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象的生物学特性与周年防治历
绿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5 ) 2 4 — 0 2 4 6 — 0 1
一
.
绿 盲蝽 发生 特点
产量 损失重 。 在 绿盲 蝽发生 严重 年份 的区域 , 蕾铃脱 落 率可达 6 0 0以上 , 产量 损 失 可达4 0 %以上 。 三是 经济损 失重 。 由于被害 的作 物造成严 重 减产 , 直接带 来 经
“ 三广 ” : 一 是分 布范 围广 。 北 起黑 龙江 ( 裴德 ) , 南迄 广东 、 广西 , 西 至甘肃 东
部、 青海 ( 西 宁) 、 四川 、 云南 ( 文山 ) , 东达 沿海各 省 , 几乎遍及 全 国各地主 产棉 区
都有 绿盲蝽 的足迹 , 是 我国黄河 、 长江 二大 流域为 害棉 花 的优势蝽 种。 二 是寄 主 范 围广 。 绿 盲蝽 的寄主 多达数 十种 , 其中最 主要 的寄 主有棉 花 、 桑、 麻类 、 豆类、
“ 三多 ” : 一是 虫 体颜 色变化 多 。 绿盲 蝽 成虫体 长 5 mm, 宽2 . 2 mm, 绿色 , 密 被 短 毛。 头部三 角形 , 黄绿色, 复 眼黑 色突 出 , 无单 眼 , 触 角4 节丝状 , 较短, 约 为 体长 的三分 之二 , 第2 节 长等于 3 、 4 节之 和 , 向端 部颜色 渐深 , 1 节黄 绿色 , 4 节黑 褐色 。 前 胸背板 深绿 色 , 布许 多小 黑点 , 前 缘宽 。 小盾 片三 角形微 突 , 黄 绿色 , 中 央具 1 浅纵 纹。 前翅膜 片半 透明 暗灰 色 , 余 绿 色。 足黄绿 色 , 肠节 末端 、 财节 色 较 深, 后足 腿 节末 端具 褐色 环斑 , 雌虫 后足 腿节 较雄 虫短 , 不超 腹 部末 端 , 跗节 3 节, 末端 黑 色。 卵长l mm, 黄绿 色 , 长 口袋形 , 卵盖 奶 黄色 , 中央 凹陷 , 两端 突起 , 边缘 无附属 物 。 若 虫5 龄, 与成 虫相似 。 初 孵时绿 色 , 复眼桃 红色 。 2 龄黄褐 色 , 3 龄 出现 翅芽 , 4 龄超 过第 l 腹节 , 2 、 3 、 4 龄触 角端 和足 端 黑褐色 , 5 龄 后全 体鲜 绿色 , 密被 黑细毛 ; 触角淡 黄 色, 端部 色渐深 。 眼灰色 。 二是一 年 当中发生 的代数多 。 绿 盲蝽在 我 国北方 一年 发生3 - 5 代, 在 山西 的运城地 区一 年发生4 代, 在陕 西的 泾
绿盲椿象在枣树上暴发的原因及防策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通过改善枣园的植物生态环境,增加绿盲椿 象的天敌栖息地,提高天敌数量,达到控制 绿盲椿象的目的。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施肥、精耕细作等措施,改善土壤 生态环境,提高植物抗性,减少绿盲椿象的 危害。
案例三
总结词:化学农药防治 总结词:交替用药
详细描述:在绿盲椿象危害严重时,可合理使用 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选择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并严格遵守使用方法和使用量。
针对绿盲椿象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 防治等。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地 控制绿盲椿象的繁殖和扩散,保护枣树资源
和生态环境。
研究展望
未来对于绿盲椿象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其生 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和防治技术等方面。通过对其 生活习性和繁殖条件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 繁殖机制和扩散途径,为防治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 指导。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保护和利用绿盲椿象的天敌,如寄生蜂、 瓢虫等,以控制绿盲椿象的数量。
VS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等,对绿盲 椿象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选用对绿盲椿象防治效果好的低毒农药, 如吡虫啉、啶虫脒等,确保防治效果良好 且不污染环境。
交替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 。应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提高 防治效果。
详细描述:为避免绿盲椿象产生抗药性,应交替 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防治。同时,要掌握好 用药时机,选择在绿盲椿象的薄弱环节进行防治 。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绿盲椿象在枣树上暴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气候、环境、生物因子等。这些因素综 合作用,为绿盲椿象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导致其在枣树上大量繁殖。
绿盲蝽象在果树上的危害及防治
绿盲蝽象在果树上的危害及防治作者:孙金卓高俊花王春娥来源:《果农之友》2008年第08期近几年。
绿盲蝽象在河北中南部果园中发生相当严重,每年给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果农对该虫的防治感到十分棘手。
笔者通过几年的观察研究。
掌握了该虫在我区的危害状况及发生规律,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生物学特性1.1成虫体长5毫米,宽2.2毫米,绿色,密被短毛。
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的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由端部向上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
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
小盾片三角形,黄绿色,中央有l浅纵纹。
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
足黄绿色,胫节末端、跗节色较深,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过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
1.2卵长1毫米,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
1.3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
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
2龄黄绿色,3龄出现翅芽。
4龄时翅长超过第1腹节,2、3、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
眼灰色。
2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1主要危害症状前期主要在苹果、梨、桃、杏等果树上危害,影响枝梢生长和果品质量。
