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激活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戏曲脉动不止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论地方戏和传统戏曲的传承

中国传统戏曲脉动不止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论地方戏和传统戏曲的传承

的音响效果等等都 可以给观众带来感官上 的完美享受 , 随 着高科技 的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 的手段可 以使我们的戏 曲 舞台变得 更加美轮 美奂多 姿多彩 。2 1 年 五一劳 动节那 01 天, 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的一场现代戏剧 《 智取威虎山》 美 , 轮美奂的舞台的确让我感到诧异 , 那真的是一场视 听盛 宴 , 当演到戏剧高潮时 .该 剧组 还运用了当代先进的 3 D投影 技术 , 让大雪纷 飞的场面真实到令在场观 众啧啧称奇 , 配合 高保真音 响 , 令观众震撼得不由鼓起掌来。我环顾 了四周 . 虽说还是 中老年人居多 , 但其中也不乏好多年 轻人 , 甚至是 穿着校服 陪同长辈前来的青少年和幼儿。 我相信 , 在戏曲工 作者们的不断坚持下以及政府 的不断支持下 ,戏 曲艺术并
想心理 ” 。正所谓 , 知己矢彼 , 口 百战不殆 。 认识到这种联想心
大片观众叫好 。 观众喜欢看这样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物 . 因 为她所表现出来的反叛精神正是 观众们渴望得到的 。面对

高官权贵 , 平民百姓 们敢怒而不敢言 , 只得将这份强烈的渴 望寄托在戏剧 中 , 寄托在戏剧人物身上 , 在社会 阶级分明压 力下的工作者们不论你是白领 , 是教师 , 是工人还是 自己创 业的老板 , 都会为之感动 , 从而歌颂称赞甚至 是沉迷 , 因为 他们都试图在剧 中寻找 自己的影子 。这便是为什么在那么 多戏曲作品中,李香君这个 女主 人公名声远远大于其他人 的原因。 就此“ 性格心理” 我们就可以联 系当今的社会实际 . 适当改写一下剧本 ,不管是从 唱词还是动作都可以联系当 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来修改以满足观众的需要。
至产生新 的变化取向 ,但其独特 的创作 思维理念 以及丰 富 的实现技术手段都将对艺术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 的作用 。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前途展望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前途展望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中国戏曲发展现状与前途展望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中国文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中国戏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戏曲涵盖了多种表演形式,如京剧、豫剧、越剧、粤剧等,每种剧种都有其独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和风格。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戏曲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积极应对时代变革的必要条件。

1. 新表演形式的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对于戏曲表演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戏曲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创新也成为了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些新型表演形式的出现,如电视舞台剧、戏曲小剧场、微电影等,为戏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中,电视舞台剧是一种将舞台剧表演方式与电视剧形式结合的新型表演形式。

它将传统戏曲剧目、舞美、配乐、服装等元素与电视剧拍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更加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也更容易传播和接受。

2. 艺术语言的革新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需要有精湛的表演技艺,还需要有优秀的艺术语言,才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但是,传统的戏曲艺术语言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传播和接受的市场。

因此,创新戏曲艺术语言,不失传统特色,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戏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京剧故事以及戏曲剧目在内容上逐渐融入了当代生活元素,如网络时代、社交媒体、新闻事件等。

另外,一些新的表演技巧也被引入到传统戏曲表演中,如音乐、乐器演奏、身体语言等。

这些都为戏曲语言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3.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戏曲发展需要一种平衡,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创新与发展。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就成为了戏曲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充分注入现代审美元素,从内容上、形式上、艺术语言上寻求突破,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相互渗透,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未来方向。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2.民族特色的体现3.传统艺术的延续三、现实措施1.政府政策支持2.教育推广3.创新发展4.人才培养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观众群体萎缩2.演出市场不景气3.传统表演艺术流失五、案例分析1.成功传承的戏曲剧目2.创新表演形式的代表六、结论正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戏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尤其是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讨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与现实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意义1.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传承戏曲文化,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责任。

2.民族特色的体现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独有的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传承戏曲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特色。

3.传统艺术的延续戏曲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延续。

只有将这一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

三、现实措施面对戏曲文化传承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现实措施,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1.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戏曲艺术充分的扶持,加大对戏曲传承保护的投入,为戏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教育推广教育部门应将戏曲艺术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爱好,为戏曲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发展戏曲艺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尝试创新表演形式,拓展演出市场,吸引更多观众。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戏曲艺术的传承1. 保护传统剧目:传统剧目是戏曲艺术的瑰宝,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收集、整理、出版传统剧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2. 培养戏曲人才:戏曲人才的培养是传承戏曲艺术的关键。

