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百年长篇小说引论

合集下载

山西 有名的文学作品

山西 有名的文学作品

山西有名的文学作品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名区之一,拥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山西著名的文学作品:
1. 《红高粱家族》:由莫言创作,该小说描绘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和家族的命运,使莫言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

2. 《双雪泥》:由郭沫若创作,是一部根据山西历史故事改编的长篇小说,以古代农民起义为背景,展现了山西地区的历史风貌。

3. 《子夜》:由丁玲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和革命斗争,其中一部分情节发生在山西。

4. 《寒夜》:由特伦斯刘创作,是描写山西生活的系列短篇小说集,生动地展现了山西的民俗、乡土和人物。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名家名作,如金子岛的《山海经笔记》、杨绛的《寮步牵牛记》、巴金的《躁》等。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风貌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摘要:一、引言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特点1.内容题材2.文学风格3.社会背景三、代表性书籍及作者1.《林海雪原》2.《三家巷》3.《右玉岭》四、六七十年代山西书籍的影响1.文学价值2.历史价值3.地域文化传承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书籍既有独特的时代特点,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山西书籍进行梳理,分析其特点、代表性作品及影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1.内容题材六七十年代的山西书籍,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又有揭示社会矛盾、探讨人性命题的作品。

这些书籍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山西人民的精神风貌。

2.文学风格这一时期的山西书籍,文学风格独特。

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的融合。

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得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社会背景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政治动荡,文化大革命等事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山西书籍既有对极左思潮的抵制,又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歌颂。

这些书籍反映了当时山西人民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品质。

三、代表性书籍及作者1.《林海雪原》:作者曲波,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农村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英雄画卷。

2.《三家巷》:作者陈忠实,讲述了六七十年代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家庭在三十年间所经历的风雨历程。

3.《右玉岭》:作者李准,以山西右玉岭为背景,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1.文学价值六七十年代的山西书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分。

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2.历史价值这一时期的山西书籍,记录了当时我国社会的历史风貌,为后世研究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化生活1.书籍的普及与传播2.当地作家与作品的影响力三、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教育状况1.教育资源与设施2.读书对于教育的推动作用四、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店与图书馆1.书店的发展与变迁2.图书馆的角色与贡献五、总结: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一、引言山西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而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其经济发展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山西的文化生活、教育状况以及书籍的传播与普及都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回顾这一时期山西的书籍文化,探讨书籍在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影响与价值。

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化生活1.书籍的普及与传播六七十年代,虽然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但在山西地区,书籍的普及与传播依然在进行。

当时的书籍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党和人民为主,如《毛泽东选集》、《红岩》等。

此外,一些传统文学作品和古典名著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书籍在山西地区广泛传播,对于培养当地人民的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2.当地作家与作品的影响力山西六七十年代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当地作家和作品。

这些作家以山西地区的风土人情为创作素材,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如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以西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故事。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山西地区的文化生活,还对当地人民的精神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教育状况1.教育资源与设施六七十年代,山西地区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相对匮乏。

然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各级学校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当时的学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读书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读书对于教育的推动作用在这个时期,读书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摘要:一、前言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三、山西文学创作特点四、代表性作家与作品1.马烽2.西戎3.李锐4.其他作家五、总结正文:【前言】山西,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六七十年代,是我国社会政治动荡时期,山西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点。

本文将回顾这一时期山西的文学创作,并介绍代表性作家与作品。

【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背景】六七十年代,我国正经历着“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山西也不例外。

在这一时期,山西的文学创作受到政治的影响,呈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

同时,山西地区的民间文化、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也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山西文学创作特点】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创作有以下特点:1.强烈的政治性:文学作品紧密围绕政治运动展开,强调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

2.浓厚的地域特色:作品描绘了山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地方文化的魅力。

3.关注社会现实:作家关注社会问题,反映民众生活,展现人性的光辉与丑恶。

4.民间文化元素的运用:作家们将山西民间故事、歌谣等融入作品,丰富文学表现手法。

【代表性作家与作品】1.马烽马烽,山西文水人,是山西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如《吕梁英雄传》等,反映了山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2.西戎西戎,山西汾阳人,他的作品以描绘山西农村生活为主,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展现了农民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态度。

3.李锐李锐,山西大同人,他的作品以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如《沉重的翅膀》,反映了我国社会政治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4.其他作家除了以上三位代表性作家外,山西六七十年代还有许多其他优秀作家,如王蒙、刘震云等,他们的作品也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增色不少。

【总结】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创作,紧密围绕政治运动和社会现实,展现了山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

