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课文优美语句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提炼。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环境图片等。
4. 学生分组讨论的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提炼中心思想。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文拓展:(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优美风景或特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6篇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及时去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
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篇1】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⑴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⑵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预设:⑴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唤醒学生情感的力量:《白杨》教学案例分享
唤醒学生情感的力量:《白杨》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分享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情感的力量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作品却往往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为此,本文将以《白杨》故事为例,分享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效的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语文教师更好地唤醒学生情感的力量。
一、情感铺垫在讲解《白杨》故事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情感铺垫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
比如,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或正在离家远行的经历,或者让他们听一首关于离别的歌曲,或者让他们看一张描绘孤独叶片飘舞的画作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情感上与《白杨》故事发生共鸣,进入到故事情境中去。
二、文本深度解析在讲解故事时,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度解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情节解析。
故事中的情节是触动学生情感的重要元素。
可以逐步解析故事情节,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之中。
2.角色解析。
学生需要了解故事中的每个角色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变化,认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语言行为,进而感知角色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命运的转折点。
3.意义解析。
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往往是学生思考的重要目的。
讲解故事时需要借助案例分析、阐释故事寓意和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并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把握人生的真谛。
三、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唤醒学生情感共鸣尤为重要。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情境反应。
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置一个与作品相似的人生情境,并通过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思考、感悟。
2.思维启示。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个人感悟、生活经验的分享,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3.情感引导。
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上给予直接的引导,比如可以设置情感倾诉框,让学生在这里倾诉、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四、情感评价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可以尝试一些符合学生语言习惯的评价方式,比如情感性评价、角色形象塑造评价、情节转折技巧评价等。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白杨》或展示白杨树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如白杨树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描绘方式等。
归纳总结:总结归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作业批改、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_《白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
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爸爸陷入沉思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检查字词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白杨》。
2、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预习,请同学读一读文中的词语。
3、学生自主学习卡中的“疆”字写得不美观(出示“疆”字)疆,是个象形字,你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把疆字造成这样吗?(出示“疆”字的演变)甲骨文早期,上下两块田错开排列,表示田界。
到了甲骨文后期,又加上了“弓”字,表示以武力护卫领土。
到了金文,在两块田地之间添加三道横线,突出“界线”的意思。
到了小篆,又加上了“土”字,强调“领地”的意思,说明祖国的边疆一寸土地都不能少。
最后,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楷书。
你认为要把“疆”字写好,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老师把这个字的书写过程进行了录像,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来写。
学生在自主学习卡的课堂收获一栏把这个生字,认认真真地写两遍。
师巡视。
学生评价写字。
二、了解背景1、你知道新疆在哪里吗?谁能在地图上给大家指一指?介绍新疆:1949年9月25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五天前,新疆和平解放,解放后,国家发现这里经济特别落后,就号召全国各地的青年来支援新疆的生产建设。
这篇课文所讲的事情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的新疆一片荒芜,到处都是大戈壁。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7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学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
二、学习新课。
理解爸爸的话。
三、激情导入: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录像)我们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还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
1.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
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文字片: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用....划出表示白杨特点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2.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1)“茫茫”、“浑黄一体”结合录像画面理解。
(2)“卫士”在课文里指什么?为什么?导语: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
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4.学生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
体会爸爸的心。
导语: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学生齐答)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读句子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用()划出孩子们知道的事情。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通用9篇)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通用9篇)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通用9篇)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生、贫瘠……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⑴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
