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风格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想法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它是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其次,创造性思维具有批判性。

批判性不仅体现在对既有观念和解决方案的批评和反思,还包括对自己思考方式的审视。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个体能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局限性,能够深入分析和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批判性思维还包括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的勇气和能力。

第三,创造性思维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包括灵活思维和灵活行动两个层面。

在思维层面上,具有灵活性的个体能够迅速切换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以多元、复杂的方式组织和处理信息。

在行动层面上,灵活性表现为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善于变通和应对意外情况。

此外,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

独立性指个体在思考和创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具有独立性的个体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不受他人观点和影响的束缚。

独立性还包括坚持个人观点和创意的勇气和自信,不怕被他人否定和嘲笑。

同时,独立性也包括承担个人决策和行动带来的风险和责任的能力。

最后,创造性思维具有激情和坚持。

激情代表对待问题和创新的热情和投入度,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主动性。

具有激情的个体对待问题
和挑战更具有耐力和毅力,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努力。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企业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入新的思维、方法、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等,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独特性的能力。

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已经成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综述将围绕企业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创新类型以及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企业创新的概念和定义是各种研究的起点。

根据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学者们对企业创新的定义也有所差异。

一些学者将企业创新定义为创造新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等。

而另一些学者则将企业创新定义为一种组织机构创新的能力,或者是一种与市场和客户需求相适应的能力。

其次,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也是研究的重点。

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如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员工动机和拥有的资源等。

研究表明,创新导向的组织文化和支持创新的领导风格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另外,员工的创新动机和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也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在研究企业创新时,通常也会将企业创新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创新类型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和市场创新等。

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创新对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产品创新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较大,而技术创新则对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研究企业创新的绩效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企业创新的绩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如市场份额的增加、利润的增长、产品质量的提升等。

研究发现,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阈值效应。

也就是说,创新带来的绩效提升在创新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逐渐减弱。

综上所述,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创新类型以及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文献,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促进企业创新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颖、有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

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特征,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来提高。

以下是对创造性思维特征的一些研究,其中包括了动态思维、开放性思维、联想思维和冒险精神等。

首先,动态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动态思维是指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并灵活调整思维方式的能力。

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动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审视问题,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通过尝试新的方法和过程,我们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力。

其次,开放性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开放性思维是指能够接受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从这些观点中汲取灵感和启发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框架,从而发现一些之前未被察觉的新颖和独特的解决方案。

通过培养开放性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发掘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冒险精神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冒险精神是指敢于冒险、尝试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勇气和决心。

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冒险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恐惧和困难,迎接挑战并探索新的可能性。

通过培养冒险精神,我们可以更加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和创新。

总而言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思维方式,包括动态思维、开放性思维、联想思维和冒险精神等。

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并在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因此,研究和理解创造性思维特征对于提高个人和集体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