岁月如何光辉——评孙频中篇小说《光辉岁月》

岁月如何光辉——评孙频中篇小说《光辉岁月》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岁月如何光辉——评孙频中篇小说《光辉岁月》龚雅哲 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51-01“80后”山西籍女作家孙频是近年来文坛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新晋作家,其2008年开始先后在《人民文学》、《山花》、《十月》等重要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百万余字,并获得2010—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文学新人奖。

其多关注都市底层女性的情感世界,以敏锐而细腻的情感触角抚慰贴合人物的每一个心灵褶皱和情感角落,呈现出当代都市女性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被评论者誉为“入乎张爱玲内”。

一、对主人公梁珊珊的塑造梁珊珊是一个已到中年的知识女性形象,三次进入大学校门,但成为女博士的原因并不是好学上进,而是逃离或放空。

梁珊珊在大学里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候,年代还是属于录像厅、回力鞋、健美操,毕业后给分配,男女谈恋爱要靠写信的年代。

大学毕业后梁珊珊成为一名大型国有钢厂的干事。

三年过后,钢厂突然破产,失业后的她决定考研,重返校园已是网络时代,内心为着人生之前安逸工作的谎言后悔不已。

家教过程中与一个孩子的父亲老刘发生了关系,用自己的身体体验着肉欲时代下的欢娱和廉价。

偶然机会又认识了老赵,但却最后因为金钱的问题戳破了爱情的虚伪。

后来的梁珊珊频繁跳槽,男友公司破产,未被告知下男友也随之蒸发,在这个时候,她决定再次考博。

在进入校园之后,已是物质狂欢时代,梁珊珊不再年轻,物质性的幻灭已经让她感到麻木和疲惫,心灵上与周围格格不入,毕业后梁珊珊回到故乡选择做一名中学教师与母亲过起了平凡的生活。

梁珊珊不单纯,却又最单纯不过,不高尚,却又高尚入骨,最后虽以一个情妇的位置作为最后的归宿,却又是一个时代里最典型的浪漫者。

孙频的人物塑造有个特点,她喜欢用现代主义的眼光去勘察社会,梁姗姗的性格中有一股刚毅的底色,坚强、果敢,文中几乎没有她脆弱的一面。

相反却有搅动灵魂的自我能力,即使面临湮灭的困境,也绝不放弃捍卫尊严的战斗精神。

与山西有关的书

与山西有关的书

与山西有关的书一、《山西史话》《山西史话》是一本关于山西历史的著作,由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

该书详细介绍了山西自古以来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山西史话》,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山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二、《山西民间故事集》《山西民间故事集》是一本收集整理了山西民间故事的书籍。

这些故事流传在山西的农村和乡镇之间,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世代相传。

这些故事涵盖了山西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山西民间故事集》来了解山西人民的智慧和乡土文化。

三、《山西名人传》《山西名人传》是一本介绍山西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书籍。

这些名人涵盖了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个领域,他们在山西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山西名人传》通过对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成就进行介绍,向读者展示了山西在历史上的辉煌和人才辈出的风貌。

四、《山西的美食文化》《山西的美食文化》是一本介绍山西特色美食的书籍。

山西的美食以面食为主,如刀削面、炊饼、葱油饼等都是山西的传统美食。

此外,山西还有榆次小吃、绛县藕粉等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山西的美食文化》通过对这些美食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山西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美食文化。

五、《山西的名胜古迹》《山西的名胜古迹》是一本介绍山西旅游资源的书籍。

山西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山西的名胜古迹》通过对这些景点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山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前往山西旅游的人们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六、《山西的经济发展》《山西的经济发展》是一本介绍山西经济发展情况的书籍。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煤炭、铁钢、能源等产业在山西发展迅猛。

《山西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让读者了解山西的经济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七、《山西的民俗习惯》《山西的民俗习惯》是一本介绍山西民俗文化的书籍。

长篇小说《三里湾》创作的前前后后

长篇小说《三里湾》创作的前前后后

2013/08 党史博采55历艰险走上革命路赵树理,原名赵树礼,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1911年,他开始随祖父学识字、读《三字经》等,同时还跟着父亲参加农民自乐班“八音会”的活动,加之他从小经常要跑很远的路去看戏,因而格外喜爱地方戏曲,对上党梆子等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7年,在祖父病故、家庭败落的情况下,赵树理因不堪欺压,从村塾退学。

