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的历程
足迹·中国社区建设历程
足迹·中国社区建设历程
作者:
来源:《中华儿女》2020年第12期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构建起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城市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城市居民委员会开展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等工作,为社区建设的产生奠定基础。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
根据不同阶段社区的建设内容及特点,可将社区建设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社区服务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90年)
这一阶段,社区建设以服务为核心。1986年,民政部首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提出要在城市中开展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民政部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提出城市社区服务应从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困难户服务、儿童服务、家庭服务以及其他便民服务做起。1989年9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国普遍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這一时期,中国的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为主,以民政服务为重点。中国在开展社区服务过程中,不断扩大服务对象、扩展服务内容,社区服务对象由民政对象扩大到全体居民,社区服务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民政服务内容。
社区建设试验探索阶段(1991年~1999年)
这一阶段,我国政府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并开始进行社区建设。1991年,时任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指出:“社区建设是健全、完善和发挥城市基层政权组织职能的具体举措,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基础工程。”1998年,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变更为“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社区建设被纳入国家行政职能范围。1999年,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步骤以及工作内容。这一时期中国社区建设突破社区服务范畴,具有更丰富内涵与内容。上海、青岛、南京、杭州等城市积极探索社区建设路径,初步积累社区建设经验。
中国社区发展历程
中国社区发展历程
中国社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的组织形式。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社区是由地方社会组织而成,起初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以土地财产和地理位置为依据的组织形式。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社区改革,
推动农民进城,社区也开始与城市的居民社区相融合,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社区居民自治通过选举产生了社区委员会,负责管理社区事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社区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社区开始承担起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为居民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社区发展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政府在推动社区发展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社区参与经济建设,支持居民创业就业,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社区也开始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区发展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成为居民与社区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线上平台,居民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社区服务信息,参与社区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社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社区的优质资源和服务推广给
更多的居民。
然而,社区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与城市间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仍然不够平衡,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社区治理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社区建设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密切相关。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描述社区建设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1. 早期定居阶段: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人们开始建造简单的住所,形成最初的社区。这些社区经常是以家庭或部落为基础,人们通过合作共同面对生存压力、提供保护和分享资源。
2. 农业时代: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人类发明了农业,并开
始种植和养殖。这一发明对社区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建立了定居点,形成了农村社区。社区的生活逐渐规范化,人们开始组织农业劳动、分工协作。农业进一步推动了社区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3. 都市化阶段: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大城市的出现成为社区建设的新特点。这些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聚集在一起。城市社区逐渐出现各种职业和社会组织,有效地满足了不同需求和利益集团的要求。
4.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
洲和北美爆发。工厂的建立和大规模生产引发了城市化浪潮,迅速推动着社区建设的进程。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住房、交通、公共设施等建设得到重视。同时,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兴起也为职工和社区居民争取权益提供了空间。
5. 现代社区的发展:20世纪后期至今,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对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地理界限和社交界限被打破,虚拟社区的概念出现。同时,社区参与和居民自治的重要性得到认可,各地纷纷推出社区参与计划和政策,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小区发展:历史变迁教案
小区发展:历史变迁教案
小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的质量。小区的发展历程,不仅记录了城市化进程的演变,更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因此,对小区发展的历史变迁进行探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文传统和社会发展规律。
一、初期小区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大部分城市是由统的城里、城外和城门组成,居住环境较为拥挤、杂乱无章。1921年,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规划设计委员会,开始规划和管控城市的发展,这是小区化进程的开始。在上海小区的发展历程中,大多数小区都以商业为主导,由地方政府或财团投资,由著名建筑师设计。这些小区每幢楼的风格、格局、装修都有一定要求,完善的公共服务和设施也为居民提供了优秀的居住环境。同时,这些小区的建设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特点。
二、小区家居化
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速推进,小区的发展重心转向了住宅社区的建设。这个时期,小区家居化获得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家电生产和使用得到了极大发展,空调、电视、洗衣机等成为了人们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家庭电器。与此同时,小区开辟了一些公共场所,如卫生室、商场、学校、图书馆、儿童游乐场等,这些
地方不仅构成了小区的服务和文化系统,更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社交活动和休闲场所。
三、小区商品化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重新启动,小区再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商品化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一时期,大量城市化建设被推行,小区的建设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小区的建设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新的住宅区在物质条件上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变。很多小区把“高品质”的标签加在了自己的建筑品质、环境、设备及服务上,空间布局、景观设计、细节建设上都精益求精,小区的物业管理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业务。
现代社区建设与发展概论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4、推进顺应创新社会管理形势的社区服务机制创新,优化社区服务方式。加强社区服务组织建设,创新社区服务体制机制,理顺社区服务运行关系,拓展社区服务方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5、推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服务能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以村民自治为依托,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完善服务为动力,健全农村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
三是2007年11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
2007年11月1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
(三)重庆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1.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主题,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健全社区服务和管理网络,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和谐重庆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依法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 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