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

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2006年lO月第22卷第5期教育科学EducationScience()ct.,211116V oI_22NO.5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张丽华,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摘要]创造性思维研究意义重大,又面临诸多困难.到目前为止,在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上依然存有分歧.本文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本质,研究现状,相关研究理论,影响因素及创造性思维培养等进行了综述.[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研究(中图分类号]G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064(2006)05—0086—041896年高尔顿(F.Galton)对天才人物所做的初步研究是人类对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开始尝试,而真正对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的则是哈佛大学教授笛尔本(Dearbern),他采用测量的方式来探究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自从1918年Wood—worth首先提分散思维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创造性思维本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一百多年来,创造性思维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20世纪5O年代以后,更受到了各同学者们的青睐.迄今为止,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虽然意义重大,但在一些问题上依然存在很大分歧.本文试图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概述,以期为创造性思维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一,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及其本质“创造性思维”这个概念虽然现在已被广泛使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界定一直都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据统计,仅国内学者对于创造性思维定义的看法至少就有30 种以上,不同研究者在其论着中所表达的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多达18O多个一.综合各种界定,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主要从个方面体现,即将创造性思维看成是一个过程,一种状态和一种结果.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有:一是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干¨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衍动一.]. 二是认为,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的种种思维状态,如直觉,灵感及创造思象等j.三是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I.而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理解,关键是在于对”创造”本身的理解,无论是把”创造”作为一个过程还是作为一种成果看,都可c分为发现,发明,发展i种,即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创造m不存在的新事物和对已有成果进行创新.而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要取得一致的定义仍是很闲难的,事实上,追求统一的定义的意义也不是很大.综合生理研究成果和各种界定,笔者倾向于如下界定: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从创造性思维的定义中,我们看到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开拓性等特点.创新性包括独创性和新颖性两层含义,所谓独创性是指在认识某一新事物,解决某一新问题时,前人,他人没有为我们提供现成的规律和方法,需要自己根据一股科学规律独立地去发现新的具体规律,创造新的思路,办法,概念,形象,观点,理论;所谓新颖性是指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求异性是与思维的求同性相对应的.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态,多种思维方式,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指创造性思维所特有的辨证综合能力.开拓性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开辟新领域,二是为以后打下良好基础.在思维活动中,凡是能为人们认识和实践开辟新的领域,为后人打下良好基础的,都叫做创造性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目前多局限于现象学的描述和心理学求证的范畴,并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似说,这似说有的侧重于从直接感知的经验常识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过程作现象学描述;有些似说则侧重于从意识的深层结构,即从潜意识的角度揭示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心理机制.随着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对创造性思维的生理机制研究也取得r一定的新进展.关于创造性思维生理基研B的研究集巾在大脑皮质激活与脑半球的不对称两个方而.新的*[基金来源]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ABA01O()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资助.[收稿日期]2006-08—30[作者简介]张丽华(1964一),女,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暨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博十后,研究方向:个性发展,学习与认知;白学军(1966一);男,宁夏青铜峡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副院K,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习与认知发展,『划读的眼动研究.?86?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半球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但同样左脑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是左杆脑密切配合,协同活动的结果.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性的核心,其发展在创造性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得以直接体现.1869年高尔顿卅版《遗传与天才》一书,是国际上最早对”创造性”进行研究的系统资料,是对创造性思维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以后又陆续发表’r不少理论文章,但都没有实验研究.后来,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创造性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以弗洛伊德和华莱士为代表,他们多采_}fJ传记.,哲学思辨的方法来研究文艺创作一十l的创造性,并把这种创造性作为人格或个性的表现.之后,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创造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法.t=十年代以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心理测验作为研究T具开始系统地编制和应用.纵观创造性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创造性研究主要采取’三种取向,即个性特质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及认知心理学研究.从格式塔学派最早研究创造性思维到现在的认知心理学,创造学及人T智能和计算机的相关学科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丰富成果.同外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有的注重过程,有的关注其结果.而我围对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O世纪8O年代起逐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而且多采j}]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当前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创造性的认知层面的探讨逐渐深入,作为创造性核心的创造性思维也更多采取,人知心理学研究取向,即将焦点放在创造性思维加下过程的探讨中.创造性思维确实是有一个过程的,但更重要的是与个性特征相联系,表现创造思维的个性差异,亦即创造性或独创性的思维品质.三,创造性思维理论的研究1.阶段说一一四阶段,五阶段和七阶段阶段说是研究者将创造性思维过程看成几个阶段构成的.Wallas首次深入研究了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活动过程,提了包含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模型.我同学者周吕忠则把创造思维过程归纳为五个阶段:①积累为认清和提l叶I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②『韦]绕问题集中精力搜集补充材料;③酝酿阶段:可转移到其他方面和其他领域进行探索以发挥思维的灵活性,运用转移经验,侧向思维和联想等创造潜能;④领悟:是作创造性发现的阶段,标志逻辑的中断和思维的飞跃;⑤需用评价能力进行检验.奥斯本(Osborn)则把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即决定方向,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产隹构思,酝酿,综合(把零碎的东两汇总,形成新的想法),证明.无论是四阶段,五阶段或者七阶段说,都把创造性思维看作一个过程进行研究.尽管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创造过程埘于研究者来说仍是一一个黑箱.更重要的足,鉴定思维过程和子过程(subprocess)是否具有创造性,最终还‘依赖于这个过程的结果,即一种产品或反应”“.2.Guilford,Sternberg的维模型理论.Guilford存其智力维模型中指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fluency),灵活性(flexibility),独创性(originality),精致性(elaboration)四个特征,并认为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还研究一整套测量这些特征的具体方法.Sternberg运用创造力内隐理论分析法提出了一套名为”创造力:==维模型理论”,即与创造力有关的”智力”(智力维),与创造力有关的认知方式(方式维),与创造力有关的人格特质(人格维).智力维又分”内部关联型智力”,“经验关联型智力”和”外部关联型智力”等i种.内部关联型智力由种成分组成,即元成分,执行成分,获得成分.智力维实际上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因为它既涉及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过程(执行成分),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顿悟一的组成要素(获得成分),又涉及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计划,监控与评价(元成分).因此,”创造力l1维模型理论”巾的智力维,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型.我们可以看,Guilford,Sternberg的维模型都是从思维厅式角度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探讨,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究竟是怎样,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3.潜意识理论.I986年,我同学者刘奎林在其论文”灵感发生论新探”中对灵感发生的机制做出比较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他认为灵感思维”居于创造思维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此“灵感发生模型”亦可看作是创造性思维模型.由于该模型是建立在”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基础上,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4.与大脑研究的有关理论.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很早就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南于进程本身的复杂性,难以进行精确的科学分析,特别是不容易作实验研究,因此,目前这方而的研究成果还是很不充分的,但可以肯定;人脑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人类大脑皮层的复杂结构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那么,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左右脑的整体功能还是主要来自有脑的功能呢?不同的学者提了不同的理论,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脑整体理沧.Bogen(1976)认为创造力依赖于通过胼胝体而实现的两半球机能的合作.依据这种理论,两半球相互作用产牛了创造性行为”.美围生理医学家布莱克斯里(ThomasR. Blakeslee)首先提HJ了全脑意识(wholebrainconscious)理论,全腑意识是指人的整个大脑皮层的意识功能而言.这个理沧足指真E的左有脑半球所承担的意识功能.其理论基本点在于:存充分进行视觉意象的意会的原发创造性思维时,还能充分渊动左脑的相应功能,以高超逻辑思维能力将其创造性发现传达给他人”.