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特点教案资料
传播学概论教案
传播学概论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使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
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注: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教学目的: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要地介绍,包括“传播”的定义及意义;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信息”的意义以及信息论和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传播学兴起的时间和原因;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内容以及实用价值;如何学好传播学等……使初次涉及传播学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观的把握。
(2024年)传播学教案设计(全)
媒介经营策略制定和执行
市场调研与分析
了解目标受众、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为制定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2024/3/26
经营策略制定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如定位策略、内容策略、 广告策略等。
经营策略执行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经营策略的顺利实施,包括资源调配、 团队协作、风险控制等方面。
2024/3/26
22
策划流程和实施步骤
确定目标
明确传播目标和预期效果。
分析受众
研究目标受众的特点、需求和兴趣。
2024/3/26
23
策划流程和实施步骤
1 2
制定策略 根据目标和受众分析,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创意构思 运用创意方法,构思独特、有趣的内容。
3
评估优化 对策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实施效果。
27
06 媒介运营与管理
2024/3/26
28
媒介组织结构及职能划分
媒介组织的基本结构
包括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技术部等核心 部门。
2024/3/26
各部门职能划分
明确各部门在媒介运营中的职责和作用,如编辑部负 责内容策划和制作,广告部负责广告业务的洽谈和管 理等。
媒介组织的管理层次
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不同层级的管理职责 和权力分配。
26
案例分析:成功的内容创意与策划
案例一
《XX品牌广告》
成功因素
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关注;同时,广告 内容与品牌形象高度契合,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案例二
《XX公益活动》
2024/3/26
成功因素
通过深入人心的故事和情感共鸣点,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 参与;同时,活动策划周密,执行有力,确保了活动的顺利 进行和良好效果。
《远离网络》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远离网络》主题班会教案内容《远离网络》班会教案1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那英的歌曲《雾里看花》引入本课课题.“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吗?网络的诱惑金钱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邪教的诱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请问:那英想借一双慧眼看清这个世界,那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慧眼认清网络的危害,并果断地拒绝它们呢?(以学生熟悉的歌曲作为本节课的自然引入.)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观看网络成瘾的一些案例,了解网络成瘾的特征.材料一:成绩优秀、关心集体的小杰,被网络所吸引,沉迷网络,学习成绩下降,后来为了上网费,走上了抢劫的犯罪之路.材料二:据新华社报道,在近几年的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青少年竟占总数的60℅以上,而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比率更是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在管教所服刑的少年犯就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广州市海珠区看守所现有6个少年监舍,共在押未成年人77人.其中三成学生是沉迷玩“机”,中“毒”成瘾诱发犯罪.材料三:2022年6月1日,长崎县佐世保市一名小学6年级女生因网上聊天与同学发生争吵,之后她在学校内用刀杀死了与之相争的同学,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家长们由此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在回家后,会花大量时间在网上聊天.中小学生聊天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同学,如果和陌生人聊天发生不快,可以不理对方了事,但和同学网上争吵,虚拟网络空间就会引发现实矛盾.由于网上聊天互不见面,说话不留情面,矛盾容易加深,一旦矛盾激化就可能酿成惨祸.三、观察特征,深入探究根据网络成瘾的特征,深入探究,深刻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摧残身体,影响健康2、心理受损,人格异化3、滋生是非,扰乱治安4、影响学业,贻误终生5、安全隐患,危及生命四、范例解析,深化新知传说古希腊有一个海峡女巫,她用自己的歌声诱惑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只,使它们触礁沉没.智勇双全的奥德赛船长勇敢地接受了横渡海峡的任务.为了抵御女巫的歌声,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船员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桅杆上,这样,即使他听到歌声也无法指挥水手;并让所有的船员把耳朵堵上,使他们听不到女巫的歌声.结果,船只顺利地渡过了海峡.请问:1、奥德赛船长如何使船只顺利通过了海峡?2、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否找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需要的条件?小明今年13岁,是某校初一学生.他原本聪明伶俐,品学兼优,去年曾荣获省中小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一等奖.自从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每天一放学,他就往网吧里双休日则更是无所顾忌,全天泡在网吧,有时还和同学们在网吧里“包夜”,十分痴迷.请问:你有拯救小明的好主意吗?通过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和关于小明同学的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交流探讨其中的问题,从而得出戒除网瘾的一些方法.(学生畅所欲言,培养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探讨结果,教师归纳总结出戒除网瘾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好方法:第一步,采取认知疗法,使网络成瘾者坚定戒除网络成瘾的信心(1)帮助网络成瘾者正确了解网络,指出网络的益处和缺点,让受治者学会去分辨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利用网络扩展知识做偶尔的放松和娱乐.(2)帮助网络成瘾者做自己我认知.(3)与网络成瘾者一起制定人生规划,帮助其找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一治疗阶段要达到的治疗效果是:让网络成瘾者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瘾的危害性,主动要求戒除,待成瘾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后进入下一治疗阶段.第二步,采取系统脱敏的方法,使网络成瘾者逐步戒除网瘾治疗者和网络成瘾者一起制定戒除网瘾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上网时间计划.在一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2)启动奖励机制给予适当刺激.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建议家长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兑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3)建议家长安装一些学习软件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些软件,引导孩子登陆一些好的教育网站,鼓励孩子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老师、亲戚朋友沟通交流.此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使网络成瘾者生活作息时间归于正常,基本脱离网瘾.第三步,采取代替疗法,使网络成瘾者真正戒除网瘾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治疗,网络成瘾者如不再用大量的时间上网,应帮助其制定出替代网络、释放学习压力、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项目.具体建议如下:(1)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取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参加如绘画、航模、音乐等第二课堂的学习.(2)满足青少年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需要,可以在学习之余根据孩子自己的喜好安排如游泳、打球等一些户外运动,让孩子劳逸结合的学习,(3)有意的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同伴建立友谊,学习之余,去看一场电影,或是体育比赛,组织郊游等.