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习题·反思——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复习总策略:应回归课本、梳理纲要

现在离⾼考越来越近了,如何搞好最后冲刺阶段的出如下建议,仅供考⽣参考。
⼀、回归课本,整理做过的试卷和纠错本 浙江省实施新课改⾼考已经两年了,这两年⾼考理综卷的化学试题全部源于教材且⼜⾼于教材,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考试⼤纲》和浙江省《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试题和新教材联系⼗分紧密,如去年试题涉及光导纤维、太阳能利⽤、焓变;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原⼦结构模型的建⽴等都源于课本。
《实验化学》是我省⾼中学⽣必选的选修模块,去年有多道试题直接选取这⼀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考查。
所以冲刺阶段复习⼀定要回归课本,也就是把课本上的主⼲知识络化,要带着问题看课本,及时查漏补缺。
不要⾃⼰武断放弃⼀些可能要考的内容的复习。
也不要⼀天到晚埋头做题⽬,更不适宜⽆⽬的性地选择⼀些参考资料来练习,此时的⽅法是回归基础、克服盲点,事实证明这阶段整理试卷⽐做试卷还重要。
另外,历届⾼考状元所说的纠错本也不妨⼀试,这对巩固知识⾮常管⽤。
⼆、适当做些查漏补缺试卷,提⾼复习效果 不宜选择⼤量的难题、偏题和怪题进⾏练习,在考前要坚持练习,但不要急躁,练习时要细⽔长流,不让⾃⼰“⼿⽣”。
选题很重要,应该多选低、中档题,复习到后期,实际上就是同遗忘作⽃争的阶段,巩固知识要有条理性和及时性,反复强化。
三、强化复习,梳理纲要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传统知识点在⾼考命题中出现率很⾼,为确保该内容的⾼得分率,应梳理复习如下纲要,不可偏颇。
1.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3.阿佛加德罗常数与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4.化学反应与能量;5.离⼦的鉴别、离⼦共存及离⼦⽅程式的书写;6.溶液浓度、微粒浓度⼤⼩的⽐较及计算;7.pH计算;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9.电化学知识;10.盐类的⽔解; 11.Cl、S、N、Si、Na、Mg、Al、Fe、Cu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12.有机同分异构体的书写;13.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计算;14.有机信息题及常见有机反应⽅程式书写;15.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16.有机推断与合成;17.开放性、探究性化学实验等。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与建议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与建议高考在化学短跑的复习阶段,考生应该精力充沛,而不是整天休息。
相反,我们仍然应该每天做一些问题。
不要让我们从手工开始。
我们应该对问题保持敏感,并形成模式识别能力。
1.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能大。
2.选择一个中等范围的问题,并一次性成功面对一道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
一份试卷,若没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3.强调标准化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非常可惜。
考生要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整,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是否答题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4.限时培训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一道大题,限时完成,等等。
这样,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5.学会总结应当把每一次练习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能力的一次好机会。
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学会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大彻大悟。
化学是一门关于记忆和实验的科学“,这可能与一些学生的思维习惯不符。
特别是,我们的许多学生觉得他们在初中学习化学时没有花太多时间记住。
事实上,这不是。
武断地说,学好化学的学生主要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化学和化学的记忆方法。
”轻松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
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高考化学备考“十大策略”

高考化学备考“十大策略”【策略一、依纲扣本,夯实基础】①狠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
务必依纲扣本,夯实基础,切莫好高骛远;②加强训练:苦练书写、作图、运算、表达、实验等基本功。
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快速提能。
③养成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纠错、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策略二、专项训练,全面突破】①题型练:对各种高考题型分别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和其解题规律。
②方法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等进行专项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对比法、逆向法等,以求融会贯通,熟练运用;③规范练:对主观性试题要加强模板化训练,严格标准,规范过程,一丝不苟。
争取解题过程不失分;④提速练:在做对的基础上尽量做快,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⑤满分练:对一份试卷的作答,可不限定时间,但必须要求满分(作文除外),倒逼自己对不会的问题弄明白。
上述各项专练要注意多练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创新题,不要一味追求高难题。
【策略三、恰当运用“题海战术”】有人认为“题海战术”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练习。
从哲学角度讲,量变引发质变;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中国自古有训:千锤百炼,熟能生巧。
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恰当运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不要追求数量,见题就做。
有的高考状元也认为:“题海战术”应因时而宜,因科而宜。
【策略四、研究历届中考真题】高考真题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很值得细做品味、挖掘探究。
这不仅仅是分析的深入、理解的提升,更多的是对高考的自信。
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完整整、认认真真地反复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因为有些很顽固的题目,即使做了几遍还可能纠结不清,想搞清楚就必须下大气力,从中找规律、找趋势、找特点,分析其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查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设问方式等。