通过设立戏曲学院、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师指导等方式,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和戏曲爱好者,为戏曲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3. 推广戏曲文化:通过举办戏曲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提高公众对戏曲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三、戏曲艺术的发展1. 创新剧目内容:在保持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对剧目内容进行创新,注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电视、电影等,拓展戏曲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

四、结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戏曲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戏曲艺术,让它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保护传承的认识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保护传承戏曲的意义重大。

认识戏曲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保留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维护和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3.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戏曲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娱乐方式,它具有团结人们、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提供人们进行精神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平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4.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戏曲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演形式,它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极高的艺术修养。

保护和传承戏曲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戏曲保护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培养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应该加大对戏曲的保护力度,加强戏曲传承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不断推动戏曲的创新和发展。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一支,起源于陕西省的秦腔地区。

几百年来,秦腔文化在传承中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一. 传统文化的传承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代表之一,深受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在传承中,秦腔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演员们通过独特的音调、唱腔和表演技巧,展现了秦腔特有的柔美与悲壮。

秦腔的剧本大多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西华山》、《马丹阳》等,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

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艺术家的努力与承担。

他们在传统剧本与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使秦腔的表演更受现代观众的喜爱。

同时,许多传统秦腔艺术家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继承者,传授他们秦腔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这种承传方式使得秦腔艺术传统得以延续,并在新的时代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二. 创新与发展秦腔传承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创新与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保持吸引力。

一方面,艺术家们不断尝试对秦腔的音乐、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他们结合现代音乐、舞蹈元素,使秦腔的表演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例如,一些秦腔演员在表演中加入了现代舞蹈的动作和元素,使秦腔艺术更富有活力和创新。

另一方面,秦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也得以体现。

许多秦腔演员和团队将秦腔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演出作品,如秦腔舞剧、影视剧等。

这些作品在秦腔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既保留了秦腔的独特风格,又给予了观众新的审美体验。

三. 秦腔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秦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秦腔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思想,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秦腔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享受。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戏曲的发展与传承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之一。

戏曲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京剧、昆曲、豫剧、河南梆子、秦腔、粤剧等多种剧种,每一种剧种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唱腔、音乐演奏、服装道具等元素。

戏曲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和传承史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一、中国戏曲的历史中国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汉朝。

当时的戏曲主要是一些民间艺人在城乡村落和市集等场所表演,形式简单,以讲唱为主,趣味性强,常将独唱、合唱、说唱、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为一体。

此后,唐宋时期,传统民间艺人在皇宫及达官显贵的宅院中表演,使戏曲艺术趋于成熟和规范化。

元代时,蒙古族入主中国,使得蒙学和汉学相互交融,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和壮大。

明清时期,戏曲逐渐成为普及到各阶层的文化娱乐,同时也成为精髓传承的时期。

二、戏曲的三大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视听效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1、唱腔独特。

戏曲的唱腔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从唱调、音乐符号、音乐形式和旋律组合等方面,唱腔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2、表演形式多样。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吹、拉、弹、等元素的合成。

3、人物形象鲜明。

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爱可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京剧中的涂伦、李逵昆剧中的阎罗王,豫剧中的铡判官等众多经典角色,都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永恒的经典。

三、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在不断发展和演进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是时代与市场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如电影、电视等新的文化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外部文化的进入造成了传统文化的冲击,如西方音乐、电影、音像制品等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了文化娱乐的竞争者。

为了使戏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开展戏曲的培训、传承、创作和普及活动。

戏曲传统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戏曲传统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因地制宜起早经营,上山下乡,送戏上门,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他们吃住都在老百姓家里,伙食自理,也不要交房钱,这样水陆并进,流通演出。

焦宝德虽出身农村,但日常均民国时期城市人的装束,干练自信,不卑不亢,不用拐杖,总是精神饱满地去料理一切人和事。

他娶的是庞家庄庞纪增妹妹庞平子。

二叔宝珠,娶的是南山子王展学的姐姐王氏。

孙玉存的姑母娘家的孙家舍和庞家庄、南山子,都在兴化县城西三里左右,从此班子内部事务,有她们的操持,免去了焦宝德的后顾之忧。

焦导说他父亲最重亲情,焦宝宽去世以后,焦鸿贵成了孤儿。

父亲将他收在身边,跟客师们学戏。

宏贵他学得很认真。

“提戏”唱念和表演技巧,学得很扎实。

后来焦鸿贵成立了“鸿福堂”,1952年成为常州市洪福木偶剧团,1955年,在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中,他与二女儿焦桂英演的《宇宙锋》受到业内人士赞扬。