此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让网络成瘾者感受到除了网络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转移分散受治者对网络过分的注意力.让受治者真正的戒除网瘾,让网络和其他学习工具、日用品一样成为生活中一件普通的事情.另外要彻底治愈网络成瘾综合症,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2、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3、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共同教育六、作业布置,延伸新知抗拒网络诱惑的计划我受网络诱惑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时间具体方法结果一月后情况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主要的激励措施为__________如果两次未执行计划,惩罚措施为______________我准备请____做这项计划的监督人.你是否已能抗拒网络的诱惑?这项活动对你有作用吗?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七、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并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力争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最后倡导全体学生:1、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端正自己的言行,加强自我的修养.2、远离网吧,决不踏进营业性网吧一步,向营业性网吧告别.3、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积极倡导文明上网,不沉溺于网络游戏、网聊.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使用网络文明的语言,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4、自我约束,互相监督,对继续上网吧的同学,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进行检举与帮助.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学业成功,为了让们的老师、父母安心,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让我们从我做起,告别网吧,远离“网毒”,倡导健康上网观念,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共创美好明天.《远离网络》班会教案2准备工作:1、召集班干部商讨班会课活动安排。
小学科学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
小学科学第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教案)信息的交流传播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的来源:介绍了信息的来源,包括人类感官、图书资料、电视、网络等。
2. 信息的传播方式:介绍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图示传播和电子传播等。
3. 信息的传播过程:通过实例讲解了信息的传播过程,包括信息的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4. 信息的传播效果: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包括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传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信息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 信息的传播过程: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掌握信息的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3. 信息的传播效果: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果,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教师讲授: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
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过程。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思路和观点。
4.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信息的传播过程。
5. 课堂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信息传递、符号交流、意义传递等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社会传播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学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等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线性模式、互动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解码、反馈、互动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传播过程和模式的案例分析,分享和评估成果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3.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印刷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等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传播、虚拟现实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媒介和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四章:受众与消费者行为4.1 教学目标理解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接受信息的群体、具有特定需求和兴趣的个体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需求、欲望、态度、社会文化等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决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受众的概念、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五章:传播效果与影响力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2 教学内容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实验研究、调查问卷、舆论分析等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社会影响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效果的概念、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效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效果与影响力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六章:传播与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分析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交换等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教育、媒体、移民、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冲突的解决、文化创新的发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概念、特点和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七章:传播与性别7.1 教学目标理解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性别差异、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等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社会建构主义等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性别平等的促进、性别歧视的消除、性别认同的塑造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性别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性别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性别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八章:传播与政治8.1 教学目标理解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政治信息、政治宣传、政治话语等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政治社会学等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民主参与的促进、政治意识的塑造、政治稳定的维护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政治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政治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九章:传播与伦理9.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分析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9.2 教学内容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尊重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道德哲学、伦理准则、案例分析等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媒体诽谤、网络欺凌、数据保护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伦理的概念、原则和判断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伦理的实际案例,讨论解决方案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伦理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十章:传播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掌握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分析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0.2 教学内容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社交媒体、物联网、等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鸿沟、隐私保护、版权问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未来的实际案例,理解挑战和机遇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未来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交流的各个方面。