直至1919年夏,他才又到距尉迟村约30里外的榼山高级小学(县立第二高小)读书。

1923年,他小学毕业后到鹿村任初小教员。

此后,他相继在板掌村小学、阳城西冯村私塾任教。

1925年,赵树理考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在校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古典文学,同时也阅读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屠格涅夫、易卜生等中外作家的作品,成为“五四”新文学的爱好者。

1927年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经常参加长治市反帝爱国的演讲、游行等活动。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清党运动的白色恐怖很快于1928年弥漫到山西,赵树理被迫潜逃回家乡躲避,从此失去了党籍。

1929年2月,赵树理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沁县小学教员招聘考试,被分配到西关模范小学任教。

4月28日,他在该校被以“共产党嫌疑人”的罪名逮捕,并很快押解到太原,交山西省国民党清党委员会审讯后,关押于“山西自新院”。

1930年5月获释出狱后,直到1936年夏,他过着流浪汉一般的日子,从事过在太原当差役、为大学教授刻讲义、为中学教师批改作业等各种活计,广泛接触社会下层,对国民党的黑暗反动统治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1931年1月14日,赵树理创作的七言古诗《打卦歌》被《北平晨报》发表,这成为他的处女作。

受此鼓舞,以后他为了补贴生活,不断向一些刊物投稿。

同年冬,他的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被《大风■熊坤静56党史博采 2013/08报》发表。

1933年,他还在太原某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金字》。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介绍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创作1.吕梁文学2.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三、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作品1.《吕梁英雄传》2.《晋阳秋》3.《山西文学》杂志四、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特点1.现实主义风格2.强烈的地方特色3.反映社会变革五、总结: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正文一、引言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山西文学创作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回顾这一时期的山西文学,探讨其创作背景、主要作品以及特点。

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六七十年代的山西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吕梁文学、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

1.吕梁文学:以吕梁山区为背景,以农村生活为主要题材,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马烽、西戎等,代表作品有《吕梁英雄传》等。

2.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成为敌后根据地,许多作家投身抗日战争,文学创作充满了战斗气息。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赵树理、孙犁等,代表作品有《晋阳秋》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化大革命时期,山西文学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文学创作主题和风格发生了变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张石山、贾平凹等,代表作品有《山西文学》杂志等。

三、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作品1.《吕梁英雄传》:是马烽的代表作,以吕梁山区农村为背景,描绘了农村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展现了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精神。

2.《晋阳秋》: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顽强抵抗。

3.《山西文学》杂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山西文学的重要载体,发表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山西作家。

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山西乡土小说

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山西乡土小说

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山西乡土小说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山西乡土小说一、引言山西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转型期,山西乡村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也相应地影响了山西乡土小说的写作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一时期山西乡土小说的特点和变迁。

二、社会文化转型与乡土小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许多传统的农村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逐渐淡化,代之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种社会转型也对山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山西乡土小说以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为背景,讲述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对于传承山西乡村的文化传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转变,许多传统的题材和故事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村的生活现状。

因此,乡土小说的题材和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三、山西乡土小说的新特点在社会文化转型期,山西乡土小说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题材更加广泛。

传统的乡土小说主要以农民生活为背景,而现代化的农村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冲突,如农村的环境污染、农民工返乡问题等。

这些新的题材也成为了山西乡土小说的创作重点。

其次,情节更加复杂。

由于社会关系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故事情节也更加多元化。

乡土小说中不再只有简单的爱情故事或家庭纠纷,也可以探讨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第三,乡土小说的语言更加现代化。

传统的山西方言在现代乡土小说中逐渐减少,而普通话则成为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也与现代农村青年接受教育的普及有关。

四、乡土小说作家的变迁乡土小说作家在这一时期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一方面,他们需要面对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农村生活现实,同时也需要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和题材选择,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乡土小说作家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着挑战。

随着城市读者对于文学作品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乡土小说市场逐渐衰退,许多乡土小说作家也面临着生存困境。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摘要:一、引言:介绍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化特点1.书籍的传播与阅读2.山西地方文化的影响三、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种类1.传统文学作品2.革命文学作品3.地方文献与史志四、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作家与作品1.张平化2.贾平凹3.其他作家及其代表作五、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对后世的影响六、结论:总结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特点及其历史价值正文:山西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籍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历史背景,而且体现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这个时期,书籍的传播与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受到山西地方文化的深远影响。

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传统文学作品、革命文学作品和地方文献与史志等。

传统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同时,革命文学作品也在这个时期广泛传播,如《毛泽东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作品成为人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教材。

此外,山西地方文献与史志也备受关注,如《山西通志》、《山西文献集成》等,这些作品详细记录了山西的历史变迁和地域特色,为研究山西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山西六七十年代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成为这一时期书籍的代表。

