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精髓在于“活”
“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总钥匙
“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总钥匙“活”是语文教学的总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语文教学才会有活力。
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史需要它的“活”:思想的“活水”,方法的灵活,源泉的激活。
这样,学生才会想学、爱学、会学,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会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进一步推进基础素质教育。
一、思想的“活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离不开教育。
而仅靠专业知识教育学生,他们是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
语文教学要想很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目的,教师本身得有思想的“活水”――观念的全面更新,人格的全面完善,角色的全面转变。
只有这样,“活水”才能源泉不断地滋润每位学生的心田,才能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流畅起来,使学生的智慧迸发出火花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才能使教师胸怀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爱,脚踏实地地投身于新的课程改革中去,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方法的灵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各具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
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就必须结合实际,善于因势利导而巧于点拨,切忌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
我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变序教学法我发现教师分析课文往往从头到尾,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
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既使学生厌烦,又使学生养成一种僵化的思维定式。
适当采用变序教学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我运用了变序教学法,采用了中心突破法。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找“我”看见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的句子(学生读“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时,板书:劳苦、简朴)。
再读一读,理解内容,抓住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既引人入胜,又抑扬得当。
“活”,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境界
“活”,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境界语文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
教师把课教活,学生把语文学活的“热情活泼型”应是语文教师矢志追求的境界。
“活”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一、乐趣是“活”的前提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瀚海里遨游;乐又是潜在的学习动力,能使学生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
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教学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
春联,虽然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春节文化,但对于城市的孩子又是那么陌生。
一位教师在教学《春联》一课时,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合作贴春联,有些学生将上、下联贴反,有些学生读错了上、下联,闹出了不少笑话。
通过在活动中尝试,在尝试中学习,在错误中顿悟,在顿悟中发现,学生兴趣盎然地习得了真知。
利用贴好的春联,让学生自己揣摩,发现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当学生感悟出自己的发现和课文中介绍的竟是一样的,静止的文字就会成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徜徉在学生的心田。
谁说语文课不能“活”起来?二、情趣是“活”的关键从某种角度讲,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情像磁石吸针般地吸引学生“忘我地投入”,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事实上,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如果教师情趣盎然,“未成曲调先有情”,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微妙的情感效应。
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司马迁遭受酷刑之后,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没有写成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段矛盾的心理,怎样让学生体验,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呢?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在那昏暗的牢房里,过去的岁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同学们,司马迁眼前仿佛会看到什么?耳畔又会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静静地用心读读课文。
生1:他仿佛听到了父亲临终的嘱托,看到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样子,他想,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遗愿,我要活下去!生2:他仿佛看到自己几十年来,为了写《史记》四处游历,风餐露宿的情景。
语文教学中的“活”
语文教学中的“活”摘要:本文立足课改实际,提出要以教师的“活教”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活教;语文课堂;生命力作者简介:韩水仙,任教于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一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而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课堂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笔者认为,“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体现;“活”是语文教师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引进“活水”,力求思路创新,教法灵活,真正让课堂活起来,把学生教活。
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善于营造“活”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要靠教师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变苦学为乐学。
要营造这种气氛,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与学生相互理解和信赖,绝不能有意无意地用讽刺、挖苦、体罚来伤害学生的自尊。
教师要真诚听取学生意见并采纳正确可行的意见,鼓励学生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
只有形成了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实现心灵上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用赏识评价来激活学生的潜能赏识评价是激活学生潜能的重要方法,它强调快乐主动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
”轻松快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
即使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也会受到集体情绪的感染,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自己。
活,语文课堂教学生命线
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吕叔湘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关键一个活。
”一堂好的语文课,“活”是关键。
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那么,如何才能把语文课上活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四点:一、课堂氛围愉悦,是语文课“活”的基础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以一定的成就感,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切实拉近学生与文本和教师的关系,在这样“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式的学习,我想,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成功的,也是愉快的,学生也一定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再说,语文课是形象加情感的课,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共同感动,在与文本的切磋对话中逐步走向深层的精神交流。
在看似松散的课堂流程中,对文章主旨的领悟却越来越深。
这就要求教师激发情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让理趣与情趣交相辉映。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课上活。
二、教学方式得当,是语文课“活”的前提传统教育一直沿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之路,广大教师总是把“师道尊严”看得很重,小小三尺神坛禁锢了千千万万教师的心,仿佛给教师套上了厚重的枷锁。
要想还教育一片蓝天,让教育充满生机,就必须让教师解禁,让学生解放。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不能再采用向学生硬性嵌入概念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应逐渐形成以学生终生发展、终生学习为根本目标的意识。
很多优秀教师总是广取博览,汇大千世界、取众家之长为已所用,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专长,挖掘学生的潜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他们的可贵探索、可喜成绩,都可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因此,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
