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结合在一起的最小单位。
5.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照元素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内电子数)进行排列的表格。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2) 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电子,环绕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
2. 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的规律。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分为横排(周期)和竖排(族)。
(2) 主要分类:元素周期表主要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3. 原子量和元素符号: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子量和元素符号。
(1) 原子量:指元素在相对比例中的质量。
(2) 元素符号:由英文字母缩写组成,用于表示元素。
三、常见化学反应1. 酸碱反应:(1) 酸的性质: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碱中和反应等。
(2) 碱的性质:有苦味、能产生氢氧根离子、能与酸中和反应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的反应。
(2) 还原反应:指物质与还原剂反应产生氧化剂的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反应。
3. 钙与水反应:钙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钙。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点击获取更多“初三化学知识点”相关内容↓↓↓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
94%0。
03%0。
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如氢(H)、氧(O)、碳(C)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单质与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C + O2 = CO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H2O = H2 + O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溶液与溶质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与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四、化学实验与安全实验室安全规则:熟悉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穿戴防护装备、处理有害物质等。
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加热、冷却、搅拌、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五、化学与生活空气与水: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熟悉水的性质、用途和保护方法。
燃料与能源:了解常见燃料的性质、用途和燃烧产物,认识能源的重要性和节能减排的意义。
化学与健康: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在化学中的作用,认识食品安全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这些只是初三化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实际上初三化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教辅和课堂讲解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同时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成分的探究【考纲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主要用途;能根据一些实验事实和现象,证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氮气的存在。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3.了解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知识网络】①氮气占78%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途:制氮肥,作保护气等②氧气占2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成分(体积分数)③稀有气体占0.94%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等④二氧化碳占0.03% 用途:灭火,制冷剂⑤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二氧化氮气态二氧化硫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进燃料结构污染防治措施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考点梳理】考点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要点诠释:1.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飞行、登山、潜水、炼钢、焊接切割金属等。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较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袋内充氮气以防腐。
3.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过去又叫惰性气体,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考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并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且氧气约占空气的51结论。
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利用4P+5O 22P 2O 5(白色粉末),消耗掉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水被压入容器中,而进入水的体积约等于被消耗氧气的体积。
2.选择反应物的要求:可燃物必须选用只能与氧气反应,且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3.实验装置如右图: 4.实验成功的关键: (1)红磷必须足量; (2)装置不能漏气;(3)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4)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误差分析:(1)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51的可能原因是: a.红磷的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消耗尽;b.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即装置气密性不好);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大于瓶内空间51的可能原因是: a .如果选择的物质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可以与空气中其它成分反应;b.红磷点燃后燃烧匙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会使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逸出瓶外; c 、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部分气体受热膨胀后从导管逸出。
6.其它常见变形装置:依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原理,除了使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装置之外,还可以设计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注: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要点诠释:1.空气的组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氮气的含量最多,约占空气体积的45,其次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稀有气体的含量在我们的印象中最少,实际上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30多倍。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应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密闭容器内水面不能上升到原气体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实验装置的密封性要好。
如果密封性不好,则密闭容器外的空气会进入密闭容器内,导致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3)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代替红磷。
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弥补反应所消耗氧气的体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导致密闭容器内水面不会上升。
考点三、空气的污染防治1.空气的污染物二氧化氮气态二氧化硫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颗粒物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空气质量级别有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等几类。
要点诠释:1.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
污染了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所以我们要保护空气,要从自身做起,应采取:消除污染源;使用洁净能源;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到环保标准后再排放;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等措施。
2.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固有成分,虽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能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空气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之一,是地球上碳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二氧化碳,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命就难以存在。
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归纳【考纲要求】1.掌握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能正确写出木炭、红磷、硫、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准确的描述这些反应的现象。
3.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知识网络】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C+O2CO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S+O2SO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气化学性质 4P+5O22P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3Fe+2O2Fe3O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2H2O22H2O+O2↑反应原理2KMnO2 + O2↑实验室制法2↑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工业制法:①分离液态空气;②膜分离技术用途:①供给呼吸;②支持燃烧【考点梳理】考点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液化和固化。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C+O2CO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S+O2SO2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产4P+5O22P2O5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3Fe+2O2Fe3O4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2Mg+ O22MgO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3.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为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员提供呼吸用的氧气。
(2)支持燃烧:利用可燃物跟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工业上用于炼钢、气焊和气割金属、液氧炸药等。
要点诠释:1.可燃物能否发生燃烧反应和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丝)在纯氧中可以燃烧。
2.可燃性是物质具有的可以燃烧的性质,所以氧气没有可燃性,只有助燃性,氧气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
3.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硫燃烧时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实验现象。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描述的是实验结论。
一般说来,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4.铁与氧气反应分为铁在氧气中剧烈氧化(燃烧)及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锈)两种情况。
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高锰酸钾(3)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 2.反应原理: (1)2KClO 32KCl+3O 2↑(2)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3)2H 2O 22H 2O +O 2↑ 3.实验步骤:(1)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 (2)过氧化氢制氧气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4.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适合原理(1)(2) 适合原理(3)(2)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适合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合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5.收集方法:(1)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MnO 2 △6.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证明瓶中没有水,即已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2H2O22H2O+O2↑9.收集装置的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此法(如氧气、二氧化碳)。
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用此法(如氢气)。
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用此法(如氧气、氢气、一氧化碳)。
要点诠释: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应注意事项:(1)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存在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达管口冷却成水滴,再回流到管底,使试管破裂。
(2)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应只稍伸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3)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如果用氯酸钾为原料制氧气,试管口不能塞棉花。
这是因为棉花是易燃物,而氯酸钾又具有强氧化性,放氧速率快,棉花很容易着火燃烧,以至发生爆炸。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而是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这样收集的氧气会更纯净些。
(6)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该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7)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