华中理T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最近发表文章特别强调指出:”正确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整体的思维J.人腑的中删机制和生物结构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决定厂它是人产乍刨造性思维的关键方面.人脑的两个脑半球结构有很大不同,每个脯半球都似乎有它自己的独立的,具有?87?身的感知觉,学习和记忆经验的认知领域.其功能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这是统一协渊的有机整体,共同完成对信息的加处理,并促进创造性思维的酝酿和产生.(2)右半I1~g,J造思维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左脑在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新的脑科学研究则表明,许多较高级的认识功能都集巾于右半球,有半球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Kalz(1978)总结了已有的研究,发现有半脑的唤起能提高个体存创造力测验中的得分.Gowen(1979)也强调右半脑是创造的本源.研究表明,有利于增加有半球激活的方法也有利于创造性的产生la].Gur等人发现,对被试进行高度催眠,可看到催眠状态增加了有半球激活,而处于催眠状态的玻试比未被催眠的被试能更好的完成创造性测验].由于创造性生理基础研究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还比较零散,结论也不完全一致,远远没有揭示创造性生理基础的全貌,但这些探索为以_『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脑科学研究技术的进步,将取得越来越多的有关创造性方面的实证材料,这将有利于揭示创造性的脑机制.综上所述,不难看.在创造性思维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传统心理学基础上的理论或模型(仅用心理学理论来研究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另一类是建立在脑神经科学基础L的理论或模型(不仅运用心理学还运用脑神经科学乃至其它现代科学成就来研究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从理论的创新性与深刻性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等几方面综合考虑,这些理论有其合理性, 并有助于后人对创造性思维机制的探讨.但是要想对创造性思维本质作更科学,更准确的解释,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究.四,创造性思维的评定方法根据Mayer(1999)的点,当前有关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基本技术性范式主要有六种,即心理洲量学,实验的,传记的‘色括个案研究和历史测量),生物学的,计算的和系统的(包文化的和进化的)J.早在19世纪末2O世纪初,就有人试图应用测验技术探讨想象与创造想象.而西方学术界公认Guilford于1950年的演说辞标志着创造性心理测量研究的真正开端.Torrance 创造思维测验是历史最重要的成就,被认为是”最常用的发散思维测验”(Plucker.Renzulli,l999)i.后来被我围台湾学者修汀.个案分析技术也一直被广泛使用.历史统计学家几乎完全是从历史文献中得到大量的数据(Bernstein8,Garnier, l995)¨j,而很少依赖心理测量研究所使用的自我报告. 1980年以来,存创造性,fl领导能力的研究,科技发明研究,创造性的年龄特征研究,音乐的创造性研究,名人研究以及其他领域内广泛地应用了历史查技术.个案分析技术巾于其依据的址着名的(或者说是无可争辩的)有关创造性的事例,而使其存创造性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Wallace Gruber,1989)川.实验法也是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很普遍的方法.它是指通过给受测者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控制和改变一些条?88?件,记录其反应的情况,然后加以分析的一种测评方法一.这是除测验法之外,最常用的测量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 利用实验法对个体创造性思维进行测量,较着名的是有关阻碍个体创造性思维发挥的心理定势现象的研究,以及个体如何克服功能固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研究.五,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除受先天遗传凶素影响外,主要受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及个体品质的影响.家庭因素对个体创造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它可以促进或抑制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许多关于杰出人物儿时家庭环境的研究都为此提供_『有利的证据.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在影Ⅱ向学生创造性发展,潜能开发方面比家庭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社会文化因素也与个体创造性的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许多跨文化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个性品质则与创造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很多个性特点,如坚持性,好奇心,信心,恒心,独立性等,本身就是创造性的组成部分.具有创造性的人,首先必须能自我激励.为他们可能往往得不到教育者的积极评价.另外还必须具有冒险,敢于挑战权威和不怕失败的精神.个体不按常规进行的与众不吲的探索往往不能顺利进行,经常遇到闻难,甚至失败.如果个体没有冒险和不怕失败的精神,就可能无法激发创造的火花.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在同内,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热点.但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1『If义渐进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非常多,有的研究还与学科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结合影响创造性思维的素可以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没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应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环境等.这不仅包括提供一种积极的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营造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即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南”.个体的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m极高的创造性水平圳.为此,丰十会及其舆论应支持或高度容忍那些”标新立异”不合常规的人,能为之提供一个宽松的丰十会环境,以保证创造者的”心理安全”与”心理n『fI”.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创造想像.父母应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兴趣,并积极配合学校,礼会共同为青少年创设一个创造性的成长环境’.2.发展儿童创造性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观以教师为rI】心,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过分地强捌纪律秩序和行为规范[2,重共性而轻个性,重义务而轻权利,重服从而轻自主,重外在的纪律而轻内在的能动,从而忽视和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多样性及其独立性等人格品质的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务之急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现代化的教育观川.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创造者应具有以下一些典型人格特点:高度的独立性和坚持性,强烈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旺盛的求知欲,兴趣广泛,富于想象等等.为培养学生的这些人格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力争做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其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鼓励独创性,多样性和大胆幻想,鼓励与高创造者接触.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意志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克服胆怯,倦怠等不良因素给创造性带来的消极影响口.总的来说,虽然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有待于做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探讨出创造性思维的真正本质,为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庄寿强.试论特点,属性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1):114—117.E23[5]周明星创造教育与挫折教育[M].北京:中国人事f}{版社,l999.101.E33赵卿梅.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E43庄寿强,戎志毅.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7.E63陈慕泽.智力大挑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I4.[7]SternbergRj.HandbookofCreativity[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lYPress,1999.78—79.E83刘奎林.灵感一…一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E93柳斌.创新教育全书[M].北京:几洲图书fH版社,1999.[103[133[美托马斯?R?布莱克斯里着,傅世侠等译.右脑与创造[M].北京:北京大学H{版社,1992.38.[11]杨叔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0,(1):39—42.[123E223KatzAN.Creativ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inaam—metricalcerebralhemispherefunclioning[J].EmpiricalStudiesof theArts,l983,(I):3—16.[143GurRC,RaynorJ.Enhancementofcreativity:viafree—image—ryandhypnosis[J].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Hypnosis,1976, (18):237249.[153MayerRE.Fiftyyearsofcreativityresearch[A].InR.J.Sternberg(Eds.)Handbookofcreativity[D].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999.449—46O.[163PluckerJA,RenzulliJS.Psychometricapproachtothestudy ofhumancreativity[A].InR.J.Sternberg(eds)Handbookofere—ativity[D].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35—61.[17]Root—BernsteinRS,BernsteinM,GarnierH.Correlationbe—tweenavocations,scientificstyle,workhabits,andprofessional impactofscientists[J].CrealivityResearchJournal,1995,(8):¨5一l37.[183WallaceDB,GruberHE.Creativepeoplealwork[M].NewYork:()xfordUniversitYPress,1989.[】93E203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3(34.13.E21]郭清水,张国强.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2):110—112.E233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IIj版社,1998. 260—27O.[243寇冬泉,刘电芝.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1):120—124. SummaryoftheResearchofCreativeThinkingZHANGLi—hua,BAIXue—jun (AcademyofPsychologyandBehaviorofTianjinNormalUniversily,TianjinC hina)Abstract:Theresearchofcreativethinkingismeaningfulanddifficultaswel1.T herearesomedivergencesonsomebasicproblemsSOfar.Accordingtoabundantliteratures,wesummariz edtheconnotationandes—senceofcreativethinking,presentsituationoftheresearch,relatedtheoriesofit,i nfluencingfactorsanditscuJtivation.andSOon.Keywords:creativethinking;research。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论文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尽力培养的一种思维模式, 说起创造性思维, 那就不得不谈起它的概念, 那么它的内容有哪些呢?对于我的理解是这样概括的: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意义的理性思维活动,它可在原有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提出了“思维方法”的范畴, 其论述中把“方法”界定为“知”的“思维方法”与“行”的“实践方法”, 在实际意义上利用这两种源头工具可或多或少增加主体认识从而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 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