“活”字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活”字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们都知道,学生若对某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专心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进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笔者认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
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讯等融入原来“五个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渲染、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学生喜欢看电影。
听录音、玩游戏。
实践证明只要运用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学生顿时就会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异常。
这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春》时,首先给他们播放教学软件,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动画中那如诗如画的美丽春景,加上优美的声音,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了一种优美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将学生的兴奋点迁移到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
学生就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
从中领会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教授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用多媒体,触发学生情感,进入意境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课文总是采用教师范读、点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等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枯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读得索然无味。
相反利用多媒体技术,紧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配乐朗读辅助教学,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韵味无穷。
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反复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听出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忧伤、孤独与痛苦,也听出了当命运之灾降临时,他内心澎湃的波涛声,那是对艺术执著的热爱与追求,旋律中回荡着这位音乐巨人要与命运抗争的决心与誓言。
浅谈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
浅谈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活",既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
一个活跃的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做到让课堂更加“活”起来呢?活跃课堂氛围。
一个活跃的课堂,在既定的纪律和秩序下,给学生提供了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布置有趣的场景,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营造互动、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激活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乐趣。
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讲解、引导、点评等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进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成长。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和观察,引导学生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作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创新意识,注重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活”起来第十周集体研修 10.25 研修人:张美林【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1、让教师在课堂中“活”起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是课堂活跃的关键。
由于传统教学的惯性束缚,许多教师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个性与活力,变成了一本正经,严肃死板,导致了语文课堂如同“一潭死水”。
要让语文课堂正真“火”起来,教师必须先“活”起来。
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敬业精神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以灵活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以创新意识燃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这“投入”表现在教师真正地走进教材,走进学生,与学生一起喜,一起悲,一起读,一起背,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交汇,精神的升华。
学生在这样一位教师的陪伴下,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那么这节课还不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吗?2、激活导入,活跃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特点,用谜语或儿歌等形式激趣导入新课,既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想象力,又寓教于乐。
教学《画风》一课,我先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学生猜一个与“风”有关的谜语: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面,穿过森林树梢。
由谜语导入对课文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都积极思考第一个得出谜底,在争猜谜底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意识地被调动起来了。
3、灵活引导,激活课堂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老师引导是关键。
教学“活”才能带动学生的学法“活”。
语文课的灵魂——活
语文课的灵魂——活山之活,显示其神韵;水之活,显现其灵韵;语文课之活,展现其灵魂,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就要求教师一改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语文课活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的过程中有所得?本文仅作粗浅的论述。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师生关系具有能动性,蕴含着巨大的情感、认知和智能潜力。
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情感、语言、信息交流的过程。
有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尽量挖掘学生身上蕴含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方法是:1、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确立师生间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师应时刻牢记我们的学生是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我们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所以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是一个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板着面孔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热爱、信赖学生,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2、师生合作交际,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以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
一方面,教师应注意设计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应安排好优差搭配,即发挥“兵教兵”的作用,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
3、教师不随便说“不”。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不正确的回答,不能随意加以否定,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先给予鼓励和肯定,再正确引导,引出正确的答案,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活”
( 李琳
河南省 郑州中学
4 5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0 1 )
2 0 1 3 . 0 2
、
,
载 雾 锟
什么呢? 语文是 “ 最 重 要 的 交 际 工 具 , 也 是 最 重 要 的 文 化 载
综 合 素 质 作 用 下 表 现 出 来 的教 学 水 平 ,其 中包 含 教 师 的人 是 完 整 认 识 、 利 用 改 造 该 事 物 的前 提 。 语 文 学 科 的性 质 是 生 理 想 、道 德 情 操 、 审 美 修 养 、 教 学 观 念 、知 识 技 能等 。 只 有 各 方 面 素 质 都 具 备 的 教 师 , 才 能 使 其 综 合 素 质 在 教 学
分体现素质教育功能 ,具有鲜 明的时代性 。
那 么 , 怎 样 才 能 使 语 文课 “ 活 ”起 来 呢 ? 我 们 要 从 教
师素质、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努力 。
一
吕叔湘先 生 曾指 出:语文教 学 “ 关键在 于一个 ‘ 活’
字 , 成 功 的教 师 之 所 以成 功 ,是 因 为他 把 课 教 活 了 。 ” 那 么 ,什 么是 “ 活 ” 呢 ? 不 是 热 闹 , 也 不 能 简 单 地
搞不好 会导致教 学的无序杂 乱。活跃只 是 “ 活 ” 的表 征 之 也会有 少数或个别 的由于 自己用功有 了成就 ,但 是多数学
一
,
而 且 活跃 绝 不是 只有 教得 “ 活 ”的课 堂 所独 有 的特 生 需 要 有 好 的 老 师 来 提 携 , 来 指 导 , 所 以 归根 结 底 还 是 师
[ 1 】 潘庆玉. 语文教育发展论 [ M M. ] 青岛海洋大学 出版社, 2 0 0 1 .