其中,张平化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描绘了一个动荡时代的城市生活,贾平凹的《废都》则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变革。

这些作家及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为后世了解山西六七十年代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些书籍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帮助人们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变革。

另一方面,这些书籍也传承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后世研究山西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总之,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宝库,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展现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

百年山西红色记忆征文稿

百年山西红色记忆征文稿

百年山西红色记忆征文稿
山西,简称“晋”,省会太原,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只有常常回顾家乡的党史,才能领悟它的重大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山西抗战伟业铸就的历史丰碑光耀干秋。

建党百年,从红军北上的战略通道和前进阵地一山西——观望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战斗历程。

“黄泉旧故如相问,数百精英齐默时”。

用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一张张鲜活勇敢的面容,是他们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鞑虏肆虐时杀敌卫国,在民哀国殇时挺起了民族脊梁。

壮士喋血,为争名族气;英雄不朽,尽展中华魂。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摘要:一、引言二、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背景三、山西文学创作的发展四、代表性作品与作者1.《吕梁英雄传》2.《边城》3.《茶馆》五、对社会的影响及意义六、结论正文:山西作为我国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在六七十年代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回顾这一时期山西的文学创作,并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作者。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山西六七十年代的历史背景。

这一时期,我国正经历着一系列政治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运动对整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山西地区的文学创作具有了独特的时代特征。

在山西文学创作的发展方面,六七十年代是山西文学的黄金时期。

许多优秀的作品相继问世,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山西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现了山西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代表性作品与作者方面,有以下几部作品值得关注:1.《吕梁英雄传》:这是一部描绘山西吕梁山区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马烽。

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感人的英雄故事,展现了吕梁人民勇敢、善良、坚韧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

2.《边城》:这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代表作,以山西边城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故事。

作品通过对边城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山西地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3.《茶馆》:这是一部以山西茶馆为舞台的话剧,作者老舍。

作品通过茶馆里各色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山西社会的变革,以及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这些作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山西六七十年代的风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

总之,山西六七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现了山西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西文学合订本

山西文学合订本

山西文学合订本摘要:1.山西文学概述2.山西文学的历史渊源3.山西文学的现状与发展4.山西文学的独特魅力5.山西文学的未来展望正文:1.山西文学概述山西文学,顾名思义,是指在山西省范围内产生、发展的文学。

自古以来,山西地区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多种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山西文学。

山西文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世代传承,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山西文学的历史渊源山西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地区便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文学家。

例如,《诗经》中的一些篇章,便源自山西地区。

汉代,山西文学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诸如荀子、枚乘等一批著名的文学家。

唐代,山西文学继续繁荣发展,诞生了王之涣、王之涣等著名诗人。

宋元明清四代,山西文学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3.山西文学的现状与发展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山西文学在现当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山西文学在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如陈忠实、贾平凹等,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山西人民独特的生活风貌和精神品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4.山西文学的独特魅力山西文学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山西方言的独特韵味,为文学作品增色添彩;二是山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三是山西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一种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5.山西文学的未来展望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山西文学应该继续发扬地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只有这样,山西文学才能不断发展,为繁荣中国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山西文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百年《山西期刊史》告诉了我们什么

