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的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社区发展历程

中国社区发展历程

中国社区发展历程中国社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社会的组织形式。

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社区是由地方社会组织而成,起初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以土地财产和地理位置为依据的组织形式。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城市居民社区改革,推动农民进城,社区也开始与城市的居民社区相融合,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社区居民自治通过选举产生了社区委员会,负责管理社区事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同时,社区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社区开始承担起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为居民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社区发展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政府在推动社区发展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社区参与经济建设,支持居民创业就业,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

同时,社区也开始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区发展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社交媒体和手机应用成为居民与社区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通过线上平台,居民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社区服务信息,参与社区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

同时,社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社区的优质资源和服务推广给更多的居民。

然而,社区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与城市间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仍然不够平衡,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同时,社区治理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来,中国社区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社区应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加强居民参与和自治,推动社区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同时,社区要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用的能力。

通过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中国社区将迎来更加繁荣和进步的未来。

盘龙城社区

盘龙城社区

盘龙城社区【标题】:盘龙城社区【正文】一、引言盘龙城社区位于XX城市,是该城市的一个重要社区之一。

本文将以盘龙城社区为主题,介绍该社区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社区建设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二、盘龙城社区的基本情况1. 位置与范围盘龙城社区地处XX城市的市中心,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包括多个小区和居民区,辐射范围广泛。

2. 人口与构成盘龙城社区的人口约为XX人,由各个年龄段的居民组成。

居民构成主要以中等收入家庭和退休人员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经济水平。

3. 社区设施盘龙城社区配备齐全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银行、商场、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

三、盘龙城社区的发展历程1. 建立与起步盘龙城社区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当时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农村社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该社区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和投资,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 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盘龙城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与建设,如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设施齐全,并且质量不断提升,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和便利的居住环境。

3. 社区发展成就在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盘龙城社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社会和经济实力的社区。

该社区紧密结合市政府的发展战略,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商户入驻,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经济的繁荣。

四、盘龙城社区的社区建设与服务1. 居民自治组织盘龙城社区按居民户籍实行小区划分,每个小区设立居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居民事务,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

2. 公共服务设施盘龙城社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设施。

居民可以享受到全方位和优质的服务。

3. 社区活动与交流盘龙城社区经常组织各类社区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竞赛、志愿活动等,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盘龙城社区的未来展望盘龙城社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未来仍面临各种挑战。

足迹·中国社区建设历程

足迹·中国社区建设历程

足迹·中国社区建设历程作者:来源:《中华儿女》2020年第12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构建起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城市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城市居民委员会开展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等工作,为社区建设的产生奠定基础。

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

根据不同阶段社区的建设内容及特点,可将社区建设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社区服务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90年)这一阶段,社区建设以服务为核心。

1986年,民政部首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提出要在城市中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1987年,民政部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提出城市社区服务应从老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困难户服务、儿童服务、家庭服务以及其他便民服务做起。

1989年9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国普遍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這一时期,中国的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为主,以民政服务为重点。

中国在开展社区服务过程中,不断扩大服务对象、扩展服务内容,社区服务对象由民政对象扩大到全体居民,社区服务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民政服务内容。

社区建设试验探索阶段(1991年~1999年)这一阶段,我国政府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并开始进行社区建设。

1991年,时任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指出:“社区建设是健全、完善和发挥城市基层政权组织职能的具体举措,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基础工程。

”1998年,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变更为“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社区建设被纳入国家行政职能范围。

1999年,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步骤以及工作内容。

这一时期中国社区建设突破社区服务范畴,具有更丰富内涵与内容。

上海、青岛、南京、杭州等城市积极探索社区建设路径,初步积累社区建设经验。

社区建设全面深化阶段(2000年~2009年)这一阶段,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正式推广,社区建设核心工作为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社区建设发展历程社区建设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密切相关。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描述社区建设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1. 早期定居阶段: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

