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6讲酶讲义(生物解析版)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细胞的代谢第6讲酶预测高效提升新人教版
第6讲酶1.(2020·浙江名校考前押宝)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该事实说明( )A.酶具有专一性B.酶的化学本质是RNAC.酶具有高效性D.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解析:选A。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相似的底物发生反应,这是酶的特性之一——专一性。
2.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是( )A.①B.② C.③D.④解析:选A。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形①参与酶催化的反应,并在反应后能保持结构和性质不变,故图形①应为酶。
3.酶的发现经过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以下科学家及其成果不对应的是( )A.斯帕兰扎尼发现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B.毕希纳提出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细胞本身C.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D.萨母纳尔提取脲酶结晶解析:选C。
斯帕兰扎尼证实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A正确;毕希纳提出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细胞本身,B正确;李比希认为,糖类变成酒精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细胞的活动无关,最多只是需要酵母菌细胞中某些物质的参与,C错误;美国的萨姆纳尔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正确。
4.(2020·浙江十校联盟模拟)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用该酶在1 min内使多少克蔗糖水解表示C.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D.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酶均分布在细胞溶胶中解析:选C。
酶的专一性是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A错误;蔗糖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1 g 蔗糖酶在1 min内使多少蔗糖水解表示,B错误;每种酶的最适温度不同,但都有一个最适温度,C正确;酶不仅分布在细胞溶胶中,也可以分布在消化道等部位,D错误。
5.(2020·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核酶能特异性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且可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
2020版创新高三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浙江专版)生物讲义:第6讲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
第6讲 细胞呼吸考点一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2.需氧呼吸 (1)总反应式剖析(2)特点:在常温下发生,所产生的能量中有相当一部分贮存在ATP 中,能量利用率很高。
(3)实质: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CO 2,其中的氢被氧化成水。
3.厌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CO 2或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1.(2016·10月浙江选考)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A 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B.阶段B 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TPC.阶段A 和阶段B 为阶段C 提供[H]和ATPD.阶段C 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解析 阶段A 是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产物中无物质①CO 2,A 错误;阶段B 为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能大量产生ATP ,B 错误;阶段A 和B 可以为阶段C 提供[H],但不能提供ATP ,C 错误;阶段C 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所以相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D 正确。
答案 D2.(2016·浙江4月选考)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B.不产生CO 2C.必须在有O 2条件下进行D.形成大量ATP解析糖酵解为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进行,产生少量ATP,不消耗氧气。
答案 B3.(2017·4月浙江选考改编)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ATP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解析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糖酵解无CO2生成,B错误;苹果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C错误;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再利用,故选D。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4讲细胞质与细胞核讲义(生物解析版)
[考纲要求] 1.主要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a)。
2.主要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b)。
3.细胞溶胶的功能(a)。
4.活动:观察叶绿体(b)。
5.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b)。
6.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b)。
考点一细胞质1.细胞质的组成2.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内质网(2)核糖体(3)高尔基体(4)溶酶体⎩⎪⎨⎪⎧分布: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组成⎩⎪⎨⎪⎧ 单位膜水解酶功能: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 自身产生的碎渣(5)线粒体(6)质体①分类⎩⎪⎨⎪⎧ 白色体:贮存脂质和淀粉有色体:含有色素②最重要的有色体——叶绿体(7)液泡(8)中心体3.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1)不同点(2)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中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思维拓展细胞器在不同细胞的分布不同(1)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较丰富的线粒体,如心肌细胞、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通常情况下,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比植物细胞中的多,但是蛔虫和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
(2)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如植物不见光部位的细胞、木质部等处的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细菌。
(3)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大液泡。
(4)能形成分泌蛋白的细胞,如效应B细胞(可产抗体)、消化腺细胞(可产消化酶)、某些内分泌腺细胞(下丘脑、垂体、胰岛等)均含较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5)癌细胞:含较多核糖体,且膜上粘连蛋白减少。
(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已丧失全部细胞器。
(7)蛔虫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厌氧呼吸)。
(1)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2)高尔基体的作用是将集中在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全部送到细胞外( ×)(3)光面内质网参与了酒精的分解( √)(4)线粒体中有DNA和核糖体,能合成其自身所需的全部蛋白质( ×)(5)质体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白色体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白色体的功能是贮存脂质和蔗糖( ×)(6)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据图分析细胞器的功能(1)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①②⑦。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16讲遗传与人类健康讲义(生物解析版)