如今, 在大学生群体中, 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面对不完善的自身与外界条件时, 往往拘泥于平凡。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 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 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

相比较来说,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方法, 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创新思维对我而言固然十分重要, 但更加重要是如何去培养这种思维。

创新思维需要一定的智力条件, 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高智商的人可能是低创造力, 但低智商的人很少有高创造力。

大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要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

首先, 我们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因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 是创新理论的智力基础, 是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 同时还是捕捉机遇的心理条件。

因此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以及观察能力。

其次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 这就要求个人的记忆敏捷、持久、正常、系统、广阔、与备用的特性。

一是要培养记忆能力就要学会用脑, 提高记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稳定情绪, 提高记忆效果, 劳逸结合, 合理用脑。

二是掌握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要分轻重点, 记忆有规律。

艺术设计论文: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艺术设计论文: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艺术设计论文: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创新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

作为一名平面设计教师,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并且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造性思维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艺术设计人才发展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正视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多注重技巧技法的传授和训练,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没有充分的重视,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间思考问题,它是一种开放式发散思维,是教学中要真正领会的教学实质。

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这说明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限于造型技能和专业机能技法的训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作为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

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即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在系统传授知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传授知识给人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大学生们都希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认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

让学生站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和黑板,无拘无束地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把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展现给大家。

大学生设计思维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设计思维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设计思维与创造力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和设计思维成为现代社会高度需要的能力。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就大学生设计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设计思维,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着重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大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分析与评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辨别问题本质、挖掘问题背后原因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和探究,让学生充分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其次,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也是十分关键的。

系统性思维是指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的各个方面,帮助他们建立系统性思维,深刻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除了培养设计思维,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力是指创新和创意的能力,是解决问题和提供新想法的能力。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种观念或者问题出发,产生多种可能性的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意活动、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也非常重要。

逆向思维是以非传统或反向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逆向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力,教育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允许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维和创造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升。

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参加设计竞赛、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培养大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一、引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重视与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概念、特点、培养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详细探讨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它们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与特点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或面对新情境时,能够产生新颖、独特且有成效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1. 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够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2. 原创性:创造性思维要求个体能够从独特的角度出发,产生新颖的创意和想法,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和成果。

3. 批判性:创造性思维需要个体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估,辨别有潜力的想法与方案,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和提出合理的质疑。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过程,下面列举了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通过参与各种不同领域的学习,尤其是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个体的广泛知识和多元思维。

2. 鼓励自由思考和表达:创造性思维需要开放的思维环境,企业、学校和家庭等各种组织应该鼓励和尊重个体的自由思考和表达。

3.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培养对事物的探索和好奇心,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潜力。

四、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点创新思维是指个体在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实践将创造性的思考转化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

创新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1. 实践性:创新思维注重将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践,并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改进来实现实际效果。

2. 敏锐性:创新思维要求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和捕捉机会的能力,能够识别和利用变革中的机遇。

3. 团队性:创新思维强调个体与团队的合作与协同,通过共享知识和资源,培养集体智慧,推动创新的产生与实现。

五、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可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相互结合,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1. 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创新思维需要多样性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团队成员多样化的背景和经验,以促进创新的碰撞与融合。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一节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发展脉络一.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国际上对“创造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

一般认为,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于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是最早的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系统科学文献[10]。

但是作为创造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真正被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则比这要晚得多。

我们认为,真正可以作为这一领域开创性研究标志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J.Wallas)于1945年发表的《思考的艺术》一书。

在该书中,沃拉斯首次对创造性思维所涉及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等四个阶段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模型,至今在国际上仍有较大的影响。

从这以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就日益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特别是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就更加繁荣起来。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尽管论文、专著成篇累牍,不胜枚举,但是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较大理论与实际价值的并不很多。

除了沃拉斯的开创性研究以外,现将其他较突出的成果,按其发表的先后顺序介绍如下。

二.韦索默的“结构说”[10]1945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索默(Werthermer)出版了名为《创造性思维》的专著,明确地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这一概念。

该书的主要成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分析创造性思维过程,从简单的一节数学课到爱因斯坦这个天才人物都作了认真的思维心理分析。

韦索默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既不是形式逻辑的逐步操作,也非联想主义的盲目联结,而是格式塔的“结构说”。

并进一步指出,这种格式塔结构既不是来自机械的练习,也不能归之为过去经验的重复,而是通过顿悟而获得。

这些思想是很有价值的,值得借鉴。

三.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17]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在对创造力进行详尽的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基本原理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基本原理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基本原理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解决问题、面对挑战时产生的新颖、有创意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和基本原理。

一、特征1. 非线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传统逻辑思维不同,不拘泥于线性的思考方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能够跳跃性地进行思维延伸。

2. 多元化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的特点,能够快速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善于从多个领域汲取灵感,进行跨界思考和混合创新。

3. 连接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连接,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理念、策略和解决方案。

4. 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并非盲目的瞎想,而是通过批判性思考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和观点。

5. 忍耐和坚持:创造性思维需要持久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

创新之路充满挑战和困难,需要耐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

二、基本原理1. 多元化启发:创造性思维需要从多样化的资源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例如,通过广泛阅读、观察和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思维素材和观点。

2. 引发意外:创造性思维常常通过引发意外来激发思维的创新。

意外事件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促使他们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从而产生非常规的解决方案。

3. 创造性冲突:创造性思维倡导将看似相互矛盾的观点进行冲突,通过对冲突的探索和解决,促使人们摆脱传统思维模式,达到更加创新的结果。

4. 借助联想:创造性思维依赖于联想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将不同概念、事物或经验联系在一起,产生新的联想和思维图景,在联想中寻找创新的可能性。

5. 提高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强调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质疑精神。

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通过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够引导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6. 鼓励尝试和失败:创造性思维需要提供一个鼓励尝试和失败的环境。

只有允许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才能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研究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研究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分析两者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成长、组织进步乃至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批判性思维强调对信息、观点、假设等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和判断,以形成独立、理性的思考;而创新思维则侧重于突破传统、寻求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首先界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阐述两者的内涵与特点。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差异。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如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概念界定在讨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者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对立,但实际上两者在深层次上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活动的两个重要维度。

批判性思维,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对信息、观点和论证进行理性评估的能力。

它要求人们保持怀疑和独立,不盲目接受既有观念或权威意见,而是通过逻辑分析和证据评估来形成自己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强调对信息的批判和审查,避免思维偏见和逻辑谬误,从而更加接近事实和真理。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识别错误观念,纠正错误认知,推动知识的进步。

创新思维则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产生新颖、独特且具有价值的思想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它要求人们敢于挑战权威,摆脱思维定势,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

创新思维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重新组合,更是一种对现有知识和经验的超越,它带来了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诞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

创造性思维特征研究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研究创造性思维具有下列特征:1. 创造性。