在苹果树上,绿盲蝽象先对嫩芽生长点进行危害,造成枝条生长停滞,顶芽枯死,叶片网状缺刻;然后危害幼果,前期致幼果冒汁液,以后形成干疤或凹陷。
枣树发芽时,大量迁至枣树上危害。
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嫩芽,从而影响枝条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绿盲蝽象对其他果树,主要危害幼果和新梢,造成果面凹陷及枝条停长。
因寄主植物较复杂。
可互相传播多种病害。
2.2发生规律绿盲蝽象在河北省中南部每年发生4-5代,以卵在苹果粗皮及芽鳞、枣树剪锯口及粗皮、苜蓿、蒿子等的残茬内或石榴、木槿、桃等植物的枝梢内或断枝中越冬,三月底、四月初,日平均气温达到10℃时,越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绿盲蝽是一种昆虫害虫,其主要危害作物为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绿盲蝽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引起植株叶片脱水、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需要了解绿盲蝽的危害特点和防治对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做到科学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绿盲蝽对作物的危害。
一、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特点1. 吸食植物汁液:绿盲蝽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通过刺吸式口器穿刺植物叶片或嫩茎,吸食植物组织的汁液,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导致植株叶片黄化、脱水,甚至死亡。
2. 分泌毒液:在吸食植物汁液时,绿盲蝽分泌一种有毒的唾液,这种唾液中含有一些毒素和挥发性物质,会导致植物组织的脱水和变形,同时引起植物受到细菌感染,加重了植物的伤害。
3. 群集繁殖:绿盲蝽以群集繁殖为主,当某一作物受到绿盲蝽的危害时,往往会迅速形成大面积的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增加,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绿盲蝽的防治对策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石虎、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建立天敌昆虫对绿盲蝽的天敌关系,控制绿盲蝽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也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通过施用微生物制剂对绿盲蝽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文化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农田的清洁工作,清除田间杂草、杂树、杂草、杂草等杂物,减少绿盲蝽的栖息地。
合理施肥,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3. 农药防治:在绿盲蝽大量繁殖的时候,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如敌敌畏、多菌灵、阿维菌素等,对绿盲蝽进行化学防治,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但需注意,使用农药时必须遵循使用说明,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机械防治:可以采取机械防治方法,如利用网罩、黄色板、粘虫板等对绿盲蝽进行防治,减少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
5. 定向防治:可以根据绿盲蝽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采取定向防治措施,如在其疫范子时期使用药剂防治,或者在其成虫期间进行喷洒农药,以减少绿盲蝽的数量,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它在产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都能对作物产生危害,对于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其危害尤为严重。
以下将从危害特点、防治措施两方面对绿盲蝽的危害进行分析。
危害特点
1. 初孵幼虫喜欢集群侵害,幼苗被咬后造成病斑、脱皮、断枝、斜长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或生长停滞。
2. 成虫及若虫羽化后会继续取食植物汁液,使作物的叶片变黄、卷曲、落叶等。
3. 绿盲蝽寿命长,一年能繁殖数代,因此危害十分严重。
防治措施
1.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增加作物的抗病性,减少绿盲蝽的入侵。
2. 择机灭虫。
在绿盲蝽成虫和卵壳基数少的时候,可以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施药,以达到最佳的杀虫效果。
3. 建立天敌种群。
天敌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有害昆虫的数量。
若在田间能够寻找到绿盲蝽的天敌,如蜘蛛、瓢虫等,则可以将其放到田间进行防治。
4. 培育抗性品种。
通过选育出一些抗性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绿盲蝽对作物的危害。
5. 环境疏导。
施肥、浇水、压实耕作等措施可以影响到绿盲蝽的产卵和生长环境,因此,合理调整田间环境,减少适宜绿盲蝽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综上所述,绿盲蝽对于农作物的危害较大,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其数量,降低它对作物的危害。
同时,为了更好地防治绿盲蝽,我们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它的生长环境、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绿盲蝽(Empoasca vitis Göthe)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葡萄园中的葡萄树。
下面将介绍绿盲蝽的危害以及一些防治对策。
绿盲蝽主要危害葡萄树的叶片,通过刺吸植物汁液来获取养分。
它的危害表现为叶片表面出现黄斑和椭圆形的小斑点,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脱落、发黄和卷曲。
虽然成虫主要以叶片为食,但幼虫也会取食葡萄的嫩芽和叶片。
绿盲蝽的繁殖力较强,一年可繁殖数代。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速度更快。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绿盲蝽的危害会逐渐加重,导致葡萄产量下降。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天然寄生虫对绿盲蝽进行防治。