百年《山西期刊史》告诉了我们什么



l6 2 一
谗 2 1 岳・0 ・ 13
CANG S ANG
百 《 西 刊 》 诉了 们 么 年山 期 史告 我 什
冯 文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山西期 刊史 》 面 、 全 系统地记录 了从 10 9 0年至 这也使得本书称为“ 期刊史 ” 而不称“ 杂志史” 。 2 0 年间百年山西期刊发展的历程 , 08 将一幅百年 山西 另外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 期刊活动是一种人 为的 期 刊历 史 画卷 展 现在 读 者面 前 。 中 国期 刊协 会 原会 长 活 动 ,期 刊随着 办 刊人 的足迹 而 流 出山西 甚 至流 寓 海 张伯海称赞说 :《 “ 山西期刊史》在为期刊独立立史上 , 外的现象 , 在期刊发展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 。 对此 ,山 《 称得上是一部难得之作 。” 西期刊史》 的编纂者们 , 把对山西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 过一定影响的期刊 皆纳人范畴之 内。鉴于期刊本身 的 流动变化特征 ,尽管对期刊的特征和界定有 了基本认 百年之 “ " 变 —— 在变化之 中找 出规律 但在记述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期刊时仍会 出现不同 这部 9 万字 的《 5 山西期刊史》共 1 章 。 , 0 从内容上 识 , 《 看, 大致分为两大部分 : 4章为第一部分 , 前 涵盖 了 2 的标准与取向,山西期刊史》在对期刊 的选择上就是 0 从山西期刊萌生到“ 文化大革命” 结束 , 是根据资 世纪头 5 0年 ,是 14 年新 中国诞生前 山西期刊发展 如此。 99 对改革开放 以后尤 的历史记 录;后 6章为第二部分 ,是新中国诞生后至 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期刊进行记述 ; 其是 19 年之后则有刊必录,力争多保 留一些史料。 90 20 0 8年 的 山西 期刊 发展 记 录 。 《 纵观全书 , 感觉描述有力度 、 有深度 、 有新意 , 最重 创 办与停 刊的时间对期刊来讲 比较重要 , 山西期刊 史》 虽力求准确 , 但实际很难完全做到。早期期刊遇到 要的是故事性非常强 ,可以说涉及到的每一本期刊都 如能找到实物则尽力推断考证。 是一个故事 , 每一个期刊人都有 自己独到的故事 。 正是 文献记载不同时 , 透过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读者才能感受到百年 山西 期刊曾经的辉煌 、 曾经的坎坷 , 才能真切感受到山西期 百年之“ ——让 人信 服的“ 印" 活着 的历 史’ ’ 刊 的百 年之 “ ” 变 。 虽然百年来的期刊活动纷繁复杂 、 扑朔迷离 , 它与 事实上 , 世界最早期刊产生于 l 世纪 6 年代 , 时代的风云变幻紧密相连 , 7 0 中 要使之成为一个清晰 、 准确 国的期刊发端于 l 世纪 3 年代 ,山西期刊则出现于 的文本 , 9 0 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 山西期刊史》 但《 的编纂者 2 O世纪之初 , 这也是《 山西期刊史》 起始定为 10 90年 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 , 把史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 , 的理由。期刊从诞生以来 , 在形态 、 内容等方面不断变 百年期刊史的印迹包容量大 , 覆盖面广 。概而言之 , 可 化, 人们对期刊 的认识也随之变化 , 这种变化至今仍在 谓“ 、 、 、 、 ” 个要素样样俱全 。因此 , 编 刊 文 事 人 论 5 以“ 继续。 因如此 ,山西期刊史》 正 《 的编纂者们紧紧抓住一 年” 为经 , 分类 ” 以“ 为纬 , 以某类期 刊、 某个期刊 、 某项 问题“ 纪事本末” 式的叙述 为结 , 构成 了整部书的框架 个“ 字 , 变” 力求在变化之 中找出规律 。 比如 , 报与刊之 间的变化。 因为现代期刊出现于中 结构。 国时 , 刊并未 形 成独 立 的概 念 。基 于这 样 的事 实 , 期 编 透过《 山西期刊史》我们清晰地看 出, , 近代 以来山 纂者们在研究 山西早期期刊时 ,不仅要关注具有明显 西期刊的发展呈波浪式前进 ,百余年间大致 出现了 5 特征的期刊 , 同时也必须关注报纸。又如 , 期刊刊期之 次期刊出版高潮 。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 10 年前后 。 96 宣 变化 。期刊需 固定刊期的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 直到 2 传 民主共和的报刊成为主流 , 0 这一时期 出现的《 第一晋 世纪初 , 人们还认为期刊只需要连续 出版。再如 , 期刊 话报》 晋乘 》汉 帜》 《 《 等旗 帜鲜 明, 团结革命力量 , 启蒙 在山西期刊历史上写下精彩的开篇。 第二次 内容之变化。 期刊是有“ 众多作者多样 内容 ” 的作品, 广大民众 , 曾 是学界的共识 , 但这种观点 已被办刊实践所打破。 山西 高潮出现在 13 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期刊中 , 98 最初有 在 2 世纪 8 年代就诞生了一本只刊发一位作者作 品 些是 以宣传阎锡 山的名义而实际上宣传革命 ,典型 0 0 的期刊 , 这就是《 童话 大王》 而且坚持 2 , 0多年取得很 者如《 中外论坛》 到抗 日统一战线建立则 出现 了大批 , 大成功 , 这在全国也是一个特例 , 至今仍是期刊界一道 为抗战呐喊的革命期刊 , 突出者如《 西北战线》黄河战 《 亮丽的风景。 还如 , 期刊称谓之变化。 将期刊等同于杂 旗》边政导报》 第三次高潮 出现在 15 年前后 。 《 等。 99 新 志 , 当今 的认 识 。历史 地 看 , 刊 概念 的产生 要 大大 中 国成 立 之初 报 刊 出现 了蓬勃 发 展 的局 面 ,这一 时 期 是 期 晚于报纸和杂志 。15 92年政务院颁布《 期刊登记暂行 山西期 刊丰富多彩 , 理论期 刊《 前进 》 文学 期 刊《 、 火 办法》此后“ 刊” , 期 作为正式称谓逐渐取代着“ 杂志” 花》教育期刊《 。 、 山西教育》 等都颇有影响。一批行业性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