网络传播
Network Communication
目 录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02
网络传播的特点
03
网络传播的类型
04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05
网络传播小贴士
PART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1.1 定义 1.2 研究方向
1.1 定义
定义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 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 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 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 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网络传播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 都能够获得信息量的增长,但 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有一定 文化的人能够比那些经济条件 差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 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知识 鸿沟”可能反而会越来越大。另 外,那些没有经济和技术条件 来接触和应用网络的人有一种 被社会隔离的感觉,他们对网 络感到压抑和沮丧,对整个世 界有陌生感和技术恐惧感,甚 至放弃自己的个人责任和社会 责任。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知识沟”和“数字沟”也 许不但没有因为网络传播的原 因而缩小,反而拉大了。
的形象。但是,网络中的交流技巧与在现实中的交流技巧是很不一样的,一些人习惯
了网络交流的方式与语言,回到现实世界里来,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也会减少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交流的愿望。
3.2 网络群体传播
介绍
网络中的很多应用,都促进了人群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网络
1
中的很多人群的交流不再是偶然的,而是逐渐变为固定的、持续的,这些人群进而演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如何防止网络暴力视频的传播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如何防止网络暴力视频的传播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娱乐活动中都离不开网络。
然而,网络暴力视频作为一种不良内容,经常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障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教育教案来防止网络暴力视频的传播。
一、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暴力视频的传播常常发生在家庭环境中,因此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暴力视频的危害,并积极参与小学生的网络学习和游戏活动。
家长应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交流网络安全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孩子正确辨别不良内容。
二、学校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设置严格的管理规定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活动。
通过讲述网络暴力视频对人们的伤害和不良后果,增强小学生的风险意识。
同时,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网络管理规定,限制学生使用手机上网,避免他们接触不良内容。
三、教师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并辨别虚假信息教师是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关键力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遵守相关规定,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教授学生识别网络暴力视频的方法,并告诉他们遇到不良内容应该如何应对和举报。
四、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课余时间是小学生接触网络暴力视频的高发期。
为了避免孩子们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应该合理安排他们的课外时间,鼓励他们参加丰富多样的体育、音乐、艺术等活动。
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减少他们对网络暴力视频的依赖。
五、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网络监管机制为了更好地防止网络暴力视频的传播,学校和家长应该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严格审查和过滤不良内容。
同时,鼓励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网络暴力视频,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特点 - 教案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特点教案一、引言1.1网络文学的定义与背景1.1.1网络文学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的文学作品。
1.1.2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初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
1.1.3网络文学包括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等多种形式。
1.1.4它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1.2网络文学的重要性1.2.1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文学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1.2.2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会,吸引了大量年轻作者和读者。
1.2.3网络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1.2.4网络文学对于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通过学习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学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1.3.2培养学生对网络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3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1.3.4培养学生的网络文学创作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二、知识点讲解2.1网络文学的起源与发展2.1.1网络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
2.1.2网络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早期的网络论坛、博客时代,以及现在的自媒体和社交平台。
2.1.3网络文学的发展受到了网络技术、读者需求和市场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1.4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挑战。
2.2网络文学的特点2.2.1网络文学具有互动性,作者和读者可以实时交流和互动,形成共同创作的模式。
2.2.2网络文学具有多样性,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2.2.3网络文学具有时效性,作品可以快速传播和更新,紧跟社会热点和潮流。
2.2.4网络文学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创作和分享,打破了传统文学的门槛和限制。
2.3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2.3.1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形式、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上存在差异。
网络传播技术讲课教案
网络传播技术讲课教案教案标题:网络传播技术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传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的常见应用和相关技能。