人们开始建造简单的住所,形成最初的社区。

这些社区经常是以家庭或部落为基础,人们通过合作共同面对生存压力、提供保护和分享资源。

2. 农业时代: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人类发明了农业,并开始种植和养殖。

这一发明对社区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们建立了定居点,形成了农村社区。

社区的生活逐渐规范化,人们开始组织农业劳动、分工协作。

农业进一步推动了社区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

3. 都市化阶段: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大城市的出现成为社区建设的新特点。

这些城市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聚集在一起。

城市社区逐渐出现各种职业和社会组织,有效地满足了不同需求和利益集团的要求。

4.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洲和北美爆发。

工厂的建立和大规模生产引发了城市化浪潮,迅速推动着社区建设的进程。

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住房、交通、公共设施等建设得到重视。

同时,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兴起也为职工和社区居民争取权益提供了空间。

5. 现代社区的发展:20世纪后期至今,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对社区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地理界限和社交界限被打破,虚拟社区的概念出现。

同时,社区参与和居民自治的重要性得到认可,各地纷纷推出社区参与计划和政策,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社区建设发展历程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从简单的居住集体到现代的城市社区,人们对于各个社区层面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

在未来,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推进,社区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加坡和谐社区的建设历程

新加坡和谐社区的建设历程

新加坡和谐社区的建设历程80% 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以组屋为代表的社区建设,因为融入了人性关爱的理念和设计上的智慧,逐渐成为新加坡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新加坡社区的建设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贯穿于新旧社区的共同设计理念是什么?社区居委会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生活方便人情味足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经济民生凋敝,青年失业问题严重,经常发生示威抗议。

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在两年的时间里遍查全国民情。

他认识到,经济的发展需要时间,但首先需要让人心安顿下来。

于是政府着手建立了250 个民众联络所,以此把失业的青年组织起来,大家一起搞体育比赛、做技能培训,让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走上正道。

同时组织流动诊所、流动图书馆、流动邮局走进民众联络所,以此满足人们的健康和精神需求。

这就是新加坡社区组织的雏形。

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新加坡已经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全国人口80% 居住在政府组屋里,均匀分布在26 个卫星新镇。

每一个新镇里,硬件设施周到细致,软件配套关照人性,使得社区成为新加坡社会稳定和谐的坚实基础。

大巴窑新镇是新加坡建国初期建设的第一批组屋。

该社区的老居民67 岁的王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 多年。

他说,在搬进政府组屋之前住的是农村草房。

他的职业是肉联屠宰,现在退休了,在这里生活,常常与老邻居一起聊天,很开心。

大巴窑新镇的这些老组屋,楼房大多10 层上下,样式虽然比较旧,但整洁、方便,生活气息浓厚,人情味很足。

邻里中心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从水果、蔬菜到服装、百货,从小家电到首饰、眼镜,从餐饮到美发、美甲,日常生活的各个服务门类样样都有。

像这样的邻里中心,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只要下楼步行4~6 分钟便可到达。

棋盘设计严丝合缝在新社区榜鹅新镇,居民只要步行3分钟就可到达公交车站,3 条线路,任何一辆车都可以到达新镇中心,那里有公交中心、地铁站和十几条公交线路。

镇中心还有大型综合娱乐购物中心、电影院、图书馆、银行、邮局、医院、养老院等城市服务设施。

现代社区建设与发展概论

现代社区建设与发展概论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2、加强适应社区服务发展要求的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政府派驻人员、其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3、加强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社区服务基础平台。综合考虑服务人群和覆盖半径,逐步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社区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二、重庆社区建设的发展
(一)重庆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是起步探索阶段(1998—2006年) 关键词:搭建社区架构 二是推进发展阶段(2007—2011年) 关键词:建设和谐社区 三是深化创新阶段(2011—至今)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
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
一是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利益的重要维护者,要组织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对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二是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 三是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明确社区居委会与相关组织关系
1、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居委会;凡依法应由社区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逐步清理和整合在社区设立的各种工作机构,规范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居委会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历程
• 2000年11月《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 导思想 、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并得到国家最高层面的认可。预示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进入全 面推进的阶段
六、示范全面推进阶段的城市社区建设(2001-2009)
• 1962年,各地又恢复街道办事处Leabharlann 居民委员会,表面城市公社化的尝试失败


文革时期(1966-1976)