66.9%,社区服务设施达9.2万个
四、探索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91-1998)
• 此阶段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 二是理论界的努力与探索不仅推动了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发展,也反映在地方实践的社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
魏克文 文研1501 2015201251
目录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二、“单位--街居”制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三、社区服务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四、探索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 • 五、实验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 六、示范全面推进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 七、深化提升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
• 为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更大程度上总结和推广城市 社区建 设各地的实践探索经验,民政部决定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建立“全国社区建设示 范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建设、工 作人员队伍、社区服务硬件设施、社区组织等各方面有了明显增长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工作推进会在2010年密集的召开,显示了党和国家开展社区建 设的决心和力度,这必将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下一个高潮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我国社区的形成主要是基于生产活动的需要。人们为了方便集中生产、交流和相互帮助,选择在特定地点聚集居住。那时的社区不仅是居民居住的地方,还是居民之间联系、合作的重要场所。在社区中,人们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共同维护着社区的秩序和安宁。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区的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近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速,社区逐渐脱离了传统的生产功能,更多地成为了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社区不再只是一个封闭的小型社会,而是与外界相连接,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开
放政策的推动使我国社区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组织,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社区成为了市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协调、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的各类事务。社区工作涉及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文化活动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我国社区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上,社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经济体系,包括社区企业、社区合作社等,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政治上,社区成为了实施基层民主的基础单位,居民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文化上,社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交流、娱
乐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当然,我国社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一些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素质低下的问题,社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此外,社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管理和制度方面的不足,需要在社区管理体制、居民参与等方面作出改进。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区工作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内外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和居民自我发展
的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
经济体制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
市社区需要解决各种问题。当时,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
核心,开展的社区工作主要是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随着开
放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问题的不断显现,社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开始发
生变化。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拓展阶段,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起
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社区工作开始越来越注重居民参与的意识,强调社
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同时,我国开始引入国外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大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开展了一些社区社会工作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
中在社区发展、社区治理和社区居民服务方面。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
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高峰期。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
现和国家政策的改变,社区社会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2004年,我国启动了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项目,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
职业化发展。此后,社区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
时也逐渐建立了一些社会工作机构,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在这个
阶段,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不仅包括社区治理、社
区发展和社区服务等传统领域,还涉及到社区心理疏导、社区环境保护、社区健康管理等新兴领域。
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
社区发展历史
社区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在那个时期,社区主要是一个基 于血缘、地缘和宗教关系形成的共同体。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区逐渐成 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的复杂系统。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社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 时期,社区成为一个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 越来越复杂。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工人阶级聚集在城市社区中,形 成了类似工厂社区的组织形式。
能源经济理论
能源经济理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在传统能源经 济学中,能源价格是调节市场供需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 发展,能源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演变。
新能源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观点,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在此 背景下,能源政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 手段来调节能源市场,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性能源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性能源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 重要趋势。各国将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能源和环境 挑战。
4、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将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创新金 融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流向清洁能源和节能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 体系逐步建立。
总的来说,网络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对于理解 网络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期待未 来这一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推动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全球经 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发展历程
社区发展历程
社区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以下是社区发展的历程:
1. 初期形成:社区的发展始于人类聚居形成的初期。人们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选择在一起居住,形成了最初的社群。这些社群是由血缘关系或共同利益组成的小团体。
2. 农耕社区:随着农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在特定地区进行定居,并发展了农耕社区。这些社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人们开始共同耕种和收获,并进行交易和合作。
3. 工业社区:工业革命的出现带来了新的社区形态。大规模的工厂和工业区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社区发展向工业化迈进。这些社区通常由工厂主人建立并提供基础设施和住房。