在人类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创造性思维作为认识的一种特殊过程,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概括性与间接性的特征外,还具有鲜明的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必须突破已有的结构类型或认识水平,而且符合认识规律,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按创造性思维结构模式,创造性表现在运用新的观点,采用新的信息编码与加工形式,多方法、多渠道、强能量、高效益、多反馈地进行辩证思考。

其实质是通过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点,寻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途径。

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

爱因斯坦正是不囿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的框架,才独具慧眼,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原理。

2 . 求异性。

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其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是指其思维方式的求异性。

它指的是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者已有的权威性理论始终持一种怀疑的、分析的、批判的态度,而不是盲从与轻信,并用新的方式来对待与思考所遇到的一切问题。

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求异性主要表现为:选题的标新立异,假设的异想天开,方法的另僻蹊径,对异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有人把创造性思维称之为求异思维。

当然,这种求异必须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的,绝非单纯地为求异而求异。

3. 灵感性。

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或陆陆续续的。

其思维进程往往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中断,而在某一不确定的时刻所需要的思维结果会突然降临,从而表现为一种突发性。

这种非逻辑性的突变一般的表现形式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顿悟。

这种突发性就是灵感性。

这种灵感性的思维成果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期的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可见,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及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及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及创新思维的特点首先,创造性思维是指独创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和提出新观点时,超越传统和常规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看待问题,鼓励寻找非传统的解决方案,并挑战已有的做法和观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线性的思考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思维的框架,寻找新的可能性和创新的机会。

1.多元性:创造性思维强调不同的观点、经验和知识的融合。

它能够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解放思维,从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的多元性有助于创造新的连接和关联,推动思维的发展和变革。

2.实用性: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

它注重将想法和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能够在现实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有新颖的观点和创造性的想法,还要能够将它们应用于实践中,以产生实际价值。

3.挑战性:创造性思维鼓励挑战传统观念和做法。

它推动人们打破常规,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寻找创新的机会和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需要勇气和胆识,能够接受失败和挫折,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创新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

创新思维是指从创造性思维中提取和落实创新的观点和方法,以产生实际的创新成果。

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创新性:创新思维强调创新的观点和方法。

它注重发现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创新思维能够推动企业部门和个人在产品、服务和程序方面提供新的和独特的价值。

2.系统性:创新思维是一种系统化的思考过程。

它需要将各种想法和资源整合起来,以实现创新目标。

创新思维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合作,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的发展和实施。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呢?以下是几个方法:1.多元化学习:通过学习多种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多元化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为创新提供更多的创意和可能性。

2.激发好奇心:保持好奇心,不断提出问题和追求答案。

好奇心可以推动我们探索未知领域和发现新的机会。

3.勇于尝试:要有勇气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思维是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则是思维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批判性思维注重评估和分析,而创造性思维则更着重于创新和想象。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并相互辅助。

首先,批判性思维强调逻辑性和分析能力。

当我们面对问题或观点时,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其合理性和逻辑性。

这种思维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收集证据等方法来进行评估。

通过挑战既有的观点和假设,批判性思维能够有效地消除错误和谬误,从而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准确和有力。

与此相反,创造性思维更关注于独特和创新的思考。

它鼓励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灵感的火花,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创造性思维能够开阔我们的思维边界,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它强调在思考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潜力,追求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为解决问题找到更好的途径。

然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过程中,而是相互促进、交织在一起的。

在解决问题或进行创新时,我们需要既具备批判性思维,又拥有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鉴别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而创造性思维则能够提供新颖的想法和创新的方法。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相互补充,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有效。

在现实生活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不同的情境中体现出不同的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批判性思维帮助科学家评估他人的实验结果和科研成果,找出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而在艺术领域,创造性思维则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

艺术家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出独特的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思考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强调评估和分析,帮助我们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则强调创新和想象,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辅助、相互促进,在不同的情境下发挥作用,并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全面和富有创造性。