焦宝德是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木偶艺人,没有见过他读书写字,戏台上也没有笔墨。

但是,焦导大哥焦鸿举看过他印有白底黑字的名片,中间一竖行是焦宝德三个字,下面还有两个小字“润身”,是他的字,是《礼记·大学》中的“富润屋、德润身的意思。

右上角一竖行是“双福堂”提线木人戏,左下一竖行是“江苏楚水”(古时候,兴化属楚地)。

因为当时的官话,就像京剧的台词,半文半白,他肚子里有几十出戏,不但能一字不差地说出来,还能演得出来,因为一人能唱一台戏,这是木偶演员的特有素质,他能用得很贴切,加上自己的社会阅历,能活学活用。

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焦宝德一生辛劳,在半农半艺的年月里,他十分注重躬耕农事。

焦宝德于1946年6月24日患重病去世,他的木偶戏班由其子焦鸿举、焦鸿鼎继续带班演出,主要演员都由焦氏兄弟、姐妹五人担任,生旦净丑,行当俱全,搬演了大量的京剧名剧,如《秦香莲》《追韩信》《白蛇传》《郭子仪上寿》《包公打銮驾》等。

1957年经过体制改革,“双福堂”改制成为集体所有制的南京新亚木偶剧团,由焦鸿鼎任团长,焦鸿举任艺委会主席,并破天荒地进入正式剧场演出,增添了灯光舞美设置,改革了木偶舞台,排演了《草原英雄小姐妹》《英雄少年刘文学》《拔萝卜》《两个小兔》等儿童剧目,广受少儿观众欢迎。

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戏曲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以延续至今,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强大的传统文化底蕴、巨大的社会历史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戏曲文化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戏曲文化的传承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因而传承的历史也同样悠久,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承过程中,师徒制度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传承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传承戏曲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戏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这种传承方式中,三代同堂的情景是最为常见的,这表明了在反传统和文化颓废重重的现代社会,这种戏曲文化传承方式依然能够得以延续,正在持续为后人传递着优秀的文化遗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戏曲文化传承的正规化和机构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建立了一系列专业的戏曲文化研究机构,大量涌现了专业戏曲学校和培训机构,专门从事戏曲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实现了大规模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人们通过这些机构、学校,接受到了更先进的教育和训练,使得戏曲表演、编剧、音乐、舞美等方面的技艺更加成熟、丰富。

戏曲文化的创新随着社会变革的全面推进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戏曲文化日益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中国戏曲文化作为独特而深奥的形式,在今天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同其他娱乐文化形式相比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在持续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品味。

近些年来,随着新的形式和手段的探索和运用,戏曲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

比如将戏曲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创作了许多充满创新的戏曲作品,这类作品通过高科技手段,使得观众既能够领略到传统戏曲的优美之处,又更多的体验到了时代的新气息。

而在剧本创作、角色塑造、音乐运用、服装设计等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和开拓。

从现代剧目到历史剧目、从推出周边产品到建设智慧剧场,戏曲文化正在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深受人们青睐。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一、保护传统文化遗产1.1 传统戏曲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戏曲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最早的祭祀舞蹈发展而来,逐渐演变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1.2 记录历史和时代变迁•传统戏曲通过剧本和表演形式,记录了过去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可以帮助后代了解历史情境和时代氛围,丰富了历史的多样性和立体性。

1.3 保护和传承传统戏曲技艺•传统戏曲有独特的表演技巧和乐器演奏方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传承。

•传统戏曲的文化传承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使其不被遗失和淡忘。

二、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2.1 弘扬地方文化•传统戏曲多样的剧种和地方特色,反映了中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

•通过表演传统戏曲,可以弘扬地方文化,提高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2 传递地方风土人情•传统戏曲的剧情和角色形象,常常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通过戏曲表演,可以传递地方风土人情,增进地方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3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传统戏曲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之一。

•通过扶持传统戏曲表演,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并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

三、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3.1 陶冶情操•传统戏曲以其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可以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3.2 培养艺术鉴赏能力•传统戏曲有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规律,观众在欣赏中可以学习和体会戏曲的艺术魅力。

•这有助于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3 传承美学理念和创作艺术•传统戏曲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理念和创作艺术,如造型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

•学习和继承传统戏曲,有助于对美学的认知和对艺术创作的启迪。

3.4 传统戏曲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发展。

•通过传承传统戏曲,可以激发新一代创作者的灵感和创造力,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弘扬戏曲精神。