“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总钥匙
养人才 的 目的 . 教 师本身得 有思想 的 “ 活水 ”
— —
观念的全面更新 . 人格的全 面完善 . 角 色
教学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 不能漫无 目
的. 但又不 能死守课本 . 生搬硬套 . 而应从教材
的全面转 变 只有这样 . “ 活水” 才能源泉不断
基础上 , 我说 : “ 是啊! 母爱是伟大 的、 纯洁的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学 生对一 门学科是否 有兴趣 . 跟教师的讲授是 否得法关 系很大 。因 此教师平时应 注意从教材 和学生 的实 际出发 . 精心设 计教学环节 . 缜密地考虑激起学生学 习 兴趣 的环节 . 使学生在课 堂上获得快 感 . 保持
f 一) 变序教学法
界才会到处充满爱 . 我们的生活才会更 甜美 ” 这样的发散能引申到实际 . 对学生走 出课堂 .
思考社会 . 理解人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 了 《 西 门豹》 , 我教育学生要学会不动声 色地同不
俗话说得好 . 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不一定 美, 但美的东西一定会引起 人们 的兴趣 。 因此 , 教师 的语 言美 、 板 书美 、 仪表美 、 人 品美 , 会 使 整个教室形成一个美感场所 这 自然就能最大
轻松愉快的情绪 这样 . 课堂气氛活跃 . 学生思 维活跃 . 自然就能提高学 生学习效 率 f 三) 以“ 美” 诱趣
她的伟大纯 洁之处在于她 对 自己孩子 的任劳
任怨 、 不求回报 , 为了孩子 . 她可 以无私地奉献
自己的一切 . 甚至宝贵的生命 。 同学们 . 在我们 享受母爱的同时 . 让我们 也用 自己的行动去爱
实地地投 身于新 的课程改革 中去 . 切实地提高
让语文教学“活”出精彩
让语文教学“活”出精彩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新课程、新课标的提出,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我个人认为“把课教活”才是让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语文课教活,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眼常流常新的清泉。
“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努力研究“把课教活”,是不容忽视的要紧课题。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语文“活”出精彩,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活化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引导灵活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
1.1 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在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得出没有自由,就没有个性;没有个性,语文就失去了活力。
1.2 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恰当地运用网络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实践证明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
再有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短剧表演,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2.活化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思维鲜活,在教学中尝试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唱主角,变教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思考一个个难度适中的“为什么”,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新鲜感,保持思考状态。
“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关键词】乐;情;美;智;教学机智“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这些名言都道出了世间万物“活”的重要性,只有“活”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而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也多次强调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而语文《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老师他撰文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中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如果说有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所以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必须从“乐”、“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的互动形式,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亦融融。
一、“乐”是活的教学前提《论语·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
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
建立民主、平等、团结的师生关系,创建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对学生有浓厚的感情和严格的管理。
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教师的爱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魄的健康都有深远意义。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
师生感情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
教与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过程,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
在愉快情绪的作用下,人的心智活动会更敏捷,更卓有成效。
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热情传递给学生以亲切,鼓励和尊重信息。
当智能与美好情感经验相融时,可爆发出驱动力。
“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是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服务的。
而中小学语文教学长期被应试教育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与实际需要脱节,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降,语文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状态。
语文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转型,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在“活”字上下功夫,牢牢抓住“活”这一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真正把语文教“活”,“活”教切实服务“活”学,教学相长,只有这样,中小学语文教学才会步入素质教育轨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活”字上下功夫:一、把教材用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用活这些例子,如何使课文中人物事件鲜活起来,以激活学生思想,激发学生情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必经探索的教学艺术,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把课教活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把教材用活了,将教材中的例子、人物、事件、场景、情境通过教学艺术再现,让学生可见其人,能闻其声,进入情境。
这就使学生易与教材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在超过文本境界中收到最佳的情感和学习效果。
二、把课堂激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切忌沉闷。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情绪也跟着活跃。
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环节,准确地运用教学语言,恰当地配合精彩的动作语言,再现人物形象和场景情境,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喜怒共哀乐,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感染。
三、把课文读活语文离不开读。
读,在课堂上主要是朗读。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思想情感全靠读来再现,全靠读来活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景自观,其情自显。
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读功。
当然,在课堂上给学生放范读录音固然是好,但我认为教师亲口给学生范读更好,更具真切感、亲切感。
朗读必须朗朗有声,字清句晰,高低快慢有序,喜怒哀乐尽显,情感尽融于朗读中,使听者容颜耸动,情感激动,思想涌动。
“活”应是课堂教学之精髓!