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语文课题组高芳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愿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白杨》歌曲磁带。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1、播放课件。
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
3、师导入:美丽坚强的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再次走进白杨的世界。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白杨的距离,为学生作好心理铺垫,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1、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打下基础,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板块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一一大戈壁的轮廓。
请同学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体会词语:茫茫没有……没有……也没有……浑黄一体2、勾画白杨的轮廓。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体会:高大挺秀;粗壮3、想像轮廓师:读着这样的句子,品着这样的词语,我们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杨图,请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吗?(设计意图:先把握物象,为后面体会精神作好准备,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图画,让学生深刻感受白杨的正直、奉献的光辉形象)板块四:品读意象,探究白杨神韵1、深情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在细细品读中体会白杨的神韵。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及反思《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发展性目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及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
2.情感态度目标:阅读情感全文,图文结合,默读感知杨树与建设者的关系,借用事物描述人。
3、知识技能目标:继续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课文中,爸爸介绍了白杨说的三句话:1。
白杨树一直都很直。
2.只要需要,它就会迅速生根发芽,长出强壮的枝条。
3.无论风、沙、雨、雪、旱、涝,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强,不软弱,不动摇。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借物与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学《白杨》(板书)1.请看课文中的图片。
在辽阔的戈壁上,铁路沿线有白杨树。
谁能试着谈论白杨树的形象?(理解“高、高、帅”)2.、茫茫大戈壁有什么特点?(抓住“浑黄一体”,“没有山、水、人烟”等词句来理解)分小组讨论:在无人烟的戈壁上,铁路旁,为什么有这些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地方,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的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什么?3.重点引导学生动情阅读第1-3段,读出对白杨的爱和尊重之情。
学生们试着在小组里交谈和讨论。
二.品读重点,研读课文第十四个自然段。
1、让我们先默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
2.然后说出学生的名字,大声朗读课文。
倾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落有多少个句子?爸爸说的是哪句话?这是什么意思?3、点出重点句子,出示小黑板。
爸爸用三句话介绍了这棵白杨树:(1)这棵白杨树一直都很直。
(2)只要有需要,它就会迅速生根发芽,长出强壮的枝条。
(3)无论风、沙、雨、雪、旱、涝,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强,不软弱,不动摇。
4、学生独立研读后全班交流各自理解意见及成果。
5.再读一遍爸爸说的三句话,读出爸爸话中的深情话语。
默读课文,阅读个人答案,理解感受,阅读关键句子,理解爸爸话的含义。
三、研读交流首先说出你学习的句子,然后谈论研究结果。
关注一句话的意思。
1、第一句意: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
小学语文_ 《白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边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感受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感受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这节课,跟随作者袁鹰走进《白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分组出示词语:第一组:介绍陷入清晰男女生赛读第二组:新疆戈壁浑黄一体1.齐读,正确认读2.指导书写“疆”新疆的疆是这节课要写的一个字,书写疆时要注意什么呢?(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同学们要记住:祖国的疆域,寸土不让!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上齐下齐。
教师范写,提醒学生:这个字要写得漂亮,特别要注意右边三个横的变化,上面横最短,中间横最长。
学生练写两个。
3.那同学们,你对戈壁有了解吗?(生说)师:新疆的戈壁,大约有60万平方公里,占了新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我们来看看戈壁:出示图片。
让学生初步感受戈壁的荒凉。
出示第一段:课文是怎样描写戈壁的。
多种形式读,让学生感受到戈壁环境的荒凉和恶劣!教师点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挺立着一种树——白杨。
三、感知理解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后习题,画一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朗读,画一画,展示读一读画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3、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品读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先来看第一句话:出示第13段,齐读爸爸不仅介绍白杨树,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那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到12自然段,找一找:白杨的特点;画一画:描写白杨树特点的词句,仔细体会;小组合作:带着你的收获和小组同学交流。
生默读课文,带着自己读书收获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白杨树的特点:高大挺秀。
《白杨》情感教育课程设计及教案
《白杨》情感教育课程设计及教案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物欲和功名利禄所牵制,渐渐地忽视了人性的真正追求和内在世界的美好。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真诚的情感,发展他们的情感智慧,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塑造他们健康、和谐、平衡的内心世界。
而我们《白杨》情感教育课程设计及教案,便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艺术之美,感受人性之美,追寻内心之美。
一、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白杨》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困境,理解农村的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1)音乐学习:学习古筝《白杨谣》乐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体会音乐和情感之间的契合。
(2)文学学习:学习《白杨》这篇文章,以情感渲染的手法,描绘了白杨树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人性中的坚强、乐观、自强、动力等美好品质。
(3)美术学习:通过手工制作白杨树,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团队合作:学生结合班级和个人的特点,设计并完成一个情感主题展示。
每个小组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文艺表演、情感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情感倾向、探究互动、合作探讨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表达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案设计第一课时:音乐学习-古筝《白杨谣》1. 导入:播放乐曲,让学生自由感受音乐。
2. 学习重点:领会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并学习乐曲《白杨谣》。
3.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和自学结合,让学习达到个人发展和集体协作的双重效果。
4. 活动内容:学生分别用古筝演奏出《白杨谣》的乐曲,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评价。
第二课时:文学学习-了解《白杨》1. 导入:给学生呈现一张白杨树的图片,询问学生对于白杨树的印象和感悟。
2. 学习重点:了解《白杨》这篇文章,学习方法并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线索。
以《白杨》为引入的小学语文教案积极心态的培养
以《白杨》为引入的小学语文教案积极心态的培养为引入的积极心态培养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的人生态度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任务。