戏曲精神是指戏曲艺术中所呈现的中国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例如崇高的情操、深沉的人生观、正义和道德观念等。

传承戏曲精神可以通过加强对经典剧目的演绎和创作,以及培养戏曲艺术家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来实现。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加强戏曲教育和培训。

戏曲教育是培养和选拔戏曲人才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戏曲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戏曲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也要开展普及性的戏曲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戏曲艺术中来。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积极探索戏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和途径。

戏曲作为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变革。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剧本和舞台表演形式,打破传统的界限,吸引更多的观众,提升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还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可以加强戏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民众可以通过参与观赏戏曲演出、学习戏曲知识等方式来支持戏曲文
化的传承。

总之,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只有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创新的尝试,才能使戏曲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承中华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作文

传承中华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作文

传承中华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中国戏曲和民族文化这个有趣的话题。

相信大家都看过戏曲表演吧?戏曲可真是绚丽多彩啊!有京剧的唱腔嘹亮,有昆曲的曲调婉转,有越剧的吴侬软语,还有粤剧的怪腔怪调。

戏曲演员们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华丽戏服,脸上化着夸张的戏妆,在舞台上唱唱跳跳,热闹非凡。

看着他们或娇羞或威武的表演,你是不是也想穿上戏服,涂上戏妆,在台上大展身手呢?戏曲不仅有精彩绝伦的表演,它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呢。

你知道吗?每一种戏曲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肌理语、行当分工和身段打扮。

比如,京剧中的"行当"就有生、旦、净、丑等分工,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都有特定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粤剧的"怪腔怪调"则是独特的音调和曲调。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

戏曲的剧目也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小说和历史典籍。

它们通过诗词歌赋、对白唱段的形式,讲述了许多富有思想价值、思想内涵的故事。

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就是戏曲中常见的经典剧目。

通过欣赏戏曲,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绚丽的舞台艺术,更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智慧。

可是,你知道现在的戏曲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吗?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欣赏和学习戏曲了。

一些优秀的老艺人相继离世,年轻的接班人却很少。

一些小剧种的传承都面临着中断的危险。

这对于保护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作为新一代的小主人翁,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

我们可以多欣赏一些戏曲节目,领会戏曲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在学校选修戏曲课,亲自体验戏曲的乐趣;我们还可以鼓励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加入到传承戏曲的行列中来。

只有我们用年轻的生命力量去呵护这门古老的艺术,它才能在时代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豫剧,又称河南河南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特有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豫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豫剧,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承豫剧的重要性豫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史料、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传承豫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文化遗产。

豫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传承豫剧,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和发展。

2. 促进文化交流。

豫剧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体验,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3. 增强民族自信心。

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传承豫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提升国家软实力。

传承豫剧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传承豫剧的现状与问题尽管豫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其传承和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传承人才不足。

由于豫剧表演技艺的复杂性和传统性,传承人才不足一直是豫剧传承的难题。

目前,豫剧老艺术家大多已年迈,新一代传承人尚未成熟,传承人才缺乏是豫剧传承的现实问题。

2. 观众群体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豫剧表演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不高,导致豫剧传统观众群体日益老龄化,传统观众流失是豫剧传承的重要问题。

3. 缺乏现代化传播手段。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豫剧在传播方式上面临着新的挑战,缺乏现代化传播手段是制约豫剧传播的重要问题。

4.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豫剧面临着来自其他文化形式的竞争,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豫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因此又称河南豫剧。

豫剧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丰富的剧目内容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豫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探讨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承的途径1.保护传统剧目豫剧的剧目数量众多,其中有很多珍贵的传统剧目,这些剧目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以及民间传说故事,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些传统剧目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逐渐失传,因此保护传统剧目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立法和经济支持等方式,加强对传统剧目的保护和收集,提高人们对传统剧目的重视程度。

2.培养新人才豫剧的表演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练,而且对于表演者身体的要求也非常高。

由于受到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冲击,曾经兴盛一时的豫剧文化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豫剧表演者的培训和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豫剧的表演,为豫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传统技艺的传承豫剧表演不仅需要演员的精湛表演技艺,还需要其他辅助技艺的支持,如服装道具、化妆技术等。

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对于豫剧的发展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技艺大赛、设立手工艺人才学校等方式,吸引更多有志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参与进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

二、发展的途径1. 提升演出质量豫剧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剧目和表演方式上,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注重提升演出的艺术质量。