3.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网络传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网络传播技术的常见应用和相关技能。
教学难点:1. 网络传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2. 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电脑和网络连接。
3. 网络传播技术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网络传播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2.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一些网络传播技术的成功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网络传播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解释网络传播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程。
3. 分析网络传播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网络传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技术特点和成功之处。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网络传播技术应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包括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影响等方面。
四、技能培养(20分钟)1. 指导学生学习网络传播技术相关的基本操作和工具使用,如社交媒体平台的注册和发布内容等。
2. 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传播技术实践活动,如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或制作一个短视频等。
五、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展望网络传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传播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并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想。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
优秀教案网络信息传播案例范文
优秀教案网络信息传播案例范文When it come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excellent teaching resources,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sharing and exchange of teaching plans among educators. 关于优秀教学资源的传播,网络信息传播在促进教育工作者之间教学计划的分享和交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First and foremost, the use of online platforms such as educational websites and social media allows teachers to access a wealth of teaching plans and resource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首先,利用教育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在线平台使教师可以获取来自全世界的丰富的教学计划和资源。
Moreover,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lso facilitates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educators. 此外,网络信息传播还促进了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In addition, th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of excellent teaching plan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此外,优秀教案的广泛传播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Furthermore,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plans and resources through online platforms can help reduce the workload of individual teachers and promote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此外,通过在线平台分享教学计划和资源可以帮助减轻个体教师的工作负担,并促进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正确处理网络谣言传播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正确处理网络谣言传播目录引言第一部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1 网络安全的定义1.2 网络谣言的危害1.3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网络谣言的特征分析2.1 谣言的定义2.2 网络谣言的常见特征2.3 网络谣言对小学生的影响第三部分教育策略与方法3.1 培养正确的信息意识3.2 培养批判性思维3.3 学习检索与辨别技巧3.4 加强家校合作第四部分教学案例与活动设计4.1 教学案例一:分析网络谣言的危害4.2 教学案例二:培养正确的信息意识4.3 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检索与辨别技巧结语引言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娱乐的重要途径,然而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谣言,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导致不良的后果。
因此,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谣言传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第一部分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1 网络安全的定义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保护网络系统、网络数据和网络用户的安全。
网络安全包括了网络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1.2 网络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散布的虚假、不准确或没有证据支持的消息、传闻或言论。
网络谣言可能对个人、社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造成恐慌、误导群众、破坏社会稳定等。
1.3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小学生正处于信息获取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网络谣言传播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第二部分网络谣言的特征分析2.1 谣言的定义谣言是指流传于大众之间的并未经过证实或经过虚构的消息,其真伪难以辨别。
谣言通常基于人们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猎奇心理。
2.2 网络谣言的常见特征网络谣言通常具有以下特征:a) 不经证实:网络谣言往往未经过证实,只是凭借个人主观臆测或者一些不准确的证据。
舆情防控班会教案模板范文
一、班会主题加强舆情防控,共建和谐校园二、班会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为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共建和谐校园,特此开展本次班会。
三、班会目的1. 增强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识,了解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四、班会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提前搜集网络舆情相关的新闻事件或案例。
五、班会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2. 播放一段网络舆情相关案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环节:讲解网络舆情1. 教师讲解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等基本概念。
2. 结合案例,分析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过程和影响。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搜集的网络舆情案例,探讨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环节:互动交流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网络舆情防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网络安全规范,共同营造和谐校园。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网络舆情防控的感悟或建议。
2. 关注网络安全动态,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宣传。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班会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
3.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本次班会,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网络上的交往(教案)