“活”应是课堂教学之精髓!吕叔湘在其《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一文中指出“……教学法本身有多大高低差别。
而是在于教师会不会活用。
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诚然如是也,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再结合当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便明晰可知:“活”应是课堂教学之精髓!只有激活课堂,方能使课堂精彩纷呈!叶澜教授也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当是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既有知识的科学性,又有传授的艺术性。
“活”是对我们为师者的一个高标准要求。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责任感外,还要在业务上狠下功夫——不但要钻研教材,制订或者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备课,而且,还要研究我们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面与能力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基于此,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想方设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活”。
课堂上如果哪位学生回答问题颇为精彩,我们不妨请他当“小老师”,让他给同学们谈学习秘诀;如果哪位同学出错了,我们则应请更多的同学分析原因、给予提示,让出错的同学印象深刻,其他同学还可获得学习成就感……在课堂上,我们要多用商量与启发的口吻与学生交流,让每位学生都有被尊重的感觉。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年龄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符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动起来,把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把教具做活,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
其次,教材我们要用得“活”。
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灵魂
“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吕叔湘先生这样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编选的均是优秀文章,但其只是优秀的死的例文,其中所涵的知识极丰富,但也只是丰富的死知识。
教师只有真正使教学活动起来,把课教活,学生才能在活动活学并活用,将死的例文和死的语文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活的储备,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活用。
教师只有真正把课教活了,其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学习才会成功。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讲求一个“活”,在“活”字上大做文章。
一、在用“活”教材上大做文章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活”字:语文教材中所选例文体裁多样,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散文、新闻通讯、诗词歌赋、戏剧小品应有尽有;例文类别有古代文、近代文、现代文、当代文;作者有古今中外名家学者、伟大英雄、平民百姓;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科学军事、山川自然、民俗风情、动物植物,样样俱全。
所涵语文知识更是字词句章、语音语法、章法文规、文学常识无所不含。
从对例文意义的理解和对语法文规等的认识也灵活多元而无定规,一句话,就是“活”。
如此“活”的教材内容,唯有教师把它教活,引导学生在“活”的课堂活动中“活”学,把知识学活,变成自己的活知识,进行“活”储积,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用时进行“活”的运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各种手法、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出一种鲜活的教学的动人情景和氛围,使学生进入较高的生活境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本着能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的教学宗旨,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表现手法,采用不同的教法,努力创造情景,引人入胜,把“死”的教材教活,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融洽的气氛,使学生的感情能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超越课文境界才能收到的最佳学习效果。
二、在激“活”课堂上大做文章语文课堂一定要“活”,教师应千方百计把语文课上“活”。
语文教学的“活”教
浅谈语文教学的“活”教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可见“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我们的学生真正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为数并不多。
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而没有真正的学好语文。
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差,即使偶然出现几篇较好的作文,也难免造作、枯燥,毫无生活气息、真情实感。
作为语文教师,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掌握和运用更多的知识。
因此,“活”的知识,“活”的学生,主要取决于“活”的教师,“活”的教法。
如何做到“活“教呢?一、导出规律,培养小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活”教字词。