写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摘要:一、引言:介绍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及其历史背景二、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特点1.内容主题: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2.文学风格:现实主义为主,兼顾浪漫主义3.作家队伍:以山西本土作家为主,吸收全国优秀作家三、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影响1.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2.对后世的影响:传承、创新和发展四、结论:总结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价值和意义正文:一、引言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它们反映了我国的社会风貌,凝聚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个时期,山西地区的文学创作繁荣,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籍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特点和影响两个方面,探讨这一时期的书籍价值和意义。

二、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特点1.内容主题: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山西地区的书籍创作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展现了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这些书籍通过讲述发生在山西大地上的感人故事,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励了广大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2.文学风格:现实主义为主,兼顾浪漫主义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在文学风格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真实反映社会生活。

这些书籍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同时,这些书籍也兼顾浪漫主义,通过赞美英雄人物和理想主义,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作家队伍:以山西本土作家为主,吸收全国优秀作家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创作队伍,以山西本土作家为主,他们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山西地区的生活。

同时,这一时期的山西文学创作也吸收了全国范围内的优秀作家,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技巧,丰富了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内涵。

三、山西六七十年代书籍的影响1.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山西六七十年代的书籍在出版发行过程中,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山西启动百部长篇小说出版工程

山西启动百部长篇小说出版工程

山西启动百部长篇小说出版工程
佚名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
【年(卷),期】2012()24
【摘要】近日,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北岳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山西文学批评书系”出版暨“新世纪三晋百部长篇小说出版工程”座谈会在中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小说出版;山西省;工程;长篇;百部;文艺出版社;作家协会;学术交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294.8
【相关文献】
1.迎接党的十六大百部重点出版物展示展销活动启动 [J], 于瑾
2.我校8项成果荣获2015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r"百部(篇)工程"成果奖[J],
3.山西师大2011年度“百部(篇)工程”获奖成果 [J],
4.我校三项成果喜获2012年度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奖 [J],
5.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获奖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抱愧山西》读后感

《抱愧山西》读后感

《抱愧山西》读后感【原创版】目录一、引言:简述《抱愧山西》的内容和作者二、分析:从历史、文化、人性等角度分析《抱愧山西》的价值和意义三、感悟:作者阅读《抱愧山西》的感悟和体会四、结论:总结全文,表达对《抱愧山西》的敬意和感激正文《抱愧山西》读后感《抱愧山西》是一部描绘中国山西人民在抗战时期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

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在阅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感震撼和敬意。

接下来,我将从历史、文化、人性等角度分析《抱愧山西》的价值和意义,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抱愧山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真实而惨烈的抗日战争画卷。

作品通过讲述山西人民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种种苦难,让我们重新回顾了那一段充满血泪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勇敢的抗日战士们为保卫家园而英勇斗争,也看到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和折磨。

这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抱愧山西》展现了山西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作品中,贾平凹通过对山西方言、民俗、饮食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韵味的山西大地。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山西的文化传统,也让我们更加尊重和珍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再者,从人性角度来看,《抱愧山西》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与纷繁。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丰满、饱满,既有勇敢抗敌的英雄,也有投敌卖国的败类;既有为家乡付出的无私奉献者,也有在战争中丧失人性的暴徒。

这种对人性的挖掘和揭示,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精神的摧残,也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善恶与强弱。

通过阅读《抱愧山西》,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更加明白了和平的可贵。

同时,我也对山西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和勇敢充满敬意。

这部作品让我认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抱愧山西》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小说。

各有千秋 “晋军”风采——《世界正年轻》《旧址》《真迹》讨论会纪要

各有千秋 “晋军”风采——《世界正年轻》《旧址》《真迹》讨论会纪要

各有千秋“晋军”风采——《世界正年轻》《旧址》《真迹》
讨论会纪要
杨品
【期刊名称】《小说评论》
【年(卷),期】1993()6
【摘要】今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集中推出了山西作家高岸、李锐、成一潜心创
作的三部长篇小说力作《世界正年轻》、《旧址》、《真迹》,展示了山西作家的
创作实力和雄风。