[考纲要求]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概念及其实例(a)。
2.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a)。
3.常见遗传病的家系分析(c)。
4.遗传咨询(a)。
5.优生的主要措施(a)。
6.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实例(a)。
7.“选择放松”对人类未来的影响(a)。
考点一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1.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所患的疾病。
(2)遗传病类型①单基因遗传病: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②多基因遗传病: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
③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2.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连线)3.人类遗传病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和预测发病风险(1)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家系分析法。
(2)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①一般来说,染色体异常的胎儿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
②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③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
④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成人的单基因病比青春期发病率高,更显著的是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1)人类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 √)(2)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 ×)(3)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4)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5)遗传物质改变的一定是遗传病( ×)(6)多基因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单基因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有多种,给下列疾病归类(填序号)①多指②唐氏综合征③冠心病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⑤唇裂⑥Y连锁遗传病⑦猫叫综合征⑧苯丙酮尿症a.单基因遗传病:①④⑥⑧。
b.多基因遗传病:③⑤。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⑦。
(2)判断下列遗传系谱图的遗传方式①图1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Y染色体遗传。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新课标化学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6章第二节原电池化学电源含答案
第二节原电池化学电源[高考备考指南]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对应复习讲义第70页)1.概念及反应本质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1)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常见为金属或石墨)。
(2)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4)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工作原理如图是CuZn原电池,请填空:(1)反应原理(2)原电池中的三个方向①电子方向: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②电流方向: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③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3)两种装置的比较图Ⅰ中Zn在CuSO4溶液中直接接触Cu2+,会有一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该装置中既有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又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装置的温度会升高。
图Ⅱ中Zn和CuSO4溶液分别在两个池中,Zn与Cu2+不直接接触,不存在Zn与Cu2+直接反应的过程,所以仅是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电流稳定,且持续时间长。
(4)盐桥作用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设计制作化学电源①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②根据原电池的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3)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判断正误(1)在化学反应中,所有自发的放热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
()(3)相同情况下,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电流持续时间长。
()(4)实验室制备H2时,用粗锌(含Cu、Fe等)代替纯锌与盐酸反应效果更佳。
浙江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单元知识通关六含解析讲义
单元知识通关(六)强记答题要语1.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2.基因重组的三种类型:交叉互换、自由组合、转基因技术。
3.基因突变的“三、三、五”(1)三种类型:形态突变、生化突变、致死突变。
(2)三种诱发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五个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4.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5.杂交育种的三个步骤:杂交、选择、纯合化。
6.诱变育种的两种主要方法:辐射诱变、化学诱变。
7.诱变育种的三个主要特点:(1)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能产生多种新类型;(2)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3)改良作物品质,增强抗逆性。
8.单倍体育种的2个主要特点:(1)缩短育种年限;(2)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
9.使用秋水仙素的2种育种方式(1)单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后成为可育的纯合植株。
(2)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等,使它们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
10.生物统一性具有的三个层次:生物体层次、细胞层次、生物大分子层次。
11.进化的动力:选择,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其中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12.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前提:可遗传的变异。
13.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五个因素: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14.生物适应的原因: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15.物种形成的两种形式(1)异地的物种形成:地理障碍→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2)同地的物种形成:染色体加倍。
明辨易混易错1.辨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1)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
2.辨析基因突变的实质(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或数目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2020高考生物清北预备拔尖——专题六:酶(共181张PPT)
EC 1.
1.
1.
1
大类 亚类 亚亚类
序号
氧还原酶 供体CHOH 受体NAD+ NADP+ 亚亚类中的位置
(羟基亚甲基)
四、六大类酶催化反应的性质
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涉及H+和电子的转移。包括 • 氧化酶类; • 脱氢酶类; • 过氧化氢酶; • 过氧化物酶等。
活化分子 过渡态
无催化剂
自
由
能
有催化剂
反应物 基态
产物
反应过程
碰撞、有效碰撞、活化分子
在一定温度下, 使1mol 底物全部 进入活化状态所 需的自由能,称 活化能.