一些捕食性昆虫,如瓢虫和飞虱,可以有效地捕食绿盲蝽成虫和幼虫。
一些寄生蜂也可以寄生于绿盲蝽,阻止其繁殖。
2. 化学防治:在发现绿盲蝽危害的初期,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
常用的农药有氟虫腈、嘧菌酯、吡虫啉等。
但是要注意,使用农药应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要注意对虫害形成抗药性的风险。
3. 清洁园区:定期清理和销毁葡萄园中的落叶和枯枝,减少绿盲蝽的越冬场所和繁殖栖息地。
加强沟渠的清理和农田的排水,降低害虫的滋生条件。
4.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绿盲蝽的葡萄品种是一种长期有效的防治手段。
通过遗传育种,培育出抗绿盲蝽的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5. 轮作休闲:定期进行轮作,将葡萄树休闲一段时间。
这样可以打破绿盲蝽的生长环境,减少其繁殖机会。
对于绿盲蝽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清洁园区、培育抗病虫害品种以及轮作休闲等。
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绿盲蝽的危害,保证葡萄园的正常生长和丰产。
浅谈绿盲蝽象对冬枣树的危害及防治
浅谈绿盲蝽象对冬枣树的危害及防治近年来,绿盲蝽象对华北地区冬枣树的危害逐年加重。
轻者造成枣芽晚发,叶片穿孔卷曲,花蕾发育延迟;重者花蕾停止发育,幼果僵化脱落,严重降低了当年枣果的产量、品质,对来年树势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及时抓好绿盲蝽象的防治是冬枣树管理的重中之重。
1.绿盲蝽象的发生及危害特点绿盲蝽象在华北地区一年可发生4-5代。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越冬卵产在冬枣树的皮缝内、枣股内、剪口和抹芽的残桩内以及树盘下的烂枣、土层、杂草中。
第二代及以后几代的卵块或卵堆多产于嫩梢、嫩叶等幼嫩组织内。
卵块或卵堆形状类似成挂香蕉状。
越冬卵(即第一代)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底至5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幼芽、幼叶。
第一代5月中旬末或6月上旬初开始出现,6月中旬进入危害盛期,主要危害花蕾和幼果,并影响冬枣产量最重的一代。
从第三代开始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防治带来了较大难度。
而后的几代分别于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进行危害。
2.防治绿盲蝽象的几项措施(1)冬枣树发芽前,要刮除老翘皮,彻底清除园内杂草、烂枣及枯枝落叶,并剪除有卵残桩带出枣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尔后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一遍,可有效降低虫卵基数和虫卵的孵化率。
(2)4月中旬末至5月中旬末是防治绿盲蝽象一代危害的关键时期。
此期要每隔5-7天喷药一遍。
药剂可选择果虫赛敌或一窝端或碧忙春1000-1500倍、铃蝽卡死特1500-2000倍液分别进行喷雾,并做到以上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3)6月中旬二代绿盲蝽象进入危害盛期,此期稍有忽视,将对冬枣产量、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应连续喷药2-3次。
药剂可选择,铃蝽卡死特1500-2000倍,蚜虱速克1000-1500倍,艾美乐或上格金刹10000-15000倍药液分别进行喷雾,药剂应交替使用。
此期若发现红蜘蛛危害,药液中可增加虫螨特或炔螨特1000-1200倍同时喷雾。
(4)在做到1、2代绿盲蝽象彻底控制的基础上,3-5代绿盲蝽象的防治,可分别于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根据枣园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防治适期及时进行喷雾防治。
怎样防治绿盲蝽象?
怎样防治绿盲蝽象?
绿盲蝽象,又叫小臭虫,破叶疯。
成虫和若虫均以针状口器吸取汁液,危害幼嫩芽叶。
受害后,芽叶首先出现许多小红点,不久变为红褐色或黑色枯死斑点,随着芽叶的伸展,小点变成不规则的小孔,孔边稍微突起,有一圈褐纹,随后残缺破烂,叶卷缩畸形。
河南省一年发生5代,一般春茶受害最为严重。
虫卵产在豆科作物或茶树茎梢内越冬,4月上旬开始孵化,为害茶树,4月中旬后为孵化盛期,5 月初出现成虫,5月中旬为全年危害最重时期,5月下旬后成虫羽化,飞迁,虫口减少。
其他各代成虫分别在6、7、8月上中旬出现,世代重叠。
成虫飞翔力强,有昼伏夜出特性,不易发现。
盲蝽象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高温多湿和茶行郁闭或密植茶园发生量大。
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
于4 月上旬对越冬作物(蚕豆、山毛豆、豌豆、苜蓿)喷药防治,4 月中下旬对茶树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50%敌敌畏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二溴磷1000倍液。
(2)早春结合积肥,铲除杂草,消灭越冬卵,减少虫源。
绿盲蝽的发生及防治
绿盲蝽的发生及防治摘要介绍了绿盲蝽在棉花上的发生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绿盲蝽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盲蝽;发生特点;防治措施绿盲蝽为阳谷县棉盲蝽的优势种群,占棉盲蝽发生总量的80%~90%,近年来成为棉田主要害虫。
2006年,虫量达12~35头/百株,最高达238头/百株,蕾被害率50%以上,棉株花叶率近100%,蕾、铃严重脱落,甚至形成无蕾铃株,发生面积4 000 hm2,产量损失5%~30%,对棉花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1特征特性成虫体长5 mm,宽2.2 mm,绿色,密被短毛。
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
前胸背板深绿色,有许多小黑点,前缘宽。
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中央具1浅纵纹。
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
足黄绿色,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
卵长1 mm,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
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
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
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1腹节,2~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
眼灰色[1]。