本文将以高尔基的《白杨》为引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一、分析材料《白杨》1、《白杨》的作家高尔基。
高尔基是一位来自苏联的文学巨匠,其代表作品之一的《白杨》《童年》等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公认为是苏联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高尔基的作品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总能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许多贫苦人家中那些身世坎坷、家破人亡的苦难与悲哀,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思考,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家庭、社会等多个维度,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
2、《白杨》的故事情节《白杨》是高尔基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贫苦的农妇所经历的苦难生活。
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春天,从冬天里来到一个地方的一行人,包括一个年轻的农妇,他们打算在附近的河边做些小生意谋生。
农妇为了填饱肚子和挣一点钱,在旁边砍了一棵白杨树,用树干上的腐烂部分火做饭。
几天后,他们被查处了,农妇被管理保护林木的小组开除了肚子大的情况下,她无寄托无助,只好回到自己贫苦的家中,等待即将到来的婴儿的生日,然而预产期到了,却发现婴儿没有了呼吸,农妇的心灰意冷,无法自拔,蒙受了巨大的打击……3、小学生对《白杨》的认识孩子们在接触《白杨》这篇小说时,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等原因,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不易理解。
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刻画、情节表现和主题思想。
我们可以采用阅读指导的方法,从细致入微的角度去引导孩子理解《白杨》中所呈现的人物性格、世态人情和人性弱点和优点等内容,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思考人生、人性等问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心态的培养1、借助“情境化”学习法,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文字。
《白杨》的教案设计
《白杨》的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白杨的生长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白杨树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白杨的生长过程。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白杨的生长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1)白杨的生长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白杨树的图片及生长过程的视频。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搜集有关白杨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白杨的特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段讲解课文,详细介绍白杨的生长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与示范。
(3)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其生长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描述。
3. 搜集更多关于白杨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白杨》小学语文教案情感故事语文素材积累
《白杨》小学语文教案情感故事语文素材积累情感故事语文素材积累的文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教授学生情感故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引导和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情感故事的教育意义就在于其情感价值和情感教育的普遍性,在培养学生情感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情感故事的选择上,我会推荐一篇短篇小说《白杨》。
这篇小说很短,篇幅不长。
此外,它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并不复杂,容易被小学生理解。
最重要的是《白杨》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和美好的回忆,寓意深刻,适合进行情感教育。
对于这篇情感故事的教学,我会从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情感素养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能力方面,我们可以对《白杨》进行一些相关的阅读练习。
比如可以让学生先认真阅读这篇故事,然后给学生发放词语卡片,让学生根据人物特点、环境背景和情节等内容自行猜测意思,达到词汇的拓展和巩固。
在课堂上还可以结合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训练。
例如,在听和读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理解和理解能力,通过朗读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
在写方面,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相应的写作练习,如执笔书写、仿写或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等。
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文学素养方面,《白杨》小说将其故事叙述得如诗般柔美。
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体验并领悟其情感内涵,了解其意义,提升其文学素养。
我们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训练,如本篇故事的情境、环境、人物情感等的描绘,提高学生的故事审美能力;为学生分享一些国内外名著的精彩故事段落,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名著;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结构、段落、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等,强化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故事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作为一篇情感故事,《白杨》讲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纽带。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在朴素平淡的风景画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意。
这“诗意”不是别的,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
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正是这浓郁的诗意,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那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情怀,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军旅歌曲《小白杨》,知道是谁唱的吗?歌中是借小白杨来比喻谁呢?生:借小白杨来比喻边防军人。
生:借小白杨来比喻边防战士。
师:你们真聪明,像这种借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白杨》也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方法。
那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用读来表达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吗? (指名朗读12小节,然后大屏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这句话写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可体会出?(生命力强。
“哪儿……哪儿……”)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
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白杨案例分析与设计
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白杨》教学案例及分析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白杨》教学案例及分析【案例背景】《白杨》一文,表面上赞美的是白杨,实际上是赞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课文内容含蓄而深刻,尤其是对“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一句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如何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呢?【案例描述】师:请同学们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句子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师出示展现“茫茫大戈壁”景象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生:“没有山,没有水,也没人烟,天与地都是浑黄一体”。