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过程自由能的变化
例: 2H2O2 → 2H2O+O2
反应 非催化反应 钯催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催化
活化能 75.24kJ/mol 48.9kJ/mol 8.36kJ/mol
单体酶种类很少, 一般多是催化水解 反应的酶,分子量 在35000道尔顿以 下。
(2)寡聚酶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酶,亚基之间以非共价键 连接。
亚基之间是通过非共价结合的,容易 在变性剂作用下彼此分离,从而失活; 说明蛋白质四级结构是酶活性所必需 的。
ATP合成酶
(3)多酶复合体
几个酶嵌合而成的络合物,这些酶功能相关,催化一系 列连续的反应。这些酶保证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系列反 应的连续性与高效性。
4. 酶的活性可被调节和控制 (1)酶浓度的调节
诱导或抑制酶的合成;调节酶的降解 (2)改变酶分子的活性
别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酶原激活、抑制剂 和激活剂等。
第二节 酶的化学本质与组成
高考生物一轮浙江选考总复习:第二单元 细胞的代谢 第6讲(第二单元 第6讲)
第6讲酶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酶的发现(连线)2.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机理: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复合物会发生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恢复原状。
3.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锁钥学说(1)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 催化的物质。
(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高温、过酸、过碱均会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低温不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酶活性。
4.酶的特性思考讨论1.归纳酶的本质、作用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思考:(1)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提示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为蛋白质。
(2)乙酶活性改变的机制是什么?提示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
3.与酶有关的曲线模型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因此,酶不能(填“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酶专一性的曲线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的变化是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
②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
(3)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曲线①分析图A、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分析图C中的曲线,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会(填“会”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归纳总结具有专一性的五类物质有哪些?提示酶、载体、激素、tRNA、抗体等。
题型一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2017·金华十校模拟)植物种子内合成的某种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讲酶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6讲酶第6讲酶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酶的发现过程 a 4.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c2.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5.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c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c酶的本质、特性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酶的发现过程[连一连]2.酶是生物催化剂(1)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催化机理①酶之所以能在常温下催化底物分子发生反应,是因为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
②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这个复合物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又恢复原状。
3.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3)酶作用需适宜的条件: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pH、温度等。
[基础诊断](1)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2)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3)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4)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因此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5)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6)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7)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教材热考拾遗](必修1 P62图3-9改编)如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的形状在催化过程中会发生改变B.底物与酶特定部位的结合具有专一性C.此图可表示1分子蔗糖经酶催化后产生2分子葡萄糖的过程D.图示过程能够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解析:选C。
酶在催化过程中会发生结构的改变但是反应完成后可以恢复,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B正确;蔗糖经酶催化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C错误;图示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能够保证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D 正确。
浙江省2020届高考生物选考一轮复习讲义 单元知识通关(2)
单元知识通关(二)强记答题要语1.ATP 是代谢中的直接供能物质;每个A TP 分子都是由一个核糖、一个腺嘌呤、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三个磷酸基团间存在二个高能磷酸键。
2.ATP 和放能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是: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TP 的合成;A TP 水解所产生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
3.被动转运包括扩散和易化扩散,两者的共同特征:一是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二是不消耗能量。
两者的区别: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而扩散不需要。
4.主动转运的三个特征:(1)物质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2)消耗能量;(3)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一个特性:具有选择透性。
5.胞吞和胞吐需要质膜参与,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是消耗能量。
被胞吞和胞吐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6.酶是生物催化剂,酶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
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活性高;(2)酶具有专一性。
7.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 和酶的抑制剂等;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因结构被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8.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1)糖酵解:在细胞溶胶中进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NADH 。
(2)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大量NADH 。