高考化学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高考化学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有哪些高考化学的复是为了提高成绩和提升在化学考试中的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复方法和策略:1. 制定合理的复计划:- 安排每天的复时间,确保充分的复量。
- 分配时间来重点复各个章节和知识点。
- 遵循计划,提高复的效率。
2. 注意重点知识和重难点:- 高考化学的复中,重点知识和重难点占有重要地位。
- 根据历年高考试题和大纲,确定哪些知识点和题型较为重要。
-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些重点知识和重难点上。
3. 多做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可以帮助复者了解考试形式和难度。
- 找到真实高考试题或专业的模拟试题来进行练。
- 对于做错的题目,及时查漏补缺,弄清解题思路。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学科注重实践应用,因此学生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
- 多进行实验演示和操作,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成绩。
5. 形成复总结与归纳:- 复过程中,记下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形成复总结和归纳。
- 可以制作笔记、思维导图或复卡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 通过总结与归纳,可以系统地复和回顾所学的知识。
6. 关注时事和应用:- 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了解时事和应用非常重要。
- 关注新闻和科学研究进展,掌握相关化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 强化对化学应用的理解,可以在考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
7. 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心态:- 高考化学的复需要付出很多辛勤努力,保持健康和良好心态非常重要。
- 确保充足的睡眠,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 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相信自己的能力。
以上是一些高考化学的复方法和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最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备考策略主要包括知识巩固、刷题练习和答题技巧三个方面。
一、知识巩固:
1.复习基础知识点:要熟悉并牢固掌握化学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重
点复习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内容。
2.梳理知识脉络:通过整理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建立化学知识体系,
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列表法学习:将重要的知识点列成表格或列表形式,对比记忆,加
深印象。
二、刷题练习:
1.针对不同题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高考化学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
空题和解答题,根据每种题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2.频繁做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做错题的总结和分析: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及时总结错误的原因,
并消化吸收,加以强化记忆。
三、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在答题前要仔细阅读题目,抓住重点,理清思路。
2.多角度思考:针对一道题目要多个方面的思考,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3.注意反复验证: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要反复验证计算的步骤和答
案的合理性。
4.答题过程中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要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使阅卷老师能够理解你的思路。
总结:
高考化学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巩固和理解,通过刷题练习提高
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同时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此外,备考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并合理安排时间,
确保备考的高效性和质量。
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归纳

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归纳如何高效复习化学1、明确任务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序综合,梳理知识细节、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则是按照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
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
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提高速度及准确性。
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2、专题训练、归纳总结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
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按照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
练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3、跳出题海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突出主干知识相关的题目和题型,新题、难题、偏题适当舍弃。
注意建立知识之间的练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习方法归纳,并留出时间思考和通读课本。
4、限时训练、综合训练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建议学生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劳,做题效率下降。
高中化学复习方法总结1.循序渐进,打好基础,辨析理清概念。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较好的学习计划,使复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既要全面复习,更要突出重点。
要多看书,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精髓,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复习要注重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