一方面是无序的社会运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另一方面是单位的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
坏,最终导致单位生产、社会服务、保障功能的削弱
三、社区服务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76-1991)
• 1986年,国家民政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了城市 管理 • 1987年9月,民政部在武汉 召开的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和任务,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工作推进会在2010年密集的召开,显示了党和国家开展社区建 设的决心和力度,这必将推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下一个高潮
END
服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服务发展。 • 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已有3267个城市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工作,占全国街道总数的
66.9%,社区服务设施达9.2万个
四、探索时期的城市社区建设(1991-1998)
• 此阶段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 二是理论界的努力与探索不仅推动了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发展,也反映在地方实践的社区
• 为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更大程度上总结和推广城市 社区建 设各地的实践探索经验,民政部决定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建立“全国社区建设示 范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组织建设、工 作人员队伍、社区服务硬件设施、社区组织等各方面有了明显增长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我国社区的形成主要是基于生产活动的需要。

人们为了方便集中生产、交流和相互帮助,选择在特定地点聚集居住。

那时的社区不仅是居民居住的地方,还是居民之间联系、合作的重要场所。

在社区中,人们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共同维护着社区的秩序和安宁。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区的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在近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速,社区逐渐脱离了传统的生产功能,更多地成为了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

社区不再只是一个封闭的小型社会,而是与外界相连接,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推动使我国社区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层组织,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社区成为了市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协调、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的各类事务。

社区工作涉及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文化活动等,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

我国社区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经济上,社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经济体系,包括社区企业、社区合作社等,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政治上,社区成为了实施基层民主的基础单位,居民通过选举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文化上,社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交流、娱乐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当然,我国社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社区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素质低下的问题,社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

此外,社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管理和制度方面的不足,需要在社区管理体制、居民参与等方面作出改进。

未来,我国社区的发展将继续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社区将更加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创新社区服务和管理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同时,社区还将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和社会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区发展历程

社区发展历程

社区发展历程社区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改革。

起初,社区是由一群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人们组成的小型集体。

在社区中,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维护着社区的安宁和秩序。

这个阶段的社区发展主要依靠内部资源和能力,因此发展速度较慢。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区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各种社会问题逐渐浮现,社区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因此,社区开始向外寻求帮助,与其他社区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赢。

社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单一互助向多元合作转变。

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社区的整体优势与发展。

社区资源开始得到更好的利用,各种社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人们开始关注社区的环境、生活质量等问题,开始积极参与社区的发展和建设。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社区规模逐渐扩大,生活设施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社区开始成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首选地。

社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例如,社区内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问题,社区治理的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开始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社区成立了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事务委员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区治理机制。

其次,社区开始倡导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以共同解决社区发展中的问题。

再者,社区开始与其他社区和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进社区的发展和建设。

如今,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创新。

社区不仅提供了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也成为人们交流和共享资源的平台。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居民的支持和参与,也需要政府和社区组织的积极推动和配合。

综上所述,社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从最初的互相帮助到今天的多元合作,社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区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各种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需要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共同努力。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以西部地区社区服务为例1、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1.1国外有关“社区”的理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其标志为滕尼斯1887年发表的《社区和社会》一书。

“社区”概念是滕尼斯首先提出的。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大发展的时代,存在着社会转型和由此造成的两种社会组织的分野。

一种组织是传统的,以农村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熟悉、同情、信任、相互依赖等特性;另一种组织是现代的,以城市为代表,其人际关系具有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等属性。

他把前一种传统组织称之为“社区”,后一种现代组织称之为“社会”。

并且他看到,在社会转型中,前者正在为后者所取代; 在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社区”与“社会”对立起来看,社会是以目的、利益为基础,社会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契约、交易和计算关系,其制约因素通常是依据正式法律:而社区则是以认同的意愿、价值观念为基础,社区成员之间合作的纽带主要是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其行为控制通常是依据习惯、传统或乡规民约、良风民俗。

(2)“区域”论时代以麦基文1917年发表的《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为标志,麦基文把社区看作是人类在其中共同生活的区域,它可大可小,在这里,社区不再是绝对的,它与社会的界限不再是刚性的。

(3)“综合”论时代以1958年桑德斯的《社区论》的发表为标志,对社区的研究进入了“综合”论时代,既把社区既看作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又看作是“一个行动的场所”。

“综合社区”论把冲突论和行动论引了进来,打破了“组织社区”和“区域社区”的均质、平衡状态,全面地反映了社区的属性,科学地揭示了社区发展,同时为社区发展提供了过程、运动、方案和方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1.2城市社区服务的概念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引领着社区建设的发展。