为此,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于9月15日在太原联
合举办了“《世界正年轻》、《旧址》、《真迹》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陕西、辽宁和山西省的50多位作家、评论家、报刊编辑,参加了研讨会,中共
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光祖和副部长温幸,到会看望了与会同志,并讲了话。

【总页数】4页(P57-60)
【关键词】作家;文学创作;长篇小说;真迹;上海文学;作品;讨论会;李锐;五十年代;评
论家
【作者】杨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练显微外科技术基本功展年轻医生青春风采——山东省手外科年会首届血管吻合技能大赛纪要 [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
2.《东北义勇军与东北抗联史料集成》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讨论会纪要 [J], 胡一舟
3.第三世界的发展、动力和前景——“第三世界发展问题”讨论会纪要 [J], 巫宁耕
4.《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 [J], 萧刚
5.编委风采:晋小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精选好文)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精选好文)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精选好文)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文/姜寿田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有一文《抱愧山西》。

文章所述,是对他自己长期以来误把山西视作我国最贫困省份的惭愧。

“我在山西境内旅行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

长期以来,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

”这当然是特殊历史年代舆论误导所造成的误会,也与对山西历史缺乏了解有关。

后来他才了解到山西在19世纪乃至之前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中国最富庶地区,也是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像山西太谷日升昌的银庄票号曾开遍全国重要城市,太谷也号称中国的华尔街。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像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

直到本世纪初,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

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文化苦旅》)余秋雨的《抱愧山西》了结了一段公案。

也让人从历史上彻底了解了山西:原来近代山西与我们想像中的山西大相径庭。

除了山西近代的富庶程度与金融经济远远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山西的书法可能很多人也并不真正了解,这与以上我们对山西贫困的印象不无关系;在一个特别贫困的省份,文化领域中的书法还能处于强势地位?当然,有了对山西上述误解的矫正,对山西书法的误解自然也就容易消除了。

简单来说。

早在魏晋时期,源于山西的卫门书派便在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卫门书法开派人物卫觊(155-229)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历任尚书郎、侍中尚书。

书法上与钟繇并称。

晋朝太保卫瓘之父。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传卫》:“卫觊草体微瘦,然此宗之书,自当以筋骨为上。

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

后世之书,皆此两派,只可称为钟、卫。

”更为重要的,王羲之早年随从卫(铄)夫人学书,并题传卫夫人《笔陈图》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白银谷》 等; 其二 , 巨大的精神、 思想概括力, 如李锐 的《 张马丁 的第八天》 等; 其 三, 对社会现实的高度概括 , 如张平
关键词 : 山西文学; 长篇小说 ; 引论 中图分类号 : 1 2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2 9 8 7 ( 2 0 1 5 ) 0 2 — 0 0 1 1 — 0 5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1 - 1 2
三结义 、 三请诸葛、 三气周瑜 、 刘备摔子、 曹操杀杨修 等, 以及一系列的“ 计” : 空城计 、 苦 肉计 、 连环计 、 反
间计 、 美人计 等 等 。人物 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鲜 明 , 故事 情节 的引 人, 细 节 的丰 富 与生 动 , 语 言 的 充满 感染 力 , 都 是这
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及其 时中国长篇 小说创作 的标 高; 1 9 8 0年代亦如此, 其时的代表 作有柯云路的《 新星》 、 焦祖尧 的
《 总工程 师和他的女儿》 、 成一的《 游戏》 等; 1 9 9 0年代 , 山西 同全 国文坛一致 , 成为长篇小说 的时代 , 代表作有张平的《 抉 择》 、 李锐 的《 旧址》 、 成一的《 真迹》 、 周宗奇的《 文字狱纪实》 等 中年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 以及 马烽 、 李国涛 、 林 鹏等老 一 代作家 的长篇新作 ; 新世纪以来 的山西长篇小说趋于对“ 史诗” 品格 的追 求, 体现在 : 其一 , 对历史事实的高度概括 , 如成
熟。 其成熟的标志之一 , 就是长篇小说 的出现。中国 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 为山西太原 人 同时 又有游 历 江浙经 验 的罗 贯 中所作 ,或许 是 由 于其时山西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且商业经济 也 已经初 露端 倪 , 或许 是江 浙 一带 商业 文 明 日盛 , 而 罗贯中在那里有着亲身 的经历与体验 ,也或许是二 者的融合造就 了罗贯中的这一成就? 总之 , 是历史把
傅书华 :
山西 百年 长 篇 小 说 引 论
山 西 百 年 长 篇 小 说 引 论
傅 书华
( 太原师 范学院,太原
0 3 0 0 1 2 )