师: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白杨却顽强地生长着,而且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白杨树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低头,生命力强。
生:说明白杨树具有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师:“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条”这说明了什么?生:哪儿是说无论气候是好是坏,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土地肥沃还是贫瘠,白杨树都顽强地生长着。
生:我觉得“哪儿”说明了白杨不向有的植物,只适应于在优越的环境中生长,而是适应于所有需要它的地方,这正是白杨顽强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它的品格。
生:这是说无论把白杨树载到那里,它就在那里扎下根来,为人类造福。
师:说的很好。
对“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一句怎么理解?生:这是说白扬不怕风沙,不怕干旱还是洪水,不管遇到怎样的气候条件,自然灾害,它都能茁壮成长。
生:文章开头说:“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这句中的卫士指的就是白杨树。
白杨对风暴洪沙“不软弱”、“也不动摇”,表现了它的确是一位抗暴防沙的卫士。
师:谁能用上比喻词,把白杨比作什么事物说一说。
生: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
生:在雨水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
生:在洪水面前,白杨树向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师:这就是白杨的──生:顽强不屈、傲然挺立的可贵品质。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白杨》“导路——入境——领悟”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白杨》“导路——入境——领悟”教案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 …哪儿… … ”、“不管… …不管… …总是… … ”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
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
《白杨》读后感和启发500字五年级作文十篇
《白杨》读后感和启发500字五年级作文十篇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白杨》使我受益非浅。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无私奉献精神,还要有远大的志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读后感500字_读《白杨》有感作文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白杨》读后感和启发500字范文一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白杨》,戈壁滩上的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博大的胸怀。
读完之后,我不由对白杨产生了兴趣。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他,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当我读到这里时,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文中的白杨树是那么坚强,那么可贵,在茫茫戈壁中,面对恶劣的自然气候、环境,它们迎着风沙,挺直腰杆,从不低头,让人不得不由衷感叹:白杨树,你真了不起!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杨精神的人也不少。
没有双手、用脚来弹琴的哥哥——刘伟就是其中一个。
记得第一次在电视里看他弹奏钢琴,我既惊讶又感动,啊,平常用来行走的脚竟能在键盘上弹琴!而且弹得那么流畅、那么动听,丝毫不比那些用手弹的人逊色!尤其是他陶醉的表情,一脸的自信,深深震撼着每一位观众,演奏完毕,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也情不自禁鼓掌,为他喝彩。
我想:为了这台上的几分钟,刘伟哥哥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多少汗水呀!他不正是一棵了不起的白杨吗?让我们牢记白杨树的精神,做一棵名副其实的小白杨吧!《白杨》读后感和启发500字范文二《白杨》是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表面上看这篇课文在描写白杨,但是深入观察,深入思考,其实它是在赞扬、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情入境,感悟美文──《白杨》一课的情景创设
《白杨》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练,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美在新疆扎根落户的建设者,在朴素平淡的风景画中蕴含着浓郁的诗意。
这“诗意”不是别的,是作者热情歌颂的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
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正是这浓郁的诗意,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那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情怀,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军旅歌曲《小白杨》,知道是谁唱的吗?歌中是借小白杨来比喻谁呢?
生:借小白杨来比喻边防军人。
生:借小白杨来比喻边防战士。
师:你们真聪明,像这种借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白杨》也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方法。
那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多媒体播放戈壁风光。
)
教师动情的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
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如此荒凉的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排排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去欣赏一下戈壁白杨的风采吧。
(多媒体播放白杨)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白杨说点什么呢?
生:白杨树,你的身形真优美
生:白杨树,你的生命真顽强。
生:白杨树,我要学习你不怕困难,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
生:我要学习白杨树无怨无悔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乐观生活!
师:孩子们,你们的发言真让人感动。
那文中的爸爸和孩子们是怎样谈论白杨树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段落,并把爸爸的话多读几遍。
【片段二】
学习课文12小节,领悟白杨的内在品格。
“白杨树出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师:孩子们,你们愿意用读来表达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吗?
(指名朗读12小节,然后大屏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本性正直)
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
这句话写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
(生命力强。
“哪儿……哪儿……”)
小结:
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
(坚强不屈。
“不管……不管……总是……”)
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
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指导感情朗读。
教师小结:
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2小节。
【片段三】
师: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当时流传有这么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这是多么伟大
的胸怀呀!孩子们,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身边也有“白杨树”,你想到了谁呀?
生:校园的清洁工人──
生:无数建筑工人──
生:老师,我们辛勤的园丁──
生:我们,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白杨。
(掌声雷动)
师: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同学们,你们能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来赞美你想赞美的人吗?
生:能!
(在《小白杨》的旋律中结束新课。
)
【评析】
《白杨》一课教学,我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运用、音乐的渲染、诗意的描述创设情景,为师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
教学中,我注意了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和教学语言的艺术。
“文似看山不喜平”。
课堂教学也忌平淡无奇,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小组讨论,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
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教学时,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教师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力争达到“入境”、“悟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