简言之,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

转型期中国社区建设的历程、成就与趋向

转型期中国社区建设的历程、成就与趋向
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的过程。 1 9 年 5 , ” 9 1 月 民政部领 导指出社区工作除 了社 区服务外 , 还有社 区文化、 社区 医疗 、
治组织建设, 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 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
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 用 , 密切 党和政 府同人民群 众 在 的关系上 发挥桥梁作用 , 在维护社会稳定、 为群众创造安居乐 业的 良好 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 各地 区各部 门全面落实中 央部署 , 把推进和谐社 区建设摆在突 出 位置 , 引领社区建设进
要“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眼务体系, 推动社区
服务业 全面 、 快速地 发展 ” 1 9 年 1 月 , 部制定 了 。 5 9 2 民政 《 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柿 隹 , 》随之在全 国推行。经过多年 的实践 , 区服务 “ 了一 系列 的成果 , 社 取得 一是兴建 了一大批 社 区服务 网点和社 区服务设施 , 在一定程度 上满足了城市居 民对基本生活 目务的需 求; 艮 二是在社 区服务开展过程中 , 提高
2 世纪9 年代初期, 0 0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区服务的发 展, 社区工作的其他方面内容也迅速展开, 社区暇务的概念已 经包容不了全方位的社区工作。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借 鉴国外“ 社区发展” 的概念, 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 社区建设”
的概念。所谓社 区建设 , 它是指 “ 在党和政府 的领导下 , 依
改 革开放 以来 , 由学界 的推 动和 基层 管理 的实践需 经
求, 我国由最初从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而提出的“ 社
区”“ 区服务 ” 、社 概念 , 渐发展到全 国性 的“ 区建设 ”“ 逐 社 、 和 谐社区建设” , 并上升为 国家战略规划 的重要组成部 分。回顾

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智慧社区发展历程智慧社区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社区发展模式。

智慧社区的建设始于21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智慧社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当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智慧社区的构想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初,智慧社区的概念只存在于学者和科技爱好者的脑海中,很少有实践案例。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便利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慧社区建设。

2005年,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开始尝试在某些社区引入智慧社区的概念。

首先是在小区内建设物业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设备来监控小区的安全状况,提供社区居民的生活信息,如公共设施使用情况、报修服务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这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社区居民对智慧社区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智慧社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2010年左右,一些先进的智慧社区开始出现,这些社区不仅在物业管理上实现了智能化,还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居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例如,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社区健身房的使用时间,还可以通过智能垃圾桶实现垃圾分类和自动收集。

这些便利的服务深受居民的欢迎,社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到了2015年左右,智慧社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许多城市都开始大力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

政府开始加大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智慧社区的建设不仅限于城市的高档社区,也开始在农村地区推广。

一些农村社区借助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供便利的服务,提高农村社区的发展水平。

现在,智慧社区已经成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社区居民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获得更方便、高效的服务。

例如,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社区的公告、活动信息,预约社区健身房的使用时间等。

同时,智慧社区还可以提供更智能化的环境和更绿色的设施,如智能路灯、智能垃圾处理系统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汇总2024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汇总2024

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汇总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从我国社区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先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做起,进而推向农村的。

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到了完善发展阶段,即使是同一地区或城市的不同社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构成不同而使社区建设各有特色,这反映了社区建设的:()A.多样性B.复杂性C.社会性D.群众性【答案】:A2.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工作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来增强。

A.党组织B.公共关系C.居委会D.街道办【答案】:B3.下列()不属于社区的组成要素。

A.人口B.制度C.地域D.互动【答案】:B4.小苗的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她与妹妹住在叔叔家里,同住的还有爷爷、婶婶和堂妹。

上述- 1 -情况说明该家庭是()。

A.联合家庭B.扩大家庭C.主干家庭D.核心家庭【答案】:A5.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的角色不包括()。

A.牵线搭桥者B.领导者C.协调者D.权益保护者【答案】:B6.某社区中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社会工作者小王计划加强他们的非正式支持体系建设,使其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小王的下列做法中,属于加强非正式支持体系建设的工作由()。

A.与外地子女约定时间,和老人进行视频联系B.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定期探望空巢老人C.与老龄办协商,在社区实施老年助餐补贴计划D.与志愿者合作,定期为空巢老人开展上门服务【答案】:D7.一些病人入院后,因为被诊断为癌症或是因为车祸受伤有严重的后遗症。