2生活习性北方1年发生3~5代,以卵在棉花枯枝铃壳内或苜蓿、蓖麻茎杆、茬内、果树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
翌春3—4月旬均温高于10 ℃或连续5 d均温达11 ℃,相对湿度高于70%,卵开始孵化。
第1~2代多生活在紫云英、苜蓿等绿肥田中。
成虫寿命长,产卵期30~40 d,发生期不整齐。
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羽化后6~7 d 开始产卵。
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嫩叶、茎、叶柄、叶脉、嫩蕾等组织内,外露黄色卵盖,卵期7~9 d。
6月中旬棉花现蕾后迁入棉田,7月达高峰,8月下旬棉田花蕾渐少,便迁至其他寄主上为害蔬菜或果树。
果树上以春、秋两季受害重[2-4]。
主要天敌有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等。
枣树绿盲椿象防治措施
枣树绿盲椿象防治措施绿盲椿象危害枣、梨、苹果以及蔬菜、棉花、苜蓿等作物。
近年来,一些地方绿盲椿象发生严重。
今年根据枣园株越冬卵存活情况大发的可能性很大,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防治。
一、绿盲椿象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一是形态特征:绿盲椿象成虫体长约5毫米,呈绿色,前胸背板为深绿色,有许多小黑点。
前翅基部为绿色,端部为灰色;卵长约1毫米,黄绿色若虫体呈绿色,有黑色细毛,翅芽端部深绿色。
二是发生规律:绿盲椿象1年发生5代,以卵在树皮缝、剪锯口、枯梢、枣股以及地面杂草、浅层土壤等中越冬;春天平均气温10度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
第一代发生盛期于5月上、中旬,为害枣芽;第二代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第三至五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而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成虫飞翔能力较强,昼伏夜出,受惊时迁移迅速,防治较难。
三是危害特点:以若虫和成虫刺吸式口器为害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其花蕾几乎全部脱落;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大部分受害果脱落,容易造成枣果减产,甚至绝产。
二、防治措施:一是人工防治:冬季彻底清除杂草及病残体,刮除树干及枝杈处的粗老树皮,剪除树上病残枯枝,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卵量。
二是化学防治:(1)枣树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卵。
(2)掌握在各代若虫期集中统一用药,药剂选用触杀性较好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混合液喷施效果最好。
5月上旬、6月中旬,即第1、2代绿盲椿象若虫发生盛期,是防治绿盲椿象两个最关键的时期,由于绿盲椿象白天一般在树下杂草及行间作物上潜伏,夜晚上树为害,因此,喷药要着重树干、地上杂草及行间作物,做到树上树下喷严、喷全。
以后各代视发生情况进行防治。
喷药防治最好要求全村枣农在傍晚或早晨统一进行喷药,以防治成虫串飞,提高防治效果。
绿盲蝽发生危害与防治
— 舡I|灌
.’J童{簪疗 位囊
绿盲蝽 发生危害 与防治
山东滨州职业 学院 曲耀训
绿盲 蝽 (Lygus lucorm)属半翅 目盲 蝽科 ,是 危 害寄主广 ,周年发生 时间长 ,对农 业造成严重损失 , 又较难 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 。掌握 其种 群数量上升及 危害加 重原因 、发生规律及影 响因素、危害特点 、防 治进展 情况及存在 问题 ,进行综合 分析科学决策 以持 续提 高防治水平 。现依其危 害最重 的棉花和冬枣两种 植物为 主要对 象进行简述 。
1、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 因 绿 盲蝽 是农业 生 产 中的一 种老 害虫 。 由于 上世 纪 60年代开 始 ,大量 应用 有机 氯、有机 磷化 学药剂 防治农 业害虫后 ,绿盲蝽 的发生数 量减少、危害程度 降低 。但 80年代 以后 ,农 田灌溉 面积增 大、湿度提 高, 为其提供 了适 宜的环境条件 ;农作物种 植多样性为其 提供 了多种 生存场所 ,利于相互之 间迁 飞降低 了防治 效果 ;尤其 自 90年代后推广种植转 BT基 因抗棉铃 虫 品种后 ,大量减少棉 田用药 ,而抗 虫棉只抗棉铃虫而 不抗绿 盲蝽 ,十分利于其发生危 害,致种 群数量 明显 上升 ,成为主要 害虫。 2、主要发生规律及影响 因素 绿 盲蝽 一年 发 生 4~ 5代 , 以卵越 冬且 有 多种 场所 ,在 苜蓿、蒿子 、蓖麻残茬 内及冬枣的病残枝 、 剪 口、多年生枣股处 、有疤痕的树皮下和石榴 、木槿 、 苹果 、桃 的组 织 内,野菜 的残茬处 都能找 到 。当 3月 份 以后 气温 升至 10℃ 以上 ,相 对湿 度超 过 60%时越 冬卵就开始孵 化 ,在越冬寄主上危 害,或迁至所喜食 的寄主 场所 。l~ 2代 相对 发育 整齐 ,3~ 5代 世代 重 叠。在棉 花 田,6月 下旬发 生第二 代 ,7月下 旬发 生第三代 ,8月下旬发生第 四代 ,9~ 10月发生第五 代 。在 冬枣 园,4月 中下 旬冬枣萌 芽后, 因其幼 嫩和 含糖量 高,园 内及周 围寄主活动 的绿盲蝽 迅速迁入嫩 芽 处集 中危 害 。5月上 旬到 7月上 句是 危 害盛 期 ,6 月下旬 至 7月上旬 虫 口密度 最大 ,7月 中旬后 ,部分 成虫转移至 园外寄主 ,田埂路边 的阔叶类 杂草上也较 多 。9月 中旬 以后 ,当天气 渐冷 ,寄主 衰老 时便 开始 产卵越 冬。温 度与各虫态发 育历期相 关性密切 。绿盲 蝽 卵期 为 6到 l0天 ,若 虫期为 l5到 25天 ,成 虫期 为 35~ 50天 ,当温度 高时发育时 间短 ,反之则长 。 各代雌 虫产 卵数量差别较大 ,第一代平 均 300余粒 , 其后各代逐渐 减少。在棉 田多喜欢产 于嫩 叶、大片 叶 的叶脉 、叶柄 、苞叶或嫩茎 内。而在 冬枣上多喜欢产 于嫩叶 、嫩茎 或叶脉 处 。绿盲蝽为喜湿性 昆虫,卵在 相对 湿 度 70%以上 时才 能 大量 孵 化 。当相 对湿 度 在 8O~ 90%,气 温 20~ 30℃时容易造成 大发 生,高温 低湿时发生较轻 。
绿盲椿象在枣树上暴发的原因防策
因防策2023-11-06contents •绿盲椿象的危害•绿盲椿象的暴发原因•绿盲椿象的防治措施•绿盲椿象的监测与预警•绿盲椿象的防治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绿盲椿象的危害绿盲椿象成虫和若虫均取食枣树的叶片,且食量很大,造成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可将整树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对枣树的危害食叶绿盲椿象繁殖速度快,若虫期长,若虫期长达3-10个月,成虫寿命也较长,一般为2-8个月,每年可发生3-4代。
繁殖绿盲椿象成虫具有迁飞性,可从一地迁飞到另一地,增加了传播范围。
传播速度快绿盲椿象不仅危害枣树,还对其他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等也有危害,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