创造力研究综述

创造力研究综述

创造力研究综述作者:宋慧俐栗玉波李文婧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宋慧俐,栗玉波,李文婧(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力的研究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而创造力研究也呈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伴随着创造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本文对创造力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的一些进展加以阐述,以期能对创造力的研究有一定帮助.关键词:创造力;理论;研究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04-0192-03创造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纵观对于创造力的研究,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理论依据、不同的研究范式、不同的侧重方面使得对于创造力的研究各有千秋.究竟什么是创造力?这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所以有心理学家抱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创造力是应用的最不严格的术语之一,因而也是含义最模糊不清的术语之一[1].”下面将就创造力的理论、方法及进展加以阐述.1 创造力相关理论1.1 创造力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y)创造力内隐理论[2]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以某种形式保留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人类创造力概念、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内隐理论认为创造力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因此只需去个体发现即可.1.1.1 三侧面模型(Three-Facet Model of Creativity)Sternberg提出创造力的三侧面模型,从智力、智力风格与人格三个侧面解释产生创造力的心理过程[3].三侧面模型的每一侧面各自包含着很多的子因素,它们对创造力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三个侧面可以任意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无穷尽的创造力.但是三侧面模型所着重强调的是创造行为的内在心理品质,没考虑到创造力的环境变量.1.1.2 投资理论(Investment Theory)Sternberg和Lubart的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把个体的心理资源投入到那些新颖的、高质量的想法上.投资理论认为,只有在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这些心理资源协同出现时,才能产生创造力.当然创造力绝非各种成分简单的累加,不同成分间的互补是可能的,但其薄弱成分必须满足其应具备的最低标准.同时各种成分间也可以通过相互作用而增强创造力.1.2 创造力外显理论(Explicit Theory)外显理论是指专家通过大样本的测验后,通过数据分析而建构的关于创造力概念、结构及其发展历程的理论体系.外显理论不能直接帮助人们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以人们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依据自己的创造力原型,对其解释和评估.1.2.1 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Amabile首先提出了外显理论.该理论认为,创造力是动机、相关领域的技能、创造力的技能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创造力的技能是指认知风格、如何应对困难、如何在问题解决中打破思维定势、启发产生新观念的知识.此外,Amabile还把这些因素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阶段模型(Stage-Based Model)联系起来.1.2.2 发展性进化系统模式(Developmental Evolving-Systems Model)Gruber提出了一个理解创造力的模式,该模式包括个体的动机、知识和情感三个子系统.三个系统的交互作用使得个体在解决问题时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发展,最终获得创造性的产物.后来,Gruber将动机系统换为目的系统,目的性是创造性工作的关键,并且是激发个体长时间工作的主要动机.Gruber认为创造是一个系统化的进化过程,创造过程与领域、周围环境以及创造者的情感有关.1.2.3 系统模式(System Model)Csikszentmihalyi从生物进化和文化的层面认为创造力是一种文化现象类似与生物进化的基因变化过程.创造力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的思想在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发生,是社会、文化与个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象.该模式认为,创造力是创造性活动的主体、文化或符号的系统以及对创造力进行评判的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在自己的专业或相关的专业中具有较高的水平,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工具与技能,才可能表现出创造力.Gardner进一步区分了领域与范围对创造力发展及认可的重要性,提出了创造力互动观,突出个体、领域与范围间的互动的重要性1.3 元创造力理论(Metacreativity Theory)Bruch提出了元创造力理论.该理认为元创造力是一种检查方法,用于检查在创造过程中做什么和如何做、选择创造策略和监控这些策略的运用、评估创造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及情感.在创造过程中,元策略的运用有九个方面,即问题鉴别、过程选择、策略选择、表征选择、过程分配、解答监控、对反馈的敏感性、将反馈转变为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实施.Pesut提出了一个创造性思维的模型,认为创造力是一个认知过程,元认知是创造力的基础[4].创造性思维则是一种自我监控的元认知过程,通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个体发展其元认知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地监控创造过程中自己的行为.2 创造力的研究方法2.1 传记研究法创造力的传记研究法是人们进行创造力研究最早使用的方法.1869年高尔顿的研究是关于创造人才与创造力最早的传记研究.传记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一是研究创造性行为产生的过程;另一种是对历史人物的传记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揭示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普遍规律.第一种以Gruber和他的同事首创的系统进化方法为代表,在进化和文化的层次上揭示创造性过程中是如何进行的.另一种方法以Simonton的历史测量法为典型,主要是通过量化分析来研究创造者的经历以及环境对其创造性行为的影响,最终找出创造的一般规律.2.2 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量法是通过简单、易于操作且较客观的文字测验对创造力进行研究.Guilford首创了创造力的发散思维测验,随着一些心理学家转向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创造力,认为创造力是内隐于人脑中的一种能力,而能力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创造力测验逐渐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测验和人格特质测验.绝大多数的横断研究都是采用测量法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测验的核心为发散性思维测验,测验要求个体对特定刺激做出多种反应,强调的是观念流畅性.20世纪60、70年代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力测量的主要工具,大部分创造力研究使用的都是发散思维测验,如Guilford的智力结构发散性能力测验(SOI)、Torrance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非常规用途测验(UUT),其他的测验还有发散性思维测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问卷、创造性行为传记量表、被试创造力自评等级、创造性人格量表(CPS)等.同感评估技术(Consensus Assessment Technique),又称主观评价法,是Amabile在1982年提出的评价创造力的一种方法[5].一个人作品能很好的反映其创造力,而作品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新颖性和适宜性两个方面.专家们通过对该作品的评价反映该作品的新颖性和适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评价者对创造力的内隐标准,在评价时要求评价者根据自己对创造力的内隐理论,对产品或反应的创造性做出独立的评价.最常采用的是Likert五点量表,这种方法的评分者一致性较高.在心理学研究中,CAT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言语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2.3 实验法创造力的实验研究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对个体的创造性行为与环境条件作为自变量进行控制,了解什么因素能够对创造力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通常对个体的皮层唤醒与注意水平、去抑制性与反应性等进行实证研究,而个体的内部动机、情绪等因素也常作为变量进行研究,证实那些因素对创造力产生影响.但是创造力实验室研究的预测效度与实证效度不够理想,我们无法确定在实验情境下所引起的创造力与真实情境中激发的创造力能有多大程度的一致性.2.4 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通过对创造力发生发展的环境和文化因素的研究来揭示创造力发生的心理机制.不同地域的文化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文化与创造力的发生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不同的文化产生的价值判断不同,文化对于个体的心理建构也存在差异.如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鼓励个体独立的探索和创造,而东方集体主义文化强调服从,多形成一种依赖的方式,无法更好的激发出个体的创造力.因此相比较而言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似乎更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对.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创造行为的特点,有助于从文化的层面了解创造力.3 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3.1 生理心理学的进展生理心理学着重对创造力发生的脑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脑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揭示创造力发生的脑的机能定位,大多采用切除或刺激脑组织的某一部位来确定大脑定位、脑解剖和EEG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创造过程的不同阶段脑电活动会产生的不同变化,右颞后区的脑电图发现特别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在灵感阶段比酝酿阶段有更多的α波出现.有些研究发现创造力与精神病有关,不过这种关系仅表现在创造性过程的某些成分中,不会表现在创造性个体的身上.3.2 社会心理学的进展社会心理学通过对社会形态、教养方式、政治文化等因素探讨创造力发挥的社会条件.Amabile提出社会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在社会因素中存在着创造力的障碍,这些障碍会限制个体的创造力.Sulloway[6]发现,出生次序、儿童的反叛与反常倾向往往可以预测其成年以后的创造力.Reis[7]认为,女性的发展与职业生涯比男性表现得更加多样化,和男性不同的是,女性常常面临着独特的困难且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去,各种社会关系在女性的创造性工作中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3.3 其他相关研究的进展组织创造力以及组织创新气氛的研究也是目前的一大热点.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Bharadwaj[9]等人的研究指出,个人创造力、组织创新机制与创新绩效呈现正相关.而一项欧洲创新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气氛与许多组织感兴趣的结果变量都有着密切关系,部分因素能有效地预测创新绩效.蔡明宏[10]等人的研究发现,自主性与组织创新有显著正相关.3.4 创造力研究的方向早期研究者多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创造性人格特征、创造性认知过程、创造力的激发及创造力社会心理学研究等方面.随着创造力的深入研究,对创造力单一维度的解释已显得不足,文化环境、社会因素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研究者不再受限于某一方面,而是综合考虑影响创造力的因素.近年来关于创造力研究的假设都强调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多层面、多学科、多方法、多技术的研究取向正在成为创造力研究的主流.研究者充分利用生理心理学、脑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在过程和内在机制并结合社会心理学的个体和社会、内部和外部的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研究中既注重对创造力过程的揭示,也要重视对创造力结果的探索;既重视内部系统,也注重外在系统的影响;既关注单一因素的验证,更重视综合因素的考量.参考文献:〔1〕武欣,张厚粲.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39(1):13-18.〔2〕黄四林,林崇德,王益文.创造力的内隐理论研究:源起与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715-720.〔3〕孙雍君.斯腾伯格创造力理论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1):29-35.〔4〕田友谊.国外创造力理论研究新进展[J].理论经纬,2004(1):14-17.〔5〕宋晓辉,施建农.创造力测量手段——同感评估技术(CAT)简介[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739-744.〔6〕Sulloway , F. Born to rebel. New York :Pantheon ,1996 :76.〔7〕Runco , M. A. Creativity. Annu. Rev. Psychol. ,2004,55:657–687.〔8〕Bharadwaj S, Menon A.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ganization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 Journal of Producti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0, 17:424-434.〔9〕蔡明宏,刘晓雯.创造力工作环境特质与信息科技特征对组织创新之影响——本国数字文化产业之实证分析.第七届产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1998:133-167.。