对这些病人及其家属要开展工作时,需要运用以下方法()。

A.出院计划B.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C.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D.危机干预【答案】:D8.应街道办事处邀请,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驻社区,协助其开展议事协商工作。

该机构社会工作者采取“接触技巧”与社区居委会建立信任关系。

下列做法中,不适宜的是:A.介绍机构为社区及居民服务的宗旨B.展示专业的理性和权威,影响对方C.适当交流日常生活,营造轻松氛围- 2 -D.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延伸讨论【答案】:B9.“社会工作价值观”是()。

社区建设的中外比较研究

社区建设的中外比较研究

社区建设的中外比较研究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重视并努力搞好社区建设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社区建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大陆)的社区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出现。

本文简述了中外社区建设的历程,然后在源流、背景、内容、推动方式、社区组织、群众参与、宗教影响、学者的作用和大学教育等方面,对中外社区建设的异同及其特点进行了比较。

社区建设在国外(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又提出了“社区发展计划”,可见社区建设在全世界范围的受关注和受重视程度。

社区建设发展到现在,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执行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

在我们中国,社区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严格地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不过20年左右的历史。

比较中外社区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及其成功与不足、经验与教训,对于改进我国的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区建设,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西方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一)西方城市社区建设的缘起西方的城市社区建设是在当时西方的工业化进程给西方带来社会变迁的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最初是建立在社区复兴、社区重建的理念基础之上的。

在传统社区里,社区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功能都较强,社区居民的同质程度比较高,价值观基本相同,关系比较密切。

他们毗邻相居,守望相助,邻里、乡亲情感较深,心理认同感较强。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社区的上述功能却大大弱化。

与此同时,城市里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人们认为传统社区衰落并消亡了。

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了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复兴社区、重建社区的口号。

(二)西方城市社区建设历程西方城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18世纪—19世纪中后期的社区救助和20世纪的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展,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则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事情。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区的发展历程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它随着我国的发展不断演变和壮大。

中国社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社区的形成。

在古代,中国社区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邻里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人们依靠社区相互扶持、互助生活,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

第二阶段是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

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行
社会改革,社区管理逐渐形成。

社区居民通过选举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代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与自治,这是我国社区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阶段是社区服务功能的加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建设,提供基本社会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等。

社区成为居民生活的便捷补充,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获得各类服务。

第四阶段是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社区开始注重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推行社区治理现代化。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不断增强,社区居委会也逐渐成为联系政府和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第五阶段是社区发展的创新与转型。

当前,中国社区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社区建设转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重视社区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社区,成为当前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发展,中国社区不断完善和进步。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将继续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社区服务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第十四讲社区建设概述

第十四讲社区建设概述
课 题:社区建设概述
一、案例设疑,导入课题
• 材料:某居委会赌风猖獗,影响恶劣,致使其 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在区里每年的评比活动中 总被黄牌警告。于是,街道办事处领导在征得 原正副主任的同意下,委派了两名退休老干部 继任居委会正副主任职位。他们在到任的当天, 就立即张贴了一份居民公约,要求戒绝赌博, 所有赌具均应于一周内上交居委会,否则,将 严肃查处。广大居民看后,一片哗然,更有部 分居民上访到了区民政局。 请问,针对这一情况,区民政局该如何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6、2006年国发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 进社区服务的意见 》)
• 7、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 和谐社区的标准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 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 • 居民自治就是指社区的党组织核心领导作 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社区里的各项民主制度健 全,居民群众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 他事务中能够切实当家作主,形成在党领导下 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 • 管理有序就是社区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 确、体制合理、民主协商机制、社会矛盾的调 节机制、共建机制健全、各种家庭不同的人群 和睦相处。
二、社区的定位
• 社区(community)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 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以后,经过规模调整 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 经过结构和区域的调整,目前全国社区居委会有 79947个,为居民服务的居民委员会成员达到42万5千 多人。社区服务中心有8479个。


谢谢大家!
三、社区建设的涵义
• 社区建设(community construction)是 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区服务 (community service)的方式,依靠社区的力 量,利用社区的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 区问题,以促进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 境的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 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过程。