网络上的交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文明上网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中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4. 培养学生具备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拒绝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交往的形式: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
2. 网络交往的特点:便捷、虚拟、平等、自由。
3. 网络礼仪:文明用语、尊重他人、不传播不良信息。
4. 网络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个人信息、防范网络诈骗。
5. 网络信息的辨别:辨别真伪、拒绝不良信息、学会举报。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网络交往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网络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角色扮演:模拟网络交往场景,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
4. 观看视频:播放网络交往相关的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网络交往的案例材料。
2. 准备网络交往的相关视频。
3. 准备网络交往的模拟场景。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网络交往的形式和特点,讲解网络礼仪和网络安全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交往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网络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角色扮演:模拟网络交往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网络素养。
6. 观看视频:播放网络交往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加深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网络交往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网络交往形式和特点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网络礼仪和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
3. 评价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如文明用语、尊重他人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网络安全展览,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 开展网络素养主题活动,如网络作文比赛、网络绘画比赛等。
3. 邀请专家进行网络安全讲座,增加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带来的利弊。
3、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互联网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2)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自我保护和自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同学们,你们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吗?互联网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15 分钟)1、简单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重点讲述互联网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从拨号上网到宽带网络,从电脑上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三)互联网的特点(10 分钟)1、全球性: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
2、即时性:新闻、消息能够在瞬间传递到世界各地。
3、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互动,如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
(四)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20 分钟)1、学习方面(1)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2)教育资源共享: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
2、工作方面(1)远程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
(2)在线协作: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3、娱乐方面(1)在线游戏:丰富人们的休闲时光。
(2)视频、音乐平台: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
4、社交方面(1)社交媒体:让人们能够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结识新朋友。
(五)互联网的负面影响(15 分钟)1、信息过载:过多的信息让人难以筛选和辨别有用的内容。
2、网络依赖:部分人过度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3、网络安全问题: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六)培养互联网素养和安全意识(15 分钟)1、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教导学生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主题班会教案禁止谣言传播
主题班会教案禁止谣言传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五单元“法律与我们”,具体章节为第11课“禁止谣言传播”。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谣言的定义、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的特点、如何辨别谣言、法律法规对谣言的制约以及如何自觉抵制谣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谣言的定义、危害及网络谣言的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辨别谣言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抵制谣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辨别谣言、法律法规对谣言的制约。
教学重点:谣言的定义、危害、网络谣言的特点以及自觉抵制谣言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网络谣言案例,引发学生对谣言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谣言的定义、危害、网络谣言的特点、辨别谣言的方法以及法律法规对谣言的制约。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谣言,分析其危害,并提出应对策略。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一道关于谣言辨别的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谣言辨别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禁止谣言传播2. 内容:(1)谣言的定义与危害(2)网络谣言的特点(3)辨别谣言的方法(4)法律法规对谣言的制约(5)自觉抵制谣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简述谣言的定义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网络谣言的特点,并说明如何辨别。
(3)谈谈你如何在生活中自觉抵制谣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答案:1. 谣言的定义:未经证实的信息,通过网络、口头等途径传播,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信息。
谣言的危害:破坏社会稳定、影响个人名誉、损害公共利益等。
2. 网络谣言特点:(1)传播速度快(2)影响范围广(3)难以追查来源辨别方法:关注官方信息、核实信息来源、理性分析、不轻信传言等。
2024年防止恶意谣言传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2024年防止恶意谣言传播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恶意谣言的危害性,提高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应对恶意谣言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和拒绝传播恶意谣言。
二、教学重点1.恶意谣言的危害性及识别方法。
2.如何应对和抵制恶意谣言。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识别恶意谣言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拒绝传播恶意谣言。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近年来发生的恶意谣言事件,让学生感受恶意谣言的危害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恶意谣言吗?它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二环节:讲解恶意谣言的危害性1.介绍恶意谣言的定义、特点及传播途径。
2.分析恶意谣言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层面的危害。
3.讲解恶意谣言的识别方法,如:查证信息来源、核实事实、关注官方消息等。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选取几个典型的恶意谣言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谣言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恶意谣言的传播者?第四环节:讨论如何应对和抵制恶意谣言1.小组讨论:如何正确识别和应对恶意谣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和拒绝传播恶意谣言。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成为恶意谣言的传播者。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创建和谐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恶意谣言危害性的认识程度。