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高考化学复习方法及策略

高考化学复习方法及策略【】回望高三复习历程,小编不得不说其中的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能够说是全面复习的唯独机会,下面是2021高考化学复习方法及策略欢迎大伙儿参考!1、1纠错型回扣法纠错型回扣法是将教师在一轮、二轮复习中长期积存和总结的错题,聚拢成错题集,以待三轮复习时拿出来使学生再次辨析和巩固。
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复习针对性强,节约时刻,幸免做无用功,是一种专门有用的、具有时效性的复习方法;缺点是它容易显现知识疏漏,重点知识可能因得不到回忆而遗忘,同时错题中有一部分是高难度题,容易让学生的知识重点偏移,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差不多技能的训练。
1、2查漏补缺型回扣法查漏补缺型回扣法是指依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究和发觉知识网络中的遗漏和不足,从而有目的地去回扣,从而达到补缺成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依照他的认知发觉学说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
此法的优点是学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觉预先未把握的知识,这种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制造性的特点,如此的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且印象深刻久久可不能遗忘,并能广泛地应用于实践,适用于成绩较好、基础扎实的学生群体,而关于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系统或自主性差的学生则不适用。
1、3练习讲评式回扣法练习讲评回扣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列出复习提纲或选择一定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摸索和完成其中问题,教师再依照学生反馈的情形,巡回答疑并予以讲评,起到有目的地巩固知识的作用。
此法的优点是能了解学生的不足,对症下药;能让学生独立地进行练习,较好地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个别的、集体的辅导,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及时发觉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探究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缺点是教师选择的习题要反映较广泛的知识点,如此就使题量增多,学生花费的时刻也较多,因而整个三轮复习全使用此法不太符合时刻要求。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反思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现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
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高考大纲。
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
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
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
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1年第12期 科学应考 教 室誓 , 2 ●● 教育学会会员.从事教学、教研工 设CH 同时和H ()(g)及O。(g)反应,l m。(标 InJ I 一 作20多年,公开发表论文(文章) 准状况)cH 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 4oo多篇・ V(标准状况)为——.
随着新课程、新高考的逐步 (3)CH 和H。O及富氧空气(O 含量较高,不
垂雾 黧 胎
气体 C() H2 N, O2 习 纠正高三复习中片面追求“新、 体积/I 25 60 15 2.5
田 - 一 时,要改变学习(复习)化学时所
具有的单一章节、单一内容的单 向思维定式. 一 关注教材,打破章节,以核心知识点为载 体来建构知识网络与体系 化学复习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突出重 点,抓住关键,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学会从相异 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从相似事物中找出本质差别. 考生要把教材的重点内容作为信息来源,再从同一 信息来源 发,沿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去探索,产生尽 可能多的信息网络输出,这样不但能系统地学习知 识,而且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例如,在复习“阿 伏加德罗定律”这一概念时。可从“物质的量”这一核 心知识出发,再结合条件的改变,总结得出“阿伏加 德罗定律”的如下推广(推论),以及怎样运用这些结 论去解决各种问题. (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相对分子质
量(M)与密度(』D)成正比,即 一 . (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质量的气体中,密 度(J0)与物质的量( )成反比,即 一 . p1 ,f2 (3)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 )与物
质的量(n)成正比,即 V1一 . y 2 TI2 (4)在相同的温度下,体积一定时,气体的压 强( )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即鲁一 . 2 ,f2 侧,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 反应为CH (g)十H 0(g)一CO(g)+3H (g). (1)l in。(标准状况)( H 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 H2 too1. (4)若CH 和H。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 产物中, 一3:1(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 y、l 2, 应中的H。()(g)和富氧空气的体积比为 . 分析与解答:本题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涉及多 种相关量的计算,有一定难度.解答好这类问题的关 键是要熟悉甲烷、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题给反应等相 关知识,从化学过程的分析出发,并以“物质的量”为 核心计量来切入解题.这样,才能追寻到不同条件下 解决各种问题的最佳途径. (1)根据反应CH (g)+H2O(g)一CO(g)4- 3H。(g),可推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比与 体积比成正比),1 m。(标准状况)CH 可产生H。的 体积V( 一 X 3=133.9 mo1. (2)若设反应完全按CH (g)+H O(g)—+ C()(g)+3H (g)进行,则1 iXI。(标准状况)CH 可产 生气体的体积V为4 lTt。;若反应完全按2CH (g)+ O (g)一2CO(g)+4H。(g)进行,则1 m。(标准状 况)CH 可产生气体的体积V为3 m。.又知,反应按 上述两反应同时进行,故1 Fn。(标准状况)CH 可产 生气体的体积为3 1TI。< <4 m。. (3)若设H。O的物质的量为 tool,O。的物质 的量为 tool,则有 +2y一25,3 +4y一60. 从而可知 一10, 一7.5.