衢州常山县社会工作者真题2023

衢州常山县社会工作者真题2023

衢州常山县社会工作者真题2023(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在社区照顾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扮演多重角色。

下列做法中,体现社会工作者“经纪人”角色的是:A.为听障儿童家长提供沟通技巧训练B.为听障儿童家长提供情绪支持服务C.为听障儿童家长自助小组提供发展建议D.为听障儿童及其家长联系特殊教育学校【答案】:D2.从我国社区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先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做起,进而推向农村的。

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到了完善发展阶段,即使是同一地区或城市的不同社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构成不同而使社区建设各有特色,这反映了社区建设的:()A.复杂性B.社会性C.多样性D.群众性【答案】:C3.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区指的是()A.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人群B.居住在同一区域内,有着共同生活方式、信仰、背景、利益及功能的一个人群C.一个社会集体D.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的一群人1/ 11【答案】:A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句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A.岳飞,辛弃疾B.诸葛亮,杜甫C.诸葛亮,李白D.周瑜,杜甫【答案】:B5.关于我国之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最热的地方——乌鲁木齐B.最大的岛屿——台湾岛C.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D.人口最多的省——四川省【答案】:B6.农历的五月被称为()。

A.孟夏B.仲夏C.季夏D.立夏【答案】:B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A.19世纪中期;B.18世纪末期;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D8.下列不属于基本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税率2/ 11B.公开市场业务C.存款准备金D.再贴现【答案】:A9.第一产业是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的一个种类,主要是指()A.农业B.手工业C.加工业D.工业【答案】:A10.“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3年太原尖草坪区尖草坪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2023年太原尖草坪区尖草坪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2023年太原市尖草坪区尖草坪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从我国社区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先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做起,进而推向农村的。

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到了完善发展阶段,即使是同一地区或城市的不同社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构成不同而使社区建设各有特色,这反映了社区建设的:()A.社会性B.多样性C.群众性D.复杂性【答案】:B2.社会工作者小黄在一次会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小王有暴力伤害室友的想法,但小王要小黄替他保密,小黄心里很矛盾,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小黄应当优先遵循的伦理原则是:A.生命质量原则B.差别平等原则C.隐私保密原则D.保护生命原则【答案】:D3.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 10A.监护人B.行为人或者监护人C.行为人D.其所在的单位【答案】:B4.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签发人”这一要素是由()组成的。

A.“签发人”三个字加半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B.“签发人”三个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C.签发人的姓名和职务D.“签发人”三个字和签发人姓名【答案】:B5.()起源于中国,中国古时称“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

A.围棋B.军棋C.象棋D.黑白棋【答案】:A6.下列属于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的是()。

A.降低再贴现率B.降低税率C.降低存款准备金率D.增加货币供应量【答案】:B7.新航路的开辟(又称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建设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顾社区建设的历程,描述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各地实践的模式,分析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际社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来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以利于下阶段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指导街道、社区顺利开展工作。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按照我国政府权威文件的表述: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体制的有效运作,逐步解决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概括而言,社区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社会性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它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

二是社区建设工作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

三是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2.群众性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

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是全体居民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形成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与参与感,即社区意识。

只有使社区居民真正树立起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3.地域性中国的城市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建设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

二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和群众、组织。

三是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

4.综合性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

其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很广,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

二是社区建设既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评估社区建设工作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

三是社区建设工作是一种多学科的集合体,既有社会学,也有人口学、政治学、环境学、管理学等等。

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5.计划性社区建设的计划性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计划的社区变迁。

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制定社区建设计划,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就是社区变迁。

二是社区建设作为有计划的社区变迁,是人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三是社区建设必须从社区实际出发,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计划。

必须在大量社区建设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社区实际情况,具有自己特色的总体发展计划。

二、我国社区建设历程的回顾我国社区建设运动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伴随着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农业推广”、“合作事业”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而展开的,如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的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社区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农村展开。

接下来由于战争的原因,致使社区建设工作被迫停止;1949年解放后,曾经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农村合作事业,直至走向人民公社制度,在城市则建立一种国家为权威来源、单位为统治形式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经济一体制,在这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高度集中的统一命令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没有带地方自治色彩的社区建设的存在;1986年,为了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家民政部就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了城市管理;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又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将“社区服务”引入法律条文;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广泛地开展了社区建设活动;1998年,国务院又将“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1999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可见,将社区建设推向深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关于“社区”一词的含义、演变及其存在的问题,令文论述)三、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出现了两种明显的取向。