影响其他作物破坏生态平衡增加防治难度绿盲椿象大量繁殖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绿盲椿象的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危害范围广,增加了防治难度和成本。
03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020102绿盲椿象的暴发原因温暖气候气候变暖使得绿盲椿象的繁殖周期延长,世代重叠严重,导致其数量剧增。
干旱环境干旱环境使得寄主植物水分减少,吸引更多的绿盲椿象聚集,从而暴发。
气候变化枣树作为绿盲椿象的主要寄主植物,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枣树枣树品种的抗性较弱,使得绿盲椿象更容易繁殖和危害。
抗性弱寄主植物农药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天敌数量减少,无法有效控制绿盲椿象的数量。
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天敌无法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天敌数量减少03绿盲椿象的防治措施合理规划枣园,清除园内杂草,减少绿盲椿象的栖息地。
合理规划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枣树的抵抗力。
科学施肥清除落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冬季清园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天敌控制利用绿盲椿象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进行自然控制。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体病毒等,进行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药剂选择在绿盲椿象的卵孵化期至若虫期进行施药,此时防治效果最佳。
施药时间采用喷雾、喷粉、喷烟等方法进行施药,根据虫情进行针对性防治。
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绿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又名牧草盲蝽。
主要寄主有枣树、豆类、玉米、蔬菜。
绿盲蝽象以成虫、若虫的刺吸式口器为害,刺的过程分泌毒质,吸的过程吸食植物汁液,生长嫩绿、含氮量高的部位容易受害,因此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等是其主要危害部位。
枣树幼叶受害后,先出现红褐色或散生的黑色斑点,斑点随叶片生长变成不规则孔洞,俗称“破叶疯”;花蕾被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幼果被害后,先出现黑褐色水渍状斑点,然后造成果面木栓化,甚至僵化脱落,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质量。
绿盲蝽象成虫体长约5mm,体卵圆形,黄绿色至浅绿色,触角短于体长;前胸背板深绿色,有许多小黑点;前翅基部为革质、绿色,端部为膜质、灰色。
卵长约1mm,长形稍弯曲似香蕉状,黄绿色。
若虫体绿色,有黑色细毛,翅芽端部为黑色。
绿盲蝽象在山东一年可发生5代,主要以卵在枣树等树种树皮缝内、断枝和剪口处以及苜蓿、蒿类等杂草或浅层土壤中越冬。
翌年3-4月份,月均温达10℃以上、相对湿度高于60%时,卵开始孵化,第1代绿盲蝽象的卵孵化期较为整齐,枣树发芽后即开始上树为害,5月上中旬枣树结果枝展叶期为为害盛期。
5月下旬以后,气温渐高,虫口减少。
第2代在6月上旬出现,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一代。
3-5代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出现,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主要转移到豆类、玉米、蔬菜等作物上为害。
成虫寿命30-40天,飞行力极强,白天潜伏,稍受惊动,迅速爬迁,不易发现。
清晨和夜晚爬到叶芽及幼果上刺吸为害。
成虫羽化后六七天开始产卵。
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幼嫩组织内,外露黄色卵盖,卵期7-9天。
10月上旬产卵越冬。
绿盲蝽象难以防治、易暴发成灾主要有五个原因。
一是适应范围广。
绿盲蝽象最初为牧草、棉花上的害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又成为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的重要虫害。
二是适宜的气候条件。
绿盲蝽象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80%-90%最适合发生,近年来5月上中旬气温、春季气候特点适于绿盲蝽象的发生。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1. 引言1.1 绿盲蝽简介绿盲蝽,又称豆青盲蝽,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豆类作物和其他草本植物。
成虫体长约7-10毫米,身体呈绿色或黄绿色,触角细长弯曲,翅膀半透明。
绿盲蝽主要以植物汁液和嫩叶为食,尤其喜欢攻击豆类植物,给大豆、绿豆等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绿盲蝽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数量迅速增加。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叶片变黄枯萎、果实畸形等现象,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绿盲蝽通常在春夏季节活动频繁,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通过飞行和跳跃等方式传播,并且可在不同植物之间传播病害,加重害虫危害程度。
了解绿盲蝽的特征和危害表现对于有效防治至关重要。
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监测绿盲蝽的数量,可以有效减轻其危害,保护作物生长,维护农业生产。
1.2 绿盲蝽的危害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危害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绿盲蝽还会导致植物叶片变形、果实畸形,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绿盲蝽危害严重的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
除了直接危害植物外,绿盲蝽还可能传播病毒和细菌,导致植物疾病的传播。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生长风险,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在农业生产中,绿盲蝽的危害不容忽视。
及早识别绿盲蝽的存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可以用来控制绿盲蝽的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加强监测和防治意识,定期检查绿盲蝽的数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是预防绿盲蝽危害的关键。