2.学生识别和应对恶意谣言的能力。
3.学生自觉抵制和拒绝传播恶意谣言的态度。
六、教学资源1.网络素材:恶意谣言事件报道、相关法律法规等。
2.教学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恶意谣言案例进行讲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讲解恶意谣言的危害性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张网络谣言的截图,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个谣言中看出哪些危害?”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截图,讨论可能的危害。
网络改变生活教案
网络改变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方面。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3. 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重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和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分析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第一章: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网络的定义和组成1.2 网络的发展历程1.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第二章:网络对生活的影响2.1 网络的正面影响2.1.1 信息传播快速2.1.2 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2.1.3 丰富多样的娱乐休闲2.2 网络的负面影响2.2.1 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2.2.2 网络安全问题2.2.3 网络成瘾和社交障碍第三章: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3.1 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3.2 辨别信息真伪,拒绝虚假信息3.3 遵守网络法律法规,文明上网3.4 合理规划时间,避免网络成瘾3.5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诈骗第四章: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4.1 网络购物的优点和缺点4.2 安全网购的注意事项4.3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第五章:网络教育与在线学习5.1 网络教育的优势和劣势5.2 在线学习平台的选择和使用5.3 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六、社交媒体与网络社交6.1 社交媒体的定义和特点6.2 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6.3 网络社交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七、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7.1 网络游戏的发展和现状7.2 电子竞技的兴起和影响7.3 合理游戏,健康生活八、网络传播与网络素养8.1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8.2 网络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8.3 提高网络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九、网络新闻与舆论监督9.1 网络新闻的传播和影响9.2 舆论监督的作用和责任9.3 理性参与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十、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与我们的应对10.1 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10.2 网络对未来的影响和挑战10.3 青少年如何应对网络的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难点解析:理解我国互联网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政策环境,以及其对国民生活的影响。
网络谣言辨别班会教案 辨别真假信息 传播真相正能量
网络谣言辨别班会教案辨别真假信息传播真相正能量网络谣言辨别班会教案引言:网络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生活,其中真假信息相混杂,难辨真伪。
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需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传播真相和正能量。
本文将介绍一份网络谣言辨别班会教案,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保护自己免受谣言伤害。
一、目标:通过本次班会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网络谣言的概念和特点;2.学会辨别真假信息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正确传播真相和正能量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1.网络谣言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缺乏证据支持的、造谣和误导性信息。
其特点包括:信息迅速传播、缺乏证据支持、具有一定的情绪引导性甚至危害性等。
2.辨别真假信息的方法和步骤:(1)验证信息来源:学生需要学会判断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引导学生查看信息发布者的背景、信誉、专业性等方面,判断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
(2)查找多个独立证据:学生需要学会多角度,多渠道查找独立证据,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教师可提供相关案例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官方网站、权威媒体等途径,寻找信息的佐证。
(3)分析信息内容:学生需要学会对信息内容进行逻辑思考和细致分析。
引导学生注意信息中的矛盾点、夸大和歪曲的表述,以及不合常理的事实和论点,从而判断其真伪性。
(4)咨询专业人士:学生在辨别真假信息时,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如老师、家长、媒体从业人员等,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意见和建议。
3.传播真相和正能量的方式:(1)审慎转发或分享:学生应该在分享信息之前,仔细思考其真实性和影响力,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应尽量避免转发,以免误导他人。
(2)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学生应当积极参与网络舆论,以传播真相和正能量为目标。
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鼓励他人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人从可信渠道获取信息。
(3)培养自主判断力和分享意识: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经验,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氛围。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合理利用网络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2.合理利用网络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网络时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2.知道网络是虚拟世界,信息参差不齐,引导学生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信
息。
3.了解网络的特点,能够做到理智对待网络,合理利用网络。
4.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网民数量多的特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二、课前自学
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网民数量多的特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三、课堂互学
1.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课本17页)
2.如何做道理性对待网络?(课本18页)
3.利用网络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课本19页)
4.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的意义?(课本20页)
四、课堂展学
1.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D )
①为避免不良诱惑,拒绝上网②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③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见面要求④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我们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就要( B )
A.摆脱约束,任意发表言论
B.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C.放松警惕,广交朋友
第 1 页共2 页
D.依赖网络并随意消费
五、课堂评学
1.本节课你给哪位同学做了精彩的点评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2.本节课谁给了你精彩的点评呢?请你把它记录下来。
3.除了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你还学到哪些知识呢?