所以 一 一号.
(4)若设富氧空气中O。的体积分数为“,反应用 去的H。O(g)与富氧空气的体积分别为b、c,则有 36+4ac一3 61—7口
二 一T’ 一丁一‘
点评:这种复习方法,既开拓了考生的学习思
中 学 生 数 理 丫匕 高 考 版
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在学习之余欣赏一下生活,会让你的一o3像花一样绽放 、 、 r r 一 甲 学 生 数 理 丫匕 高 考 版
炼了考生的最佳心理素质一一分析问题的广阔性、 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立足基础,类比推理,提示反应实质来实 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与强化 化学复习中,应采用类比方法,来揭示概念、规 律的本质特征和它的内涵与外延,克服思维定式的 消极影响,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与强化.因此,在复 习中,可通过对比性演示、实验、类比等手段,全力揭 示化学问题的本质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精辟地分 析概念、规律、化学方程式等,从而掌握问题的精髓,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高瞻远瞩、统观全局.例如,在复 习Na。O 的相关性质时,特别是涉及反应方程式的 计算,可采用差量、合并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来揭示其 本质,找出快速、简捷的问题解决途径.大家知道, Na O 与C() 、H O的反应,可依据反应方程式找出 其质量(或体积)差.即有如下关系: 2Na2O2+2CO2—2 Na2C()3+O2十Am 2×78 g 2×106 g 56 g 2Na2O2+2H2O——4 Na()H+O2十 Am 2×78 g 4×40 g 4 g 同理,C()、H 在有() 存在并点燃的条件下,可 与Na O:发生如下反应: 2CO+O ——2C()2 ① 2H +O --2H。() ② 2Na2O2+2CO2--2Na2CO +O2 ③ 2Na2O2+2H 2()——4Na()H+()2 ④ 利用合并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即①式+③式,② 式+④式,可得出反应: Na2O2+CO--rNa C()。 Na2 O2+H 2--2Na( )H 从上述合并后的反应方程式可总结m如下规律: (1)CO、H。叮被Na ()。完全吸收,原混合气体 中的0 可看做不参加反应,实际上上述反应必须存 有():存在的条件下,不断用电火花引燃才能发生, 否则反应不能进行. (2)符合通式(c()), H 的有机物与Na 0 的反 应,可看做是Na () 与C0、H。的混合物反应。同时 要有() 存在,且在不断用电火花引燃的情况下可被 完全吸收(0 可看做不参加反应).即将m g (CO) H 的化合物在()。中完全燃烧后的混合气体 被Na O 充分吸收后,固体的质量增加/gl g. 倒2在盛有足量Na ():的体积不变的密闭 容器中,通入2.24 I 标准状况下的CO 和CO的混 电火花间断放电引燃,充分反应,最后剩余气体折合 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I ,剩余『占]体质量增重
————一g・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给条件,有女lJ下反应发牛: 2CO+()2—2 () ① 2Na2()2-t-2C()2- -2Na2C() 十(): 合并上述两个反应得: Na2O2+CO——Na2(:()lI ④ 分析②与③两个反应可知,混合气体巾的(’()! 与Na O 反应要放出() ,即】tool C(),反应时要放 出0.5 mol O。,固体质量只增加28 g,相当于吸收r 1 tool( ().而混合气体中的c()相当于完全“直接” 被吸收,既不消耗O ,又不放出():.明白上述反应规 律,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依据相对分子质量推知 一 1.则有
(C() )===T ×22.4 I 一5.6 I .所以最后剩余气体为 O ,其体积为 I ,即2.8 l ;周体的质量将增加 0.1 tool CO的质量,即为2.8 g. 点评:这种复习方法,从具体尔例的分析人手来 揭示出实质,并进行创新拓展,对培养考生的创造性 思维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过程,认真反思,从典型例题的剖析 来强化知识的联系与评价 复习中,精选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多变性的 题进行剖析,可以克服单~・章节、单…内容的思维定 式,这对于培养和发展考生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复习高中化学酸碱叶l和反应后pH之间的火 系变化时,可利用一道高考题的剖析 改编。米解渎 其核心实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 侧 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