一种是着眼于基层政权建设,强调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和政府权力在社区的整合。

因此,这类研究者提出要将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基层政府的权能,进一步强化街、居组织的地位,乃至把街道办事处变革为基层政府,使其由主要承担民政职能转为承担整个街区的社会综合管理。

由于这类研究直接面对街区实际,并且集中在政策层面,针对性较强。

因而直接影响了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

虽然法律尚未确认,但90年代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的试点实际上都将街道办事处作为一级政府管理的实体来强化,现实中大多数城市沿用的是这一种取向。

第二种取向是着眼于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强调社区动员、居民参与和社区自治。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也倾向于进行操作性政策的设计,但多以社区理论和国家与社会理论作为假设和分析的基础,因而其研究成果被称为“社区制”。

他们针对街区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对社区居民的动员,而政府方面又因包揽公共事务过多,所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并进一步滞缓了社区的发育。

为此,他们提出:(1)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趋向,政府权力应向社会转移;(2)通过社区工作促进居民互动,并实现社区动员;(3)将社区服务由政府对居民的单向服务变为居民相互之间的双向服务,从而营造社区氛围,促进社区发育;(4)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市场组织,让社会管理自己。

对应于街道权力的扩张,这类观点的极端是政府对社区事务干预越少越好。

“社区制”研究强调街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提供了解决街道行政压力繁重这一问题的思路,适应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初衷,因而正在对社区建设的实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政府鼓励下,各地街道和居委会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我国社区建设的试点概况和基本经验自90年代中叶开始,社区建设开始在中国大陆部分大中城市展开,至1999年末,主管机关民政部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青岛、沈阳、武汉等城市设立了26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目的是通过实验区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得出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操作原则和程序,在全国进行示范和推广,以推动城市社区自治。

各实验区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下列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或经验。

(一)社区建设的代表性模式及其主要特征一是沈阳模式。

沈阳模式最鲜明的特征是组织构建。

即模仿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及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在社区内设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下称社代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下称议事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下称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的主体组织,并通过建章建制,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就推广的程度和地域而言,沈阳模式的影响最大,目前对沈阳模式的借鉴除了辽宁全省外,在全国范围内还有海口、武汉、哈尔滨、西安、合肥等地。

二是上海经验。

其最大的特点,是将社区建设与1995年上海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改革密切管理体制合在一起,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形成街道社区,并强调依靠行政力量,在街居联动的过程中发展社区各项事业。

上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改善社区环境,在社区建设各类服务设施,创造文明小区、营造社区氛围。

由于上下联动,社区建设空前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示范街道和示范居委会。

与上海做法类似的有北京西城区。

三是青岛经验。

青岛社区建设的重要特点是以社区服务为龙头,提升社区功能来发展社区。

青岛市强调将社区服务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好。

全市四个实验区都确定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集团作战,形成联动,在青岛掀起社区建设的热潮。

同时将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市区街居四个层次,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级向一级负责。

与青岛以社区服务为龙头,推动社区建设做法相类似的城市还包括南京、天津等地,并各有特色。

四是江汉模式。

这是指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的经验,它以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特征。

江汉区在依照沈阳模式建立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后,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社区自治。

其核心内容包括1)明确提出自治的社区建设目标。

2)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

3)建立新型的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江汉模式转变职能的主要内容是:1)理顺关系。

明确居委会与街道、政府部门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不是行政上下级的关系。

2)明确职能。

政府部门负责行政管理,承担行政任务,居委会负责社区自治,不再与街道签目标责任状。

3)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4)费随事转,责权利配套。

5)建立评议考核监督机制。

为保证以上五条基本内容落到实处,江汉区率先在9个职能部门进行体制改革,并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除了上述四种代表性模式外,其余实验区也各有特色,都为社区建设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我国社区建设已初见成效通过各级政府的大量努力,社区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社区建设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自实验区工程启动以来,社区建设工作得到所在省、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社区建设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功能得到了强化。

各部门、各驻区单位在社区中找准位置,从各自本职出发,向社区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社区普遍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治安综合治理、美化环境以及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尤其是着手解决一些群众亟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