第 2 页共2 页。
网络舆情教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名称网络舆情教育二、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认识网络舆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学会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增强网络素养。
4. 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2. 网络舆情相关案例材料3. 互动讨论环节所需资料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网络舆情相关新闻,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对社会有哪些影响?(二)讲解网络舆情基本概念1. 解释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
2. 介绍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
3. 分析网络舆情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典型案例,如“某明星被网络暴力事件”、“某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等。
2. 分析案例中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高潮和消退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四)互动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个人网络素养,正确看待网络舆情?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网络素养教育1. 讲解网络素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网络素养的五个方面:信息辨别、批判性思维、自我保护、网络礼仪、社会责任。
(二)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1. 讲解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介绍如何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看待网络舆情。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网络舆情教育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互动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网络舆情教育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估其网络素养。
---范文示例网络舆情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认识网络舆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的特点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从技术层面加以描述,这一观察角度是否妥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以待商榷。
传播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传播的本质出发,本文就传播的异质性特点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传播;网络传播;互联网;一、网络传播特点描述现状综述及其评价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特点的描述,择其大端约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2)空前的强时效性;(3)多媒体功能;(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5)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从传播的本质观察,这一观点似乎不无值得商榷之处。
▲特点概述:(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
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
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如199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就曾以此来驳斥美国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
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国际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的MK-1到最新装备的核弹头W88的性能数据。
他让工作人员接通互联网进行现场演示,中外记者看到,美国煞有介事地污蔑中国“窃取”的“绝密”情报,原来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信手拈来。
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
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2)空前的强时效性:任何传播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效性是网络传播最突出的特点。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虽然做了很多的改进,如尽可能缩短报纸的采写、编辑、印刷和发行的时间,电视上开办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等等,但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运作,采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因此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
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
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3)多媒体功能: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媒体的综合性的信息平台。
所谓多媒体,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态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介形态综合一体化,使之成为逻辑连接,并能对其压缩、编码、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的信息产品。
换句形象的话说,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过去需要通过不同“通道”的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汇集在同一通道,即“信息高速公路”上进行数字化处理。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大多数是单一的媒介形态,如书籍、报刊是纸质媒介,承载的是符号信息,广播是声音媒介,承载的是听觉信息,广播的听觉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接的、亲身的感受,而是对语音所表达的语意的辨认;只有电视是一种综合媒介,它不但涵盖了符号信息、听觉信息,而且还具有视觉信息,使接受者对外界事物产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
但是电视的视觉信息稍纵即逝,既不利于储存,也不便于反复阅读。
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形态之间的技术鸿沟,同时又集中了传统媒介形态各自具有的优势,把文字、数据、声音和图像组成能够使人们随心所欲提取和转换的“超文本”。