通过综合多种防治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减轻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正文2.1 识别绿盲蝽识别绿盲蝽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注意一些特征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其与其他昆虫区分开来。
绿盲蝽通常体长在1.5-2.5厘米左右,身体呈椭圆形,颜色以绿色为主,有些个体可能带有黄色或橙色的斑纹。
其前胸背板上有一对黑色的“腋小坑”,这也是其特征之一。
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分析
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分析引言绿盲蝽是一种昆虫,属于半翅目盲蝽科,是一类植食性害虫。
绿盲蝽因其广泛分布、繁殖力强和对农作物的危害而备受关注。
在国内,绿盲蝽害虫已成为严重的农业害虫之一。
为有效防控绿盲蝽害虫,需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防治方法进行深入了解。
本文以国内绿盲蝽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国内绿盲蝽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绿盲蝽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一、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是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的重要基础。
相关研究表明,绿盲蝽的寄主范围广泛,主要以豆科植物和蔬菜为食,同时也会侵害水稻、小麦等作物。
绿盲蝽的繁殖力强,一般每年可进行数代繁殖,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
绿盲蝽还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和耐旱性,适应能力强。
这些生物学特性使绿盲蝽成为一种难以控制的害虫。
二、绿盲蝽的生态习性研究绿盲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害虫的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研究表明,绿盲蝽在农田中的天敌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和蚁类等对绿盲蝽有一定的天敌作用,而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对绿盲蝽的防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农田中的生态环境也对绿盲蝽的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如温度、湿度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均会对绿盲蝽的数量和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绿盲蝽的防治方法研究针对绿盲蝽的防治方法是解决其害虫问题的关键。
目前,国内针对绿盲蝽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绿盲蝽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药剂包括吡虫啉、氟啶酮和菊酯类杀虫剂等。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备受关注。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绿盲蝽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而物理防治主要包括机械控制和农艺控制等方法。
对不同区域和作物的不同农业生产环境,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分析
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分析引言绿盲蝽(学名:Nezara viridula)是一种昆虫,属于半翅目(异翅目)盾背虫科。
这种昆虫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分布,主要形成危害的作物包括大豆、棉花、玉米等,其幼虫和成虫主要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针对绿盲蝽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农业部门的关注重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程度、防治技术等相关信息,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文献调查。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为绿盲蝽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一、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1. 《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江苏省发生规律的研究》(陶亚轩等,2007)该研究通过采集绿盲蝽的样本,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取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并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观察,总结了绿盲蝽在江苏省的发生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在江苏省主要在5月底至7月初发生对作物危害,严重影响大豆和棉花的产量。
2. 《绿盲蝽的取食行为和食性选择研究》(郑宝良等,2012)该研究通过对绿盲蝽的取食行为进行实验观察,揭示了绿盲蝽在取食时的行为特点和食性选择。
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在取食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偏好,这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绿盲蝽的危害程度研究1. 《绿盲蝽危害评价及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王明昊等,2015)该研究通过对不同密度绿盲蝽的危害程度进行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评价了绿盲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的危害程度与其密度呈正相关关系,高密度的绿盲蝽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2. 《绿盲蝽对棉花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李军等,2018)该研究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验研究,详细调查了绿盲蝽对棉花的危害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对棉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取食叶片和造成花铃畸形,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三、绿盲蝽的防治技术研究1. 《合理施肥对大豆绿盲蝽寄主选择的影响》(李红军等,2011)该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绿盲蝽的寄主选择行为,并总结了合理施肥对绿盲蝽寄主选择的影响。