4. 城市化和都市社区:城市化加速了社区的发展。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增长,社区逐渐从物理空间转向更多的社会关系和交流网络。商业和文化活动也成为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5. 社区自治:在现代社会,社区自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社区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的决策和管理。社区居民通过选举或组织形式,建立了自治组织,以实现共同利益和发展。
6. 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社区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可持续发展。人们关注社区的环境影响,倡导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等可
持续发展措施。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实现平衡和可持续性。
7. 社区合作和交流: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区间的合作和交流。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使得人们可以更便捷地与其他社区联系和共享资源。社区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目标。
以上是社区发展的历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动力和发展趋势。社区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变化和挑战,以实现共同繁荣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
信息化技术将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提高社区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绿色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将更加深入社区建设,例如推广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 减排等措施,打造绿色生态社区。
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01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02
社区服务现状及问题
社区服务的定义与内容
社区服务的定义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下,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 象,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的各种便民利民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的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安全、环境卫生、文化教育、健康医疗、养老服务、就业指 导、青少年教育等。
社区服务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社区 服务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社区建设概述 • 社区服务现状及问题 • 社区建设与服务的创新模式 • 社区建设与服务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社区建设概述
社区的定义与特点
社区定义
社区是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 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的地域性社会生 活共同体。
社区特点
社区具有地域性、组织性、自治性和 服务性等特点。
成效与影响
通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荔湾区 的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居民的 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同时,社会组织 的发展还为荔湾区提供了更多的公共 服务资源,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进步。
8.社工招聘考试资料-社区建设的意义和重要内容+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社区建设的意义和重要内容
第一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1、社区组织建设
社区组织主要是指以兴办、管理一定社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社会组织。
2、社区服务建设
社区服务主要是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3、社区卫生建设
要把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
4、社区文化建设
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
5、社区环境建设
6、社区治安建设
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社区规模的调整,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调整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二节社区建设的意义
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1、概念理解:
在我国,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以社区居民为依托,让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2、意义
(1)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
(2)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生活的聚集地
(3)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会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其行为取向
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其行为取向
作者:张超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
张超
摘要:城市社区党建对于中国共产党确立其在城市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城市社区不同于传统单位的政治生态又使得城市社区党建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共产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社区党建活动。这一过程分为三个
阶段:问题意识阶段、政策思路形成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在此过程中,社区党组织表现出国
家化和行政化的双重行为取向。这一双重取向的出现具有其内在的逻辑,并有助于解决社区党
建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但是其相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张力。社区党建的演进历程表明:一
方面中国共产党从构建一元化权力结构的目的出发,用自身的党建逻辑在型构社区的权力结构;另一方面,社区的制度环境也在推动着社区党组织的转变乃至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党建
活动与社区民主自治的发展也在进行着双向的互动。
关键词:城市社区党建;国家化;行政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4
-0115-008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社区中开展了一系列组织建设活动,时
至今日,社区党建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
共产党来说,社区党建事关其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以及在基层社会的治理成效,并且随着城镇化
的推进以及社区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社区党建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在中国共产
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性何以不断突出?社区党建活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这些发展过程呈现
转型期中国社区建设的历程、成就与趋向
了人们对社区的认识, 使社区意识通过社区服务得到了提高;
三是形成和培养 了- ̄专兼职社区服务人员 , 志愿者 队 - L L 包括 伍 ” 从而为社 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汀下了坚 实的基础 。 …,
到类型分析和构建体系阶段。与此同时, 由官方推动的改革, 在实践层面亦不断深入。1 8 年, 2 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 9 发
中图分类号 : 9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 972 1)2 06 — 6 C 1 A 0 8 54 (0 00 — 0 4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摘要: 改革开放以 随着中国 来, 社会整体转型速度的渐次 加快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 深度发展, 我 社区建 I 国 设经历了不同 展阶段并 发 取得巨 大成就。当 我国 前, 社区建 设呈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向, 社 发展将呈 f 即: 区 现渐次推进的 梯度格局, 政府将由直接参与、 推动转向为引 协助社区 导、 建设, 社区自 I 治组织 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和作用 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居民 “ 社区 将由 被动参与” 转变为 主动参与” “ 社
程、 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趋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期引起
更多的 ^ 对社区建设的关注和研究 。
一
、
中国社 区建设发展历程 回顾
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 民委员会组织法》 明确规定了 “ 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从而确定 ,
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智慧社区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社区发展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始于21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智慧社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当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智慧社区的构想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初,智慧社区的概念只存在于学者和科技爱好者的脑海中,很少有实践案例。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便利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慧社区建设。