(3)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NADH 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9.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1)糖酵解: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2)丙酮酸转化: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乳酸或乙醇和二氧化碳。
10.光合作用过程中的3个关键点(1)光反应的三个主要变化:①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 TP 和NADPH 中的化学能;②水在光下裂解为H +、O 2和电子;③水中的氢在光下将NADP +还原为NADPH 。
(2)碳反应中的三碳糖的去向:①5个三碳糖再生为RuBP ;②1个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被叶绿体利用或运到叶绿体外。
2021高考浙江(选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1 第3章 第6讲 细胞与能量及酶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6讲细胞与能量及酶浙江[学考+选考]考纲确认考点知识内容必考加试9.细胞与能量(1)细胞内的吸能反响和放能反响 a a(2)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a a(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b b10.酶(1)酶的发现过程 a a(2)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b b(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c c(4)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c c(5)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c1.吸能反响和放能反响(1)吸能反响①细胞中的许多反响是吸能反响,因为其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响物分子中的势能高,如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反响就是吸能反响。
②吸能反响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于放能反响。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响,这个吸能反响所需的能量来自太阳光。
(2)放能反响①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响是糖的氧化,人们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呼吸。
②ATP不仅是细胞中放能反响和吸能反响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1)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
(2)核糖与腺嘌呤结合成的基团叫腺苷,3个磷酸基团中的一个磷酸基团连接在糖分子上,其余2个那么相继连接在前一个磷酸基团上。
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在酶的作用下,容易断裂。
(3)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
通过ATP的合成和水解使放能反响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响的过程称为ATP-ADP循环。
1.(2021·浙江1月学考)一分子ATP(A-P~P~P)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个数是()A.4 B.2C.1D.0B[一个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正确。
]2.(2021 ·浙江1月学考)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是()A.无机盐B.甘油C.水D.ATPD[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被称为细胞中的“能量通货〞,D 正确。
]1.ATP分子构造特点(1)组成元素:C、H、O、N、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 1.酶的发现过程(a)。
2.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c)。
4.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c)。
5.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c)。
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酶的发现(连线)提醒归纳酶的本质、作用2.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
(2)催化机理: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恢复原状。
(3)酶作用的强弱用酶活性表示。
3.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锁钥学说(1)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
(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高温、过酸、过碱均会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低温不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酶活性。
4.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率极高。
(2)酶具有专一性由于酶分子的形状只适合与一种或是小部分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
提醒具有专一性的五类物质有酶、载体、激素、tRNA、抗体等。
(3)酶的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①pH对酶活性的影响a.不同的酶最适pH不同,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失活。
b.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不同种酶的最适温度不同,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b.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2)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3)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4)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5)高温、低温都使酶活性降低,二者的作用实质不同( √)与酶有关的曲线模型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填“改变”或“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因此,酶不能(填“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酶专一性的曲线①在反应物a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的变化是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
②在反应物a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
(3)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曲线①分析图A、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分析图C中的曲线,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会(填“会”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命题点一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改变有关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答案 D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A正确;酶的活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pH等,B正确;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水解,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它们都属于水解酶,C正确;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而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只能催化纤维素水解,D错误。
2.(2018·嘉兴模拟)下列有关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和呼吸酶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细胞B.酶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到细胞外才能发挥作用C.有些酶和相应的化学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D.高温或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答案 C解析垂体细胞既可以产生生长激素,也可以产生呼吸酶,A错误;胞内酶在细胞内起作用,不必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高温可以破坏酶的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低温只是降低酶的活性,不能破坏酶的结构,D错误。