新课程中,识字量的增加,使习惯于传统识字教学的教师手足无措,疲惫不堪,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识字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高投入低效率的传统识字教学,不能及时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制约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要使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必须掌握汉字组合的规律。
教学识字,不能割裂音、形、义,机械的去记,去读,否则,既不易懂,也很乏味,所以教师的授课,在于引导学生弄清他们的规律。
如作为偏旁的“月”。
如单纯的称之为“月字旁”,已失去了组字的原旨,“月”者“肉”也,指出了这个含义,则肝、肺、肠、胃、胸、腹等都有一个“月”旁,说明他们都给肉有关,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还有如“湖”、“海”的三点水为水旁,与水有关,稍一点破,不仅妙趣横生,且又易于掌握汉字的规律,学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至于词,如一味的以词解词,背定义,这样的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如第十一册的《少年闰土》中的“郑重”一词,如单纯的以词解词,它的含义则是“严谨慎重态度”。
对照课文,学生是否理解呢?答案很明显,学生难于理解。
笔者教学这个词时,就让学生议论课文,“这祭祀,说是许多年才能轮到一回”。
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对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的思考灵武第一中学杨国山世间万事万物,皆关一“活”字。
活则新鲜,活则畅快,活则兴盛,活则久远。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尤须在“活”字上下功夫,才能抓住改革的实质,使改革不流于形式,从而使语文教学改革取得实际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中。
语言文字来自于生活,学好语言文字须回归生活,只要做有心人,生活中的人事物象,可以转化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资源。
语文是人学,与人交往的环境往往是学语文的佳境。
语文教师是指导学生全方位学语文的教师,不仅仅是语文教材教学的老师,语文与生活,教材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语文教学才有活的课堂和课堂的活水。
先说我在教学活动中的两件小事一天下午上课时,我按照事先的设计按步就班地讲着,我分明感到学生有此乏味的感觉,有的学生甚至要昏昏欲睡。
这时候,有一只燕子从窗户飞了进来,在教室里盘旋了几周后又飞了出去。
这飞进教室的燕子,让刚才平静的教室瞬间充满了活力,有的同学甚至高兴的叫了起来。
看到这个场景,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感染,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猜我刚才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也许他们当中有的同学会认为我要发火。
我对他们说:“我刚才诗兴大发,我想好了一首诗,你们想不想听?”同学们高兴地说:“想听”我便把我刚才所想的诗读了出来:生活是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气窗飞进了一只小蜜蜂它翅膀有力扇动让潭水产生了一丝涟漪就是这一丝涟漪恰是生活的真谛看不见这一丝涟漪生活仍是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气去感受这一丝涟漪吧你会发现生活充满了生机读完之后,同学们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中我把“小燕子”改成“小蜜蜂”也是同学们和我讨论后改的,他们认为这样更好。
另外一次是在我给学生上《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先按预先的设计让学生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读错了字,其它的同学就笑,读错了字的同学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这种情况是我事先没预料得到的,我便临时给同学校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这样的课文该不该笑,能不能笑得出来?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我要求同学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当时的人们对待“三·一八”事件的不同态度,结合我们今天的表现进行深入的思考,写出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之精髓在于“活”
●崔梅
从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看,“把语文课上活”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实施后,相当一部教师在课堂已找不准位置,没有了感觉,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从容,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态度与感情,“淡漠、无所谓,乃至厌倦”,真可谓“爱你真是不容易”。
聚焦中学语文课堂:有的教师至今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教学没有思想;有的教师表现欲强,讲风过浓、越俎代庖,课堂毫无生气;有的教师死抱“练为主线”不放,师生疲于奔命,付出不讲效率;有的教师由传统的“满堂灌”一潭死水,走向另一极端“满堂问”搞花架子。
凡此种种,未及“活”之皮毛。
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程式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得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而取得的教学效果又最佳?便成为实施“新课标”,提升人文素养,还中学语文以应有的位置的“难点”和“热点”。
如果说教学法就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那便是“活”。
重温著名语文学家吕淑湘先生的名言,“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前不久,拜读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让课堂精彩起来》一文后,获益匪浅。
笔者更坚信:语文教学之精髓在于“活”。
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活”呢?