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分析
国内绿盲蝽主题文献研究分析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半翅目昆虫中的盲蝽科。
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在农作物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绿盲蝽的数量增加和分布范围的扩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对绿盲蝽进行主题文献研究分析,对于了解其生物特性、危害程度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国内绿盲蝽的主题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绿盲蝽的生物特性绿盲蝽是一种寄主特异性昆虫,主要以豆科植物为食,其中以大豆、绿豆、黄豆等豆类作物为主要寄主。
绿盲蝽幼虫在寄主植物上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黄化、卷曲和早衰,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成虫则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进一步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绿盲蝽的生物繁殖力强,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持续增多的趋势。
2. 绿盲蝽的危害程度由于绿盲蝽对豆类作物的危害程度较大,因此其在农业生产中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绿盲蝽在豆类作物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作物的减产甚至绝产。
绿盲蝽还可能传播一些植物病原菌,加重了作物的病害程度。
由于绿盲蝽数量的增加和分布范围的扩大,导致了豆类作物产量的下降和农民的收益减少,进而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 绿盲蝽的防治措施针对绿盲蝽的危害,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防治试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喷洒杀虫剂进行灭虫。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机械防治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改进耕作管理措施,减少绿盲蝽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
加强绿盲蝽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选择和施用,都是保障作物安全的重要手段。
4. 国内绿盲蝽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于绿盲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学特性、传播病害的能力、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
有关绿盲蝽的生态学研究也在逐渐展开,旨在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生态角色和地位。
还有一些研究聚焦于绿盲蝽的化学生态学,通过研究绿盲蝽与寄主植物以及天敌昆虫之间的关系,来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枣树绿盲蝽发生与防治技术
枣树绿盲蝽发生与防治技术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 俗名天狗蝇、小臭虫等。
2002年以来, 已逐渐上升为危害我县枣树的一种主要绿害虫, 发生范围普遍, 严重危害枣园, 造成叶片“破天窗”、枣吊无花蕾、幼果脱落, 对产量影响较大。
今春3 月7~9 日调查, 越冬卵量较大, 平均每20cm枝条有卵13.40 粒, 最高一个枝条有卵222粒, 若后期气候条件适宜, 防治不科学, 此虫将会大发生。
1 发生危害特点绿盲蝽一年可发生4~5 代, 以卵在枣树枣股鳞芽、剪锯口、皮层裂缝及杂草的茎秆处越冬。
3~4 月份, 平均气温10 ℃以上, 相对湿度达60%左右时, 越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 枣树发芽时即以刺吸式口器为害嫩芽, 造成嫩芽不能正常生长, 无法形成枣吊, 出现“蒜苔枝”。
一代发生盛期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 为害嫩芽, 6 月上中旬为二代发生盛期, 危害枣花及幼蕾, 造成花芽分化不良, 幼蕾脱落, 三、四、五代世代重叠, 我县主要危害枣树、棉花、玉米等。
2 偏重发生原因2.1 生境改变近年,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枣树的大面积种植, 棉田杀虫剂用量减少, 绿盲蝽象在棉花上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 越冬卵在枣树上集中越冬, 春季一代若虫危害枣嫩芽, 为盲椿象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2.2 防治不及时历年来, 此虫发生不整齐, 规模小, 未构成灾害, 从而未引起重视, 加之其若虫个体较小, 体色与叶色相近, 不容易被发现, 发生严重时, 已长成成虫, 飞翔能力极强, 错过了喷药时机, 防治困难。
2.3 防治时间、地点不对此成虫一般在夜晚或清晨爬到叶、芽取食为害, 白天多在树下地面上或树皮内躲藏, 白天对着树冠用药, 药剂大部分接触不到虫体, 故药效不好。
2.4 防治方法不当此成虫迁飞能力强, 用药时稍有动静就会飞到邻近枣园, 所以一般单户分散防治, 药效较差。
3 防治措施3.1 人工防治①清除卵源对枣树下杂草、枯枝落叶、间作作物秸秆及时清除烧毁, 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 于早春3月上、中旬前刮除树干及树杈处的粗皮, 剪除树上病残枝、枯枝并收集烧掉。
为什么绿盲蝽防治难?
为什么绿盲蝽防治难?近几年,绿盲蝽在葡萄上的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有些地区绿盲蝽已上升为葡萄的主要害虫。
绿盲蝽的特点是:发生得早、个体小、代数多、成虫喜阴湿、有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强、若虫也行动敏捷,白天隐藏,晚上出来危害,所以不易发觉。