可以通过引进新的表演手法和音响设备,提高舞台布景效果,增加舞美设计等方式,提升豫剧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使之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 创新内容和形式传统剧目是豫剧的核心,但是不能一味停留在传统,而应该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可以采用现代话题进行改编,增加趣味性和现代感,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需求。

戏曲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戏曲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戏曲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

戏曲艺术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通过表演形式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戏曲艺术通过表演形式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戏曲艺术正是这些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从古代起,戏曲就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通过歌唱、舞蹈、音乐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将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传递给观众。

例如,京剧中的《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剧目,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还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独特,能够将历史和文化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戏曲艺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教育和启迪人心的工具。

通过戏曲艺术,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经验。

戏曲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行为,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勇气和信念,使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同时,戏曲艺术也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京剧中的《白蛇传》讲述了白娘子为救夫婿而与天地抗争的故事,这种坚持爱与正义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观众,使人们更加珍视和追求真善美。

此外,戏曲艺术还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后代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戏曲的学习和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将其传承给后代。

同时,戏曲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通过吸收现代元素和表演形式,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例如,京剧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和舞台剧《茶馆》,将传统的戏曲元素与现代的表演形式相结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更多的人对戏曲艺术产生了兴趣和认同。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典戏曲不仅传承了前人的经典之作,更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其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典戏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从最早的雅乐、宫廷音乐,到后来的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每一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在传承经典的过程中,戏曲演员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努力保持传统剧目的原汁原味,传承古典戏曲的精髓。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京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唱、念、做、打的表演要素,又有武打、舞蹈等元素的融合。

京剧的唱腔婉转悠扬,表演动作刚柔相济,给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京剧剧目中的《红楼梦》、《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传颂至今。

除了京剧,其他地方戏曲如豫剧、越剧等也各具特色,传承着地方文化的精髓。

豫剧以其豫剧《汴河会》、《三岔口》等经典剧目闻名于世,越剧则以《红楼梦》、《牡丹亭》等剧目展现了独特的韵味。

这些地方戏曲在传承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创新,使得古典戏曲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创新发展,赋予新时代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古典戏曲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赋予新时代新的内涵。

在传承古典戏曲的基础上,戏曲演员们开始尝试融合现代元素,创作出一系列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新剧目。

近年来,一些戏曲团体开始尝试将古典戏曲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大胆创新的作品。

通过现代舞美、灯光、音响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古典戏曲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这种融合创新的表演形式,不仅延续了古典戏曲的传统,更赋予了戏曲艺术新的生命力。

此外,一些戏曲演员还尝试将古典戏曲与当代社会热点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剧目。

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方式

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方式

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自明代嘉靖年间起,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方式。

一、历史传承京剧传承的首要任务是保留其传统的艺术元素和表演风格。

传统京剧包括四大系派:“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三大小生”和“四大花旦”,他们承载着京剧的核心传统。

此外,京剧还有丰富的配乐、舞台道具和化妆等特色,这些都是京剧传承的重要方面。

在传承中,京剧学校和传统名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京剧学校培养了众多的戏曲人才,他们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也注重创新。

传统名家则通过培训学生、演出和录制传统剧目等方式,将自己的艺术传承给后辈。

他们的努力确保了京剧艺术在不断传承中的完整性。

二、内容创新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需求,京剧在剧本和演出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

一方面,许多新剧目被创作出来,涉及了更广泛的主题和题材,包括历史传说、现实生活和当代社会问题等。

这样的创新使得京剧的舞台更具触动人心的力量。

另一方面,京剧在传统剧目上进行了改编和现代化的演绎,以吸引现代观众的注意。

例如,通过增加特效舞台装置和灯光效果,改进化妆和服装设计,京剧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

同时,在演出中融入现代舞蹈和音乐元素,使得京剧更加多样化。

三、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京剧也融入了更多的技术创新。

舞台灯光的变化、音响系统的升级以及舞台布景的改进,都使得京剧的演出更加精彩。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观众的视听体验,也展现了京剧人对于技术创新的探索。

此外,京剧也利用现代媒体和互联网的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

通过在网络上直播演出、制作电影和电视剧,京剧得以走出传统剧场,触达更广泛的观众。

这种传统艺术与新媒体的结合不仅为京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海内外交流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也需要与海外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