发散思维、辐合思维与创造性活动

发散思维、辐合思维与创造性活动

发散思维、辐合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章志光一、一个未全解开的谜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界,推动着社会与自身的发展,这一切都不能离开思维。

人正是由于有了思维,才得以更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不断发现客观存在的规律,更自觉地进行创造活动。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思维,因此也都有条件进行创造性活动,但这不等于说任何能思维的人都一定是新事物的发现者或创造者。

创造不同于模仿,也不同于照搬或重现习得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它是个人根据生活的要求,加工或重组已有的经验、知识与技能,出现人类社会或本人头脑中不曾有过的新观念,而后通过外现活动使之变为有现实意义的新事物的过程。

这种头脑的独特加工,究竟属于什么样的思维活动,已成了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们长期以来试图探明但始终未能彻底解答的难题。

二、心理学的探索与研究本世纪以来,关于创造性问题的心理学研究甚多。

1926年,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在《思维的艺术》一文中提到,创造过程存有四个相互重迭的阶段:准备、酝酿、洞明、检验。

后来的不少心理学家从发明家和科学家那里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四个阶段在多数情况下是存在的。

一个人要进行创造性工作首先要有资料、经验及知识的充分贮备;全心思地考虑着某个问题,翻来覆去地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有时通过暂停或休息,一个新的设想或“灵感”会突然涌现;而后经过推理或实践加以修正或证实。

创造并非偶然的现象,它是一种经历艰苦准备、努力探索、并有间歇而出现“忽然闪亮”的思维过程。

从酝酿到洞明显然是出现新观念的关键阶段,但它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思维来实现的,在瓦拉斯那里仍然是个遗留的问题。

1945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出版了《创造性思维》一书。

他通过对教学、日常生活及高斯、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发现事例的分析,认为无论是发现还是创造性工作都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虽然不能离开传统逻辑的运算和联想,但是其过程跟逻辑思维与忆想迥然不同。

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功能在于“探求结构的真相”,发现事物之间“结构的内在联系”。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前言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不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了,国际上对“创造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于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

但对于创造新思维的研究,一般认为是始于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于1945年发表的《思考的艺术》一书。

在该书中,沃拉斯首次对创造性思维所涉及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等四个阶段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模型,至今仍有较大的影响。

而哲学家、逻辑学家对于逻辑思维的研究也是源远流长,其理论的发现和形成是伴随着逻辑学科的发展的。

目前在学术界,关于创新思维的文章不断涌出,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创造性思维的有关发生机制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但很少有与逻辑思维同步结合的文章,而且对创新思维机制的揭示进展很少。

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更是众说纷纭,是非难定。

所以在本课题范围内,深一层次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文章主要剖析了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涵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现有认识基础上,我们摒弃了以往的不严密、不很合理的观点,尝试着阐述了我们对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新看法,建立了对思维运行机制初步描述的相关知识链接论,并对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做了新的展望。

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科学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创新成为目前社会中各领域响亮的口号,企业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社会进步需要创新……然而,创新是人思维的结果,研究和分析人的创新思维过程,并通过揭示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掌握、控制甚至加快创新思维进行的过程,创造有利因素,促进创新的实现,缩短创新的时间,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另一方面通过对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定位,也促进逻辑学在现实应用中的发展,不断挖掘逻辑学的使用价值,使逻辑学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自己更多的价值。

另外,弄明白了以上问题,特别是逻辑思维在整个学术界所处的位置,甚至可以为目前争论激烈的“建立思维科学的合理性问题”提供依据。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思辨能力,或称批判性思维,由两个维度组成:在情感态度维度包括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等一系列思维品质或心理倾向;在认知维度包括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推理与解释等一系列技能。

《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可以说,文明的诞生正是人类自觉运用思辨能力,不断适应并改造自然环境的结果。

当我们学习新概念、反思经历、认识新领域或新语言时,当我们进行听、说、读、写时,我们的大脑都在进行成熟丰满(虽然普通)的创造性行为。

要让生命丰硕,我们需要内化智识标准,(批判性地)用以评估我们的思维。

想象力与理性为伍,不可分割。

两者须如行走和奔跑中的双腿一般,相辅相成,方能达到最佳状态。

大脑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功能相互交织;一旦分离,必两败俱伤。

《韦氏同义次词典》对于“批判性”一词的定义是:该词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决定之人或直其所作的判断,它的准确用法也暗示要达到“批判性”,就要明辨事物,不仅要辨别事物优劣与否、完美与否,亦要从整体上对事物进行公正判断和评价。

在《韦氏新世界词典》中,“创造性”一词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意思:1、正在进行创造的或有能力进行创造的2、具有或表现出想象力、艺术上的或智识上的创造力(如原创写作)3、能激发想象及创造的创造性指挥制作、产出的过程,批判性则指挥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创造性”一词的本意就暗含了批判性的成分(例如,“具有或表现出想象力、艺术上的或智识的创造力”)。