绿盲蝽的症状:绿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为害葡萄未展开的芽或刚刚展开的幼叶和新梢等。
新梢嫩芽受害后不能正常发芽展叶。
幼叶受害后,最初形成针头大小的红褐色斑点,之后随叶片的生长,以小点为中心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大小不等,严重时叶片上聚集许多刺伤孔,致使叶片皱缩、畸形甚至呈撕裂状。
绿盲蝽危害严重的原因:1 气温20~30℃,相对湿度 80% ~90% 最适合绿盲蝽的发生和蔓延。
露天降雨过多和大棚潮湿环境有利于期繁殖。
下部新梢比上部新梢更容易受害。
2 长期使用单一杀虫剂使绿盲蝽抗药性增强,用药不当,造成天敌死亡,为绿盲蝽提供了好的环境。
3 生活习性导致不能及时被发现,误认为是病害,导致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预防措施:1 选择品种(欧美杂交可能比欧亚杂交对绿盲蝽抗性更强)和园地。
应选择远离苹果、杏园和棉田等地建园,园内不间作寄主果树、苗木和蔬菜,经常清除园内外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2 物理防治。
在成虫发生时期,悬挂粘板,昆虫诱捕灯等。
研究表明绿色和青色粘板效果较好,诱捕灯黄色效果较好;园子中间位置诱杀比边缘少(可能跟葡萄园周边杂草转移部分虫害有关),根据这个情况适当调整粘板位置。
3 生物防治。
可以用苦参碱在若虫期进行防治。
绿盲蝽自然天敌种类多,主要有卵寄生蜂,花蝽,蜘蛛等,这些也会对绿盲蝽数量有一定抑制。
4 化学防治。
在发芽后到开花前这段危害比较严重的时期,提早预防。
发芽前清园,用石硫合剂消毒。
发芽至新梢展叶期,可以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啶虫脒水乳剂等防治,间隔用药10天左右,交替使用(注意雨后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硫丹乳油 10 5 0 0倍液。
成 虫
8 9月 -
树体喷 雾 ,药 物可选 用 3 %1 5  ̄虫啉悬 浮剂 4 0 0 0倍 防止在树上产卵和危害果实。
液 + .%高效 氯 氰 菊酯 乳 油 10 45 0 0倍 液 。
秋后将果枣 园周围及 园内的杂草清除干净 ,烧 毁或
3 m。 c
及时铲除树下杂草和根蘖。
若虫 、 成虫 成 虫 期 可 以 用诱 虫 灯诱 杀成 虫 。
5 7月 ~
可 以切断落地绿盲蝽象的食物来源。
利用绿盲蝽象成虫 的趋光性。 喷药时间 以上午 9点以前和下午 5点 以后为宜 。 可消灭部分越冬卵。
树 体 喷 雾 ,药 物 可 选 用 3 %啶 虫 脒 乳 油 1o 5 o倍 液 、 此 期 绿 盲 蝽 象 的 虫 口密 度 最 大 ,是 危 害 的 高峰 期 。
第 2期
河北 林 业科技
2 1 年 4月 01
绿 盲 蝽 象 的 生物 学 特 性 与周 年 防治 历
郭 雯, 王 艳 , 泽锋 , 军铭 , 秀华 , 秀红 , 会智 , 董 侯 姜 张 韩 王金 红
( 州 市 林 业 局 , 北 沧州 0 10 ) 沧 河 6 0 1
摘要: 绿盲蝽象在我国主要枣产区连年发生 , 常年造成的损失多在 2 %1 I 严重年份损失可达 7%1 t 甚至有 0 )-  ̄ , o 2 - 2 ,
绿盲 蝽象 [y u ( p l u ) crm Ma .u ] Lg sA o gsl ou yD r属半 翅 y u 目盲蝽科。该虫食性 杂 , 可危害多种林木 、 果树和农 作物 。
绿盲蝽象原来危害枣树并不严重 ,从上 世纪 8 0年代 随着
枣 棉 问作 、 豆 间作 的 大 面 积 发 展 , 始 危 害 枣 树 且 E趋 枣 开 t 严 重 ,0 代末 开始 形 成 灾 害 。 虫 在 我 国 主 要 枣 产 区 河 9年 该
积肥。
注 意保 护 和 利 用 草 蛉 、 花 蝽 、 蜡 蝽 小 姬
、 卵蜂 等 天 敌 黑
收 稿 日期 :0 1 0 — 1 2 1- 2 2
( 转第 9 下 9页
・
9 ・ 6
第 2期
理 负 担 , 养 中庸 树 势 。 培
河北林 业科技
2 1 年 4月 01
生 时 打 两次 药 基 本 就达 到 防 治 目的 。 由于果 园 生 草 , 意 注 在 喷 药 时不 仅 打 果树 , 把 地 上 草打 透 。 还要
8 花 果 管 理 山地肥水条 件较差 , 果量要控制 。 挂 叶果 比控制在 5 ,a : 5 1 生树 产 量 控 制 在 10 k 内 。 5 上 旬 进 行果 实 套袋 , 2 0g以 在 月 既 防治 病 虫 又 能减 少 水 分 蒸 发 , 优质 果 率 大 幅 提高 。 9 病 虫 害 的防 治 以农 业 防 治和 人 工 防 治为 主 , 学 防 治 为辅 。涉 县 新 化
纵纹 。 前翅基部革质 , 绿色 , 端部膜质 , 半透明 , 灰色。胸足
3 , 绿色 , 双 黄 后足腿节 末端具褐 色环斑 , 跗节 3 , 端 节 末
黑 色。
北、 山东 、 山西 、 河南等省连年严 重发生 , 以管理精细 、 尤 夏 剪普遍 的金丝小枣产 区、 冬枣产 区发 生最为严重 , 常年 造
若 虫
4月
树 体喷 雾 ,药 物可选 用 3 %吡 虫啉悬 浮剂 4 0 5 0 0倍 此期越冬卵大量孵化 , 是防治的关键期 。使用粘虫
液+ . 4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0 倍 液 ,用药剂结合 胶在树干涂一个闭合胶环 ,胶环宽度一般为 2m一 5 00 c
粘 虫 胶 环 防 治 效 果较 好 。
的出 现 绝 产 , 果 农 的经 济 收 入 带 来 了 巨 大 的损 失 。为 此 , 文 详 细 地 介 绍 了绿 盲 蝽 象 的 分 布 、 害 、 主 以 及 生 物 学 特 给 该 危 寄
性, 并制作 了该虫的防治作 业年历 , 旨在为广大枣农 防治该虫 , 减轻该 虫对枣 区的危害 , 提供科 学依据 。
关键 词 : 绿盲蝽蟓 ; 生物学特性; 防治历
中图分 类号 :73 5 文献 标识 码 : ¥6. 3 B
文 章编 号 :0235(0 10—060 10— 362 1 ) 09 —1 2
单眼, 触角 4 节丝状 , 短于体长。前胸 背板深绿色 , 布许多
小黑点 , 前缘 宽 。小 盾 片 三 角 形 微 突 , 黄绿 色 , 间 具 一 浅 中
绿色 , 密生短毛 。 头部三角形 , 黄绿色 , 复眼棕红 色突出, 无
蚱蝉 卵穴和芽鳞等处越冬 。春季 当旬平均气温高于 1 %, 0
表 1 枣树绿盲螬象周年防治历
虫 态 卵 1 1月 下 旬
至 翌 年 3月
防治措施 老枝 , 尤其是夏剪 剪 口部位 和蚱 蝉产卵枝 , 并集 中烧
成 的 损 失 多 在 2 %以 上 , 重 年 份 损 失 可 达 7 %以 上 , 0 严 0 甚 至 有 的 出 现 绝 产 , 果 农 的 经 济 收入 带 来 了 巨大 的损 失 。 给 1 生物 学 特 性
1 形 态特 征 . 1
11 卵 .. 2 11 若虫 .. 3
长 1 mm, . 2 香蕉形 , 黄绿 色 , 卵盖浅黄 色 , 缘 边 共 5龄 , 初孵若虫体桔黄色 , 复眼红色。3龄
无 附属 物 。
以后 可见 浅绿 色翅 芽 , 5龄若虫鲜绿色 , 复眼灰 色 , 角淡 触 黄色 , 末端渐浓 。翅芽尖端深蓝色 , 达腹部第 4节。
12 生 活规 律 .
1 . 成虫 .1 1
体 卵 圆形 , 5 长 mm, 22 m, 绿 色 或 浅 宽 . a r 黄
在华北地 区 l 发生 5代 , a 以卵在树木病残枝 的剪 口、
毁。
要点说明
结合树 木修 剪 , 剪除枯 死枝 、 残枝 、 病 多年 生下垂 衰 通过修剪可消灭大量的越冬虫卵 , 虫口基数 。 降低
此次用药最好在 3月下旬且树木未萌芽时进行 , 如 树木 已发芽 , 浓度应改为 O3 05B 。 .~ .。 e
树木萌芽前喷 3 5B 石硫合剂 。 ~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