试论戏曲艺术的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

试论戏曲艺术的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

所谓虚拟性 .即戏曲乃是超越 生活真实空间和实物表现 的舞台 艺术。 如四、 八人可代表干 军马 , 一桌两椅可替代多种实物 。 一根马鞭 可体现 坐骑驰骋 , 一只船桨可表示乘船状态 , 一个“ 园场 可宣称百里 路程 . 一个动作可显现所示实物等等 ; 大不 同于其它戏剧一是 一、 二 是二 、 实是实 、 虚是虚 的表现方式 。 所谓程式性 ,即戏曲表演动作皆有 自身求美和 表现内容的固定 形态 ; 表演者的“ 、 身 、 步” 手 眼、 法、 均有 自身遵循之法则 ; 即不同于实 际生活的 自然形态 , 也不同于其它舞蹈的表演方式 ; 而是由生活行动 提炼出更加典型和美化的动作。 ・ 所谓音乐语言的自律性 . 即戏曲音乐不同于其它音乐。 它是由自 身 的板式 、 曲牌 、 语音 、 地方 旋律特 征以及伴奏特色所构成的独特形 式: 而不是可以随意 利用各种素材进行创作的其它 乐曲( 特殊需要而 少量吸收者例外 ) 。 明确 了以上戏曲艺术 的主要特征 , 便抓住了它 的本质所在 万事 万物 , 无论如何变化 , 只要其本质不变 , 它就永远不会变成异类。 戏曲 也不例外 , 只要 我们把本质的东西继承下来 , 无论 你怎样变 化 , 也永 远是戏曲; 而不会变为其它艺术。所谓“ 万变不离其宗”莫过如此。 , 当然 , 仅有概念性 的论断远远不够。关键 还在于怎样做 ? 即怎样 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具体的艺术实践之中? 这里 。 也斗胆略谈几点个人 的看法 , 供大家探讨 。 二、 贴近现代生活 , 丰满艺术含■ 不言而喻 , 要使 戏曲拥有现代观众 , 必须贴近现代生活 ; 就 而要 贴近现代生活 , 首先必须 了解现代生活的基本特征 ; 方能考虑如 何与 之贴近。那么 , 现代生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笔者认为: 生活节 一 奏速度加快。 人们 为了尽快奔向小康而拼搏奋斗的心理 。 使之奋起争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广大民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在传承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的历史背景、剧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一、戏曲的历史背景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

在古代社会,戏曲是人们文化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还传播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戏曲的剧种特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戏曲在形式、演唱方式和表演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共同具备一些剧种特点。

首先,戏曲通常采用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通过对声腔、音律和行腔的处理,使得戏曲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感;其次,戏曲融合了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最后,戏曲的剧本通常来源于历史、神话或民间故事,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

三、戏曲的文化传承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道德观念。

通过戏曲的表演和演唱,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京剧中的传统剧目《红楼梦》展现了古代贵族社会的恩怨情仇,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阶层的固化,让观众对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戏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还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其带给观众。

四、戏曲的社会意义戏曲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戏曲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提供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减轻社会压力,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其次,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戏曲表演还具有社交功能,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戏曲表演结识新朋友并拓展社交圈子。

总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京剧的传承意义范文

京剧的传承意义范文

京剧的传承意义范文京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对于传承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京剧传承意义的一些讨论: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京剧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传统的服装和道具以及传统的唱腔和音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京剧的剧本和历史故事选材通常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价值观,通过京剧的表演传承,这些文化元素能够得到保留和传承。

2.保护古典音乐艺术:京剧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通过唱腔和音乐传达情绪和故事情节,还对传统音乐、声音和节奏的技术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京剧的传承,古典音乐艺术得以保护和发展,这对于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至关重要。

3.弘扬国粹: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代表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最高水平。

通过广泛推广和传承京剧,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学习京剧,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4.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在国际舞台上推广京剧,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戏剧和舞台艺术进行交流合作,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塑造国家形象:京剧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通过通过它的传承和推广可以塑造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京剧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艺术表达手法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了国人对外宣传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

总之,京剧的传承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古典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弘扬国粹和增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推广和传承京剧,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学习京剧,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它的传承和推广也能够塑造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京剧的传承意义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还有着深远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戏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激活作者:海风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7年第12期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论坛日前在上海文艺会堂隆重举行。

本次戏曲论坛以“良辰美景,姹紫嫣红——中华戏曲在当代的传播”为主题,众多戏曲艺术家聚焦中华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解析“中华戏曲”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戏曲发展“新征程”。

本刊摘要刊出部分艺术家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谷好好(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曲团团长):这两天很兴奋,刚从十九大现场回来,感受颇多。

这五年,我们迎来了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在国家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上海的艺术家们以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为目标,积极推进新剧目的创排,希望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抒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同时我们不断加大文化“走出去”的力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继续提升中华戏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总书记在2015年出访英国时向中英两国的艺术家发出了号召,倡导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两位戏剧大师。