2005年,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开始尝试在某些社区引入智慧社区的概念。首先是在小区内建设物业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设备来监控小区的安全状况,提供社区居民的生活信息,如公共设施使用情况、报修服务等,方便居民的生活。这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社区居民对智慧社区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智慧社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2010年左右,一些先进的智慧社区开始出现,这些社区不仅在物业管理上实现了智能化,还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居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例如,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社区健身房的使用时间,还可以通过智能垃圾桶实现垃圾分类和自动收集。这些便利的服务深受居民的欢迎,社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到了2015年左右,智慧社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许多城市都开始大力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政府开始加大
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不仅限于城市的高档社区,也开始在农村地区推广。一些农村社区借助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供便利的服务,提高农村社区的发展水平。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服务模式创新
在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中,逐渐形 成了“专业社工+志愿者+社区居 民”的服务模式,推动了社区服 务的创新发展。
社区资源整合
社区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资源的整 合和利用,通过挖掘和整合社区内 的各种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 的服务。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专业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整体上专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缺乏 专业的社工人才。
社区社会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意义
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推动社 会进步。
重要性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02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
总结词
这一阶段,社区社会工作开始进入中国,各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区社会工作 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府越来越 重视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各种政策扶持 力度不断加大,为社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 机会和空间。同时,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 求也不断增加,为社工提供了更多的实践 机会和发展动力。
04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未来展望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趋势
智慧社区建设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社区 社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建设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顾社区建设的历程,描述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各地实践的模式,分析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际社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来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以利于下阶段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指导街道、社区顺利开展工作。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按照我国政府权威文件的表述: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体制的有效运作,逐步解决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概括而言,社区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社会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它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二是社区建设工作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三是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2.群众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是全体居民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形成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与参与感,即社区意识。只有使社区居民真正树立起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3.地域性
中国的城市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建设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和群众、组织。三是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
4.综合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其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很广,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二是社区建设既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评估社区建设工作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三是社区建设工作是一种多学科的集合体,既有社会学,也有人口学、政治学、环境学、管理学等等。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5.计划性
社区建设的计划性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计划的社区变迁。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制定社区建设计划,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就是社区变迁。二是社区建设作为有计划的社区变迁,是人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三是社区建设必须从社
区实际出发,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计划。必须在大量社区建设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社区实际情况,具有自己特色的总体发展计划。
二、我国社区建设历程的回顾
我国社区建设运动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伴随着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农业推广”、“合作事业”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而展开的,如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的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社区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农村展开。接下来由于战争的原因,致使社区建设工作被迫停止;1949年解放后,曾经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农村合作事业,直至走向人民公社制度,在城市则建立一种国家为权威来源、单位为统治形式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经济一体制,在这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高度集中的统一命令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没有带地方自治色彩的社区建设的存在;1986年,为了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家民政部就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了城市管理;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又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将“社区服务”引入法律条文;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广泛地开展了社区建设活动;1998年,国务院又将“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1999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可见,将社区建设推向深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关于“社区”一词的含义、演变及其存在的问题,令文论述)
三、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出现了两种明显的取向。一种是着眼于基层政权建设,强调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和政府权力在社区的整合。因此,这类研究者提出要将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基层政府的权能,进一步强化街、居组织的地位,乃至把街道办事处变革为基层政府,使其由主要承担民政职能转为承担整个街区的社会综合管理。由于这类研究直接面对街区实际,并且集中在政策层面,针对性较强。因而直接影响了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虽然法律尚未确认,但90年代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的试点实际上都将街道办事处作为一级政府管理的实体来强化,现实中大多数城市沿用的是这一种取向。
第二种取向是着眼于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强调社区动员、居民参与和社区自治。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也倾向于进行操作性政策的设计,但多以社区理论和国家与社会理论作为假设和分析的基础,因而其研究成果被称为“社区制”。他们针对街区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对社区居民的动员,而政府方面又因包揽公共事务过多,所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并进一步滞缓了社区的发育。为此,他们提出:(1)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趋向,政府权力应向社会转移;(2)通过社区工作促进居民互动,并实现社区动员;(3)将社区服务由政府对居民的单向服务变为居民相互之间的双向服务,从而营造社区氛围,促进社区发育;(4)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市场组织,让社会管理自己。对应于街道权力的扩张,这类观点的极端是政府对社区事务干预越少越好。
“社区制”研究强调街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提供了解决街道行政压力繁重这一问题的思路,适应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初衷,因而正在对社区建设的实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政府鼓励下,各地街道和居委会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