多媒体的传播形态又一次延伸了人的听觉和视觉,是人类在传播工具和方式上的又一次“突破境界”,使人类用于承载和交流思想的手段又一次得以完善,它既有利于人际间的精神交往,也有利于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
(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我们知道传播的大众传播方式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
在传播的过程中,“媒介即时讯息”。
①传播媒介的控制者,无论是特定的社会集团还是媒介组织是传播的主体,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
来自不同信源的信息总是首先汇集到他们的手里,经过层层把关,筛选、过滤和加工,制成符合他们标准的产品后再传输给受传者。
而相对于传播者来说,受传者始终是被主体施控的客体,他们无法直接面对丰富的信息源,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
传播者与受传者地位的不对等,给传播者赋予了过多的话语主导权和控制权,扼杀和窒息了信息传播中的民主意识和自由平等精神,也是旧的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的基础。
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动摇了传播者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
网络传播在传播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交互性。
从技术上讲,网络传播无非是将世界范围内属于不同群体和个人的计算机以及外设联结在一起,实现其相互间的通信。
虽然网络可以被任何组织和个人所利用,但网络却不属于任何组织和个人,换句话说,网络属于整个的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只能参与而不能控制。
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
”②总而言之,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和“舆论一律”的传统传播格局的颠覆,有利于人们自由平等地发表各种意见,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5)全球性与个性化: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由传播者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单向的流动的过程。
由于受众的不确定性及受众对信息的被动接受,使信息传播往往采取高冲突的传播方式进行,换句话说,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根据自己的倾向性和编辑思想决定的信息内容,却有可能不能满足接受者的需要而不为接受者接受。
购买和阅读载有大量自己不需要的信息的报纸,或守着电视机面对着不喜欢看的节目和广告而不断地转换频道,这对读者和观众来说,无疑从资金和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和负担。
而网络传播使受众有了在接触传统媒体中没有的信息选择权,使信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在网上搜寻信息时,受众不是被动地接受传播者“推”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从网上“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的选择和组织。
如受众通过一个个有效的节点,在数分钟内就能把数家网络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尽收眼底,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狭隘视野和媒体自身的风格对受众设置的诸多的局限,为受众选择和接受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传播发展的趋势是:接受者不仅完全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信息,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预定”信息,或者通过一个软件将选取的信息编成一张完全符合自己个人口味的“报纸”,这种报纸被有“数字革命的传教士”之称的尼葛洛庞帝称之为《我的日报》。
③网络传播的这种个人化的趋势,有利于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互联网是否等同于网络媒体。
从互联网(Internet)不长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军事应用——科研应用——网络媒体三个时期。
在前两个阶段,互联网用于专业目的,不对一般用户服务,所传递的信息自然也以军事、科研方面的为主。
万维网的出现,使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信息得到空前丰富,服务对象得以空前扩大。
只有到了这一阶段,互联网才确实具备了上述所说的“五大”特点,才在技术和信息内容上具备成为网络媒介的基本条件。
但是,具备基本条件,并非意味着互联网就是网络媒体。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媒体不是网络的全部内容,Internet实质是以技术来实现很多功能的一个平台。
也就是说,只有当国际互联网被作为传递各种信息,特别是新闻信息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商业手段、教育手段时,它才具有传播学、新闻学上的意义,”才能成为真正的网络媒体。
④网络媒体的特点是否等同于网络传播的特点。
媒介是传播的渠道,但是媒介本身不能成为传播的目的。
传播的目的在于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无论是海量信息,还是空前的强时效性……等其它特点,都只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介相较所具有的媒介本身的特点,而不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所进行的网络传播的特点。
如果否认这一点,我们就很难解释清楚:同一媒介的传播何以各有各的特点,具体说,何以同是基于电视媒介的不同电视台和电视频道特点各异,何以同是基于电波媒介的不同电台、同是基于印刷媒介的不同报纸、杂志都能在竞争的媒介市场找到各自的立足点和发展机遇。
承认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差别,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
关于麦氏这一耳熟能详的论点,无须饶舌,其致命的缺陷正如施拉姆所言,“讯息是讯息,媒介是媒介,二者相互影响但并不相互排斥。
”⑤虽然媒介与讯息孰轻孰重,不宜轻易断论,但是,媒介由谁掌握,传播何种讯息,如何传播讯息……诸如此类问题,仍将继续在网络传播中发挥作用。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媒介和传播的最大不同,在于媒介作为一种传播资源,必须加以利用,才能从传播工具转化为传播。
换句话说,媒介要成为传播,存在一个如何和能否实现的问题。
倘若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上已有所表现的话,我们更加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网络传播目前并没有在总体上实现网络技术的特点。
撇开技术因素不提,这里单就网络传播如何充分保证受众的个性化的问题作一分析。
即使放到将来看,由于“无论从传播手段与传媒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还是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现状看,新闻与舆论影响的家庭化与个人化,不等于大众传播化为乌有,而只不过使大众传播不能像过去那样显著地垄断意见,决定一个人说什么、怎样说。
” ⑥因此,在新的控制模式下,奢谈网络传播如何完全实现“一种媒介,多种声音”恐怕未必现实。
⑦人民网负责人何加正在论述了网络传播的优势后特别指出,“新闻网站的劣势也很突出,一定程度上说,目前的劣势更加值得关注。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总结:体制上的劣势,能力上的不足以及传统媒体优势连带产生的劣势等等。
就笔者了解的我国上网的都市报而言,大多数仍然是纸质报纸的翻版,速度慢,在主题和背景资料集纳上欠功夫,缺乏多媒体链接功能,有待加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