2016年恰逢两位大师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用十年的艺术积累及五班三代人才的优势,将《临川四梦》首度完整的搬上舞台,在全国戏剧界当中独占鳌头。

5月至10月间《临川四梦》完成了48场的世界巡演,唱响了美国纽约、华盛顿、布鲁塞尔等海外地区,有利传播了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热捧,戏曲艺术进入了最美好的时代。

中国与希腊建交45周年之际,上海昆曲团登上了雅典歌剧院,用经典名剧《雷锋塔》和折子戏专场征服了观众。

我们边演着,德国柏林艺术总监已经邀约我们参加德国柏林戏曲节。

同样令西方媒体和观众关注的还有上海京剧院赴美项目,应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邀请,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老师和青年表演艺术家史依弘主演的传统京剧《霸王别姬》赴美国巡演15天,共计演出12场,举办学习交流1场。

作为首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演出的京剧《霸王别姬》引起了多家主流媒体的联动报道。

同时上海京剧院用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同步在纽约的科索斯比街79号影院连映三天同名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并在演出结束后将剧中虞姬的道具宝剑赠给了大都会博物馆和普林斯顿博物馆收藏,留下了珍贵的文化交流的印记。

尚老师表示这次赴美展演除了传播京剧之外,国粹京剧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与责任。

希望京剧与传统文化可以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为中美关系长期深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中秋期间上海京剧院举办古诗词京剧演唱会,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巴黎13区政府礼堂演出。

海外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派驻国外的官方文化机构,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恰逢中国传统佳节以及中国国粹艺术展示,中华文学艺术之美,打破国界及语言障碍,引发了人类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契合。

此外,上海越剧院的经典折子戏赴加拿大巡演,上海沪剧院《邓世昌》赴台湾参加第七届海派文化艺术节,上海戏剧艺术中心赴香港参加小剧场戏剧节等等,无一不传递着东方之韵的魅力。

一张张中国脸谱、一张张中国名片中华名片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海戏曲工作者紧抓潮流接触点,传播中国声音,传发中国声音,为世界认可中国、了解中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电影艺术与戏曲结缘。

电影进入中国之初,戏曲艺术与影片有紧密的联系。

100多年来,戏曲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用影像记录下珍贵的时代资料,也探索着两种艺術形式的交流发展。

2013年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京津沪市委宣传部等共同参与实施的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剧电影工程正式启动,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尤其是《3D霸王别姬》,在致敬经典的同时贴近时代,受到国际大量的关注。

《霸王别姬》也代表中国首次获得了世界3D电影的最高奖。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用最新的电影手段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外国人,不仅能把京剧发扬光大,而且能以不同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2015年至今,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先后拍摄了3D电影,加上之前拍摄的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以及前不久刚刚制作完成的3D电影《曹操与杨修》,第一轮拍摄成果已初步显现。

3D昆曲电影《景阳钟》在国际电影节上一举夺得最佳戏曲影片奖和最佳戏剧导演奖。

3D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获得第十二届中美电影节最佳戏曲电影,第二届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运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有益的探索,也引发了我们对焕发戏曲艺术新活力的思考。

戏曲艺术要实现创新发展,传承重要,传播更为重要。

今天我们的戏曲“走出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化的展示,更要把戏曲本体最核心的美学特质展示出来。

输出的是中国文化,展示的是中国精神,彰显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国际戏剧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非常有限。

如何运用现在技术手段做好推广传播,我们戏曲人还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立体、全面展示中国风采,努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文艺高峰。

王珮瑜(著名京剧演员):非常感谢论坛组委会对我一而再再而三的邀约。

我把京剧艺术传播的话题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从除夕夜到现在,我上了很多节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见一些老朋友说“网红来了”。

“网红”过去这个词并不是褒义的,我说我是一个传统艺术从业者,大小也算个艺术家,怎么能是网红呢。

但是不知不觉把你推到这儿了,你不承认也不行。

对于我来说,首先你红了以后会有很多的平台,你可以去为京剧,为自己,为戏曲艺术发声,这是一个很好的事。

但我也觉得越来越带着沉重的枷锁在那儿舞蹈,看似拥有了很多的机会,看似拥有了很多话语权、影响力,但其实越来越多的话不能说,越来越多的事不能做,因为有很多的人看着你,有很多人希望你提供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有好的作品。

但是大家知道很多娱乐的平台是无法给你提供这些东西的。

所以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保持一个京剧演员的基本属性,同时又能够非常好的利用今天这个娱乐的平台,为自己,为京剧艺术,为戏曲艺术继续发声。