出了酸度(AG)的概念・A(;一lg: 一 ,则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A(;一0 B.酸性溶液的AG<O C.常温下0.01 mol・l 氧氧化钠溶液的A( =12 D.常温下0.01 tool・I 盐酸的AG一12 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一道涉及AG概念的 体 理解和运用的信息给予试题,难度不大.然而.受解 答好这方面的问题,必须熟练掌握pH的相关知识, 从概念人手,学会知识迁移,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
人生毹有几回搏舯q日月换新天 =l,AG=o,则推知选项A正确;在酸性溶 液中 荨 >1,AG>。,则推知选项B错误;在常
温下0.01 mol・I m1氢氧化钠溶液中 一 10 。,AG一一12,则推知选项C错误;常温下 0.01 mol・L 盐酸溶液中 导 一10 ,AG=
l2,则推知选项D正确. 答案:A、D 针对上述例题的分析与解答,考生可以进一步 反思,将题目作如下的变式训练,从中会获得许多启 示,真正做到掌握这些问题的核心实质. 变式训练1.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
度,AG的定义为AG=lg .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一7,AG=1 B.在25¨C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i7,AG(0 C.在25¨C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 AG=2(7一pH) 答案:D 变式训练2.重水(I]2O)在25℃时,K ===1×10 , 定义pD=--lg c(D ),pOD=--lg c(OD一).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25 C时,纯重水pD=7 B.25℃时,0.1 tool・I NaC1的重水溶液中, pD=pOD C.25。C时,1.00 tool・I DC1的重水溶液中, pD=0,pOD=12 D.25℃时,0.01 tool・L NaOD溶液中,pOD=10 答案:B、C 变式训练3.某温度下重水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O D +OD-,K(DzO)一l1 0×10 .若pD一 lg c( ),则该温度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0.1 tool NaOD溶于重水形成1 I 溶液,其 pD=13 B.将pD一4的DC1的重水溶液,用重水稀释 100倍,其pOD=6 C.向3O mI 0.5 tool・I NaOD重水溶液中加 入2O mI 0.5 tool・L DC1的重水溶液,所得溶液 的pD一11 D.pD=10的NaOD重水溶液中,由重水电离出
答案:C、D 从上述几道变式训练中可总结出AG、pH、 pOH、pD、pOD间的如下相互转化规律: ①在25℃时,对于纯水(H O)来说:pH—pOH 一14.②在25C时,对于重水(D。O)来说:pD—pOD 一12.③在25 C时,对于纯水(H。O)来说:AG:14— 2pH或AG一2pOH一14.④在25。C时,对于重 水(D2O)来说:AG一12~2pD或AG=2pOD一12. 这种复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层次、变式等改变 题设,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了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总之,经过类型各异的复习,一题多变的化学习 题的综合训练,考生可以掌握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 发把同一问题解答出来.这样,考生的发散思维、思 维的独创性都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真正达到提 高化学学科复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 谢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