要: 山西 的长篇 小说始于 中国古代社会末期的《 三国演义》 ; 五四时代 至 1 9 4 0年代 , 相较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高
潮 的出现 , 山西没有在 中国文学范围内产 生巨大影响的作品; 1 9 4 0 - 1 9 7 0 年代 , 山西长篇小说在 中国长篇 小说格局 中, 占有 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 这就是赵树理 的《 李家庄的变迁》 《 三里湾》 , 马烽、 西戎的《 吕梁英雄传》 等, 但仍不及此时山西
健吾的《 心病》 和高歌的《 四十万言情书》 。前者虽立
意 新颖 , 思想 、 情 感 的表 达 均 处 于时 代前 沿 , 读 了让 人 有 眼睛为之 一亮 、 心灵 为之 一震 之感 , 但作 为 长篇 小说 , 其 文体形 态毕 竟不 够成 熟 ; 后 者 虽在 情感 表达 上 汪洋 恣肆 ,让读 者得 以藉 此看 到一 代新 青年 的情 感世界、 人生 形 态 , 但 作 为叙 事艺 术 , 其 叙 事性 过 于 薄弱。 就全 国范 围看 , 山西 的长篇小 说在 这一 时期之
心 灵 密码 、 价 值 结构 、 社会 形 态 、 历 史 演化 等 等 , 《 三 国演 义 》 自然也 不 例外 。在 这部 名著 中 , 我们 看 到了 中华 民族 对 中国社会 、 中 国历史 的理 解 , 那 就是 所谓 “ 分久 必合 , 合 久必 分 ” ; 看 到 了中华 民族在 以群体 伦 理为社 会 价值本 位 中所形 成 的价值 结 构 ,那 就是对 忠与 义 、力与智 的推崇 ;看 到 了 中华 民族 的人 际构 成, 那 就 是君 臣 、 父子 、 朋友 、 兄弟等 ; 看 到 了达 于极
的《 国家干部》 等。
这 一份殊 荣 留在 了三晋 大 地 ,让 三 晋大 地凭 添一 份 骄傲 。
在古代中国, 文学 的源头是抒情文学 , 即北方的 《 诗经》 与南方 的《 离骚》 。这一抒情文学形态与中国
自然经 济 的形成 有着 密不 可 分 的血缘 关 系 ,它伴 随
但凡文学名著 ,总是在其中凝聚了某一民族的
部名著百读不厌流传至今 的重要原 因。这是中国古 代文学小说艺术 的一座高峰 ,也是 山西古代文学长
作者简介 : 傅书华( 1 9 5 3 -) , 男, 河北唐 山人, 文学博士 , 太原 师范学院教授 ,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 当代文学。
晋 阳学刊 2 0 1 5年第 2期
・ 晋学研 究・
篇小 说 的历 史性硕 果 。
律” 的揭示等等。 赵树理的小说因被指认为符合这一
美学 原则 , 故而 曾经 一度 被树 立 为“ 旗 帜” 与“ 方 向” 。
五 四时代至 1 9 4 0 年代 ,山西没 有 出现在 中 国文 学 范 围内产生 巨大影 响 的作 品 ,但 值得 一提 的是 李
就长篇小说而言 ,赵树理的 《 李家庄的变迁》 《 三里 湾》 、 马烽 、 西戎的《 吕梁英雄传》 、 胡正的《 汾水长流》
等, 也 因此而倍 受殊 荣 。 但是 ,这一历 史 阶段 山西 文学成 就 的标 志性 成 果 是短 篇小 说 , 相 比之 下 , 山西这 一历 史 阶段 的长 篇 小说 , 无 论是 其地 位 , 还 是其 艺术 成就 , 均 远远 不及 、 不 敌短篇 小说 。 且 不 说这一历 史 阶段 , 山西 出现 了一
致 过分 成熟 的人 际关 系 的艺 术与 智 慧 ,那 就是 桃 园
着中国自然经济形态达到顶峰及新 的商业经济形态
的初 步 兴起 而走 向极致 ,这就 是唐 诗 宋词 的辉 煌 与
灿烂 。小说 , 作为叙事文学 , 则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
形成 、 市 民阶层 的兴起 、 印刷技 术 的发 达 以及 文学创 作 经验 的积 累而 成长起 来 的 ,并在 明清之 际趋 于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