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答案,只是说守住自己的一个底线,就是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而哪些事情通过一些设计,通过考量可以尝试。

可以说,我在传播京剧的这条道路上算是一路狂飙,一直也没有停下来,也挺劳累,也挺折腾的。

如果说我个人的愿景是“传统艺术的时尚演绎者”,我所代表团队的愿景就是要让尽量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京剧的好玩,京剧的有趣,进而了解它,亲近它。

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情对标就是那些认为京剧不好玩的,认为京剧没意思的,认为京剧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所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投入很多的东西来为京剧的白丁做解读,做解释,也算是做了一些开垦性的工作。

假设我面对的所有人群都是从来不听戏的人,从来不走进剧场的人,甚至对京剧完全漠视的人。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时间确实是有限的,做了这个,不可能做那个。

我发现我很多时间不够用,所有人时间都是一样的,做了这个就不能做那个,做很多事情质量会下降。

当你关注的东西放在那块的时候,这一块一定会受到干扰。

所有的大师、艺术家和所有的人在通往顶点的通道里,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知道未来会找到一个办法解决,但目前我正在焦虑当中,我真的觉得时间不够用。

我做的这些面对普通非京剧观众所做的普及工作,引来了一些原本就是京剧观众,或者原本就是戏迷的质疑和不满。

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我刚才说招黑,你说了一些所有人都能听懂的事,那些戏迷就觉得你在那废什么话,我们都懂,你还是好好唱戏吧——我知道我要做的这个事情一定会经历到这些质疑。

当我们引发了老戏迷的质疑和不满的时候,我也会纠结,因为这些人是我们京剧的基本观众,也是不管做什么都不愿意丢掉的观众。

做好平衡也是重大的课题。

后来我就想,所有的人做所有的事不可能取悦所有的人。

所以目前阶段对我来说,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更多从来不看戏的人走进剧场,当他有一天成为京剧艺术和戏曲艺术知音的时候,我们会做到更好的服务。

我现在也算是半个创业者,带着一批80、90后每天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我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边要面对严酷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个富有竞争的戏曲市场,一边要兼顾着传统体制剧团、剧院过往的同事和合作的伙伴。

既要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特质,了解我们行业的规范,同时又要兼顾市场的商业。

而这些东西没有人教会我应该怎么做,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不断地磕磕碰碰当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办法,而不幸的是这套办法不能够一劳永逸,也许下一个月,或者下一个季度,这个事情又要发生变化了。

你就要根据这个情况,根据这个现状不断地变化,首先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每天就提醒自己,我是菜鸟,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没有做好,这样的话你就不会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停留在这个地方。

我每天都跟我团队的小伙伴说,不要认为我们今天得到了一些荣誉,就认为我是什么,千万不要,因为你所做的事情门槛并不高,只是别人没想到,当你做了以后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人做。

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在过去梅兰芳先生那个时代早就做过了,很多事情都是轮回,谈不上创新。

我觉得最好的传播依然是作品本身。

我以前一直说,我是一个在艺术上比较传统比较保守的演员,其实到今天我也已经被这个时代推到了前面,大家现在期待的是王珮瑜有更多的好作品。

今天我来,也是希望能够得到请益,是不是可以有新的作品在明年的国际艺术节舞台上跟大家见面。

王仁杰(著名戲曲作家):刚才两位讲了昆曲、京剧,都是高大上的。

我现在要讲的是最古老、最小、最弱的剧种,福建很偏僻的梨园戏。

梨园戏2014年到巴黎演出,演完了以后搞了一个欢迎酒会,巴黎和欧洲戏剧界的人士都被请到酒会上来。

还没开始时,这个剧院的艺术总监、导演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突然间双膝就向主演曾静萍跪下去。

她当时懵了,两三分钟才反应过来也跪下去,两个人热泪盈眶。

那天在剧场的演出没有任何送票,没有任何包场,更主要的是没有一个华人,全部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真正做到了爆满,而且谢幕将近20分钟。

那场演出得到了外国观众的认可,要在那个剧场演8场,他(老外导演)自己有了自信。

2013年他到中国来演戏,找不到戏看,因为梨园戏要到全国巡演,道具、服装全部已经运走了,他们就演了一场。

演到中间他就到处找我,一下子来了一个拥抱。

我们中国人很不习惯,他说这是我五十年来看到的最伟大的演出。

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梨园戏,当晚就签下了五年的合同,从坐上汽车开始,到巴黎,然后再回来全部由他负责,演出费也很高,是很少见的。

个人每天的生活费非常优厚,住的是五星级酒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