当人们进行高质量思维活动时,大脑须同时进行产出和评估,即同时生产并评价其产品。

简而言之,高质量的思维必兼具想象力和智识标准。

智识原则及其刚性与创造性及其能产性相得益彰;思维所谓的两极(批判性和创造性)是思维之精粹不可分的两面。

要达到高质量,就要求有质量标准——于是就有了批判性之需意义创造的全过程更趋向于一个整体系统,而非像原子颗粒搬毫无关联地存在于大脑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 的 问题 。 执 法 型 的 人 喜 欢 从 事 结 构 、 序 和 规 则 相 对 固定 程
的 活 动 , 今 的 学 校 体 系 会 将 他 们 定 义 为 “ 学 生 ” 审 判 型 现 好 。 的个体偏 爱对现 有工作 和 别人的成果 进行 分析和评价 , 现 是 有体制 得以巩 固完善 必不 可少的群体 。 从 心 理 自我 管 理 的 形 式 维 度 , 氏 将 思 维 风 格 划 分 为 四 斯 种 , 专 制 型 ( n rhc 、 级 制 型 ( irr c 、 等 竞 争 即 mo ac i )等 heac i )平 h
为 中 心和 以 活 动 为 中 心 的 三 大 风 格 理 论 。2 0世 纪 8 0年 代 末 9 0年 代 初 , 腾 伯 格 ( ti b r ) 图 从 一 种 整 合 的 框 架 中 去 斯 Se e g 试 n
ca 立 法 型 的 人 用 自 己 的 方 式 工 作 , 欢 创 造 并 提 出 自 己 i o l 喜 的规 划 , 己决定 该 干什 么 以及 怎么干 , 且偏 爱没 有组织 自 并
型 ( l ac i ) 无 政 府 型 ( n rh c o 专 制 型 风 格 占主 导 的 oi rt c 和 g a ac i
理 解 风 格 ,提 出 一 种 全 新 的 风 格 理 论 :心 理 自我 调 控 理 论
( e r f 1na e - o e ln) 斯 腾 伯 格 ( e n e 在 该 t oyo e t s f g v mne t h n 1 。 S rb r t 理 论 中提 出思 维 风 格 的概 念 , 分 析 了思 维 风 格 与 创 造 力 研 并
文 化 艺 术
《 局 度 院 籁 } 09年第 4期 20
雏 格 与 创 造 关 泵 灼 宄 送
张 莉
( 微 师 范 大 学 ,安 徽 安

芜 湖 2 1 0 ) 4 0 0
要 :在 认 知 风 格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思 维 风 格 研 究 引 起 了人 们 从 新 途 径 探 讨 及 预 测 个 体 的 创 造 力 . 引发 了 一 系 列 的相 关 并 实 证 研 究 。 文 章 对 思 维 风 格 理 论 及 其 与创 造 力 关 系 的 研 究进 展 进 行 了评 述 。
究 间 的紧 密 关 系 。 理 论 引 发 了认 知 心理 学 家 与 人 格 心 理 学 该 家 的 极 大 兴 趣 , 仅 使 风 格 研 究 领 域 在 徘 徊 不 前 甚 至 停 滞 多 不
人倾 向于 在 同一 时 间 内 只 思 考 和 处理 一 件 事 情 , 且 处理 事 并
关 键 词 :心 理 自我 管 理 理 论 ;思 维 风 格 ;创 造 中 图 分 类 号 :B 4 8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62 0 4 2 0 0 — 0 5 0 1 7 — 5 7( 0 9) 4 0 9 — 2
自从 13 9 7年 阿 尔 波 特 ( l ot第 一 次 将 “ 格 ” 为 正 A l r) p 风 作 式 概 念 引 入 心理 学 的研 究 领 域 以来 , 多 心 理 学 者 对 风 格 进 众 行 了长 期 的探 索 与 研 究 。2 0世 纪 6 0年 代 末 7 0年 代 初 , 究 研 者 采 取 不 同 的 研 究 路 线 , 后 提 出 了 以认 知 为 中 心 、 人 格 先 以
风 格 与 创 造 力 关 系 的研 究 予 以 回 顾 和 剖 析 。
1 思 维 风 格 的 界 定 及 其 理 论 体) 为 , 维 风 格 是 人 们 进 行 思 维 Sen e g 认 思
时 , 现 和 运 用 能 力 方 式 的偏 好 q 表 。按 照 斯 腾 伯 格 ( trb r ) Sen eg 对 思 维 风 格 的 界 定 , 维 风 格 (ln igsye 是 运 用 能 力 的 思 tikn tl) 1

种偏 好 , 本 身不是 能 力 ; 力决 定人 在执 行 任务 时 完成 它 能
质 量 的 好 坏 , 风 格 则 决 定 这 个 人 会 采 取 什 么 方式 来 完 成 任 而
务 ; 力有 高低之 分, 风格 则没有 高低 好坏 的分 别 ; 力水 能 而 能
平 或 能 力 类 型 相 同 的 人 可 能 拥 有 不 同 的 思 维 风 格 , 具 有 同 而
情 时 不 易 受 外 界 干 扰 : 级 制 风 格 占主 导 的 人 可 同 时面 对 多 等
年 之 后 又 一 次 活 跃 起 来 , 为 人 们 探 讨 及 预 测 个体 的创 造 力 还 提 供 了一 条新 的 研 究 思 路 。 章 将 就 前 人 对 思 维 风 格 及 思 维 文
种 任 务 , 理 事 情 有 轻 重 缓 急 之 分 , 解 决 问 题 和 做 出 决 定 处 在 时 有 组 织 性 和 系统 性 : 等 竞 争 型 风 格 占主 导 的入 也 能 同时 平 面 对 多 种 任 务 , 在 处 理 时 无 主 次 之 分 ; 政 府 型 风 格 占主 但 无 导 的 人 会 极 其 灵 活 的 、 心 所 欲 的 工 作 , 向 于 应 用 自 由 的 随 倾 方法解决 问题 , 好在 没有 组织 结构的环境 下工作。 偏 从 心理 自我 管 理 的水 平 维 度 ,斯 氏将 思 维 风 格 划 分 为 两 种 , 整体 型 (lb 1 局 部 型 ( c 1 整 体 型 风 格 占主 导 的人 即 go a ) 和 1 a) o 。 喜 欢 处 理 整 体 的 、 象 的 事 物 , 事 喜 欢 从 整 体 着 眼 ; 部 型 抽 做 局 风 格 占主 导 的 人喜 欢 处 理 具 体 的 任 务 , 事 情 倾 向关 注细 节 。 做 从 心 理 自我 管 理 的 范 围 维 度 , 氏将 思 维 风 格 划 分 为 两 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