酶与动物激素的比较命题点二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3.(2018·杭州学军中学3月选考模拟)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于乙酶B.甲酶的活性始终高于乙酶C.乙酶在55℃后完全失去活性D.乙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甲酶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小于乙酶,A 错误;45 ℃之后,甲酶的活性小于乙酶,B 错误;55 ℃在乙酶的活性温度范围内,因此在此温度下乙酶没有失去活性,C 错误;由图分析可知,乙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甲酶,D 正确。
4.如图为适宜温度下,pH 对人体内两种酶作用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pH值从2逐步上升到8的过程中,酶Ⅱ活性逐步增强B.不同酶对pH的耐受范围不相同C.酶Ⅰ、酶Ⅱ可以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答案 A解析由图可知,pH=2时酶Ⅱ失活,pH值从2逐步上升到8,酶活性也不能恢复,A错误;由图可知,不同酶对pH的耐受范围不相同,B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酸性条件,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略碱性条件,酶Ⅰ、酶Ⅱ可以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C正确;温度不影响酶的最适pH值,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D正确。
(1)温度、pH、酶活性抑制剂(如重金属离子等)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2)酶所处温度从适温到低温再到适温,则酶活性从强到弱再到强;而酶所处温度从适温到高温再到适温,则酶活性从高到失活再到仍失活,如胰蛋白酶从高温到适温过程中,其活性保持不变,因为蛋白质变性不可逆。
命题点三验证酶特性的相关实验5.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C.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答案 B解析唾液中只有唾液淀粉酶,不含过氧化氢酶,所以几乎无气泡,而生土豆块中含过氧化氢酶,所以产生大量气泡,因此1号和3号对照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5号试管加入的是生土豆块+稀盐酸,与3号对照,几乎无气泡,所以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B正确;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2号试管,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C错误;3号和4号试管对照可说明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错误。
6.(2018·温州第二次模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鸡肝或马铃薯块茎是否制成匀浆对酶促反应速率没有影响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C.H2O2溶液中加入H2O2酶后出现大量气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只比较唾液淀粉酶对蔗糖和淀粉的作用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 B解析鸡肝或马铃薯块茎制成匀浆后,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大,将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的反应,这与酶分子自身的形状有关,B 正确;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必须将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才能得出,C 错误;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而能分解淀粉,此实验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 错误。
考点二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1.实验原理淀粉(非还原糖)――→水解麦芽糖(还原糖);蔗糖(非还原糖)――→水解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热水浴加热红黄色沉淀。
2.实验步骤3.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归纳总结(1)试管1、3、5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能将淀粉催化水解,而蔗糖酶不能;试管2、4、6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能将蔗糖催化水解,而淀粉酶不能。
从而说明一种底物的反应只能被一种酶来催化。
(2)试管1、3、4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试管2、5、6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从而说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
命题点一实验原理、步骤、现象1.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支试管,①~⑦表示实验步骤。
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A.加入的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B.应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C.②④⑥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D.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答案 B解析两支试管里都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A 正确;不能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若换成碘—碘化钾溶液,蔗糖无论是否水解,都检测不出,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B错误;⑥处应改为在沸水浴中加热2~3min,C正确;本实验不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开始时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可省略,D正确。
2.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D.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 A解析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了红黄色沉淀,乙、丙试管内不出现红黄色沉淀,A错误、C正确;甲和丙试管对照,自变量是温度,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正确;甲和乙试管对照,乙试管中的胃蛋白酶不能水解淀粉,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命题点二实验分析与实验拓展3.在煮过和未煮过的土豆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土豆片X上出现气泡,在土豆片Y上没有气泡,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A.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B.土豆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土豆片中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C.土豆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植物中含有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D.土豆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土豆中的酶答案 C解析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若土豆片煮过,则过氧化氢酶因高温失活,不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无气泡产生。
4.(2019·杭州模拟)如表为甲、乙两位同学用相同材料和试剂进行“探究酶的专一性”的活动过程。
甲做了1~3组实验,乙做了4~6组实验。
单位:m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B.甲、乙同学单独做的实验都不能探究酶的专一性C.若第4组出现阳性反应,则乙同学的实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D.甲、乙同学的实验组合在一起能排除更多无关变量的干扰答案 B解析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反应变蓝,甲同学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换成碘-碘化钾溶液来检测淀粉是否被完全分解,从而检测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的专一性,A正确;淀粉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淀粉和蔗糖水解后产生的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后产生红黄色沉淀,甲、乙同学单独做的实验都能探究酶的专一性,B错误;若第4组出现阳性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蔗糖中含有还原糖,即使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也会出现产物中具有还原糖的假象,不能证明酶的专一性,C 正确;甲、乙同学的实验组合在一起能排除底物是否含有还原糖、淀粉酶和蔗糖酶是否纯净等更多无关变量的干扰,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