一、语文课不能没有“乐”。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你在语文的海洋里邀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你保持学习语文的旺盛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你加快提升语文素养的步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圣陶曾强调要“让学生喜爱这个功课,觉得其乐无穷。
”教育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兴趣导致快乐,从而调动注意力、思考力、意志力,学起来便得到内在的满足。
这种深层次的精神快乐,可以激发求知的欲望,好奇的心里,“升腾起热爱语文的感情”。
具体讲:
1.要晓之以理,增强学习语文的责任感。
教师要从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增强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语文的原动力问题。
2.要学有所得,确立不断激发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
课堂教学中应设法分解难点,深入浅出,强化重点,反复演练,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3.因材施教,注重整体推进。
喜欢“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无可非议,爱“丑小鸭”、“灰姑娘”更难能可贵。
要注意分层次推进,抓两头促中间,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失时机地树主空间,启发引导其自悟。
对后进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让其演练,保证能力提升。
4.要精讲巧练,追求教学相长境界。
教师要讲而有度,讲在紧要处,要让学生多思、多讲。
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以群教群,“兵教兵”,其乐融融。
二、语文课不能没有“情”。
“教育没有情如同池塘没有水”。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的“标准件”,而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独立情感的人。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上进行。
学生认同了你,信赖你,亲近你,你的课才容易入耳、入脑、入心。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感情丰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教书育人渗透着教师的情感的潜移默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而语文教师理应发挥其优势。
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新教材又大多情文并茂,如果教师情绪饱满,面带微笑“未成曲调先有情”,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微妙的情感效应。
方法上:可以精心设计极具煽情效果的导入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引路架桥,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好奇之火,指点在柳暗花明处,可利用媒体,营造“多功能”协调,“全频道”接受,“立体式”渗透的氛围,可以“示范下水”,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经常“下水”作文,与学生切磋切磋,追求“互动”效果。
此外,作为语文老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走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理解他们的言行举止,尤其是要知道他们学习语文的甘苦。
要少做“严父慈母”,多做“兄长大姐”。
、出现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的动人情景气。
三、语文课不能没有“美”。
“新课标”要求“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本质上说,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曲优美和谐的动人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
对教者而言,教态大方自然洒脱,板书简明适应巧妙,语言纯洁得体诙谐是美;对学生而言,阅读可以感受美、领悟美,论辩可以赏析美、想像美,作文可以体验美、创造美。
这里想特别强调一下语言。
鲁
迅先生说,语文有三美:意美以感
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言美的魅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精妙,提升人文素养。
具体讲:
1.可以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语言美。
新教材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
有的像高山流水,悦耳动听;有的如百鸟和鸣,婉转悠扬:有的如战鼓催动,高昂激越;有的又如话家常,娓娓逼采。
如此绚丽的语言,教师大可不必“肢解”得“百孔千疮”,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因为“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
”
2.可以在其斟酌对比中品味语言美。
语文教学中,对待文中“文眼”词、主旨句进行艺术的咀嚼,能创设联想情景,培养创造性思维,体会语言的无穷内蕴。
而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进行审美训练,又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高学习效率。
新教材选择了以“话题”建构框架,正好为比较异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不可“不作为”。
3.可以在音乐图画中领略语言美。
音乐是语文美育的桥梁。
音乐的韵律节奏给人带来特殊的心灵撞击,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情境中,体会课文情趣浓郁、意蕴丰富、声情并茂的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语文教学中,诗画结合,图文结合,能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四、语文课不能没有“智”。
如果说,“乐”是活的前提,“情”是活的关键,“美”是活的完善,那么,“智”就是“活”的保证。
教师的“智”主要表现在:
1、是现念更新。
熟悉新大纲新课标,弄清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么考,思考还会怎么考:讲什么,怎么讲,为什么这么讲,还可以怎么讲。
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对知识点成竹成胸,对学生了如指掌。
惟能如此,才能大胆取舍。
2、是角色转变。
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叫:,是“导演”,而不是“主角”,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虽然需要教,但最终是依靠学生自己完成的。
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向导朋友关系。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学相长,都得到发展和成功。
教师不再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而应承担起“作为一个教育家所负的使命”,而且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需要教,教师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3、是拓展延伸。
生活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广。
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在人生的舞台上舞蹈,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淀,更要注意能力的适移,素养的完善。
变封闭式小课堂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课堂。
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促进语文学习,在活动中阔视野,在探究中训练思维,在合作中陶冶情操。
真正从生活和课外阅读中引来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4、是留足“虚白”。
如同绘画一样,语文教学也要让出足够的空间。
由于语文的特殊性,教师的备课留二三成在课堂“现场办公”,因为答案是多元的,备满了“统一答案”,就出不了彩,也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学生的学习,重在展示个性,有些问题要在课后,甚至在本来的人—生中自悟。
5、是学会评价。
重视过程参与的快乐和合作的收获。
看起点,比进步;重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个性特长的张显,鼓励发现和求异。
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规范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追求可持续发展。
诚能如此,中学语文定会进入会教会学,乐教乐学,活教活学的理想境界。
(崔梅东台市第一中学)。